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摘要: 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开发过程,构效关系,品种特征及合成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杀菌剂;构效关系;合成方法;进展

中图分类号:TQ455·4

由于对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关注及现有农药的抗性问题,人类需要不断探寻有新的作用点及新的作用机制的农药新品种。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而成为满足人类这种需求的源泉。如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便是以天然除虫菊酯为模型仿生合成的,以天然抗生素为模型来创制新的杀菌剂也十分令人瞩目,近几年发展起来的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就是以Strobilurin类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创制出来的。

1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研究开发过程

StrobilurinA和B是1977年由T. Anke[1]等人从Strobilurins tenacellus 中发现的。StrobilurinA与1969年Musikek[2]等人从O. Mucida中分离得到的Mu cidin极其相似。Anke[3]等人为了弄清两者是否为同一物质,结果又从O. Mucid a中分离得到结晶状的OudemansinA。直到1984年[4]才证实StrobuilurinA与Muc idin系同一物质,并确证了StrobilurinA和B的构型均为(EZE)型,如1XYMeO2COMe OMeMeO2COMeStrobilurinA (X=H, Y=H)StrobilurinB (X=MeO, Y=Cl)Oudemansi nA1: StrobilurinA, B及OudemansinA的构型1981年Becker[5]等人首次报道了S trobilurinA,StrobilurinB, OudemansinA及Myxothiazol不仅结构相似,而且它们的杀菌活性均源于同样的作用机制: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来抑制线粒体呼吸。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BASF、ICI(Zeneca)等公司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然产物因光稳定性差,易挥发等原因,难以直接用作杀菌剂。最初[6~7]BASF及ICI都合成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2,但由于稳定性不好,其田间实验效果并不佳,为了解决光稳定性, ICI[7]以取代苯氧基替2的苯乙烯基侧链,合成了二苯醚类化合物。BASF则合成了含有苯氧亚甲基、苯亚甲基氧侧链的化合物[8~9]及毒杀基为甲氧基亚胺基乙酸酯的化合物[10]。1992年, Zeneca[11]推出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ICIA5504, BASF[12]则开发出了BAS490F。3[13~14]显示

了ICIA5504及BAS490F的创制思路。

2:先导化合物及结构修饰部位 FINE CHEMICALINTERMEDIATSVol.31No.1F ebruary2001StrobilurinAMeO2COMeOMeO2COMeOMeO2COMeOOMeO2COMeOMeO2CNOMe (BAS490F)CNONNOMeO2COMe(ICIA5504)

3:ICIA5504及BAS490F的创制思路Hoffmann-La Roche的一个杀菌合成小组[15]则通过在侧链引入肟醚基,合成了一系列醛亚胺基或酮亚胺基氧基邻甲苯基丙烯酸甲酯衍生物。在此基础上, 1998年Novartis[16]推出了CGA279202。(4) F3CNOOONO

4: CGA279202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盐野义的SSF126当时并非以StrobilurinA 为先导,而是以Carbamoylisoxazoles为先导[17]。5显示了其合成这一类化合物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当时这些公司为了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通过上述专利拥有了自己的一片领土

5:盐野义合成肟醚酰胺类化合物的思路。

目前已商品化的六个品种全出自这四个公司,分别是BASF的Kresoxim-meth yl(BAS490F)[12]、BAS500F[18], ( 6 ), Zeneca的Azoxystrobin(ICIA5504)[1

1]、Picoxystrobin(ZA-1963)[19](7),Novartis的Trifloxystrobin(CGA27920

2)[16]及盐野义的Metominostrobin[17](SSF126)。ClNNONOOH3C OCH3

2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13]

构效关系是先导化合物优化的指针。影响杀菌剂活性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是活性物质对菌体中分子靶标的亲和力,就β-甲氧基丙烯酸酯而言,即指活性物质对呼吸链的bc1复合物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就活体活性来说,取决于实际到达靶标的活性物质的量,对此最重要的是活性物质的生物动力学行为,即决定吸收、传导、分解、排泄的分子特性。先导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活性物质对靶标的亲和,而且影响分子的生物动力学行为,最终影响其对活性病菌的活性、非靶标有机体的选择性及环境形为。

2·1 毒杀基变化对活性的影响通过固定侧链与芳桥,改变毒杀基结构,可以较清楚地看出毒杀基对杀菌活性的影响情况, 8为H. Santer等报导的毒杀基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活性参数F=I50(被测物)/I50(标准), I50(标准)表示2所示

化合物对线粒体的抑制活性, F越小则活性越高。

2·2 侧链变化对活性的影响侧链改变将影响整个分子的亲酯性,体现了含有不同取代基X的化合物的亲酯性与活性的关系。PI50为I50的负对数,每一个黑点代表一个化合物。

对具有相同毒杀基的化合物而言,分子的亲脂、亲水性对杀菌剂的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引入基团对整个分子亲脂性、水溶性的影响。

3 商品化品种特性简介[11~13,16~19]

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故这些化合物对植物病菌表现出特别宽的作用谱,其杀菌活性依赖于它们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动力学。

3·1 Kresoxim-methyl(BAS490F)Kresoxim-methyl不具木质内吸活性,但由于有相对较高的蒸气压(2.3×10-8hPa)及相对高的亲酯性(lgPow=3.5),药物在气相的扩散足以使有效成分在作物表面进行传递和分配,即具有准内吸活性(qua si-systemic mobility);其次,在非靶标组织内能快速代谢,对环境安全;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具广谱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且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生长在叶子表面的谷物白粉病活性最高。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蔬菜、果树等作物。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施用剂量为100~375ga.i./ha。

3·2 Azoxystrobin(ICIA5504)Azoxystrobin具内吸活性,与Kresoxim-meth yl有不同的活性谱。其蒸气压相对较低(1.1×10-12hPa),对谷物白粉病的活性仅仅是中等的。但由于在作物内代谢缓慢及相对较低的亲酯性(lgPow=2.5),使其能在作物内进行内吸传递。可用于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如黑星病、白粉病、霜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稻瘟病、叶斑病、疫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苹果、梨、南瓜等作物。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环境安全。施用剂量为50~400g a.i./ha。

3·3 Metominostrobin(SFF126)Metominostrobin的亲酯性(lgPow=2.3)更低,水中溶解度是azoxystrobin的20倍。由于其药效基团肟醚酰氨基有特别高的

代谢稳定性,施于水稻的水面或籽苗的土壤中,它能通过根部进入到水稻体内,进行内吸传递。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施用剂量为500~2000g a.i./ha。

3·4 Trifloxystrobin(CGA279202)Trifloxystrobin具有肟醚酯活性基团,与BAS490F相比,它有更高的亲酯性(lgPow=4.5)及相似的蒸气压(3.4×10-8hP a),相似的传递和分配特性。主要用于茎叶处理,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亦有很好的活性,且与吗啉类、三唑类、苯胺基嘧啶类、苯基吡唑类、苯基酰胺类无交互抗性。可用于葡萄、苹果、小麦、花生、香蕉、蔬菜等。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环境安全。施用剂量为3~200g a.i. /ha。

3·5 PicoxystrobinPicoxystrobin是一种广谱谷物叶面病害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具有木质内吸性及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对小麦禾生球腔菌、颖枯病、叶锈病、褐斑病、白粉病、大麦网斑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用于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对环境友好、安全。施用剂量为250g a.i./ha。

3·6 BAS500FBAS500F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通过叶面喷洒,对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有良好的活性,广泛用于谷物、花生、葡萄、蔬菜、香蕉、柑桔及草坪的病害防治。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施用剂量为50~250g a.i./ha。

4合成方法[7,8,20~24]

Strobilurin类杀菌剂化合物的毒杀基结构中大多含有C=C或C=N双键,合成这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是双键的引入。侧链基既可在毒杀基双键形成之前引入也可在双键形成之后引入。引入双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取代的苯乙酸甲酯为原料进行合成,另一种方法是用取代苯基酮酸酯作原料进行合成,以取代酮酸酯为原料经加成反应引入的双键是Z型或E型异构体的混合物。而Strobil urin类杀菌剂的活性体是E型结构。一般Z型异构体在Lewis酸、亲核试剂或自由基催化下可转化为E型异构体。取代苯基酮酸酯是合成这类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

5结束语

目前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大约有二十几个,发表专利近500篇,合成该类化合至少也有三万多个。同时这类杀菌剂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预计到2006年这类杀菌剂将占到世界杀菌剂市场的20%的份额,取代三唑类杀菌剂的位置成为第一大类杀菌剂品种。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从文献报导来看[25~27],南开大学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其中沈阳化工研究院与Rohmand H ass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在我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T Anke, F Oberwinkler, W Steglich, et al. [J] J Antibiot,1977, 30: 806~816.

[2]V Musilek, J Cerna, V Sasek, et al. [J] Folia Microbiol, 1969,14:

377~387.

[3]T Anke, H J Hecht, G Schramm, et al. [J] J Antibiot, 1979,32: 1112

~1117.

[4]T Anke, G Schramm, B Schwalge, et al. [J] Liebigs AnnChem, 1984, 1

616~25.

[5]W F Becker, G Von Jagow, T Anke, et al.Oudemansin, strobil-urin A,

strobilurin B and myxothiazol: New inhibitors of the bc1segment of the respiratory chain with an E-βmethoxyacrylatesystem as common structural element. [J] FEBS Letts, 1981,132: 329~33.

[6]U Schirmer, S Karbach, E H Pommer, et al.[P] Derivaties ofstilbene

and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se compounds, EP203606,1986, BASF. [7]M J Bushell, K Beautement, J M clough, et al. [P] Fungicides,1986,

ICI.

[8]U Schirmer, S Karbach, E H Pommer, et al. [P] Acrylic acidesters a

nd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se compounds, EP226917,1987, BASF. [9]U Schirmer, S Karbach, E H Pommer, et al. [P] Acrylic acidesters a

nd fungicides containing these compounds, EP203608,1986, BASF. [10]B Wenderoth, C Rentzea, E Ammermann, et al. [ P]Oximethers and fu

ngicides containing them, EP253213,1988, BASF.

[11]J R Godwin, V M Anthony, J M Clough, et al. ICIA5504:anovel, broa

d spectrum, systemicβ-Methoxyacrylat

e fungicide[B] Brighton Crop

. Pretection Conference: Pests and Disease-1992, Vol.1 P435 Briti sh Crop.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U.K.

[12]E Ammermann, G Lor4enz, K Schelberger, et al. [B] BrightonCrop. P

retection Conference: Pests and Disease-1992, Vol.1 P403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U.K.

[13]H Sauter, W Steglich, T Anke. Strobilurins: Evolution of aNew Cla

ss of Active Substances. Angew Chem Int Ed, 1999,38: 1328~49. [14]K Beautement, J M Clough, P J deFraine, et al. Fungicidalβ-Metho

xyacrylates: from Natural Products to Novel SyntheticAgricultural Fungicides [J]. Pestic Sci, 1991, 31: 499 ~419.

[15]H P Isenring, S Trah, B Weiss, [P] Methyl esters of aldiminoor ke

timino oxy ortho tolyacrylic acid, manufacturing processand fungi cides containting them, WO9007493, 1990, Hoff-mann-La Roche. [16]P Margot, J Amrein, B Weiss, [B] CGA279202: a new broad-spectrum

strobilurin fungicide, Brighton Crop. PretectionConference: Pests andDisease-1998, Vol.2, P375~382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U.K.

[17]T Kataoka, Y Hayase, M Michio, et al. [J] Synthesis andFungicidal

Activities of Phenoxyphenyl AlkoxyiminoacetamideDerivatives, J Pe sticide Sci, 1998, 23: 95~106.

[18]E Ammermann, G Lorenz, K Schelberger, [B] BAS500F-thenew broad-sp

ectrum strobilurin fungicide Brighton Crop.Pretection Conference: Pests and Disease - 2000, Vol. 2,P541~548 British Crop. Protectio n Council, Farnham, U.K.

[19]J R Godwin, D W Bartlett, J M Clough. [B] Picoxystrobin: anew str

obilurin fungicide for use on cereals. Brighton Crop.Pretection C onference: Pests and Disease - 2000, Vol. 2,P533~540 British Crop . 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U.K.

[20]Y Hayase, T Kataoka, H Takenaka, et al.[P] Alkoxyimi-noacetamicle

derivativi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up5185342(1993).

[21]H Wingert, B Wolf, R Benoit, et al. [P] Prepartion of E-Oxime Eth

ers of Phenylglyoxylic Esters up 5221762(1993)BASF.

[22]V M Anthony, J M clough, C R A Godfref, et al. [P] PhenylOximino-

Acetate Fungicicles, up 4999042. 1991.

[23]W Lunkeheimer, W Draber, H Timmler. [P] Process for thePreparatio

n of Phenylglgoxylic. Acid Ester uop 4596885(1986)Bayer.

[24]H Klerk, T Lussling, A Maierhofer, et al. [P] Process for theBocl

uction of Benylyl Cyanide. up 4113773 1978.

[25]王忠文,李正名,陈寒松,等.β-取代苯(氧)丙烯酸酯(酰胺)类经合物的合成

及其杀菌活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刊, 1998, 20(8): 1248~1253.

[26]王忠文,李正名,刘天麟,等.新型杀菌剂β-取代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和

生物活性的研究[J].合成化学, 1999, 7(1): 62~67.

[27]Z Lixin, L Zongcheng, L Zhinian, et al. Unsaturated oximeethersan

d their us

e as Fungicides and Insecticides. EP 9362131999 Rohm an

d Hass.8

国内外杀菌剂发展现状

国内外杀菌剂研究开发新进展 浏览人数:398 2009-04-07 目前世界农药市场杀菌剂销售额为75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为60亿元(人民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水果蔬菜种植面积也将增加,病害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杀菌剂的市场仍在扩大,预计2015年世界杀菌剂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6亿美元。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成分)为29.82万吨,同比持平。其中,杀虫剂稳中有降,除草剂需求强劲,杀菌剂市场平稳。 国外杀菌剂发展趋势 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1.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 2.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

植物病原真菌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祝明亮罗义勇李梅云杨金奎张克勤来源:《烟草农业科学》 摘要: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药性特别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是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给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病害防治带来了严重困难,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研究植物病原真菌抗药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们的抗药机制对于改进化学农药使用策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推进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病原真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研究在抗性菌和敏感菌的生物学特征、内吸性杀菌剂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植物病原真菌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机制、抗性菌株的分子检测技术以及抗药性利用等方面的成果。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是指本来对药剂敏感的植物病原真菌,由于基因突变或其它原因出现了药物敏感性下降的现象。尽管早在1954年James等[1]就提出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一问题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引起人们真正重视。1969年,由于内吸性杀菌剂苯来特(Benomyl)在生产上大量地使用,首先在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上产生了抗药性,随后又在其它几十种病原真菌上产生了抗药性,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到目前为止,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剂种类已经很多,与抗药性问题关系密切的有有机硫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和抗菌素类杀菌剂,特别是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最为严重。由于杀菌剂抗药性问题的迅速出现和发展,给植物病害的防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困难,给农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农民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防止或延缓杀菌剂抗药性的产生,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人们首先对敏感菌和抗药菌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试图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抗性病原真菌的抗药机制,最终来指导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病菌的有效防治。经过大量研究人员的辛苦努力,在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抗药性问题的研究上,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研究上,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抗性菌和敏感菌的生物学特征对比 抗性菌生物学特征即抗性菌的越冬、越夏、生长、繁殖和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的特征。许多情况下,抗性菌由于遗传变异等原因,在生物学特征上表现出与敏感菌有所不同,如在菌丝生长、产孢、与温度或渗透压的关系、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一)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 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 锰锌、福美双等。 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 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等。 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世高、丙环唑等。 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 霉素、农抗120等。 7、复配杀菌剂如炭疽福美、杀毒矾、霜脲锰锌、甲霜灵• 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 克菌丹等。 (二)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 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三)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 1、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杀毒矾、拌种双等。 2、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目前,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杀菌剂分类大全 1

杀菌剂大全1 酰胺类杀菌剂 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 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 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 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 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噻唑菌胺(ethaboxam)是韩国LG农化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 噻酰菌胺(tiadinil)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噻二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0(boscalid)是由巴期夫公司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菌核病、锈病、马铃薯早疫病和灰霉病等。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等。 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和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分别由拜耳和先正达公司开发,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均对霜霉病有特效。 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乙菌利(黑穗菌核白粉)、异菌脲(灰霉病)、腐霉利(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褐腐病、大斑病)、乙烯菌核利(菌核菌、白粉、黑斑病、灰霉病)、克菌丹(地下地上方方面面保护)、灭菌丹(多种病害)、菌核利(菌核病、灰霉病)传统杀菌剂,通过抑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破坏类酯类和膜的合成而致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基本上所有真菌病害: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 ※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 (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 ※黄瓜白粉病 (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 ※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 ※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 ※花生叶斑病 (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梨黑星病、对苹果轮纹烂果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防治黄瓜黑星病、蔬菜白粉病,小麦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和大麦叶斑病

2016杀菌剂大全

类别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酰胺类 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持效16d霜/疫霉病特效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霜/疫霉病特效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水稻白叶枯病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根肿/根腐/猝倒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立枯/黑粉/锈病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 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粉锈/霜霉/菌核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灰霉/黑斑/ 菌核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晚疫/霜霉病 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稻瘟病 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白粉/霜霉/稻瘟病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霜/疫/腐霉高效苯霜灵卵菌病害 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刺激省黑穗/锈病 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水稻纹枯病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立枯/纹枯/雪腐 甲丙烯和咪唑类 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所有真菌病害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白粉/叶斑等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熏蒸/耐雨水冲刷麦类病害唑菌胺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转移/混用所有真菌病害氟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长效/速效所有真菌病害烯肟菌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所有真菌病害苯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治/铲/吸/渗水稻稻瘟病烯肟菌胺--

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结束、寡占格局已经形成的发达国家中,仍不乏通过产品扩张、区域扩张实现成长战胜周期的农资企业。相较之下,尽管中国农资行业普及率、集中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却依然呈现出相对显著的周期波动特征。究其原因,分散的下游格局压制了行业成长属性。 农资,即农用物资,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质资料,包括种子、饲料、农机、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上游为大宗原料,下游为农产品,大宗原料价格周期、下游农产品生产周期、以及农资行业自身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导致农资行业本身具备一定周期特征。 图表1:农资行业上游为大宗原料,下游为农产品 参考发达国家,农资行业普遍呈寡头垄断格局。这一方面就是因为农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高额的研发投入需求使得行业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另一方面,行业上游为大宗原材料,通过规模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产销良性循环,强者恒强。 尽管农资行业具备一定周期特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结束、寡占格局已形成的发达国家中,仍不乏收入、利润持续增长的农资行业龙头公司。 中国就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各农资子行业市场规模总计约两千亿元以上。同时,中国农

业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发达国家,各农资子行业的普及率相对不足、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龙头的成长空间较大。 种子:约500亿元市场空间, 饲料:约8000亿元市场空间, 农机:约3000亿元市场空间, 化肥:约7000亿元市场空间, 农药:约1000亿元市场空间, 中国农药企业再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如下困境: (一) 市场拓展乏力 首先,制造商研发能力弱,企业规模小,复配能力强,市场开发能力弱。 企业有好的产品,为何也不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为何产品在甲地成功,在乙地却失败。不知道市场什么产品好销?某地需要何种农药?竞争对手采用了怎样新的营销方式?准经销商的信誉如何?对于这些企业必须了解的情况,由于企业资讯力的缺乏,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必然会直接导致市场开拓的失败与经销商选择的错误。失败给企业造成损失后,使企业越发缩手缩脚,举步维艰。市场开拓乏力也就毫不足怪。 (二)市场窜货严重: 主要表现如下:有的经销商配货销售,实行拉郎配,不在意价格差,甚至高价进低价出,以带动其它品牌农药的销售; 有的厂家在同一区域只设一个经销点,非网点单位不供货,一旦网点销售形势瞧好,非网点单位为了生存,从外地购买带货销售或换货,而厂家对同一地区的网点单位与非网点单位的关系协调不力; 营销网络中的经销商低价倾销过期或者即将过期产品,扰乱了价格体系;有的经销商将假冒伪劣产品与正规渠道的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掠夺合法产品的市场份额,或者直接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倾销,打击了其它经销商对品牌的信心。 (三)销售问题: 1、发货不畅,回款率低: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制约,结果销售越多,反而赚钱更少,企业到年底赚了一大堆库存。回款率低,使应收款居高不下。 2、销售费用过大:缺乏必要的预算系统,使得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运输费用、广告费用不能有效控制。导致企业销售费用过大,使得利润降低,乃至亏损,造成越卖越赔的被动局面。 3、销售业绩下滑:企业在销售手段上以人员推销为主,销售结果不如人意。在消费者方面,农民用药水平不高,企业缺乏必要的宣传与引导,使得销售业绩逐步下滑。企业产品,在质量,功效与性能上,没有自己的优势。缺乏产品系列,无市场所需的新产品,自然使销售迟缓乃至下滑。由于市场淡旺季节性明显,市场操作难度大,都直接导致了业绩下滑。 4、渠道关系:销售渠道就是指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被顺利地传递到使用者与消费者的相互联系的组织与经营机构。包括企业自设的销售机构,批发商、代理商、中介机构与零售商等。 传统的农药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形的体制。其组成结构就是金字塔形。即总经销商(总代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产品由高级向低级,逐层流动,最终通过零售门店把产品分配到消费者手中。这种销售渠道的最大的弊端在于:渠道过长,环节过多,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成员困难。 5、品牌缺乏:所谓品牌就是指忠诚度,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都很好的产品与企业,具有品牌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农药企业走品牌经营的不多。行业内"作企业"的多,"作产品"

常用杀菌剂使用说明

常用杀菌剂使用说明 代森锌 1.作用特点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一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菌抱子,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2.制剂60%、65%、8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7?10天再喷一次。 4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混用。②本剂对人体皮肤、黏膜等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 安全保护。③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以免分解。 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 1 ?作用特点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原药为灰黄 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有毒,在 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2?制剂70 %、80%可湿性粉剂,42%悬浮剂,在各生产长家间因粉剂细度不同和药剂中增加黏胶剂等因素,防治效果各有千秋。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70%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80%大生M45或喷克、新万生等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6?7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 ?注意事项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但可与多种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用。②高温季节,中午避免用药。③使用大生M45喷克、新万生等宜雨前喷施,雨后不必补喷,喷药要周到、均匀。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 ?作用特点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2. 制剂50 %、70%可湿性粉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 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0. 4% 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 ?注意事项①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 单独使用。①贮存于阴凉干燥处。③作物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药性探究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摘要:植物病原菌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已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药性病原菌的抗药性机制,抗性治理两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是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病原物, 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群体中抗药性菌株的频率和抗药性程度达到某一水平导致药剂常规使用剂量下的防治效果下降或失败, 说明此时田间病原菌可能已出现抗药性[1]。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杀菌剂抗药性推荐的定义是,遗传学为基础的灵敏度降低,特别是随着高效内吸选择性强的杀菌剂被开发和广泛应用,杀菌剂抗性越来越严重和普遍,成为制约化学防治措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大部分杀菌剂的抗性风险都很低,如铜、硫制剂等。1966年Noble等人发现麦类核腔菌对有机汞制剂,引起柠檬腐烂的指状青霉对环烃类杀菌剂联苯产生了抗性,但是抗性问题还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直到具有特异性作用方式的高活性化合物被开发出来以后,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问题才变得日益突出。据统计,植物病原真菌四大真菌亚门中多达近百种真菌对杀菌剂有抗药性发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为杀菌剂的开发和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1 病原菌抗药性机制 1.1 病原菌抗药性的遗传机制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可以由染色体基因或胞质遗传基因的突变产生。因此,可以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分为核基因( nuclear gene) 控制的抗药性和胞质基因( cytoplasmicgene) 控制的抗药性。植物病原真菌对大多数杀菌剂的抗性属于前一种情况; 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抗药基因, 目前已知的主要位于真菌的线粒体和细菌的质粒中, 真菌对少数药剂和细菌对大多数药剂的抗药基因属于这种情况。

(整理)常用杀菌剂的种类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性质及作用 奥美塞克——750g/十三吗啉 1、“奥美塞克”杀灭枝干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特效。是目前防治枝干病害最为特效的产品。 2、“奥美塞克”具有内吸、保护、治疗、铲除四大高能作用。既安全,又不易产生抗性。对白粉病、霉心病、赤星病、褐斑病及烂根病也具有显著防效。 (一)农用抗生素 1、多抗霉素 【中文通用名称】多抗霉素 【英文通用名称】polylxin 【商品名称】宝丽安、多氧霉素、科生霉素、多氧清等。 【化学名称】肽嘧啶核苷类抗生素 【制剂类型】10%、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3%多抗霉素水剂 【理化性质】该类抗生素含有A至N 14种同系物的混合物。我国生产的多抗霉素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是多抗霉素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 chromogenes)所产生的代谢物,含量为84%(相当于84×10单位/g),系无色针状结晶,熔点(m.p.)180℃。日本产的多抗霉素称为多氧霉素,是可可链霉素阿苏变种(Streptomyces cacaoi var.asoensis)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抗霉素B,占22%~25%(相当于22×10~25×10单位/g),系无定形结晶,分解温度(m.p.)为160℃。多抗霉素易溶于水,多抗霉素对人、畜低毒,在动物体内无蓄积,易排出体外。对鱼、水生生物及蜜蜂低毒。是环保型绿色农药。 【作用】多抗霉素是广谱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对链格孢菌、葡萄孢菌、灰霉菌等真菌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当药剂喷到病菌体上后,病原菌细胞壁壳多糖的生物合成受到干扰,使以壳多糖为基质构成细胞壁的真菌,芽管和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导致病原菌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同时,该药剂还具有抑制病菌产生孢子及病斑扩大等作用。 多抗霉素在北方落叶果树上,主要是用来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梨黑斑病、草莓的灰霉病等。尤其对霉心病的防治,苹果落花60%~80%时,喷布多抗霉素,防治霉心病效果显著,而且不影响坐果。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中文通用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英文通用名称】TF-120 【商品名称】农抗120、抗霉菌素120、120农用抗菌素 【化学名称】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常用杀菌剂总结

常用杀菌剂 这次再让我们广大农户了解一下有关于一些药的注意事项 :1、百菌清:不能与石硫等碱性农药混用,如敌稗,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 2、多菌灵:可与一般杀菌剂混用,但与杀虫剂、杀螨剂混用时要随混随用,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 3、64%杀毒矾:是由恶霜灵和代森锰锌混配制剂而成,具有内吸传导性和触杀性,防治霜霉科、白锈科,对作物稳定,不易产活药害,而且各种作物对杀毒矾的耐药性很高,不会引起药害。杀毒矾与农用链霉素相配黄瓜幼苗禁用 4、恶霜灵:【中文名称】恶霜灵;杀毒矾农用杀菌剂。对霜霉目病源菌具有很高的防效,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与代森锰锌浑身,其防效高于与灭菌丹、铜制剂混用,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 5:番茄灰叶斑病每667平方米可用15%克菌灵烟霉剂(速克灵十百菌清)200克熏治 6、:如何用药防治番茄叶霉病:1.广谱性杀菌剂:如百菌清(达克宁)、扑海因(异菌脲)、甲基托布津等。这类药剂的优点是:防病谱广,安全、价格低、预防效果好。缺点是:治疗效果差。故应在发病前使用,或者配合治疗效果突出的药物使用。2.唑类药剂:如腈菌唑(仙生)、氟菌唑(特富灵)、苯醚甲环唑(世高)等,优点治疗效果显著,用药量低,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缺点是:用药量大会抑制作物生长。如果连续用药次数超过三次,很有可能造成番茄叶片变小、变硬、变脆、变黑等情况,因此应慎用,特别是在冬季低温时期更要少用,世高除外。在使用该类药剂时,可配合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芸薹素内酯(施大源、云大120等)、细胞分裂素等使用,以减少其抑制番茄生长的副作用。3.抗生素类药剂: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等 接着第三条,这些药剂的优点是:安全、广谱、内吸性强,预防效果突出。但治疗效果较差。综合上述药剂特点,在使用药剂防治番茄叶霉病时应进行以下用药:叶片无病斑或发病率低于5%时,可选用广谱性杀菌剂,或世高,或抗生素类杀菌剂,也可以混合使用。当发病率高于5%,并有蔓延趋势时,应选用唑类杀菌剂。当然,需要配合芸薹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发病特别严重时,可用唑类药剂混加广谱性药剂或抗生素类药剂的方法进行全面防治。 7、阿米西达: 嘧菌酯,阿米西达的杀菌谱是非常广,对四大类致病病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绝大部分病原菌均有效。一药治多病是阿米西达的突出特点,与现有杀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翟凤艳,郭东峰,刘英杰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53003)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植物选材、菌种选择、试验方法以及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杀菌剂 中图分类号:S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8-0120-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domestic vegetative germicides researches ZHAI Feng-yan,GUO Dong-feng,LIU Ying-ji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Researches on vegetative fungicides have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Domestic researches were reviewed on plants and strains selection,experimental as well as activity testing methods,discussion and expectation were also made 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s remained. Key words:biological pesticides;vegetative pesticides;germicid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毋容置疑,农药、化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功不可没。可以断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药、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依旧会扮演重要的角色[1]。但是,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不科学使用,很多弊端日益突出,如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已成为当前应用农药的主要问题[2-4]。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源农药悄然兴起,因其与环境兼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残留,并且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小,目前已成为农药研究开发领域的热门之一,并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5-8]。植物源杀菌剂作为生物合理性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对现代农药的要求,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生力军。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前景[9]。 本文从植物选材、供试菌种、试验方法、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1试验材料 1.1供试植物的选择 世界上已知植物25万余种,人类已对其中10%的种类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10]。据Grange等[11]报道约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成分。我国对具农药活性植物的调查和筛选,一般是参考《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和《中国土农药志》、《中国有毒植物》等专著,以及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土农药[12]。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类群植物在植物源杀菌剂筛选和研究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1百合科植物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不同溶剂大蒜提取物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15]。我国利用大蒜开发的大蒜素等药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体的抗菌治疗[16-17]。此外有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对柑桔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8]。尹晓东等[19]发现,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非常显著。我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进一步对大蒜及其他百合科植物活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1.1.2菊科和豆科植物有研究对56种植物抑菌活性试验中,筛选出的对至少1种供试菌菌丝生长有80%以上抑菌效果的16种植物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占供试样品的25%和18.75%;而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80%以上的18种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均占供试样品的16.67%[20]。这表明菊科和豆科植物含有较全面的抑菌生物活性物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1.1.3伞形花科中药植物伞形花科中药在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中不容忽视,川芎、羌活、当归和小茴香等均有医用抗菌活性[21-25]。郭新春[26]的研究表明,川芎、当归、羌活和小茴香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小茴香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 除以上几类植物材料外,耐久性木材的提取物也显示出抗菌活性。如黄檀提取液已被证实对葡萄霜霉病菌有抑菌活性[27],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此外,根据文献和民间传统选择植物对象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1.2供试菌种的选择 对多种植物材料进行筛选测定抗菌力时,选择适当的供试菌是每个研究人员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供试菌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3个原则:(1)应是农业生产上广泛发生的,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原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 收稿日期:2010-01-27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启动项目(20070020)作者简介:翟凤艳(1978-),女,博士,副教授,E-mail:fengyan7801 03@https://www.doczj.com/doc/c46041854.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8期 120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 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 2.1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 一、代森锰锌 作用特点: 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1140-2160克/公顷,喷雾。 2、烟草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920-2160克/公顶,喷雾;烟草赤星病:80%可湿性粉剂1680-2100克/公顷,喷雾。 3、黄瓜霜霉病:80%可湿性粉剂2040-3000克/公顷,喷雾。 4、西瓜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560-2520克/公顷,喷雾。 5、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00-2520克/公顷,喷雾。 6、番茄早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40-2370克/公顷,喷雾。 7、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8、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500毫克/千克,喷雾。 9、梨树黑星病:80%可湿性粉剂8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0、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2、荔枝树霜疫霉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13、人参黑斑病:80%可湿性粉剂1800-3000克/公顷,喷雾。 二、代森锌 作用特点:是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许多病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对植物安全,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 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 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因此,使用代森锌防治病害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代森锌的药效期短,在日光照射及吸收空气 中的水分后分解较快,其残效期约7天。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SDHI类杀菌剂

吡唑酰胺类杀菌剂 1、 fluxapyroxad 1、 Fluxapyroxad属于吡唑酰胺类杀菌剂 2、生产商为巴斯夫,原药商品名为Xemium 3、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谷物、大豆、蔬菜、水果、经济作物 4、防治对象:广谱性杀真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5、制剂配方:6%、27.7%、27.8%(做为广谱杀菌剂及种子处理剂) 6、产品优势:内吸、传导性强,持效期较长,对病原菌高靶标性,并对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生抗性品系的多种病菌高效。与三唑类杀菌剂组合会产生增产作用。 7、同类产品:从2005年以来吡唑酰胺类杀菌活性化合物的研究预示着杀菌剂开发的新热门,目前拜耳、巴斯夫、先正达和杜邦均已进入这一领域( 2、bixafen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谷类杀菌剂bixafen获得英国登记批准,这是它的首个全球登

记批准。预计拜耳将在明年在Xpro系统产品中推出该活性成分与丙硫菌唑的混剂。 3、sedaxane : sedaxane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一个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先正达公司计划将它和其它的4个原药在2014年末推广上市。 4、 Mitsui化学品公司已经同意杜邦公司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使用它的新杀菌剂penthiopyrad。Mitsui将为杜邦提供penthiopy-rad, 5、Isopyrazam

先正达拟推出一种复配小麦杀菌剂,如果顺利获批,有望于2011年度推出这个产品。 Isopyrazam是主流的SDHI型杀菌剂,对一些壳叶孢属疾病有治愈作用,但是这个原药却不足以取代三唑类杀菌剂,因为三唑类产品才是杀菌剂产品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如果将这二者结合,将产生最佳的防治效果。 因此,先正达公司拟将Isopyrazam和氟环唑复配制成新产品,来取代那些机制单一的产品。这两种原药的抗病谱能够很好相容,对于这两个原药均可防控的疾病,它们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其它疾病,其中一个原药也能发挥良好的抗病效果。针对一下病害,有很好的作用: 1.对于壳叶孢属疾病,这二者的抗病活性和其它SDHI类杀菌剂相同,比那些最好的三唑类杀菌剂,比如氟环唑和丙硫菌唑要强。 2.对于锈斑病,特别是条锈病,这个组合也比其它产品有着明显优势。而因为今年天气寒冷,条锈病极其容易爆发。 这种杀菌剂的好处是: 1.Isopyrazam+氟环唑组合比目前治愈锈斑病的三唑类原药+百克敏的组合表现要好得多,比那些甲氧丙烯酸酯类产品组合的增产量要高出0.9吨/公顷。 2.这个组合在应对锈斑病时,用量也十分灵活,如果能够证实,作物上仅患有一种锈斑病时,可以减少部分用量,因为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防控壳叶孢属疾病的,防控这类疾病时,如果使用传统产品,用量减低一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使用这个产品,可以减少部分用量。

各杀菌剂特点

石化行业使用杀菌剂的原因 在石油工业中,油田污水系统、注入水系统、采油泥浆系统等,所处的环境非常适合腐殖菌、硫酸还原菌、铁细菌等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加速管线的腐蚀,腐蚀产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极易形成垢,造成堵塞地层,损害油层渗透率,降低设备传热效率,对正常的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必须使用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 石油行业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分为三类: 1.可自由游动的细菌; 2.可附着于设备结构上的藻类; 3.可侵蚀并破坏设备。 杀菌剂的种类及特性: 种类: (1)氧化型杀菌剂 氯 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在PH值6-8时杀菌效果最好。氯的应

用范围广泛,通常是在水源处加入即可使整个系统保持一定浓度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数的目的。 杀菌原理:氯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次氯酸电离出有杀菌活性的次氯酸根; 优点:应用范围广泛、高效、价格低廉,操 作方便; 缺点:环境污染,对人有害对形成生物膜的 细菌杀菌效果不好。 含氯化合物 含氯杀菌剂包括漂白剂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他们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但价格偏高。但会引入大量钙离子易造成系统结垢。 杀菌原理:水解电离出次氯酸根; 优点:杀菌效果与氯气相当,比氯气使用方便,操作危险性小; 缺点:易导致结垢问题,价格偏高,比氯气 用量大。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高效氧化型杀菌剂,适用于清洗过程,用于除去有机物、生物粘泥及硫化铁沉积。二氧化氯

受PH值限制小,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氨的影响。因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一般使用在线发生,用次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经两步反应形成二氧化氯。首先,15%盐酸和10%次氯酸钠生成6%合成氯,之后再与亚氯酸钠反应形成二氧化氯。 杀菌原理:氧化作用; 优点:不受PH值限制,不受有机物影响,对生物粘泥有特效,能溶解硫化铁垢。 缺点:须特殊装置,毒性大,价格高。 氯胺 氯胺是次氯酸和氨的反应产物,氯胺的杀菌性能比氯气低5%。但氯胺能穿透微生物膜并杀死细菌,它与生物膜组织不反应,可用于消毒处理。 优点:对生物膜菌种有杀菌活性,杀菌活性持续时间长,对设备腐蚀性小,毒性低。 缺点:耗氨,比单独使用氯价格高。 溴 溴与氯类似,在水中形成次溴酸,电离出次溴酸根,在广泛的PH范围杀菌效果都很好。溴杀菌剂一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摘要: 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开发过程,构效关系,品种特征及合成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杀菌剂;构效关系;合成方法;进展 中图分类号:TQ455·4 由于对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关注及现有农药的抗性问题,人类需要不断探寻有新的作用点及新的作用机制的农药新品种。天然产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而成为满足人类这种需求的源泉。如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便是以天然除虫菊酯为模型仿生合成的,以天然抗生素为模型来创制新的杀菌剂也十分令人瞩目,近几年发展起来的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就是以Strobilurin类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创制出来的。 1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研究开发过程 StrobilurinA和B是1977年由T. Anke[1]等人从Strobilurins tenacellus 中发现的。StrobilurinA与1969年Musikek[2]等人从O. Mucida中分离得到的Mu cidin极其相似。Anke[3]等人为了弄清两者是否为同一物质,结果又从O. Mucid a中分离得到结晶状的OudemansinA。直到1984年[4]才证实StrobuilurinA与Muc idin系同一物质,并确证了StrobilurinA和B的构型均为(EZE)型,如1XYMeO2COMe OMeMeO2COMeStrobilurinA (X=H, Y=H)StrobilurinB (X=MeO, Y=Cl)Oudemansi nA1: StrobilurinA, B及OudemansinA的构型1981年Becker[5]等人首次报道了S trobilurinA,StrobilurinB, OudemansinA及Myxothiazol不仅结构相似,而且它们的杀菌活性均源于同样的作用机制: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来抑制线粒体呼吸。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BASF、ICI(Zeneca)等公司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然产物因光稳定性差,易挥发等原因,难以直接用作杀菌剂。最初[6~7]BASF及ICI都合成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2,但由于稳定性不好,其田间实验效果并不佳,为了解决光稳定性, ICI[7]以取代苯氧基替2的苯乙烯基侧链,合成了二苯醚类化合物。BASF则合成了含有苯氧亚甲基、苯亚甲基氧侧链的化合物[8~9]及毒杀基为甲氧基亚胺基乙酸酯的化合物[10]。1992年, Zeneca[11]推出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ICIA5504, BASF[12]则开发出了BAS490F。3[13~14]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