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期末汇总

※动物学期末汇总

※动物学期末汇总
※动物学期末汇总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五、论述题(三题,35分)

昆虫

1、昆虫的体腔有何特点,分成哪三部分?各部分内有哪些器官、系统?

昆虫的体腔常被肌纤维膈膜分成三个血窦,分别为:

背血窦(围心窦):内有背血管,心脏等。

围脏窦:内有消化、排泄、生殖、呼吸等器官。

腹血窦:内有神经系的腹N束,又称围N窦。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一对触角(起感觉作用),口器(取食作用)、眼(视觉作用),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复眼结构复杂,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日出性和夜出性昆虫,这样减少昆虫的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另外,昆虫的口器类型较多,有取食固体、液体及兼食固、液体的口器。这样也可以减少食物竞争。胸部具两对翅和三对足,翅的出现是昆虫分布广的主要原因,使昆虫在取食、避放、求偶、迁移等方面的活动能力大大加强。

(2)昆虫体壁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对昆虫的内部结构器官起保护作用。

(3)昆虫的肌肉为横纹肌,活动能力很大,昆虫有力的跳跃和长途飞翔,都与肌肉发达有直接关系。

(4)昆虫的直肠具回收水分的功能,这对昆虫在陆地上生活起了节水的作用。

(5)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其代谢产物为尿酸,尿酸呈结晶性,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

(6)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系统,气管系统的呼吸量较大,呼吸效率较高,且可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7)昆虫在加强动物器官的同时,必须加强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方能对陆地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作出迅速面及时的反应。因而其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很发达。(8)昆虫的多胚生殖和孤雌生殖都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后代,这也是昆虫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

(9)另外,昆虫的个体小,食量少,所以其所占的空间小,种群密度可以大大增加。

3、昆虫的外生殖器结构及生殖类型

昆虫的繁殖方式

(1)绝大多数昆虫两性繁殖。

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卵胎生:受精卵不产出体外,而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再产出,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由卵内的卵黄供给。

(2)孤雌生殖:

兼性:同正常的两性生殖同时进行,如蜜蜂。

专性:无雄虫,或只有极少数无生殖功能的雄虫,所有卵都不受精。又分恒定性孤雌生殖(如竹节虫、一些蛾类)和周期性孤雌生殖(如蚜虫)。

(3)多胚生殖:由一个卵发生二个或更多的胚胎的生殖方法。如:小蜂类昆虫。

(4)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4、详细说明昆虫的分类依据(足、翅、口器和触角)

触角:刚毛状;丝状;念珠状;栉齿状;羽毛状;球杆状;鳃片状;膝状;具芒状。

口器:咀嚼式;刺吸式;舔吸式;嚼式式;虹吸式。

足:跳跃足;步行足;捕捉足;游泳足;开掘足;携粉足。

翅:复翅;膜翅;鞘翅;半翅;鳞翅;平衡棒。

目名口器前翅、后翅变态常见种

直翅目咀嚼式革质/膜质渐变态蝗虫

鳞翅目虹吸式鳞翅完全变态白粉蝶

鞘翅目咀嚼式鞘翅/膜翅完全变态天牛、金龟子

双翅目刺(舔)吸式膜翅/平衡棍完全变态蚊、蝇

半翅目刺吸式半鞘质/膜质渐变态虫春象

同翅目刺吸式膜翅渐变态蝉

蜻蜓目咀嚼式膜翅半变态蜻蜓

第十三章棘皮动物门(附半索动物)

1、五辐对称、海胆的咀嚼器 (亚里士多德提灯Aristotle’s lantern)、呼吸树 (又称水肺respiratory tree)、管足等概念。

2、棘皮动物的体腔特点,真体腔包括哪几部分?

3、棘皮动物神经系统有哪几类?又称什么神经系?分部来自于哪个胚层?其作用是什么?

4、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5、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在进化上的地位怎样?

第十四章最高等的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

2、脊索、逆行变态等概念

3、分析文昌鱼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性和进步性。

第十五章圆口纲

甲胄鱼、圆口类的特点;没有上、下颌;2个半规管;心脏的组成特点

第十六章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1、举例说明尾的类型和鳞片的类型。鳍有几种类型?

尾的类型:

原尾—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歪尾—尾椎末端弯曲而伸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尾鳍内外均不对称。见于古代的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正尾—尾椎的末端翘向尾鳍上叶,仅达尾鳍上叶基部,其较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见于高等鱼类。

鳞片的类型:

盾鳞:板鳃鱼类具有,基板和棘组成,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牙齿

硬鳞:硬鳞鱼类具有,来源于真皮,由骨质板和硬鳞质组成,硬鳞紧连成甲胄被覆在鱼体上

骨鳞:大多数硬骨鱼具有,由真皮衍生而来,通常是一片圆形或椭圆形,有弹性半透明的薄骨板。鳞的前缘插入一个由皮肤形成的鳞囊内,陷入真皮,后缘游离,向后突出于鳞囊之外为薄薄的表皮所遮盖,两侧缘为相邻的鳞片覆盖,成复瓦状。分圆鳞:游离缘光滑圆钝(鲱形目、鲤形目等);栉鳞:游这缘生有小棘或锯齿(鲈形目等)

鳍:奇鳍(背鳍D、臀鳍A和尾鳍C)、偶鳍(胸鳍P和腹鳍V)

2、从形态结构上说明鱼类是适应水生生活的低等有颌类脊椎动物

适应水生:流线型、用腮呼吸、用鳍运动

低等:大脑无新脑皮发育、冷血、卵生

有颌:有发达的上下颌

脊椎动物:有完整的脊椎存在

3、硬骨鱼和软骨鱼心脏的结构特点

4、软骨鱼泌尿生殖系统的导管特点

软骨鱼类雄性输尿管兼输精作用,精子由泄殖腔通过鳍脚上的沟进入雌鱼生殖导管内,营体内受精。

5、鱼类颌弓的特点、韦伯氏器结构

软骨鱼:颌弓(第1对)--上颌(腭方软骨),下颌(麦克耳氏软骨);舌接型(上下颌)初生颌

颌弓--上颌(前颌骨、上颌骨、方骨)下颌(齿骨、关节骨、隅骨),次生颌

韦伯氏器:鲤科鱼类鳔与内耳的联系器官,由舟骨、间插骨、闩骨和三脚骨等构成。6、鳍脚的概念

软骨鱼类雄性交配器官。板鳃鱼类的雄鱼,其交配器位于腹鳍内侧,是一对棒状结构,内有软骨支持,称鳍脚。

7、洄游的概念及类型

鱼类因为产卵、觅食或季节变化的影响,沿着一定路线有规律地往返迁移。

洄游类型:生殖洄游,索食洄游,季节洄游(越冬洄游)

洄游的原因:长期进化形成并由遗传性固定而成为本能。

第十七章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1、两栖类对陆地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基本解决了陆地的运动、呼吸空气等问题,发展了适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要皮肤呼吸和鳃呼吸辅助

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

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受精卵、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

2、两栖类在系统演化上的进步性

用肺呼吸,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具内鼻孔

成体骨骼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自接式颌弓;头骨后端具二个枕髁,躯体骨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五趾型的附肢(意义)

不完全的双循环:二心房一心室

大脑具原脑皮,大脑顶部具分散的神经细胞

有可动的眼睑

具中耳,听骨(耳柱骨)、鼓室和鼓膜

3、两栖类脊柱分化的特点、腰带的组成特点、呼吸方式的多样性特点

脊柱:

(1)分化为颈椎(1枚)、躯干椎、荐椎(1枚)和尾椎四部分

(2)颈椎和荐椎的出现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3)椎体分:双凹型(低等两栖类),后凹型或前凹型(高等种类和无尾类)

(4)椎弓的前后方具前、后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这是四足动物的特征

腰带:

由耻骨、坐骨、髂骨构成;三块骨片相连成髋臼,与后肢相关节;耻骨位于髋臼腹面,髂骨与坐骨位于背面;髂骨与荐椎两侧的横突关连,陆生脊椎动物的共性

4、固胸型肩带、弧胸型肩带、不完全双循环

固胸型:左右上喙骨极小,在腹中线处紧密相连而不重叠,肩带不能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

弧胸型:上喙骨大,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

不完全双循环:既有体循环,又有肺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

第十八章陆生、变温、羊膜动物----爬行纲

1、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特点及进步性特征

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

1)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

2)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

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出现了羊膜卵

2)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

2、何为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羊膜卵属陆生脊椎动物产的端黄卵,具卵黄膜(1分),卵外有蛋白、内外壳膜、卵壳等结构(2分)。

羊膜卵的卵壳坚韧,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2分);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好,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交换(1分);卵内具丰富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1分)。羊膜卵的产生,使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1分)。

3、何为颞窝?举例说明颞窝的类型。

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

颞孔类型:

无颞孔类:颅骨无颞孔及颞弓,如:龟鳖目

双颞孔类:颅骨两侧具有上、下颞孔,现存的蜥蜴、蛇、鳄等。

合颞孔类:颅骨一侧各有单个颞孔,被眶后骨、鳞骨、颧骨所围,眶后骨和鳞骨构成上颞弓(兽齿类)

4、颈椎的特化、牙齿的类型

颈椎:数目加多,第一为寰椎、第二为枢椎,颈椎数目不定。

牙齿分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

端生齿:着生在颌骨的端面,是最原始的类型,如喙头蜥

侧生齿:着生在颌骨的边缘内侧,如蜥蜴和蛇

槽生齿:着生在颌骨上的齿槽内,最为牢固 (鳄类)

5、次生腭(次生硬腭)的概念及特点、胸廓的结构。

次生腭:它在颅骨的底部,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水平突出)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硬腭出现将口腔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处交叉。

胸廓:胸椎、肋骨、胸骨围成,保护内脏,增强了肺呼吸。

第十九章翱翔天空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1、鸟类与爬行动物的相似性特征

1)鸟的脚上有鳞片,皮肤干燥,除尾脂腺外无其他腺体。

2)一个枕髁。(两栖2个,爬行1个)

3)后肾、以尿酸为主。

4)卵生(羊膜卵)。

2、鸟类比爬行动物进步的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具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飞行器官为翼,体有羽毛,能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2)体温恒定,具体温调节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3)肺具气囊,能行双重呼吸。

4)骨骼有气孔、轻,无牙齿、无膀胱,雌体一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卵成熟一个排一个。

5)眼睛和脑发达,特别是中脑(视觉)、小脑(运动中枢)。

6)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代有效较高成活率。

4、试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翔力量两方面分析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5、举出说明鸟类的生态类群。

6、双重呼吸、双重调节、愈合荐骨(综荐骨)、尾综骨、早成鸟、晚成鸟、迁徙等概念

双重呼吸:鸟类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

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最后1枚胸椎+腰椎(6枚)+荐椎(2枚)+部分尾椎(前5枚)愈合成。

迁徙:鸟类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行为。

第二十章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

1、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1)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

2)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以及哺乳类对幼儿具有各种保护行为,成活率高。

3、胎盘的概念及胎盘类型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形成的

胎盘类型

1)无胎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易于脱离,子宫壁没有大出血。散布状胎盘(如鲸、狐猴以及某些有蹄类猪、马等),叶状胎盘(大多数反刍动物)。

2)蜕膜胎盘: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胎儿产出时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造成大量流血。一般包括环状胎盘(如猫、狗等食肉目、象、海豹),盘状胎盘(如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多数灵长目)。

3、哺乳动物的皮肤衍生物类型

1)被毛:表皮角质化的产物,是保温和触觉器官。毛由毛干和毛根组成。分针毛、绒毛、触毛。

2) 皮肤腺特别发达:来源于表皮的生发层,为多细胞腺,功能各异,主要有四种: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臭腺)。

3)爪(claw):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与爬行类的爪同源。

4)角:角为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为有蹄类的防卫武器,分为洞角(羊角)和实角(鹿角)。洞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系头骨的骨角外套以角质化表皮而成;实角不分叉,通常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它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

4、食肉类和食草类动物消化系统上有何区别?

5、异型齿的概念、喉头的结构特点

异型齿: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在口腔中上下颌骨的着生位置不同,其形态与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可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 4 类,分别具有切、撕、磨的功能,这样的齿相, 称为异型齿。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一对触角(起感觉作用),口器(取食作用)、眼(视觉作用),眼有复眼和单眼之分,复眼结构复杂,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日出性和夜出性昆虫,这样减少昆虫的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另外,昆虫的口器类型较多,有取食固体、液体及兼食固、液体的口器。这样也可以减少食物竞争。胸部具两对翅和三对足,翅的出现是昆虫分布广的主要原因,使昆虫在取食、避放、求偶、迁移等方面的活动能力大大加强。

(2)昆虫体壁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对昆虫的内部结构器官起保护作用。

(3)昆虫的肌肉为横纹肌,活动能力很大,昆虫有力的跳跃和长途飞翔,都与肌肉发达有直接关系。

(4)昆虫的直肠具回收水分的功能,这对昆虫在陆地上生活起了节水的作用。

(5)昆虫的排泄器官为马氏管,其代谢产物为尿酸,尿酸呈结晶性,不溶于水,所以排出时不需要伴随多量的水。

(6)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系统,气管系统的呼吸量较大,呼吸效率较高,且可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7)、昆虫在加强动物器官的同时,必须加强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方能对陆地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作出迅速面及时的反应。因而其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很发达。(8)、昆虫的多胚生殖和孤雌生殖都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后代,这也是昆虫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另外,昆虫的个体小,食量少,所以其所占的空间小,种群密度可以大大增加。

详细说明昆虫的分类依据(足、翅、口器和触角)(15分)

触角:刚毛状;丝状;念珠状;栉齿状;羽毛状;球杆状;鳃片状;膝状;具芒状。

口器:咀嚼式;刺吸式;舔吸式;嚼式式;虹吸式。

足:跳跃足;步行足;捕捉足;游泳足;开掘足;携粉足。

翅:复翅;膜翅;鞘翅;半翅;鳞翅;平衡棒。

目名口器前翅、后翅变态常见种

直翅目咀嚼式革质/膜质渐变态蝗虫(2分)

鳞翅目虹吸式鳞翅完全变态白粉蝶(2分)

鞘翅目咀嚼式鞘翅/膜翅完全变态天牛(2分)

双翅目刺(舔)吸式膜翅/平衡棍完全变态蚊、蝇(2分)

半翅目刺吸式半鞘质/膜质渐变态虫春象(2分)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体制辐射对称,绝大多数为五辐对称,

(2)棘皮动物有宽阔的真体腔,特化成三部分:A、围脏腔 B、水管系统 C、围血系统

(3)具束状的(海星、蛇尾)或管状的(海胚、海参)消化系统

(4)具有中胚层形成的骨骼

(5)具循环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6)有来源于中胚层的神经系,(下神经系和内神经系)

(7)胚胎发育过程具幼虫期,并且幼体是系侧对称的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使运动的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有利于动物完成定向运动,有利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有利于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

圆口纲原始特征

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偶鳍

3、终生保留脊索

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

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

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

7、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

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

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嗅觉器官为单个的外鼻孔;听觉器官仅有内耳;视觉器官为一对眼。

寄生及半寄生的特化性

1、口漏斗、角质齿、舌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动。

2、成体具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缘膜),管两侧有内鳃孔7个,内有球形鳃囊,其背、腹和侧壁长有鳃丝,构成呼吸主体(囊鳃类)。

3、口腔后有1对“唾腺”,分沁物为抗凝血剂。

鱼类的主要特征

一、鱼纲的主要特征

1、体形般为纺锤形,体分头、躯干和尾,具皮肤附属物

2、具有完整的内骨骼系统,出现了上、下颌

3、用鳃或鳔呼吸

4、出现了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

5、有1对鼻孔

6、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主要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所组成

7、脑分化明显,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内耳中具三对半规管

8、含N废物通过鳃和中肾排出

9、具生殖导管(输精管或输卵管)

二、比无颌类进步的特点

1.具上下颌 2.鱼类的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二部组成。

3.从鱼类开始,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4.一对鼻孔,具3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

5.鳃的构造较圆口纲复杂

软骨鱼的主要特征?

答:1)骨骼为软骨

2)体被楯鳞

3)口在腹面,肠中有螺旋瓣

4)鳃隔发达,鳃裂五对

5)体内受精,雄性具鳍角,卵生或卵胎生

6)歪尾

硬骨鱼的主要特征:骨骼为硬骨(1分);体被骨鳞或硬鳞(1分);通常有鳔,肠中无螺旋瓣(1分);鳃隔退化,有鳃盖骨(1分);体外受精,无泄殖腔和鳍角,体外受精;正尾(1分)。

鱼类的洄游

洄游类型:生殖洄游索食洄游季节洄游(越冬洄游)

洄游的原因:长期进化形成并由遗传性固定而成为本能。

降河洄游(去海里产卵)

溯河洄游(回江里产卵)

两栖类

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别

(1)空气中含氧量(呼吸介质)

(2)水的密度(浮力)

(3)水温的恒定性

(4)陆生环境的多样性

水陆过度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支持身体完成运动(重力)

(2)呼吸空气中的氧

(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维持生理生化的温度条件

(6)适应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了解水陆环境的不同)

1、基本解决了陆地的运动、呼吸空气等问题,发展了适于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2、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要皮肤呼吸和鳃呼吸辅助

3、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

4、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受精卵、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

两栖类在系统演化上的进步性

1、用肺呼吸,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具内鼻孔

2、成体骨骼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自接式颌弓;头骨后端具二个枕髁,躯体骨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五趾型的附肢(意义)

3、不完全的双循环:二心房一心室

4、大脑具原脑皮,大脑顶部具分散的神经细胞

5、有可动的眼睑

6、具中耳,听骨(耳柱骨)、鼓室和鼓膜

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

1. 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

2. 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

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 出现了羊膜卵

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

试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羊膜卵属陆生脊椎动物产的端黄卵,具卵黄膜(1分),卵外有蛋白、内外壳膜、卵壳等结构(2分)。羊膜卵的卵壳坚韧,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2分);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好,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交换(1分);卵内具丰富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1分)。羊膜卵的产生,使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1分)。

一.鸟类与爬行动物的相似性(原始性特征)

1. 鸟的脚上有鳞片,皮肤干燥,除尾脂腺外无其他腺体。

2. 一个枕髁。(两栖2个,爬行1个)

3. 后肾、以尿酸为主。

4. 卵生(羊膜卵)。

二. 鸟类比爬行动物进步的特征

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 具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 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三. 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飞行器官为翼,体有羽毛,能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2.体温恒定,具体温调节能力,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3.肺具气囊,能行双重呼吸。

4.骨骼有气孔、轻,无牙齿、无膀胱,雌体一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卵成熟一个排一个。5.眼睛和脑发达,特别是中脑(视觉)、小脑(运动中枢)。

6.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代有效较高成活率。

羽衣的主要功能:

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 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

3)使外形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阻力; 4)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气囊的功能:

1、平衡身体及减轻体重

2、减少肌肉间的摩擦

3、促进呼吸

4、调解体温

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1、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胎儿借助特殊的结构——胎盘,与母体相互联系并取得营养,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儿时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

胎生哺乳意义:

1.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

2.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以及哺乳类对幼儿具有各种保护行为,成活率高。

15、哺乳类的牙齿有何特点?以食草类和食肉类在消化系统上的区别,说明消化系统与食性的密切关系。

答:哺乳动物的牙齿由于在切咬、咀嚼上的分工,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这种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均不同的牙齿称为异齿型。

食草动物:常缺犬齿、臼齿研磨面宽大;胃、盲肠发达;肠道长。

食肉动物:犬齿发达,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特别发达,形成裂齿;单室胃,消化道短,盲肠退化。

胎盘类型

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形成的

1)无胎膜胎盘: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易于脱离,子宫壁没有

大出血。散布状胎盘(如鲸、狐猴以及某些有蹄类猪、马等),叶状胎盘(大多数反刍动物)。2)蜕膜胎盘: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胎儿产出时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造成大量流血。一般包括环状胎盘(如猫、狗等食肉目、象、海豹),盘状胎盘(如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多数灵长目)。

反刍胃:一般由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皱胃组成。皱胃为胃本体。具食管沟。

1.心脏:二尖瓣(左),三尖瓣(右),大动脉基部:3个半月瓣。瓣膜能防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心脏肌肉的血液由冠状循环完成。

2.动脉:具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直达尾端。

3.静脉:静脉系统趋于退化,1)前后大静脉(低等四足动物具成对的前后主静脉);2)肾门静脉消失,来于尾部及后肢的血液直接注入后大静脉回心,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和提高血压。3)腹静脉在成体消失。4)新出现奇静脉(右侧)及半奇静脉(左侧)。

肝门静脉的作用是主要是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并将有毒物质进行降解。

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相对厚度可以决定哺乳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哺乳类具有高度浓缩尿液的能力,借肾小管对尿中水分及钠盐等的重吸收实现。

适应环境的行为—迁徙和冬眠

主动避开不利的环境,选择有利的生存空间,其中两个重要的行为即迁徙和冬眠。

1、迁徙(migration):由于环境的压力,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需要,迫使一些动物进行有规律的迁徙。

2、冬眠(hibernation):冬季一些哺乳动物体温降低,接近于环境温度,代谢降低(心跳缓慢),维持最低的代谢水平。

假冬眠:类似于深睡,熊类(体温降低很小)。

冬眠:代谢降低,黄鼠、刺猬和一些蝙蝠等。

分布地、体重和冬眠的关系

比较鱼、蛙、蜥蜴、鸡、兔的心脏及动脉弓的变化。

三个胚层各形成那些组织和器官

外胚层:表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

中胚层:肌肉、骨骼、血管和血液、淋巴系统和各种结缔组织。

内胚层:消化道及呼吸道上皮,消化腺及甲状腺和胸腺等。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8683--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学期末备考题库3868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论述题: (1)说明鸟类维持高代谢水平和飞翔生活的原因? 正确答案:1.体被羽毛,流线型 2.发达的胸肌 3.双重呼吸,具九对气囊,保证足够的O2和减轻体重 4.直肠短,不贮粪便,减轻体重 5.骨骼愈合严重,骨硬骨成份多,坚强而中空 6.消化能力强,食性广泛,产热多,消化迅速 7.完全的双循环,完善的心脏,循环速度快,心脏收缩能力强,提供足够O2和养料 8.发达的后肾,无膀胱,也可减轻体重 9.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视觉 (2)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出现了哪些适合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 正确答案:1.皮肤厚,角化层厚,外被鳞片、骨板、皮肤干燥,缺少腺体 2.五指型四肢发达,趾端具爪 3.骨骼坚硬,骨化程度高,硬骨成份多,脊柱分化完善,二块特殊颈椎,头部自由转动,荐椎数量增多,胸椎,腰椎分化,具胸廓 4.头骨为单枕髁,具颞窝,有利发达咬肌附着,捕捉食物 5.心室出现不完整隔膜,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多氧血和缺氧血分化更明显 6.出现后肾,结构与功能都十分完善 7.具有羊膜卵,体内受精,雄性多有交配器官,繁殖能力强,完全适合陆地繁殖 8.神经系统发达,出现新脑皮,感观发达,尤其视觉和嗅觉特别灵敏

简答题: (1)节肢动物附肢出现的意义 正确答案:有利运动,扩大生活分布范围,有利寻找食物,躲避敌人,有利生存,繁殖后 代 (2)多细胞动物与单细胞群体的区别? 正确答案:指像团藻这样的由许多单细胞个体连合一起,但彼此是独立的,而多细胞动物 是由许多细胞联合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然后才能完成一项生理功能,多细胞动物体内的任 何一个细胞都不能独立存在。 (3)昆虫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昆虫的鉴别特征是具有三对足,两对翅 名词解释: (1)类器官 正确答案:指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不同的部份,执行不用的功能,如纤毛、伸缩泡等,又叫细胞器。 (2)疣足 正确答案:指环节动物的沙蚕类,它们的体腔连同体壁向外突起,形成薄片状,每体节一 对游泳之用的扁平片状物。 (3)中间寄主 正确答案:中间寄主:指寄生虫的蚴虫所寄生的寄主。

动物学期末考试整理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

上海海洋大学动物生理学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4X10 1、应急反应:机体遇到紧急情况(如失血、剧痛等)时,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 适应性反应。(4分) 2、钠泵: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此 能量进行Na+和K+的逆向主动转运。(4分)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动物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 消耗的作用。(4分) 4、阈电位:外加刺激能使细胞膜上的Na+通透性突然增大并引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 数值称为阈电位。(4分) 5、氧饱和度:H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即为Hb的血氧饱和度。(4分) 6、GTH: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靶组织为睾丸(精巢)和卵巢; 主要功能为增加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成与分泌,促进配子生成,性腺发育成熟和排精排卵;其分泌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4分) 7、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和胆汁酸在小肠(或回肠)95%以上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 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被分泌入肠,胆盐在肝肠之间反复的利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4分) 8、三原色学说: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 色素;当这3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这样的信息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4分) 9、第二信使:包括cAMP、cGMP、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等,是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 胞膜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们可以调节多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4分) 10、局部反应:由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与少量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迭加在一起,在受刺激 部位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只局限在局部,不能做远距离的传播;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具有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效应。(4分) 二、填空题2-4 1.静息状态下,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通透性较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K+____电化学平衡电位。 2.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其中对光敏感度较高是视杆细胞,另一种是_视锥细胞_。3.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0期由Na+内流形成,2期由Ca2+缓慢持久地内流与少量K+缓慢外流形成,3期由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进行性增加形成。 4.由突触前膜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除电化电位。5.在消化过程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主要有__胃蛋白酶__、_胰蛋白酶__和__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题(2)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成体不具侧线器官的种类是哪一种?() A.鱼类B.蛙类C.极北小鲵 2、下面哪一种类无胸廓?() A.鸟类B.哺乳类C.两栖类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具有动脉球的种类为哪个?() A.硬骨鱼B.软骨鱼C.两栖类 4、下面哪个器官是棘皮动物运动器官? A.腕B.管足C.坛囊 5、淡水蚌类发育要经过哪个幼虫期?() A.担轮幼虫B.面盘幼虫C.钩介幼虫 6、乌贼用于游泳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A.腕B.鳍C.漏斗 7、美洲虎与东北虎的关系是什么?() A.品种B.物种C.亚种 8、视网膜对移动物体极敏感的种类为哪一类?() A.两栖类B.鸟类C.哺乳类 9、现存最大的鸟类的哪一种?() A.非洲鸵B.美洲鸵C.鸸鹋

10、出芽生殖是多幻动物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法,有些种类形成芽球当母体死 亡后,芽球会怎样?() A.死亡B.活着,很活跃。C.活着,静止不动并沉入水底。 11、间日疟原虫在按蚊体内进行什么生殖?() A.配子生殖B.孢子生殖C.A和B 12、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是什么?() A.钉螺B.扁卷螺C.椎实螺 13、蝗虫有10对气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4对吸气,6对呼气B.4对呼气,6对吸气C.5对吸气,5对呼气 14、七鳃鳗属于哪类动物?() A.鱼类B.圆口类C.有颌类 15、从下面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盲肠的?()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 二、填空(10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哺乳类的4种发达的皮肤腺为、、、。 2、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为、、。 3、多足纲动物常见的有、、。 4、昆虫的口器包括、、、、。 5、反刍动物的胃分、、、四部分。

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理学试题库-期末考试-兽医考研-专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正常原尿的下列成分中哪一种能全部被重吸收? ( ) A、水 B、Na+ C、尿素 D、葡萄糖 2. 在肾小球滤过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 D、出球小动脉血压 3. 阴部神经兴奋时( )。 A、尿道括约肌收缩 B、逼尿肌收缩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 4. 对原尿部分物质而言,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降支 D、髓袢升支 5. 大量失血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C、.囊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6.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 A、重吸收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重吸收量少 C、小管液与上皮细胞液保持等渗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7. 肾维持机体水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下列哪一项的调节实现的?( ) A、肾小球的滤过量 C、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B、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8. 下列哪一项可直接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 ) A、血管紧素 B、抗利尿激素 C、心房钠尿肽 D、醛固酮 9.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依靠( )。 A、弓形动脉 B、小叶间动脉 C、管周毛细血管网 D、直小血管 10. 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 )。 A、NaCl B、尿素 C、肌酐 D、KCl 二、填空题 1.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__________、肾小管、集合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 肾小球滤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__________调节Na+、K+的转运。 4. 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大量饮清水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的增高、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降低,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6. 肾小球旁器由,和三部分组成。 7. 浓度升高、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8. 滤过分数是和之比,表示流经肾脏的血浆被滤出生成原尿的情况。 9. 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近端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是定比重进行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左右,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称为。 10. 初级排尿中枢在。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初级中枢的反射活动。 三、判断题 1. 在一般情况下,肾血流量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维持的。…………() 2.原尿与血浆的本质区别在于原尿中不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将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减少。………………() 4.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尿量增多。…………………() 5. 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因为该段肾小管不能主动重吸收 Na+而对水通透,使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成为高渗溶液。………………………………() 6. 肾小管和集合管可分泌H+、K+和NH3。…………………………() 7. 生理状态下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大小, 而和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8.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与Na+的主动重吸收是相耦联的,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9. 抗利尿激素可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大部分在该部位进行。……………………………………………()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入胞方式从小管液中重吸收少量被滤出的小分子蛋白质。()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 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Ryan,1992); 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6、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 品种——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 、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 生活机能。

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大题

1.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的差别。 答:原核生物启动子:Pribnow box(-10序列):共同序列TATAAT,-4~-13bp之间。决定转录的方向,是RNA pol的牢固结合位点,称为结合位点。Sexfama box(-35序列):共同序列TTGACA,TTG十分保守,RNA pol全酶依靠σ因子的起始识别位点,也称识别位点。  真核生物启动子:TATA box:TATAAAA,两侧富含GC,位于-26~-34,-30左右,决定转录起始的选择。CAAT box:GGC/TCAATCT,位于-75,-70~-80,开头两个G的重要性等于CAAT部分,非常保守,可能是真核生物RNA pol II的结合部位,决定转录起始的频率。GC box:GGGCGG,位于-80~-110,GC区与sp1等转录因子结合,可提高转录起始的频率。 2.试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差异 ①RNA pol的差别:原核生物只有一种DNA pol负责转录所有类型的RNA;而真核生物有三种RNA pol(RNA polⅠⅡⅢ),负责不同类型基因的转录,合成不同类型的RNA。 ②转录产物的差别: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与Pr序列成线性关系。真核生物的初始产物包含内含子序列,因此转录产物需经过剪切,连接等过程除去内含子。 ③转录产物的加工:真核生物转录产物要经过修饰作用,即与5ˊ端帽化和3ˊ端聚合化。 ④与基因结构相吻合,原核生物mRNA是多顺反子,而真核生物mRNA是单顺反子。 ⑤时空差异: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在细胞的同一部位进行。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转移到细胞质内参与Pr的生物合成,转录和翻译相对独立。 3.什么是基因表达?可用哪些技术来检测一个基因是否表达? 基因表达,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检测:Northern杂交、RT-PCR、荧光定量PCR 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检测:Western杂交、含量、酶活等。 4.mRNA前体加工中加尾和加帽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doc资料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 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 Ryan ,1992);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一一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一一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一一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一一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一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 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 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一一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品种一一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一一学名。 双名法一一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 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b、个体微小,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肉足等。 c、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 植物性营养:如眼虫、团藻。营养方式吞噬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如孢子虫。 相关名解: 植物性营养: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它生物或有机碎片,残渣由胞肛排出,如草履虫。 渗透性营养:寄生或腐生的种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 11、纤毛纲: 1.代表动物:草履虫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初生颌:软骨鱼的颌弓形成上下颌,由一对位于上方的腭方软骨和一对位于下方的麦氏软骨组成,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原始颌。(软骨鱼类,如鲨鱼) 2、附肢骨骼:鱼类骨骼系统的一部分,包括鳍骨和悬挂鳍骨的带骨。(鱼类,如鲤鱼) 3、淋巴液:大部分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微静脉一侧重新吸收回毛细血管,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这部分液体即为淋巴液。(哺乳动物,如人) 4、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柄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柄海鞘) 5、澳洲界: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周围的岛屿,为最古老的动物区系。(如澳洲鸵鸟) 6、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路线往返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鸟,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夏候鸟夏季繁殖,秋季往南飞,如燕子;冬候鸟冬季越冬,春季北去繁殖,如大雁。 7、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鱼纲及以后均有) 8、顶眼:位于颅顶中央,具有晶状体、视网膜和神经,可透过头骨的颅顶孔和皮肤的顶间鳞感知光线变化。(爬行纲的楔齿蜥) 9、古北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系,包括欧洲、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亚洲、阿拉伯北部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如大鲵) 10、咽颅:7对弧形软骨,位于消化管前段,起保护支持咽部作用,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鱼纲,如鲫鱼) 11、双平椎体:哺乳类的脊椎骨借宽大的椎体相连接,形成双平椎体。 12、原尿:肾小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等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而阻止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进入肾小囊的尿称为原尿。(哺乳动物,如人类) 13、侧线:头部及体两侧由皮肤内陷形成的沟状或管状构造,有分支穿过鳞片,通外界,管内有粘液、水流感受细胞(具纤毛)。(鱼纲,如鲤鱼) 14、胎盘:由胚胎的尿囊膜和绒毛膜突起形成绒毛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哺乳动物的胎儿借助这种特殊的结构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哺乳动物,如人类) 15、羊膜卵:外包有卵膜,卵壳为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壳具有通气性,其内卵黄供胚胎营养。(爬行动物,如鳄鱼;鸟类,如麻雀) 16、双重呼吸:由于气囊和气管与肺相通,吸气和呼气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共两次。(鸟类,如麻雀) 17、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管腔内无瓣膜的静脉。(两栖纲,如蟾蜍) 18、咽交叉:当完成吞咽动作时,先由舌将食物后推至咽,食物刺激软腭而引起一系列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进入食管。因而呼吸通路和消化通路形成咽交叉。(哺乳动物,如人)19、直立猿人:已成为真正的人类,出现于距今30~180万年前。更进步,具文化,使用骨器、石器工具和火,群居,使用兽皮包裹身体。(如北京猿人) 20、不完全双循环: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的循环。(两栖纲,如青蛙成体;爬行纲除鳄类,如蛇) 21、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如卧龙自然保护区) 二、器官 1、犁鼻器: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如鳄鱼。 2、肾小囊:鱼纲及以后均有。 3、晚成雏:猛禽、攀禽及雀形目鸟类等。 4、韦伯氏器:鱼类鲤形目。

云南大学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姓名:————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 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已看)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 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爬行纲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2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 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 8. 盾鳞是D体表的鳞片。 A. 鱼; B. 硬骨鱼; C. 七鳃鳗; D. 软骨鱼。 9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B是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A.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动物; D. 完全双循环。 10. 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B。 A. 三循环; B. 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即使是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随着水流由一个海绵到另一个海绵体去的。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水沟系可分为3种:(1)单沟型(2)双沟型(3)复沟型。 2.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与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行走时获得支持身体的坚实支架。 3.羊膜卵:卵的外表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侵袭。卵壳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的气体代正常进行。卵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称为卵黄的营养物质,使胚胎在发育中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 4.开放式骨盆:鸟类两侧耻骨在腹中线不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适于产大型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