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促使电气控制系统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了有效提高电气系统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以汽车车身电气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CAN总线实现了控制信号到信息流的有效转换过程,并详细介绍了电气智能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路径,通过设置CAN总线的智能节点实现对车身的有效控制,从而使电气控制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汽车电气控制系统;智能化;CAN总线;智能节点;实现路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汽车已成为有效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的重要交通工具,为满足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汽车上安装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在使汽车的操作便利性、动力性、舒适性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车辆使用到的电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不断增多的车内线束提高了布线复杂程度并造成车辆紧张,进而导致车身重量、整体控制与维护难度日益增加,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何设计并实现有效的汽车电气控制系统成为现阶段领域内的一项研究热点[1]。

1现状分析

汽车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多种不可或缺的用电器件及用电设备构成(可实现大功率驱动,包括大型客车使用的各类用电设备),连接众多传感器的汽车底盘(主要负责控制速度、挡位、机油、刹车等)设置了大量的开关(负责对车门、发动机舱、仪表盘等进行控制),开关和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中央控制器以确保相关信息的实时接收与反馈,会有大量信息在各电控单元间传递,多个电控单元需共享部分信息,形成了大量导线捆成的线扎,使电子线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线重和占用空间会降低车辆的控制性能及舒适度,传统的接、布线方式及电气控制方式(以点对点为主)增加了汽车设计、装配、维护等难度,已经难以满足汽车电气控制系统的信息共享及电气控制需求。同时数量不断增加的线路接头限制了汽车稳定性及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车门窗线束等相对运动部分的过线难度随着线路体积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为有效解决不断增加的电子装置引发的问题,通过使用有效的基于串行信息传输方式的汽车电气控制系统成为一项有效手段,汽车总线技术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

不断完善,能够更好的满足电气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需求,如何选用总线技术完成高质量汽车电气控制系统的构建是本文的研究重点[2]。

2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1现场总线的选择

目前在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适用于高速网络及多路接线的CAN总线技术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汽车制造商开发和使用的一项重要技术,CAN总线技术具备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能强等优势,能够有效实现大量控制信号的实时交换功能,基于CAN总线的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汽车电气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完成了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结合性价比及应用前景,本文选用了具有极高可靠性和独特设计的CAN总线,集成了CAN协议的功能,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该系统线路简化、具有较佳的可扩展性(根据实际需求),能够对以驱动汽车系统为主的全部所需信息流进行实时高效的控制,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电气控制质量及效率。信号在基于CAN总线通信过程中以差分电压形式出现,可供CAN总线使用的通信介质较多(包括双绞线、光导纤维、同轴电缆等),通过通信控制器完成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过程,为使网络内节点个数不受限制,将传统的编码站地址基于CAN协议(经过CRC检验)由编码通信数据块替代,数据块(211或229)可根据不同CAN技术规范进行定义,数据段长度不超过8个字节,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节点同时接收相同数据的功能,有效节约了占用总线的时间,并具备处理相应错误的功能,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3]。

2.2汽车电气智能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为实时高效的共享大量相关汽车数据信息,本文根据电气设备配置要求针对大型客车完成了基于CAN总线(星形拓扑结构)电气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包含主节点、后、前、左前、右前5个ECU节点,前ECU节点主要负责检测和控制左前侧和左侧车灯、喇叭、雨刮器、一二三挡钥匙开关(ACC、ON、STA)等;右前ECU节点主要负责检测和控制右前侧的各类车灯、指示灯开关、防夹开关等;前ECU节点主要负责检测和控制ABS、仪表照明灯、雾灯开关等;后ECU节点主要负责检测和控制熄火电磁阀电源、后侧各类车灯、空挡开关、倒车开关等。提高电控单元信息利用率,就近位置信息(涵盖29路开关量)由电气控制系统通过除主节点外的ECU节点完成采集后(遵循CAN总线通信协议)将其组成一帧报文信息,然后传输到主ECU节点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最终分析结果,据此向各目标ECU节点反馈(以四帧报文信息的形式)并由其完成滤波处理后,通过UART总线向功率负载输出控制模块传送,进而实现对各路功率输出的驱动[3]。功率负载和采集开关信息使用AT89C51单片机完成逻辑控制功能,每个ECU节点均包含29路,共有32个I/O口(通信口为P3.0、P3.1,看门狗信号输出口为P3.7)。通过CAN总线为系统实现控制信号的实时交换,从而保证以实时有效的信息流驱动汽车运动[4]。以电气控制系统的车灯总线控制模块为例,整个系统网络主要由9个节点构成,分别对应刹车灯、远/近光灯、转向灯、雾灯4组照明与信号灯组、安装了中央控制单元的车内仪表板、4个车门,照明与信号灯组中不同灯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驾驶员的操作指令由中央控制单元负责接收,在车头和车尾的左右侧安装连接不同车灯的其余4个节点,实现对车灯状态的有效控制。门控单元控制结构图,如图2所示。门控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车门开关信号和指令(由中央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发送)执行相应的动作并向发中央控制单元发送执行结果。通过CAN总线连接全部节点(均包含1个单片机控制器和1个CAN收发器)即构成了汽车内部控制网络,各CAN节点仅通过CANH和CANL两

根线同控制网络相连,使线束的使用量得到显著降低,中央控制节点借助使用CAN的收发器和控制器连接其它节点,由各节点向中央控制节点发送采集到的现场数据参数,由其经过综合计算和判断处理后做出相应控制命令,再向各节点传送控制命令(通过CAN总线)、由各节点向各执行机构(包括车门电机、车灯、车窗继电器等)执行传送接收到的各项命令[5]。

2.3ECU节点设计

ECU节点结构,如图3所示。写入应用程序时需以ECU节点所在位置为依据,为解决由继电器带来的安全问题,车上的各功率负载通过功率负载输出驱动口完成直接的驱动过程,进而确保车辆的安全;各类开关量信息通过开关信息采集模块进行采集并对各开关状况进行循环检测,采用CAN通信接口有效弥补了系统对外围接口的使用需求,为保证通信效果各ECU节点间采用带屏蔽的双绞线;为有效控制各负载功率输出,CAN通信模块通过主处理器完成对接收到的报文信息的处理(包括读取、验收和滤波等),缓冲区读取完释放的报文信息由主处理器完成格式的转换,串口信息经UART总线按照一定顺序从功率输出控制模块向单片机的I/O口传送;经循环检测后的各开关状况通过UART总线按照控制命令向主控模块的主处理器传送采集到的信息,再将异于上次的信息组成报文信息传输至CAN总线作进一步处理,完成循环检测和控制过程[6]。

3系统智能节点的实现

3.1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本文系统的软件架构主要分为驱动层、转换层和通信层,系统各层模块间的实时高效的通信过程通过定义状态、接口和器件3类消息实现,将引脚电平变化情况输入到系统中并将其转换为输入状态信息后向转换层传送,在此处将信息转换为实际引脚电平变化情况再向驱

动层传送,在此处完成到输入器件消息的转换再发送给规则处理层进行逻辑分析处理,然后后映射为输出器件消息,并将信息转换为输出状态信息再向驱动层反馈[7]。

3.2CAN总线智能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智能节点硬件电路主要由微控制器、通信控制器、驱动器和光电耦合器构成,分别采用89S51、SJA1000、82C250作为微处理器(负责包括数据收发等的系统通信任务,通过中断方式访问总线控制器,其P0口连接SJA1000的AD0~AD7)、总线控制器、总线收发器(总线的接口部分),高速光电耦合器则选用了6N137(主要用于实现总线上各节点的电气隔离功能),由微处理器负责完成SJA1000的初始化,物理总线同CAN控制器相连(需借助CAN总线收发器完成),向CAN控制器提供差动接收服务并向总线提供差动发送服务;为确保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电气隔离时采用2个完全隔离的电源显著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各节点上均包含一个可向上位机发送数据的串口通信设备和一个可实现手动复位的复位开关,以便于同计算机进行连接调试[8]。

3.3智能节点主要功能的实现

CAN总线智能节点作为系统信息接收和发送站,可通过单片机和SJA1000编程设置其相关参数,在同一CAN总线上连接能够相互发送报文的两个节点。SJA1000初始化流程如图4所示。以工作及滤波接收方式、波特率参数、AMR/ACR/IER等作为主要设置对象,然后系统才可完成正常的通信任务。主要面向节点报文的发送子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将数据组成一帧报文由CAN控制器根据协议规范自动发送到SJA1000的发送缓冲器后启动发送即可,发送新报文前需先判断部分寄存器状态。查询方式接收流程如图6所示。采用查询接收方式,主要负责接收节点报文等,处理接收报文时需处理接收溢出、总线脱离、错误报警等情况[9]。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根据现状和实际使用需求叙述了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热泵发展趋势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内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

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1.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电动汽车空调与普通空调装臵相比,电动汽车空调装臵以及车内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运动的车辆上,要承受剧烈而频繁的振动与冲击, 要求电动汽车空调装臵结构中的各个零部件都应具有足够抗振动冲击的强度和良好的系统气密性能; 2)电动汽车大部分属于短距离代步,乘坐时间较短,加上电动汽车内乘员 所占空间比大,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多,相对热负荷大,要求空调具有快速制冷、制热和低速运行能力; 3)电动汽车空调使用的是车上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源,压缩机工作效率高, 控制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4)汽车车身隔热层薄,而且门窗多,玻璃面积大,隔热性能差,电动汽车 也不例外,致使车内漏热严重;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1003 20104043 李琳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自从汽车被发明以来,人类对于驾驶汽车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人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好开,强调驾驶乐趣,让你的双手舍不得离开方向盘;然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傻瓜化”,甚至要将驾驶者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上世纪80年代开始热播的美剧《霹雳游侠》当中的KITT,正是后者思想的集大成者。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也许就曾经被无敌的KITT 所深深吸引吧?当然人类的科技还根本无法达到科幻电视剧当中的效果,KITT 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让主人公高枕无忧的自动驾驶、车身超级耐打击的能力以及几乎不用加油的动力科技看上去几乎都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实版“KITT”正在向人们走来,近些年来许多厂商都致力于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宝马在这领域走在时代的前边。 现阶段的技术成果虽然无法实现《霹雳游侠》或者《钢铁侠》里面那样强大的技术,但是让车子短暂脱离驾驶员的控制而自主驾驶,还是已经成功实现了。宝马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设备集成到了一辆看似非常普通的5系轿车里,这些设备能够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接管驾驶员的所有操作,自主进行油门、刹车甚至超车的动作。 车辆自主变线超车 借助布置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它甚至可以发现从辅路匝道进入主干道的车辆,自主采取加减速或者变道的措施,而具体选择那种操作,也是通过计算当时的行驶条件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具备了自主判断交通状况的能力。而这一切,目前都能够在130km/h以下的车速来完成。

其实这些对于驾驶员来说再容易不过的驾驶操作,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可是超级复杂的一件事情。车辆不仅需要随时准确侦测出自己处于道路中的哪一条车道上,更要认出车身周边的车辆或者物体。实现这样的感知,不仅需要普通雷达,更需要激光、超声波以及摄像头的辅助。 若要精确做出判断,上述的集中探测装置至少需要两种协同作用。目前这辆能够自主驾驶的宝马5系轿车已经在驾驶员极少干预的前提下,安全行驶了3000英里。这都要归功于全车所有精良的设备。再有一点就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普及速度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有消息称该技术在2014年的宝马i3上就会开始搭载,届时你可要分清路上开车的到底是人还是车自己了。然而一向强调给驾驶者带去驾驶乐趣的宝马开发这么一个产品,缺失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宝马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项技术并不会完全将驾驶者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抽离开来,所以不要指望你能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睡上一觉…… 1 悬架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1] 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为智能悬架系统的物理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 a.悬架力学模型理论研究。悬架力学模型是振动理论中的隔振和减振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振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全面综合研究悬架的减振和隔振性能、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未来几年中,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下述研究前沿值重视:①高维非

盘式制动器毕业设计(论文)

盘式制动器毕业设计(论文) 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涉及到许多领域,其独有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众多指标,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汽车的形式速度和路面情况复杂程度的提高,更加需要高性能、长寿命的制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将会受到车祸的伤害。 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运用得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车辆在形式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的摩擦式制动器的实际工作性能是整个制动系中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改进制动器机构、解决制约其性能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汽车制动器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制动器的早期研究侧重于试验研究其摩擦特性,随着用户对其制动性能和使用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关其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在深入进行。 目前,汽车所用的制动器几乎都是摩擦式的,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盘式制动器被普遍使用。但由于为了提高其制动效能而必须加制动增力系统,使其造价较高,故低端车一般还是使用前盘后鼓式。汽车制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它把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热能。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频繁使用制动器,制动器因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制动器温度急剧升高,如果不能及时的为制动器散热,它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制动性能,出现所谓的制动效能热衰退现象。 在中高级轿车上前后轮都已经采用了盘式制动器。不过,时下还有不少经济型轿车采用的还不完全是盘式制动器,而是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器(即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后轮采用鼓式制动器),这主要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同时也是因为轿车在紧急制动时,负荷前移,对前轮制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前轮用盘式制动器就够了。当然,前后轮都使用盘式制动器是一种趋势。在货车上,盘式制动器也有被采用的,但离完全取代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3.1、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 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 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此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他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目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可以完全不同,

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可以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仍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他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 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达他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TQ4/1.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电气 一、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现代汽车所装备的电气系统,按其用途可大致归纳并划分为下面四部分: 1.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前两者是并联工作,发电机是主电源,蓄电池是辅助电源。发电机配有调节器的作用是在发电机转速升高时,自动调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使之保持稳定。 2.用电系统 汽车上用电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动系:主要机件是启动机,其任务是起动发动机。 (2)点火系:它是汽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点火系统或传统点火系统的全部组件。其任务是产生高压电火花,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 (3)照明系统:包括车内外各种照明灯以及保证夜间安全行车所必须的灯光,其中以前照明灯最为重要。军用车辆还增设了防空照明。 (4)信号系统:包括电喇叭、蜂鸣器、闪光器及各种信号灯等,主要用来保证安全行车所必要的信号。 (5)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指由微机控制的装置,包括:电子控制点火装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装置等,分别用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和操纵自动化等性能。 (6)辅助电器:包括电动刮水器、低温起动预热装置、空调器、收录机、点烟器、防盗装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调节器等。辅助电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主要向舒适、娱乐、保障安全方面发展。 3.检测系统 包括各种检测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水温表、油压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各种报警灯,用来监测发动机和其它装置的工作情况。 4.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包括中央接线盒、电路开关、保险装置、插接件和导线等,以保证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汽车电气系统电系的特点 汽车电气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低压 汽车电系的额定电压有12伏(V)、24V两种,汽油车普遍采用12V电系,而柴油车多采用24V电系。电器产品额定运行端电压,对发电装置12V电系为14V;对24V电系为28V。对用电设备电压在0.9~1.25倍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动时应能正常工作。 2.直流 汽车电系采用直流是因为起动发动机的启动机,为直流串激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内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 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电动汽车空调与普通空调装置相比,电动汽车空调装置以及车内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八、、? 1)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运动的车辆上,要承受剧烈而频繁的振动与冲击,要求电动汽车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汽车智能化报告

关于汽车智能化的报告 鲁居印 15101415 1006465719@https://www.doczj.com/doc/c5833321.html, 钟鸿敏 15101417 1326872385@https://www.doczj.com/doc/c5833321.html, 孙坚 15101427 260237727@https://www.doczj.com/doc/c5833321.html, 吉大汽院车辆14班 2010/11/14 摘要Abstract 本报告对汽车智能化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如何应用智能化解决汽车工业中的安全和拥堵问题。在汽车工业迈向驾驶无人化的进程中,提出了在一定环境下根据计算机记忆系统和传感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的设想。 This report makes a conclusion of the functions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ce and discusses how to use intelligence to solve the safety and congestion problem in automobile industry. During the process to driving without person, we put forward to an imagination that we can achieve driving with no person in addition to computer memory system and sense system under designated environment. 前言Instruction 智能化汽车是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智能车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论文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分析 系别: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 2015级汽检一班 学生姓名: 学号: A153GZ0311001008 指导教师: 冉煜

摘要 摘要正文: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据相关资料介绍,在由于汽车本身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故障引起的事故占45%。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系统。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汽车制动系统是指为了在技术上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提高汽车的平均速度等,而在汽车上安装制动装置专门的制动机构。一般来说汽车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两套独立的装置。其中行车制动装置是由驾驶员用脚来操纵的,故又称脚制动装置。停车制动装置是由驾驶员用手操纵的,故又称手制动装置。 关键词:制动系统、故障分析

目录 1 制动系统的历史 (1) 2 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 3 制动器的分类 (3) 4 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 (4) 5 气压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 (5) 6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系统对比 (6) 总结 (7)

1 制动系统的历史 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1932年生产的质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车四轮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器。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通用和福特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到20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实用和推广。ABS集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它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性。防抱装置一般包括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计算机)与压力调节器。传感器接受运动参数,如车轮角速度、角加速度、车速等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计算并与规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后,给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 1936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ABS制动器;1971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ABS装置。这些早期的ABS装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够理想,且成本高。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压助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ABS制动装置。1985年美国开发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阀及执行器“一体化”的ABS防抱装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ABS以成为性能可靠、成本日趋下降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熟产品。1992年ABS的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份,世界汽车ABS的装用率已超过20%。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美国等)已制定法规,使ABS成为汽车的标准设备。

整车电气系统设计手册

系统设计篇第一章电路系统设计综述........................................ 1.1整车电路设计的开发流程 ....................................... 1.2各开发阶段简介.......................................... 121整车电路的概念设计.................................. 122产品工程设计阶段..................................... 1.2.3设计验证....................................... 1.2.4产品认可....................................... 第二章电路系统概念设计........................................ 2.1设计输入............................................. 2.1.1产品的开发类型.................................... 2.1.2产品的基本信息.................................... 2.1.3配置表....................................... 2.2数据分析............................................. 2.2.1整车配置分析...................................... 2.2.2电器功能分析:.................................... 2.2.3知识产权分析...................................... 2.2.4重大、典型历史质量风险排除................................ 2.3BENCH MARK测试......................................... 2.3.1整车电器功能测量...................................... 2.3.2拆车过程电器性能测试.................................... 2.33拆车后零部件测试分析..................................... 2.4概念设计........................................... 2.4.1单元电路图初步设计.................................. 2.4.2设计构想书的编制.................................... 2.4.3整车控制策略的编制.................................. 2.4.4FMEA 编制 ..................................... 第三章电路系统工程设计....................................... 3.1整车电路设计........................................... 3.1.1单元电路图设计.................................... 3.1.2电路保护设计........................................ 3.1.3电路负载的分配.................................... 3.1.4电路集成....................................... 3.1.5导线选择....................................... 3.2电源系统设计............................................. 3.2.1蓄电池......................................... 电源管理系统......................................... 3.3电器盒............................................. 系统简要说明......................................... 3.3.2设计构想......................................... 3.4.3设计参数......................................... 3.4.4环境条件.........................................

(完整版)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摘要 Formula SAE比赛由美国车辆工程师学会(SAE)于1979年创立,每年在世界各地有600余支大学车队参加各个分站赛,2011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本设计将针对中国赛程规定进行设计。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然后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制动、盘式制动器、液压

Abstract Formula SAE race was founded in 1979 by the American cars institute of Engineers every year more than 600 team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races around the world,China will will be for desig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reaking system of the Formula Student.First of all,breaking system's development,structure and category are shown,an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s,virtues and weakness of drum brake and disc brake analysis is done. At last, the plan adopting components braking and channel settings and the analysis of brake performance. Key words:braking,braking disc,)的汽车上。这时,不平衡的制动力使车轮反向转动,改善了汽车的稳定性。 HI、HH、LL型结构都比较复杂。LL型和HH型在任一回路失效时,前后制动力比值均与

电动汽车空调的现状与发展

电动汽车空调的现状与发展 The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空调的结构,制冷系统原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并且为了提高其舒适性,分析发展趋势以及更好的汽车空调新技术。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electrical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comfort, and want to find out new technology of air conditioner to make it better. 关键词:电动汽车(Electric automobile)电动汽车的结构(Electrical automobile’structure)空调系统(air conditioner)现状(present situation)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trend) 前言: 汽车空调在当今社会的汽车配置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各种季节、天气及其它行驶条件下,大家都希望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状态。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而对于新一代的纯电动环保型汽车来说空调的设置无疑与现在的主流汽车有所不同,但匹配空调系统又是

完全必要的,所以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是现今市场的急切需要的。 正文: 电动汽车的结构: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1. 电源 电源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源是铅酸蓄电池,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由于比能量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寿命较短,逐渐被其他蓄电池所取代。正在发展的电源主要有钠硫电池、镍铬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等,这些新型电源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 动机调速控制装置 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是为电动汽车的变速和方向变换等设置的,其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压或电流,完成电动机的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的控制。

智能控制在汽车上应用的进展综述

智能控制在汽车上应用的进展综述 一、简介 1.1汽车智能化综述 从上个世纪的末期,全球的汽车以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题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到本世纪初,随着ICT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系统随之诞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系统。 “智能汽车”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从汽车自身的智能化来讲,我们现在处于这种汽车的一种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即智能驾驶辅助这个阶段,其终极目标就是无人驾驶。另外从智能汽车发展模式来讲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依靠自身车载传感决策和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驾驶。另外一种是通过协同的方式,借助通信的技术,利用车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来实现它的整个一种智能化的驾驶。 总之,汽车的智能化可以归结为两轴或者两个发展,一个是纵轴,就是由现在的部分功能的替代到以后完全的无人化驾驶,另外一个就是自身的提升,单车的智能化并不能解决交通的问题,所以必须通过网联化把汽车和交通系统,交通所有参与者在一个平台上一个系统下进行完全的可控可调,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交通社会现在面临的诸如安全、拥堵、节能的问题。所以未来期望或者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智能网联的汽车。 智能汽车它会带来对我们社会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安全,通过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交通事故可以降低到目前的1%。现在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概130万,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会低于1万甚至更低,未来接近的目标是零死亡零事故。第二,对于交通拥堵、油耗,对于整个经济,还有对于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有非常高的期待。 1.2国内外汽车智能化研究现状 就汽车智能化发展而言,从美国来讲,从本世纪初他们对于智能汽车提出了一个定义,把它分为五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就是没有智能化,第二个等级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些驾驶辅助,第三个等级是一个部分的自动驾驶,然后是高度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这样五个等级,它设计的目标是到2025年能够实现完全智能驾驶。所以基于此,美国专门成立了交通变革研究中心,另外其交通部将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在。对于欧盟来讲,它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路径图,就是从当下现有的驾驶辅助到2030年实现无人驾驶,或者能够产生无人驾驶的这种技术和产品,这是它的愿景。从日本来讲,不光从车,还从车和路两端来进行协调的发展,日本这一个计划详细地定义了从汽车、道路到各种法规协调发展的一个庞大的技术。 发展汽车智能化一个强劲的动力是标准,汽车这个技术持续的迭代是依托于标准的,一个是排放的法规,一个是碰撞的法规,现在主动安全或智能安全的一些项目,已经纳入了汽车的法规评定体系DSRC里,这是对于技术持续进步的一个强大的推进力。 从欧美整个发展情况比较来看各有特色,美国主打推动IT企业,并在该领域独领风骚,另外它在程序还有法规方面也是领先一步,从日本来讲,它的信息化体系是全球做得最为完

汽车制动系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班级 专业 分院 指导教师 2020年 7 月 24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1) 一、制动系检查 (2) (1)前盘式制动器的检查 (2) (2)驻车制动系统制动踏板的高度调整 (2) (3)制动控制系统 (3) 二、ABS控制系统故障码的含义以及控制系统部件的检修 (4) (1)ABS控制系统故障码含义及部件的检修 (4) (2)ABS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7) (3)制动踏板振动或者ABS出现操作噪声 (8) 三、VDC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 (10) (1)VDC工作原理 (10)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诊断: (11) 四、案例分析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要 制动系统包括普通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以及ABS/VDC/EBD 控制系统。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盘以及制动助力系统的改良,与同款车型雅阁、凯美瑞相比,J31天籁具有一定优势,新款天籁J32车型制动盘的大小为296×26T,助力器改为11寸,比同类车型的制动助力器都大,通过改善制动助力器尺寸与制动盘的尺寸,改善了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路况下的制动,中等减速情况都得到了良好改善。在中等车速情况下减速,改善了踏板的刚度,也减少了踏板的行程。在低速情况下,提供了最优化的踏板行程。 关键词: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诊断

一、制动系检查 (1)前盘式制动器的检查 制动片的检查:标准厚度为9.5mm,极限厚度为2.0mm。制动盘厚度检查:标准厚度为28.Omm,极限厚度为24.0mm。后盘式制动器的检查: 制动片标准厚度为8.5mm,极限厚度为2.0mm。 制动盘厚度的检查:标准厚度为16.0mm,极限厚度为14.00ram。 驻车制动系统检查:使用196N的力踩下驻车制动踏板时,通过确认踏板行程在规定范围以内,可以通过听棘轮声响来确认,标准一般为6个槽口左右,手制动提示指示灯点亮,一般在1个槽口的时候就会点亮。如果驻车制动系统的驻车制动踏板的行程不符合标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调整步骤如下: (2)驻车制动系统制动踏板的高度调整 首先拆下车轮,然后使用,长套筒,充分松开调节螺母和拉线(图1),使踏板回到自由高度。使用车轮螺母,将制动盘固定在轮毂上,拆下制动盘的调节螺母(图2),用一字形旋具顺着A的方向转动调节器,直到锁紧制动盘(注意:由于左右侧调节棘轮的形状是不同的,注意它们转动的方向),然后按相反方向转动调节(棘轮)5~6格后。转动制动盘,确保制动盘没有拖曳,再安装调节螺母。如下调节拉线:用294N的力操作制动踏板10次以上。然后用深套筒转动调节螺母,调节踏板行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