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等效场模型 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等效场模型 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等效场模型 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等效场模型 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等效场模型

【题源示例】如图1所示,两个水平放置的带电平行金属板的匀强电场中,一长为l 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 、带有一定电量的小球,小球原来静止,当给小球某一速度后,它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两板间电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求:

(1)要使小球从C 点开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开始至少要给小球多大速度? (2)在运动过程中细线所受的最大拉力。 分析解答:本题的物理情景不难想象:一绳系带电小球在两板间原来的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后来两板间电压升高为4倍,小球仍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这两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条件是不同的,必须注意正确地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

(1)设原来两极板间电压为U ,间距为d ,小球电量为q ,因小球开始能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小球所受电场力向上,并且和重力相等,所以小球带正电,且满足

mg d

qU

=① 当两板间电压增到4U 时,设需在C 点给小球的速度为v 才能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分析知C 点就是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高点(即临界点),在等效最高点处小球的线速度最小,小球所受新的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恰好满足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此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零(这是等效最高点的特点),即:

mg 3l v m mg d Uq 42

==-② 得到gl 3v = (2)小球在最高点D 时就是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低点,小球在等效最低点处的线速度最大,所以细线L 所受拉力最大,设拉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l

v m d Uq

4mg T 2D =-+④

小球C 点运动到D 点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22D mv 2

1

mv 21l 2mg l 2d Uq 4-=?-?⑤ 由⑤式得小球在等效最低点处的线速度

gl 15v D =⑥

将⑥式代入④式,得mg 18T =。

点悟:物体仅在重力场中运动是最简单,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运动类型,但是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又是我们在综合性试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化“复合场”为“等效重力场”,不仅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物理思想的体现,如何实现这一思想方法呢?请看模型特征。

【模型特征】物体在重力场中,最低点对应最低的等高线,物体在最低点为超重状态;

最高点对应最高的等高线,最高点要看是绳件还是杆件,物体在不同的点之间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列式。

如物体在恒力场中,我们可以先求出合力F ,F 为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的合力,再根据

m

F

g =

'求出等效场的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抛体或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角度都可以解题,曲线运动一般利用功能角度解答。

如图2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小球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被长为l 的轻绳固定在O 点,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平衡位置A 偏离竖直位置θ角,在同一直径上另一点为B ,物体受到合力为()()2

2qE mg F +=

,类比重力场中运动,相当于

“等效重力加速度”2

2m qE g m F g ??

?

??+==',A 为“最低点”

,B 为“最高点”,故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小球通过B 点时的速度l

g v B '≥,然后应用能量

关系可以求出在图示竖直位置最低点应具有的最小速度。

从以上分析可知等效分析时关键是类比得出此时的等效重力加速度和临界位置、临界条件。

【易错警示】在应用公式时要注意g 与g ′的区别:对于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则要从受力情形出发,分清“地理最高点”和“物理最高点”,弄清有几个场力;竖直平面内若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必须根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找出隐含条件;同时还要注意线和导轨类问题的约束条件的不同。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总结

“传送带模型” 1.模型特征一个物体以速度v0(v0≥0)在另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上开始运动的力学系统可看做“传送带”模型,如图(a)、(b)、(c)所示. 2.建模指导 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 水平传送带模型: 1.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车站、机场等.如图所示为火车站使用的传送带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L=5 m,并以v0=2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旅行包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旅行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 .(1)求旅行包经过多长时间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最短,则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最短时间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5kg的小物体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上自由滑下,然后滑上一水平传送带。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水平部分的长度L=5m,两端的传动轮半径为R=0.2m,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以ω=15/rads的角速度沿顺时针匀速转运, 传送带下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不变。如果物体开始沿曲面下滑时距传送带表面 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当H=0.2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2)当H=1.25m时,物体通过传送带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的长度。 (3) H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离开传送带后的落地点在同一位置。

板块模型-高中物理讲义

简单学习网课程讲义 学科:物理 专题:板块模型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6.0 kg 和2.0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 ,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B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C .当拉力F <12 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D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 >18 N 时,开始相对滑动 题二 题面: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 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 题三 题面: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长为L ,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B ,中点为O ,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以v 0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若把质量为m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B 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终小木块随木板一起运动。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

第 - 1 - 页 (2)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终相对于木板静止时位于OA 之间。 题四 题面: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 ,F =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讲义参考答案 题一答案:A 题二答案:令F =9 N 。 题三答案:(1) 0+M v M m (2))(20m M gL Mv +≥ μ ≥)(220m M gL Mv + 题四答案:2.1 m.

初三物理一对一补习班有哪些暑假高二理综一对一辅导

初三物理一对一补习班有哪些/暑假高中理综一对一辅导 学大教育小学、初中、高中、1对1、小组辅导 一对一辅导课程:各年级各科目提分、全科短期集训、中高考冲刺、艺考生文化课、天津、辽宁考生特训、小升初备考辅导; 班组辅导课程:艺考生全日制托管班、中高考押题串讲班、春季同步3-6人/班。 学大教育将1对1个性化授课与重点学科串讲相结合,实现4倍学习效率,强化解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使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和考试分数双提分!从专业的授课、舒适的陪读教室到班主任的学业管理,及必要时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参与,学大教育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体验和效果。唐山学大教育8058136 理综学习方法: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理综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2.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理综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若不能熟记,在复习时便会感到障碍重重都而无从下手。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理综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中理综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理综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理综,体味理综,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4.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理综都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理综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高中物理二十四种模型 ⒈"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⒉"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⒊"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⒋"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⒌"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⒍"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⒎"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⒏"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⒐"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⒑"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⒒"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⒓"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⒔"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⒕"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⒖"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⒗"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⒘"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⒙"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⒚"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⒛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21.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2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23."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24.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汇总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 022 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 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 )(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 12 1 2 120220222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

物理必修一板块模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板块模型 【模型分析】 1、相互作用:滑块和滑板之间靠摩擦力连接,其中静摩擦力是可以变化的。 2、相对运动: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相对静止。 3、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4、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量定理。 5、求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个物体的整体。另外求相对位 移时,通常会用到系统能量守恒定律。 【例题】 例1: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2kg和1kg,A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B叠加在A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B上,A、B一起相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5m/s2(g =10m/s2)求: (1)力F的大小。 (2)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3)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4)要想A、B一起加速(相对静止),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 (5)要想A、B分离,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

例2:质量为2kg的长木板B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轻放在B的右端,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的质量为m=1kg,求(g=10 m/s2): (1)此后A、B分别做什么运动; (2)分别求出A、B的加速度; (3)若木板B足够长,A、B的共速后的速度和时间; (4)当木板B为多长时,A恰好没从B上滑下 思考1:质量为2kg的长木板B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轻放在B的右端,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的质量为m=1kg,求(g=10 m/s2): (1)若B长度为2.5m,经过多少时间A从B上滑下; (2) A滑离B时,A、B的速度分别为多大A、B的位移分别为多大 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长L=1.4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面右端静置一个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今用水平力F=28N向右拉木板,小滑块将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求: (1)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它们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从长木板上掉下 (3)小滑块从长木板上掉下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位移各为多少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整理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 202202220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 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 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 (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 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 ⑴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⑵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最远处(从地面上看)到出发点的距离。 3.一平直木板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两小物块A 和B 分别以2v 0和v 0的初速度沿同一直线从长木板

(完整版)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 一、模型概述 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 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 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

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副表情无不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导向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观念是统帅,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更新观念。 1、关于学生的观念。 (1)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物理。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物理。 (3)学生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4)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2、关于教学的观念。 (1)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3)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情境。 (4)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 (5)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 3、关于教师的观念。 (1)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2)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 (4)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为核心。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才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教学,我们就不能悟出教学新理念的真谛,就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全班学生照老师的示范画唯一的苹果”的“复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能是一句口号,“素质教育”的雨点永远落不到封闭式的课堂教学里。 二、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大家知道备课历来就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一,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深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他把教学目标定为“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过程便出现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五环节有了新的变化,但总体精神没有改变,并且又给予了时间限制。 新授课的基本模式是: 1、铺垫--强力度(3分钟) 2、导入--高速度(2分钟) 3、新授--大密度(15分钟) 4、巩固--多角度(10分钟) 5、作业--重效度(8分钟) 6、小结--抓重度(2分钟) 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开会式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枯燥呆板,无可奈何。所以国外有人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总结成教学四部曲:第一部是“赶鸭子”,把我们的学生从教室外面像赶鸭子式的赶到教室,板板正正坐在座位上,当观众、当容器。第二部曲就是“填鸭子”,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不懂装懂。第三部曲就是“考鸭子”,到了期末,要进行考试,以学生的考分定学生的好坏。这样考来考去,学生就成了“板鸭子”,学生双基得不到落实,能力得不到发展。这些就是我们过去教学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等效替换法

高中物理中的等效替代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及物质的构成、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思维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以至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等同性,为了认识复杂的物理事物的规律,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按等同效果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模型等效替代、过程等效替代、作用等效替代和本质等效替代等。 一、模型等效替代 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简单的、易于研究的模型来代替复杂的物理原形,这种方法称为模型等效替代法。它既包括对各种理想模型的具体应用,也包括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来模仿、再现原形的某些特征、状态和本质。这种方法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进行研究,而是借助于对模型的研究,达到认识原形的目的。 用模型来替代原形的方法是通过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的理想模型,如质点、重心、理想气体、点电荷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对实际客体的一种等效替代。下面以重心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对重力似乎很熟悉,以为很简单。但仔细一想,不那么简单,物体有无数个微小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每个部分都要受到微小的重力,这些微小重力的作用点都各不相同。若是这样来研究重力,复杂得无从下手。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设想把无数个微小的重力用一个等效的重力来替代,重心就是这个等效重力的作用点。当然,随着条件和要求精度的变化,这些模型也要随之变化,从而用更能反映实际客体属性的模型来替代。 模型等效替代的另一种形式是用实物模型来代替实际客体,通过对实物模型的研究来认识其原形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制成发电机模型、内燃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等来模拟实际发电机、内燃机、电动机的工作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1、追及、相遇模型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传送带问题 1.(14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水平段长L =6米,两皮带轮直径均为D=0.2米,距地面高度H=5米,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小物体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10m/s 2,求: (1)若传送带静止,物块滑到B 端作平抛 运动 的水平距离S 0。 (2)当皮带轮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物 体平抛运动水平位移s ;以不同的角速度ω值重复 上述过程,得到一组对应的ω,s 值,设皮带轮顺时针转动时ω>0,逆时针转动时ω<0,并画出s —ω关系图象。 解:(1))(12110m g h v t v s === (2)综上s —ω关系为:?? ? ??≥≤≤≤s rad s rad s rad s /707/70101.0/101ωωω ω 2.(10分)如图所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水平传送带,用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水平传送带以的 工 恒定的速率s m v /2=运送质量为kg m 5.0=

件,工件都是以s m v /10=的初速度从A 位置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μ,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2/10s m g =,求: (1)工件滑上传送带后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 (3)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 (4)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解:(1)工作停止相对滑动前的加速度2/2s m g a ==μ ① 由at v v t +=0可知:s s a v v t t 5.02 1 20=-=-= ② (2)正常运行状态下传送带上相邻工件间的距离m m vt s 15.02=?==? ③ (3)J J mv mv W 75.0)12(5.02 12121 222 02=-??=-= ④ (4)工件停止相对滑动前相对于传送带滑行的距离 )21(20at t v vt s +-=m )5.022 1 5.01(5.022??+?-?=m m 25.0)75.01(=-=⑤ J mgs fs E 25.0===μ内 ⑥ 3、汽车启动问题 匀加速启动 恒定功率启动 4、行星运动问题 [例题1] 如图6-1所示,在与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球体距离为R 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此时M 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1.当从球M 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体时,剩下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为F 2,则F 1与F 2的比是多少?

高中物理典型问题12等效重力场

等效重力场问题 一、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问题 绳拉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规律 最高点 最低点(平衡位置) 临界最高点:重力提供向心力,速度最小 速度最大、拉力最大 二、在力场、电场等叠加而成的复合场问题 等效重力场:力场、电场等叠加而成的复合场。 重等效重力:重力、电场力的合力 处理思路:①受力分析,计算等效重力(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在复合场中找出等效最低点、最高点。过圆心做等效重力的平行线与圆相交。 ③根据圆周运动供需平衡结合动能定理列方程处理 例1.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 ,在其最低点A 处放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电场,使小球受到电场力的大小为mg 3 3,方向水平向右,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0v ,使小球沿轨道向上运动,若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0v 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拉力 例2.如图所示,ABCD 为表示竖立放在场强为E=104V/m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BCD 部分是半径为R 的半圆环,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A 为水平轨道的一点,而且 .2.0m R AB ==把一质量m=100g 、带电q=10-4C 的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A 点上面由静止开始被释放后, 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10m/s 2)求: (1)它到达C 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它到达C 点时对轨道压力是多大? (3)小球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例3.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长为 3L 的轻质绝缘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A 处,悬线与竖直方向成300角,现将小球拉至B 点,使悬线水平,并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D 时的速度大小 例4.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点 O ,用一根长度m L 40.0=的绝缘细绳把质量为kg m 10.0=、带有正电荷的金属小球悬挂在O 点,小球静止在B 点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θ。现将小球拉至位置A 使细线水平后由静止释放,求: ⑴小球通过最低点C 时的速度的大小; ⑵小球通在摆动过程中细线对小球的最大拉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O A B C E θ L +

高中物理连体模型总结

精讲3 牛顿运动定律连体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会碰到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外力和相互作用力,这类问题被称为连接体问 题。 常见的连体模型:①用轻绳连接②直接接触 ③靠摩擦接触 a

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 整体法:就是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所示,U形框B放在粗糙斜面上刚好静止。若将物体A放入放入U形框B内,问B是否静止。 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 此时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作用力(内力)就可能成为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加以注意。需要求内力时,一般要用隔离法。

例2 如图所示,为研究a与F、m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A、B质量分别为m、M,当一切摩擦力不计时,求绳子拉力。原来说F约为mg,为什么? 拓展:质量分别为m=2kg和M=3kg的物体A和B,挂在弹簧秤下方的定滑轮上,如图所示,当B加速下落时,弹簧秤的示数是。(g取10m/s2) 例3:用力F推,质量为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使两物体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时,求物体M对m的作用力F N。

若两物体与地面摩擦因数均为μ时,相互作用力F N是否改变?为什么?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一半,则小球在下滑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拓展:如图所示,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叠放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拉A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1,若用水平力改拉B物体时,A,B一起运动的最大为a2,则a1:a2等于() A.1:1 B.m1:m2 C.m2:m1D.m12:m22

高三复习 物理 斜面上的板块模型 压轴题

例题1:地面固定一个斜面倾角 为 θ,AC 边长为L ,小物块乙置于木板 甲的一端,与木板一起从斜面顶端C 处无初速度释放,其中甲乙质量均为m ,斜面光滑,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θμtan =,木板长度为 3L/4,重力加速度为g ,每当木 板滑到斜面底端时,就会与A 处的弹性挡板发生碰撞,木板碰撞后等速率反弹,而且碰撞时间极短,对木块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求:①甲乙开始静止下滑的加速度;②木板第一次碰撞反弹上升的最大距离;③物块乙从开始运动到最后与木板甲分离所用的时间。 【解析】木板、木块、斜面分别用角标P 、Q 、M 代表 <1>开始下滑时,甲乙相对静止,视为整体,由牛二律:ma mg 2sin 2=θ,故θsin g a = 碰到底部挡板时,有)4 3 (2021L L a v -=- 故2sin 1θ gL v = ,需时:θ sin 211g L a v t == <2>木板频道A 端反弹,沿斜面向上运动,物块仍然沿斜面向下,对木板P 有: 2sin cos 板ma mg mg =+θθμ 又μθ=tan ,故θsin 22 g a =板 反弹过程木板P 的初速度12 v v =板 设木板减速到零,走过的位移(相对斜面M ) 为2板对斜面S ,则有: 222 220-板对斜面板板S a v = 解得:L S 8 1 2 =板对斜面 所需时间θ sin 2212 22g L a v t = =板板板 对物块Q 有: 物ma mg mg =-θμθcos sin 又μθ=tan ,故0=物a ,即物块在木板上相 对地面匀速下滑 在2板t 时间内,物块对斜面下滑的位移为: L 4 1 212= =板物对斜面t v S ,则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L 8 3 2 22=+=板对斜面物对斜面物对板S S S <3> 木板减速到零后,方向沿斜面向下加速。 木板若加速到与木块共速,需走过 22214 板对斜面板板 S L a v S >== 故木板在回到斜面底端A 时,仍然没有达到与物体共速,故木板回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12232v S a v ==板对斜面板板,所需时间为: θ sin 22122 33g L t a v t = == 板板板板 木板返回所走位移:L S S 8 123= =板对斜面板对斜面 此时间内物块又向下相对斜面走了位移: L t v S 4 1313= =板物对斜面

高中物理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行星模型 [模型概述] 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或核外电子绕原子旋转。它们隶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电、能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模型要点] 人造卫星的运动属于宏观现象,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现象,由于支配卫星和电子运动的力遵循平方反比律,即21F r ∝ ,故它们在物理模型上和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有相似点。 一. 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卫星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运行,其线速度为v ,可知22GMm v m r r =,从而v =设质量为'm 、带电量为e 的电子在第n 条可能轨道上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则有222n n ke v m r r =,从而1v v =∝即 可见,卫星或电子的线速度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二. 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卫星运动的动能,由22GMm v m r r =得12k k GMm E E r r =∝即,氢原子核外电子运

动的动能为:21 2k k n n ke E E r r =∝即,可见,在这两类现象中,卫星与电子的动能 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 三. 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对卫星而言,212224m m G mr r T π=,得232234,r T T r GM π=∝即.(同理可推导V 、a 与 半径的关系。对电子仍适用) 四. 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运动物体能量等于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即k p E E E =+,在变轨问题中, 从离地球较远轨道向离地球较近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少。反之呢? 五. 地球同步卫星 1.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非同步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平面可与地轴有任意夹角且过地心,而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 2.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2002,GMm m r r r ωω==得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一定,其离地面高度也是一定的 4. 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定值,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误区点拨] 天体运动问题: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中心天体半径的区别;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区别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把卫星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速度,速度越大,发射得越远,发射的最小速度,混淆连续物和卫星群: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双星系统中的向心力中的距离与圆周运动中的距离的差别 二.等效场模型 [模型概述] 复合场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常见的有重力场与电场、重力场与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总结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圆周运动.................................................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功和能 ...................................................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 四、爆炸反冲模型 ............................................. 第四章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电路......................................................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电磁场 ...................................................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三、回旋加速模型 ............................................. 四、磁偏转模型 ...............................................

(完整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例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木板 物块 拉力

14.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 (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 10.如图9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图9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17.如图18所示,小车质量M为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为0.5 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 图18 (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 (2)欲使小车产生a=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 (3)若要使物体m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 (4)若小车长L=1 m,静止小车在8.5 N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看作质点) 1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