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国家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 1.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 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 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鼓励社会力量热心公益活动、参与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益于他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何荣东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政课要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处于首位,关乎学生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指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 一、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凝练 政治学科有意识形态明显的特点,教育部凝练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4个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坚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 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的根本任务 (1)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政治认同是首要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政治认同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政治方向问题。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在内心产生三个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只有认同马克思主义,才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认同;中国共产党则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倡导者;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昌盛的根本道路。三个认同具体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只有通过思政课的培育,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培育知、信、行统一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才能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和指明方向。 (2)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第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政治认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加强新时期政治认同的意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等要素。 1、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就是坚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与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就是她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与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就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她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3、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就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成为有尊严的中国公民。 4、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与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

高中政治必修三核心素养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三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应能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 3、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

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4、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应能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遵循规则,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道德,乐于为人民服务;积及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具备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种策略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种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 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思维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那么,如何在政 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以下是四种策略。 一、提高政治思维素养 政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关于政治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模 式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多因素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他们 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系 统性。 2.鼓励学生分析复杂政治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可能的后果。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逻 辑推理、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更能够准确理解复杂的政治事件,并且能够预测 事件的后果。 3.促进学生对政治交涉的认识。政治交涉是指不同利益方为了达成各自的目标而进行 协商和讨价还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政治交涉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规律,从而提 高学生识别、分析和处理政治问题的能力。 二、强调政治道德素养 政治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逐渐形成的对政治界的一种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为了加强政治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加强政治伦理教育。政治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之间 的道德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政治伦理故事的讲述、经典案例的分析、互动小组会议等方式,引导学生熟悉政治人物的职业道德和职责。 2.培养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分工协作,负责组织一 个政治活动,比如模拟大选、组织一次辩论赛等,让学生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去,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心。 三、加强政治文化素养 政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政治历史、文化、价值观 等方面的了解与认同。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 1.让学生熟知政治史。政治史是指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变革历程。教师可采 取让学生阅读《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现代建国史》等优秀教材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政 治史和中国的政治体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四、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教材地位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教材地 位 一、【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 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真理。 二、【知识清单】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与实践 (1)认识 ①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区别: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2)实践及其特征 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首先,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高频用词。 在核心素养体系下,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既是对过去 三维目标的继承,又是超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 性思维、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有机整体,概括地说就 是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核心素养;三维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素养”一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有深刻的社会烙印。早在两千多年前, 学生发展评价更多注重“品德”的养成,无论是中国孔子培养健全人格的思想,还是西方 亚里士多德提倡“公民德行”的素养,都把“德”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分工明显,职业更趋多样,于是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教育也相 应地研究人的能力发展,比如皮亚杰在发展科学领域将能力解释为一般智力,通过同化和 顺应双向构建的过程实现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加纳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等,都体现 着对能力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更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单一的德行、 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催生一个新的词汇——核心素养,于是“核心素养” 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的教育潮流。[1]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对核心素养开始了普遍 关注和研究。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核心素养指向终身学习,并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五大支柱,成为一时的潮流。 我国新课改走了十几个年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适应国际发展和我国现阶 段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 目标,这无疑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 发展的人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依 赖具体课程的实施,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求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话题。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后 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对思想政治学 科来说,由于其课程性质是一门德育课程,肩负着党和国家公民教育的职能,不仅具有自 己的学科体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专家学者的商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 素养基本确定为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最开始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上一次课 改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本次核心素养的提出,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课改只有不断深化,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前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 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

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获得具有学科特点的学 业成就;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 要素。 1.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学生发展政治认同的素养,旨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2. 理性精神 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表现理性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一、引言 高中政治课堂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属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手段,可以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对树立教师个人理念有重要作用,加强对议题式教学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基础。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缺少较强的适应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议题式教学的应用方法,便于更好地通过政治课堂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各课程的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它的提出为各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目前已成为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相互融合,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能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生活情境中,具备综合运用本学科学习中掌握的各项知识的能力,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提高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的适应能力。它们共同形成了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始终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积极、主动应对,在危机与挑战并存的过程中仍然通过自身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同时能够在当前多元价值的冲击下始终保持初心。例如,政治认同是学生对政权所抱有的赞同态度和支持行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从心理层面、行为层面体现出强烈归属感。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由政治认同决定,只有让学生牢固树立政治认同,其在未来发展中才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其他三大核心素养均由此延伸。 三、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