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植物内部结构(20200522202203)

实验六植物内部结构(20200522202203)

实验7 假设检验(一)

实验7 假设检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重要的参数检验方法(单个总体的均值检验,两个总体的均值检验,成对样本的均值的检验,两个 总体方差的检验,二项分布总体的检验); 2.掌握若干重要的非参数检验方法(Pearson拟合优度 2检验,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和双样本检验)。 二、实验内容: 练习: 要求:①完成练习并粘贴运行截图到文档相应位置(截图方法见下),并将所有自己输入文字的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包括后面的思考及小结),②回答思考题,③简要书写实验小结。④修改本文档名为“本人完整学号姓名1”,其中1表示第1次实验,以后更改为2,3,...。如文件名为“09张立1”,表示学号为09的张立同学的第1次实 , 法1Alt ,即完 法2:图标,工具。)1. 2. H0: H1: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rue mean is not equal to 225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172.3827 211.9173 sample estimates: mean of x 192.15 P=0.002516<0.05,拒绝原假设,认为油漆工人的血小板计数与正常成年男子有差异 3.(习题5.2)已知某种灯泡寿命服从正态分布,在某星期所生产的该灯泡中随机抽取10 只,测得其寿 命(单位:小时)为 1067 919 1196 785 1126 936 918 1156 920 948 求这个星期生产出的灯泡能使用1000小时以上的概率。

解: 源代码及运行结果:(复制到此处,不需要截图) > x<-c(1067, 919, 1196, 785, 1126, 936, 918, 1156, 920, 948) > p<-pnorm(1000,mean(x),sd(x)) > 1-p [1] 0.4912059 结论: 这个星期生产出的灯泡能使用1000小时以上的概率为0.4912059 4.(习题 5.3)为研究某铁剂治疗和饮食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16名患者按年龄、体重、病 程和病情相近的原则配成8对,分别使用饮食疗法和补充铁剂治疗的方法,3个月后测得两种患者血红资白如下表所示,问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患者血红蛋白有无差异? H0: H1: 5. ,分别测 试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腔血糖下降值(mmol/L) (1)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的数据是否来自正态分布,采用正态性W检验方法(见第3章)、Kolmogorov-Smirnov检验方法和Pearson拟合优度 2检验; 解:提出假设: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被子植物果实的结构观察 实验 4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 14级生物科学1班李明32014092654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百合子房横切面的观察,认识胚囊的发育过程; (2)通过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幼胚、荠菜胚或其他植物,了解植物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的形状变化及种子的形成。(3)通过对典型果实类型的观察,对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百合子房横切片(几个不同时期)。

(2)垂柳幼嫩果序、荠菜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角果。 (3)番茄、柑桔、梨、桃、向日葵、花生、香蕉、草莓、菠萝等各类新鲜或贮存的果实标本。 三、用具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凹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 爱氏苏木精、5%KOH、50%乙醇、无水乙醇、蒸馏水、香柏油 四、实验内容 (1)百合子房横切面的永久切片观察。 略 (2)荠菜的整体透明法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普通载玻片上。 透明:每个果实有20—30个胚珠,滴上1-2滴5%KOH溶液,10分钟左右以后胚珠和珠心组织变得松软易碎,而

胚则完好。 清洗:用吸水纸吸取KOH溶液,再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芥菜的胚。 (3)垂柳的整体染色与透明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受精后的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凹玻片上。(因为垂柳的胚珠太大,发在普通载玻片上就无法盖盖玻片) 浅染:滴加稀释后的苏爱氏木精,染色5-2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脱色:冲洗后,加上1-3滴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进行脱水,呆乙醇挥发至胚珠周围几乎没有液体时,再次添加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约重复3-5次。 透明:在凹槽内滴上数滴香柏油对受精后的胚珠进行透明。封片:透明后放置一会或不经放置,盖上盖玻片。 观察: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五、

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样本t检验; 3.了解独立样本t检验;、 4.了解配对样本t检验; 5.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6.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单样本t检验; 2.独立样本t检验; 3.配对样本t检验。 四、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依题意,设H0:μ= 82,H1:μ>82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82; (4)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右尾检验,所以右尾P=2=因为P值明显小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有显著性差异,故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县的英语教学改革成功。 问题二: 实验过程 依题意,设H0:μ= 500,H1:μ≠500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某工艺研究所研究出一种自动装罐机,它可以用来自动装罐头食品,并且可以达到每罐的标准重量为500克。现在需要检验它的性能。假定装罐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现随机抽取10罐来检查机器工作情况,这10罐的重量如下: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 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500;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双检验,所以双尾P=因为P值明显大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无显著性差异,故不能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所以自动装罐机性能良好 问题三: 某对外汉语中心进行了一项汉字教学实验,同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参与了该实验。一个班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然后学习课文;另一班采用分散识字的方式,边学习课文边学习生字。为了考察两种教学方式对生字读音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影响,教学效果是否有差异,分别从一班和二班随机抽取20人,进行汉字注音考试,请计算二个班的平均成绩、标准差分别是多少两种教学方式对汉字读音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差异哪一种教学方式更有效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云翳,痢疾,痈肿。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全草或叶: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17. 野花椒,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果皮:辛,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驱虫健胃。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种子:苦、辛,凉。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三)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统计推断 1.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H0和H1假设都是对总体特征的检验假设,相互联系且对立。 H0总是假设样本差别来自抽样误差,无效/零假设 H1是来自非抽样误差,有单双侧之分,备择假设。 检验水准,a=0.05 检验水准的含义 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选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要注意资料类型和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的问题, 一般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u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和u检验。 3.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理 P≤a ,拒绝H0,接受H1 P> a,按a=0.05水准,不拒绝H0,无统计学意义或显著性差异 假设检验结论有概率性,无论使拒绝或不拒绝H0,都有可能发生错误 (四)两均数的假设检验(各种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假设的特点、计算公式、自由度确定以及确定概率P值并做出推断结论) u检验适用条件 t检验适用条件 t检验和u检验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2.配对资料的比较/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配对设计的情况:3点 3. 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1)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2)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五)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Ⅰ和Ⅱ类错误) 1.两类错误 拒绝正确的H0称Ⅰ型错误-弃真,用检验水准α表示,α=0.05,犯I型错误概率为0.05,理论上平均每100次抽样有5次发生此类错误; 接受错误的H0称Ⅱ型错误-存伪。用β表示,(1-β)为检验效能或把握度,意义为两总体有差异,按α水准检出差别的能力,1-β=0.9,若两总体确有差别,理论上平均每100次抽样有90次得出有差别的结论。 两者的关系:α愈大β愈小;反之α愈小β愈大。 2.假设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1)随机化:代表性和均衡可比性 (2)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 (3)正确理解统计学意义 (4)结论不绝对 (5)单侧与双侧检验的选择 四.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校园常见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基础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识别校园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3 识别校园植物。 三、实验原理 被子植物是日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类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群。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区。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2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四.校园植物名录 序 中文名学名属名科名号 1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假连翘属马鞭草科 Ligustrum quihoui 女贞属木犀科2 小叶女 贞 3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九里香属芸香科 4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榕属桑科 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刺葵属棕榈科5 美丽针 葵 6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鱼尾葵属棕榈科 7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刺桐属蝶形花科 8 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朱缨花属含羞草科 9 芒果Mangifera vndica linn 芒果属漆树科 10 红花檵Loropetalum chinense 檵木属金缕梅科

实验六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实验六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单样本、独立样本、配对样本T 检验)。 二、实验内容: 某助眠药物临床实验征集了20位被试,试验后得数据表包含被试的性别、身高、体重、用药前睡眠时长及用药后睡眠时长。试就该数据估计性别对未使用药物时睡眠时长的影响、检验被试总体身高与165差距是否显著、对不同性别的被试的身高和体重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并检验药物是否对被试有用。 三、实验步骤: 参数估计 1、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 2、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弹出“探索”对话框,将对话框左侧的变量框中“用药前睡眠时长”添加到因变量列表,“性别”添加到自变量列表 3、点击“统计量”,弹出“探索:统计量”对话框,勾选描述性并设置均值置信区间为95%,单击“继续” 4、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单样本T检验 1、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 2、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弹出“单样本T检验”对话框,将对话框左侧的变量框中的“身高”添加到右侧的“检验变量”框中,将检验值设为165; 3、点击“选项”,弹出“选项”对话框,将置信区间百分比设为95%,点击“继续” 4、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独立样本T检验 1、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 2、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弹出“独立样本T检验”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变量“身高”“体重”进入检验变量框,选变量“性别”进入控制列表框 3、点击定义组,在组1(1)中填写1,组2(2)中填写2,点击继续, 4、点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配对样本T检验 1.打开一份可用数据。 2.选择分析→比较平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选择一对配对样本“用药前睡眠时长”和“用 药后睡眠时长”,将“用药前睡眠时长”拖至“variable1”,“用药后睡眠时长”拖至“variable2”,单击“选项”设置置信区间为95%,点击“确定”查看自定义结果。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 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 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 养皿 2 个,烧杯 1.3 药品 0.5% 硫酸, 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 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 0.5%和 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 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 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 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 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

实验3 参数假设检验

实验编号:1四川师大SPSS实验报告2017 年3月27日 计算机科学学院2015级5班实验名称:参数假设检验 姓名:唐雪梅学号:2015110538 指导老师:__朱桂琼___ 实验成绩:___ 实验三参数假设检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SPSS 特点结构操作 2.利用SPSS进行简单数据统计 二.实验内容 1.对12名来自城市的学生与14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验,他们的分数如下: 城市学生得分:4.75 6.40 2.62 3.44 6.50 5.30 5.60 3.80 4.30 5.78 3.76 4.15 农村学生得分:2.38 2.60 2.10 1.80 1.90 3.65 2.30 3.80 4.60 4.85 5.80 4.25 4.22 3.84 试分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素质有无显著差别。 2、一汽车厂商声称其发动机排放标准的一个指标平均低于20个单位。在抽查了10台发动机之后,得到下面的排放数据:17.0、21.7、17.9、22.9、20.7、22.4、17. 3、21.8、24.2、25.4。目的是检验该申明是否正确 3. 用SPSS Samples数据文件“Employee data.sav”资料, 问:清洁工(jobcat=1)的受教育年数(Educational Level)与保管员(jobcat=2)和经理(jobcat=3)的受教育年数是否有显著差异?其中,显著性水平ɑ=0.05. ? 4. 用SPSS Samples数据文件“Employee data.sav”资料, 分析:美国企业现在工资(Current Salary)与过去工资(beginning Salary)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实验主要流程、基本操作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该部分如不够填写,请另加附页) 1.数据录入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 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 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 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 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个,烧杯 1.3 药品 0.5%硫酸,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和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实验五假设检验

实验五 假设检验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掌握平均数的比较与检验,包括单样本、独立样本、配对样本 二、实验内容详细介绍 t 检验是用小样本检验总体参数,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 数的显著性。 1.单样本的均值检验 1)基本数学原理 对单个正态总体并且方差未知的情况,用下面的统计量来检验其平均数的显著性(假设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相等,即0μμ=) x T = 当原假设成立时,上面的统计量应该服从自由度为1n -的t 分布。 简单的说,单样本均值检验是检验单个样本的均值是否与给定的常数之间存在差异。这个给定的常数就是总体均值。 单一样本的T 检验: 零假设H 0:样本平均数Mean=常数(检验值) 2)SPSS 实现 方法:“Analyze ”|“Compare Means ”|“One-Sample T Test ”

图1 (1 )Test列表框:将其中对应变量名对应的变量数据进行均值检验 (2)Test Value文本框:在该文本框中输入总体均值。默认值为0。 (3)Options按钮:利用单击该按钮打开的对话框,设置检验时采用的置信度和缺失值的处理。打开的对话框如图3所示 图3 该样本的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别。(设α=0.05) 要求: 1.输入数据到SPSS中,并保存为Bend.sav文件;(提示:只需要建一个变量) 2.对上述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给出输出结果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提示:(结果中比较有用的值:样本平均数Mean和Sig显著性概率值) 输出结果中各变量中文解释如下: N:数据个数 对其中变量名对应的变量数 据进行均值检验 输入总体 均值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 【实验目的】 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 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实验内容】 (一)根尖的区分(图8-1) 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

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 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 A.外方组织B.维管柱 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 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 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 (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呈放射 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想想看,什么叫外始式?初生韧皮部位于每两个放射棱(束)之间,与其相间排列,染成蓝色,细胞形小,排列紧密,呈多角形的是筛 管,呈方形或三角形的是伴胞。最中心是没有成熟的木质部。 (三)观察棉花根次生横切片 先在低倍镜下区分(自外向内)周皮、中柱鞘、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及初生木质部等,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结构: 1.周皮为根的最外方,可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木栓层为最外几层扁砖形的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木栓形成层紧接木栓层之内,是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因位于根的侧面,称侧生分生组织,能向外分裂出木栓层,向内分裂成栓内层,栓内层紧接木栓形成层之内,由1-2层薄壁细胞组成。 2.维管柱位于周皮以内,包括下列几部分: (1)中柱鞘:为中柱最外的1-2层薄壁细胞,在老根上已转化为木栓形成层。

假设检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理统计实践 项目名称:参数假设检验 姓名:龚成 班级:科121 学号:121617 指导教师:徐红敏 数理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数理系 参数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 中有关假设检验的操作命令; (2)掌握利用Matlab 软件对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置信区间的假设检验 (3)掌握利用Matlab 软件对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方差比置信区间的假设检验 1.2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的和基本思想的理解,提升对matlab 软件的熟练度和对常用程序的使用。 2、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假设检验指的是在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产品的时候,先作出假设,在根据抽样的结果在一定可靠程度对原假设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在总体的分布函数未知或者只知形式不知参数的情况下,为了推出总体的的未知特征,提出的关于总体的假设,而对于这个假设的结果我们是否接受的决断过程,就叫做假设检验。 一般地,我们会给出2个相互对立的假设01H H ,,然后通过具体的问题获取的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检测量,在按照假设决定该检测量的拒绝区域,如果该检测量落在拒绝区域里面,则选择拒绝0H 选择1H ,如果该检测量落在拒绝区域外面,则选择0H 拒绝1H 。然而由于作出决策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或者样本混入了错误值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样本失真,当实际上0H 为真时仍然有可能作出拒绝0H 的决策或实际上0H 为假时仍然有可能作出接受0H 的决策(除非样本就等于总体,否则无法消除这个可能),犯这种错误的概率记为00000H 0P H H P H P H μμ∈(当为真,拒绝)或(拒绝)或(拒绝)。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排除这类错误(P 0P 1≈ ,0),但是可以通过增加样本容量使之接近总体让错误被“稀释”。一般地我们为了减少0H 为真时作出拒绝0H 的决策的概率,我们因此我们给出一个较小的数

花的形态与结构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九章花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快速导航:花的组成与发生 | 花 芽分化与调控 |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 发育到一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 不断增加新的个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 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propagation)、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 和珠芽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 农林生产中,常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 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 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agamospermy),后者 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 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 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 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 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 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 裸子植物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 目因种而异、各不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 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17 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了解雄蕊和雌蕊的类型;了解子房的类型和结构;尝试书写花程式。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解剖针、刀片、百合子房横切。 三、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结构的观察;2?花药和子房形态结构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一)观察花的结构 1、花柄(花梗):连接花与茎。 2、花被:花萼:由萼片组成,分为离生萼和合生萼;花冠:由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按生长方式可分为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 3、雄蕊: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组成雄蕊群,推蕊的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根据推蕊数目以及花丝与花药的离合,雄蕊分为离生雄蕊和合生雄蕊。 4、雌蕊: (1)雌蕊的类型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的。 不同种类的植物其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常有不同 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如桃、李等。 合生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由2个以上的心皮卷合而成,称为合生 雌蕊,又称复雌蕊,如柑橘等。 离生雌蕊:一朵花中有数个彼此分离的雌蕊称为离生雌蕊,如木兰、毛茛等。 (2)子房的位置 根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及花托的连合程度,子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叫子房上位。图A 子房半下位:又叫子房中位。子房的下半部陷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

半部仍露在外,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花托边缘。图B、C 子房下位: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称子房下位,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面花托的边缘。图 D 、 E。 (3)胎座的类型胚珠着生于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叫胎座。胎座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A .单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 B .离生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 C.合生雌蕊,单室复子房,侧膜胎座;D、E.合生雌蕊,多室复子房,中轴胎座; F. 合生雌蕊,子房一室,特立中央胎座 (二)花程式的 B E F 早:雌花谷:雄花早两性花f两侧对称花*辐射对称花K:花萼C:花冠P:花被 A :雄蕊群G: 雌蕊群 右下角数字的意义():联合0:缺失无穷+:不止一轮 G:子房上位G:子房下位G:子房周位 G(2:1)():联合2:心皮数目1:子房室数用:连接心皮数和子房室数 例:*K(5)C5A( 乂)G(5:5) f K(5)C(5)A2+2G{2:2) 谷P4A4 早P4G(2:1) 五?实验报告 1. 写出百合的花程式。 2. 画出百合子房横切面图,并注图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1 2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3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4 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5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6 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7 次生结构。 8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9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0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1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12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3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14 (一)实验材料 15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16 (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17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 18 椴树属 (Tilia)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19 黑松木材三切面。 20 (二)仪器与用品

21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22 (三)试剂 23 40%盐酸、5%间苯三酚。 24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25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6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 27 向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 28 结构(图10-1): 29 1.表皮 30 2.皮层 31 3.维管柱 32 3.1维管束 33 3.2髓 34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维管束35 的区别。 36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7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38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39 重要的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 40 结构为观察对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实验报告 假设检验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样本t检验; 3.了解独立样本t检验;、 4.了解配对样本t检验; 5.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6.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单样本t检验; 2.独立样本t检验; 3.配对样本t检验。 四、实验过程

依题意,设H0:μ= 82,H1:μ>82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82; (4)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右尾检验,所以右尾P=2=因为P值明显小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有显着性差异,故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县的英语教学改革成功。 问题二: (1)定义变量为成绩,将数据输入SPSS; (2)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

(3) 将变量成绩放置Test栏中,并在Test框中输入数据500;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该题是双检验,所以双尾P=因为P值明显大于, 表明在水平上变量与检验值无显着性差异,故不能拒绝原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所以自动装罐机性能良好 问题三:

实验过程 数据的导入 先将数据输入进excel表格中,用SPSS打开;在SPSS页面点击文件打开数据选择: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变量选择成绩,分组变量选择班级,定义组输入1,2; 点击选项卡、Bootstrap,勾选执行bootstrap; 输出结果 结果分析 原假设 0: d H无差异 备择假设 1: d H有差异 F= Sig=> 接受方差齐性,此时看数据的第一行t= df=38 P=> 接受原假设,经过双测检验,差异显着。 一班学生的成绩均值为,标准差为;二班学生的成绩均值为,标准差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