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行为学期末论文-动物的利他行为

动物行为学期末论文-动物的利他行为

动物行为学期末论文-动物的利他行为
动物行为学期末论文-动物的利他行为

动物行为学之利他行为

莫肇勇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

摘要:有些利他行为只在表现型上是利他的,而在基因型层次上则是自私的;还有一些利他行为,无论在表现型层次上和基因型层次上都是利他的,可以说是彻底的利他行为。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亲缘;理论

Altruistic behavior of animal behavior

MO Zhaoyong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zh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Some altruistic ACTS only in the phenotype is altruism and, in the genetic type level is selfish; And some altruistic behavior, no matter in the phenotype level and genotype levels are altruistic, can saying is thoroughly altruistic behavior.

Key word: Animal behavior; Altruism behavior; Blood;Theory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

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生存能力的总称。

重要结果: 损失了基因的适应能力,缩短了生命的周期或留下更少的后代。

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说明动物行为学的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

亲缘选择假说: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未来时代的贡献。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率就越高(基因的自私性)。

互惠假说: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作关系)。

操纵假说:如杜鹃鸟的巢寄生(彻底的利他)。

互相依赖假说:如吸血蝠哺血;灵长类的结盟。

2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那么应如何对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增加适合度)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2.1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简单的说,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表现也就应当越加强烈。

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个体对自己的近亲(如父母和兄弟姐妹)表现出最强烈的利他行为;而对自己的远亲表现出较弱的利他行为,亲缘关系越远,利他行为的表现就越弱。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识别亲属的问题。

该理论不仅把个体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且把基因也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根据此理论,如果经过突变产生了一个支配某种利他行为的基因,那么该基因的成功将不取决于它能不能给携带它的动物个体带来好处,而是决定于对该基因自身是否有利。

2.2利他行为通过亲缘选择得以散布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Hamilton法则:如果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或遭受的损失是C,而受益者所获得的好处是B,那么当B/C > 1/r 或rB-C >0时,支配利他者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的频率才会增加。r是利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另一种表达方式: B/C >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利他者与受益者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2.3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亲缘关系)水平间产生: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则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则属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Hoogland(1983)对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

草原旱獭是一种社会性的啮齿动物,通常是一只成年雄旱獭与3-4只成年雌旱獭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年轻的雌旱獭终生都生活在这个群体里,而年轻的雄旱獭则在出生后的第二年离群外迁。所以,一个群体内的全部雌旱獭和一龄雄旱獭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旱獭的自然天敌是獾,Hoogland曾用展示獾的标本的方法来诱发旱獭的报警鸣叫。实验表明:当旱獭身边有亲属存在时,其报警鸣叫频次明显比没有亲属在身边时要高。

但是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的呢?

Hamilton关于亲缘识别的理论认为是建立在亲缘之间能够相互识别的基础上的。

Dawkins提出“绿胡子效应”,他认为有可能存在着“识别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表现型上的表达能使基因携带者识别出其他个体体内的同样基因,而且能使基因携带者对后者(即携带同样基因并在表现型上有相同表达的其他个体)表现出利他倾向。这种情况将能为亲缘个体间的相互识别提供一种遗传机制,而无需借助于学习过程。

个体靠一种简单的法则来识别亲属是亲缘识别的一种常见机制,如“把凡是在自己家里的个体都看成是自己的亲属”。

学习是亲缘识别的另一种机制,即通过后天的学习认识自己的亲属,如Lorenz 发现的幼雁的印记行为。

1982年,Holmes和Sherman用黄鼠所作的实验表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识别也部分地由于他们曾在同一巢穴中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结果表明:只要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黄鼠,不管它们之间有没有真正的遗传亲缘关系,都很少发生战斗;在一起长大的非亲缘个体之间,彼此的攻击性并不比一

起长大的亲缘个体之间的攻击性强多少。

3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

3.1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

有时两个或更多个体实行合作对每个个体都会带来好处,因为每个个体从这种合作中所得到的利益都会大于他们为合作付出的代价。例如:两个杂色脊蛉在冬季共同占有和保卫一个取食领域,比之他们各自单独有一个领域更能增加他们的取食率,这是因为共同保卫领域所带来的好处超过了他们共同分享食物所带来的不利。

3.2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关于行为操纵,可以这样说,有些动物的行为看上去无疑是利他的,但这种行为是受到其他个体操纵的结果。

最明显的实例是巢寄生鸟类与寄主的关系,寄主双亲辛苦地喂养杜鹃实际上受别的操纵。他们自己从这种利他行为中是一无所谓得的,实质上是杜鹃鸟骗取它去错误的喂养了别人后代。

行为操纵也可以在一个物种内部.例如:有些雌鸟故意把卵产在同种其他雌鸟的巢中,这样它就不必需自己去孵化和抚养雏鸟从而减少了自己的生殖投资。

3.3互相回报式的利他行为:

如果一个利他行为给收益一方所带来的好处总是大于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那么只要这种利他行为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双方都会有所收益。

对相互回报的利他行为的进化来说,以下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利他者必须具有识别欺骗行为的能力,并拒绝给上次曾欺骗过它的个体提供食物;互相回报的双方要有足够的重复相遇次数,以便使双方在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相互关系中能够互换位置,最终使所有提供帮助的个体都能得到好处;受益个体所得到的好处必须大于利他个体所付出的代价。

4利他行为的发育

利他行为的发育包括: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

4.1系统发育:

即利他行为的进化。在生物界低等的类群中也广泛存在利他行为,有着悠久的进化历史。就连小小的质粒中也存在着这种“高尚的行为”。

“细菌中质粒的自我牺牲行为”实验:

质粒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可以自我复制的DNA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它进人细菌的细胞体后就可以随着细菌的繁殖而复制,这样,质粒就相当于细菌中的一种基因结构,而细菌则成了该质粒的基因载体。我们把某种质粒导人到特定的细菌体内,并与不含该种质粒的其他细菌共同培养,当细菌密度非常大时,即生存空间过分拥挤时,有些细菌中的质粒破裂,相应细菌的细胞体也随之破裂,释放大量毒素,所释放的毒素可杀死其他不含相同质粒的细菌,而对相同质粒的细菌则毫无伤害。质粒的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保证了含相同质粒细菌的生存空间和营养资源。

4.2个体发育:

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利他行为的不同表现。

动物并不总是表现为自私行为或利他行为,往往因个体的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例如:鸡从小到大的取食行为就由利他行为逐步转化为自私行为。小鸡刚从蛋壳中孵出时,就能独立行走,自由取食了。动物学家发现当小鸡找到食物时,不管食物多少,自己是否饥饿,都会一边采食一边发出食物召唤声来邀请同伴们分享食物。这种采食式的利他行为使许多个体降低了因偶然缺食而饿死的可能性,这就给整个种群带来了好处,因为它们都很弱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渡难关。

但是,随着小鸡的长大,这种食物召唤的利他行为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自顾自食的自私行为。当它们发现食物的时候,决不会召唤同伴,相反,当它们共用同一食槽时,个体数越多,采食速率越快,甚至还以武力驱逐其他个体。因为,这时候的小鸡已经长大成熟,可以天天通过下蛋拷贝自己的基因了,自己吃饱总比通过召唤同伴共享食物的利他行为所得到的好处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5自私的基因理论

行为生态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动物个体的行为准则是为了使它们自身能够获得好处,而绝不是为了它们所属物种的利益或它们生活在其中的群体的利益。

例如,鸟类群体中的“绝对不要脱离队伍”的理论,群体中小鸟的报警行为纯粹是出于自身保护的考虑。

5.1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作为遗传物质基本单位的基因。

从遗传意义上说,某一群体只不过是临时的个体的聚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个体也不稳定,它们总在生老病死中不停地消失;至于染色体,好象是一副打出去的牌,它由很多张牌组成,但不久就会在洗牌的过程中被混合和湮灭,但洗牌并不会改变牌本身。

基因就好象这每一张牌,基因不会被染色体交换和基因交换过程所破坏,只是调换一下伙伴继续在进化的轨道上前进。

可见只有基因才是最稳定的,并能通过复制和以拷贝的形式保持“永恒的”存在,基因之所以能成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就在于它的永恒性。

5.2等位基因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即争夺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点。

只有那些靠牺牲其等位基因而增加自身生存机会的基因才能被自然选择所保留。动物的行为可以是利他的,但基因决不会利他。

5.3从发生在最低水平(即基因水平)上的选择出发,才是解释进化的最好办法。

6利他行为的例证

利他行为(除亲子之间的那种关系外)在动物界可能是极少有的。在社会性昆虫中则是普遍存在的。

利他行为在鸟类中特别普遍,已经发现至少存在于150种鸟类当中,其主要方式是合作育雏。

6.1以佛罗里达岛的一种鲣鸟为例:

鲣鸟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该群体包括一对繁殖鸟和它们的前一年或前几年繁殖的后代。这个群体维持着一年到头的永久的领域,并被群体的所有成员来保

卫。

幼雏孵出后,群体中未参与繁殖的个体开始给幼体带来食物(常通过母亲转给幼鸟),并担任警戒巢区,集体对付捕食者的任务。帮助减少繁殖个体的能量消耗,有利其成活。

6.2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利他的行为:

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在“新婚之夜”就残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6.3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

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6.4在蚂蚁或者蜜蜂社群中:

工蚁或工蜂辛勤地为蚁后或蜂后以及其他同伴服务而终日不辞辛苦,这些都是利他行为的典型例子。然而,这些却似乎不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那么,利他行为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的?对于这个问题,生物学家有不同的解释。

7利他主义行为机制

以鸟类的利他主义现象为例可以从自私性和亲缘选择两个方面去理解。

在合作育雏现象中,繁殖者至少可获得以下好处:减轻了护幼压力;当繁殖者之一死亡时,帮助者给幼鸟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帮助者学来的育雏经验提高了将来成为繁殖者的可能性;如果群体的成员增加能够更好地保护领域巢区的安全,群体间竞争有利于群体的发展,保留和召集帮助者是扩大群体的基本方式;增加逃避捕食者的成功率,分享食物资源,反过来这些又利于群体中所有成员的生存。

非繁殖者(帮助者)也能获得以下好处:获得照料雏鸟的经验;获得领域内的食物资源和安全;得到繁殖者在群体中得到的同样的好处;获得亲戚选择的好处。

动物行为社会学

课程论文

题目动物行为学之利他行为二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教育

年级 2009级生物本科(2)班学号 2009574201 姓名莫肇勇

成绩

2012年6月10日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_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11 齐利刚 2011132071 1 动物行为学论文 通过将近一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首先,我更进一步对动物有了了解,其次,动物的行为很神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保护人类的朋友~ 一、那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呢, 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 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石器时代(34000, 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学论文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 柏林的海因罗特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呢, (1)观察法(描述法):要了解行为的原因、发展、适应与进化四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某种动物的行为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制订该种动物行为方式的行为谱。 (2)实验法: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基本问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发情的雌老鼠身上提取的

《昆虫记》练习题 (含答案)

8年级名著阅读《昆虫记》 ●亨利·法布尔(1823—1915)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儿” ●外国评论家将其誉为“昆虫的史诗”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鲁迅先生把它奉为“讲昆虫的楷模” ●彭建德“法布尔的文风旗帜鲜明的区别于某些‘散文’搔首弄姿的架势:仿佛张开双臂,恨不得 把心掏出来,对着你不断抒情不断,不断感悟……那些关于花鸟鱼虫的文字清新平实,充满爱 心.这种爱是心怀大爱而不言的含蓄” 主题思想 ●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不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 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你能从下面的文字中看出他写的是什么昆虫吗? 1、《昆虫记》共有:(C)C.十卷 2、法布尔被誉为:(A)A.昆虫界的荷马 2、3、《昆虫记》是一部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D)D. 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5、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 B.诺贝尔奖提名) 6、法布尔曾担任:( C.物理教师) 7、塔蓝图拉蜘蛛易于:(D) D.驯服 8、法布尔的生活十分:(A)A.贫穷 B.富裕 C.忙碌 D.悠闲 9、《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C)A.历史 B.社会机制 C.社会人生 11、菜豆象是一种( B )。 A、大象 B、昆虫 C、鸟类 12、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C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13、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 A )。 A、蝉 B、蟋蟀 C、蝈蝈 14、( B )是毛虫的天敌。A、黑步甲B、金步甲C、被管虫 15、天生攀岩家是( B )。 A、狼蛛 B、蜣螂 C、蚱蜢 16、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B )。 A、喉咙发音B、腹部发音C、嘴巴发音 17、《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A )。 A、蜜蜂 B、蝎子 C、蝴蝶 18、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 B )。 A、绵羊的毛 B绵羊的粪便 19、大孔雀蝶是( C )。 C、欧洲最大的蝴蝶 20、蜜蜂在《昆虫记》中被称为( B )。 A、勤劳的使者 B、不会迷失的精灵 21、黑步甲擅长( A )。 A、装死 B、耍伎俩 22、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B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2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 D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 螳螂、蝎子 D 、骆驼、恐龙

动物行为学习题

动物行为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2、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4、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5、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原因是(多选): 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 6、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多选)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 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 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后洗净后再吃 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现象属:(多选) 拟态中贝茨拟态是指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缪勒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如蚁蛛。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8、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9、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D.吸引传粉昆虫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1、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探讨(一)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革命性领先技术,其产业化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利润的产业,它的利润率达到了17.6%,是利润率为8.1%的信息产业的两倍。因此,展望未来,多数分析家认为,生物技术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在21世纪初将与信息技术产业并驾齐驱,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核心产业。生物技术和产业如此巨大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世纪的一百年,人类凭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发明和创造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和交通设备与工具、电子与系统集成化的通讯设施与器具、家用电器、电脑以及化学合成物质,极大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方式,迈进现代化的阶段。欢欣之余,人类也不能忘记在发展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在准备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却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滞后、能源耗竭和资源短缺的五大危机。这些问题显然是发展中带来的,它们直接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一项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表明,人类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忽视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时,人类最终要饱尝在技术发明初期未曾预料的苦果。曾几何时,滴滴涕一问世便被誉为人类技术史的里程碑,声称它可以杀死害虫却对人畜无“害”,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46年,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以至引来化学公司投巨资开拓杀虫剂市场。仅在1947~1949年间,滴滴涕的投入就达38亿美元,旦利润逐年直线上升,到1951年利润额猛增1.1亿元。它的发明人保罗·米勒被人们称为救世主,获1948年度诺贝尔奖。然而时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发现具有激素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包括人类)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过母体传递后代,导致许多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到1970年,美国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先进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因此,由联合国提出、各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今后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双重使命:既促进生产力进步和为人类谋福利,又保护人类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产业日益显示出强大、高效、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特点,体现和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正在悄然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工业、农业和经济的性质、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其范围和程度令人耳目一新。难怪,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生物垃圾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废弃物,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和再生技术的三"R"模式,即对垃圾和废物采用消除、再循环和再生(remove、recycle、regeneration),清除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资源利再利用意义重大。 2.认识、开发和利用生命系统的要求 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几项划时代科学与技术成果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因为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因而主宰20

动物赏析论文

《动物赏析》论文 摘要: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但是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从动物行为学的发展史、动物行为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以及动物行为学的现实意义等多个方面对动物行为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对动物行为学的整个发展史,研究领域,及其对现实生活生产带来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中国,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人员却屈指可数,绝

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很多人的研究并没有切入国际研究的主流,整体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但据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和资料显示,我国在动物行为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在生物行为学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必将攀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在我的介绍下课让大家基本了解一下有关动物行为学的发展。 1动物行为学发展史 1.1 20 世纪前的发展史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 人类祖先对周围动物的认识,可以从他们的绘画(岩画、壁画)中体现出来。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一1050年前),人们所绘动物中,以马为最多,其次是野牛,共占60%,其他有鹿、长毛象、山羊、羚羊、野猪、犀牛及食肉类动物狐、狼、熊、狗等,而鱼、鸟极少见。约有10%的动物身上绘有箭头,表明与人类狩猎生活有关。虽然所绘动物并不都是猎食对象,但它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周围动物的观察。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了练习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一322Bc)开创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他能对动物行为的观察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 物 行 为 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222012314011030 姓名: 计爱霞

关键字:生态环境蚂蚁搬家保护 摘要 (1)奇妙的蚂蚁社会 蚂蚁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类社会性昆虫,小小的蚂蚁早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居住在地球上了,与恐龙为同一时代。随著地球环境的变迁,躯体庞大的恐龙早已灭绝,而身躯细小的蚂蚁却仍活跃在地球上。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长、发育及繁衍后代,它们成功地适应了地球上各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繁荣鼎盛的蚂蚁王国,全世界的蚂蚁共有260属、16000种,其数量在一百多万种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 (2)蚂蚁搬家 1.与其它许多动物一样,蚂蚁也是一种需要抢占并保护自己地盘的动物,当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时,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两个蚁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失败者失去自己原来的家园,到“远方”避难。 2.某些种类的蚂蚁本身就有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当其种群数量较大时,就会本能地开始建立新的蚁窝,以便分流出去一部分蚂蚁。. 3.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经过工蚁们充分的考察、准备,终于发现了一处食物更加丰富的地域,于是,蚂蚁们通过发出某种特定的气味信息,就开始了举家大搬迁行动。 (3)蚂蚁群体的建立 蚂蚁建立群体是以雌蚁与雄蚁通过婚飞方式相识交尾为起始点,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带翅膀的年轻雌蚁从蚁巢飞向空中,吸引了许许多多雄蚁的奋力追赶,只有那身强力壮的雄蚁捷足先登,有幸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与雌蚁交配,”新郎”在交配后不久就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著孤单的生活。受精后的雌蚁脱落翅膀,在地上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产下第一批受精卵。蚂蚁为完全变态类昆虫,它们的一生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 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 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 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 A.碳B.硫C.氯D.氟 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 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 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 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A.硫B.磷C.碳D.氮 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 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 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 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 A.6.8% B.5.2% C.3.6% D.2.4% 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 A.鼠B.蝗虫C.蚯蚓D.鱼 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 A.鱼B.蝗虫C.蚯蚓D.鼠 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 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 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

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选题

论述动物的行为节律 摘要:动物的行为节律按节律期长短可区分为6种类型,即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圣夜节律、短期节律和间歇节律。行为节律大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调控的,但需靠外在的定时因素的作用,使动物的行为节律与环境的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of animal behavior rhyth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eriod length categories, namely years rhythms, months rhythms, tidal rhythms, o holy night rhythms, short-term rhythms and intermittent rhythms. Behavior rhythm is mostly by body biological clock control, but need to rely on external factors, the timing of that animal behavior rhythm and environmental cycle changes in sync. 关键词:年节律月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短周期节律间歇节律定时因素同步 动物行为周期性地重复发生的现象称为行为节律,动物行为节律可分为年节律(circannualthythms)月节律(lunarrhythms)、潮汐节律(tidalthythms)、昼夜节律(eircadianthybhms)、短周期节律(Epieyelesthms)和间歇节律(intermittentthythms)。 1年节律 气候的季节周期变化对动物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决定的。例如:庭园林莺(Sylvia borin)、亚高山林莺(S.cantillans)和暗绿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试题

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 1.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很大,请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卵的孵化期最短?()A.在适温范围的下限温度B.在适温范围的上限温度 C.一直保持在最适温度D.在适温范围内温度有些波动 2.有一种植物,其松弛期(或喜暗期)是喜光的,如果这一时期将植物处于无光的环境,则抑制了它的发育,这种植物对光而言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广光性植物D.狭光性植物 3.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入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A.日照强度B.水分C.日照长度D.气候 4.一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的忍受范围,一种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一种环境因子的忍受范围是() A.完全相同B.完全不一样C.不一样D.具可塑性 5.下列符合耐受性定律的是(多项)() A.青蛙成体生活于水边或潮湿地区B.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 C.氧气是幼鸟出壳的必要条件D.南极企鹅只生活于南极 6.下列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多项)() A.蒲公英、大蓟、槐B.连钱草、红豆杉、铁杉 C.人参、三七、半夏D.柏、松、栎 7.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 8.下列动物所表现的行为与光周期相关的是(多项)() A.家燕的迁飞B.麻雀食性的季节变化 C.雪兔在冬季换上白毛D.玉米螟老熟幼虫的滞育 9.下列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噬菌体和细菌B.蛙和鱼C.大象和鹿D.马和羊 10.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11.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较低B.较高C.动态平衡D.变化较大 12.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的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3.下图表示存活曲线。这些曲线表 示3个不同物种在任一特定时刻的残存的(幸存的)个体百分数。研究这些存活曲线,下列哪一个组合是对的?() A.1⑵、2⑶B.1⑴、2⑶C.2⑶、3⑴D.1⑴、2⑵E.2⑵、3⑶ 1 2 3 年龄(相对时间单位) 种 群 的 生 存 % 100% 10% 1% 0.1% ⑴大象⑵青蛙⑶兔

动物行为学论文

蚂蚁搬家现象的研究 1 引言 经过一个学期对《动物行为学》的学习,学到了许多动物的行为学,比如动物的求偶、交配、繁殖、鸣叫等行为,了解到动物学界许多奇特现象。从而也增加了我对动物行为的兴趣,研究动物的行为学对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论述一下蚂蚁搬家的行为。 1.1 蚂蚁搬家是否与下雨有关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了大量的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即被认为是将要下雨的先兆。至于蚂蚁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了起来。但是蚂蚁搬家究竟与下雨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 1.1.1 蚂蚁搬家与下雨有关 如果说蚂蚁能够凭借其本能准确地感觉出即将下雨,甚至感觉出下雨量的大小,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劈头盖脸的雨点打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在下暴雨前蚂蚁不能及时地回到窝内,就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冲走,以至于回不了家,甚至送命。虽说蚂蚁的生命在人眼里不值什么,但对蚂蚁自己来讲还是蛮可贵的,干吗要白白丢掉呢?因此,蚂蚁完全有可能感觉出天将下雨,也有可能知道在下雨前要及时回家避雨。 天气变时,空气中水蒸气增加,泥土返潮,蚂蚁巢特别潮湿,蚂蚁难以安居。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为什么蚂蚁搬家就会下雨为什么蚂蚁搬家要下雨?因为蚂蚁一般住得比较低,雨水往低处流,它的家就没了无论哪一种生物,都需要有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动物为了适应各种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行为。就拿蚂蚁来说,它对自己窝里的湿度一定的要求。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蚁窝就变湿了。如果太湿了,蚂蚁就呆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往干燥的地方搬家了。因此,蚂蚁是在大雨来临前搬家的。 1.1.2 蚂蚁搬家与下雨无关 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低智慧生物,其生物意识和生存知识相对于人类来讲要落

动物行为学练习

《动物行为学》习题 一、选择题 1、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的筑巢,并将鸟的动物详细记录,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综合法 D、摄像法 2、最佳摄食理论认为:动物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从所发生的行为中获得() A、最大的利益 B、一般的收益 C、最小的收益 D、毫无收益 3、下列行为哪项是本能行为()A、反射B、条件反射C、操作条件反射D、习惯化 4、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B、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生存 C、攻击行为都有身体的直接接触 D、公鸡的争斗就是一个实例 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6、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定型行为的一组是() A、鱼类的趋光性,蛙的搔扒反射、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蛙的搔扒反射、蜘蛛织网、蚂蚁做巢、鸟类迁徙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昆虫的趋光性 D、鸟类迁徙、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涡虫受到光照刺激后产生身体收缩 7、有些海产蟹类,当涨潮时钻入洞穴,退潮时爬出,这种行为称() A、定向行为 B、觅食行为 C、节律行为 D、防御行为 8、每年春天可看到大雁北飞,而在秋天则可看到大雁南飞。大雁的这种行为称为() A、节律行为 B、学习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9、杜鹃常把蛋产在其他小鸟的窝里,由小鸟代其孵蛋喂养小杜鹃。小鸟的这种行为称为() A、学习行为 B、社群行为 C、繁殖行为 D、后天性行为 10、下列行为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A、母鸡孵蛋 B、公鸡报晓 C、蛇追捕青蛙 D、公鸡争斗 11、牡蛎和蛤蜊等在涨潮时在水下觅食,有些珊瑚、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潮水到达高潮时产卵,这些现象属于()A、昼夜节律B、季节节律C、潮汐节律D、生物钟 12、野兔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立刻跑向自己的洞穴,这属于()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移行为 D、守巢 13、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的是() A、行为过程是否引起伤亡 B、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C、行为双方是否同性 D、行为双方是否得利 14、在北极海滩上,两只雄海豹常发生血战,目的是为了() A、捕获食物 B、争夺食物 C、躲避侵害 D、占领“领域” 15、下列哪种行为既是防御行为,又是利他行为() A、尺蠖的拟态 B、黄鼬释放臭气 C、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 D、母鸡发现老鹰时的报警鸣叫 16、下列属于典型的利他行为的是() A、三棘鱼的配对行为 B、黄鼠的报警行为 C、清晨森林中群鸟的鸣叫 D、池塘中雄蛙的鸣叫 17、蚯蚓在“T”形管中经多次尝试,学会了如何逃避电击,如何找到食物,这种学习方法叫() A、习惯化 B、印随学习 C、联系学习 D、洞察学习 18、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讯息者发出讯息以改变接收讯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何者不属于“沟通”()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即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天敌注意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是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视频、光电和生物电等信号的采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提取动物行为的轨迹并计算实验动物对象的各种行为学参考指标,用来进行评价药物效果和影响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一、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原则参考普通环境标准,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 1.给水排水系统:上水水压0.3-0.5MPa,冷热水分别独立提供;实验室下水口距地面高度低于10cm。 2. 实验室内光照度:室内光照度恒定,阻断室外光线(隔光窗帘或无窗户),室内光源由室内灯提供,分为实验光源和工作光源,实验光源根据不同实验设备专门布置射灯位置及角度,实验时保持实验光源提供的光照度恒定不变(可以用光照计测量);工作光源漫反

射光源,照度为150-300LX. 3.动物房光线:动物房内要有较亮的工作光线和较暗的生活光线调节;要装有昼夜明暗交替照明系统,每12h轮转照明,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5-20LX,调节实验动物节律跟人类一致。 4.通风:实验动物一般对气味非常敏感,所以实验室、动物房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最好是从笼子里出来直接排到室外,而不是排到室内)。 5.隔音:实验室建设初期可在四周墙壁中加装隔音层或者后期加装波峰海绵,室内噪音低于60dB(也可购置专门的隔音箱)。 6.温度:室内温度恒定19~26℃为宜(日温差小于4℃),推荐20~25℃(日温差小于3℃),冷热双制空调系统是必需的。 7.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较好。 8.动物房距离实验室的距离因在同一隔离区域内,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尽量避免实验动物的搬运过程接触外界。 9.实验过程中禁止实验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实验室内或实验室门外频繁进出,避免在同一间实验室内同时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去除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0.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实验室空间根据实验设备的要求定制和设计实验场地。 11.实验室的电脑操作室要求独立一个房间,避免影响实验。 12.每套电脑因单独控制一套设备为宜。 13.实验室最好配置恒定白噪音发生器(避免外界和动物间的声音干扰) 14. 实验室的电气指标要求三厢,可拼配接20A电流。实验室因配置UPS设备,保证实验室供电稳定性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15.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房高不能低于2.8m。

生态学的10个规律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 日照实验高中崔宝刚 一、生态学的十个规律 1.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关于动、植物投资的一门科学。生物的行为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党和生态平衡等 A.大面积森林砍伐、滥施开垦干草原、破坏沼泽、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 B.生态平衡像“收支平衡”一样,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平衡,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好还是坏? C.生态平衡不存在(发展观),常用生态系统稳定性描述。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不直接产生或指挥伦理和政治的运动。 2.生态学只有按照进化论才能被理解 (1)离开了进化论,生物学就没有了意义。 (2)形态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的巨大多样性都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例:为什么鸸鹋(澳洲鸵鸟)、几维鸟(新西兰唯一保存下来的无翼鸟; 新西兰人把从我们中国引种去的猕猴桃,称为几维果)和美洲鸵鸟等都是无翼的?——进化的结果。 (3)从更广的水平而言,进化的趋势是使有机体的适合度(fitness)最优 (4)由于环境是对于有机体的基本约束,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视进化和遗传?---错 3.“对物种有利”现象并不存在 自然选择将有利于那些传给大多数后裔的基因 假如兵蚁或工蜂在防御性攻击后自取灭亡(工蜂遇敌时,不得已而使用螫针,螫针会连同一部分内脏拉出,这是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但它保卫了蜂巢内同胞的安全)或雌章鱼在生产后就即可死去只是对物种其它个体有好处,但是对携带基因的个体是不利的,那么进化将有利于别的基因取代它,这种死亡的意义并不在于利它。 由于同样的理由,认为种群大小通过出生率降低而受到限制是“为了对物种有好处”的论点同样是不可靠的。基因是自私的,只对自己有利。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某种个体含有利它基因现象。 无论是利他行为还是种群调解,用进化作用于个体的观点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4.基因和环境都很重要 先天定型行为与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像消化道内的酶一样,同样是被基因控制的。目前有许多基因控制行为特征的实例。 学习行为也是重要的,很多鸟类出生时就和同种鸟类分开,成体后并不会本种鸟叫。 正确评价这两方面因素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事实,对于正确理解生态学是很重要的。 5、理解复杂性需要模型 首先要确定小的特定问题:如“雄性乌鸫为什么形成领域?” 然后要“提出特定假设”:有领域的乌鸫能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 再次要检验特定的假说

智慧树知道网课《动物行为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由蝌蚪到青蛙行为变化的研究属于动物行为的()研究。 A. 发育 B. 原因 C. 功能 D. 进化 2 【判断题】(1分)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动物行为的表达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分) 高等动物一旦濒危,就难以恢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较大。 A.

错 B. 对 4 【单选题】(1分) 当一个学生经历多次失败后认为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的时候,这个学生处于()状态。 A. 攻击 B. 自责 C. 习得性无助 D. 习惯化 5 【多选题】(1分) 研究动物行为有助于()。 A. 动物保护 B. 理解人类自身行为 C. 动物驯养繁殖

D. 野生动物疾病控制 E. 人与动物冲突控制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克劳格原理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时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动物行为学研究也不例外。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分) 动物的年龄、性别、社会等级等都可能影响到对动物的观察。 A. 对 B. 错

3 【多选题】(1分) 以下技术和设备可以应用到研究动物行为中的有()。 A. 望远镜 B. 物联网技术 C. 户外相机 D. 夜视仪 4 【判断题】(1分) 黑头鸥把蛋壳残片扔到鸟巢外面是因为蛋壳残片吸引天敌,这属于因果研究。 A. 对 B. 错 5 【多选题】(1分) 在设计动物行为实验时,可以利用()。

A. 动物本身差异 B. 移除实验 C. 人工控制 D. 使用模型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1分) 刚性行为和弹性行为的区别就是动物随着占有资源量的变化表达的频次和持续的时间是否有显著的变化。 A. 对 B. 错 2 【多选题】(1分) 动物往往存在同性集群,常见的原因有()。 A. 活动预算不同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学 课程论文 题目动物的学习行为 二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零一四年六月九日 动物的学习行为 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主要包含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系性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类作用 引言: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要在后天环境中求得生存,除了要依靠先天遗传的种群本能行为外,还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后天学习行为可适应相对迅速的变化,与先天本能相比,其意义要重要得多。另外,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学习行为是人类

和动物适应环境和求得生存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环境的变化每日一个面孔,人类和动物必须依靠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但人类和动物都有各种的学习方式,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种族的延传。 1 行为的分类 动物的学习行为包含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可将其归纳为习惯化反应、模仿学习、印痕学习、联想学习和推理学习等类型。 1.1 习惯化反应 当同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除非再给予其他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能再次发生。雏鸡、小火鸡、幼鸭初次看到头上有物体移动时,不管这个物体对自己有无害处,比如说掉下一片树叶,它们都会表现出惊恐反应,做出蹲伏或其他惊恐的举动。可是当它们经历过几次像掉落树叶的情况后,它们的蹲伏反应便会渐渐减弱,对日常飞掠过的飞鸟或别的物体的恐惧也日趋消失。也就是说,它们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已经降低了。当然,如果出现了陌生的飞过物体,如一只老鹰, 它们仍然会表现出惊恐举动。在人类社会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人们常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见怪不怪,也常会对自己天天吃的东西感到厌倦,如果每天都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不到噪音了。中国有句古话“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入兰芷之室而不知其香”,这也是习惯化学习起的作用吧。[1] 1.2 模仿学 模仿学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本世纪60年代,动物学家辛德在大不列颠岛研究了当地山雀的学习行为,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山雀偶然撕开放在订户门前的牛奶瓶盖,从而取食牛奶。之后不久,这一行为传遍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岛的所有山雀,以至于送奶工人不得不在每个奶瓶上扣上一个杯子。这便是一

动物行为学-猫攻击行为

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小学期) 论文题目:猫攻击性行为及其解决方法课程名称:动物行为学 任课教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 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 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猫攻击性行为及其解决方法 一、猫攻击行为介绍: 对动物来说,攻击行为是动物的正常行为,也是生存的必要组成部分。攻击行为可以用来解决领土、资源和交配对象的争端。在伴侣动物中,这些正常行为往往成为问题行为,无论是对动物主人还是动物自身。伴侣猫的攻击行为通常导致问题发生以及对看护人或其它猫的攻击。影响个别动物的咬人倾向的因素通常有:遗传、环境、早期经验、成熟、学习、荷尔蒙状态、生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等【1】。 对于猫科动物,攻击行为往往与其假定目标使它产生的威胁感有关。猫一般是群居动物,因此它们善于在不打斗、不产生潜在后续伤害的情况下就把纠纷解决掉。猫经常使用眼神和声音威胁,避免身体抵抗,通常表现为立毛、调整体位扩大身体体积、斗殴发声(咆哮声、嘶嘶声和嚎叫)和耳朵位置变化。攻击行为有多种表现:从改变身体姿势、耳朵位置、面部表情到暴力袭击都属于攻击行为【1】。 在应用动物行为中,攻击行为可以分为防守性攻击行为和侵略性攻击行为。攻击行为还可依侵略目标和受害者分类,例如:针对人的攻击行为和猫内部的攻击行为。其他行为学者依据诊断类别界定攻击行为。在兽医行为医学中,攻击行为分为:掠夺性攻击行为、恐惧性攻击行为、急躁性攻击行为、雄性之间的攻击行为、领土性攻击行为、孕猫攻击行为、工具性攻击行为、与性有关的攻击行为、玩耍性攻击行为、转移性攻击行为、特发性攻击行为、社会/统治地位性攻击行为、抚摸性攻击行为。 伴侣猫的攻击行为对动物福利有很大的影响。对人类或其它猫的潜在伤害,可能会导致猫与其主人之间关系的破裂,其后果可能是宠物及其所有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猫惨遭遗弃、安乐死或者不恰当的处置方法。因此,对猫攻击行为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与兽医诊断最相关的攻击行为类别有:玩耍性攻击行为、恐惧性攻击行为、抚摸性攻击行为、领土性攻击行为【2】。 二、猫攻击行为表现——示例场景 1.公开的、被动的、进攻性攻击行为:自信的猫盯着时,另一只猫走进房间【3】。 2.公开的、被动的、防御性攻击行为:信心不足的猫离开房间或撤回到更小的空间,卷起尾 巴发声【3】。 3.公开的、主动的、进攻性攻击行为:常驻猫对新猫伴叫声的追逐和牙齿攻击【3】。 4.公开的、主动的、防守性攻击行为:在后撤或进一步追击的过程中击打以攻击或回应【3】。 5.隐蔽的、主动地、防御性攻击行为:受害猫撤出并且标记限制区域【3】。 6.隐蔽的、主动的、防御性攻击行为:有征服心态或信心不足的猫用尿液和粪便在已经流离 失所的猫的领地或边界区域做标志【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