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从科教兴国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推行的重要举措。知识经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现在更是被广泛认知、接受、重视、采纳、知识和技术在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竟争早已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竟争。所以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是现在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国家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职学校办学已出现自身难解的低谷,已是招生难,教学难,发展更难。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危房改造,在校生发放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及部分涉农专业的免学费等政策性投入,但是,直接用于教学的资金并不是太多,加上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因素,教学成本的增加,相当部分职业学校现状不容乐观。

1职业学校目前招生的不利因素

1.1近几年,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萎缩,基层学校越办越小,比如过去40~50人的班级,近年来减少至十几二十人。由于人气不旺,老师讲课提不高激情。学生也就没有比、学、赶、帮、超精神。造成从小学开始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即使免强进入初中,由于基础较差,有的课程听不懂,学习不入心,形成厌学、逃学,最后不愿上学,加上不少地方为了完成本地区学龄内青少年的升学率,不管学生是否在校读书,只要有小升初的档案名单,都可办理初中毕业证。促进了厌学的学生有逃课的理由。使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的学生升不了高中,也不愿再读职业学校。

1.2为了增加招生数量,尽可能多的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同时也因职业学校自身的经济利益,借助国家对职业学校有免试入学的政策,只要家长能送孩子进我校上学,即是初中没毕业的学生,职校也可以帮助其办理一个假初中毕业证明,报到教育主管部门,就可拿到该生的中专或技校录取通知书,并享受国家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此类学生,由于在中小学的不良习惯,就是进入职业学校,仍然是厌学、逃学或自动退学,离校后反说学校不管不问,学不到知识,给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1.3企业用工状况也是职校招生不利因素,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无需太多技能的岗位,招收新职工时,不管是专科生、中专生或无学历人员,其前期乃至进厂相当长一段时间,工资水平没有太大差别,给人一种读书无用的感觉。所以不少十五、六岁青年就直接进厂工作,无视知识与技能是后期发展力量的重要性。

由于以上多种原因造成职校生源紧缺,资生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大战。各中专技校间的招生大战始于十年前,此后从未间断,近两年各市县的职业高中也参加进来,每逢中考前后和中考期间,各学校都充分发动教职员工,到处发广告、跑学校、赶集市、电话讯问、登门动员等等,发展到愈演愈烈的态势。前几年招一个学生支付200~500元的差旋补助费,现在的行情是800~1200元,招生过程中抢夺生源互相诋毁屡见不鲜。过去是凭成绩或开后门上技校读中专,现在是买人读职校。这其中除高校扩招,基层生源减少,企业用工不分学历因素外,学校硬件投,扩建造成无序竟争及教育质量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职业学校由于实行免试入学和拉郎配式的招生,根本谈不上生源质量,部分学生不愿学或学不进去是目前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经费紧张是教育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绝大部分学校财政拨款不足,只能靠学生的学费补充。以一个中职生为例,一年学费约2600元左右(含书本费,住宿水电费),去掉千元的招生经费,还有多少经费用于教学?于是“偷工减料”,大量缩水,成为必然。三年学制,二年教学,二年又改一年半,只要学生能送出去,统统冠以实习名义,实习名义有了,彼此都好交待了,最后教育质量就无人管了。因为“带薪实习”很有其存在的理由,首先是一部分厌学的学生比较高兴,不用无聊的坐在教室了。其次是社会需求,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工。实习生而又以女实习生最受欢迎,因为她们听话,肯加班加点,为老板带来利益。如此种种为学生实习贯平了道路。如果中职学校培养的大部分是劳工而非技朮工作者,就违背了学校的办学宗旨。由于受生源质量,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选成学生流失严重。近几年,每年进校生,流失率都在30%左右。如此状况再继续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学校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1.4由于受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令的硬性要求与引导,中职学校校园面积不少于多少亩数,建筑面积不少于多少万平方,图书存量不少于多少万册和各种实训设备必须满足等等。因而近几年的硬件投入存在重复建设,盲目,低效无整体规划的现象。不管是国家扶持的重点院校,还是一般的中职学校或民间办学,都从大而全,高而精方向发展,相关专业重复现象较多。目前已出现一些学校负债累累,举步艰难,其后期建设项目及实验设备充实正面临重大压力。教职员工的福利有下降趋势,造成部分职工情绪低落,影响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学校的场馆设施够几个学校的学生使用,相当一部分空闲,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由此,我们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大量投入应当特别慎重。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充分论证投入和产出比值,即投资的收益,功效和风险问题。冷静分析当前的现状,把握整体脉搏,预测未来走向,显得非常必要。

2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等都已发生质的变化。高科技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相当一部分工作将由素质高,能力强,掌握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的人去做。而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懂科学技术的产业员工正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当前,我们也不能怕失误,怕风险而放弃原有的设想和必须的发展,只不过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周全地考虑我们的设想,使其更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下面就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略谈几点想法:

2.1以现在国家在部分省市推行绩效工资为切入点

根据本单位现状,认真分析,精心布局,构建一幅继往开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发展规划。并要分期分批地实施到位,不走过场,彻底打破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老状况。真正做到学校的招生、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重视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克服部分教职员工存在的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学习意识浅薄,只满足于现状,给学生所传授的知识缺乏魅力与感染力。使学生听课兴趣不高,即是认真听课的学生其知识吸收也很有限。我们要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而且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必须有一支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并且有健全的人格魅力,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能自觉的严以律己,讲师德,爱学习,勤服务,乐于奉献。

2.2立足高起点,深层次

所谓高起点,就是我们在教学上,提倡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一流旳教学手段,使我们培养出来旳大部分学生,知识过硬,技术熟练,使他们有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术或产品上有发明创新,有与他人交流,共同生活和工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以后,渐入企业的骨干行列。

我们提倡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能购进一切先进设备用于教学。但我们可以通过核心技术,利用仿真,模拟智能化模块来真实地再现实物操作。比方说,我们引进的一套机电方面的教学模块,从操作原理,电路分析,实际操作训练,仿真运行等方面都非常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模块的学习,掌握原理,熟悉結构,装拆零件或(下转第859页)

中职学校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卢佩理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中职教育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能力明显增强,呈现过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企业用工量的增加,用人方式的不规范及基层生源的减少,造成中职学校生源紧缺,人气不旺,教学资金不足等现象。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加强自身的内功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内含提高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职校论坛○

795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中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5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特制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以任务为引领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综合、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活动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明确岗位及岗位群,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一)岗位能力:掌握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能力。 (二)方法能力: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正确

的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学会规范操作,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团队合作,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创新能力:即具备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实践使用能力。 三、改革思路 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资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改革教学模式,建立“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建立中首先注重“以岗位为目标”,教学的目标始终坚持以岗位的要求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从事职业活动的社会能力。在教学中“以任务为引领”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实施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方案。 四、改革内容 1.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与岗位方向相结合,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与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层次要求,按照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参照企业车间布局,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与市县内各大企业建立良好的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docx

洛阳理工学院 暑假社会实践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题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B1105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2013年8月28日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 一.研究背景与目 1.背景 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企事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化的冲击,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再就业人员产生。与之相比较,就业岗位的增加却相对不足,因此,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到政府,小到各个家庭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直接面向市场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仅成为了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了社会及家庭所关注的问题。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准备以及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可以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必要事实依据,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事实基础。 2.目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初中毕业生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原因,毕业后的技术素质和收入状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及合理化建议。2013年8月20日-25日,我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学校和北京工业职业学院针对中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2013毕业生中职比例及调查对象 北京市2013年安排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28万人,比去年减少0 .44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约3.52万人,比去年增加0.44万人,其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0.45万人,比去年增加0.03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1.42万人,比去年增加0.22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88万人,比去年增加0.1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77万人,比去年增加0.09万人。 妙峰山民族学校坐落于陇驾庄村,毗邻永定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765平方米,建筑面积6748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77人,21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总数109人,专任教师69人。多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校风良好、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和谐共进、勤勉创新”为校训,倡导“风气正、团结好、干劲足、实效强”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实干、探索”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善思、乐学”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门头沟中学生“知礼仪、展风采”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示范学校、北京市美化绿化花园式学校、国家级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等。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17人。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如下表格: 表1-1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毕业生调查表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以发展理念促中职生人人成才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将我推荐到企业,当上了出纳。”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课题组对中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不少学生对学校培育自己成才、帮助自己就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次调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职学校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湖北省的中职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58.4%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近两成为高中生源,两成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往届生多为打工后又回到中职学习的。 多数中职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中职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1500

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这种教法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学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教学效果一般。 标签:中职语文;改革;体会 一、课改必须改教材 职中的文化课要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目前,职校的各类语文教材大多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通用性强,可是教材往往太固守于学科本身,专注的是文化本身,与专业的衔接不够紧密。而职校涉及的专业往往五花八门,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又很大,学科跨度也很大,知识共性小,要想让一套通用的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为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此外,现行教材大多十几年来一成不变,与学生的需求严重脱节,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更难将其学好。所以,教材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观念必须改变 长期以来,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轻文”的思想。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其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他们普遍认为,上职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语文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学生的这种轻“文”重“专”的思想,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只顾眼前不思长远的误区。他们只强调了“职业”的特点,却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即在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达到相当水平的文化程度,二者本是互为制约又相互依托的。职校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他们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大方、会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申请书;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只要生活中进行着听、说、读、写,生活就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可使职校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交际、交流。 三、必须关注学生未来 (一)突出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职中生的语文功底往往都不好,特别是书写,大多错别字连篇又潦草至极。这不仅影响表达效果,也有损自身形象,甚至有碍于日后被选拔、被任用。所以,从职中生入学之日起,就要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教给学生写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平时让学生多临摹字帖。把字写好是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背景的简要分析,概括出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办出质量”和“办出特色”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壮大自己,已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充分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客观分析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付诸实施,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形势喜人。在全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清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客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努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混乱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的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过去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生源质量较高。然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过度追求实用高学历人才,使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生,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新的加工工艺,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自身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些教师只习惯教一门课,而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知识不加以学习,有的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学习专业理论,对专业技能学习不够。有些职校在开设课程时,多开文化课,少开专业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最终什么技能都学不到。师资水平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实训经费少,实习设备落后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于普教,在给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靠强大实训设备的支持。一些职校一台数控车床都没有却招收数控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只进行简单焊接实习。这样的实训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怎么能培养起来?如何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呢?只有有了强大的实训条件,学校才能真正实现产、教、研相结合,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前几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发表时间:2011-01-12T16:30:20.247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张莉[导读] 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张莉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摘要】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职校课程改革。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变讲析课为诵读课;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163-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法和学法,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变讲析课为诵读课 几千年来,语文教育不就是通过诵读来上课的吗?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多的是语文教师的分析之声,少的是学生的吟诵之声。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 二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 教师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时,往往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需要选择内容,将其介绍给学生,这样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按老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内容,丧失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介绍相关背景,解说朱自清的“不平静”,不少教师往往按照思维定势,让学生去回忆1927 年中国的历史背景,自然将朱自清的“不平静”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认为朱自清这样的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惧,看不到出路,因而“不平静”,学生就只能接受这种观点。但笔者教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对朱自清的“不平静”妄下断语,而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做出判断。有的学生发现朱自清的“不平静”在于他为一个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感到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产生了“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无法实现“做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于是,他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另外,还有学生认为,自称“我是扬州人”的朱自清的“不平静”还源于他的思乡情绪,作者想起采莲的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便是佐证。 三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 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设计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提问是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呢?要让学生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会提问题。起初,笔者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只是将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搬出来,或是提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诸如“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比如,笔者教学《世界最美的坟墓》时,有的学生提出:(1)托尔斯泰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安葬自己?(2)这种朴素与他的人格有怎样的联系?这几个问题是课文里没有的,答案也很难从课文中找到,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亦有一定的深度。笔者就引导他们查找有关托尔斯泰生平和思想的资料。他们发现,托尔斯泰作为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却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阶段不满。他在《忏悔录》中强烈地谴责自己所属的贵族阶段的糜烂生活,放弃了“伯爵”头衔,拒绝当陪审官,自己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穿粗布衣,树皮鞋,努力从事体力劳动,他还帮助孤苦无助的农妇耕地。他的晚年陷入极端苦闷之中,其平民化思想与贵族家庭的生活经常发生矛盾。1910 年,82 岁的他为了摆脱贵族生活而弃家出走,不幸中途得病,于8月7 日在一个小车站逝世。了解到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让灵魂获得幸福,他也告诉人们: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在这里,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归纳,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了点拨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四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即让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采取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议论的形式,也可以请一位学生总结,大家推敲。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语言,并试着让他们归纳总结(课堂中可以自由发问、讨论)。学生参照课文后面的练习提示,重点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段的用词特点及修辞手法的丰富内涵作了分析、归纳。(1)用词:“羞涩”“袅娜”的情趣,“泻”“洗”“笼”“浮”营造出的意境;(2)修辞手法:几个比喻的理解,如“碧天里的星星”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通感的理解,如“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的赏析、揣摩,加上教师的点拨,进一步领悟了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从而培养其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文林、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3-21T16:05:14.2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作者:孙春凤[导读]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00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 了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为办学宗旨,以“师生幸福、企业青睐、社会敬重”为办学目标,以“勇于担当、善于学习、乐于合作、精于实践” 为育人目标,秉承“厚德、弘毅、笃学、砺能”校训,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社会培育了大批高质量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德育体现“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进课堂工程。 2.开展特色系列活动。德育活动模块化、制度化,形成每月“五个一”特色系列活动,即:每个月一次德育主题活动、一次安全主题教育、一次法制主题教育、一次群体体育活动、一次国学特色主题教育。学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德育手语操,受到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明风采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9件次。 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内容。从2003年开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建立“国学德育文化育人工程”之“五元系统”,即,一个方向、两个群体、三条路径、四本教材、五项举措。 4.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学校教学楼进行“五横二纵”网格状国学主题文化设计,建成以“思想中国、文学中国、科学中国、艺术中国、民俗中国”为主题的国学墙和文化长廊;实训楼进行专业文化与国学传统文化的融合,建成校园网络电视台、国学大讲堂、国学心理疏导室、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形成了整体国学物质文化环境。 5.积极开展创客社团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跆拳道、魔方、机械加工、手工制作、心理健康、舞蹈、国学等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30个。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实现自我教育。 二、深化教学改革 1.实施公共基础课改革。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改革考核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2014年10月,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学校召开。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办学过程中,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课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重新确定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落实课程改革。根据金州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依托企业研发开发,补充、更新教辅资料,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3.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学校确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的改革思路,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在学校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三大专业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 “全科化、综合化、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以具体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确立了“工作学习结合,校企双元共育,课堂车间融合,理论实操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在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校’‘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了“教、学、做、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了“对接岗位、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5.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了 “四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各专业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四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着力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改革,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搭建升学立交桥,抓好中职对口升学 2015、2016年中职升学高考中,共164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23名考生被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一本院校录取,124名考生被二本院校录取。2017年中职对口升学94名考生100%达到本科录取资格分数线。其中最高分达640分,600分以上6名,500分以上39名,400分以上70名。 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学校遵循“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整体发展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引导激励与规范制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请企业技术人员、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参加市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2016年,2人赴日参加高技能人才进修培训;3人参加大连市创新创业“千人计划”培训;12人参加市教师专项技能培训;6人赴北大培训;举行校内公开课16节,聘请专家进行校内培训5次。有6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10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2016年度,1项国家成人协会课题顺利结题,1 项省规划办课题结题,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现有省市立项课题12项。 五、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作者:————————————————————————————————日期:

济南市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引言 1.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 《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中也强调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改革创新,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等。

2.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区两所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要完成“七项重点任务”,即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其中,有5项是需要我们大力改革创新的内容。因此,我区提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符合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也必将使我区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等内涵发展方面有大幅度提高,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骨干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 一、改革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让中职生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为理念,着力提升我区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地位显著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 2、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专业对接产业,岗位对接工位的要求出发,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10:19.61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陈丽娟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重大责任无疑是落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肩膀上,而作为重要基础的语文教育,现今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阐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而深入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法,得出了中职语文教学若是依旧保持忽略能力和实践的过时思想,将无法跟上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刚需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于是提出了基于 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 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 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人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人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 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髙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 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破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 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