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

作业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的13个领域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3.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4..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维度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六)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八)通识性知识主要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维度

(九)教育教学设计

1.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3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十)组织与实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3.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6.较好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8..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

(十一)激励与评价

1.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

2.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3.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4.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二)沟通与合作

1.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4.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5.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三)反思与发展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完整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一) 职业理 解与认 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 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 对小学 生的态 度与行 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 全放在首位。 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 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小学生。 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 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水平。 十四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理解;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展开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动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合社会的水平。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2.乐观向

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4.勤于学习,持续进取。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第五,教育知识;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5.了解中学生思维水平与创新水平发展的过程与特点。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第六,学科知识;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第七,学科教学知识;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实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第八,通识性知识;1.具有相对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具有相对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合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第九,教学设计;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引导和协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第十,教学实施;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水平。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1.建立良好的师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刘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 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 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 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 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 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 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 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 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和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标准》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1.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7)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8)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11)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13)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 5.小学生发展知识: (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6.学科知识: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作者:lyc 文章来源: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点击数:97 更新时间:2005-5-14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于发友 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逐步成为 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已逐步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都提高到大学毕业以上的水平,一般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同一教师培养机构分别培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在学历培养程度上没有差异,只是所学课程有所不同。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提出,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以硕士毕业生为主,要求设置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相衔接的六年一贯制教师培养课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受过较长时期专门训练的职业。可以预见,未来的教师专业,,将是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汇聚的行业,也是一个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将逐步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广为流传,这种观念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目前人们几乎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作了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从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到埃利奥特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再到凯米斯等人的“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是对教师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强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师教育改革, 并要求发挥教师在任职学校的作用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做统盘考虑、整体设计。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通过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今世界许多先发国家,已彻底改变过去只有师范学校或大学培养师资的单一型的师资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在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空间下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师范生可以接受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同的四年大学文理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使其学术水平不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接受一个相对独立和集中的阶段(1—2年)的教育科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起来,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相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 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十三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精编版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刘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一)职 业理解与 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 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十四个领域是: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第五,教育知识; 第六,学科知识;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第八,通识性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 第十,教学实施;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最新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有关师资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考核评价目的和原则 ( 一) 目的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1 、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 、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3 、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 、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能: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勤:是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绩: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基本合格: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合格:政治业务素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

教育部 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 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认真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各校要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专业标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教师专业特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各地、各校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措施。要依据《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育教学类课程教材,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将《专业标准》作为“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各级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细化考核的内容和指标。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专业标准》解读,组织有关专家赴部分师范院校进行宣讲,并结合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适时修改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 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专业标准》情况要及时报送教育部。 附件: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二月十日

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技术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和科组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与教师理论、业务能力为目标,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与校外培训、交流为载体,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科组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有1-2个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分层发展目标 1、总目标:在构建"健康·文明·和谐·进步的学习共同体"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同时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科组活动、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新课程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积极支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及校本培训,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2、具体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实施策略 立足校本研究与课题研究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新课改为核心,用新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2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国培李晶样本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主讲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李晶 一、教师专业标准概述 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 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 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师德要求, 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不断研究,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 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后, 在实施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王智秋,刘慧 第一部分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一、对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三)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 (四)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五)小学教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 (六)是制定《中国教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 二、研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原则 (一)体现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二)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 (三)可操作性,具体可行。 (四)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五)发展性与引领性。 三、研制的思路与过程 思路:在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教师、校长、高校培养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 过程:现状研究、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 四、研制阶段 1、2008—2009年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 2、2010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课题组,开始修改、完善文本。 3、2010年11月2日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 4、2010年12月19—20日教育部师范司在北京召开“教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征求教师教育专家意见。 5、2011年2月提交了“送审稿”。 6、2011年10月参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 7、2011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 8、2011年11月2—3日三个标准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 9、2011年11月中旬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 10、2011年12月初,形成现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二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小学教师分类发展制度(参考Word)

小学教师分类发展制度 一、现状分析: 几年来,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完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制定新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地带动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使我镇办学水平步入新的台阶。 目前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念虽已确立,但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并将发展的愿望转化为持续、坚实的行动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二,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对教师个人与家庭相对富裕的生活,有一些教师表现出求安逸、保身价,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相对缺失的现象。 其三,还存在着少数教师肯投入、愿进取,但受业务素养和教学艺术缺失的影响,教学双方尚不和谐,以及部分年长的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及其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滞后的现象。 另外,还存在个别教师教学服务意识不强,科研重视不够等诸多与管理要求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二、发展目标 (一)发展的总目标 从教研组层面: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目标,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探讨和对话,鼓励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共享系统,把教研组建设成浮现共同愿景并不断鼓励个人愿景的、师生员工都能获得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实现学校的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师学习氛围,加强自身素质提高。

从学校的层面: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思想、有作为的骨干教师队伍,有效地带动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分年度目标:

三、主要举措 (一)持续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 坚持开展师德教育,宣传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学校教工行为规范和师德规范准则,不断完善师德规范,做好师德考评。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听报告,学先进事迹,进行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同时,通过评选“感动的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青年教师等树立典型,发扬先进。真正落实好校本研修的条件性知识。 (二)构建校本培训和教研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石 1、夯实常规工作 (1)抓好抓实常规培训。每年举行一次的以“引领教师发展,铸造品质”为主题的教师校本培训等,以“学中做”的方式提高培训效率和实际应用价值,发挥培训的最大效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层次的学历进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教师专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 2.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4.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三个维度13个领域共提出58条具体要求。 5.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6.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8.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良好关系。 9、通过学习宣传,帮助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学校管理、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0、《专业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 12、《专业标准》中关于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 13、作为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 敬业精神。 14、小学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5、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 16、教师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17、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4.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5.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6.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7.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8.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五)教育知识 19.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小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是:

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是: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的十四个领域是: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 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 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己专业发展。 4.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 .关爱中学生,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中学生,不体罚不变相体罚中学生。 3 .尊重个体差异。 4 .信任中学生,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 树立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

2. 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自身发展规律。 3 .激发中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爱好。 4. 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 富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2. 乐观向上,有亲和力。 3.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 举止文明,为人师表。 五、教育知识: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及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6.了解中学文化生活的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 1.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 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的联系。

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 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开发和策略。 3.了解学生在学习课程具体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4.掌握进行所教学科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学设计: 1.科学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 .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3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