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佝偻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佝偻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佝偻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佝偻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28T16:45:24.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朱媛

[导读] 实践证明临床上的许多疾病是由于人们不注重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没有达到膳食平衡,久而久之导致的。

朱媛(山东昌邑区疾病控制中心山东昌邑 261300)

实践证明临床上的许多疾病是由于人们不注重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没有达到膳食平衡,久而久之导致的。例如近年来较常见的难以根治的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给大剂量的钙剂配合植物蛋白、维生素C、B族治疗,症状可以缓解,治疗的结果表明它是由于人体内长期缺钙而引起的。

1 临床资料

2009-2011年,调查202例产婴,患佝偻病的有6例,年龄2个月1例(男)、6个月1例(女)、7个月1例(男)、1岁1例(男)、2岁1例(女)预防成功者196例。

2 缺钙表现

2.1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表现为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多汗、有时伴喉骨软化的“鼾”音。

2.2婴幼期表现为烦躁、易惊、多汗、枕突、头发直立、稀疏、颅骨软化、头顶枕部有乒乓球感,囱门闭合延迟,不按时出牙,严重表现为鸡胸“O”、“X”形腿,更严重的可出现“手镯”、“脚镯”,“串珠肋”、“郝氏沟”等表现,但目前临床上很少见到。

3 预防

3.1孕妇和哺乳母亲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使体内维生素DD2来源充足;多食鱼肝油、鸡蛋、肝脏等动物性食品;多吃芹菜、黄瓜、菠菜、大白菜等绿色蔬菜,能使维生素DD2原受日光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2;另外菌类、酵母、干菜、干果类多吃亦有很大好处。

3.2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开始添加副食。如禽类蛋黄、新鲜小米粥、绿色蔬菜汤、水果泥、配方合理的婴儿米粉,果味鱼肝油等。

3.3做好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双胎儿(多胎儿)人工喂养和生长发育特变快的婴儿可提前给口服维生素D,适当增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婴儿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定期体检、根据指导医师的建议调理婴幼儿的饮食。

3.4若婴儿患有肝、胆及慢性胃肠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免影响肝脏的羟化和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4 治疗

4.1多到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不要久站或多走。给一些含维生素D及钙剂较多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4.2维生素D疗法,新生儿夜啼、出汗严重可肌肉注射15万u维生素D3,一个月一次,连用2次,同时乳母口服钙剂一日不超过300mg,4-5个月不超过400mg,6个月以上每日补充500-600mg,分3次服用。以上根据情况,改为口服维持量维生素D,400IU/d。在佝偻病活动期也可给口服维生素D,500-1000IU/d,连用一个月,不过此法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麻烦。

5 护理

5.1认真做好孕产妇管理工作。把好早孕建卡关,实行红绿卡报告。为了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的孕情,保健管理做到关卡前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时调查摸底,一旦发现有怀孕妇女,立即告知她在怀孕12周前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围产期保健册》,使之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范围。定期参加体检,体检中发现孕产妇其食物中不富含矿物质应正确指导孕妇补充钙剂,一般孕4-6月每日摄取钙1000mg,除食物中获得外,需额外补充500mg/日,每日3次、7-9月摄取量为1500mg,额外补充800mg/日,每日3次。最令人难办的是:有些孕妇很无知,怕补充钙剂后造成抬头过硬,不好分娩,因此缺钙到了抽筋地步,仍然不敢补。遇到这种情况,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妇幼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勤上门或打电话跟她们讲解道理,指导孕妇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小虾、奶制品等食物),多到户外活动等健康行为。例如:孕妇补钙一方面供给母体自身需要,另一方面胎儿通过脐带吸收到了全身各部,绝非集中到了胎头,而且正因为缺钙孕妇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发生大出血。做好孕期钙剂补充工作,能够大大减少婴儿过早出现缺钙症状,对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5.2若气候适宜,婴幼儿应多接触阳光,衣服应松软,不宜过早放入学步车里,以免骨骼过软久站为“O”形腿。

通过上述预防、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真贯彻执行,家长的积极配合,1966婴儿无一例发生佝偻病。6例佝偻病患儿,2个月、4个月、7个月、1岁婴幼儿完全治愈,无任何后遗症。6个月女婴留有轻微“方颅”,2岁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x线检查可见钙预备带重新出现。致密增厚,骨干密度增浓。根据笔者的切身工作经验,上述对婴幼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可收到一定效果。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1)营养不足(维生素D缺乏)与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摄入少有关。(2)成长发展改变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和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胸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有关。(4)潜在并发症维生素D中毒。(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对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2.护理措施(1)营养不足的护理1)接受日光照射:在不影响保暖的情况下尽量暴露皮肤,夏季可在树阴下进行,每日接受日光照射。2)提倡母乳喂养,无母乳者哺以维生素D强化牛奶或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3)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口服给药:初期给予维生素D5000~10000IU/d;激期10000~-20000IU/d,连用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800IU/d至2岁,北方地区可延长至3岁。突击疗法:重症或伴有其他疾病及不能坚持口服者,注射维生素D3 30万IU或维生素D2 40万IU,初期注射1次,激期可每月注射一次,重复2~3次。末次注射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口服。口服浓缩鱼肝油滴剂时将其直接滴于舌上,以保证用量。4)钙剂:对3个月以下患儿及有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在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前2~3 日至用药后2周需按医嘱加服钙剂,以防发生抽搐。(2)预防骨骼畸形的护理尽量减少患儿负重,避免久坐、久站、久行,护理动作要轻柔。鼓励作俯卧、抬头、展胸动作,下肢可做肌肉按摩。(3)预防感染的护理保持空气新鲜,预防交叉感染。(4)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如每El服用维生素D 4000IU以上持续1~3个月可引起中毒。2)向家长宣传维生素D 过量的危害性及中毒的表现。3)密切观察病情,若发现患儿出现厌食、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甚至出现呕吐、腹泻、顽固性便秘、体重下降、血钙>3mmo1/L(12mg/dl)时,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避免阳光照射,及时通知医生。

儿科题库佝偻病

佝偻病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下列佝偻病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E A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 B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远曲小管泌氢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产生佝偻病 C 维生素依赖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1-羟化酶缺陷或靶器官受体缺陷所致 D 肾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对维生素D无反应所致 E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是:D A 血磷降低 B 碱性磷酸酶增高 C 血钙降低 D 25-(OH)D3降低 E 甲状旁腺 素增高 3.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抽搐主要是由于:B A 血钙迅速转移至骨骼 B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C 食物中含钙量低 D 血钙磷乘积小于30 E 尿钙排出过多 4. 当血钙低于哪个数值时,可引起手足搐搦:A A 1.75-1.88mmol/l(7-7.5mg/dl) B 1.5mmol/l(6.0mg/dl) C 1.6mmol/l(6.5mg/dl) D 1.4mmol/l(5.5mg/dl) E 2mmol/l(8mg/dl) 5. 婴儿手足搐搦症突然窒息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B A 震颤 B 喉痉挛 C 手足搐搦 D 易惊 E 惊厥 6. 患儿有时突然发生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神志不清,呼吸暂停,昏迷,应首先考虑:A A 低血糖症 B 低钠血症 C 败血症 D 低钙血症 E 心力衰竭 7. 维生素D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B 促进旧骨的骨盐溶解 C 促进新骨的骨盐沉积 D 过量的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 E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是:B A 维生素D摄入不足 B 日光照射不足 C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 D 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E 疾病影响 9. 佝偻病激期骨骼X线改变哪项是错误的:B A 骨骺软骨增宽 B 骨干弯曲 C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 D 骨质疏松 E 干骺端成毛刷样、杯口状改变 10.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的:C A 20%以下 B 20-24% C 25-40% D 15-25% E 40%以下 11. 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根本区别是:E A 血磷升高 B 血钙降低 C 碱性磷酸酶升高 D 血钙、血磷均降低 E 甲状旁 腺反应迟钝 12. 冬季出生小儿,生后1个月,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其预防量应是:A A 每日400单位 B 每日1000单位 C 每日1500单位 D 每日2000单位 E 每日3000单位 13. 4个月男孩,反复发作吸气困难伴吸气时喉鸣、唇发绀约4-5次于2月28日急诊;间 歇期活泼,不发绀,体温及心肺正常。诊断首先考虑:D A 中毒性肺炎 B 痉挛性喉炎 C 气管异物 D 婴儿手足搐搦症 E 以上都不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 vitamin D,VitD)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VitD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Vit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故也属类固醇激素o VitD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 Vit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为缺乏Vit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 育,也与Vit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在卫生部领导下1986年制定了“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规范了佝偻 病防治工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防治工作,《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 出本防治建议。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本建议主要针对婴幼儿佝偻 病。 一、预防 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佝偻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综合 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l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 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即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o (一)综合防治措施 特别强调父母及看护人参与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 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纠正不良育儿方法,指导家长参与科学保健。 (二)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随访并按计划进行 佝偻病防治监测。 (三)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 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 对于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 (四)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 补充VitD 400—1000 U/d(10一25pug/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血25-( OH)D浓度,存在明显VitD缺乏,应补充VitD,维持25-(OH)D水平达正常范 围。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免VitA中毒,VitA摄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t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主要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 1.维生素D的来源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种途径: (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 (2)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人和动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化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3)食物中的维生素D:天然食物及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少,应从维生素D强化食品中补充。 2.维生素D的转化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均无生物活性,被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被运后贮存于肝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内,经过两次羟化作用后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发生第一次羟化,生成25-(OH)D3,与α-球蛋白结合被运载到肾脏,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下再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3](1,25二胆骨化醇),具有很强的抗佝偻病生物活性。 3.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25-(OH)D3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循环中的主要形式,浓度较稳定,可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血中正

值为11~60ng/ml,其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作用较弱。 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的1,25-(OH)2D3主要DBP结合,对靶器官(肠、肾、骨)发挥其生物效应。其抗佝偻病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①促进小肠黏膜合成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 ②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③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直接影响钙磷的沉积与重吸收。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以及早产、双胎均可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窗,小儿缺少户外活动,高层建筑群、烟雾、尘埃、寒冷季节等均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3.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包括乳类维生素D少,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纯母乳喂养儿若户外活动少或未及时添加鱼肝油,亦易患佝偻病。 4.生长过速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需要维生素D多,若未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 5.疾病与药物的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维生素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服用糖皮质激可对抗维生素D对钙转运的调节。

浅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效果

浅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12T14:15:49.0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作者:管春梅 [导读] 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大庆市第四医院儿科 1637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11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合理饮食和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后遗症期的训练等措施。结果:114例患儿经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护理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in children,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November 2014 -- March 2016 11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take vitamin D and calcium preparation,reasonable diet and rest,appropriate outdoor activities,and the sequelae of training measures. Results:114 cases were cured after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nclusion: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nursing for children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Key words] vitamin D deficiency,rickets,nursing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主要见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儿童114 例,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基本痊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 对象: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出生时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双多胎,体检时无感冒、发热、腹泻等体征。 1.1.2 方法:对检测对象进行常规身体检查的同时,由检验技师采取指尖末梢血,并利用安徽高山药业生产的BALP试纸条进行比对,BALP正常值<200u╱L,>250 u╱L为阳性,考虑可能为佝偻病,>300 u╱L为阳性,基本可诊断为佝偻病。部分儿童进行左手腕片对照,根据BALP测定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不同发病期的儿童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监测及管理后,再进行复查,包括健康体检,血BALP测定。 1.2治疗措施 1.2.1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般治疗方法补充维生素D的办法最有效的就是经常让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日光照射的机会,或者人工进行紫外线的照射;进行母乳喂养,及时调整食物结构,侧重于蛋黄、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激期阶段要预防患儿的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除此之外要坚持服用钙剂对婴幼儿进行钙的补充。 1.2.2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医学上的治疗方法在医学方面,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对婴幼儿进行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时采用每天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及钙剂200mg/日,持续一个月,改为预防量;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前期坚持口服维生素D2000~5000IU及钙剂200mg/日,坚持一个月,然后再改为预防量;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即重度时期坚持口服维生素D5000IU及钙剂200mg/日,然后坚持一个月再改为预防量。若是在临床或者生化检查时发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若是婴幼儿出现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等疾病或者口服有困难时就改为一次性肌注维生素D15~20万IU后改为预防量的方法,在肌注前必须注意的是先口服10%氯化钙(钙)4~5天,避免发生医源性钙惊厥。在治疗期间要限制婴儿坐、立、走,以避免加重脊柱弯曲,导致“O”或者“X”畸形[11-13]。 1.2.3 矫形疗法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后遗症一般为骨骼畸形,因此在婴幼儿三岁以后要对其进行矫形治疗的方法,以矫正骨骼畸形。对鸡胸或者肋外翻要加强胸部扩展,采取的方法是扩胸运动、俯撑或引体向上。治疗轻度“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游泳活动是最好的矫形方法。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形者,应该在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 1.3护理措施 1.3.1定期户外活动:指导家长定期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尽量多暴露皮肤。夏季应避免太阳直射,冬季不能隔玻璃窗照射,应开窗让紫外线透过。 1.3.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食物;协助和指导家长、老师制订儿童膳食计划。监督家长和鼓励儿童要多吃奶类及其制品,最好500ml/d,对有挑食、偏食习惯者要耐心帮助其改善。[1]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专家建议我国婴幼儿维生素D摄入量仍为400 U/d,并强调400 U摄入总量里包括日光照射、各种强化食品、额外补充量。[2]并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表现。 1.3.3促进生长发育,预防骨骼畸形: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久坐,以防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早站、久站和早行走。 1.3.4功能锻炼: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者可采取主动和被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做俯卧位抬头扩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外科手术矫正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大或过猛,以防发生骨折。 1.3.5预防感染:重症佝偻病患儿因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保持空气新鲜,冷暖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

佝偻病试题答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保健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4分) 1、佝偻病患儿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睡眠不安,多汗,枕秃) 2、3~4 个月佝偻病患儿可见哪项体征颅骨软化 3、人体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 4、佝偻病体征:方颅、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手足镯。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3 岁半小儿。体检:有鸡胸及轻度“X”形腿。血钙及血磷正常,诊断为(D) 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期E.软骨营养不良 2.2 岁小儿,多汗、烦躁、前囟未闭、方颅、鸡胸、“O”形腿,血清钙、磷均低于正常。考虑为(B) 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期E.软骨营养障碍 3.11 个月小儿,至今扶起时尚站立不稳,经检查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下列治疗与护理哪项不妥(E) A.鼓励母亲多抱患儿到户外晒太阳B.增加富含维生素D 的辅食C.补充钙剂D.口服维生素D E.加强站立和行走锻炼 4.10 个月患儿,诊断为重症佝偻病,用维生素D 突击疗法,已满

3 个月,其预防量每日应给维生素D(C) A.200U B.300U C.400U D.500U E.600U 5.哪项不是佝偻病头部的骨骼改变(D) A.颅骨软化B.乳牙萌出推迟C.前囟迟闭D.小头畸形E.方颅三、简答题(40分)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早期临床表现治疗 病因:1.日照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3、生长过速4、疾病因素5、药物影响 活动早期(初期)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患儿爱哭闹、易激惹、睡眠不宁、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及枕秃。骨骼改变不明显,X线检查也多正常,或仅呈干骺端临时钙化带轻度模糊,血液生化检查变化不多。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性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1.维生素D制剂 2.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补充钙剂。 3.对已有严重骨骼畸形的后遗症期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乳牙出齐的年龄是() A、生后4 -6个月 B、8个月-1岁 C、1-1.5岁 D、2-2.5岁 2. 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A、疏通呼吸道 B、正确输氧 C、维持正常体温 D、以上都是 3. 麻疹疫苗初种的年龄是() A、6个月 B、8个月 C、10个月 D、12个月 4. 完全断奶的时间是() A、8-10个月 B、10-12个月 C、12-18个月 D、18-24个月 5. 肺炎患儿的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是() A、活动无耐力 B、气体交换受损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体温过高 6.前囟门隆起最常见于() A、VitD缺乏性佝偻病 B、甲低患儿 C、颅内压增高 D、脱水患儿 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复温 B、合理喂养 C、预防感染 D、密切观察病情 8.5岁小儿的体重是() A、12kg B、14kg C、16kg D、18kg 9.婴儿停用洋地黄药物的指征是() A、心率<120次/分 B、心率<100次/分 C、心率<90次/分 D、心率<70次/分 10.小儿出生时即存在且终生不消失的反射是() A 、觅食反射 B 、角膜反射 C、腹壁反射 D、提睾反射 11.重型腹泻不同于轻型腹泻最主要的是() A、大便性质 B、腹泻次数 C、感染中毒症状 D、水电解质紊乱程度 12.对于生理性黄疸描述错误的是()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7-14天消失(早产儿3~4周) C、血清胆红素≤221umol/L D、除轻度黄疸外一切情况正常 13.添加辅食不正确的是() A、2个月加鱼肝油滴剂 B、3个月加瘦肉末 C、4个月加动物血 D、5个月加蛋黄 14.蓝光灯照射不正确的方法是() A、床内温度预热至30~32℃ B、灯管距患儿皮肤33-50cm C、全身裸露,充分暴露身体各部位 D、每2-4小时测体温,箱温1次 15.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 A、头围 B、胸围 C、身长 D、体重 16.不符合腹泻患儿护理诊断的是() A、有效呼吸受损 B、腹泻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7.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青春期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案例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案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例:患儿,女,10个月,因“哭闹、多汗1个月,至今不能扶站”入院。 入院前1个月家长发现患儿经常无诱因的出现哭闹,夜间尤为明显,难以安抚。至今不能扶站。 体格检查:℃,P110次/分,R32次/分,W9kg,H70cm。 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枕秃,未出牙,肋缘外翻,右肝肋下1cm,脾(-),轻度“O”形腿。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115g/L,×10^12/L,WBC10×10^9/L。大便及尿常规未见异常。血清钙、磷正常,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腕部正位片示骨垢段钙化带模糊不清,呈杯口状改变。 临床表现:1、早期常烦躁不安,爱哭闹,睡觉易惊醒,汗多,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头常在枕头上摩擦,使脑后枕 部半圈秃发,医学上称“枕秃”。 2、以后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应在岁前闭 合),出牙晚,可晚至1岁才出牙,头较大呈方形,助骨下缘外 翻,鸡胸、“O”形腿等 3、到医院做血液化验可发现钙、磷含量偏低。 病因:在人体骨骼的发育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旺盛,骨骼的生长发育迅速,因此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 正常的骨骼发育,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可引起本病。 护理诊断:(1)营养不足(维生素D缺乏)与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摄入少有关。

(2)成长发展改变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和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胸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维生素D中毒。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对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1. 增加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2. 加强护理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的患儿要耐心护理,每日清洁 皮肤,勤洗头,勤换内衣和枕套。 3. 预防维生素D中毒严格按医嘱应用维生素D制剂,不得擅自加 量,防止维生素D中毒。 4.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1、鼓励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8个月。 2、自出生后2周起,每日应给宝宝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单位。 3、多吃富含VD和钙的食物,如蛋黄,肝类,鱼类,奶类,豆类、虾皮等,不 要吃过多的油脂类和盐,以免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 4、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 转变成VD,这是最廉价安全的VD来源,每1平方厘米皮肤经照射 半小时即可产生20ug VD,每日晒1-2小时即可满足需要。

佝偻病的病因与预防

佝偻病的病因与预防 对于佝偻病的了解,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很重要,家长想要孩子不生病,要注意孩子的健康与体质。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小儿佝偻病的病因还有护理等问题,希望大家多多重视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一、预防 1、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并积极防治慢性病。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添辅食。多食含维生素D及钙磷较丰富的食物。 3、每天服维生素D400TU预防。 二、护理 1、患儿不要久坐、久站,防止发生骨骼变形。不系裤带,穿背带裤,防止肋骨外翻。 2、帮助患儿作俯卧抬头动作,每天2-3次,防止鸡胸形成。 3、直接照射阳光,同时注意防止受凉。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失宜,脾肾虚亏所致。 胎养失宜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起居,精神调摄,无不影响胎儿的营养与发育。孕妇起居不常,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都可造成胎儿失养,先天肾气不足。 乳食失调母乳缺乏、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食品的质和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致使营养失衡,脾肾虚亏,发生本病。 日照不足长期不直接接触阳光,可引起气血虚弱,影响脾肾功能。影响日照不足的因素,常与户外活动少,空气中多烟雾,或阳光被玻璃所挡有关。 本病病机由于脾肾虚亏。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肾不足,可影响其他脏腑,故病变之初,不仅出现脾肾虚弱,还可出现心肝火旺、肺卫不固等证候。肾主骨髓,病之后期,症情较重,常见肾虚髓亏,骨气不充,骨质疏松,成骨迟缓,甚至骨骼畸形。由于佝偻病患儿体质虚弱,肺脾气虚,抗病能力低下,感受风邪后,常易蕴郁肺络,肺气闭塞而引起肺炎喘嗽;或因乳食不节,脾失健运,导致泄泻。 临床诊断 1、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发病初期有烦躁夜啼,精神淡漠,纳呆,多汗,枕秃,囟门迟闭,牙齿迟出等。 3、病至激期,除初期表现,还可见乒乓球头(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肋缘外翻、肋膈沟、手镯、鸡胸、漏斗胸、“O”型或“r型腿、脊柱后突或侧弯等。 4、化验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腕部X线摄片,可见于骺端有毛刷状或杯口状改变,也可见骨质疏松,皮质变薄。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佝偻病的病因、预防等问题的介绍,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也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治疗小儿佝偻病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希望大家要多多注意。留心治疗的方法,照顾孩子的方法,祝大家早日康复!

小儿佝偻病资料

佝偻病的教育处方 据专家佝偻病是3岁以下儿童或婴儿常患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微少维生素D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严重的可以引发骨骼畸形。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佝偻病的病因。 一、佝偻病的病因: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 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上述对佝偻病的病因内容的介绍,提醒家长:每天带患儿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像佝偻病那样如此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好新生儿佝偻病如何防治呢? 二、新生儿佝偻病如何防治?新生儿佝偻病的防治及膳食调理 在胎龄3个月时,胎儿的骨骼系统开始发育并形成乳齿,此阶段需要维生素D。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长,需要更多维生素D。因此,孕妇自妊娠开始就应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妊娠中期及晚期的维生素D 推荐摄入量为每日400国际单位。 胎儿出生后应尽早(生后半小时内)开奶,吸吮乳房愈频繁,乳汁分泌愈多。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虽低,但比牛奶高,其中的钙磷比例(约2∶1)利于婴儿吸收。但从绝对量看,母乳中维生素D和钙的含量并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从其他途径获得补充以使其得到满足。 夏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在生后第三周就可以开始户外活 动了,为保护婴儿免于着凉,可在不直接曝晒太阳的情况下

营养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营养缺乏症患儿的护理 1. 肋膈沟 2 .肋骨串珠 3 .营养不良 二、填空题 1.引营养不良常见的喂养不当是_、和_。 2 .轻、中、重营养不良小儿的体重分别低于正常平均体重的%、%、%。 3 .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4.营养不良小儿“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和“生长发育改变”的主要相关因素分别是和两个方面。 5.对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应每_周测体重一次,每月测身长一次,评估生长发育速度。 6.VitD ·缺乏可引起和。 7. 佝偻病患儿胸部的骨骼改变常见的有、和,四肢的骨骼改变则是_和 。 8。佝偻病活动期患儿的血钙,钙磷乘积,血磷碱性磷酸酶。 9 .佝偻病患儿“生长发育改变”的主要诊断依据有和两个方面。10.何楼病患儿口服VitD 制剂治疗量月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给 _量。 11 对佝偻病患儿的下肢畸形进行肌肉按摩时," O ”型腿应按摩_侧肌群," X ' ’型腿则按摩侧肌群。 12 . 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症状有、、, 其中最危险的是_,最常见的是一。 13.低钙性喉痉挛的主要表现为,严重者可致,甚至。 14 .对VitD 缺乏性手足搐翔症患者静脉注射钙剂时,速度应__,注射时间应为。 15 .当静脉注射钙剂外渗时,局部应用敷或用封闭。

三、选择题 (一)A 型题 1 .引起小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疾病是 A ,反复呼吸道感染 B .慢性腹泻 C .先天性心脏病 D .肾病综合征 2 .小儿营养不良早期主要表现 A .消瘦 B .体重不增 C .体重减轻 D .身长不增 3 .营养不良小儿的主要表现是 A .水肿 B .消廋 C .反复感染 D .食欲不振 4。营养不良小儿皮下脂肪减少最早的是 A .面部 B .四肢 C .腹部 D ,臀部 5 ,营养不良小儿最基本的护理诊断是 A 。生长发育改变 B ,营养不足 C ,有感染的危险孙.有皮肤完整性受抿的危险 6 .营养不良小儿的饮食调整以下列哪项不妥 A .量由少到多 B .方法宜少食多餐 C .饮食种类应多样化 D .每天供给的热量应与其程度呈正比 7 ,营养不良小儿出现低血糖时的早期表现多是 A .惊厥 B .面色苍白、出汗 C .神志不清 D 。呼吸暂停 8 .为防止婴儿发生营养不良,关键的措施是 A .保证小儿有充足的睡眠 B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科学的喂养 D .及时治疗传染病 9 .引起小儿VitD 缺乏的主要原因是 A 、日光照射不足 B .饮食中缺乏VitD C .腹泻 D .早产 10 . VitD 缺乏症多见于

佝偻病的防治知识

佝偻病的防治知识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

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另附上幼儿睡觉出现的其它相关状况和分析: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

佝偻病

佝偻病 文章目录*一、佝偻病的概述*二、佝偻病的典型症状*三、佝偻病的病因病机*四、佝偻病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佝偻病的并发症*六、佝偻病的防治方案 佝偻病的概述 1、定义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 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 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2、别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发病部位全身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婴儿期较为常见 6、科室儿科、骨科 佝偻病的典型症状 1、佝偻病的典型症状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2、佝偻病的分类 2.1、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通常为遗传性疾病,一般2至3岁以前的患儿仍然会有活动性的佝偻病表现出现。但是他们的血液中的钙含量正常,而血液中的磷含量有着明显的降低,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对其的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2.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患者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血钙低、血磷低、血钾低。 2.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机体不能把维生素D转化成有活性的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颁布单位】卫生部【分类号】 4071048608 【时效性】有效 前言 在我国,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本病的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积极防治佝偻病,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 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一、预防 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2.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努力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 (三)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奶。 2.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 要的。

二、诊断 1961年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儿科学术会议制订了佝偻病的诊断标准,以后在1977年和1980年两次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作了修订。为便于开展防治工作,现再修订如下。 (一)临床分度: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风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二)临床分期: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变体征。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 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三、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重要的。 (一)活动期的治疗 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在上述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维生素C、B、A等辅助药物,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治疗后3个月不好转者,应查找原因。切不可过多使用维生素D,以防中毒。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说课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我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叶春香主编的第二版《儿科护理》,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小儿四病”之一,在整个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是护 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章节,同时该病在临床当中可以经常碰到 的,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病与饮食和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 据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 展技能为核心的要求,紧扣新教学大纲和护士岗位职业考试标 准,同时体现临床护理课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讨论的作用, 在讨论中升华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有 机结合,我对本次课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佝偻病患儿的身体状况评估,掌握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措施,熟悉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及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补充维生素D,能够正确讲解佝偻病的健康指导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在讨论中体现和谐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健康指导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家庭健康、护理指导 [疾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由于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磷乘积下降,形成骨骺端骨样异常堆积,骨的生长期停滞,扁骨发生同样障碍。骨干骨质疏松,受外力影响容易发生弯曲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 [用药指导] 1、首先孕妇加强营养,多晒太阳,加服维生素和钙片。 2、新生儿生后2~4d开始每天服用预防量维生素400IU/D,直到2周岁。未成熟儿前3个月内预防量应加倍。小儿从小就接触阳光,进行户外活动。人工喂养儿加服钙剂以改进牛乳内的钙磷比例利于吸收。可选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每日1~3g。 3、佝偻病活动期轻症2000~5000IU/ D,伴有骨骼改变者1万~2万/日。一般先服1个月,若临床好转即可改为预防量,若无进步,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重症活动期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和迁延性肺炎可考虑突击治疗。早期一次肌注30~40万IU,重症每月肌注30~40万IU连注2~3次,重复前注意有无维生素中毒症状,然后2~3个月起继续服预防量。 [饮食指导] 1、服用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 2、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益于胎儿储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生活习惯、环境指导] 1、多接触阳光,全身皮肤暴露愈多,照射的时间愈短,荫凉处获得的反射光线一样有效,普通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 2、不全站立时鼓励俯卧,以防脊柱后凸或侧弯,1岁左右不多站,多走,以防下肢弯曲畸形。 [特殊指导] 1、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随访。 2、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 出院指导

1.嘱家长遵医嘱按剂量使用维生素D。 2.钙剂口服应稀释,注意勿与牛奶混用。 2012-07-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