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和肺泡囊。

呼吸道包括上下气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中逐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直径<1mm壁内无软骨及粘膜下

腺体者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当其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时,则称为呼吸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管和肺泡囊。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勺小、细支气管统

称为小气道,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

(lobule ),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I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

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柱状上皮,肺泡表面覆盖两种肺泡上皮细胞。I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肺泡表面的90%以上为其覆盖。I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气血屏障,是气体交换必需经过的

结构。n型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少,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一种磷脂蛋白,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直径及小气道通畅、防止肺萎陷的功能。肺泡壁上的肺泡间孔

是肺泡内气体、渗出液或细菌向邻近肺泡扩散的通道。

呼吸系统具有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可将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粉尘颗粒或病原微生物

粘附在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层上,随痰排出体外,若被吸入肺泡,则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有3亿?7.5亿个肺泡)。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各种疾病。

肺解剖图虬

IJJ;兀亍蝕人萍能够用

卩叶哌的器亿我们右两个

胸,分别何F料那的卿

边.的个肺都山称为尢气

竹的帯道勺气怜相Ji. 删

具有柔软的-晦熾状前构

造,网此*在冲烘时它可

以伸JH并寄张.帥山褛

称为製的深沟分成儿豁介

树降"各称为亠牛叶-右

Mr肯两亍餵*血左汕仅

打*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冋iV

\Tr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胸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壁层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三部分。正常情况下,肺表面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可以相互滑动和分离,在一些病理状态下,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形成部分或完全的粘连,胸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造成困难。两肺借肺根及肺韧带固定于纵隔的两侧。

前缘和下缘薄而锐,而后缘钝。

前内侧延伸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

膜相延续。

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肺的

表面覆盖着脏层胸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胸肺尖与胸膜顶紧密相贴,从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在呼气和吸气时,无明显的位置改变。肺底与膈肌相邻,呈穹窿状,以适应膈肌的形状,在最大呼气和最大吸气时,肺底可上下移

动约两个椎体的距离。左肺底隔以膈肌与肝左叶,胃底和脾相邻;右肺底隔以膈肌与肝右叶比邻。肺的外侧面膨隆,与胸廓的前后和外侧壁相接触。肺的内侧面与纵隔为邻,此面中最

为重要的结构是肺门,它是支气管、肺动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组织出入肺实质的门户。肺的

脏层胸膜在肺表面形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有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而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况有明显差异,发育良好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仅有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部叶间裂未

发育,这种情况多见于横裂。因而在进行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状况将显著影响手术的进程。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1 .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2 .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 .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 (《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理虚元鉴》)。3 .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 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 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 ?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 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5.肺静脉的处理:同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 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和肺泡囊。 呼吸道包括上下气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中逐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直径<1mm,壁内无软骨及粘膜下腺体者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当其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时,则称为呼吸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管和肺泡囊。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的小、细支气管统称为小气道,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lobule),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柱状上皮,肺泡表面覆盖两种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肺泡表面的90%以上为其覆盖。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气血屏障,是气体交换必需经过的结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少,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一种磷脂蛋白,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直径及小气道通畅、防止肺萎陷的功能。肺泡壁上的肺泡间孔是肺泡内气体、渗出液或细菌向邻近肺泡扩散的通道。 呼吸系统具有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可将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粉尘颗粒或病原微生物粘附在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层上,随痰排出体外,若被吸入肺泡,则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有3亿~7.5亿个肺泡)。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各种疾病。

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201205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 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 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 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道分支+ ++ +++ +++ +++ 粘液腺+ + ++ ++ 软骨+ + ++ ++ 肺泡+ ++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 板层小体+ ++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 磷脂酰甘油+ ++ SP-A + +++ SP-B + ++ +++ SP-C + ++ +++ 肺泡毛细血管+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在假腺样期如果肺泡分化发育障碍,会导致导管期肺发育低下(pulmonary hypoplasia),其特点为近足月或足月儿肺重量占体重1%以下,肺泡数量显著减少,上皮细胞呈立方状,肺泡隔增宽。一般此种组织学特点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新生儿肺,尤其在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成熟最重要的生物标志。在导管期和囊泡期相当与胎儿24-26周时由于支气管分支已经达到20级以上,伴随肺泡结构出现,同时有丰富毛细血管在肺泡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生理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生理: 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的先决条件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1、缺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原因目前国内、外研究颇多,多从神经和体液因子方面进行观察,现认为体液因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占重要地位。特别受人重视的是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产物前列腺素和脂氧化酶产物白三烯。前列腺素可分为收缩血管的如TXA2、PGF2a,舒张血管的如PGI 2、PGE1等两大类。白三烯主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此外尚有组胺、血管紧张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参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2、最近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特别引人重视,多数人认为缺氧时EDRF的生成减少。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并非完全取决于某种缩血管物质的绝对量,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缩血管物质和扩血管物质的比例。 3、缺氧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其作用机制可能因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使肺血管收缩。 4、高碳酸血症时PaCO2本身不能收缩血管,主要是PaCO2增高时,产生过多的H+,后者使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使肺动脉压增高。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解剖结构的改变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障碍。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腔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也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至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增生。肺细小动脉和肌型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肥大或萎缩,细胞间质增多,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非肌型微动脉肌化,使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大。 5、此外,肺血管性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反复发作的肺血管栓塞、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皆可引起肺血管的病理性改变,使血管腔狭窄、闭塞,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成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中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的

人体解剖与生理重要知识点整理

绪论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1.人体组织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但都由胞体和突起 两部分组成。 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直径4-120 微米,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2)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a)树突:每个神经元有1个或者多个树突,是神经元接受 信息的主要部位。 b)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长短不一,神经元的

胞体越大,轴突越长。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转向神经 元或肌纤维、腺细胞等效应细胞。 2.神经元的分类 ◆按神经元突起多少的分类 1)假单级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不远处呈“T”形分 为两支。 2)双级神经元:有两个突起,含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 3)多级神经元:有多个突起,含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多级神经 元的数量最多。 ◆按神经元功能分 1)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级神经元 2)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属多级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或联络神经元:分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中间, 起联络作用。

3.神经元的连接 突触:神经元的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效应器及感受器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方式。 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部分组成。 第二章运动系统 1.骨的形态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1)长骨: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多分布于四肢 2)短骨:呈立方形,短小,如腕骨和跗骨。

肺部病理生理及解剖

呼吸病学病理生理及解剖 1、呼吸系统从早期胚胎发生到出生后分为:假腺期(24天?16周)、小管期(17周?2 6周)、终末囊泡期(26周?出生)。至8岁时才停止发育。 2、在2 4天时从内胚层的消化管腹侧开始,适在咽部的尾侧发生肺芽,此芽近端连于喉的 管道即为气管,气管与食管之间有气管食管隔,二者之间有痿管相连,称为气管食管痿,气 管远端分为左右肺囊,产生左右支气管,继而形成叶支气管,第5周开始产生段支气管,第 10周可分至4?8级支气管,12周时肺叶也明显形成,16周时肺内支气管已达15? 2 5级,以后又分出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延续到肺泡期,在肺芽扩展分支时,包绕 肺芽的间质伸入分支间并包绕各级分支,分化成为呼吸道的平滑肌、软骨、血管、淋巴管以 及结缔组织、脏层胸膜等。 3、气管与支气管的软骨是有近端向远端发展的,在第4周时,软骨首先在气管内壁出现,第10周时在主支气管内出现,第12周时见于段支气管,16周时可增至6?12环。呼吸道上皮起源于内胚层,间或也来自外胚层和中胚层,有8种上皮细胞和2种游走细胞。 在假腺期,呼吸道粘膜与食管相似,上皮为复层上皮,以后逐渐衍变成假复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起始时统一的未分化型,以后逐渐分化成7种细胞。纤毛细胞出现较早,在第10周 时可在气管上皮内见到,在第13周可见于所有支气管树的各级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在第13周开始出现于气管和支气管,逐渐远向生长直到3 2周,其中 分泌性糖蛋白与分泌酸性糖蛋白的杯状细胞相等,在成人则以分泌酸性者为主。浆液细胞在胎儿出生后才发生,可能起源于基底细胞。Clara细胞是细支气管上皮的主要细胞,无纤毛, 有丰富的分泌颗粒,提供纤毛液体环境。刷状细胞类似小肠上皮细胞,游离缘有微绒毛,在 人胚呼吸道上皮中无此种细胞,可能存在于成人。中间细胞起源于内胚层细胞,为纤毛细胞 和腺细胞的前驱细胞。基底细胞在人胚10周上皮分化成假复层时即已形成,位于柱状上皮 细胞的深面。此外还有Kulchitsky细胞及起源于中胚层的淋巴细胞和球状白细胞。Kulchitsky 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为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 4、正常人胸腔的容积为4L,肺泡内的CO2分压为40mmhg,氧分压为lOOmmhg,血气屏 障的厚度为0.3卩m,血气屏障面积为80?100m2,有300万个肺泡,肺泡直径为1/3mm。气道从气管分支逐渐变细直到肺泡囊,经历23级分级,气管一左右主支气管一叶支气管一 段支气管一终末支气管一呼吸性支气管一肺泡管一肺泡囊。气管至终末支气管16级气道,构成传导气道,容量为150ml。肺的呼吸区:呼吸性细支气管一肺泡囊(7级)都有肺泡参 与气体交换,容量达2500?3000ml。肺动脉压15mmhg。肺有双重循环系统,除接收肺循 环外还接收支气管循环的血液供应。 5、测试者正常呼吸为潮气量(TV: 500ml)。然后最大吸气后呼气所测得呼气量为肺活量 (VC )。 最大呼气留在肺内的气体为残气量(RV)。平静呼气末肺内所残留的气体为功能残气量(FRQ。残气量加上肺活量为肺总量(TLC。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500ml X呼吸频率15次/分。CO的弥散阻力主要来自于肺毛细血管容积,故与血气屏障的面积和厚度有关,还受肺毛细血管容积影响。正常动脉血02分压为100mmhg,溶解02为0.3ml/100ml,正常血液 含有Hb15g/100ml , Hb所能结合最大的氧容量为20.8ml02/100ml。1g纯血红蛋白Hb可以结合 O2为1.39ml。 Hb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X 100%。血氧含量=(1.39 X Hb X氧饱和度%)+ (0.003 X PO2)。 6、肺胶原纤维占肺结缔组织的60?70%,其主要成分是胶原(100-200mg)。I、川型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组成,存在于间质基质内。n型胶原来源于软骨细胞,存在于气道中。w胶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