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戒毒动机量表,对550名戒毒人员进行施测,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戒毒模式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自尊总分均有的显著性差异﹙t=-2.902,-1.962,-3.133,-2.039;P<0.05﹚(2)初吸与复吸的戒毒人员在现实条件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2.574;P<0.05)(3)不同戒毒方法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3.087,1.585,4.781,4.027,4.879,5.780,4.003,2.861,4.092;P<0.05﹚(4)不同生源地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现实条件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5.072,3.219,5.044,3.192;P<0.05﹚(5)不同成瘾等级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4.448,3.839,4.821,5.998,3.849,2.645,4.792,2.627,5.558,4.429;P<0.05﹚(6)不同成瘾等级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现实条件、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F=3.852,3.852,9.059,9.728,7.475,2.497,3.682,2.735,3.417,3.319,3.691;

P<0.05﹚(7)不同的父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805,3.139,3.294,5.935;P<0.05﹚(8)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3.061,3.656,2.924,16.231;P<0.05﹚(9)不同的年龄分组的戒毒人员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社会支持和现实条件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4.511,3.216,4.062,2.921,3.878;P<0.05﹚﹙10﹚自我认识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避免身体伤害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家庭责任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现实条件月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成正相关,空虚感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戒毒动机总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与自尊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11﹚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对戒毒动机有预测作用。结论①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受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②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受戒毒方式、初吸与复吸状况的影响③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越高戒毒动机越强,而自尊水平越高戒毒动机反而越低。

关键词:戒毒动机;自尊水平;社会支持;戒毒

毒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最近频繁的明星吸毒案,更是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与热议。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吸毒人员及及其吸毒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1~3],

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吸毒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对毒品政策的影响以及毒品成瘾的生理、心理断戒和吸毒暴力犯罪的关系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对吸毒行为行为产生的原因,心理状况等等进行分析研究[3],毒品会腐蚀人的意志,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依赖性,为了避免断戒反应,就必须按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另外毒品还会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屈服于毒品的控制;毒品不仅对个人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危害,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是家破人亡的困境,而且,对社会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探讨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支持、自尊水平两个变量对戒毒动机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丰富戒毒的相关研究。长期的吸毒会引起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还会造成社会功能上的障碍与失调。对戒毒动机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戒毒人员采取一些恰当的干预措施,促进戒毒效率,提高社会安全保障,并为今后戒毒行为中效果的提高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抽取戒毒所的戒毒人员550人,通过发放纸质问卷,进行施测,经回收问卷并整理后踢出无效问卷24份,剩余有效问卷5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64%,其中强制戒毒349,人,自愿戒毒177人。其中城市168人,城镇162人,农村196人。其中使用美沙酮替代戒毒100人,昏迷戒毒52人,硬戒235人,中药戒毒30人,其他类型的戒毒方式109人。其中独生子女282人,非独生子女244人。初吸205人,复吸321人;未婚163人,已婚156人,丧偶17人,离婚106人,分居38人,同居22人,其他24人。

1.2 测评方法:对被试发放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戒毒动机量表,在宣读指导语的之后让被试完成所有题目,当面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

1.3测评工具:

1.3.1自尊量表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该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

1.3.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量表由姜乾金编制,该量表工12个条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三个分量表组成,本量表为7点量表,统计各项计分,选1计1分,选7计7分。得分小于32,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能和你的个性有关。得分小于50,你的社会支持存在一定问题,但不是很严重。

1.3.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1.3.4戒毒动机量表戒毒动机量表,该问卷共31个项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5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戒毒动机越强,包括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五个维度。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以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

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不同戒毒模式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自

尊总分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戒毒人员的戒毒模式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总

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自尊总分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戒毒模式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

自尊总分的差异性比较(M±SD)

t P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31.567±9.143 31.311±10.053 -1.962 0.050

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9.175±16.152 54.239±19.147 -3.133 0.002

自尊总分28.215±5.313 29.228±5.206 -2.039 0.042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2初吸与复吸的戒毒人员在现实条件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初吸与复吸的戒毒人员

在现实条件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初吸与复吸戒毒的戒毒人员在现实条件的差异性比较(M±SD)

t P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3不同戒毒方法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

支持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

同戒毒方法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

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

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美沙酮替代均低于其他戒毒方法,戒毒人员使用硬戒和中药作为戒毒

方法较多,见表2。

表3 不同戒毒方法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自我

认识、社会支持、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等的差异比较(M±SD)

①美沙酮替代

②昏迷(n=52)③硬戒(n=235)④中药(n=30)⑤其他(n=109) F 事后多重比较

(n=100)

客观支持

6.010±3.442 6.539±4.359 6.979±4.539

7.300±5.682 6.110±3.189 1.585*

主观支持

分17.510±5.564 18.000±5.797 20.115±5.769 19.900±5.573 19.725±5.029 4.781*

③>①

④>①

⑤>①

③>②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29.390±9.005 30.904±9.442 33.387±9.281 34.767±10.331 32.174±8.181 4.027*

③>①

④>①

⑤>①

③>②

④>②

⑤>②

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6.790±15.819 44.539±17.371 52.366±16.601 56.500±24.816 52.743±15.876 4.879*

③>①

④>①

⑤>①

自我认识30.240±8.554 28.904±10.932 28.792±11.585 33.533±9.853 34.431±11.869 5.780*⑤>①⑤>②

④>③

⑤>③

社会支持20.300±6.365 18.385±7.911 21.077±5.963 21.000±7.830 22.606±6.831 4.003*⑤>①③>②⑤>②⑤>③

空虚感9.060±2.888 8.904±3.527 8.966±3.431 10.567±2.812 9.889±3.419 2.861*④>①④>②

④>③

⑤>③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4不同生源地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现实条件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现实条件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对支持利用度上城市和城镇大于农村,在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评定总分上城镇明显大于农村,在现实条件因子上农村最低,见表2。

表4 不同生源地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现实条件因子的差异比较(M±SD)

①城市(n=168)②城镇(n=162)③农村(n=196) F 事后多重比较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5不同成瘾等级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成瘾等级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极重程度均低于其他等级,而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因子中轻度、轻度稍重的戒毒人员较高,见表2。

表5 不同成瘾等级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自我认识、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等的差异比较(M±SD)

①极轻度(n=83)②轻度(n=96)③轻度稍重

(n=70)

④中度(n=143)

⑤中度偏重

(n=59)

⑥重度(n=46)⑦极重(n=29) F

事后多重比

主观支持

分19.000±5.139 19.302±4.461 20.486±6.769 19.993±5.030 19.509±6.539 18.435±5.376 15.138±7.293 3.839

*

②>⑦

③>⑦

④>⑦

⑤>⑦

⑥>⑦

社会支持

评定总分31.096±8.319 31.531±7.136 35.086±11.466 33.504±8.490 32.610±10.552 31.138±8.850 25.138±12.814 4.821

*

③>①>⑦

③>②>⑦

③>⑥>⑦

④>⑦

⑤>⑦

领悟社会

支持总分47.554±17.785 51.281±15.32 54.271±19.89 54.118±15.68 50.288±15.19 50.848±13.901 35.551±21.201 5.998

*

②>③>①

③>①>⑦

②>①>⑦

④>①>⑦

⑤>⑦

⑥>⑦

自我认识33.289±14.401 30.854±11.59 28.357±10.636 29.608±10。02 32.322±7.248 32.783±8.705 23.897±12.593 3.849*

①>③>⑦

①>④>⑦

⑤>③>⑦

⑥>③>⑦

①>⑦

②>⑦

避免身体

伤害16.108±6.903 15.896±6.093 14.289±4.982 15.314±5.357 15.983±4.603 17.043±6.268 15.483±5.849 2.645

*

①>⑦

②>⑦

⑥>③

④>⑦

⑤>⑦

⑥>⑦

家庭责任13.036±6.903 13.322±4.923 11.029±4.205 12.069±4,451 13.593±6.558 14.095±3.935 9.482±4.976 4.792*

①>⑦

①>③

②>③

②>⑦

⑥>③

⑤>③

⑥>④>⑦

⑤>④>⑦

现实条件9.072±3.648 9.093±3.037 9.100±2.473 9.147±2.755 9.237±2.996 9.913±2.429 7.172±3.496 2.627*

①>⑦

②>⑦

③>⑦

④>⑦

⑤>⑦

⑥>⑦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6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现实条件、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丧偶的程度均低于其他等级,而在已婚的程度较其他因素而已相对较高,见表4。

表6 不同婚姻状况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现实条件、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等的差异比较

①未婚(n=163)②已婚(n=156)③丧偶(n=17)④离婚(n=106)⑤分居(n=38)⑥同居(n=22)⑦其他(n=24) F 事后多重比

支持的利

用度6.276±2.289 6.692±2.569 4.235±2.278 6.122±2.078 6.763±2.271 5.500±1.769 6.302±2.348 3.852

*

①>③

②>③

②>⑦

④>③

⑤>③

⑥>③

⑤>⑦

客观支持

分6.374±2.186 7.872±4.171 4.529±2.961 5.906±4.566 6.053±4.165 5.682±3.014 5.875±2.909 3.852

*

②>①

②>③

②>④

②>⑤

②>⑥

②>⑦

主观支持

分18.859±5.190 21.256±5.125 12.353±5.183 18.453±5.765 19.316±5.236 20.136±7.179 17.833±7.179 9.059

*

②>①>③

②>④>③

②>⑤>③

②>⑦>③

⑥>③

社会支持

评定总分31.509±8.545 35.831±8.765 21.118±8.565 30.481±9.771 32.132±9.049 32.091±10.442 29.208±9.036 9.728

*

②>④>③

②>⑤>③

②>⑦>③

⑥>⑦

领悟社会

支持总分52.166±17.935 54.878±16.40 29.118±21.25 48.528±13.15 50.184±15.29 47.091±15.448 45.792±20.955 7.475

*

①>③

②>④>③

②>⑤>③

②>⑥>③

②>⑦>③

自我认识30.558±11.816 31.192±11.41 21.353±13.829 30.019±9.502 31.342±8.993 34.091±8.005 29.958±13.281 2.497*

①>③

②>③

④>③

⑤>③

⑥>③

⑦>③

社会支持20.589±6.909 22.179±6.477 16.000±8.515 20.339±5.945 21.211±5.079 23.636±6.659 19.292±6.899 3.682*

②>①>③

⑥>①>③

②>④>③

⑥>④>③

⑤>③

⑥>⑦

避免身体

伤害15.497±6.179 16.185±6.163 10.647±6.855 15.000±5.000 14.973±5.003 16.727±4.484 16.042±5.129 2.735

*

①>③

②>③

④>③

⑤>③

⑥>③

⑦>③

现实条件9.374±3.374 9.429±2.548 6.529±4.570 8.821±2.693 8.947±2.598 9.227±2.158 8.000±3.375 3.417*

①>③

②>③

②>⑦

④>③

⑤>③

⑥>③

空虚感9.399±3.462 9.378±3.427 5.882±3.935 9.293±2.852 9.763±2.833 9.500±2.841 8.792±3.538 3.319*

①>③

②>③

④>③

⑤>③

⑥>③

⑦>③

戒毒动机

总分97.785±31.135 101.27±29.49 69.470±39.920 95.726±22.57 98.432±22.233 106.500±21.55 95.000±30.486 3.691

*

①>③

②>③

④>③

⑤>③

2.7不同的父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 不同的父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漠不关心型的父亲教养方式均低于其他教养方式,见表2。

表7 不同的父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的差异比较(M ±SD )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2.8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 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漠不关心型的母亲教养方式均低于其他教养方式,在权威型的母亲教养方

①权威型(n=190) ②专制型(n=106) ③放任自由行(n=180) ④漠不关心型(n=50) F 事后多重比较

客观支持分 6.526±3.031 6.368±4.445 7.144±4.295 5.300±3.247

2.805*

③>④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

32.326±10.344

31.321±9.097

33.456±8.876

29.160±7.865

3.139*

①>④ ③>④

领悟社会支持总分

49.837±19.676

49.066±14.003

53.944±15.743

47.300±17.100

3.294*

①>④

②>④ ③>④

自尊水平 29.521±6.624 28.000±4.249 28.511±3.900 26.220±5.044 5.935*

①>②>④ ③>④

式对自尊水平影响最大,见表2。

表8 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的戒毒人员在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尊水平等因子的差异比较(M ±SD )

2.9不同的年龄分组的戒毒人员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社会支持和现实条件因子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 不同的年龄分组的戒毒人员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社会支持和现实条件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在各项因子中显示25~45岁年龄段的戒毒人员均低于其他年龄段,见表2。

表9 不同的年龄分组的戒毒人员在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社会支持和现实条件因子的差异比较(M ±SD )

①权威型(n=140) ②专制型(n=124) ③放任自由行(n=228) ④漠不关心型(n=34)

F

事后多重比较

客观支持分 6.121±3.611 6.887±4.449 6.952±4.453 5.300±2.486

3.061*

②>④

③>④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

31.550±9.851

32.992±8.948

32.877±9.494

27.588±8.000

3.656*

①>④

②>④ ③>④

领悟社会支持总分

47.885±20.413 51.129±14.636 53.961±16.148 47.824±16.796

2.924*

③>①

自尊水平 30.443±5.989 28.790±5.641 27.921±3.879 24.177±5.707 16.231*

①>②>④ ①>③>④

①25岁以下(n=140) ②26~35岁(n=124) ③35~45岁(n=228) ④45岁以上(n=34) F 事后多重比较

注:*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2.10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 自我认识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避免身体伤害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家庭责任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现实条件月对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成正相关,空虚感与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戒毒动机总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自我认识、社会支持、避免身体伤害、家庭责任、现实条件、空虚感和戒毒动机总分与自尊水平均呈负相关,见表4。

表10戒毒者的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

客观支持分 5.237±2.122 6.962±4.413 6.993±4.554 5.857±3.719

4.511*

②>①

③>①

主观支持分

17.868±5.441 19.983±5.695 19.329±5.219 18.524±6.418

3.216*

②>①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

29.461±7.662

33.324±9.844

32.550±9.110

30.508±9.961

4.062*

②>④>① ③>①

社会支持 19.658±7.291 21.063±6.779 22.067±6.274 20.975±6.623

2.921*

③>①

③>④

现实条件 8.934±3.057 9.239±3.241 9.403±2.668 7.952±2.504 3.878*

②>④ ③>④

自我认识 社会支持 避免身体伤害 家庭责任 现实条件 空虚感 戒毒动机总分

2.11戒毒动机与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以戒毒动机总分为因变量,以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 <0.05,说明模型成立。

表11戒毒动机和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回归分析

因变量

预测变量 R R2 F p 戒毒动机

对支持的利用度 0.931 0.867 10.541 0.000 主观支持分

0.968 0.937 7.281 0.000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 0.983 0.967 5.244 0.000 领悟社会支持 0.991 0.983 3.805 0.000 自尊水平

0.997

0.994

2.335

0.009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戒毒模式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自尊总分均有的显著性差异,自愿戒毒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水平上均高于强制戒毒的戒毒人员,自愿戒毒的人员会主动利用资源,带有积极情绪[5],在戒毒过程中能够利用外界的资源,调动自身的内部动力与之配合,从而能够更好地戒毒。

研究结果显示初吸与复吸的戒毒人员在现实条件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导致复吸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因为生理因素,还可能是心理因素[6],在本研究中,现实条件作为初吸与复吸的影响因素,且对初吸的影响比较大,戒毒人员对于第一次吸毒是有负担的,他可能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比如金钱、亲情、社会压力等等,而复吸的人员会屈服于吸毒的快感而依赖毒品导致忽略这些现实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戒毒方法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自我认识、社会支持、空虚感、戒毒动机总分等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戒毒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痛苦的戒毒方法需要

对支持的利用度 0.112*

0.058 0.097*

0.046 0.129**

0.075 0.106*

客观支持分 0.015 0.105*

0.058 0.031 0.143**

-0.024 0.060

主观支持分 0.221**

0.315**

0.208**

0.183**

0.215**

0.150**

0.272**

社会支持评定总分 0.167**

0.249**

0.174**

0.134**

0.224**

0.098*

0.216**

领悟社会支持总分 0.215**

0.293**

0.168**

0.154**

0.247**

0.178**

0.256**

自尊水平

-0.122**

-0.231**

-0.086 -0.097*

-0.127**

-0.065 -0.156**

的支持越多,大多数人员会选择硬戒和中药,这不仅有现实因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戒毒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分、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和现实条件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城镇要高于城市与农村,城市的途径要多于普通城镇与农村,农村的法制[7]力度相对薄弱,城镇处于一个中等的地位受法制、教育、资金途径的影响,在各方面要高于城市与农村。

研究表明,成瘾等级极重的戒毒人员在各个方面均低于其他等级,成瘾等级越严重受毒品的毒害越深,沉浸在毒品带来的快感不可自拔,长期的吸毒会腐蚀人的大脑、道德与自尊,甘愿沦为毒品的奴隶。

研究表明,已婚状态的戒毒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在社会支持戒毒动机高,而丧偶离婚分居等状态的人员没有家庭责任的束缚,并不会有很强烈的动机戒毒,同样的26~45岁年龄段的人员戒毒动机也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成年期,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已成熟,社会家庭的责任与压力会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戒毒的动机要比其他年龄段强烈。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为漠不关心型的人员在各个方面要低于其他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教育、关心与爱护,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戒毒的动机不会很强烈。

【参考文献】

[1] Charles M,Nair K S,Britto G. Drug Culture in India:A street ethnographic study of heroin

addiction in Bombay.New Delhi:Rawat Publishers,1999

[2] Robert W.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addiction.In:Glass I B (ed).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Addiction Behavior.London:Tavistock/Routlege,1991:20-24

[3] 杨玲.193例戒毒者人格类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26(6):1034-1038.

[4] 江熔霞.男性强制戒毒者的自尊对心理渴求的影响[D].闽南师范大学.2013.

[5] 王晓玲.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对应付策略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D].华中师范大

学.2014.

[6] 刘彰.男性吸毒者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吸毒动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 刘金鹏.戒毒人员高复吸率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2(2):93-98.

戒毒人员王某矫治案例复习课程

戒毒人员王某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 戒毒最大的困难是因毒品滥用产而生的特殊心理欣快感以及精神满足感导致强烈引诱和刺激吸毒者渴望,从而产生的心瘾。因此而有“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之说。因此通过对吸毒者心理病态性障碍的社会干预矫治,帮组使其人格及行为发生回归性改变的康复巩固以及重返社会,对成功戒毒同等重要。 【案例基本情况】 王某,女,汉族,三十岁,初中文化,已婚。王某来自二线城市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庭条件和大多数普通三口之家一样,因此和众多的80后一样,从小生活在父母亲戚的溺爱下,也正是由于爱玩和家里宠爱的缘故,读小学时成绩比较差,随后升入读初中后结识了一帮社会无业青年,抽烟打架早恋旷课,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来勉强上了高中,但生性倔强的她最终还是在高中阶段中途辍学回家。 而让王某染毒原因更可谓“简单直接”,由于其在读书时早恋结交的这一群不良少年及社会无业青少年,并很快养成了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随后又一度深度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几乎游戏能占据了生活的全部。王某辍学在家后便整日沉浸在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生活内容空虚乏味,每天在酒吧或KTV 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喝酒唱歌,在一群朋友的唆使和自身好奇心之下,王某开始吸食海洛因并逐渐成瘾。由于王某没有正式工作,再加上家人对其金钱上的限制,其吸毒资到最后全部依赖于扒窃所得,最终王某与2017年1月被抓送进强戒所,她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一)方案制定 根据王某的个人资料和吸毒背景及过程来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很多吸毒人员都有和王某类似的吸毒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对毒品的认知不够 王某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造就了任性单纯的性格,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家人正确的引导,结交不良朋友,过早接触社会。性格自私,对于吸毒行为的违法认识严重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毒品常识和法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在是非面前不能正确辨别,从而对如今社会上盛行的毒品的危害无正确的认识,以至于在毒品面前失去理智。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 殷某某;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0 年1 月; 文化程度: 初中; 婚姻状况: 离婚; 户籍所在地:X 区y 路x 号; 职业: 目前无业 1990年5 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1997年7 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 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工作情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 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 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 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

案主: 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 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 the 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 first level to consider when positioning security, roughly the same distance between the point and level to put the stand, can't be moved, dislocation, and so o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er use and care of leveling. (6) level: find the anchor position after take levels, in anchor horizontal, horizontal lines with fine steel wire cable, while tightly tightening, ensure the wire level. (7) measurement errors: in horizontal line after the measure on the face. Mainly for horizontal measurement, also check the axis (axis positioning) q errors. By measuring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the cause of error, check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error values, within the specified error, digestible errors exceeded error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consultation with civil party or party. (8) to adjust the error: ... (3) familiar with their location and adjacent location, check the accuracy of segment size. (4) attention to handling errors,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with civil engineering work. (5) check the embedded location is accurate, solid reinforcement. 7. Security, protection: (1) enter the construction site personnel must wear safety helmets, safety belts, shirtless, wearing slippers, slippery-soled shoes is not allowed to enter the site. (2) must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attention to the safe use of electricity. (3) Note 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 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 社工: 小孩跟谁, 案主: 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 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 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 社工: 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 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

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索 摘要:毒品问题越来越多从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传统的医学戒毒和劳教戒毒已经逐渐显示出理论和方法的不足。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中具体应用,进行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定义戒毒人员的问题为“生活中的问题”,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是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而非戒毒人员本身的行为病态或品德的瑕疵。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社会生态系统的无法适应,才导致不能彻底戒除毒瘾。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区戒毒人员的个案社会工作重在通过生态图工具分析戒毒人员与其所处环境各层次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戒毒人员的需要和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并通过沟通和干预协调,调整改善戒毒人员的生态系统环境,增强戒毒人员自身胜任能力,使这一弱势群体能够成功适应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实现戒毒人员与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戒毒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生态系统生态图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目前,毒品问题是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难题。钻了改革开放的空子,我国的毒品问题死灰复燃,吸毒和贩毒人群猛然上升,禁毒和戒毒工作尤为艰巨。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公安机关主管的强制戒毒、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的劳教戒毒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三种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各有特长,但现实生活却又各自为政。此外,这三种戒毒方式分别存在有明显的误区,要么注重司法强制,要么强调医学介入,这种过于简单化思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吸毒成瘾的内在复杂性,戒毒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结合国外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形,多种模式、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应该是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现实选择。其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王瑞鸿,2006)。社会工作的引入可视为目前戒毒工作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专业方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毒品成瘾性的深入认识,需要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戒毒,防止复吸的方法。因此,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戒毒实践之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戒毒社会工作项目计划书.docx

戒毒社会工作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药物滥用( drug abuse )是国际上通用的术语,指的是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反 复大量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或称依赖性潜力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形式, 导致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造成精神混乱和一些异常行为。习惯称药物滥用为 “吸毒”。 吸毒或者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近年来,受境外毒品 活动的影响,我国建国初期已绝迹的阿片烟毒再次为祸我国,严重影响吸毒者的身体健康和灵魂,诱发犯罪,导致家庭破裂,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据统计,全球约有 2 亿人在使用毒品,而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也已逼近 180万。 吸毒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仅对但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使这一个人问题上升到了社会问题之上,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相适应的对策。 的劳教戒毒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三种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各有所 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各自为政。另外,这三种戒毒方式分别存在有明显的误区, 要么注重司法强制,要么强调医学介入,这种过于分散化的思路很大程度上呼市了吸毒成瘾的内在复杂性,没有达到立体交叉的效果,影响戒毒的实际成效。多种模式,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应该是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显示选择,

其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有力的证明了 这一点。 戒毒社会工作就是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的支持下,依靠专业社会工作者, 借助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干预,从而促使他们戒毒成功,并且回归社会。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中的具体应 用。 二、项目理论 吸毒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形,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案主的问题与情景 (由此结构图可以看出,丽芬家属于主干家庭) 首先,丽芬虽是一名已婚妇女,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丈夫又存在许多陋习,虽说外出打工是为了弥补家中经济困难问题,可是抽烟喝酒赌博的所有花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减少负担,反而为丽芬增加了负担。 其次,丽芬在家中承担着家庭里的所有重担,但只因为没有为家中添一个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对丽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对丽芬使用暴力,使丽芬心理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再次,丽芬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像丽芬这样挨打,甚至是无法生男孩的妇女,都会做出负面的评价;虽然丽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到村子里的妇联与派出所,但均没有起作用,反而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经验,加深了自己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对于丽芬来说,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离婚,然后独自生活,因为从丽芬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资源优势,比如说丽芬能够吃苦耐劳,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能够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仅仅有条,相对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丽芬懂法,相对于那些其他面对丈夫打骂默不出声的妇女来说,丽芬懂得如果维权。但离婚后所要面对的各种境况对于丽芬来说,困难重重,并且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丽芬无法抉

戒毒人员李的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一、基本情况: 潘春谷,性别男,出生日期1982年6月7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人。家庭成员有父亲潘兴田,母亲于龙玉,未婚。该员7-12岁在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其最后一次是于2014年10月23日19时许在东莞石龙镇一出租房内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毒品海洛因。 2014年10月30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东莞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29日止)。2014年12月2日从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分流到增城戒毒所,于2014年12月22日分到二大队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二、现实表现: 该学员自2014年12月22日分至二大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

大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大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大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包警察分析该学员的思想症结在于三个方面:一、家庭不幸,父母和弟弟一起离世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二、妻子和他离婚,缺少了亲情又缺少了爱情,打击接踵而至。撇下的幼子虽有其叔叔照料,终究还是个牵挂。三、家庭的贫困,再加上没怎么上过学,生活技能缺乏滋生了该的犯罪思想。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症结,分包警察在大队思想动态会上提出,将其列为队内内控学员,安排干警、值班员多加留意。同时大队成立由教育副大队长、教育干事为组长的矫治小组对该学员开展个别矫治教育。大队干警经常找该学员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教育该学员懂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发生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勇敢的坚强的面对的道理。通过举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曾经的不幸,来使其明白要勇敢的挺起胸膛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道理。 (2)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针对该学员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中队为其发放了杯子、牙刷、洗衣粉、纸球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大子干警要求班组长、值班员对其给与适当照顾……等等。这一系列的关心照顾

禁毒社工事迹

禁毒社工事迹 禁毒社工事迹 “禁毒社工,可能是社工中最苦、最累、最难的。但在我看来,却是最有意义的。”有着3年工作经历的禁毒社工70后,是**街道辖区唯一一名禁毒社工。辖区在册吸毒人员264人,其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见面率人员达90%,成功戒断3年以上达51%,去年6月**街道被评为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6月26日“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近禁毒社工**,坚持和感动是**每天都在演绎的故事。 “吸毒人员一开始对社工都有排斥心理,认为自己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没有人会真心帮助自己,所以一开始踏上这个工作岗位,我就准备好了一颗真心。”**对吸毒人员的真心,家住三茅宫的**最先懂。 这个饱受毒品之苦的90后在**到来之前,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瘾君子”——发起毒瘾来,能搅得全家和邻居鸡犬不宁,也令父母操透了心。 “**,我给你带了点好吃的。”**第一次见到**时,刚从他那间昏暗的小房间醒来。只见一个大眼睛、话语亲切的女子,正咧着嘴冲他笑,这完全颠覆了“政府工作人员”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在午后射入屋内的阳光下,这个头发像野草一样的瘦削小伙子,感到**的微笑特别的温暖。“其实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感觉到他已经信任我了。”**回忆第一个工作对象**时说。 **发现,毒品的侵害使**的生活变得白天黑夜颠倒,和家人朋友关系恶劣。“但他的心是善良的。”每次,**上门看望**时,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赶**出门。通过孜孜不倦的走访、帮教,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后,**慢慢地开始做出改变,并学会了反思和感恩。 记者在**的手机里看到,**如今不仅成功戒毒,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就在工作当天,他发了一条短信给**:“感谢拯救我的人。” 并不是每一名吸毒人员都如**这样转变顺利。 为了快速熟悉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整理材料,建立一人一档,与社区民警积极沟通,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经过初步的排查和筛选,她确定一部分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作为服务对象,然后根据这些服务对象的意愿进行个案的跟进服务,定期和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尿检。 “你不要来劝我,能帮我解决问题吗?”第一次见到瘾君子老顾的时候,屋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地上扔满了烟头。家庭收入微薄,母亲又有严重疾病,瘫痪在家,需要他照顾,女儿成绩优秀在读大学,需要费用。为此,蜷曲在床上的老顾神情沮丧。 “你放心,帮助你,是我们社工的职责。”从那天后,**每天来看望老顾,除了在精神方面与他谈心外,在物质方面对照低保条件后,帮助老顾东奔西跑,

戒毒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姓名:殷某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年1月;文化程度:初中;婚姻状况:离婚;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职业:目前无业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二、工作情况(一)专业关系的建立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来源:考试资料网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社工:小孩跟谁?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二)主观资料的采集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脾气急躁。2、案主初中文化水平,没什么技能,从未参加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从事过“美金黄牛”生意。3、案主吸毒史有五、六年,至今虽戒断近六年多但仍旧存在复吸的可能,需继续巩固。4、案主家庭关系简单,父亲基本断绝往来,母亲是外地人,与其父仅是同居关系,案主2、3岁时母亲就离开上海。案主自小就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父亲对其也不闻不问,为了生存案主十几岁就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直至被判刑。5、案主房子于八十年代末为了老婆出国卖了房子,目前租房居住,月租金600元。目前吃低保,儿子无业。6、案主没有其他的亲戚,有一姑妈平常不大来往。7、案主比较坦诚,根据多方反映及具体核实,现在案主能面对过去,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积极配合。案主自述:我出生在上海。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从小就没感受到父爱母爱,为了生存,从小就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饱饭。最后违法被送进监狱。出来后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去倒卖美金,赚了点钱,最后在朋友的影响下吸了毒,又进了监狱。85年我结婚了,有了儿子,一家三口过的还好,后来我老婆要到日本去,我把永康路房子卖了,但后来又离婚了。我自己命苦罢了,谁知我儿子与我一样的命,从小也没娘疼。这么多年我一人带着儿子生活,吃了不少苦。从来没人主动关心过我,宋老师告诉你,有时人家问我吃了吗?我说吃过了,其实我在饿肚皮。现在我难找工作,就是有工作一月几百元也不够。现在房租一月就要600元,上班后再去除低保300元,怎么生活下去?(三)分析与诊断1、案主如今对毒品的认识与态度:现在案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过去所走的弯路有深刻的悔悟。他希望彻底戒断毒瘾,恢复身体健康,最好能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本份的生活是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殷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1月;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离婚; 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 职业:目前无业 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二、工作情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 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 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 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

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 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 社工:小孩跟谁? 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 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 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 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 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 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 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 (二)主观资料的采集 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 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脾气急躁。 2、案主初中文化水平,没什么技能,从未参加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从事过“美金黄牛”生意。 3、案主吸毒史有五、六年,至今虽戒断近六年多但仍旧存在复吸的可能,需继续巩固。 4、案主家庭关系简单,父亲基本断绝往来,母亲是外地人,与其父仅是同居关系,案主2、3岁时母亲就离开上海。案主自小就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父亲对其也不闻不问,为了生存案主十几岁就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直至被判刑。 5、案主房子于八十年代末为了老婆出国卖了房子,目前租房居住,月租金600元。目前吃低保,儿子无业。 6、案主没有其他的亲戚,有一姑妈平常不大来往。 7、案主比较坦诚,根据多方反映及具体核实,现在案主能面对过去,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积极配合。 案主自述: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从小就没感受到父爱母爱,为了生存,从小就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饱饭。最后违法被送进监狱。出来后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去倒卖美金,赚了点钱,最后在朋友的影响下吸了毒,又进了

禁毒社工考试(终审稿)

禁毒社工考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禁毒社工,主要是运用专业知识为吸戒毒人员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工作重点是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协助寻找工作、申请低保领补等。《禁毒法》已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禁毒法》的一个亮点是取消劳教戒毒,由最初强调对吸毒者惩罚变为治疗为主,同时确认了“社区戒毒”的法律地位中国现行的戒毒模式是以强制戒毒为主体、自愿戒毒与劳教戒毒为补充的。”,《禁毒法》对我国的戒毒模式有新的提法:分别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并突出了社区戒毒的作用。 范志海副教授认为,我国的戒毒社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1994年~2003年,创建“无毒社区”的起步阶段;2003年~2006年,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探索阶段;2006年~2007年,“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转折阶段;2007年至今,建立“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的推进阶段。 ,戒毒社会工作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对药物滥用者的定位趋向功能化和正常化;戒毒康复治疗服务的社区化趋势;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的社团化趋势;戒毒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趋势;戒毒治疗康复模式的多元化趋势;社区禁毒立法、政策与行政的一体化趋势。从中不难看出,社区戒毒在戒毒社会工作中的比重,它代表了戒毒社会工作的未来。 一、明确思路,全面落实禁毒责任制。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结合本乡实际状况,我乡专门制订了《碧塘乡创建无毒社区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各村各单位的负责人为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各村各单位禁毒机构的组长,将禁毒工作纳入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作业 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 案例: 南茜,社会工作硕士,32岁,是一名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临床社会工作者,她是一家妇女庇护中心的主任,该中心为被丈夫或伴侣殴打的妇女提供暂时的居住和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目前该中心共有八名妇女及她们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并接受服务。 该中心有一名受助对象名叫玛丽,47岁,有两名子女,玛丽和她的子女在中心居住已经6个星期,这已经是第三次留在中心居住。玛丽,向中心报称,在过去两年来,她丈夫一致再打她,她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当他清醒的时候,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但是一旦他喝了威士忌,他们都的提防他。在最近的一次殴打事件中,玛丽的下巴被丈夫打脱落了,她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玛丽说再也不愿见到她丈夫,也害怕子女看到她这个样子。于是,玛丽来到这个妇女庇护中心求助。但当南茜进一步问到玛丽有关她自己对婚姻关系的想法时,玛丽告诉南茜,离开丈夫是她不得已的事情,因为自己丈夫有严重的酗酒问题,而且还经常威胁她和孩子。但是,玛丽又说她自己仍然爱自己的丈夫,并希望他会改变。 在最近的一次中心职员会议上,南茜谈到她在处理玛丽这个案例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南茜觉得自己需要专业上的意见和帮助。原来玛丽在一次心理辅导过程中,向南茜倒出了一个秘密:在过去三年来,玛丽一直在用假名进行福利欺骗,用不同的名字获得了政府用支票支付的公共援助。玛丽的想法是,一旦存够了钱,她就可以和子女搬出去,远离自己的丈夫。 南茜意识到进一步处理这一问题遇到了理论上的困境:第一,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她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第二,关于玛丽在个案辅导过程中透露的资料(涉及到公共福利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第三,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者是否忽略了受助者的问题和需要。 问:在这个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福利的欺骗案例中 (1)社会工作者价值两难在那里? (2)社会工作者该怎么处理这个案例? 答:(1)在这一案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南茜面临了理论上的困境与选择。所谓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而伦理决定,则是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哪一种行为是好的或是正确的,必须判断行为或实践本身对受害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在这一案例中,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受助者透露的资料,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保密原则;第二,受助对象同样也享有要求社会工作者对个人资料保密的权利;第三,受助者用假名进行公共福利欺骗的行为的法律性质;第四,作为社会工作者,公平服务大众、维护社会正义、增进公共福利的职业守则。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之欧阳家百创编

个案阐发 欧阳家百(2021.03.07) 阿芙蓉——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呈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年夜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灰心、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看成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看成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克不及抛弃,不克不及保持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苏醒,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范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令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示一直比较不错,积极介入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年夜队民警依照矫治目标和不合阶段要求,采纳因人而异的思想品德教化和心理疏导。供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

别,在教育内容和方法办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令基础、品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合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获得巨年夜冲击。该员打德律风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别,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很多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正法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年夜创伤,对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抚,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沿徘徊。这招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承担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革生活,如果不获得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功效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年夜队民警屡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呈现的此种情况,年夜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办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开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本地公安和法院获得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忙该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社会工作个案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工作个案 瑞安市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频蕾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案主:木军(化名) (二)性别:男 (三)年龄:41岁 (四)婚姻状态:未婚 (五)接案社工:李频蕾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12年9月12日 结案日期:2013年7月7日 (二)接案原因:案主想改善母子关系,重新寻找工作。 (三)途径:社区禁毒工作人员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隶属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某社区。今年41岁,至今未婚,父亲已病故多年,家中现在只有母亲与案主2人,母亲为了维持生计,把家里的房子卖掉了,现居住腾退房。案主1995年10月开始吸毒,1996年1月由于吸毒被抓进戒毒所。戒毒所出来以后,无业,一直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平时在家经常昼夜颠倒,由于怨恨母亲卖掉房子,与母亲关系也不融洽,自身很想出去找工作,但又没有勇气去找,怕找不到。 四、问题及资源分析: (一)案主问题和需要: 1、案主与母亲的关系问题。案主的母亲在为了维持生计卖掉老房子,母子二人只能居住在腾退房,案主不理解母亲经常跟母亲吵架,说自己连个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到现在还找不到老婆,而产生了不良的怨恨情绪,母子沟通不好。据我们了解到案主母子俩都想改善母子关系,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2、没有勇气去找工作。案主由于长期在戒毒所里,社会功能有所欠缺,再加上,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自身生活态度消极,认为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些现实。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社会支持系统较好(母亲和社区工作人员)。 (三)案主的劣势: 1、是特殊人群,非理性信念比较强; 2、自尊心强,改变的勇气欠缺; 3、对再社会化的认知有偏差,认为自身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五、介入目标 (一)介入目标的计划与理论: 第一步,对案主进行理性情绪治疗。此理论认为人的很多不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皆来自个人不理性的理念,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他会导致不良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 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

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