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中心 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 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 1. 简介

上海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方案旨在创造一个独特而功能齐全的建筑,充分展示上海的现代化和创新能力。

## 2. 设计目标

- 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形象和经济实力

- 提供多功能空间满足各类需求

- 与周围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 引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

## 3. 设计理念

设计方案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全球瞩目的城市地标,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和结构技术,以及独特的外形和功能布局。

### 3.1 外形设计

上海中心采用了流线型的外形设计,建筑外观主要由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组成。整体呈现出动感和现代感,并突出了建筑的高度和气势。

### 3.2 功能布局

上海中心包含了商业办公区、观光区和公共空间。商业办公区提供了高级办公室和会议设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观光区包括观景台和展览区,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城市的全景,并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公共空间包括休闲区、咖啡厅和餐厅,为人们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 4. 设计特色

### 4.1 可持续发展

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包括节能灯具、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通过这些措施,建筑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持续性。

### 4.2 先进技术

设计方案引入了先进的建筑和结构技术,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采用了最新的抗震技术,使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保持较好的性能。此外,还使用了先进的建筑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仿真和分析。

### 4.3 城市连接

上海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交通和连接性。建筑周边设有地铁站和公交站,方便游客和员工的出行。与周边的建筑和街区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 5. 展望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的实施将为上海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将成为上海市的重要地标,吸引国内外游客和企业的关注。同时,它也将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供强大的支持。

## 6. 总结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实力。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外形,它将成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与此同时,设计方案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为上海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图书信息中心)工程建筑设计

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图书信息中心)工程建筑设计 I.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上海普陀区图书馆作为普陀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是关系到整个区域文化水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II. 研究背景 阐述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介绍上海普陀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状况,说明需要进行设计改造的原因和意义。 III. 建筑设计理念 描述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念及其实现途径,重点介绍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及其实用性。 IV. 建筑设计方案 详细介绍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工程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外观设计、空间布局、环境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说明方案设计的实现目标和技术路线。 V. 结论 总结上海普陀区图书馆的工程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第一章引言 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

会意义。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存放和借阅场所,更成为了档案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中心,是人们获取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上海普陀区图书馆作为普陀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文化水平和城市形象,因此,深入研究上海普陀区图书馆的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区域文化水平和城市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结构。通过引言的方式,为后续章节的展开提供铺垫。 第二章研究背景 2.1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传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存放和借阅场所,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消费地。然而,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知识和文化的不足、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意思维的缺乏等。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符合当代读者对于文化和知识需求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和技术设施的现代化,提高图书馆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上海普陀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状况 上海普陀区图书馆成立于1957年,由原上海市文化馆普陀艺术分馆的图书及艺术馆的图书室合并而成,这也标志着普陀区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体系。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上海中心大厦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8月22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降水设计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降水施工难点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降水施工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降水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真空深井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减压管井分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井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降水井构造与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降水井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地下水渗流数值模拟及地面沉降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承压水位降深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降压水位降深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由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基坑降水重大风险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声光报警器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远程监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电源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井管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排水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降水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监测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回灌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中心 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 1. 简介 上海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方案旨在创造一个独特而功能齐全的建筑,充分展示上海的现代化和创新能力。 ## 2. 设计目标 - 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形象和经济实力 - 提供多功能空间满足各类需求 - 与周围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 引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 ## 3. 设计理念 设计方案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全球瞩目的城市地标,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和结构技术,以及独特的外形和功能布局。 ### 3.1 外形设计 上海中心采用了流线型的外形设计,建筑外观主要由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组成。整体呈现出动感和现代感,并突出了建筑的高度和气势。

### 3.2 功能布局 上海中心包含了商业办公区、观光区和公共空间。商业办公区提供了高级办公室和会议设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观光区包括观景台和展览区,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城市的全景,并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公共空间包括休闲区、咖啡厅和餐厅,为人们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 4. 设计特色 ### 4.1 可持续发展 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包括节能灯具、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通过这些措施,建筑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持续性。 ### 4.2 先进技术 设计方案引入了先进的建筑和结构技术,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采用了最新的抗震技术,使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保持较好的性能。此外,还使用了先进的建筑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仿真和分析。 ### 4.3 城市连接 上海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交通和连接性。建筑周边设有地铁站和公交站,方便游客和员工的出行。与周边的建筑和街区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 5. 展望

上海中心9个初选方案

上海中心9个初选方案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展,各大城市都在努力打造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地标。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其他城市。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的地位,吸 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建造一个具有重要象 征意义的建筑——上海中心。在众多设计方案中,经过层层选拔,最 终脱颖而出的9个初选方案如下。 方案一:现代简约 这个方案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建筑形态简洁大方,注重线条的流 畅和空间的利用。外观设计以玻璃幕墙为主,结合灯光效果,使整个 建筑在夜晚显得高贵典雅。 方案二:古典与现代融合 这个方案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元素,建筑外观呈现出古希腊殿堂的 风格,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建筑顶部设置了独特的飞檐,增加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方案三:生态环保 这个方案注重生态环保,建筑外墙覆盖了大面积的绿化植物,并采 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筑内部设置了空气净化系统 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以保障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四:文化交流中心

这个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内部设有展览馆、博物馆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功能区域,旨在展示上海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方案五:创意科技 这个方案着重展示了上海作为创意科技城市的形象,建筑外观采用了未来主义的设计风格,结合了科技元素和艺术装置,给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方案六:多功能商业中心 这个方案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集商业、办公、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顶部设置了露天花园和观景平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观赏城市美景的场所。 方案七:文化遗产保护 这个方案注重保护上海的文化遗产,建筑外观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琉璃瓦、宫殿式的屋顶等,展示了上海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方案八:城市绿洲 这个方案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城市绿洲,建筑外墙全面覆盖绿色植物,形成了一个生态绿化的垂直森林。建筑内部设置了各种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方案九:主题乐园

上海中心大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发布日期:2013-08-08 发布:https://www.doczj.com/doc/c619081839.html, 【摘要】本文针对上海中心大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从环境目标和可持续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工作的节能概念。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环境目标;空调通风系统;可持续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建筑能耗也随之大幅度升高。因此在对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就应采取相应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尽量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耗能比例。高层建筑物的暖通空调系统复杂并且巨大,因此设计质量对系统能否经济运行以及耗能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确保了设计方案的质量,才能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的应用效果,提高整个工程的节能水平。 1、项目总体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余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m,总高度632m,是目前中国国内建设中的第二高楼。 3.2热源及冷源设计 大厦冷热源系统由低区和高区能源中心组成。 3.2.1低区能源中心 低区能源中心由设置在裙房屋面的冷却塔和地下室的冷冻机房、锅炉房、冰蓄冷系统设备组成,水系统为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冷冻水经二次变频循环泵提供给地下室、裙楼、办公区1区至4区的空调和新风机组。 本项目采用冰蓄冷系统来降低峰值冷负荷的电力需求,在夜间谷电时段,低区能源中心的蓄冰系统将冰蓄存在地下室的蓄冰槽中。冰蓄冷系统采用单独保温的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融冰将提供白天供冷峰值约30%±5%左右的冷量。这种运行方式可减少白天的机械制冷以及峰电时段的电力需求,采用冰蓄冷系统可带来系统运行费用的节省以及对电网实现移峰填谷的效果。 热源系统由设置在地下室的蒸汽锅炉、蒸汽输送管网系统和设置于设备层的管壳式汽-水热交换器组成,管壳式汽-水热交换器将蒸汽转换成热水供给整个大厦的供热设备。蒸汽锅炉的采用消除了泵送热水所需的传输能量,消除了塔楼内燃气设备的烟道,并允许了低压热水供暖设备的使用。 3.2.2高区能源中心 高区能源中心由设置在123层的高区冷却塔和82层的冷制机房组成,水系统为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冷冻水经二次变频循环泵提供给办公区5区和6区,酒店、精品办公和观光层的空调和新风机组。 由于本项目为超高层建筑,所有水所产生的静压远远超过管道及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典型的做法是提供一系列的平板式换热器将大楼分成不同的压力区,每个压力区的最高压力不超过2.0MPa。根据本楼的高度,需要3至4个压力区,冷冻水每通过一个压力区的换热器时水温大约上升2至3摄氏度。而本设计在82层设置高区能源中心,低区和高区分别仅需要一个和两个压力分区,大大减少了冷冻水系统的温升,从而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的目的。 3.2.3冷冻水系统调节和温度再重设 根据由系统压差感应器要求,每个二级水泵变频器从零负荷开始启动然后逐步加速。压差感应器设置在二级泵进出水位置来感应系统的压差,BMS将调节变频器速度,保持最低压差设定值。当变频器保持最

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其大厅设计理念凸显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元素,突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与魅力。 首先,设计师注重保留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元素。大厅入口采用了传统的中式门楼造型,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喜庆和热情。中庭的设计灵感源于传统园林,如曲径通幽、庭院式景观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另外,大厅的红色石材地面上雕刻着中国传统纹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大厅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大厅的天花板采用了透明玻璃屋顶,通过光线的折射,打造出一个明亮、开放的空间。在大厅中央,设计师巧妙地布置了一座巨大的LED屏幕,可以播放各种与上海相关的信息和活动,使大厅成为城市传媒的重要窗口。此外,大厅中还设置了先进的声音与灯光系统,通过声音、光线的互动,营造出一个多彩、富有科技感的环境。 再者,大厅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厅的设计注重自然采光和空气流通,将室内外空间无缝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大厅周围布置了绿植,在繁华的城市中创造了一片绿色的净土,给人带来放松和舒适的感觉。此外,大厅中设置了休息区和咖啡厅,提供舒适的休憩和交流场所,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快乐。

总体上,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注重保留传统文化、体现现代科技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这个设计理念既考虑到了大厦作为一个商业办公楼的功能需求,又为行人创造了一个美观、舒适的空间,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上海中心大厦十套建筑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十套建筑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座超高层摩天大厦。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追求独特的设计理念,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我们最终选出了十套建筑方案。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十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融合现代与传统”。此方案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简洁风格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大厦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屋顶和立面设计,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给人一种独特而现代的感觉。 第二套方案是“水晶之城”。此方案注重大厦的透明感,外墙使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材料,使得大厦看起来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城堡,非常引人注目。此外,方案还在大厦内部设置了多个绿化空间,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接触。 第三套方案是“人性化设计”。此方案将人的需求和舒适性放在首位,设计了多个室内外的休闲娱乐空间,供居住者使用。此外,大厦还设置了多个公共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图书馆等,满足了不同居住者的需求。 第四套方案是“绿色环保”。此方案在大厦的外墙以及屋顶上设置了大量的绿化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释放,净化了空气,并为大厦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此外,方案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了大厦的能耗。 第五套方案是“数字时代”。此方案注重大厦的智能化设计,通

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得大厦的各项设施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此外,方案还提供了多项智能服务,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方便了居住者的生活。 第六套方案是“未来城市”。此方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大厦打造成一个具有城市功能的综合体。大厦内部设置了商业办公区、居民区、文化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七套方案是“科技创新”。此方案注重大厦的科技含量,设想了多项科技创新的应用。大厦外墙采用了可变形材料,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进行形态的变化。此外,方案还设想了无人机快递、智能停车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第八套方案是“艺术之城”。此方案将大厦打造成一个艺术的标志,通过在大厦外墙和公共空间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使大厦成为一个城市的艺术品。此外,方案还计划在大厦内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演出,为城市注入艺术的气息。 第九套方案是“交通便利”。此方案设想了多种交通工具的配套设施,包括地铁、公交站、自行车道等。大厦还设置了多个地下停车场,满足了居住者和访客的停车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在周边道路上的交通拥堵。 第十套方案是“国际化”。此方案注重将大厦打造成一个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方案设想了多个国际办公区和商业区域,吸引了国际企业和机构的入驻,促进了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

上海中心9个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9个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是一座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其设计方案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9个不同的设计方案,以展示其多样性和创新性。 1. 发光外墙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LED灯光装饰整个建筑的 外墙,通过不同颜色和灯光组合,创造出夜晚时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成为城市夜景的一部分。 2. 玻璃穹顶设计方案:该方案在顶部设置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还可以让游客在屋顶上欣赏到城市的美景,同时还可以设置绿色景观,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3. 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生态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通过设置垂直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目标。建筑外立面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 4. 造型独特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给建筑赋予独特的造型,如折叠形状、曲线形状等,使建筑在外观上与众不同。这样的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5. 文化主题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集文化、艺术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可以在建筑内设置博物馆、画廊、剧院等,展示上海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活动。

6. 可持续设计方案:该方案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建造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效等手段,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标。 7. 教育功能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教育中心,可以设置学校、培训机构等,在这里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和学习。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个鼓励学习和研究的环境。 8. 创意空间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创意空间,为创业者和艺术家提供一个合作和展示的平台。建筑内可以设置办公室、工作室、展览厅等,为创意人士提供一个创新的工作环境。 9. 数字科技设计方案:该方案运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智能建筑。建筑内可以设置智能控制系统、虚拟现实体验馆等,提供与科技相关的展示和体验。 这些9个设计方案展示了上海中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每个方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可以使上海中心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和活动空间。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座综合性超高层建筑,是上 海市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本文将对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进行简析。 首先,在外观设计上,上海中心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建筑造型。建筑呈现出一个逐层递减的形状,上半部分向尖顶延伸,形似一个巨大的玻璃索引针,象征着上海的现代化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独特的蓝绿渐变色方案,使其在城市中独一无 二的立面设计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一种多模块、框架-核心筒相 结合的复合结构系统。核心筒采用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能够有效地抵抗 地震和风力对建筑的影响。而外框架由钢材、钢混凝土和混凝土组成,形 成了强而有力的框架结构。通过这种复合结构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在内部空间布局上,上海中心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写字楼、酒店、观光景区和娱乐设施等。写字楼区域集中在底部和中部,提供了高 标准的办公空间。酒店位于中部和顶部,设有豪华客房和高级餐厅,为游 客和商务人士提供舒适的居住和会议场所。观光景区位于顶部,提供360 度全景的城市观景体验。娱乐设施包括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为人们提供 丰富多样的消遣活动。 最后,在可持续性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环保和节能措施。建 筑外墙的玻璃幕墙采用了太阳能反射涂料,可以减少建筑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降低能耗。同时,建筑内部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 以及废水回收和雨水收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海中心是一座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的超高层建筑。其外观设计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给人以视觉冲击;结构设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满足了不同功能的需求;可持续性设计节约了能源和资源。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不仅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也展示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方案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心。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在2019年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规划方案,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服务中心。本文将对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规划概述 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规划的定位是:打造“面向全球的智慧金融服务中心”,引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域: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南外滩金融开放区。 其中,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将围绕金融科技、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汇聚国际和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以高水平的金融市场体系、开放自由的金融服务政策、高效稳定的金融监管制度和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为特点,突破金融服务与自由贸易的限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南外滩金融开放区将为中外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国际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

二、设计特色 设计特色是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首先是系统性设计,即整体规划和设计全方位突出融合、开放、协作和创新。其次是产融协同,即注重金融与实体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集金融、科技、信息、人才、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功能。此外,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还注重特色发展,将历史文化元素、绿色生态策略、全球化视野等方面融入设计,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品质。 三、发展前景 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会在新时代对中国金融行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机遇。首先,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将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同为一线,对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实现多中心化、全球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次,在金融科技上,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为国内金融企业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基地,进一步拓展中国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另外,在优化金融服务环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案例及软件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案例及软件应用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考虑结构安全、经济、美观、舒适等因素,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科学优化设计。该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1.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结构安全、经济、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选出最优设计方案。 2.演化计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演化计算方法,寻找结构的最优解。 3.优化算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求解,得出最优设计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 1.上海中心大厦:将两栋高层建筑通过一座13层高的“扭转”结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栋高度达到632米的超高层建筑。这种结构形式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承受地震和风力影响,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整个建筑的造价降低了5%-10%。 2.北京国际金融中心:该建筑采用“超限高度大跨度悬索-斜拉混合结构”设计方案,大大降低了建筑自身重量和地基承载要求,节省了建造成本。

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此建筑采用“框架支撑-框架与桥梁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优化结构设计,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并节约了用钢量。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应用: 1. Midas Gen:是一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软件,支持三维建模和多种优化算法,提供高效的结构设计解决方案。 2.SAP2000:支持大型框架、独立墙体、悬挂层、楼板等结构设计和分析,能够快速求解结构最小化、最大化、优化等问题。 3.ANSYS:是一款全面的建筑结构分析与优化软件,能够支持多种建筑结构分析,包括有限元分析、损伤分析、疲劳分析等,帮助设计师找到最优设计解决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 超高层建筑,是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大厦于2024 年完工,高度达到632米,是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亚洲地区的最 高建筑,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和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塔。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结构上展示了 许多令人赞叹的特点。首先,该建筑采用了“实心中空”的设计理念,内 外表皮之间设置了数个空心管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心“环”,这样的 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风能力,使得在台风和地震等自然条件下更加稳定。其次,大楼外表采用了玻璃幕墙,不仅提供了极佳的景观视野,还能够充 分利用自然光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舒适。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设置 了一个独特的“双皮层”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设计上的先进性,上海中心大厦在功能和用途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楼内设有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酒店、办 公室、展览中心和观景台等。商业区域集合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店铺,为居 住者和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办公区域则吸引了众多国际 和本地公司入驻,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区域则举办了 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而观景台则成为上海的新 地标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整个上海市区的壮丽景色。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建筑 成为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重要的地标,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 形象和地位。其次,大厦内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企业 入驻,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此外,上海中心大

上海中心大厦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赏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简介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为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建设计划最后的压轴工程。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国内建设中的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总投入超过148亿元,按照工程计划,大厦将于2015年全面建成并启用,成为世界第一绿色摩天高楼并与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金三角,勾勒出上海的摩天大楼全新天际线。 英文名称:Shanghai Tower。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总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建设用途:国际标准的二十四小时甲级办公、超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主题精品商业二、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未来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摩天大楼总高达 632 米,共121层,将于2014年建成,届时将超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在未来将成为既包含文化传统,又赋予精神形象的一座新地标,此外,还将赋予其一种愿景。考虑到周边代表着回忆的上海金茂大厦以及象征着对外贸易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设计师们希望上海中心大厦是能够是动态的,并以此进行了三位一体的设计。三幢高楼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将来”,同时也暗示出了上海中心大厦的愿景:“中国,永恒的未来”。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结构。通过一系列的科学验证,设计师们确定了双层幕墙的外皮为成几何状扭转的角度120°,内里则逐层缩小。这种双层幕墙结构被形象的称之为“婚纱蛋糕”--外皮为“婚纱”,内里是“蛋糕”。该建筑外形充分考虑到了风工程对建筑外型的影响,“转角做成圆角墙结构被形象的称之为“婚纱蛋糕”--外皮为“婚纱”,内里是“蛋糕”。该建筑外形充分考虑到了风工程对建筑外型的影响,“转角做成圆角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塔楼的收分使整体建筑更加轻巧、稳定”。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定位于打造一个资源和能源高度节约化,实现人、建筑、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节能建筑。配套的服务设施和休闲区设置科学,这将有利于减少人们使用电梯时所运行的层数,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大厦将实现一种垂直式的生活方式。据悉,上海中心大厦已获得中 国绿色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得到“双认证”的绿色超高层建筑。三、外观介绍 “上海中心”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与金茂大厦经典隽永的塔形和环球金融中心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线。建筑外观宛如一条盘旋升腾的巨龙,“龙尾”在大厦顶部盘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结构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 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标志和地标性建筑之一、其结构设计是该建筑的核心部分,对于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建筑美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下 面将详细介绍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设计。 一、整体结构类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的是钢结构-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这种结构类 型能够更好地满足超高层建筑的要求。核心筒由混凝土构成,具有良好的 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提供稳定的支撑。而钢结构则用于组成建筑 的外部立面和内部空间,钢结构具有轻量化、延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二、结构特点 1.大跨度设计: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层高为6.9米,整个建筑共有 128层,总高度达632米,大跨度结构设计成为必然选择。大跨度结构能 够提供更大的空间,给予租户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倒悬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华表,该 建筑以三支倒悬的桅杆状结构为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形象。这种 设计不仅使建筑具有辨识度和艺术感,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 3.多层式空间划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多层空间划分的设计,在 大厅和其他公共区域设置了多层楼梯和空中走廊,使建筑内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布局。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还增加了建 筑的感官冲击力。

4.抗震设计:由于上海区域地处东亚地震带,抗震设计对于超高层建 筑尤为重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采用了一系列的抗震措施,包括加强主结 构的抗震能力、采用阻尼器技术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增加剪切墙等。 这些措施能够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结构施工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 工程技术和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于结构节点的处理,以 确保节点的强度和连接可靠性。此外,还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系统,以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结构效果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独特、优美,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倒悬的桅杆状结构使得整个建 筑成为上海市的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观者。结构的多层空间划 分和开放式设计能够为租户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体验。而抗震设计的加 强则保证了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程, 在兼顾建筑美感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这种结构设计 不仅使建筑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价值和地位,成为 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标志。

上海大剧院 建筑设计方案

上海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 上海大剧院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座世界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是国内最大的舞台剧院之一。1966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该建筑设计方案是由上海市政府委托法国著名建筑师让·马丁·法尔克设计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案。 上海大剧院的整体设计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外观呈现出流线型的曲线造型,给人一种动感和流动感。大剧院被设计成了三个独立的建筑单元,包括一个大剧场、一个小剧场和一个戏剧学院。这种设计通过不同功能的区分,同时又能够灵活地提供舞台剧演出的需求。 大剧场是整个乐园最宏伟的部分,可以容纳约1,800名观众。在剧院内部,观众席的设计采用了梯度座位,使每个观众都能够拥有良好的视角和听觉效果。舞台设计采用了可变的舞台供观众和表演者提供更好的互动和视觉效果。此外,大剧场的墙壁装饰采用了木制材料,让观众在接触到环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剧场是大剧院的附属场所,可容纳约700名观众。与大剧场不同,小剧场的设计更为简约,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演出需求。同样,小剧场的舞台也是多变的,让观众可以更加亲近演员和演出。 戏剧学院是大剧院的培训和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戏剧培训和研究机会。学院的设计延续了大剧院的建筑风格,同时

增加了实验性的元素,让学生在创造性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除了建筑设计外,上海大剧院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剧院采用了大量的节能措施,例如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剧院还拥有美丽的园林景观,提供给观众和演员一个愉悦和放松的环境。 总的来说,上海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方案通过独特的外观、合理的功能布局以及环保节能的理念,为观众和演员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体验场所。这座建筑不仅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也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一。它的完美结合了艺术和科技,展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融通的精神。

说明文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①即将峻工 ..的上海中心大厦(亦称“上海中心”)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它东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靠金茂大厦。三座摩天大楼呈“品”字形,与不远处的东方明珠等共同形成壮观而和谐的超高层建筑群。 ②“上海中心”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总高度达632米,建成后将取代邻近的伤害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上海第一高楼,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成为世界第二高楼。 ③“上海中心”造型别致 ..,圆角三角形外立面层层收分①,连续120度缓缓螺旋上升,宛如一条升腾的巨龙,“龙尾”在大厦顶部盘旋上翘。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大厦的点状造型、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造型遥相呼应,丰富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④“上海中心”是一幢集商务办公、酒店住宿、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其功能以办公为主,兼有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功能。与金茂大厦的88层观光厅、环球金融中心的101层观光厅一样,上海中心大厦也将拥有自己的顶部观光区域。这一被誉为“世界之巅”的功能体验区,将设有城市展示馆看台、VIP小型酒吧等区域。由此看来,“上海中心”就是一座“垂直城市”。 ⑤“上海中心”也是一座“绿色”摩天楼。 ⑥“上海中心”采用双层玻璃幕墙设计,两层幕墙之间宽阔的中庭形成了独立的生物气候区,使得整座摩天大楼的绿化率达到33%,丰富的绿化设计改善了大厦内部的空气质量,也创造了宜人的休息环境,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承诺。 ⑦“上海中心”的螺旋造型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节能的需要。它一改高层建筑传统的外部结构框架,以旋转、不对称的外部立面使风的动压力降低24%,减少了大楼结构的风力负荷,节省了工程造价;同时,与传统的直线型建筑相比,“上海中心”的内部圆形立面使其炫光度②降低了14%,既降低了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又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 ⑧此外,大厦主楼顶层也暗藏了“绿色”玄机。按照既定设计,大厦顶楼将布置72台10千瓦的风力涡轮发电设备,为大厦提供绿色能源;大厦螺旋的顶端可以收集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⑨2015年,上海中心大厦这一超级工程将全面交付使用。届时,黄浦江岸,上海的城市天际线又将增添新的靓丽的风景。 【注释】①收分:中国古代建筑用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想等的,根部略粗,顶部略细,既稳定又轻巧,这种做法称“收分”。②炫光度: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一种环境因素。 1、“峻工”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2分) 2、第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3分) 3、第④段采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第⑤段说“‘上海中心’是一座‘绿色’摩天楼”,其依据是(请分条概述)(6分) (1) (2) (3) 5、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最新版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丁洁民,巢斯,赵昕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目录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 摘要 (2) 1 工程概况 (3) 2 结构体系 (4) 3 主要分析结果 (6) 3.1 结构动力特性 (6) 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6) 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7) 4 关键设计问题 (8) 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8) 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1) 4.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2) 4.4 风工程研究 (13) 4.5 结构控制 (13) 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4) 4.7 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 (15) 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6) 5 结论 (17) 6 参考文献 (18)

摘要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和安全的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配合3篇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配合3 篇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配合1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观赏平台和最快的电梯,同时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作。在建设过程中,其钢结构成为整座建筑的重要支撑,为了使建筑更加安全稳定,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深化设计配合也随之被引入。 上海中心大厦的总高度为632米,其钢结构控制了整个建筑的重量与强度,承担了建筑大部分荷载。因此,在该建筑的设计中,钢结构不仅需要满足美观和创新的要求,更需注重其结构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钢管框架、斜杆框架和主梁荷载系统。其中,钢管框架连接了整座建筑的四个主立柱,成为整个结构的纵向骨架,而斜杆框架则横跨于建筑群中的三个鼓型塔楼之间,将横向荷载从鼓型塔楼(由于其体积小而高),传递到建筑群的中心立柱。主梁荷载系统则被设计成带形状,它负责把荷载从主立柱传递到斜杆框架。 这些钢结构的深化设计配合,主要是在力学和结构方面进行的。首先,结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每件钢件的特性,考虑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问题。其次,深化设计配合也包括了在生产和组装过程中的要求,如需要进行加工或切割的特定

部位,以及钢结构与其余建筑部分的配合要求等。 而在钢结构的生产和组装过程中,深化设计配合也非常重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通常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 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确保结构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由 于上海中心大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非常大,钢结构的精度和准确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深化的设计和工艺的精益求精。 在某些方面上,钢结构的深化设计配合也包括了同时考虑建筑的其他方面,如音响、照明、暖通空调等系统。这样,将钢结构、机电系统和其他建筑构成物理体系,让整个建筑能够呈现出更强的统一性和美学感受。 在结构设计和深化配合的基础上,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成功地完成了其“拔地而起”的设计目标,超越了许多建筑高度的纪录。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历史、建筑的成就,而且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勇气、成就和声誉。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所采用的钢结构深化设计配合技术,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钢结构是现代建筑中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国内外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也需要更加注重深化设计配合的重要性,让建筑结构更加安全,美观,实用和先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