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

【文献综述】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

【文献综述】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
【文献综述】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

文献综述

建筑学

高层商务办公楼设计

高层建筑概述

真正进入普通人生活的实用性的高层建筑,是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出现的。随着钢铁和电梯在建筑中得以广泛地应用,现代高层建筑很快便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建筑高层一再地被刷新。19世纪末美国纽约“胜佳公司办公大楼”(Singet Tower)以205m的高度,成为第一座在高楼上超过胡夫金字塔和乌尔姆教堂塔楼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1930年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77层,319m)突破了300m。仅一年之后,“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02层)就以381m的高度夺得“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并将之保持了30年之久。

由于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美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很快便超过了欧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和高度记录的长期保持者,但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高层建筑兴建热潮,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等地的高层建筑建设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陆续建成超过200m、300m、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十幢,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上千幢。东京、大阪、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地高楼林立,一派高层高密度的现代化大都市景象。继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佩重纳斯大楼(或称石油大厦,Petronas Towers,1998,88层),以452m的高度超过了美国的西尔斯大厦(Seaes Tower,1974,109层,442m)之后,台湾的“台北国际101金融大楼”(Taipei101,2004,101层)又以508m的高度突破了

500m,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亚洲环太平洋地区,也被认为是继北美之后的又一个高层建筑集中之地。[01]

办公楼演变为高层

国外办公楼向高层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近代高层办公建筑始于19世纪,资本主义在产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较快。钢铁及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上的应用,给建筑结构方式和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1877年的电话问世,改变了人们必须面对面的谈话方式;电灯的发明使得办公楼从自然采光向人工采光创造了条件,使办公楼的谨慎在不受自然采光的限制;1870年在高层建筑中首次使用电梯,电梯的应用为办公楼向空中发展提供

了条件。这些都是办公楼向高层发展的物质基础。

办公建筑向高层发展还有其社会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城市用地十分紧张;许多办公楼健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在有限的昂贵徒弟上需要容纳大量的办公活动场所;功能相同的办公室的叠加,可以集中的使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楼房的业主把建筑当做炫耀实力的手段。这些都促使办公楼向高层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高的30余栋建筑基本上都是办公建筑或综合性办公建筑。[08]

高层建筑的群体空间组合

日本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很重视高层建筑的群体开发,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达一直信守现代主义的“功能区划”原则和美国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经验,希望尽快地集中财力物力从城市景观上创造出一个新形象。二是日本的建筑法规也促使高层建筑成片地开发建设,日本的建筑法规实行的是“特定街区制度”、高容积率、高强度的开发建设项目都被指定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之内,其他的地方由于高度限制是不能随便乱建高层建筑的,除了这两个直接原因之外,日本还是个集体意识极强的国家,这种根植于日本民族的传统“集体观念”或许也对高层建筑的集群建设也有着潜在的影响。但是不论怎样,从整体上看,日本式非常重视高层建筑群体的开发和建设的,而且在设计上也是比较强调群体空间的造型效果和整体的城市轮廓天际线。

正是由于非常重视群体的空间效果,所以日本的高层建筑相对来说,单体造型就显得有些呆板。尽管近些年来高层建筑的设计也开始比较注意造型效果,但是总的看来,日本的高层建筑的造型还是比较简洁,立面上强调细部的精美,空间上注重整体的结构形式和周围的环境。群体之间不论其建造年代和建筑风格是否一致,都能够很好地和平共处、相互协调,这也是日本高层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03]

公共空间的创造

高层建筑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是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多设在高层建筑的下部,一定规模以上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底部和地下,除了公共活动空间之外,还常常布置有商业、餐饮业和娱乐设施。20世纪70年代时,日本超高层大楼的地下就已经结合商业附设开放的下沉式广场,使地下空间与地面贯通。如东京新宿的三井大厦,住友大厦和池袋的阳光大厦等,就都设有下沉式的休闲广场,将挺远路滑,喷泉叠水引入地下层,在喧闹的市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休闲场所。

但是,这种公共活动空间都是独立的,与城市环境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实际上,在公共空间的组织设计方面,日本较美国和加拿大起步晚了一些,而且早期建设的超高层大

楼多独立性很强,楼群之间互不连通。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高层建造设计才开始

真正重视公共空间的组织创造及其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至20世纪90年代时更全面地将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引进了高层建筑的内部。高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底部空间的设计不仅更加丰富,而且与城市交通系统也有机地连接了恰里,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也开始成为设计的重点。地铁、高架轻轨铁路、地下停车场等,通过地下河空中的连接通道,与高层建筑的底部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高层区域交通网络,这一些已经成为当今高层建筑对外交通流线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22]

日本大阪梅田的地下城即与高层建筑公共空间紧密连接,东京天王洲则利用高架天桥将高层建筑群和高架磁悬浮列车连接起来。这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组织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方法,不但缓解了高层区域交通的压力,提高了人车分流问题,而且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给城市中心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创造的另一种手法就是附建大中庭。大中庭虽然源自商业建筑,但是近些年来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设计手法,它既有组织空间流线的作用,同时又是人们休闲,交流的活动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舒适的空间环境。大中庭内部多设有自动扶梯、玻璃电梯、纵横交错的架空天桥以及复杂的绿化和叠水等等。与美国强调商业性和人的活动不同,日本的中庭更加注重形式和空间效果。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大中庭四周多为建筑所环绕,是建筑自身附属的空间,如“新日矿大厦”(1988年建成,日本设计),“新宿NS大楼”(1982年建成,日本设计)等等。而20世纪90年代的中庭则多偏置于一侧,空间更大,玻璃面积也更大,室内阳光更加明媚,是服务于城市的公共活动场所。如新宿“Park Tower”(1994年建成,丹下健三)、“JT大厦”(1995年建成,日建设计)等等。东京新宿的NS大楼的中庭高达130m,号称高度世界第一,而横滨“皇后广场”(1997年建成,日建设计)的大中庭,占地面积竟达

三千多平方米,规模亦堪称世界第一。[06]

空间构成模式的变化

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有多种方式。在高层办公和高层旅馆等建筑类型当中,最常见的是中央核心简式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具有使用空间开敞明亮、交通便捷、设备布置集中和有利于结构抗震等优点,质以一直十分盛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日本的高程建筑的平面组织形态开始发生变化。从近年竣工的高层建筑来看,大型高程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简有“分散化”的趋势,而小型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则有与使用空间完全封开的“分离化”趋势。

核心筒的分散化,主要是由智能化管理和电信设备的不断增加所引起的。为了能够从建筑上满足机电设备和网络布线系统经常变动的缘故,分之多处设备用房。以及将管道并分散在几处布置的平面住址形式,可能会对其使用更加有力。而从建筑角度来讲,这种变化给建筑空间的组织和立面造型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20世纪80 年代以后,在建筑空间上的处理上,还出现了以共享空间代替中央核心筒的布局手法,如“伊藤忠商事东京本社大楼”(1981年建成,日本建设)。“NTT幕张大楼”,“P&G日本本部大楼”等等。

所谓的小型高层建筑是指那些用地十分狭窄的非常瘦高的高层建筑。也有人将他们称作“铅笔杆”似的建筑,这种日本所持有的高层建筑,为了争取更为开放的使用空间,近年来多在结构布局上下功夫,用四根出大的柱子支撑整座建筑,交通核和设备用房,管道并等都拉出来独立布置。大阪的‘KEYENCE公司本部及研究所’(1994年建成,日建设计)。东京的“安东锦町大厦”(1993年建成,鹿岛建设)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实例。

此外,日本的高层住宅的空间构成模式也很有特色,一般板式的高层住宅多采用长外廊的形式,而塔式的超高层住宅则多采用“回”字形平面布局。超高层塔式住宅的中央多为开敞的中庭。中庭四周环以走廊,走廊的外侧才是一户户的住宅。这种布置形式可以增大建筑的进深,改善建筑的长细比,使塔楼不至于过瘦,有利于结构抗争,但是,沿着中庭四周布置住宅,也会带来朝向,通风和视觉干扰等问题。[05]

建筑造型特征

人们都把高层建筑当作城市空间的表征,多注重其高大的体型和象征性的作用。日本也不例外,也同样追求其造型形象和立面效果,但是如前所述,日本建筑采取的是先技术后艺术的发展模式,且哎建筑处理上更加强调的是群体空间组织,而对于高层建筑的立面造型,相对来说处理得都比较简洁。

早期的高层建筑多沿用美国式的处理手法。利用钢或混凝土结构框架来表现建筑,突出框架和玻璃,像前川国男设计的“东京海上大厦本馆”(1974年建成)。日建设计的“Palace Side Building”(1966年建成)就是这种密斯和沙里文式的造型、20世纪70年代,由于核心筒的变化,搞成建筑的造型设计开始出现一种强调抽象性的墙面与积木式的体块效果的设计手法,如“三和银行东京大厦”(1973年建成,日建设计),“大正海上本部大楼”(1985年建成,日式建筑)等等。这种处理手法突出雕塑感和空间块面效果,虽然仍然属于国际式的范畴,但是却很有日本特色,有别于美国的高层建筑。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影响到了日本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和铝板得到了大量地应用,高层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的长期困扰,不再强调建筑的外观一

定要与结构相结合,开始追求形式和文化特征,并在里面处理上试图将现代技术与历史风格和城市文脉联系起来。采用铝板装修的东京“赤坂王子饭店”(1983年建成,丹下健三),应用镜面玻璃幕墙的大阪的“梅田中心大楼”(1987年建成,竹中工务店)和采取引用历史手法飞横滨的“日本火宅大厦”(1988建成,日建设计,)等等就是这一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实例。

20世纪90年代日本搞成建筑的设计重点,已经明显地趋向于侧重细部的处理和追求表现技术,原广司设计的“新梅田城”(1994年建成)和“中野坂上计划”(1995年建成,住宅。都市整备公团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一时期还实现了超高层建筑的空中连接,进一步拓展了高层建筑的表现空间,如“圣路加花园”(1994年建成,日建设计,东急设计)、“新梅田城”“横滨皇院广场”(1997年建成,日建设计,三菱地所)等等。新世纪之交,日本的高层建筑又开始追求透明玻璃幕墙所持有的透明感和轻盈感。2000年9月建成的竹中工务店设计的东京SANKEI大楼就给人以通体透明的时代感觉。

总之,日本的高层建筑造型简洁,施工精细,风格典雅,较少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处理方法,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时候高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开始对高层建筑的空间处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技术上的创新,亦会毫无例外的反映在立面设计和检出的立体造型上。有节能需要而采用的主动式或被动式的遮阳设施,是建筑立面的细部更加丰富。新型材料结构和构造做法,也会是高层大楼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让你们正在努力的讲技术的影响与高层建筑的、构型和人们的审美意象结合在一起,去创造新时代的日本高层建筑风格。[08]

办公楼的功能构成:

办公楼的功能构成分为收益部分和非收益部分。收益部分是指可以出租、收取租金的部分。包括:出租办公室、出租停车场、出租商店、出租仓库、出租厅堂、出租生活用房等。为客人服务的餐厅、厨房、理发、商店等可以有大楼管理部门自己经营,但大多数是出租给其他专门公司经营,向专门公司收取租金。非收益部分是指大楼内部用房及免费公用房,包括交通、服务、管理、维修和营运5个部分。这部分的总面积小于出租部分,但种类之多、功能之复杂是远远超过出租部分的。在出租办公楼的设计中,出租比是直接关系大楼收益的重要指标。即使是非出租的专用办公楼,相当于出租比的概念,亦办公及直接为办公服务房间的比例,同样关系到对设计方案的评价。[13]

办公空间标准层的设计:

办公楼标准层在整个办公楼设计中相当重要,而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又是最基本的。办

公空间的质量可以说与标准层设计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标准层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制约:

1.结构布局的制约:

特别是高层办公楼,标准层设计受到结构制约的因素,应引起建筑设计者的慎重对待。不同层高的楼房将使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此一来对标准层平面的影响亦是不同,值得注意。办公楼的形体选择也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可以有效的加强结构本身的刚度。如此体型的选择也会与标准层平面的变化挂钩。

2.自然采光的制约:

现代办公楼很少有主要靠天然采光的。但天然采光无疑对办公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一半就大办公室而言,单面采光的办公室进深不大于12米;面对面双面彩光的办公室两面的窗艰巨不大于24米,这也是对标准层平面制约因素之一。

3.防火分区的制约:

这个问题在《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中有明确的论述。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设备的防火分区面积可以增加一倍,这也是高层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制约因素之一。

4.安全疏散最大步行距离的制约:

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为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者尽端的房间为20米,并且应尽量避免袋形走道,这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另外,办公楼标准层通常包括办公空间和公共走道、楼梯、电梯间及前世、卫生间、开水间。由于交通枢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房间往往形成一个或者几个核心,所以通常将他们成为标准层的核心部。此外还有空调机房和各种管线竖井,也是标准层必不可缺的。[18]

如何营造优秀的办公空间氛围:

设计的灵魂是创意。只有以人为本,创造性的从本质上去解决办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具有创意的办公空间设计。例如,一个人想:我要设计一张凳子。它这么想其实就已经不是一种从本质开始的创意设计,因为凳子已经是一种确切的顶形态的东西了。如果他要设计的是一个给人坐的东西,那么他的思考方式才是真正具有创意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创意并不等于可以摆脱任何的约束而想入非非,而是应该更好的、更科学的满足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能展现用户的企业形象,也更环保和有助于人类的持续

健康发展。

用户所需的使用功能将决定其布局形式,其特有的家具、设施和布局与别的空间不同,那么其他的,如天花、地面团、间壁、门窗等的装饰设计便需要围绕这个前提而展开,这是该办公空间设计装饰特色的框架。

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就有不同的装饰特点。波浪起伏、华丽夺目的装饰用作舞厅可能会合适,但是用作卧室就不利于主人休息。同样功能的空间,还有可能因不同的使用方式装饰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如同商场,买家电的空间不同于买食品的空间。

办公空间设计师个人或单位形象的体现之一。不同的个人或单位具有不同的性格或者工作方式,需要不同的生活与工作情调。设计师的创新若在此情调的基础上进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办公空间设计创新影视对材料、技术与资金更合理的运用,只有这样,其新才能持久,才更具有生命力。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往往是办公空间设计创新的动力,及时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信息,对办公空间设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了解和分析同类功能空间已有的装饰风格及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办公空间设计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办公空间设计形式的创新影视新的形势韵律的创造。形态的韵律在办公空间设计造型中尤为重要,因为办公空间设计装饰以功能形态为主。一个优秀的办公空间设计,其杏色的构成犹如一曲凝固的应约。至于是雄伟严肃的交响乐还是柔和的轻音乐则视塑造什么样的空间形象而定了。

办公空间设计之创新,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创造,而是对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或工作环境进行精心的塑造。又是局部的创意就可营造出大环境的新面貌,因此,即应反对部分性质的招办和千篇一律的复制,也应避免想入非非、天翻地覆的所谓创新。

办公空间设计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需要在人们已经接受的形式基础上发展,其程度应在用户与社会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七、参考文献

[01]川村卓《超超高层未来都市》[J]一桥书店1997

[02]日本建筑学会编《高层建筑技术指针》[J]丸善株式会社1976

[03]村尾成文《复栋化と复合化》[J]《建筑文化》 1991

[04]黑川纪章《新しい超高层时代への幕开》[J]《新建筑》 1996.11

[05]半野三千良《高层化と都市景观》[J]《近代建筑》 1996.12

[06]鹿岛建设编《建设博物志——超高层、大空间、桥》[J]《讲谈社とよねる》1988

[07]张雪松《高性能建筑立面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5》 2009

[08]谷口帆帮总编辑《超高层办公大楼》[J]詹氏书局出版 1988

[09] 月尾嘉男《超高层建筑的挑战》[J]《GA Japan》1993.2

[10]高梨晃一《20世纪的高层建设》[J]《建筑杂志》1999.6

[11] 村尾成文《超高层建筑》[J]《新建筑》 2000.6

[12] 建筑思潮研究所编《新》[J]建筑资料社1994

[13] 《中国现代建筑集成办公》[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年版)GB50045-95》

[1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01年版)GB50038-94》

[18] 翁如碧《现代办公楼设计》[M]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9]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2,4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黎志伟《办公空间设计分析与应用》[M]中国水利机电出版社

[21]Thomas c. Kavanag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all building》[M]Joint Committee Report

[22] Roy L.Diez.Sealing the Envelope[J].《Architectural Products》2007(11)

[23] Myron Goldsmith.fazlur khan’s contributions in education[M].《technique and aesthetics in the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一、高层办公楼建筑的相关知识。 1、高层办公楼建筑的概念。 高层办公楼建筑是为各种组织机构办公活动使用的高层建筑物。它是高层建筑和办公建筑的集合和交汇,它既具有高层建筑的共性,又有办公建筑的特性。 2、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发展历史。 国外近代高层办公楼建筑始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产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较快。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首先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给建筑结构方式和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近代高层办公楼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我国高层办公楼建筑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初虽已有初步发展,但那时多为外国资本占有,只是在近十多年才开始有较快的发展,因此它是一种技术引进。在国内,高层办公楼建筑首先在上海、天津、武汉等租界地出现,一般均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设备和装修水平,并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与西方同时建筑大致相仿。 3、高层办公楼建筑的特点。 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大多采取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或者部门联合办公的形式,有时可能兼设公寓、旅馆、商场等各种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办公人员对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简单地说就是四大特点:高层、灵活、综合、智能化。 4、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总平面设计。 A、用地环境现状及规划。 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应对用地周围进行必要的调查,周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总平面及方案构思。办公楼设计构思形成的过程就是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土地综合利用的要求,对用地进行地下、地面、地上的综合利用。 b、适应城市规划对于交通组织方面的要求,包括机动、非机动交通,人流货流路线,步行路线的组织。 c、适应城市规划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包括空间的功能、大小、尺度、高度和造型等要求。 d、适应城市规划对于建筑物之间关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与周围建筑物的和谐统一等。 B、停车场与停车库。 高层办公楼建筑,容纳大量人流,建筑的外部空间则需承担这些人流和货流在平面上的聚散。总平面设计必须有良好的交通组织:合理分设出入口及步行道、自行车道、汽车道与停车场。其中停车场和车库的设计已经成为总平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停车场的建筑面积:小汽车按每车位25m2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2m2计算。 停车库的建筑面积:小汽车按每车位40m2计算,自行车按每车位1.8m2计算。 坡道的设计不应是从上到下坡度不变的斜线,而是上、下两端3.6m长度坡度应变缓,以防止损伤汽车并减轻坡道行驶的不适感。我国规划部门往往要求坡道斜度在1/8以下。C、处理上的难点。 在高层部分与低层部分的处理存在以下难点,设计时应有所考虑。 a、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的交通路线处理。 b、地下结构及变形缝的处理。 c、机电系统方案及管理方式。 d、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的施工方案及工期。

商业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商业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课题报告

------ ---- --------- &谆呎 ------- ---- -------- ------- --- 选址地 位于即将建成的地铁 2号线独墅湖南站 出口,南北都有大片湖泊绿化,满足了顾客 的艺术欣赏 相对与开敞空间的围合程度不 同,有开敞和封闭空间。围合的封闭空间, 隔断与周边环境的流动和渗透,形成独立视 觉和听觉,具有相对安全感,私密 感,亲切感,其特征是内敛和向心的。而半围合的开敞 边环境互动交流,形成与周 共享,其特点活泼外向和接 空间的感受和功能要求, 有 态之分。由于对空间边际划 可以形成实体空间,心里空 间。再有,特定的空间离不 形式,而为了体现结构形态 结构空间。这些在我们的建 不同性质的建筑和使用部 不同的空间形式。空间设计 学:作为空间设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筑形态学。 案例一 地理位置:SM 广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与建设 南路的交汇处,十余条公交线 HH k. HWlB * ■.afllTM 路与全市各处相连,该项目东临东郊记忆,北侧紧邻龙湖三千城,西靠建设路,南邻杉板 空间,形成鱼周 边自然或景观 纳。通过人们对 动态空间和静 分的清晰程度, 间,模糊空 开相应的结构 之美,我们称为 筑设计中,根据 位,将会体现出 l* SE ?聲彳 ? WWW nr D i.ti.= ? —* t: * 理 左 2 ?Of —… l??k .Rid --- -/.jQ ?.<■ ttitr j -T 鼻 ***■ ■干 ... * i z a rf 珀』.*、 ■■ a ■?百 ¥ -f'SSFW' 叱 F 孕 33# Al ?: ii *1 ? ?

办公楼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办公楼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土木工程和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使得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而且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一座高层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往往成为城市的地标。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6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规模小,发展速度也慢。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技术条件,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地矗立了起来。1998年,88层、高420.5m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高层建筑中办公建筑占据了绝大部分,办公建筑作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之—,将在信息时代获得巨大的发展,据预测,至本个世纪中叶,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办公建筑中工作,正如日本建筑师林昌二所言,从某个角度讲,本世纪可以说是“办公楼的世纪”。 1.功能特点 高层办公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场所了,并兼作生活场所的功能,逐渐体现出功能的综合性和智能化的趋势。目前,高层办公建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功能多样化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要求时间必须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为了追求土地最大的价值,餐厅、娱乐、休闲、商店等生活辅助设施也进驻办公楼,造成现代的办公建筑往往集办公、娱乐、餐饮、休闲、购物、居住等体,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办公楼的综合化和多功能化,造成了办公楼建筑设计与能耗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2)建筑通透化 信息时代,人们的行为模式与选择方式更加趋于便捷和直接。人们没有时间深入建筑内部去细细探索,而需要一种更快速、更高效、更富吸引力的传达建筑内部信息的方式。因而诸如大面积玻璃幕墙,甚至完全的玻璃外墙开始流行以至繁荣至今,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建材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等因素都加大了建筑内部环境的控制的难度。 (3)设计灵活化 无论是出租办公楼,还是某公司、企业、银行自用的办公楼,还是政府办公楼,其办公内容、办公方式都会发展变化,而办公楼一经建成,其结构及布局就很难改变。因此,充分考虑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就成为现代办公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常用可拆装的半隔断式工作位置屏障,使工作人员在大空间办公室形成“场”的感受,有一个实现自我的“个人领地”。 (4)环境人性化 现代办公楼作为“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决定了其人员高等级、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点,因此,创造性脑力劳动所需要的随意、轻松、日常化甚至生活化的人文环境日益被强调。 2.综合高层办公楼空间构成 近十几年高层综合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创新,最高建筑的记录不断翻新,其空间构成也有如细胞分裂般的发生着变化,从而导致综合体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当然,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变化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像人类的进化一般需要一个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进程,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保留着几种模式并存的现状。 (1)筒体的生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常将楼梯、电梯、设备辅助用房、管井等集中布置,竖向贯通,并与相应结构形式构成坚强的“核心筒”,用以抵抗巨大的风和地震侧移,这部分通常称为“筒体”。它是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而这个“筒”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上个世纪末,在高层建筑的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们对结构体系认识的局限(当时最先进的结构体系是钢框架结构),设备设计经验的不足,以及建筑功能需求的单一等客观原因,使得早期的高层建筑设计并没有形成“筒”的概念。垂直交通、设备空间和结构体系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分散性,均按各自具体的要求分别布置。 进入本世纪,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这是各专业共同探索优化设

高层办公楼方案设计

高层办公楼方案设计 高层办公楼的建设需要有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方案设计,促进建设工作的开展。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高层办公楼方案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XX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XX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XX 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 《高层办公楼设计任务书》 本项目位于某城市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建筑总用地面积7379平方米。基地西、南两侧滨临城市交通主干道,西北两侧为某高档住宅小区。基地位置视线通透,地势平坦。周边基础设计完备。 1.总平面布置:总图布置结合原有地形的优势,呼应周边的交通流线组织方式布置。主体建筑物大致呈环状布置在地块靠北位置,让出前方空间作为集中疏散广场,兼作为商业部分的配套。地面形式主要以硬质铺地为主,这种做法降低了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空间上看,形体上采用的是

“主楼+群楼”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为了迎合商业建筑对大开间的空间上的需求。并且,裙楼与主楼之间的交相辉映也让建筑本身在空间上形成层次感。 2.景观布置:本方案中景观的布置方式采用“一轴两心”的设计理念。融入中国南方建筑“前庭后院”的设计思想。 一轴:景观主轴的由城市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引入,贯通基地本身。由于城市道路的性质决定了该十字路口有一种重要的地标性质,并且这里将会成为视线的一个集中交汇的地方。人群视线由远及近,引导进入建筑主体。转弯处采用矮型灌木和水池的景观处理,营造一种“屏风”的作用,产生似隔非隔的意识形态。彰显建筑本身的一种卓越气质。 两心:两心是围绕建筑的“前庭后院”打造的。前庭主要为广场铺地,视线较为通畅,但是在视觉上缺少一种视觉中心。所以在此处设计景观水池一处,对内作为景观的重要节点,对外作为视线引导的一种方式。后院主要是切合办公出入口设计的。由于入口四周被周边住宅包围,相对空间较为压抑,留出一定景观空间后形成一种叫我开阔的视界。这对于建筑形体本身也好,对于使用建筑的人群也好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3.流线布置:地块的良好交通为流线设计提供了诸多便利。流线分为三条:消防流线、机动车流线、行人与非机动车流线。消防流线为一条4米宽的环道。前方广场可兼作为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商业综合体 图1 建筑外观图

1. 调研小组:秦裴桢鲁倩妮赵盼 2. 调研时间:2016年3月21日11:00~14:00,此时间段可以较好的代表写字楼正常使用时的情况以及周边的影响,此时人流量稍显稀疏。 3. 调研对象:高层商业综合体——金辉国际广场,共21层,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是一个包含商业及写字楼的高层建筑 4. 调研地点: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北段22号 5. 调查方案制定 了解该建筑的功能分布情况,结构形式以及地下车库的流线组织。 了解该商业综合体防火分区的布置情况以及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的排布情况。 商业写字楼绿色节能技术以及建筑外立面的处理手法。 了解该建筑对周边建筑环境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带来了什么影响。 了解该建筑外围的绿化方式。 了解该建筑对城市交通带来了怎样的的影响。 6. 调研内容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有着自身多方面的优越性。当前城市高层建筑不得不向大规模、大体量的综合体发展时,其存在问题越显得突出而又复杂。西安高新区唐延路北段22号金辉国际广场,作为新建商业综合体,其功能、规模、年代等等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报告以此为调研对象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6.1 区位环境: 图2 区位平面图 金辉国际广场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北段22号,东临西安牡丹苑公园,南侧为中银大厦,南北各为大寨路与昆明路,近邻西安西二环路,如上图2中1所示位置。区位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边还有牡丹庄园,黄金嘉园,融侨城领域,华府新桃园等居住区及西安和平中学,可达性较强。

6.2 功能分区: 图3 功能平面图 1,2层包含餐饮和及美容,为满足高新区域商务及住宅生活需求,3层主要是教育和幼儿培训机构,设有中庭。与其他商业综合体相比较面积很小,商业功能也并不全面,加上项目完成时间不长,因此显地较为冷清,主要面向商务配套使用,建筑主体以写字楼为主。一层设三个主要出入口,东侧分别是超市入口及餐饮入口,办公入口单独布置在西侧,避免了与商业裙房人流的交叉。写字楼与商业部分一层贯穿,仍显得较为混乱。大堂通高至11米,办公室层高4.9米。地下设2层停车场,约240个停车位。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建筑主体的南方和西北方向。

《商业空间设计》教案

《商业空间设计》 教案 任课教师:邓勋 讲授班级:10建装 讲授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第1次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类型及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对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取设计元素、完整制作设计方案及识图绘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通过全面学习商业空间设计,能够熟练掌握商业空间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3、通过实训课程,熟悉设计方案的各方面内容,规范制图。 学习重点 1.商业空间的概念 2.商业空间的范围 学习难点 1.商业空间的概念 2.商业空间的范围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展示 教学后记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Ⅰ.概述 1. 商业空间的概念与范围 ■商业空间的概念 商业类建筑室内空间泛指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购物所提供商业活动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这一范围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类商场、商店。它们是连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不可缺少的桥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都是通过商场流向购买者手中的(这其中不包括直销、传销、电话购物及网络购物)。商品活动中,商场起着了解消费需求、商品评价、预测市场前景、协调产销关系的作用。 ■商业空间包括的范围 食品销售空间;服装销售空间;饰品和化妆品销售空间;百货销售(家具、电器、汽车、生活

用品等)空间;服务业(生活服务、娱乐服务、商品售后服务等)空间。 又按照所销售的商品类别、销售方法和销售量及规模大小等因素分成不同的业态: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百货商场;专卖店;便利店(小超市);路边摊位等大中小型设施。 第2次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类型及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对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取设计元素、完整制作设计方案及识图绘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通过全面学习商业空间设计,能够熟练掌握商业空间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3、通过实训课程,熟悉设计方案的各方面内容,规范制图。 学习重点 1.商业空间的历史 2.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 1.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展示 教学后记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2. 商业空间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 在原始社会,被称为商业核心的“市”是在一个共同体中运行的。可以说,它是通过和其他部落、地域进行剩余产品交换活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已经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广泛商业活动,史书上留有来自远隔千山万水的阿西利亚商人关于最早“市场”的记载。 19世纪以前的商店只是一些小生产者在自己的家里卖他们自己的产品,利用房子前部空间售货,家里人和帮工们主要在后部空间或另外的地方。 19世纪后半叶,法国自拿破仑三世开始由封建社会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植下资本主义的根苗。国家开始承认“自由经营”,工商业迅速蓬勃发展,生产逐步集中,导致人口必然向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了近代城市。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852年在法国巴黎由A·普西柯倡议开设了“蓬·马杰”,它的开业标志着世界商业史上近代百货店的起步。以此为契机,19世纪后半叶百货店纷纷在欧美国家登场。 ■发展方向 商业空间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朝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高层办公楼设计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依据现行国家规定、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50001—2010) 二、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在广东汕头的某高层办公楼,包括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该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0层,其建筑用途为商场与办公楼,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二层为大型商场,上面十八层为办公楼。建筑主屋面高度为81米。用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9210、84平方米,容积率为5、18;建筑占地面积为2621、34平方米,建筑密度为37、71%;绿化面积为2130、11平方米,绿化率为30、43%;地上有20个停车位,地下车库有54个停车位。另外,该地区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与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就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综合选型、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因素,建筑体型设计成就矩形,不但满足建筑面积与采光要求的需要,而且外形朴素大方。在正南方设置商场主入口,在正西方向设置次入口。办公楼与商场入口分开设计,保证人群分流,避免造成交通拥挤与混乱。在交通联系方面,办公主楼设有6部2、4mX2、4m的电梯,其中2部位消防电梯,并设有2部消防楼梯。商用裙房部分设有四部消防楼梯,并设有1部自动扶梯。 1、墙体做法 1、1裙房、办公楼内墙面(200mm厚): 做法:1)、加气混凝土砌块 2).水泥粉刷墙面2度 1、2外墙面(200mm厚):

某房地产高层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山东淄博房地产(高层项目)市调报告 前言 由于恰逢公司“城市风景”和“阳光丽舍2期”项目启动之际,所以,营销部此次进行的市场调查更具针对性,除了对整个淄博房地产市场予以关注外,重点对淄博(张店)高层项目市场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市况综述 据营销部市场调研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5年3月底,除了原来未被市场消化的多层项目外,淄博房地产市场共有高层住宅项目(包括在售、未启动、已启动、未推广项目)不下25个,其它商铺、商住项目达10个之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2005年启动、在售和即将推广的高层项目因数量最多而更加倍受关注,目前除了在售项目外,其它大部分高层项目处在工程拆迁、手续办理以及地基施工阶段。 二、产品构成及现状分析 1、住宅 如上所述,2005年市场高层项目将不少于25个,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多层住宅项目数量剧减,可售房源不多,购房者选择空间减小。二者比例悬殊与往年迥异。

高层项目详情见附件:《淄博(张店)高层项目调查表》等。 2、投资型物业 据市调可知,今年活跃在市场上的办公、商业项目数量、体量与03、04年虽难以相比,但因为受去年公寓型项目(商务办公、酒店式公寓)销售形势良好的影响,05年此类物业形势仍被看好。 目前市场项目主要有中国陶瓷科技城、风景华庭、美旗国际、华都名城、义乌小商品城、龙运时代、中关村、山东香港五金家居城、海盛水产品综合市场、荣宝斋、金丰大厦、金豪大厦、桓台香港街等,其中部分为04年未消化的项目。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上不成功的商业项目对投资者的负面影响。 注:2004年商业办公物业:钻石大厦、荣宝斋、宏程名座、国贸大厦、颐鸿大厦、圣亚大厦、中房新时代商务中心、发展大厦、赢环大厦、中关村、淄博精品服装城、中国财富陶瓷城、通乾服装广场、新天地休闲购物广场、淄博义乌小商品城、中国陶瓷科技城、美旗国际、风景华庭、东方国际汽车城、民泰街铺、周村家具广场、东方国际公寓、福邸旺铺、金丰大厦、金豪大厦等。 三、市场供应分析 2005年,将是淄博当之无愧的“高层年”。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办公楼方案设计说明

柳州箭盘路东一巷公寓式办公楼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建筑篇 一、建筑设计依据 1、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其资料。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规》(GB850352-2005) 5、《民用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国家、广西省及柳州市相关规范规定 8、柳州市城市规划局文件,柳铁建字[(2003)]135号 二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柳州长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箭盘路公寓式办公楼 3.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箭盘路东一巷西侧,炮团路的北侧,该建筑 的西侧是住宅建筑和东化小学。 4.工程性质:该建筑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三到九层为办公用房。》 三、设计指导思想 1、箭盘路公寓式办公楼是柳州近郊的一座建筑,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下面是商业,上部为公寓式办公空间,且该项目的设计应环境特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商。 2、该建筑体现时代感,反映建筑个性,并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呼应。 四、设计构思 (一) 总平面布局 该建筑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根据该建筑用地的地貌南高北低状态,同时为了把商业部分尽可能沿街布置,把建筑的南面设计为商业主入口,同时也为人提供了一个短时间停留集聚的场所,为商业带来了繁荣。建筑的北面设为办公室空间的主入口,直接进入负一层通过楼梯或电梯进入上部的办公空间。车流可以停靠在建筑的北面或通过北面坡道进入地下停车场。 (二) 平面布局 负一层设计为车库和设备用房,一二层为商场,三至九层标准办公式公寓。建筑采用比较规整的柱网设计,为商场和办公空间的灵活组合划分提供条件,亦对地下车库停车提供了较为经济的尺寸。 ? (三) 造型设计 在本项目的立面造型设计中,经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对柳州建筑的现状的考察、研究,结合柳州当地的地方文脉,采用从周围建筑借建筑元素符号的方法来完成本设计的立面造型,使整栋建筑形成一种良性的协商关系,使之成为城市新规划中的一个亮点。 由于建筑的控层,而整栋建筑的长宽相差不多,为了不使此建筑显得

深圳写字楼市场调研报告

进入第三季度受供给不足的影响,各项统计指标迅速下挫,并为第四季度写字楼市场的全面爆发积聚了能量。 2. 第四季度市场全面爆发,成交创历史记录 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卓越时代广场、金中环、凤凰大厦、新世界中心、星河世纪写字楼、国际交易广场、海岸城东座等项目集中入市,供应总量超过50万㎡,由前三季度的需求市场迅速转入供给市场,潜在的购买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受投资市场的带动,写字楼销售出现了罕见的抢购现象,总建面12万多平方米的卓越时代广场推出不足一个月销售率就突破了40%。据初步统计,第四季度深圳写字楼的成交量超过一五万平方米,全年突破30万平方米已成定局,为1997年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3. 价格整体走高 2005年前三季度深圳写字楼市场整体成交均价11716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9558元/平方米的均价相比上涨幅度超过22%,进入第四季度以后,以卓越时代广场为代表的高端写字楼物业成为市场的主力,在物业品质及投资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市场成交价格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时代广场、新世界中心、国际交易广场的均价都突破了一八000元/平方米。 二、市场特征 1. 高端市场进一步集中 据同致行商务事业部的研究显示,近两年内深圳市写字楼的潜在供应量超过120万㎡,而福田中心区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绝对主战场,其写字楼潜在供应量超过8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供应总量的70%,且主要为超高层高档大开间写字楼,相对于目前全市每年30多万平方的消化量,竞争相当激烈。 2. 二、三级市场联动,空置率持续下降 受供给市场不足及投资市场升温的影响,福田中心区成为2005年度深圳写字楼绝对的主战场,成交量及成交价格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的海岸城东座、中心西区的金润大厦、华强北的鼎城国际表现依然抢眼,开盘一周内基本售磬,在二级市场的带动作用下,前三季度写字楼三级市场成交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首次超过二级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二、三级市场的良好表现

商业空间设计表达word版本

商业空间设计表达 内容摘要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的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的十分重要的手段。通过展示空间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空间构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来加以区分,以利于在设计组织空间时选择和利用,室内装饰设计的各项要素,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装修公司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是创造适用、美观室内环境,室内空间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背景,而顶面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以及商业展示空间的设计说明。本文以专卖店设计为主,展开论述,专卖店是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经营,这种包装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以外元素的把握上。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关键字:商业展示空间专卖店色彩照明 第一章商业展示空间设计概述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利用

工业化社会大生产所带来的物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改变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商业展示设计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招来顾客,就不得不在创造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双重审美需求的同时,注重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进而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欲望,实线商业效益。专卖店就是商业空间中较为典型的一类。这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专柜宣传的基础上其功能具体地拓展和延伸,专卖店的建立对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专卖店的陈设, 品牌的风格、理念和人文概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品牌的每一个信息都会以不同表达方式,向每个进入空间的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魅力,促成消费行为。在专卖店空间设计中,是否运用最华丽或最新奇的装饰效果就能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如何让设计元素和商业因素更加有效地密切,应该抓住那些关键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本文将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1.1 空间设计与陈列 一、空间设计 空间对展示设计而言,是最主要的设计对象。展示设计中对空间的设计和分割则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味。人类的设计活动是反映,协调和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室内空间设计则是反映人类在日常生活的空间中物质和精神生活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人的本

某五层框架办公楼设计(方案一)【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 某五层框架办公楼设计(方案一)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的必要阶段。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我们会综合地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工程设计,我一定会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高层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到了70年代后,高层建筑迅速发展,大量建造的10-30层高层住宅及旅游饭店,办公楼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建筑高度增加,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剪力墙、框筒、筒中筒等新型结构。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建筑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虽然建造高度加大,建筑形式新颖,在结构体系和结构材料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设计、制造、施工技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从数量上看,仍然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但是钢结构和混合结构都有迅猛发展。[1]本次《某五层框架办公楼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4000M2,采用桩基础,建筑层数为5层。本设计中的五层办公楼应该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满足服务功能,合理地布局,拥有必要的设施,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并满足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度、防火、疏散的安全度,建筑的耐久性,使用寿命。取得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处理建筑造型、室内装修、室外景观。[2] 这次设计包括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部的艺术效果,细部的构造方案等,创作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还应考虑与结构及设备专业的技术协调,使建筑物做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结构设计主要结合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完成全部结构施工图设计等。设备设计包括给水排水、电器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2] 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灵活分隔创造条件。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的门应采取防

高层办公楼方案设计说明

浙江大华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制造产业基地项目 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主管部门及业主提供文件: 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政府批文电子文件; 杭州市规划局2011年10月18日批复的《建设项目规划条件》要求。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民用建筑通则》(CBJ16-87-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 年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浙江大华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地块东侧的主干道与江南大道相连,北侧为次干路伊甸园路,西侧为共联路。总用地面积16704平方米,容积率不超过2.8,绿地率不少于20%,建筑密度控制在20%-30%。地上建筑面积约为46000平方米。用途为科研、办公楼。三、总体设计理念 总体设计思路 通过对基地周边环境的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如何将本案与所处的滨江新城的时代特质相结合,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符合时代特征并且适度超前的办公楼,是本方案的设计宗旨。 在保持自身建筑风格的同时,反映出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质。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征,合理布置,最大可能满足建筑内部使用需求结构功能是可变性和合理性。 设计构思 通过对基地环境及城市肌理的仔细分析,该项目应该是一个能反映杭城新核心风貌,拥有和谐生态的办公环境,同时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地标性的综合楼建筑。 四、总平面设计 1、建筑布局 考虑到基地现状和建筑的功能布局要求,主楼建筑设计成了两栋塔式高层,底部通过裙房相互连接。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一个高低错落,遥相呼应的城市空间,并且在空间组合的基础上,合理地将各方向的人流组织起来,在整个区域大环境以及地块小环境中都能合理地将地块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入口及交通流线设计 该方案主入口位于地块西北侧的伊甸园路,结合1000多平方米入口广场,将企业办公大楼的大气呈现出来。次入口在西南侧的共联路上,一进场地即见一个绿化广场,环境优美,穿过广场便是建筑出入口。两个地块出入口附近均设有

《商业空间设计》大纲

《商业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业空间设计 总学时:80(16x5) 开课时间:第7学期 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设计学本科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涉及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美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及技术与材料学等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类型及范围、设计基础知识、色彩设计、灯光设计等商业空间的综合知识,掌握商业卖场设计、酒店空间设计、餐饮和娱乐等专题商业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建立科学的商业空间设计新观念,掌握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前沿。 通过幻灯片的演示,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商业空间的总体设计,掌握商业空间的设计程序,掌握商业空间的建筑平面设计,掌握商业空间的形态与设计要素,掌握商业空间的设计依据,理解空间造型的理论,理解教学实例的分析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共20学时) 第一章商业空间设计概述(1学时) 1.1、商业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范围、设计特点、发展趋势 第二章商业空间设计基础(2学时) 2.1 空间类型 2.2 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结构 1.空间及心理 2.形态及艺术空间造型 3.商业室内空间创造的分隔形式与方法 第三章商业空间的设计程序与表达(2学时) 3.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2 方案设计阶段 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3.4 设计实施阶段 3.5 商业空间设计的其它表现方法 第四章商业空间色彩设计(1学时) 4.1 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运用

某大学办公楼设计(方案A)【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 某大学办公楼设计(方案A)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办公建筑作为收集和处理作息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城市急剧发展的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建筑体系致之一,大学办公楼在某种方面代表着大学的形象。框架结构是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结构特点是内部空间大,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结构整体性能好;建筑形体多样性。适用于大房间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等。大学办公楼应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优点,灵活布置平面。既可做成较大空间的会议室、办公室和活动中心,又可灵活设置隔墙以形成各种功能的小空间用房。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我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我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我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我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独立完成某大学办公楼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任务; 2.所设计的某大学办公楼工程应该满足作为办公楼建筑物的必要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3.所设计的某大学办公楼工程,初步确定层高3.3~3.6m,层数3~5,单层建筑面积约350~600平方米。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结构受力特点及造价经济合理性等综合因素,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下部结构,以宁波地区地质条件考虑,基础采用桩基础加承台结构; 4.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应具备一定的深度要求,能指导施工,结构施工图应按平法施工图的作图规则设计; 5.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统一采用A3纸打印,图纸目录采用A4纸。 建筑部分 1.图纸目录; 2.建筑设计总说明;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办公建筑调研报告 姓名:杜嘉宇班级:建筑1104 学号:11 一、总平面 高层办公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在本次的任务中,总平面的出入口要注意1.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的出入口设置。2.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入口。3.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入口。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对内部空间的需求,并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一种实用、经济、有效的结构体系。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钢结构和刚—混凝土组合结构。 三、实例分析: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方大企业总部”获奖作品 / Huasen Architects

该项目位于中国深圳,获奖的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建筑基地上重新塑造了300 000平方米的综合建筑,集零售、办公、娱乐与休闲空间于一体,从高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上高高耸起。设计竞赛要求将公交终点站融入方案中,根据政府官员的计算,将有55%的用户会乘坐公交车抵达这里。 华森建筑直接将此作为设计出发点。综合建筑的中心成为空间节点,就好像是飓风的风眼,四座高度不同的办公塔楼由此旋转而出。地面层线性的带状结构和基座的多个楼层无缝地旋转成垂直百叶的规则图案,与商业空间俏皮的曲线并列而置,后者有着玻璃和铝板塔楼常有的商业特点。用户沿北环路行走能够捕捉到每座塔楼的独特视角,这些塔楼若隐若现,有着光亮透明的水一样的外观,能为建筑内的员工遮挡恼人的阳光,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工作。 (1)总平面 在右边这张总平面上可以看出广场、植被区和水景被结合在宽阔的带状结构中,创造了一个极具凝聚力的建筑实体,用融合的方式模糊了购物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塔楼之间都互相有一定的距离,而组成中央环路的不同的楼层融为一体,形成连续的购物空间。购物者随着建筑的空间不断运动,再加上顾客不断到来和与离开,会形成一个动态的建筑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