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摘要: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时将“建构学科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向导。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以期实现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诱思导学离子反应微粒观

实验探究

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深入研究了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中新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理论基础。让学生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高一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尝试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认识未上升到一定高度;已初步

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但还不能用离子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本节课中,我采用“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化学教学的素质化,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的深度,而学科思想可以决定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离子反应”专题是中学化学“观念建构”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分析溶液中物质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的思路和方法,以此实现化学基本观念“微粒观”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体验透过现象

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见表1)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顺势激趣

师:这是一瓶Ba(OH)2溶液,“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呢?”

生:Ba2+、OH-。

师:用哪些物质能检验其中的Ba2+?(学生争相发言)

生:Na2SO4、H2SO4等含有SO42-的可溶性的物质都可以。

师:如果将Ba(OH)2溶液与同学们选择的这些物质的溶液相混合,溶液中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离子会悄悄发生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共同领略“离子反应”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点较低,学生能够迅速地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便于思维的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切入本节课的研究新视角。)

第二环节:诱发探究,概念建构

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混合情况,

Na2SO4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呢?

生:Na+、SO42-。

师:这两种溶液混合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Ba2+和SO42-结合生成了白色沉淀BaSO4。

师:Ba2+和SO42相互作用发生变化,那么原来溶液中的Na+和OH-变化了吗?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享学习成果)生1:向Ba(OH)2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向其中加入Na2SO4溶液,观察酚酞的颜色变化。

生2:向Ba(OH)2与Na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产生。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有道理,第一位同学的方案更为简单一些,下面请同学们动手试试第一种设计方案。

探究实验:向盛有2 mL Ba(OH)2溶液的试管里滴入1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入2 mL Na2SO4溶液,振荡后静置。

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酚酞依然为红色,几乎无明显变化。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吗?

生1:酚酞依然为红色,说明OH-几乎没有变化。由于整个溶液不显电性,Na+也没有变。

生2:在这个反应中,Na+和OH-只是旁观而已。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相互作用生成了BaSO4沉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不能用离子符号来表示上述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呢?

生:Ba2++SO42-=BaSO4↓

师:像这样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称之为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的式子我们称之为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带领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分析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从而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构建“微粒观”。)

第三环节:引导思维,概念深化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的情况,请注意观察实验中的溶液现象和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0.01 mol/L Ba(OH)2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在滴定管中加入0.2 mol/L H2SO4溶液,开启电源开关按钮,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搅拌。)

生:(惊奇,惊叹,争先恐后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现象?

生1: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有白色沉淀BaSO4产生。

生2:小灯泡的明暗变化反映了溶液导电性的变化,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首先灯泡由亮→熄灭,说明溶液中几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来灯泡由熄灭→亮,说明溶液中又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现象都说明有离子参加了反应。

生3:溶液中的红色逐渐褪去,是因为溶液中的OH-逐渐减少。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精彩了,大家能不能尝试从微观角度定量地分析溶液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供参考)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 (8)注意是否漏掉了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既要写出OH-与HCO-3生成CO2-3的反应,又不能漏掉Ba2+与CO32-生成BaCO3的反应。 (9)看是否遵循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中一定符合两个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原子)守恒,如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领悟·整合】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 精讲精练 【例1】已知白色PbSO4难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却可溶于醋酸铵饱和溶液中,其反应式为: PbSO4+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在无色的(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实用教案设计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析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温故知新】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NaCl固体、②磷酸、③硫、④蔗糖、⑤氨 水、⑥铜、⑦盐酸、⑧酒精、⑨NaOH溶液、⑩CO2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 【新知探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实验2-1】(填写P31表格) (二)离子方程式: 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参加反应的 1、离子方程式: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物质离子形式。把物质仍 用表示。 (3):去方程式两边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 守恒和:根据(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4) 和是否相等。【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Ba(OH)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22 O 4、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4HCl== MnCl+Cl+2HMnO3、△2(浓)222 5、单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6、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7、氧化铜放入稀硫酸 8、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3、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不是在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KClO的加热分解3 澄清溶液: (2)易电离的微溶物作反应物“” 浑浊状态: (3)可写成离子的物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课堂练习】下列四个图示中,能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气体至过量的是()2 写出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讨论】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H+OHO 表示:=H)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22-+H【练习】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O表示的是()2、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A B、盐酸和氨水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实验】2-3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节分三次课完成,本次课是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后的第二课时。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离子反应,学生基本上理解准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清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也基本掌握了。但学生因为初中基础薄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性质掌握不牢,常见的难溶物、易溶物记忆不清,书写时不太细心如化学符号写错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练习-错例分析-重点讲解-纠错-重写-总结-系统化,让学生感受化学用语的生成过程,巩固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并理解其重要性。 并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技术准备:电脑、无线鼠标、多媒体投影仪 前期准备:预习完成如下问题: 1.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2.如何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讲课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组:刘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 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滴管等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行为体现教 学技能 学生的行为 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 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1、3%AgNO3溶液 2、5%KSCN溶液 3、饱和NaOH溶液 4、饱和CH3COONa溶液 5、饱和Na2S溶液 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实验观 察分析 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新课标化学必修1(人教版) §2.2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的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初中已做过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 定义:略。 【讲解新课】 (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展示)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动画。(根据条件也可用简笔画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结论】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H2O ⑤盐酸⑥小苏打⑦Fe ⑧C a(O H)2⑨蔗糖⑩CaCO3 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精讲】电解质属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混合物,应是纯净物。所以,⑤⑦不属于电解质。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另外④⑨它们在熔融状态及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⑩虽然难溶于水,但总会溶极少量,用灵敏电量计会测出,并且其熔融状态也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答案:②③④⑥⑧⑩ (请一位同学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提问】那么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呢? (师生共同总结,体会并得出其概念) 【板书】二、电离方程式 【练习2】请同学们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巡视、检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正) 【合作探究】 【练习3】请同学们写出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 【提问】根据上述电离方程式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自己得出结论。 【提问】当你得出酸的定义后,你还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三、酸、碱、盐的定义 【练习4】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时都能导电 D.液体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B.将硫酸钡溶于水,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C.氢硫酸溶液中,c(H+)=2c(S2-) D.醋酸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3.重金属粒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 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钡离子,如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 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Ag+和NO3-【小结】指导学生自主总结。 【布置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略。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能力目标】通过酸、碱、盐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与探究] 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思考与交流] 1.上述哪些物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 [归纳与整理]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④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以NaCl溶液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HNO3、H2SO4、NaOH、Ba(OH)2、NaCl、KNO3、MgCl2 [思考与交流] 1.根据HCl、HNO3、H2SO4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2.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 [归纳与整理] 5、酸、碱、盐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是继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之后所进行教学的内容。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分类来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新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安排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学生在后面学习新内容-离子反应做好一定的基础和铺。纵观整个高中的化学内容,离子反应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许多的地方都有所渗透。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联系着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占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地位。它对于我们研究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有重要的意,它也对于后面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以后,学生通过本册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从离子反应本身的内容来看,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尽管离子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也比较难,但是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定义,了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实质;(2)让学生能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用其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3)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并讨论离子共存问题;(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知识和内容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

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桂林中学于清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的思维程序能够加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度,提高思维活动的实际效益;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内容。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 实验基础: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2.教学流程图 3.教学资源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

新闻员:据前线记者报导,我们桂林的母亲河漓江正在受到严重威胁,部分化工厂违反国家规定肆意排放有毒物质。某某专家您好,您能为我们解答一下这些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我们有哪些 危害么? 专家:漓江上游的XX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对漓江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测定,其污水中含大量的Ag+、Fe3+、NO3—,(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XX化工厂:Ag+、Fe3+、NO3—)漓江下游的YY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也对漓江水质造 成严重污染,据测定,其污水中含大量的K+、\Cl_\OH-(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YY化工厂:K+、\Cl_\OH-),这些重金属直接排放…… 切换画面小记者:据悉,环保局勒令两厂停止生产,以保护漓江,(在视屏中打出两个字:停产) 环保专家:(在视频中推掉”停产“两个字)只要将甲厂和乙厂建在一起,废水按比例排放就能降低污染,保护漓江,没必要停产了。 小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完了这节课,我们都能成为环保专家了。(在视频中打出几个字:你们能成为环保专家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