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 DX竞赛规则

2011年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 DX竞赛规则

2011年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 DX竞赛规则
2011年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 DX竞赛规则

2011年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 DX竞赛规则

BD4WM 译BA1AAX校

1.目标:

1.1.美国/加拿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尽可能在160,80,40,20,15和10米波段通联

到世界上更多其他DXCC实体的业余无线电台。

1.2.外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包括KH6,KL7,CY9和CY0地区)尽可能通联到美国

本土48个州和加拿大本土省中更多的美国/加拿大的业余无线电台。

2.比赛时间和周期:

2.1.CW:二月第三个完整的周末(2011年2月19-20日)

2.2.Phone:三月第一个完整的周末(2011年3月5-6日)

2.3.比赛周期:各模式48小时(分开单独比赛)。周六UTC0000开始;周日UTC2400结

束。

3.参赛组别:

3.1.单人操作员:

3.1.1.全波段:

3.1.1.1.QRP

3.1.1.2.低功率

3.1.1.3.高功率

3.1.2.单波段:

3.1.2.1.一位参赛者可以只递交一个波段的通联记录。如果在其他波段也有通联

记录的话,那么通联日志(Cabrillo文件)的开头必须要清楚地标明单波

段。

3.1.2.2.一个呼号不可以被其他不同的操作员使用并生成其他额外的单波段通

联记录。

3.1.2.3.不根据功率对单波段参赛者分类;所有单波段参赛者一起比赛,不管输

出功率大小情况。

3.2.有辅助单人操作员:

3.2.1.高功率(150至1500瓦)

3.2.2.低功率(小于或等于150瓦)

3.3.多名操作员:

3.3.1.一台发射机

3.3.1.1.高功率(150至1500瓦)

3.3.1.2.低功率(小于或等于150瓦)

3.3.2.两台发射机

3.3.3.多台发射机

4.比赛信号交换:

4.1.美国本土48个洲的电台和加拿大电台(St Paul岛和Sable岛除外):信号报告+州名

/省名

4.2.DX电台:信号报告+功率(用数字表示发射机的近似输出功率)

5.得分:

5.1.QSO基本分:美国/加拿大电台每通联一个DX电台得3分。DX电台每通联一个美国

/加拿大电台得3分。

5.2.系数分:

5.2.1.美国/加拿大电台:各波段通联到的DXCC实体数量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除外)

5.2.2.DX电台:各波段通联到的美国的州(KH6/KL7除外),哥伦比亚区(DC)和加

拿大的省/地区[NB(VE1,9), NS(VE1), QC(VE2), ON(VE3), MB(VE4), SK(VE5),

AB(VE6), BC(VE7), NWT(VE8), NF(VO1), LB(VO2), NU(VY0), YT(VY1), PEI(VY2)]数

量的总和,各波段最多63分系数分。

5.3.总分:QSO基本分×系数分= 最终得分

6.其他:

6.1.你的呼号必须表示你的DXCC电台位置(例如,KH6XYZ/W1在缅因州,KG4/W1INF

在关塔那摩湾,等等)。

6.2.同一个呼号在每个波段只允许一部电台工作:不可以跨模式或进行转发。

6.3.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航空和航海移动电台可以和美国/加拿大电台通联,并只作基

本分。

6.4.对于俱乐部比赛,只有中级及高级(Medium and Unlimited)俱乐部才可将远征得

分(DXpedition scores)包括在其总分中。

6.5.提醒参赛者应该要了解ARRL的波段使用计划。

7.提交比赛通联日志:

7.1.CW比赛通联日志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3月21日UTC2359

7.2.Phone比赛通联日志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4月4日UTC2359

7.3.CW比赛电子日志通过email发送至DXCW@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

7.4.Phone比赛电子日志通过email发送至DXPhone@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

7.5.电子日志必须是Cabrillo文件格式并且必须要包括日志文件。

7.5.1.电子日志的纸质拷贝版本不被认为是电子日志文件;纸质日志在比赛后录入为

电子日志格式被认为是电子日志。

7.6.手写日志或磁盘在信封上要标清DX Phone或DX CW并且邮寄至:ARRL, 225 Main ST,

Newington, CT 06111, USA

7.6.1.CW 和Phone 作为不同的比赛,日志必须以不同的电子邮件或信封发送至适

当的地址。

7.7.人工建立用于日志提交的Cabrillo格式文件(不使用日志软件自动创建),可以借助

网页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cabforms进行。

7.8.竞赛的形式和规则可以通过向ARRL邮寄SASE(写有回程地址、含回程邮资的信封)

索要。

8.奖项:

8.1.奖章:奖章(如果有赞助的话)将被授予以下类别

8.1.1.各参赛组别中分数最高的美国/加拿大电台操作员;单人操作员-全波段-QRP,

单人操作员-全波段-低功率,单人操作员-全波段-高功率,单人操作员-单波

段(160-10米波段),有辅助单人操作员,多人操作员-单发射机,多人操作

员-双发射机,多人操作员-多发射机。

8.1.2.全世界和各大洲中单人操作员-全波段最高分取得者。另外,全世界范围内的

单人操作员-全波段-QRP,单人操作员-全波段-低功率,单人操作员-单波段,

有辅助单人操作员,多人操作员-单发射机,多人操作员-双发射机以及多人

操作员-多发射机组别中的最高分取得者也将获得奖章。

8.1.3.如有赞助的话将颁发额外的特别奖章。

8.2. 证书:证书将被授予以下类别

8.2.1. 来自各DXCC实体以及ARRL/RAC地区的单人操作员-全波段(QRP,低功率

和高功率)的最高分获得者。

8.2.2. 每个ARRL/RAC地区和各DXCC实体中有辅助单波段组别中的最高分获得者。

8.2.3. 每个ARRL/RAC地区和各DXCC实体中有辅助单人操作员类别中的最高分获得

者。

8.2.4. 各DXCC实体,美国呼号地区以及加拿大地区的多人操作员组别中最高分获得

者。

8.2.5. DX参赛者在各模式通联的QSO数量超过500个的将获得证书。

8.2.6.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将颁发额外的证书。

9.其他:

9.1.参见“General Rules for All ARRL Contests”和“General Rules for ARRL Contests on bands

below 30MHz(HF)”

9.2.相关事宜联系contests@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或致电(860)594-0232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KHz)一(9-5730KHz) 1: 9以下,不划分 2: 9-14,无线电导航 3: 14-19.95,固定,水上移动 4: 19.95-20.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20KHz) 5: 20.05-70,固定,水上移动 6: 70-95,固定,水上移动,无线电导航 7: 95-1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100KHz),无线电导航 8: 105-160,固定,水上移动,无线电导航 9: 160-200,固定,航空无线电导航 10: 200-285,航空无线电导航 11: 285-315,水上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标航),(航空无线电导航) 12: 315-325,航空无线电导航,水上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标航) 13: 325-405,航空无线电导航,(航空移动) 14: 405-415,无线电导航 15: 415-495,水上移动(航空无线电导航) 16: 495-505,移动(遇险和呼叫) 17: 505-526.5,水上移动,航空无线电导航 18: 526.5-535,广播,航空无线电导航

19: 535-1606.5,广播 20: 1606.5-1800,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1: 1800-2000,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无线电导航,业余 22: 2000-2065,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3: 2065-2107,水上移动 24: 2107-2170,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5: 2170-2173.5,水上移动 26: 2173.5-2190.5,移动(遇险和呼叫) 27: 2190.5-2194,水上移动 28: 2194-2300,固定,移动 29: 2300-2495,固定,移动,广播 30: 2495-25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2500KHz) 31: 2505-2850,固定,移动 32: 2850-3155,航空移动 33: 3155-3200,固定,移动 34: 3200-3230,固定,移动,业余 35: 3230-3400,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广播 36: 3400-3500,航空移动 37: 3500-3900,固定,移动,业余 38: 3900-3950,广播,航空移动 39: 3950-4000,固定,广播

业余无线电各波段的传播规律

智慧科技智掌全局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 业余无线电各波段的传播规律 业余无线电频段从低频到高频被划分成许多不连续的波段,常用的有HF频段、VHF频段和UHF频段,频率再高的微波频段只用于业余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实验。今天小编就和你简要的介绍一下常用的业余无线电波段的传播规律。 一、160m频段(1.80~2.00MHz) 这是业余无线电台允许使用的最低频段。这个波段的传播规律跟中波很相似,白天主要是靠地面波进行近距离的通讯,晚上可以通过电离层D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讯,最佳的通讯时机是通讯双方都处于日出日落的交界时间。在冬天的傍晚或黎明时分,是用160m频段进行远距离通讯的时候。由于这个频段频率比较低,需要架设庞大的天线,电离层对它的衰减也比较大,需要较大的功率才能达到远距离的通讯,因此,操作的人较少,并且多用CW进行联络。 二、80m频段(3.50~3.90MHz) 这个频段的传播规律与160m频段相似,主要是以F层和E层混合传播为主。夏天和白天由于D层和E层的电子密度高,这个频段以下的电波会被吸收掉而不能经电离层反射,白天只能进行100~200km 距离的通讯。同时,在夏天经常发生雷电,使频段上有很大的噪音,弱小的信号不能被听到。在冬季的傍晚或黎明时分,进行远距离通讯

智慧科技智掌全局https://www.doczj.com/doc/cf2681035.html, 的效果比160m频段好,通联到远距离电台的机会也大。这个波段的天线也是比较庞大,但比起160m频段的天线已经缩小了许多,况且现在也有许多缩短型的产品天线,使这个波段架设天线的难度减低。一般简易架设多用水平半波偶极天线,缩短型的产品无线多为垂直接地型的天线,有大的架设场地和充足的资金就可以在几十米的铁塔上架设起庞大的八木定向天线!效果好的天线是既要架得高,又要长度够。 三、40m频段(7.00~7.10MHz) 这是个短波初学者的入门频段之一,也是最拥挤热闹的频段。这个频段操作范围比较窄,但几乎全年全天大多可以进行QSO,白天,可以进行几百公里的通联,在傍晚或黎明时分是开通远距离通讯的好机会,这时各国的许多电台在狭窄的频段内互相拥挤,加上本身频段的严重杂音,汇集成一幅繁华的市井图。在深夜时分,常常是洲际通讯的好时机,因此,常在这个波段狩猎珍稀电台的HAM有个“夜猫子”的美称。国内较多HAM在7.050~7.070MHz之间用L**进行通联,许多省还在某些频点上设立固定的本地网络。这个频率的天线无论是简单的偶极天线、垂直接地天线或者复杂的八木旋转定向天线都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甚至有人把缩短型鞭状天线夹在汽车上,在上下班途中进行穿洲过省的通联。 四、20m频段(14.00~14.350MHz)

无线电测向基本常识

无线电测向基本常识 1、无线电测向的特点 在景色宜人的公园、森林、丘陵、原野,手持测向机奋力奔跑着,跟踪搜寻“狡猾的狐狸”(隐蔽电台)。没有别人的帮助,完全凭借手中测向机的导引,凭借自己掌握的测向技术,经过独立的思考、判断,去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揪出深藏的“狐狸”,去享受胜利的喜悦,这就是无线电测向活动。人们不甘落后,奋力向上的品质,使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无不争先恐后,出于强烈的竞争意识,无线电测向运动又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由“国防体育”、“军事体育”,到人们公认的“科技体育”,无线电测向运动始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广大群众。它集体育、科技、娱乐等为一体,使参加活动的人在锻炼体魄、掌握知识、休闲娱乐、培养品质、磨练意志等多方面得到收益。无论是十几岁的孩子,还是6、70岁的老人,都可以因时、因地、根据各种情况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和比赛。 2、如何组织无线电测向活动 开展无线电测向运动场地可繁可减、设台数可多可少、距离可长可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我国目前竞赛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的“长距离测向”,一种是根据我国情况由我国无线电测向工作者自己创造的“短距离测向”。“长距离测向”的场地选择在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左右,地形略有起伏(高、差在200米以内),树木较多,通透力较差的地形。“短距离测向”的场地可以选择在城市的公园、市郊和较大的校园。以下按照这两种测向的模式介绍开展无线电测向活动的方法。 (1)长距离测向

正式比赛设5部隐蔽电台,1—5号台的呼号是MOE、MOI、MOS、MOH、MO5,按照顺序循环发射,每次工作一分钟。终点信标台呼号为MO,均拍发摩尔斯电码。 各隐蔽台距起点的直线距离不小于750米,各台之间不小于400米。运动员自己确定找台顺序,最佳台序的直线距离为4—7公里。运动员实际跑的距离约6—10公里。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统一到达起点,在预备区内准备和休息,测向机交裁判员集中保管。 每5分钟出发一批运动员,每人的出发批次在赛前抽签确定。出发前10分钟领取测向机、地图、竞赛卡片。听到“出发”口令后,离开出发圈,沿规定跑道进入比赛场地。 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时不计成绩。运动员每找一个台,须用该台准备的计时设备准确记录,这是裁判判定运动员成绩的凭证。 运动员到达终点,由裁判员记录通过时间,并计算出全场比赛时间。 评定成绩时,先比较每人的找台数,再比较实用时间,找台多、时间少名次列前。 (2)短距离测向 竞赛时设3—10部隐蔽电台。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的直线距离为30—200米,互相看不见。每个隐蔽台在不同的频率上连续用摩尔斯电码拍发本台呼号。电台标明台号,并设有计时设备。 运动员1—3分钟出发一批,按规定顺序找台,并准确作出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电台,到达终点成绩有效。 短距离测向比赛的方法有个人赛、接力赛、淘汰赛、团体赛等方式。 无线电测向活动历史

2014年北仑区中小学无线电测向比赛规程

2014年北仑区中小学无线电测向比赛规程 一、比赛项目 1.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男、女学生80米波段短距离测向个人单项记时赛; 2.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男、女学生80米波段短距离测向单项团体赛; 二、比赛时间 2014年12月 三、比赛场地 待定 四、协办单位 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五、比赛规则 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参照国家体委航管中心审定的《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制定,具体如下: 1.报名办法: 于2014年11月各校进行报名,经确认后未参加正式比赛的取消2014年区科 技运动会总团体取奖资格。 2.分组分批办法: 按报名学校和报名人数,由区科技运动会报名系统自动抽签确定分批分组顺序。 3.个人记时赛规则: 高中组找6台/队员,初中组找5台/队员,小学组找4台/队员,比赛时按事 先确定的分批分组顺序进行比赛,各类别男女组应寻找台号,由裁判现场确定,各批次队员必须按现场确定顺序寻找相应隐蔽电台(信号源)台号。

4.个人记时赛有效成绩及有效台号确定规则: (1)发现破坏场地设备,携带通讯设备、交流比赛信息等违规行为,成绩无效视作零分。 (2)每场比赛进行30分钟,超过30分钟,成绩无效视作零分; (3)比赛时指卡打卡清零工作由学生自行完成,教练员必须在训练时予以 明确,因学生未进行打卡数据清零的,发生比赛成绩失效的,成绩一律视为零分,且不予以重赛。 (4)遇某一台号签打失效情况发生,选手必须找所在台号周边的裁判签名确认,记录相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带至终点裁判处,否则终点处不予以成绩更正,按出际出票成绩记录。指卡到终点出票时遇成绩失效,经裁判检查确认,确属指卡技术原因失效的,可以申请重赛,但寻台号必须重新抽签确定。 (5)必须按现场确定的寻台顺序进行寻台,根据以往比赛实际,经2014年科技运动会竞赛规程讨论会确定,个人赛有效台号确定办法为: a.选手必须按比赛现场抽签确定的应找台号顺序进行寻台,未超时但所寻信号台数为零,成绩无效视作零分。 b.在寻台过程中会发生寻台遗漏或错误时允许重新寻台,重新打卡。重新寻台,重新打卡情况发生时有效台数确定办法为:按比赛现场抽签确定的应找台号顺序,高中取最后6个尾号,初中组取最后5个尾号,小学组取最后4个尾号。 c.必须按现场确定的寻台顺序进行寻台,在寻台过程中允许选手多次重新寻台,重复打卡。未超时情况下正确寻台信息判定办法为:在选手的实际寻台顺序号中从右往左推取正确连续的尾号段进行判定(连续尾号段内台数不能超过规定寻台数,超过成绩为零),只有一个信号台正确的有效台数为一台,有二个正确连续的信号台的有效台数为二台,有三个正确连续的信号台的有效台数为三台,依次累

无线电频率划分与使用

1.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 名称甚低频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特高频 极高 频 符号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频率3-30KH z 30-30 0KHz 0.3-3 MHz 3-30M Hz 30-300MHz 0.3-3GHz 3-30GHz 30-30 0GHz 波段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 毫米 波 波长1KKm-1 00Km 10Km- 1Km 1Km-1 00m 100m- 10m 10m-1m 1m-0.1m 10cm-1cm 10mm- 1mm 传 播特性空间波 为主 地波 为主 地波 与天 波 天波 与地 波 空间波空间波空间波 空间 波 主要用途海岸潜 艇通 信;远 距离通 信;超 远距离 导航 越洋 通信; 中距 离通 信;地 下岩 层通 信;远 距离 导航 船用 通信; 业余 无线 电通 信;移 动通 信;中 距离 导航 远距 离短 波通 信;国 际定 点通 信 电离层散 射 (30-60MH z);流星 余迹通信; 人造电离 层通信 (30-144M Hz);对空 间飞行体 通信;移动 通信 小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52-420MH z);对流层 散射通信 (700-10000 MHz);中容 量微波通信 (1700-2400 MHz) 大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600-4200 MHz);大容 量微波中继 通信 (5850-8500 MHz);数字 通信;卫星通 信;国际海事 卫星通信 (1500-1600 MHz) 再入 大气 层时 的通 信;波 导通 信 2.我国陆地移动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 29.7-48.5MHz 156.8375-167MHz 566-606MHz 64.5-72.5MHz(广播为主, 与广播业务公用)167-223MHz(以广播业务为 主,固定、移动业务为次) 798-960MHz(与广播公用) 72.5-74.6MHz 223-235MHz 1427-1535MHz 75.4-76MHz 335.4-399.9MHz 1668.4-2690MHz 137-144MHz 406.1-420MHz 4400-5000MHz

世界业余无线电呼号前缀图

世界业余无线电呼号前缀图 文字版: 在业余无线电中,呼号的前两位字母或数字代表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通常一个国家会将本国的业余无线电呼号划分为多个分区,我国的呼号前两位为BA到BZ这里收录了世界各国的呼号前缀。供查询参考。 2A—2Z Uni ted Kin gdom (英国) 3A-3A Monaco(xx) 3B—3B Mauritius (毛里求斯) 3C—3C Equatorial Gui nea (赤道几内亚) 3DA—3DM Swaziland (斯威士兰) 3DN—3DZ Fij(i xx) 3E—3F Panama( xx) 3G—3G Chile( xx) 3H—3U China( xx) 3V—3V Tunisia( xx) 3W—3W Vietnam( xx) 3X—3X Guinea( xx) 3Y—3Y Norway( xx) 3Z—3Z Poland( xx) 4A—4C Mexico( xx) 4D—41 Philippines (菲律宾)

4J—4K Azerbaijan (阿塞拜疆) 4L-4L Georgia(xx) 4M —4M Venezuela (委内瑞拉) 4N —4O Serbia and Montenegro (塞尔维亚和黑山) 4P—4S Sri Lank(a 斯里兰卡) 4T—4T Peru(xx) 4U —4U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 4V—4V Haiti (海地) 4W —4W Timor Leste (东帝汶) 4X—4X Israel(xx) 4Y—4Y In ter natio nal Civil Aviatio n Orga ni zation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4Z—4Z Israel(xx) 5A—5A Libya(xx) 5B—5B Cyprus(xx) 5C—5G Morocco(xx) 5H—51 Tanzania (坦桑尼亚) 5J—5K Colombia (哥伦比亚) 5L—5M Liberia(xx) 5N—5O Nigeria(xx) 5P—5Q Denmark(xx)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运动作为一项科技体育竞技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科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本课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大家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第四讲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1)使用和掌握测向机包括持机方法、收测电台信号技术的训练及掌握测向机性能。收测电台信号技术包括:信号的辨认、调谐和抗干扰接收、测出电台方向线的步骤等。掌握测向机性能包括:学会使用增益旋钮和衰减开关,了解测向机一般检查和简单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 (2)基本技术包括测向技术、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和越野技术。测向技术的内容有:原地和移动中测记电台方向线;参照实地方位物按方向线前进;利用测向机的音量、指向、强度变化等判断关键距离(如近台区、一轮信号奔跑距离)和电台设置位置(如高低、向背);近台区技术(方向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测向点的选择:识别和排除环境等因素对方向的影响。地图与制北针的使用包括:地图的识读,分析、记背以及现地对照;指北针的安装、使用及利用指北针按方向线行进。 标绘电台方向线和地图上的远距离交叉。越野技术包括:越野奔跑技术和体力分配;选择道路的基本原则。 (3)专项技术包括确定首找台和找台顺序、到位技术、近台区测向和识图越野。 (4)综合技术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体力和竞技状态的调整和心理控制及心理训练。 二、无线电测向原理 1、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像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像变为随声音和图像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作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像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

第一章美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美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概况 电话产生于美国。经过120多年的发展,电信产业在美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电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经济信息化的趋势,使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1998年,美国电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64亿美元,占整个国 内生产总值的2.81 %[1]。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美国电信业正经历战略性重组,产业结构正处在重大调整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电信政策的制定者必须适时地调整产业政策,以适应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为了更好地理解美国电信管制政策的变迁,我们首先对美国电信业的发展过程做一个简单回顾。 谈到电信产业,我们频繁使用电信与电话品两个词。在本世纪中期以前,电信是指电话与电报业务。进入60年代后,由于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发展,电信的业务范围有所扩大,包括广播与电视传输。进入80年代后,无线蜂窝通信和数据通信成为增长的主流。因此,今天的电信与60年代以前所写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以固定网方式进行语音传输的电信业务。这部分业务一直是管制的重点,也是引发政策制定争论最多的领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管制条例、美国法院处理的电信诉讼案也多集中于这一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美国的电信产业发展历史,着重于电话发展的早期时代。从30年代 到1984年BELL系统解体前,美国的电信市场结构基本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即,由BELL系统垄断长途市场并控制本地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本世纪初期以前和1984年后,美国的电信市场结构则与此完全不同,变化频繁。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专利垄断时期。介绍贝尔的电话发明和贝尔公司如何利用专利权构筑垄断;第二节,早期自由竞争时期。介绍贝尔专利到期后,美国电话市场的自由竞争。第三节,管制垄断时期。介绍了垄断的同时,在设备市场与长途市场上出现的竞争萌牙。第四节,1984年后的美国电信市场结构。介绍了长途市场结构的变化和本地竞争的开始。 第一节专利垄断时期 自1846年电报产生并在商业应用上取得巨大成功后,人们对通信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人类一致在努力发明一种可以长距离传输声音的装置,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是专心于开发这种装置的众多研究者之一。贝尔出生在苏格兰,14岁缀学,受父母的影响,对发声问题很有兴趣。后来,他成为一名聋哑学校的教师。 1872年,25岁的贝尔从加拿大来到美国的波士顿,除继续从事聋哑学生的教育外,业余时间主要从事开发被称为声音电报的装置。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两名学生家长的资助。作为交换,贝尔的发明由三人共享。1874年,一名天才的机械师,只有20岁的华生(Warson)加入到这个联盟中来。就在贝尔与华生从事电话研究的同时,一大批对此痴迷的发明家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1876年2月17日,贝尔为他们的一个电话功能模型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2]。就在数小时之后,一位名叫艾利萨.格雷(Elisha Gray)的人也就同样功能的电话模型申请专利。3月3日,有关电话发明的专利授予了贝尔。几个小时的差别,影响了整个历史。否则,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将不是贝尔而是格雷。 贝尔申请专利的功能性产品并不是真正的电话。真正能够传递声音的装置产生于7天后的3月10日。那天,在不远处另一地点的工作的华生从听筒里听到了贝尔那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声音"华生先生,快来帮帮我"。真正的电话产生了。但是,这一发明并没有立即引起美国公众的关注与热情。几个月后,在费城的世纪展览会上,巴西皇帝的公开喝彩为贝尔等人的发明起到了极好地宣传作用,但对于贝尔等人改善财务状况的愿望没有任何帮助。1876年底,贝尔及其合伙人出价10万美元准备将其专利卖给西部联盟(Western Union)[3]。当时,西部联盟是美国国内电报业的垄断者,由于根本看不起贝尔等人的发明,很轻易就将贝尔等人的出价否决了。一年后,当西部联盟发现它们犯下大错时,机会已逝去。 直接出卖专利不成,贝尔等人只得一面继续研制,一面寻找商业机会。经过一系列的改进,贝尔终于实现了长距离传输声音的原望。1877年1月15日,他申请了电话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专利。1月3 0日,专利获得批准。第二年,贝尔又获得了另一项电话专利。这两项专利构成了贝尔等人控制电话发明与生产的核心专利。 成熟的电话技术立即投入到商业运行。贝尔及其合伙人通过专利授权生产自己的电话机并出租给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上午 01:00 无线电频率划分表(KHz)一(9-5730KHz) 1: 9以下,不划分 2: 9-14,无线电导航 3: 14-19.95,固定,水上移动 4: 19.95-20.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20KHz) 5: 20.05-70,固定,水上移动 6: 70-95,固定,水上移动,无线电导航 7: 95-1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100KHz),无线电导航8: 105-160,固定,水上移动,无线电导航 9: 160-200,固定,航空无线电导航 10: 200-285,航空无线电导航 11: 285-315,水上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标航),(航空无线电导航) 12: 315-325,航空无线电导航,水上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标航) 13: 325-405,航空无线电导航,(航空移动) 14: 405-415,无线电导航 15: 415-495,水上移动(航空无线电导航) 16: 495-505,移动(遇险和呼叫) 17: 505-526.5,水上移动,航空无线电导航 18: 526.5-535,广播,航空无线电导航 19: 535-1606.5,广播 20: 1606.5-1800,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1: 1800-2000,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无线电导航,业余22: 2000-2065,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3: 2065-2107,水上移动 24: 2107-2170,固定,移动,无线电导航 25: 2170-2173.5,水上移动 26: 2173.5-2190.5,移动(遇险和呼叫) 27: 2190.5-2194,水上移动 28: 2194-2300,固定,移动 29: 2300-2495,固定,移动,广播 30: 2495-2505,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中心频率2500KHz) 31: 2505-2850,固定,移动 32: 2850-3155,航空移动 33: 3155-3200,固定,移动 34: 3200-3230,固定,移动,业余 35: 3230-3400,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广播 36: 3400-3500,航空移动 37: 3500-3900,固定,移动,业余 38: 3900-3950,广播,航空移动 39: 3950-4000,固定,广播 40: 4000-4063,固定,移动(航空移动除外) 41: 4063-4438,水上移动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经过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经过 马可尼于1896 年取得第一张无线电专利证后,与他的机件合影和签名式,时年22 岁,照片左方是火花发射机,右方是凝聚检波器接收机,下方两根横金属条是天线,(Guglieimo Marconi, 1874.4.25-1937.7. 20 ) 西元1896 年6 月2 日,意大利人「古利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取得英国第12039 号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证,距今刚好一百周年。马可尼最疼爱的幼女「依乐德」(ELETTRA) 以及全球无线电界,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并特定今(1995) 年为「马可尼年」。 为让读者了解无线电通讯术的由来及其与业余无线电的关系,本刊谨以特稿描述当年马氏发明无线电过程中克难奋斗的情形,并追踪其发明无线电的学理根据及逸闻,以兹纪念。 马可尼的诞生 西元1874 年4 月25 日,有一个天禀异相的婴儿,在意大利北部的「波隆那」(BOLOGNA) 诞生了,这便是无线电鼻祖「马可尼」氏。他生下来就有一对大耳朵,好像预言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对收听千里外声音的耳朵。 他以22 岁的稚龄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术,跟着发明定向天线、雷达等。地也是最先使用无线电话和传真(FAX) 的人,在科学智识只具雏形的一百年前,他能在无中生有的条件下,发明今日与我人生活不可分离的无线电,委实不可思议,莫怪他和「爱迪生」,同被誉为本世纪最辉煌的发明家。 马氏的家世

马氏家中富有,父亲「吉西比」(GIUSEPPE) 是位成功的商业家,第一任妻子生一男孩时(LUIGI),因难产而逝世;第二任妻子是位美丽温柔的爱尔兰籍(IRELAND) 音乐教师,名叫「安妮」(ANNIE),也即是马氏的生母。 安妮生二男孩,大孩名叫「阿方索」(ALPHONSO),次男便是马氏,二人相差9 岁,所以马氏就成安妮的宠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情深似海,母亲的照顾和鼓励,在马氏研发无线电的过程中,影响极为深远。 马氏幼年的实验 马氏的父亲望子成龙,由于马氏幼年时没考取海军学校,老马指责马氏的「玩具」是荒废学业的祸源,见之便毁弃不误。有一回,马氏模仿「富兰克林」的试验,用风筝将天上的电引下来,不慎将整排当绝缘子用的名贵瓷餐碟打碎,老马气得半死。 马氏自幼心中崇拜二位英雄。其一是美国开国元勋兼科学家的「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 6-1790),他以用风筝引电而著名;第二位是英国电磁学先驱「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 7),现今电容器的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来纪念的。由于此二人的影响,马氏乃醉心电磁学。 他很自豪,不时对青梅竹马的玩伴「黛丝」(DAISY PRESCOTT) 表妹说「我的电」如何如何,口气可不小。在自制的玩意见中,他最喜爱的是一风雨预告警铃。这是一具用锌制的架子,放置在屋顶上,用来吸收暴风雨前的静电,再用电线引至一个电铃上,在暴风雨来袭前后,铃声会大作。 马氏迟到12 岁时,才上正统的学校,他有些害羞,不时随母亲回英国娘家,以致意大利语说得不太好,为同学欺侮,不久便退学去考海军,而未被录取,已如前述。到13 岁时,幸而进了「利富乐技术学院」(LIVORNO TECHNICAL INSTITUTE)。此时他才正式接触物理和化学的课程,且深深爱上了这两门科目。就在这时,又巧遇一位年老的盲眼报务员,而学会了摩斯电码,这一技能对马氏日后发展无线电通讯帮助极大。 随后马氏投考「波隆那大学」,又是名落孙山和捱老父一顿臭骂。马氏虽然没有上正式学校很多,可是他的学识不输给任何人。他因为经常躲在他父亲的私人图书馆中,博览群书,增加了不少智识,奠定了往后的发展。 为了要躲避父亲的责骂,马氏在花园中找到一个秘密地点,作为他的试验室。每当试验有成果时,会喜不自禁的报告给母亲知道。安妮对他的试验虽然一窍不通,但见到儿子的成就,也就同享其乐,并且瞒着丈夫,在阁楼上觅一隐闭的房间给马氏做实验室,这房间只有马氏和安妮可以进去。 安妮的另一高招是说服一位在「波隆那大学」教物理,名叫「利菲」教授(PROF. RIGHI) 的邻居,给马氏予以指导。利菲教授允许马氏使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将仪器借回家,亦可使用学校的图书馆。马氏乘此良机,一口气将馆内全部有关电学的书籍阅毕。 马氏第一个大突破-- 赫兹的论文 直到1894 年,马氏的试验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是年他尚不足20 岁,和他长兄一道去「阿尔卑斯山」(ALPS) 渡假时,读到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 1857-1894) 的一篇重要论文,该文详

无线电测向基本知识

无线电测向运动做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在这一章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读者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下一章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 (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主要的有沿方向线跟踪、交叉定点、比音量、无信号找台、搜索等。 还有一些技术内容,例如指北针和地图使用、体力分配、复杂条件下对干扰、反射等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难于划入上述三阶段中的某一阶段,但也必须掌握。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从易到难、先单项后综合的顺序划分,可视为包含以下内容:

短80无线电测向技巧

第一节80 米波段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特点_无线电测向技术短距离是相对长距离而言的,原来开展的80 米波段测向,规定电台设置的最佳直线距离为4—7公里,电台间距小于400米,还求该地区内森林复盖,地形起伏,人烟稀少…。这种地形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附近是很难找到的。而且训练、竞赛的组织工作复杂,花费很大,使得内容和形式部很好的项目难以得到普及和发展。短距离无线电测向,就是针对上述问题,面向中、小学生,利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学校活动课的内容而提出和设置的。 短距离测向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国家体育总局98 年颁布的《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中规定: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距为30—200 米。这样带来了很多好处:竞赛场地很容易在公园、近郊选到;使用器材简单便宜;组织竞赛的工作量和经费开支大大缩减,而一场竞赛容纳的运动员却增多了,并且测向竞赛的可观性也提高了。这不但有利于吸收千万名青少年参加,增强了测向自身的运营机能和新的活力。 在竞赛方法上,短距离测向还有两点重大的变动:一是隐蔽电台的发信方式,由在同一频率上循环发信改为在不同频率上连续发信。二是运动员在找台顺序上由自选台序改为指定台序,其目的是为了减小测向竞赛中作弊的可能性,使竞赛的组织工作简便,使竞赛的参加考平等竞争,减少误会。由于竞赛方法的变化,必然使测向技术带来相应的变化。长距离测向的有些技术在这里用不上了,但短距离测向又必然会在实践中给测向技术增加新的内容,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也仍有很多共同之处。 第二节使用和掌握测向机 一、测向机各旋钮、开关的功能 1 .频率旋钮:用来寻找需要收测电台的信号,要求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而其它电台信号尽可能小,减小其干扰。 2 、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此旋钮在快速接近电台的途中,随着信号强度的不断增加而需经常旋动,每次旋转时,应放置在音量适中并略微偏小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方向性。 3 、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当需要判断单向时,按下此开关,将拉杆天线接入电路,其输出电势与磁性天线所感应的电势复合,产生一心脏形方向图,这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当松开此开关,自动切断直立天线。此外,本机不单设电源开关,插入耳机即接通电源,拔出即断开电源。

美国业余无线电概况

中国无线电管理2000年6月3期 ?39? 美国业余无线电概况 李锡琛BA1A T 美国是业余无线电活动发达国家之一,90年前就有人从事这项活动。业余无线电顾名思义是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职业余暇,从事无线电技术研究的意思。 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马可尼(G.Marconi )研制无线电报机成功的消息传出后,震动了全世界的好奇者,纷纷起来从事无线电的研究,但是这种学问需要实验,尤其是互相通联实验,业余无线电台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地产生了。 1912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无线电报会 议上,各国政府为了消除通信干扰,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并一致同意把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相应频率在1.5M Hz 以上)分配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实验使用的波段,盖在当时人们尚未全面掌握电波的传播特性,却认为波长越长,越可作远距离通信,把 200m 以下的短波段视为毫无用途的波段。 85年前的1914年美国已有2000人参与业余 无线电活动,这年5月,由爱好者马克西姆 (H.P.Maxim )和杜斯卡(C.D.Tuska )发起组织一 个业余团体,将全国的业余电台联络起来,这个组织就是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American Radio Rela y Lea g ue ,缩写为ARRL )。这是个真正受业余爱好者 管理以及为业务爱好者服务的团体,以非营业组织向美国政府立案,获得法律上的认可。 到1915年ARRL 已有会员600余人,并在全国建立无线电通信网,定期发行会刊Q S T 杂志。 1917年2月,ARRL 在纽约召开会员大会,议定出 会约,并选举马克西姆为主席、哈尔培为副主席、杜斯卡为秘书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政府禁止业余电台活动;1918年停战后,到1919年10月政府解除禁令,美国业余无线电台恢复活动。 业余无线电活动既被限制在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爱好者们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这个波段。经过爱好者们苦心钻研实践,他们初步掌握短波电波传播特性,能够利用短波进行500km 甚至 1000km 距离的双向通信。但是,能否跨越大西洋 呢?为此,ARRL 在1921年12月派出业余无线电专家戈德莱(P.F.G odle y ,呼号2ZF ),携带当时性能最好的接收机,远赴欧洲进行收听实验,结果收听到 30个美国业余电台的信号。 随后ARRL 在1922年又进行另一次横越大西洋的收听实验,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曾听到 315个美国业余电台的呼号,在美国也听到2个英 国、1法国业余电台的呼号。 虽然在西洋两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收听活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如何完成横越大西洋的双向通信,仍是爱好者们当时研究与实验的中心目标。 1922年里ARRL 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Hartford )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osten )间进行波 长130m 的通信实验,1923年初又进行波长为90m 的实验。取得“降低波长,能获得较佳通信效果”的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