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排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排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排名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西安交通大

A+ 9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

A 17

南京理工

大学

A

2 上海交通大

A+ 10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A 18 东北大学 A

3 浙江大学A+ 11 重庆大学 A 19 北京科技

大学

A

4 清华大学A+ 12 东南大学 A 20 同济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

A+ 13 上海理工大学 A 21 山东大学 A

6 天津大学 A 14 江苏大学 A 22 中南大学 A

7 哈尔滨工业

大学

A 15 北京理工大学 A

8 大连理工大

A 16 华北电力大学 A

B+ 等 (33 个 ) :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广西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B 等 (33 个 ) :西华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化工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鞍山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福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长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C 等 (22 个 ) :湘潭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武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扬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我学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现确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方案如下。 一、学院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考生百分比 1、复试分数线: 四科总分:340,前三科总分:220 政治:55,外语:55,业务课一:85,业务课二:85 2、复试考生百分比:149% 二、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一)、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二)、复试笔试科目 1、专业基础课:占160分。 (1)工程热力学:(80分)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的流动和压缩、气体动力循环、水蒸气性质和蒸汽动 力循环、制冷循环。 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严家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工程流体力学:(80分) 参考书目:《工程流体力学》陈卓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专业综合:占40分。 下列专业课考题中(每门课程2道题)任选4道题,每道题分数为10分。 (只允许选答4道题)。 (1)制冷原理与工程,《制冷原理及设备》吴业正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1997年 (2)空调与供热工程,《空气调节》薛殿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3)热能转换装置,《锅炉原理》(第二版)陈学俊、陈听宽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目标,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相互转换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中北大学于1998年获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依托“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形成了以北方通用动力研究院、柴油机高增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增压器工程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4名,其中入选三晋学者、山西省BRJH、三晋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多名。已承担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动力机械系统设计、热流科学与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以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人才。 三、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3年,最长5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5年。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动力机械系统科学与结构技术 针对动力机械能量转化效率、清洁排放及可靠性,开展动力机械能量管理、内燃机增压与性能优化、清洁燃料燃烧与排气净化、动力机械系统复杂载荷环境下动态设计、寿命预测与抗疲劳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朱治平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研发与工程 应用实例分析 朱治平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7年9月7日

报告提纲 中科院循环流化床技术简介 1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程应用 3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发 2 煤气化残碳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吴仲华先生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发展而来 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相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 获国家级和院、部级一、二等奖以上奖项40余项,研究 所正高级科研人员45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杰青、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等22人 拥有中关村本部、合肥分所、青岛分所、毕节分所、廊坊研发中心、连云港基地

重大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循环流化床技术实力 中国重要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基地 ?率先在中国开展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 ?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人员团队?拥有2400m 2试验用房,建有大中型冷热态试验平台近20套? 拥有30多台套先进的测试和分析仪器

循环流化床技术实力 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平台?对循环流化床技术在煤及多种燃料和废弃物的燃烧、热解、气化等转化和利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30年系统研究 ?建立了中国典型煤种和典型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和排放特性数据库,正在建立典型煤种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特性数据库?完成的技术创新已申报130多项国内外专利,其中100余项已获授权 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与锅炉行业有着广泛合紧密的长期合作,与多家锅炉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开发关系 ?2500余台产品级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等级全面覆盖12MW-25MW-50MW-150MW-200/300MW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502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郎泉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5.工程热力学(二) 《工程热力学》,徐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6.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芮晓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7. 物理(工) 《物理(工)》,吴王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版)。 8.复变函数与积分函数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贺才兴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9.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魏战线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0.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王松岭、安连锁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传热学(二) 《传热学》,夏雅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2.锅炉燃烧设备 《锅炉燃烧设备》,姚文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陈汝庆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4.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杨玉桓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萧国泉、李弘泽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6. 创业理论与实务 《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工程热物理年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4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将于2014年秋季由学会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投稿。 一、征文内容,包括下列学科: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欢迎从事工程热物理各有关领域和能源、航空、航天、动力、发电、制冷、冶金、石油、煤炭、环境保护、材料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二、要求应征稿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 三、来稿有关要求如下:(1)题目:二号黑体字,一般不超过18个字;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联系电话、E-mail:五号宋体;(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务必给出电话、E-mail)摘要:“摘要”二字为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200字左右,为小五号宋体;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五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引言、正文、结论: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为五号黑体,内容为小五号宋体;插图:图说、图中字、坐标值均为小五号宋体,图及符号尽量插在文内。(2)所投稿件,一律使用Word电子文档,纸张大小:A4。页面设置,页边距:上4.0cm;下3.7cm;左3.5cm;右3.5cm。即:打字部分高22cm,宽14cm,单倍行距,切勿超出。稿件首页第一行左边打印“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右边打印稿件是属于第一项中所列举六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第二行左边打印“学术会议论文”,右边打印“编号:”,(号码暂空),均为小五号字,请注意不要再另设页眉页脚。 四、稿件无论录取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经审稿录取的论文由学会统一编号,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第一作者。作者按上述格式修改后寄回学会,由学会统一出版。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必须重新排印。 六、请勿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报告,内容无重大改进者,恕不接受。 七、应征论文请发送到:xhlw@https://www.doczj.com/doc/cb732921.htm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所投学科名称。 八、征文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5日(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 九、经审查录取的论文在2014年7月底通知第一作者,8月1日尚未接到录取通知的作者请在8月20日前通过email:cset@https://www.doczj.com/doc/cb732921.html,查询。 十、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 十一、学术会议的地点和开会日期,另行通知。 十二、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来人、来函商讨各项业务事宜。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3年9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 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英文)名称: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二、学科内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学、生物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传热学、火灾学等。

17西交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资料与专业综合解析

研途宝考研 https://www.doczj.com/doc/cb732921.html,/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08]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07]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一级学科包含六个二级学科。其中热能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燃料燃烧及能量传递、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方法;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内部流体流动的规律;化工过程与机械学科,研究流体密封、过程设备检测及安全技术等设备和系统。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301数学一④ 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力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 808核工程基础(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各占50%)或810电路或812固体物理或813传热学或814计算机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或816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 818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或821有机化学或822普通物理学或843流体力学或842原子核物理 研究方向: 01工程热物理 02热能工程 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5制冷及低温工程 06★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7★能源环境技术 201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考研参考书目: 《原子核物理》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有机化学上、下册》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版)(英文版)》 CliffordA.Shaffer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第三版;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01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课资料: 《2017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西安交通大学814计算机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电子版)》 《2017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2017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考研冲刺宝典》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浙江工业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 文献综述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课程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任课教师包士毅等 姓名赵李盼 2016年1月10日

多相流技术在泵研究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概述 两相流动主要分为气液和固液的混合运动。两相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核能、冶金等领域。早在年,两相流就被用来减少波浪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此后,在工程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在河口用气泡幕防止盐水入侵控制水库和湖泊中的分层结构以及改善水质加速反应装置中的物质混合、热量交换、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在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用纯氧曝气复氧来治理污染河流、消除黑臭。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火力发电厂的水力除灰系统中,和火力发电厂湿式石灰石洗涤法脱硫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泡运动形态以及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气液两相流动中,气液两相的流速是不同的。在流动时,气液两相的流动结构又是多样的,而且,带有随机性。有关固液两相流的问题很早就己经提出。早在年就己经较系统地研究过明渠水流中泥沙的沉降和输运。于年研究过声波在泡沫液体中传播时强度的衰减。但是许多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散在各个不同领域,交流不多。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刁`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归纳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用两相流的统一观点系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五十年代以后相关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内容包括两相流边界层,空化理论,流态化技术,喷管流动等。六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描述两相流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两相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并有了迅猛阶段,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都要依赖于经验数据,而且数据

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DOC)

研究生“工程热物理前沿”论文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一月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面对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核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及循环流化床洁净高效燃烧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循环流化床

ABSTRACT 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ountries whose energy structure is coal-based, but also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al consum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issue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factors, the main energy problem has global demand is growing rapidly, energy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unreasonable, high-quality energy shortage, Low efficiency and waste astonish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more serious. Facing the call of The Time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related subject will assum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great demand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 use has become disciplines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core, to grasp fossil fuel clean technology, vigorously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i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strategic emphasi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sciences i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fuel cell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energy field, an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lean efficient combustion technology's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nuclear power, solar energy, biomass gasification, fuel cells, fluidized bed

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问题及其主要性能的应用 解双洲

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问题及其主要性能的应用解双洲 发表时间:2019-04-26T15:54:26.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解双洲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其节约能源、提升产出效率成为了行业中最关注的问题。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发电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发电方式有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但是,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主要发电方式仍然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中进行。因此,为了保证发电顺利进行和设备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必须解决电厂热能和动力工程之间的矛盾,保证生产资源的最优化,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电。为此,发电厂已经逐渐将热力动能工程应用其中,通过动力装置将热能转化为动能,再经过汽轮发动机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主要性能 1热能动力工程的概念 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所谓热能动力工程是这样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将怎样把热能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动力、动能,然后把产生出来的动力、动能变为电能,用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怎样实现热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热能动力工程主要研究的方向。这种转化其实都严格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就为这些问题的进行有效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热能动力工程,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来说,其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都是十分丰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涵盖了很多知识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在电厂中如果能够将热能动力工程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不仅使可以电厂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提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可以电厂的运行成本从而减少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式与当前正在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非常符合,能够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出巨大的贡献。 2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热问题 在电厂运行中需要用到很多汽轮机,这样会带来一定的热量损失。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通常会使用汽轮机将一部分热能重新吸收利用,以提升汽焓值。重热问题是发电厂在进行内转换时,将前一过程能量应用于下一过程,在存在相同的管道压力时,前一过程中的焓值会在后一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下降现象。经查阅资料发现,当前我国电厂的重热系数在4%~8%。重热系数代表着热能的重复使用程度。一般来说,重热系数越高,代表热能损耗量越低。所以,电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重热系数,以提升能量的重复使用效率。虽然适当的重热现象能够提升平均效力,还有助于电厂的顺利运行,但是过度重热现象依旧会影响发电厂的资源利用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热问题不仅会使发电厂的能源得不到有效储存,还会降低电能效果和品质;第二,重热问题会导致锅炉燃烧程序不稳定,进而影响蒸汽排放,最终影响发电体系;第三,重热问题也会影响气压稳定性,致使压力发生变化。 2.2节流调节 在发电厂的运行中节流调节应用范围较广,当发电设备发生变化时,系统的能源消耗将会经常增加,这反过来会影响能源公司的经济效率。在实际情况下,节流阀更适合设备相对较低的容量。如果单个设备的最高额定负载达到任何一级水平,那么各级的数量将相应增加。与此同时,机组的数量将减少,而减少供电压力的临界值。只有在机组中超过三级的阶段,节流调节可能通常适用,但如果发电设备不改变,则不同机组的同构的差异是平等的。因此,当发电机器的工作状态改变时,系统可以保持正常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2.3湿气损失 湿气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而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包括:在扩大蒸汽的过程中,有一些水会影响蒸汽,引起水分的损失。当水的速度比蒸汽的速度低得多的时候,蒸汽的速度很容易受到高速度运动的影响,这导致了湿气的损失,水滴也会影响到喷口的正常流动,导致能量损失,有时会导致其他的设备操作。 3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主要性能的应用分析 3.1科学的应用重热现象 考虑到发电厂的热能源和动力工程状况,所谓的重热现象是在一个多级涡轮装置上的一个多级损失的一小部分,可以在接下来的阶段重新使用,再加热系数与蒸汽涡轮机的理想焓降相比,所有焓降之和都超过了热焓的理想降温和焓降的比值。尽管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如果可以合理地使用,它也会促进能源使用效率。首先,加热系统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它不需要,越大越好。与此同时,要合理地使用重热现象,降低效率必须是基础,所以它不能将所有耗损全部收回,只能收回部分耗损。 3.2提高节流调节的有效性 在安装机组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节流调节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蒸汽循环。当设备的环境变化时,所有级别的温度都会下降。虽然适应性是强大的,但有一个节流的损失导致经济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引用弗莱格尔的原则,准确地计算出每一级的压差值和焓降值,同时控制汽轮机循环的状态,同时确定工作效率和每个组件的服务效率。而如果流量已知,就能够及时的掌握流动部分面积的变化情况。 3.3湿气损失控制的应用分析 湿气造成的能源损耗主要是湿气流动产生的热损失。另外,水蒸汽凝结也会造成热能损失。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能,随着热传递的进行,温度较低的湿气会将热能传递到其他地方,进而造成热能的损失。因此,加强湿气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保证热能和动力工程在发电厂中的有效运行。结合发电机工作实际,湿气损失的原因为:在湿冷蒸汽受热膨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蒸汽发生凝结形成水珠,使蒸汽量减少;水珠的流速远远低于蒸汽流速,进而牵引蒸汽造成部分动能损耗,出现蒸汽过冷状况。湿气损失会使发电机组的动叶进汽边缘产生冲蚀,降低叶片长度,减少叶面实际面积,缩短叶片使用年限,尤其在叶顶背弧处最为严重。为了降低湿气对叶片的损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应该除湿,可以选用汽水分离加热器,保证低压缸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可以选用带有吸水缝的喷灌,降低设备湿度;最后,可以降低机械损失(例如:推力轴承与支持轴承的摩擦力、启动调速器等的机械消耗),使用轴流式汽轮机创

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一、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概述 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的研究既包含知识创新的内容,也有许多技术创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能源利用领域的主要基础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推动了能源科技的进步。从人类利用能源和动力发展的历史看,古代人类几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人工或简单机械已经能够适应农耕社会的需要。近代以来,蒸汽机的发明唤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能源基础,则是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从小规模的发电技术,到大电网,支撑了大工业生产相应的大规模能源使用。石油、天然气在内燃机、柴油机中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现代交通基础,燃气轮机的技术进步使飞机突破声障,这些进一步适应了高度集中生产的需要。但是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且化石能源资源终将枯竭,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再一次主要地使用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人类必将再次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建立在当代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崭新可再生能源时代。面对这个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既要适应可再生能源分散的特点,又要能为大工业发展提供能源,需要构建分布与集中供能有机结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工程热物理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和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会出现许多伟大的变革,包括能源科技的重大发展。一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如新型动力机械、新型发电技术、涌现的新能源等。 能源问题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减排治污、保护生态刻不容缓;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全球战略势在必行等。综上所述,我国面临能源和环境双重巨大压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瓶颈,是始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能源发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我国至关重要,是确保清洁、经济、充足、安全能源供应的根本出路。大量研究和历史经验表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 二、近年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进展 (一)学科方向与进展 工程热物理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就其主要研究领域应属技术学科,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背景。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的基石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目的是为从基本原理上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其它分支学科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拥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定律,传热传质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传热、传质定律,燃烧学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等等。 1.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 热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在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领域有两方面进展,一是分形理论等新的分析手段的引进,取得了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研究开始向实用化迈进。为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各种余热驱动、低温余热利用以及大温差的制冷循环研究不断深入,吸收、吸附式制冷循环,复叠式制冷循环以及水基有机混合物相变蓄冷等新型蓄能技术被广泛研究。热声理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声制冷和热声发电技术在实验、应用

关于热能动力工程的个人简历模板

关于热能动力工程的个人简历模板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热能动力工程的个人简历模板,希望能帮助到您! 性别:男 年龄:23岁 身高:166cm 婚姻状况:未婚 居住地:唐山市 工作年限:在读学生 普通话:一般 最高学历:本科 (全日制)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英语级别:四级 计算机:一般 粤语:差 求职意向 意向地区: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意向岗位:光伏系统工程师风光互补太阳能工程设计师热能动力工程师 住房要求:需要提供期望月薪:保密 发展方向:因为我是要毕业的大学生,所以没有风光方面工作的没有经验,但是凭着对风光事业的热爱,我坚持多读相关书籍,了解国内外情况,能比较清楚的了解到虽然现在风光特别是

光伏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一定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来求职的是风光互补助理工程师,到企业后,我愿意从基础干起,踏踏实实,勤奋上进,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为企业的发展发光发热。 工作经验 时间:XX-07 ~ XX-08公司名称:****** 职位名称:人事部实习专员月薪:保密 工作描述:在阳光视线实习期间,我做了制订会议流程,整理申报单,下市场接待顾客,学习日常规章制度,卫生检查和完成领导安排的相关事宜,学到了很多东西。 简历详述 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执行力特别强,经历过较多的社会实践,能够通过快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改正,可以很快融入团队中去。 教育/培训 学校学历开始时间毕业时间证书编号专业 河北联合大学本科XX-09XX-06 热能与动力工程 明年毕业 技能专长 专业技能: 熟悉风能和光能的工作流程,了解风能和光能国 内外情况 it技能:

熟练操作microsoft office software, 例如word, excel, powerpoint 等办公软件 英语技能: cet-4,能够与人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证书 实习证明中文成绩单 [关于热能动力工程的个人简历模板]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格式要求

声明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4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将于2014年秋季由学会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投稿。 一、征文内容,包括下列学科: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 欢迎从事工程热物理各有关领域和能源、航空、航天、动力、发电、制冷、冶金、石油、煤炭、环境保护、材料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二、要求应征稿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三、来稿有关要求如下: (1) 题目:二号黑体字,一般不超过18个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 联系电话、E-mail:五号宋体;(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务必给出电话、E-mail) 摘要:“摘要”二字为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200字左右,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五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 引言、正文、结论: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为五号黑体,内容为小五号宋体; 插图:图说、图中字、坐标值均为小五号宋体,图及符号尽量插在文内。 (2) 所投稿件,一律使用Word电子文档,纸张大小:A4。页面设置,页边距:上4.0 cm;下3.7 cm;左3.5 cm;右3.5 cm。即:打字部分高22 cm,宽14 cm,单倍行距,切勿超出。稿件首页第一行左边打印“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右边打印稿件是属于第一项中所列举六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第二行左边打印“学术会议论文”,右边打印“编号:”,(号码暂空),均为小五号字,请注意不要再另设页眉页脚。 四、稿件无论录取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经审稿录取的论文由学会统一编号,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第一作者。作者按上述格式修改后寄回学会,由学会统一出版。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必须重新排印。 六、请勿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报告,内容无重大改进者,恕不接受。 七、应征论文请发送到:xhlw@https://www.doczj.com/doc/cb732921.htm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所投学科名称。 八、征文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5日(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 九、经审查录取的论文在2014年7月底通知第一作者,8月1日尚未接到录取通知的作者请在8月20日前通过email: cset@https://www.doczj.com/doc/cb732921.html,查询。 十、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 十一、学术会议的地点和开会日期,另行通知。 十二、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来人、来函商讨各项业务事宜。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和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录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实验 知识结构要求 就业方向 修业年限 ?开设院校 展开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 (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 (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二级学科。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国际著名科学家、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创建者、工程热物理学科奠基人吴仲华教授1956年创立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建设成为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研究所现有职工166名,科研人员13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18人,副研究员4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4名。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和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10 人,在读博士生94人,硕士生98人。2007年引入“百人计划”两名。工程热物理所始终注意根据国家需求调整科研领域和方向,建所以来,在科研领域和方向上有过两次重大战略调整,即从航空动力向能源与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从能源与动力向能源、动力、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的调整。围绕能源、动力、环境这三大领域,逐步凝练了洁净煤碳联产技术、先进燃烧技术、传热传质技术、航空航天热物理和总能系统及可再生能源五个研究领域和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全三维粘性定常和非定常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研究与设计系统研究、总能系统和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研究、洁净高效燃烧、常规和超常条件传热传质等。建所以来获国家级三等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共40多项,国家级四等和院部级三等奖以上近50项。 研究所一贯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以1996年75吨/小时循

环流化床锅炉的完善化为标志,完成了基础性研究、工业示范、产业化这一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历程,为推动我国循环流化床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正在以锅炉的大型化和高参数为目标开展攻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产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和产业化是通过新的运行体制将研究所长期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成功运用到工业领域的例子,基础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九五”期间开始部署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标志着研究所在环境领域的新发展,研究成果已在国内数个大中城市实施产业化推广。 2007年,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研究所与保定高开区合作建立的华翼风电叶片研发中心,投产了第一片1.5MW风电叶片。与兖矿集团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煤炭甲醇-动力联产示范工程。研究所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方面继续与上海锅炉有限公司、无锡华光锅炉有限公司、济南锅炉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销售480-670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十余台。同时,研究所继续研发超临界1000吨级的超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循环流化床技术必将以其良好的性能和环保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2007年,研究所在国家863重大项目支持下,同时启动了多个IGCC/联产示范工程,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项目建成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7年,研究所完成并结题项目16个,新争取项目50项。其

热能动力论文热能动力工程论文

热能动力论文热能动力工程论文 太阳能领域中的机械自动化研究 摘要:能源作为未来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保障国家安全及人民日常生活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利用太阳能光热的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广的走进千家万户,竞争日趋激烈。想在未来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成本的关键就是要提升生产流程的机械自动化程度,机械设备要具备数据采集系统,设备原料远程跟踪系统等。 关键词:热能性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太阳能住宅 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成果应用中的一大产业,它以环保、安全、节能、卫生等优点,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全国能耗约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13,而全国总能耗中,有13是来自建筑能耗。“向屋顶要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能,加热冷水提供给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的节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 一.太阳能原理概述

太阳辐射透过玻璃盖板,被集热板吸收后沿肋片和管壁传递到吸热管内的水。吸热管内的水吸热后温度升高,比重减小而上升,形成一个向上的动力,构成一个热虹吸系统。随着热水的不断上移并储存在储水箱上部,同时通过下循环管不断补充温度较低的水,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温度。控制系统把自来水通过控制阀,控制仪等送至太阳能以达到自动化控制。辅助电加热安置在水箱里,已备阴、雨、雪天使用,节电90%,并自动化运行。 影响平板式集热器板芯性能的主要因素,一是结构设计,二是表面吸收涂层。设计良好的集热器的板芯肋片效率应该在93%以上。集热器的板芯肋片效率与板芯结构、表面处理以及集热器整体结构有关。集热器整体结构的影响可以用总传热系数来描述,其影响程度与自身的几何尺寸(肋片厚度、材质)是一样。也就是说,在同等效率的情况下,集热器热损小时板芯可以薄一些。选择性吸收表面可以提高集热效率,但是市面上这类产品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肋片较薄。 保温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热效率和晚间清晨的使用,在寒冷的东北尤其重要。目前较好的保温方式是进口聚氨脂保温,若配料、工艺、环境、温度不适,也会造成发泡不均或泡孔过大、工质缓慢漏失保温性逐渐下降的后果,这就需要厂家有专门的发泡机械、标准化模具和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水循环管路管径及管路分布的合理性直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