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加快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中,重点工作应该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63-01

农村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与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共产品,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1]。我国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无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滞后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状态,在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基础设施落后或不完善而造成返贫现象[2]。相比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象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一是供水设备不足而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农村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村与村之间在没有通公路的地方普遍是土路,并且路况很差。而有些行政村,虽然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分析(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08级地理科学二班刘云鹏 08160216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义 《辞海》对农业的定义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 中国理论界普遍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要素总和,包括物质性基础设施、金融性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性基础设施。其中,物质性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水利灌溉、通讯设施、电网系统、自来水和沼气工程等;金融性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金融系统网络的空间布局和网点分配;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私人提供的服务和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会计、审计、新闻监督、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和娱乐等设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湖南农村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教育等基础设施问题,大力推行“三化”和“一化三基”工作,不断加大各种投入,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9.97亿元,比1978年增长279倍,比2003年增长2.6倍;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54.35亿元,比1978年增长160倍,比2003年增长84%,现代农业水平大大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和谐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84605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密度比1978年增长2.1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8892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3.8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它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

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进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作者:————————————————————————————————日期: 2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让各族人民受益 (萨尔胡松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我们要把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各族群众成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一部分农牧民的基础设施困难。如将安居富民工程与街道整治相结合,将街道整治与市场集聚的实际相结合,将安居住宅与商业富民相结合,累计投入资金1302万元,对乡政府驻地三横三纵主街道进行了规范和整治。其中投入资金715万元,新建安居住宅与商业用房一体小二楼45户2700平方米、住宅与商业房一体平房16户1000平方,一般安居富民房65户46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万元,为临街56户商品房安装了欧式挂件,更换塑钢窗、安全护栏174个,防盗门95个,外墙贴瓷砖600平方米,室内粉刷3500平方米;投入资金112万元,铺设人行道彩砖2800平方米,街道硬化3000平方米,拉设铁艺围栏1500米、围墙1100米,粉刷墙面1870平方米,安装路灯宣传标语40块,对垃圾集中处理点进行了拓宽和围栏;投入资金192.5万元,完成道路铺油5.5公里。投入资金5

万元,种植树木1.8万棵,完成庭院绿化70户,绿色通道1.5公里,围栏树木5公里。通过规范和整治,切实氛造了环境改善促商业富民,商业富民促环境改善的良好氛围。 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贫困,缺少科技文化知识,特别是农业科技很少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这制约了种植业、畜牧业的高产、高效,隐性限制了农民增收。 (二)医疗卫生方面:首先,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其次,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第三,“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保障覆盖面过低,医疗保障程度有限。 (三)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 (四)群众文化生活单调。 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一)落实科教兴乡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深入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各行业的科技投入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引进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完成教师周转房建设的准备工作,加大学校院落的整治改造力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天上午,我市召开了全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因为农业机械代表着先 进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 品商品率的重要途径,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推广的重要载体,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态农业 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没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近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拼搏创新,使全市农机化事 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市拥有农机总 动力437.7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101台,小型拖拉机15.6万台,联合收割机9822台,;水稻插秧机,503台,精少量播种机2万台, 农用飞机4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程度。全市机 耕水平92%,机植保95%,机排灌76%。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 水平70%。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5%,三 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85%,水稻机械化 插秧9万亩。 2、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 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XX 年全市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次,较XX年增加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只有通过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作市场化、民营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服务,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基础设施的内容及属性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农村文化设施等。 从公共物品的属性来划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性物品。目前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种流行观点有:一是凡是人们迫切需要而社会和市场做不了、做不好和不愿意提供的产品,均是政府的责任[1]。这一理论从传统的以物品属性来划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范围跃至根据需求及供给环境来确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但是,其考量标准的模糊性让公共产品与服务在实践中供给主体最优化选择以及相应的责任确定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判断标准的量化将能很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二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公益性程度及需求满足中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不同,将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类(表1)。三是根据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的不同,将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安排分为四大类(表2)。 将表1与表2进行比较可知,表2中A 区域即表1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C区域对应表1中准基本公共服务;B、D 对应经营性公共服务。A区域、C区域主要是政府自己生产不可能或效率较低的领域,如自来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因B、D区域的公共产品在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且完全属于差异性需求,本文不作讨论。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状况与问题 2.1现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市场建设等方面供给严重不足。其中虽然有些方面取得了覆盖率上的提高,但是,其供给质量较低。因此,如果把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为量的满足和质的追求两个阶段,那么,我国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处在量的满足阶段,且大多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逐步转向较高层次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届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可能出现公共服务供给“青黄不接”的结构性困境。此外,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中,文教娱乐、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的消费倾向分别为0.1925、0.1861、0.1625(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为0.1608、0.037、0.1256、0.026)。再加上农民存在着对公共产品消费极强的收入弹性,农民从收入中支付了大量本不应该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造成的对农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4]。农民消费倾向明显的领域恰好是表2中的A、C区域,这就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中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2.2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资金方面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支农资金中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民间资本利用两方面。配套资金方面,据统计,目前乡村负债的15.20%~25.80%是由旨在促进农村建设的中央支农资金造成的,在现有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5]。配套资金问题是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全国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性公共产品、跨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行政软强制”的综合产

怎样稳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了,也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和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要优先倾斜。 切实促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几亿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把这几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方式彻底转为市民。如果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并未完全城市化,这种含水分的城镇化既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也很难促进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因此,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我们要把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各族群众成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一部分农牧民的基础设施困难。如将安居富民工程与街道整治相结合,将街道整治与市场集聚的实际相结合,将安居住宅与商业富民相结合,累计投入资金1302万元,对乡政府驻地三横三纵主街道进行了规范和整治。其中投入资金715万元,新建安居住宅与商业用房一体小二楼45户2700平方米、住宅与商业房一体平房16户1000平方,一般安居富民房65户46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万元,为临街56户商品房安装了欧式挂件,更换塑钢窗、安全护栏174个,防盗门95个,外墙贴瓷砖600平方米,室内粉刷3500平方米;投入资金112万元,铺设人行道彩砖2800平方米,街道硬化3000平方米,拉设铁艺围栏1500米、围墙1100米,粉刷墙面1870平方米,安装路灯宣传标语40块,对垃圾集中处理点进行了拓宽和围栏;投入资金192.5万元,完成道路铺油5.5公里。投入资金5万元,种植树木1.8万棵,完成庭院绿化70户,绿色通道1.5公里,

围栏树木5公里。通过规范和整治,切实氛造了环境改善促商业富民,商业富民促环境改善的良好氛围。 存在的问题: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贫困,缺少科技文化知识,特别是农业科技很少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这制约了种植业、畜牧业的高产、高效,隐性限制了农民增收。 医疗卫生方面:首先,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其次,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第三,“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保障覆盖面过低,医疗保障程度有限。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 群众文化生活单调。 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落实科教兴乡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深入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各行业的科技投入力度,依托优势资源,引进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级“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完成教师周转房建设的准备工作,加大学校院落的整治改造力度,改善整体办学条件。扎实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年”活动,加强师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经济 2005.11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炳坤 内容提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 三农 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步骤。它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和把握实际操作要点,切实做到扎实稳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反哺农业 公共事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在这个重要文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在这里,笔者想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早就出现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关的中央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时常出现这个名词。2005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建议 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放在了 十一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十分显要的位置上。 如此突出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的。笔者认为,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背景,可以概括为 四个并存、两个条件 。 (一) 四个并存 第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相比之下,城市面貌的变化更大,一大批现代化城市在各地相继建成,可以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农村的变化却远没有城市那么大,虽然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郊区出现了许多新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大量旧房,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还存在大量破房、土房。即使在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农民住房分布散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往往形成 有新房、无新村 的格局,农民依然不能享受现代城镇的公共服务,农村整体环境还处于 脏、乱、差 的状况。 第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作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经一度缩小,但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改革全面开展以来,城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城镇居民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在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针,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努力保证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基础上,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扎实稳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农村基础设施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一、科学制定农村发展规划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要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对村庄布

局、居住方式、基础设施布点所带来的变化;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政府领导,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平衡,发挥各专项建设规划的作用,做好区域规划与专项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要注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规范规划的审批程序,防止规划过多过滥。要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把规划作为政府安排新农村建设投资的重要依据。加强对规划的检查监督,建立后评价制度,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切实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按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村容整治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

新农村建设发言稿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 发挥职能因地制宜 用智慧和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创新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交流工作、畅谈感想的平台。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发挥职能因地制宜用智慧和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创新辉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几年来,大石窝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部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梯次推进,紧紧围绕“20字”方针,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文化型石雕特色镇、都市型现代农业镇、节能型绿色产业镇、宜居型人文生态镇为重点,通过改造农村环境与发展农村产业,创新村庄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风貌,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镇村两级齐抓共管,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备、产业跟进到位、新型能源利用充分、民主制度健全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全镇也涌现出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南河、水头两个村荣获北京最美乡村称号。 近两年来,首都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房山区提出建设“三化两区”

新房山的新定位,镇党委、政府也结合实际,紧跟快速发展步伐提出以“城市化拉动、产业化带动、环境建设推动”为引领,打造“二带三区四镇”的发展新格局。随着,京石二通道的规划建设,大石窝镇即将融入首都发展一小时经济圈,作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云居寺文化景区的开工建设,使大石窝镇即将成为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的核心,向“国际文化名镇”冲刺的步伐越来越快。美石谷会所、绿色天德园等一批高端项目的入驻更使大石窝镇更具发展活力。大石窝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职能部门,抢抓发展良机,更新观念,创新理念,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再攀新高度的使命责无旁贷,深感肩上的重任光荣而巨大。 目前,全区上下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石窝镇党委也按照市区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作为主管新农村建设的科室,我也率先垂范,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深入实践,查找问题和不足,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方法和措施确保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为我们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农村干部如何发展、怎样科学发展、怎样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指领,成为我们的导航明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 在工作中,我也抽出时间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市区镇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刘艳丽张丽娟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 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项目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我局及时对全县范围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情况进行了督查,情况公布如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情况 XX年安排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XX 年安排15个;XX安排12个;XX年安排27个;XX年安排20个,XX-XX年共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项目84个,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局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对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监管,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开工,足额完成投资计划,项目及时交付使用。截止XX年4月份完成项目57个。在建项目9个,未开工项目18个。 完成项目: 1、镇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1个,完成项目总投资80万元,中央资金17万元,县配套63万元,新

建1000平方米业务用房。 2、山羊良种养殖项目1个,完成项目总投资万元,改扩建厂房2300平方米。 3、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项目2个,完成项目总投资万元,粪污处理、猪舍改造、防疫设施。 4、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1个,完成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万元,县配套25万元。 5、急救中心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0万元,县配套135万元;业务用房 6、初级中学、连庄中学等改造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782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建设学校宿舍楼3300平方米。 7、镇兽医站项目6个,总投资30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购置设备。 8、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项目4个,总投资48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用于设备购置。 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8万元,建设圈舍2500平方米。 10、退耕还林工程项目1个,总投资60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匹配造林XX亩。 11、巩固退耕还林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6万元,县配套34万元;人工造林1000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文案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争取“六个突破”,切实抓好“五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需要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目标,明确建设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在真抓实干中实现发展进步。 明确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宁夏地域虽然不大,但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既有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川区,也有“十年九旱”的中部干旱带,还有“苦瘠甲天下”的南部山区。全区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宁夏农业和农村发展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模板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吴亚坚、张福建、王文霞、李骏辉、曾嘉丽 农学院 摘要:结合这次江西农业大学举办的关于“三农”为主题的调研比赛,我们团队选择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调研方向。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我们团队结合自身所在省市对自己省市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抽样调研,我们分别选择了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安源村,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梅林镇梅林村,广东省韶光市仁化县河塘村,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中村,这五个地方进行了以实地走访为主要手段的调研,我们团队主要是对调研地区的住房状况、公路交通、通讯、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们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针对问题现象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撰写了这份调研报告。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由来及概念 其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整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镇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主要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以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要求,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乡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村书记负责项目进度等工作。乡新村办将始终加强对我乡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进度、质量、管护等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其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乡纪委、财政所将对资金的使用、拨付等进行专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拨付合法合规。 最后,明确和强化建设和管护的主体责任,乡镇为项目的主体责任单位,各项目行政村为项目建设和管护的具体责任单位,负责各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管护等具体事项。 二、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项目实施单位:乡村 项目实施内容: 村:新建道路3.693千米、扩建道路3.2千米、改建0.4千米、改建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改建。 三、项目进度时间安排 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村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资金配套情况 村中央配套220万、省市县配套275万、乡镇配套25万、农民自筹30万。 四、项目后期监护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项目村庄配备专职保洁员,实行村收集、乡转运模式运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推进治脏治乱工作

常态化,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村庄建成区建后维护常态长效。 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庄建成区乡里每年安排1万元管护配套经费,用于村庄长效管护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等费用开支,同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环境保护,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后管养。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和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村庄长效管护政策,努力营造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长效管护中来,合力推进村庄建设长效管护。 严格督查考核。乡新村办及人居办将积极开展村庄建设“回头看”,对相关村和村庄不定期随机查看,主要督查集中整治和日常维护情况,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严格长效管护奖罚制度,每年年底按照考核结果,拨付长效管护奖补资金,形成“层层受考核,级级有责任,干好有奖励,落后有压力”的工作局面,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生活现代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