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反思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反思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不仅有时间上的距离,也有专业知识的认识距离。怎样弥补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本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课堂导入新颖。本堂课选择的是图片导入并且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往往比较感兴趣,而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汉字恰恰又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他们对汉字的了解还是不够透彻,所以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好的。

2、看图归纳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通过放映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楷、行、草书的特点,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而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看图片的同时思考这些楷、行、草书的特点,并让他们归纳。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楷、行、草书的特点这些知识点记得比较好。

3、围绕古代中国在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问,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综合素质。

4、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对汉字和书法深入挖掘民族性,使学生体会民族精神。

5、对教材进行取舍、重难点突出。在本堂课中在绘画艺术那一块知识点,只对《鹳鱼石斧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及文人画做重点讲解,其他的绘画知识只是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就行了,让学生对它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及这幅画的作者。

6、板书工整。板书工整,以便于学生做笔记和识记知识点。一堂课讲解完了之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堂课所学,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对于如何取舍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讨论略显不足。

2、绘画艺术和戏曲洗漱的教学时间略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整合在一起,既节约时间,也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

3、在讲解戏曲艺术时,开始让学生来一小段京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爱好京剧的学生最开始是不好意思唱,后来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唱了几句的时候,后面的学生笑翻了。结果课堂气氛是比较活跃,只不过是活跃过头了,学生止不住笑,我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去维持纪律。相应的地效果没有看到,学生对于后面我们要学的京剧的形成过程学的也没有那么用心,所以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一: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专题二 中国戏曲剖析

专题二中国戏曲 课标要求 通过欣赏、分析、归纳等教学活动,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能掌握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的艺术特点。 点击高考 【07音乐:戏曲—京剧】 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京剧唱腔主要使用“西皮”和“二黄” ③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④京剧人物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中丑角主要是指丑陋的反面人物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知识要点】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到了元代,戏曲形成。也就是说,元代是中国戏曲成型的时期。中国古代戏曲与一度的梵剧、古希腊的悲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剧种”,而我国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 二、戏曲种类 中国的戏曲种类繁多,包括昆曲、京剧以及诸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如川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秦腔、评剧、吕剧等。 三、主要戏曲剧种介绍 1、昆曲 (1)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2)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3)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4)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5)昆曲代表剧目: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中国古典四大名剧《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西厢记》。

戏剧艺术欣赏

第九章 戏剧艺术欣赏 在中国,"戏剧"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源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之后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二是包括戏曲、歌剧、哑剧、话剧等多种舞台演出形式的总称。 这一部分则以话剧为例,谈谈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多种媒介的综合中居于本体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以及多种主观表现手段。戏剧艺术的中心是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元是场面。对伊尔形象的赏析。 简括地说,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一出戏的演出,大都有剧本作为基础。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但它却是为了演出,应该为演员的表演艺术提供基础。剧本可以供人阅读,因而应该具有可读性;但是,可演性却是一个好剧本的必要条件。由于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在综合整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要把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一个重要问题是演员塑舞台形象的表现手段。 所谓戏剧艺术的语言,主要也是指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它的表现手段也不是凝固不变的。简括地说,戏剧艺术的手段( 即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以再现性的语言为基础,逐步探索、拓展了多种主观表现性的语言。 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在戏剧艺术中,由这些成分构成的"动作"具有双重的本性;首先它们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人的行动藉助动作直观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就像在观众面前正在进行着的。这种现在时态的直观,恰恰是戏剧优于小说之处。同时,作为戏剧表现手段的动作的各种成分,还应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一般地说,人的心理活动是非直观的,在戏剧艺术中,这些非直观的心理内容也正是通过

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414323课程名称:戏剧经典赏析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文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 学分数:3 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学期制定/修订日期:2011 年 8 月13 日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 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 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 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 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 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的社会功能探析 )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两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鉴赏心得

篇一:《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女驸马》,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女驸马》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戏曲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人赏心悦目。以前,看到同龄人迷恋戏曲,

戏剧鉴赏方法

一、了解主要矛盾冲突 理清矛盾冲突的线索(如何产生矛盾冲突——产生了何种性质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发展进程如何),就完整地鉴赏了戏剧文学的主要情节。 二、鉴赏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这是人物心理活动与行为动作的外观,由此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剧情发展的布景、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尽管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起辅助说明的作用,因此,鉴赏戏剧文学,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1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尤其重要。优秀的戏剧人物语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人物个性展示出来。 2 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 内心活动。 我们常说的“行由心指”“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必定通过言、行表 达出来,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 3 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这是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优秀的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像空间,能起到一石多鸟之效。 三、在鉴赏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不应忽视对戏剧人物形象的鉴赏 1 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关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赏人物形象时,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征。 2 要揣摩人物的语言。 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载体。

书画和戏曲艺术

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 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形成 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

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的绘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代表作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糅合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绘画成为商品。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即优伶。 (3)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 (4)明代时,出现昆曲。 2、京剧的出现 (1)形成

【戏剧艺术论文】戏剧影视戏曲元素运用分析

【戏剧艺术论文】戏剧影视戏曲元素运用分析 戏曲元素在戏剧影视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是戏剧影视民族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便来自于戏曲中的同名传统剧目。如何在影视剧创作中发挥戏曲的艺术特色,并出色完成其美学观念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展现,是值得探讨的命题。本文从戏剧影视戏曲元素类型入手,分析运用效果,探究作用,以期推动戏剧影视戏曲元素的发展与传承。 戏剧影视;戏曲元素;京剧 戏剧影视是戏剧艺术与现代工业融合的产物,既继承了戏剧艺术的表演方式与叙事技巧,又采用了现代工业的生产、制作、传播方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庞大的受众群体。从我国戏剧影视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部电影作品《定军山》便移植于同名京剧经典作品。相比于影视艺术而言,戏曲艺术的历史更为悠久,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这为戏曲元素在戏剧影视中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戏曲资源极为丰富,除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五大剧种外,各类地方戏曲达三百余种。类型多样的戏曲资源为戏剧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戏剧影视中,更催生了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类型——戏曲影视,戏曲元素的运用也衍生出多种类型。 一、戏剧影视中戏曲元素运用的类型 (一)简单运用型戏曲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拥有丰富的戏曲元素,戏剧影视会根据环境渲染、情节发生、人物塑造需要运用戏曲元素。此类戏曲元素多作为点缀而存在,但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甄嬛传》《绣春刀》等古装影视作品在服装设计中就参照了戏曲服装,《风声》则借张涵予之口引入了京剧《空城计》的著名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二)深入融合型戏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戏剧影视创作的繁荣,出现了诸多以戏曲人物、戏曲故事为中心的作品,戏曲元素与戏曲影视叙事深度融合。最为典型的便是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作品融入了《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大量经典唱段,充分展现了京剧名角的成长轨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恰到好处的京剧唱段排布,成功地塑造了商细蕊、宁九郎等戏曲名角。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完美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去寻找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寻找书法之美 请同学们来欣赏《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一样;相同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者说都是汉字) 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概念,我们能不能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 得出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引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2、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展示各种书法,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 引入意境的概念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意境之美 过度:通过猜谜的方式过度到绘画艺术 二、穿越时空之寻找绘画之美 指导学生欣赏《长沙马王堆帛画》《人物龙凤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彩塑》《墨竹》《夫妻宴饮图》《富春山居图》体会古代绘画的 1、形神之美 2、情感之美 引入时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海峡两岸的愿望。激发学生民族之情和国家主权完整意识 通过连线图,让学生描述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远古萌芽 战国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秦汉萌芽→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魏晋画学兴起,风俗画为亮点 隋唐门类丰富 两宋文人画成就突出 元明清吸收外来风格,中国古代绘画高峰 过渡:听一段音频素材,判断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三、穿越时空之戏剧之美 (引入京剧的发展脉络)

戏曲艺术欣赏

戏曲艺术欣赏 一、历史-文化层面 当代艺术从来源上看,不外乎三个方面,民族传统的,国外输入的,当代新生的。戏曲属于第一种,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并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戏曲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不仅属于“古代”,创造古代戏剧艺术的辉煌,也属于现代、当代,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戏曲都是流行艺术,拥有广大的观众,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也正是在二十世纪臻于成熟,所以有人说二十世纪是戏剧时代,但二十世纪后期戏曲观众的锐减也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的急遽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多元选择,接受欣赏的“短平快”,反映了文化艺术在当代发展的一种具有共性的趋向。 戏曲本来是一种通俗艺术,或雅俗共赏的艺术,但因“历史—文化”的间阻,人们对戏曲所反映的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日益陌生,不能理解,所以疏远、冷淡。欣赏戏曲,尤其是传统戏,应有较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保持客观,进入审美境界。传统戏反映的是历史生活,作者是古人,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等与今人都有相当的距离,完全以今人的眼光去要求显然不公平。比如书生、小姐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爱情,如张君瑞与崔莺莺,他们爱情的基础,爱的内容,爱的方式,在今天看来都是简单的,但在封建时代却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打破了门第观念,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寻求一种以彼此爱慕欣赏、自觉自愿为前提的爱情婚姻观。当然,当它成为一种模式后,戏曲小说里的“郎才女貌”很多时候是被用多用滥了。 二、文学层面 中国戏曲最早最多的表现为民间形态,作为民间形态的戏曲重视演出,不重视文本,艺人大多没什么文化知识,所以戏曲的文学性相对比较弱。文人士夫代表社会一种正统势力,最初对戏曲是排斥的,非常不屑一顾,认为戏曲陋恶不堪,戏曲演出有伤风化。文人染指戏曲一方面有赖于民间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是文人自身观念调适改变的结果,而文人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客观环境对他们社会地位的动摇、颠覆。当已有的社会地位不复存在时,他们“沉抑下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出路,在彷徨、痛苦、绝望中疏离自己原来的社会阶层,走向民间,走向勾栏瓦舍。 这种改变是从元代开始的。蒙古统治的确立,对汉族旧的秩序、传统带来极大的冲击,儒家的地位,科举的意义,文人的作用,都不被蒙古统治所认识,高高在上的文人沦为“老九”,许多人成为瓦舍勾栏的书会才人从事戏剧、讲唱文学的创作。正是文人的参与,杂剧创作演出造就了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正是文人的介入、参与,始终不入流的戏曲成为流行艺术,戏曲的文学地位确立,杂剧(元曲)被提升到可以与唐诗、宋词并峙的“一代之文学”的地位。从此,戏曲的文学创作成为必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高则诚后,李开先、梁辰鱼、徐渭、沈璟、汤显祖、孟称舜、李玉、李渔、洪升、孔尚任等都热心戏曲创作,将中国戏曲的文学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 三、艺术(表演)层面 戏曲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戏曲是舞台艺术,戏曲表演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和文化传统,体现着民族的审美思想和构造方式。我们说戏剧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但中国戏曲的综合程度格外的高,文学、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武术等等,被称为唱念做打,可以说无所不包,体现着中国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绛县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编号:010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主备:柳永审核:高二历史组 教师寄语: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背会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 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 能列出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二、学习重点 1. 汉字的演变脉络。 2. 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 3. 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4.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 5. 京剧的形成。 三、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京剧产生发展与时代政治经济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于演变: (1)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汉字按照甲骨文、、、、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 2、书法艺术发展: (1)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国书法以时期为界限可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由隶书衍出、、。 (2)主要功能:功能和功能。 (3)楷书:笔画、结构严整,价值极高。 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4)草书:笔画,钩连不断,线条流畅,,难于辨认,实用性不大,但价值极高。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5)行书:既有的规矩,又有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文征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起源,杰作有彩陶画《》。 2、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帛画主要有《》《人物驭龙图》。 3、魏晋南北朝:画家活跃。代表作有顾恺之的《》《 》,他提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继承前代基础,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步辇图》、《天王送子图》等。另有

戏曲身段表演艺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9742105.html, 戏曲身段表演艺术分析 作者:程静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1期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与时俱进将舞台 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戏曲表演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众多的艺术,比如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声乐艺术等等,其中身段动作的表演艺术在提高整个艺术的表演中占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以戏曲艺术表演中的身段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戏曲表演;身段动作;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42-01 在戏曲表演中主要突出地分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戏曲的故事情节以及在情感上打动观众三个方面,戏曲身段表演在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动作的细节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以及特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以及情感表达更清晰。另外,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的表演是演员们的基本功,将自己的每个动作和亮相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动态,表现出较强的音律感和美感,为观众们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一、戏曲身段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戏曲中人物来说,大多具有独特和鲜明的个性和形象,表演者要将其表现突出以及实际、完美地塑造出相关人物的形象,身段的表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经典的关于武松的作品中,武松有一个到店中进行搜查的故事情节,拿着蜡烛到床旁边,然后用脚迅速将床单踢起,但是并没有马上低下头往床底下面看,而是倒退一步,以蹲马步的姿态,一方面手护着蜡烛,另一方面在不靠近床的情况下进行观望。当床底下并没有任何动静,才缓缓将蜡烛往床底下移动,更加清晰地观察床底下面的情况,最后才在店中安心睡去。通过这一系列的身段表演,更加突出武松为人细腻的人物特点。另外,当武松与孙二娘打斗躲在房间内,武松清楚孙二娘一定会再次前来开门,因此会有一连串的动作来进行打斗前的准备,将自己的衣服当作武器,找一个地势较好的位置,等待着孙二娘的到来。这段武松身段表演虽然较少,但是烘托出一个暴风雨来临前宁静的氛围,同时为观众缓和一下紧张打斗的心情。通过身段的表演,将戏曲中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并且淋漓尽致地向观众们展现。 二、戏曲身段展现故事情节 在戏曲表演中,人物的身段和动作可以预示出之后情节的发展,例如上文武松门后等待的动作,推动着武松与孙二娘再次打斗的故事情节发展。比如,经典的走麦城的故事情节。走麦城是红生戏,关老爷的戏。红生戏的特点是嗓门比较高亢,既不同于老生的唱法,也不同于花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堂达标】 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 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 C.风俗画D.文人画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3.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A.《墨兰图》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D.《墨梅图》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 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

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7天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及发展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②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③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书体 特点书法家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 的字体,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 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起源与演变 (1)先秦时期 ①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魏晋时期 ①成就: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②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3)隋唐时期 ①成就: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戏曲艺术赏析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 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戏剧鉴赏欣赏

戏剧鉴赏有感 在我的中学阶段我的语文老师教了我很多关于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借助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应社会生活。 1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 2、戏剧语言包括人物无言和舞台文明。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 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戏剧语言有个性化。 第三,丰富的潜台词。 第四,易懂、上口。 戏剧的鉴赏 1、了解矛盾冲突 2、赏析戏剧语言: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品味人物语言中的丰富潜台词 3、欣赏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关于中国戏剧的理解 1.载歌载舞,唱、念、做、打,样样有,长于抒情 2.表演程式化、虚拟化、自由灵活 3.曲牌固定,按谱填词 4.较色类型化,“生、旦、净、末、丑” 对戏剧的了解语言方面,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剧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艺术手法方面,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剧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反应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白哦先剧情和刻画人物的性格作用。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是由生活启发而来,所以戏剧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在高中上课的周末我的老师就曾经给我们看过<雷雨>,大学的课堂里面,亲爱的老师依然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并且分别放了<雷雨>的全明星版的作品,很多同学都被吸引其中. 说到话剧我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不久之前才看过的《雷雨》,它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人物性格的完美刻画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无一不让我拍案叫绝。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悲剧,其中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 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 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 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书法 1、阶段特征: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⑴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既有价值,又具价值 ⑴楷书: ①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代表: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⑵草书: ①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代表: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⑶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北宋苏轼、元朝、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一)从萌芽走向成熟: 1、起源: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是其中的杰作。 2、成熟:留存至今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二)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三)发展: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历史纵横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与战国帛画的传承关系明显。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画家抓住劝酒情景,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1、魏晋时期--绘画理沦 ⑴特点: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⑵代表: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时期--吸取印度、波斯风格 ⑴特点:吸取印度、波斯风格等外来美术风格。 ⑵代表:创作出展子虔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画,更是盛极一时。 3、两宋时期—宫廷画、风俗画 ⑴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⑵代表: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4、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