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规模预测及

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设想

一、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1、历版总规城市性质:

1.1、《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城市性质:滁州市是皖东经济中心,以机械、电子、轻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兴工贸及旅游城市。

1.2、《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性质:以工业、商贸、旅游为主的皖东中心城市。

1.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城市性质: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滁州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明宋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专业性商贸基地。

二、上位规划对滁州市要求及定位

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滁州大力推进与南京一体化发展,重点承接发展化工、机械、家电、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重要的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

2.2、《安徽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草案)

功能定位:全省承东启西的重要先导区,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以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形成全

国重要的家电、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加快“大滁城”建设,成为连接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三、修编中的《滁州市总体规划(2012-2030)》对滁州市的定位:

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的发展腹地迅速扩大,与南京都市圈出现互融趋势,未来合芜宁地区将是长三角城镇群北翼重要的国际功能承载区域,滁州市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第一站”,是连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皖东第一站)、良好的区域交通条件(高铁、高速、轻轨)、自然文化生态条件(明文化、琅琊山、小岗村等)以及重要的产业发展机遇(皖江示范区建设、炉桥盐化工基地建设、苏滁产业园建设),正在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南京同城化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将积极引领此区域的发展,因此本次规划将滁州定位为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

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滁州市已形成家电信息、硅(玻璃)、盐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并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分工和区域合作。正在以炉桥盐化工基地(安徽省861一号工程)建设为基础,以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安徽与新加坡首次全面合作,滁州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项目)和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将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基础产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

现代工业体系,在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次规划将滁州定位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远景: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

远景随着安徽省城镇空间格局主动对接东部长三角城市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未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将形成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构建世界级的成长三角,而滁州市也由于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发展成为成为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共同承担区域乃至国际功能。

滁州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翼”和前沿,“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未来更应主动承接长三角,积极对接南京市,打造成“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

二、城市规模预测

未来大滁城地区,包括滁州市中心城区、全椒县城、来安县城、乌衣镇、水口镇、汊河镇等构成的城镇发展密集区,是滁州市城镇化、工业化的核心区和先导区,总规模将达到200万人以上。

规划期末滁州市域城镇人口和等级规模

城镇人口

规模层次

城镇个数城镇等级城镇名称

(万人)

第一层次>200 1 城镇群大滁城

其中中心城区

全椒县城

来安县城

第二层次20-50 4 中等城市定远县城

凤阳县城

明光市区

天长市区

第三层次5-20 3 小城市乌衣镇

秦栏镇

汊河镇

第四层次1-5 15 特色镇南谯区腰铺镇、沙河镇,天长市汊涧镇、铜城

镇、杨村镇,来安县半塔镇、水口镇,定远县

炉桥镇,凤阳县临淮关镇、刘府镇、武店镇、

大庙镇,全椒县十字镇、古河镇、明光市女山

湖镇;

第五层次<1 65 一般镇

总计88

三、产业发展规划

滁州市在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上,未来应引进外资与发展自身两手并重,立足产业优势,建设家电、机械、电子元器件制造与研发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硅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枢纽。滁州市产业空间布局,主要依托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苏滁现代产

业园和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同时提升定远盐化工基地和凤阳硅工业园区的规模和配套水平,以各县市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促使工业向园区集聚。

四、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期末全域滁州形成“一核四城,一岭三带,六走廊”的空间网络组织结构。

“一核四城”为大滁城地区和四个县(市)城区,是城市化主要发展区和产业高端化的主要集聚区。

“一岭三带”为江淮分水岭、滁河、池河、淮河生态旅游发展带,既是自然生态保护带,也是山区旅游发展带,是滁州市建设南京后花园和山水田园城市的主要承载区。

“六走廊”指全滁来天扬(S312)、蚌凤定合(S101)、淮定滁宁(S311)、淮凤明滁宁(S310、S307、G104)、以及定明盱(S309)、盱天宁(S205)走廊,为村镇与产业聚集发展轴。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滁州市城市调研报告

一、城市概况 (2) 二、滁州市宏观经济指标 (3) 三、滁州市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6) (一)滁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版块划分 (6) (二)滁州市商品房市场成交数据 (7) (三)滁州08-12年房地产供需匹配指标 (9) (四)滁州市区典型楼盘分析 (10) 四、滁州土地市场分析 (12) (一)滁州市区历年土地成交年度数据分析 (12) (二)滁州市区品牌房企拿地明细分析 (12) 五、滁州城市发展基调分析 (14) (一)滁州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14) (二)滁州市产业结构及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5) (三)滁州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概述 (16) 六、滁州城市进入策略总结 (17) (一)城市特点 (17) (二)结论 (17) (三)建议 (18)

一、城市概况 图1 滁州市行政区划图 滁州市为安徽省16个省辖地级市之一,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全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常住人口394.5万。 滁州市现辖琅琊、南谯2区、天长、明光2市以及来安、全椒、定远、凤阳4县。 滁州市距离安徽省会合肥市距离约为140公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市距离约为85公里。

二、滁州市宏观经济指标 图2 滁州市2008-2012年GDP对比图 2008-2012年5年期间,滁州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2012年,滁州市GDP为971亿元,在安徽所有地级市当中位列第五,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1482元。 图3 滁州市2008-2012年人口对比图 从图3可以得出,滁州市近5年户籍人口变化幅度很小,而与大多数安徽其他地级市情况类似,由于本地人口外溢,常住人口较户籍人口有一定缺口,以2012年为例,滁州市当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86万,城市化率为45.1%,城市化率在安徽地级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 1、自然状况 (1) 2、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2) 3、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 (二)水资源量与水质状况 (3) 1、供水量和用水量 (3) 2、河湖水质现状 (3)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4) (一)区划依据与目的 (4) 1、区划依据 (4) 2、区划目的 (4) (二)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区划原则 (6) (三)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7) (四)一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8) 1、保护区 (8) 2、保留区 (8)

3、开发利用区 (9) 4、缓冲区 (9) (五)二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10) 1、饮用水源区 (10) 2、工业用水区 (10) 3、农业用水区 (11) 4、渔业用水区 (11) 5、景观娱乐用水区 (12) 6、过渡区 (13) 7、排污控制区 (13) 三、水功能区划成果 (14) (一)一级水功能区 (14) 1、保护区 (15) 2、保留区 (15) 3、开发利用区 (16) 4、缓冲区 (16) (三)二级水功能区 (16) 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18)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自然状况 贵州省位于中省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全省东西长约595km,南北相距约509km,总面积为176167 km2,占全省省土面积的1.8%。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m,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m,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无霜期250~300天;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年修改)方案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 年月日—月日 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 方案简介 一、修改背景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南京、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 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 .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 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合青高铁。合肥与青岛两个“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网,在滁州市域范围内途经定远、明光,设定远站和明光高铁站。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 - 广西水利信息网

附件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2002年6月

前言 为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水利厅“三定”规定(桂政办发[2000] 104号)中确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职责,根据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水计[2000]13号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计[2000]100号文的统一部署,广西于2000年4月成立了以自治区水利厅李里宁厅长为组长的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桂水水政[2000]19号及[2000]24号)。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水利部下发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水利部流域机构制定的《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要求,在水利部珠江、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各地市和区直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办公室从2000年6月份起组织开展了广西水功能区划工作。 本次广西水功能区划是按照水利部制订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中确定的两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方法进行,即分为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区划采取“流域——自治区——各地市”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主要江河湖库的现状使用功能、水资源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入河排污口现状及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对全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本次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吸收了我区已有的地、市、县水环境区划的合理意见,对广西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其它重要的江河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分工作。2000年7月中旬,流域机构派出工作组到我区指导提出了一级区划初步框架,2000年7月下旬,我厅规划办公室组织2 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地市,共同研究和提出本辖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由各地市水电局征求辖区内各有关部门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后,8月份报自治区水利厅汇总,9月份我厅将草拟的全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上报流域机构汇总和初审,根据反馈的初审意见,我厅

滁州介绍

滁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部,和南京山水相连,隔江相望,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拥有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双圈”叠加优势,滁州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邻近南京禄口、合肥新桥两大机场,是京沪高铁线少数拥有两个客运站的城市之一。 滁州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滁州1.33万平方公里土地,有457万人口,255万劳动力,职业教育尤其发达,技能型人才充沛,全市拥有多所地方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和技术人才不计其数,可确保企业用工需求。而且滁州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用工成本仅为东部地区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滁州产业鲜明,载体完善。滁州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家电信息、装备制造、硅基材料、新型化工、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全市拥有1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其中市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的第一个合作项目,配套齐全、设施完善。 滁州腹地广阔,环境优良。滁州的市场腹地非常广阔。以滁州为圆心,周边300公里内有3亿人口,拥有强大市场的消费能力。为推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我们精简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效能建设,打造诚信滁州,营造了

一个“亲商”、“安商”、“便商”和公平、高效、规范的投资环境。 滁州政策优厚,领导关注。除享有国家支持中部和皖江城市带的大政策外,滁州还有招大商的“小政策”,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更为优惠,而且滁州还是李克强总理的家乡,备受领导关注。到这里投资服务最高效、办事最便捷、要素保障最给力。 滁州发展迅速,政通人和。近年来,滁州抢抓发展机遇,全市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聚力发展,深入开展美好新滁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滁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迈入全省前五,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财政收入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数均位列全省3-5位,一座新兴的工贸城市正在崛起。

滁州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解读

滁州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解读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奋力实现“双超”目标,是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滁州跨越式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滁城”建设的快速启动,给滁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需要更好地组合。2008年11月,省政府批准了我市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新版《滁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了滁州中心城区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城南新区作为三大片区之一,是滁州市的行政、商务、文化及体育中心。随着行政中心的建设,城南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为进一步形成滁州市“山、水、城”的空间结构特色,营造具有文化底蕴、功能有机、环境宜人、交通便捷的城市新区形象,市政府委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对城南新区进行整体的空间环境概念性设计。 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是在滁州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针对新区的三维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公共空间等进行的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强调中心区内职能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高和完善,发挥新区对于城市功能的统领与服务作用,充分提升新区的土地价值,使新区在组织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强化中心的积聚作用,延续和构建城市发展轴线,并注重与老城区的衔接。

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范围:西起丰乐大道,东至金陵路,南至醉翁路,北至龙蟠河(撇洪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 根据城南新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将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商务中心安排在用地核心区,服务全市。以行政中心为城市核心,核心区外围根据用地性质布置商业、居住等功能,用地周边有机设置绿带,形成环状围绕,以水系、绿地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城市景观要素将核心区、居住区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核三线、田字廊道、绿带环绕、两轴统率全局”的形态。 一核是指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商务中心 1)行政中心:位于东西向主干道同乐路和龙蟠大道之间,南北向主干道南谯路和中都大道之间,是市级行政办公所在地。在行政中心附近还安排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设施。 2)体育公园:位于行政中心的北侧,花亭路和同乐路之间,与新区北侧的龙蟠河公园有机结合。体育中心可承办省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赛事。 3)商业中心:位于行政中心的南侧,南谯路和中都大道之间,与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共同构成新区核心。主要功能有购物、休闲、娱乐、宾馆酒店、商务办公等。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全省水功能区二级区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量和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14日,以闽政文[2004]3号批复了《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该成果已作为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等有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 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我省建设项目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采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但由于《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未对各设区市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下的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以及还有部分县(市、区)的开发利用区河段未进行二级区划,造成这些流域河段水体功能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四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开展全省设区市水功能区划显得十必要又较为紧迫。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各县(市、区)河流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及各县(市、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各县(市、区)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2019-2020年整理滁州城总体计划—汇编

.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 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 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 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 (一)大滁城地域构成 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 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 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 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 本次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将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

广东省行政区划

广东省行政区划 截止2008年11月,广东省内辖19个地级市2个副省级市(广州、深圳),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 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增城市从化市 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有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功能区)】 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高新区,横琴区,万山区,高栏港经济区(功能区)】 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 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 江门市: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 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 茂名市:茂南区茂港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电白县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 梅州市: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 汕尾市: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 河源市:源城区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紫金县东源县 阳江市:江城区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 清远市:清城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阳山县清新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东莞市:南城街办莞城街办东城街办万江街办〖石碣石龙茶山石排企石横沥桥头谢岗东坑常平寮步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凤岗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滘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头大岭山望牛墩〗(省略“镇”)【东莞和中山都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另外两个是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亚市)】 中山市: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火炬区五桂山区小榄镇古镇镇横栏镇东升镇港口镇沙溪镇大涌镇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三角镇民众镇南朗镇三乡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 潮州市:湘桥区潮安县饶平县枫溪区

佛山市规划

目录 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 交通运输现状 4.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

5.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1 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全境位于东经112°23'~113°23'、北纬220°38'~~230°34'之间、佛山东连广州、东莞,南靠中山、江门,北通花都、清远,西接肇庆。距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km以内,离澳门、香港也在200km以内。全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以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mm,年平均气温22. 1℃~S22.2℃。 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武术之乡”、“田径之乡”、“美食之乡”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集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西民间艺术之宫”—祖庙;有名人南海康有为故居、黄飞鸿狮艺武术馆:有南国园林艺术特点的广东“四大名园”之称的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有广东“三大名山”之一的南海西樵山:有南海南国桃园、三水森林公园、高明狩猎场等;佛山秋色艺术、石湾陶瓷、顺德龙舟、南海醒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艺术和水乡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佛山盲公饼、柱候鸡、酝猪蹄、顺德大良炒牛奶、顶骨鳝,南海里水霸王鸭、西樵大饼,高明合水西瓜、杨梅山桔等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叫人回味无穷。 佛山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华南褶皱带一部分。加里东构造层广泛的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东,由各种麻岩、石英岩、片岩、浅变质砂岩等构成。海西印之构造层主要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北地区,由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顺德城区附近由砾岩、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体分布,属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复杂的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以三水盆地为主的断陷盆地和零星分布在西樵山、大珠岗的粗面岩;走马营、王借岗一带的玄武岩以及华涌一带的凝灰岩等。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大体可分为五组:呈北北东向的三水禾生坑复式向斜;呈北东东向的高明复式向斜;近东西走向的三水断裂、朗石断裂、顺德容奇附近的东西向断裂;呈北东向的罗客断裂、盐步断裂、鹤城一金鸡断裂、雷岗断裂(广一从断裂):呈北西向的三洲一西樵山断裂、炭步一大沥断裂。本区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高明皂幕山主峰海拔805m,为市内最高点;三水大朗涡地势低洼,高程一1.7m,为全市最低点;西、北江在三水思贤窖连通,为西北江三角洲的顶点。占全市总面积约2/3的是几经沧海桑田的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冲积平原,几乎遍布顺德区和南海区南大部及高明东北部,三角洲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形成除零星残丘外均为地势平坦、河涌纵横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0.7~2.5m之间,此外,区内星散分布的粗面岩山丘、玄武岩石柱群、石灰岩溶洞、砾岩切割而成的峰林以及因地壳抬升而成5000年前的古海岸线遗迹都构成独特的地貌景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年6月)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 广东省水利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

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 各地、市水利(水务)局: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按照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以及广东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计农[2002]903号),要求各省对已批准的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和调整,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中明确了水功能区复核和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据此,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重新复核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是由省水文局在《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有关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勘查,广泛搜集基本资

滁州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方向

滁州家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8-04-22 一、我市家电产业现状 (一)基本概况 滁州市家电产业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建设,家电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以冰箱、彩电、空调大家电产品为主导,以热水器、电风扇、油烟机、取暖器、太阳能产品等小家电为补充,家电配套件协调发展的格局,家电产业成为滁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国内和安徽省内家电制造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7 年,滁州市拥有家电及配套件生产企业 780 多家,其中主要家电生产企业 7 户,年销售收入超过 500 万元企业达到 166 家,从业人员 3 万多人。 家电生产能力近 1400 万台,彩电占全省 1/2 ,冰箱占全省 1/3 ,家用空调占全省10% ,中央空调年产 50 万冷吨。其中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冰箱 180 万台,家用空调 2 40 万台,中央空调 50 万冷吨,彩电 900 万台。 2007 年滁州家电产业主要产品产量预计为:冰箱 210 万台,家用空调 90 万台,中央空调 12 万冷吨,彩电 400 万台,洗衣机 20 万台。 2007 年,滁州家电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 100 亿元,其中四户重点骨干企业(博西华、康佳电子、康佳电器、扬子空调)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 55 % 以上。 (二)主要成绩 “十一五”以来,滁州家电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快速发展态势。通过做大家电产业总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加强技术进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了滁州家电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1 、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至 2007 年,我市冰箱、彩电、空调大家电生产能力分别比“十五”初期增长 5 倍、 9 倍、 12 倍;实际产量分别增长 4 倍、 6 倍、 32 倍。家电产业资产总计比 2000 年增长 3 倍,实现利润增长 3.2 倍,经济效益水平显著提高。 安康电子公司是康佳集团五个彩电生产基地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公司,安康电器公司是康佳集团在滁州投资的以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家电企业,扬子空调 2006 年进入国内空调行业十强企业,位居第八。科思技术在欧盟等主要国际市场有广泛的影响力。

滁州市1号令--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六章建筑高度 第七章绿地 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九章建筑景观 第十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附录:名词解释 —1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筑、个人自建房除外)。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实施均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R—居住用地; (二)C—公共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 (四)W—仓储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 (六)S—道路广场用地; (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 (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等)。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 —

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意见

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 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滁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9.07 【实施日期】2007.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滁州市委、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的意见 (2007年9月7日) 实施东向发展,融入南京都市圈,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全面提高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滁州奋力崛起,现就进一步深化滁宁合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滁宁合作的现实意义,加快推进东向发展 1.滁宁合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自滁宁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与南京各有关方面进行洽谈对接,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得到缓解;产业融入不断加深,接受产业转移初见成效;市场对接进一步深入,商贸旅游合作愈益密切;科教合作领域拓宽,社会发展合作全面推进;滁宁互访交流活动经常开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几年来,滁宁合作已取得了实

质性进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今后全面融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2.滁宁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条件。当今以城市群、经济圈为标志的区域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市作出的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的决策部署,正是顺应区域竞争发展的大趋势,推动滁州加快发展的大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市明确提出了“加快跨江发展,建设五个中心”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思路,并提出要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商贸流通、信息交流和旅游资源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与滁州的合作和推进力度,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南京实施跨江发展,扩展战略腹地,为我市接轨南京、融入南京、借力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滁宁合作的现实意义,更加自觉、主动、全面地做好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各项工作,努力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赢得发展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实现滁州跨越式发展。 3.深化滁宁合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律,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南京都市圈实现全方位对接,努力把滁州建设成为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商贸物流集散、旅游休闲度假和科技成果转化五大基地,以整体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主动全面、深层立体的要求,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深化对接合作,加快融入进程,全力开创滁宁合作新局面,推动滁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化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对接与合作,拓展发展领域和空间 4.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高起点编制“交通对接”工程规划,加强区域交通网络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衔接,加快构筑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实现与南京的交

天津市板块行政区域划分

天津板块行政区域划分 河西区:陈塘庄,大梅江,挂甲寺,解放南路,南京路,南楼,太湖路,体北,吴家窑/气象台路,西广开,下瓦房,小海地,新八大里,新华路,友谊路,越秀路/隆昌路, 和平区:滨江道,长江道,多伦道沿线,广东路,和平中心,黑牛城道,金融城,南门外大街,南市,五大道,西康路,小白楼,新兴路, 河北区:建昌道,金纬路/狮子林,民权门,南口路/天泰路,铁东路,王串场,中山路,河东区:程林里,大王庄,大直沽,津滨大道,昆仑路,丽苑,十三经路,十一经路/六纬路,太阳城,唐口,万辛庄,卫国道,向阳楼,新开路/东站后广场,一号桥/二号桥,真理道,中山门, 红桥区:本溪路,丁字沽,光荣道,红旗北路,泰达城,西沽,西于庄,西站,咸阳北路,南开区:海光寺,红旗南路,华苑,黄河道,嘉陵道,老城厢,南开二马路,天拖,王顶堤,卫津路, 东丽区:成林道,大毕庄,东丽湖,东丽开发区,华明镇,军粮城,无暇,小东庄,新立,张贵庄,幺六桥, 津南区:鞍山西道/白堤路,奥体/水上,八里台,北马集,北闸口,葛沽,海河教育园,柳林,双港,双桥河,天嘉湖,咸水沽,小站,辛庄, 西青区:侯台,华苑产业园,芥园道,芥园西道,津涞公路,京福公路,精武镇,王稳庄,西青道,杨柳青,张家窝,中北镇, 北辰区:北仓,大张庄,佳园里,青光,瑞景,双街,双口,天穆,西堤头,小淀,宜兴阜,滨海新区:汉沽河西,保税区,北塘,滨海科技园,滨海旅游区,滨海森林公园,渤龙湖,大港城区,大港油田,大沽,大寺,东江保税港,港东新城,官港胡,海洋高新区,汉沽东区,汉沽河东,汉沽河西,汉沽新城,航运服务区,胡家园,黄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蓝鲸岛,临港经济区,轻纺经济区,散货物流中心,上北,塘沽城区,塘沽新城镇,天碱,响螺湾,新河,于家堡,中塘镇,中心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中心渔港经济区,紫云/新港, 宝坻区:保底经济开发区,保底老城,宝坻新城,宝坻一中,潮白河京津新城,大白庄镇,大口屯镇,黄庄,霍各庄,林亭口镇,马家店镇,周良庄镇, 宁河区:宁河经济开发区,宁河潘庄农场,宁河桥北新区,宁河现代产业园,宁河主城区,蓟州区:府君山,蓟县洇溜镇,蓟县城关区,蓟县城区,蓟县开发区,蓟县新城,毛家峪,盘山风景区,山前文化旅游产业带,下营镇, 武清区:曹子里乡,陈咀镇,崔黄口镇,大黄堡,大碱厂镇,大良镇,大孟庄镇,大王古庄镇,东马圈镇,豆张庄乡,高村乡,河北屯镇,河西务镇,黄花店镇,梅厂镇,南蔡村镇,南湖,上马台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武清城关镇,武清开发区,下伍旗镇,下朱庄,杨村老城,杨村新城,汊沽港镇,泗村店镇, 静海区:蔡公庄镇,陈官屯,大丰堆镇,大邱庄镇,独流镇,静海北园科技产业园区,静海科技开发区,静海老城区,静海新城区,双塘镇,台头镇,唐官屯镇,团泊湖(东区),团泊湖(西区),王口镇,杨成庄乡,中旺镇,子牙镇,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 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 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 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 (一)大滁城地域构成 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 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 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 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 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 本次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将琅琊区、南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规划区面积1404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 滁城城市性质为: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旅游城市。 (三)城市规模 201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55万人,建设用地在5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9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四)城市总体布局 1、滁城总体布局结构:规划滁城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三大片区是滁西、滁东、滁南,片区之间由铁路、河流、生态绿地分隔,并由环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相连;六个组团是老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南组团、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城东组团、城北组团;一个风景区是琅琊山风景区。六个组团的功能如下: 老城区组团:铁路以西、明光路以北划为老城区,是一个特别的城市组团。对于老城来说,主要是疏解中小学校,市级办公和大型的商业设施。规划疏通环城水系,保护老城的道路网格局。老城中主要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招 标 文 件 招标编号: 计安招标采购编制 采购文件编制人:郭蔚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第四部分:合同书格式…………………………………………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 计安招标采购(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兴宁市水务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加。 一、招标编号: 二、项目名称: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 务采购 三、采购预算:人民币万元 四、采购项目容、要求及数量: 、采购项目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采购项目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 、数量:项。 投标人应对所有的招标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容进行投标。 五、供应商资格: 、具有相关经营围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国境注册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投标人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 、投标人必须提供由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原件附入投标文件中,否则为无效投标); 、符合《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符合以上资格要求的供应商,评标委员会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确定其投标资格。 六、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上午::,下午::(时间)期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到计安招标采购(详细地址:市江南新中路号运兴楼二楼)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元,售后不退,采用其它方式报名的,须另交元作为特快专递费,款到即发。 、获取招标文件方式:自行前往购买。(营业执照;国税、地税登记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填写本公司制作的报名登记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