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灌封胶消除气泡方法

关于灌封胶消除气泡方法

关于灌封胶消除气泡方法

一、灌封胶在灌封时候,很多客户反馈有气泡,首先要知道去泡的来源:

1、调胶过程中或灌胶过程中带入了气泡,调胶过程中由于胶水的黏度大或搅拌方式不对很容易将空气带入胶液中,如果胶液黏度大的话,气泡比较难消除。胶液黏度小的话,胶水固化慢的话,气泡会慢慢的上浮到表面自动消除。

2、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固化过程中产生气泡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固化速度过快、放热温度高、胶水固化收缩率大、胶水中溶剂、增塑剂?过多都容易在固化过程中产生气泡。要解决固化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胶水整体的配方调整了。

二、怎么去掉环氧树脂胶气泡

可以采取抽真空、加热降低黏度、加入稀释剂降低黏度或加入消泡剂等方式来消除气泡。

A剂和B剂搅拌的时候就加消泡剂,完全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胶点到产品上面后,再抽一次真空,然后放进烤箱。

如果没有抽真空的设备,就用简单的方法:首先是单次AB组混合不要太多,尽量小量混合,然后就是AB混入搅拌时,不要用太大的劲,当充分搅拌均匀后,在空气中自然静置5-30分钟,根据各种灌封胶的参数决定,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气泡。

【CN110095624A】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和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7798.1 (22)申请日 2019.04.25 (71)申请人 广州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国际生物 岛寰宇三路36、38号合景星辉广场北 塔地上第2层自编239-251房 (72)发明人 陈勇 石剑 韩超 周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胡辉 (51)Int.Cl. G01N 35/10(2006.01) G01N 35/00(2006.01) B01D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和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包括进料筒、第一传感器、容腔、泵机和控制组件。容腔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进料筒包括筒身和截面尺寸小于筒身的筒头,进料筒通过筒头连接输入端。泵机连接输出端,第一传感器位于筒头位置处用于检测气泡,泵机和第一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组件。这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且高效实用,有效保证液体物料的添加量。与之相应的一种应用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的方法,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筒头位置处的液流,由于筒头位置的截面尺寸较小,其灵敏性高,在检测到气泡后启动泵机反推将气泡推出到筒身并消灭气泡,其流程简单并且便捷。 此发明用于液体试样收集检测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CN 110095624 A 2019.08.06 C N 11009562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5624 A 1.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筒、第一传感器(322)、容腔、泵机和控制组件,所述容腔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进料筒包括筒身和截面尺寸小于筒身的筒头,所述进料筒通过筒头连接输入端,所述泵机连接输出端,所述第一传感器(322)的探测端位于筒头位置处用于检测气泡,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泵机均连接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为微流控芯片(12),所述进料筒为针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控制组件并用于检测筒身液面的第二传感器(313),所述第二传感器(313)的探测端位于筒身下侧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所述第一卡块(31)中设有卡住针筒(11)的卡座(312),所述第二卡块(32)上设有固定微流控芯片(12)的腔室(321),所述腔室(321)向上开口露出微流控芯片(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第二传感器(313)分别位于第二卡块(32)和第一卡块(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第二传感器(313)均为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12)包括上盖片和下盖片,所述上盖板和下盖片之间设有液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位于上盖片上并连通到液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21)高度比微流控芯片(12)的厚度高500~1000um,所述腔室(321)中的上下侧均设有弹性材料。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样过程中,泵机运行将试样吸入容腔,控制组件通过第一传感器(322)获取筒头内的试样的情况,当第一传感器(322)检测到筒头位置处有气泡后,泵机先反推将气泡推回筒身,然后泵机重新运行将试样吸入到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反推液体的体积为10~1000ul。 2

微气泡的消除

气泡的种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不外乎是物理气泡与化学气泡,即由于物料中的游离水份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而能在产品中残存的气泡来源,一是未澄清完全所留存在玻璃液中的一次气泡,二是因"重沸"而产生的二次气泡. 工艺控制的理论依据 ①消除一次气泡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对于同一料方的配料来说,玻璃液的澄清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能产生澄清气体的原料成份能否集中分解并释放出澄清气体;熔体中的溶解气体能否快速析出;澄清流起点处含气泡的深层液流能否顺利上行排泡;以及澄清温度,时间,外界压力等.与此同时,已形成的极微小的来不及上浮逸出的气泡能否重新溶于玻璃液而消失. 浮法玻璃生产通常使用的澄清剂为芒硝,芒硝在物料熔化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性质:芒硝的热还原反应: ①Na2SO4+2C→Na2S+2CO2↑(400℃开始,500℃反应激烈) ②Na2S+Na2SO4+2SiO2→2Na2SiO3+SO2↑+S↑(865℃) ③2Na2SO4→2Na2O+2SO2↑+O2↑(1200℃~~1300℃) ④2Na2SO4+2SiO2+C→2Na2SiO3+CO2↑+2SO2↑(720℃~~1000℃) 首先,在正常状态下,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体愈多.其次,芒硝在高温时分解放出SO2、CO2,芒硝成份中的SO3溶于玻璃液,而其还原产物SO2则几乎完全不溶于玻璃液,同时在熔化温度范围内SO2的溶解度随氧化气氛的增强而增大.基于上述芒硝的性质,如果我们在生产操作中能使大部分芒硝的热还原反应集中于某一区域,反应产物气体SO2、CO2就会集中地大量析出,这样,在气泡中气体分压及熔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不仅能使熔体中的多种气体加速扩散到富集SO2的泡中,使气泡迅速长大,使气泡在增大了的浮力作用下,加快上行并拉动下层熔体快速上行,使深层气泡亦上升至玻璃液表面.操作者若同时控制上述区域的温度及环境压力,使上浮至液面表层的气泡快速逃逸,气泡的上浮澄清过程将圆满完成. ②二次气泡产生的机理 对于二次气泡产生的机理及生产实例已有大量的文献与资料报道,本文强调一点,即避免已溶入玻璃液的气体成份重新析出或反应生成气体而析出,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外界因素造成玻璃液被重新加热或气氛条件突变而放出气体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只有熔化部的澄清回流(或者说环流)及冷却部的生产回流才能造成玻璃液的重新被加热或故障因素造成气氛突变,使熔体内物质重新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 实际生产中的控制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做了如下调整:对于熔化工艺前段的控制,打破了以往的传统,避免芒硝在熔化初期过早大量分解,使后期芒硝澄清作用不足产生气泡.温度制度及风油比的调整见表 从表不难看出:主要化料区的火焰气氛由调整前的还原性改为氧化性,而调整前热点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