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人教新课标必修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人教新课标必修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人教新课标必修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人教新课标必修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2.7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人

教新课标必修4)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声声慢》

【学习总目标】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

【学习目标】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自主学习】

一、巩固旧课

1. 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

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

《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李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 凄凄惨惨戚戚

..:忧愁悲哀的样子。

..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忽然。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

..:调养,静息。

..将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怎样捱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

..:.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细雨更兼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

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合作探究】

《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直接抒情)

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间接抒情)

具体例句是:

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目标检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次第:光景、状况。)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2.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旧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ái)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

3.背默《声声慢》。

高一语文必修4 主备:罗志辉审核:胡光文使用日期:年月日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第二课时(老师用)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对作品进行鉴赏,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3.把握《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离乱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自主研习】

一、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这一句话在

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

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合作探究】

《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两个场景、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

一、阅读全词,从内容层次入手,探究作者创设出的两个形象场景。

①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创设出第一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若有所失哭泣寻觅的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哭泣寻觅)

②余下所有诗句通过意象描述创设出第二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孤苦无告哀怜独坐的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哀怜独坐)

二、探讨两个形象场景包藏的五幅画图。

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作者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意思对即可)。

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神态),可眼前一片冷冷清清(环境),什么也没有,一股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心情),我坐立不安,彷徨无主,肠痛心碎,伏枕而泣。

——离乱女子若有所失,低声呜咽、泣不成声。

第二幅:秋寒风急图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

——离乱女子疲惫叹息: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

示例:第三幅:旧雁南飞图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离乱女子茫然痛心:“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何其伤心!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第四幅:秋花凋损图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

——离乱女子黯然神伤: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

第五幅:孤窗细雨图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像打在我的心坎里!

——离乱女子孤苦煎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

三、总结归纳

1.主旨:本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全词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抒写了词人在南渡离乱中孤苦无依的生活和极度的精神痛苦。

2.艺术特点

①巧妙运用叠字和词眼,直接抒情。

②铺叙情境意象,间接抒情。

③善用口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目标检测】

1.指出下列各意象在词中的的象征意义或作用

①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②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③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④酒是“愁”的象征。

⑤秋风渲染了一种愁情。

2.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

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教师自备:这句话的形象更在“声音”——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呜咽、泣不成声,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十四叠字,劈面而来,可谓“先声夺人”,全词愁情尽显,境界顿出。

2.评价赏析首句

教师: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学生齐诵PPT内容: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

后人概括古人的评价说: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3.轻声齐诵首句

指导学生读出细碎、凄切的声音形象及悲凉情感。

二、赏析全词

2.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这三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凄凉、悲愁。

这三句十四个字为什么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请从音律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①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

②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

“寻寻觅觅”以下七组叠字可分三个层次:。“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她内心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

第一层:“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

第二层:“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

第三层:“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

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

四、《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介绍作者:

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

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

教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点一名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越,婚姻美满。父亲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们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赵明诚病死,接着书画、金石尽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始终无安身之所,过者动荡无定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2、朗诵:

(1)自由朗读

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板书:愁)

(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

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

第”,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呢?!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

④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

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我的心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这次第,怎一个煎熬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外而内

我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境遇艰辛,只有凄苦心酸!由

我抬头望雁却旧时相识,物是人非,只有伤心不已!浅

我低头看花却飘零憔悴,韶华已逝,只有顾影哀怜!入

我倚窗枯坐却梧桐细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导学案--优.doc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悲凉。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为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仅仅去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还有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劾几遭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写珍本秘集,在中国金石鉴赏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随之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干涸的爱之河床上。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2. 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积累作文素材 一、名句默写 (一)链接高考 1、(2015·四川) 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2、(2015·浙江)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2014·江西,2013·北京、湖北,2012·浙江)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 4.(2013·山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 5.(2013·天津)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 6.(2011·江西)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7.(2010·湖北)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8.(06天津10福建)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9.(2009·山东)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0.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05重庆10上海) 11.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09安徽)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08山东) 13.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 残玉簟秋》06山东07安徽)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05全国I) (二)情景式默写 1、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5、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二、文本重读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拓展:李清照写愁的名句——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人教版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四、教学方式:诵读品悟点拨探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1、导入1:以猜字谜方式导入。“风起了,叶落了,心碎了”,(愁板书)(聪明!)秋天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发愁,敏感一点的同学难免有时候会见月伤心,听风落泪。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位将愁字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导入2:课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月满西楼》)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一剪梅》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凉意微微,鸿雁南飞,花飘水流,西楼月满。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2、美读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 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 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 2、鉴赏: 请问大家在读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受?(请同学回答)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制作:郭仁玲 2009-3-3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 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 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主旨句,点明词眼“愁”。)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作者:李奕,来源:龙源期刊网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是作者在饱受了战争之苦与夫亡家破的背景下写成的。每每读到这首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清瘦的妇女站在家中,孤寂无依,心事重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使她内心空虚,如有所失想把它找回来似的,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使无家可归的她难以保养自己的健康身体,有些不堪一击似的,喝了两三杯清淡的酒,仍然抵不住寒冷,消不了心中的愁绪。此时流离江南,丈夫已死的她,不知将书信寄往何处,所以看到南来的大雁,感到伤心。周围的大地堆满了落叶与黄花,心已憔悴,如今有谁同她一同树下摘花儿呢?孤独一人倚在窗边,渐渐地天黑了下来,遥望夕阳,往事点点滴滴地浮现在脑海中,这种愁绪,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词的上片一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毫无雕凿地将自己内心凄冷的情感表达了出来。首先,在意境上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而在内容上则表达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妇人想要寻求依托和安慰却又寻不到的极度痛苦的心情。“寻寻觅觅”四个字,把词人那种在重重灾难打击下的若有所失,却又极力想寻求一种寄托的心态真切地反映了出来。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词人不可能寻觅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精神寄托,于是感到“冷冷清清”,这种“冷清”,不仅写出了当时残秋的景色和周围环境的冷落,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无助与绝望。“凄凄惨惨戚戚”句紧承前两句,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和残秋景色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乍暖还寒时候,最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详案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婚姻美满。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如刚刚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早年的代表作品,这个诗人是谁?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背诵一遍。 李清照的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声声慢》就是她晚年代表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声声慢》。(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听配乐诵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找出词中最能体现词人感情的字眼。 2.诵读要求:(1)置身诗境,体现出词人的愁情;(2)可用较为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3)注意断句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 (请一生读上片)评论,指导读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降调)。晚来/风急旧时/相识 (请一生读下片)评论,指导读好:憔悴损(低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低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拖长) (师具体指导学生诵读的情况,可在指导后再读一次,或者另请一个读.不知道时间够吗?) 3、师范读:有人说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就让大家听着老师的范读来感受一下。(配乐) 4.大家一起来齐读这首词,把李清照的愁苦惆怅读出来,注意读的时候语速要读慢一些。三、赏析全词: (—)分层次,找词中直接描写词人愁情的两个句子。 (学生讨论分几层?)分三层次 1.首句:14个叠词,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2.中间部分:六句,展示词人独自一人在南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3.最后一句:哀伤喷薄而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赏析意象: 1、赏析第一层 1.寻寻觅觅,词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呢? 2.她找到的结果是什么:冷冷清清 3.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又表现出她什么感受?七个叠词连用,,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充分表现了词人晚年悲苦愁绝的处境。 2、第二层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读注释:难将息何意?)秋季是女子最难太调养身体的时候,联系女词人晚年独自承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独居之凄忧伤以终老的处境,就可以体会到平平常常的“最难将息”中有说不出的苦楚,有难言的哀伤。 请学生从第二层的第二大句开始,将句子里的意象找出来。(联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回忆意象是:……) 此处不记得怎么衔接了? 明确: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 (1)淡酒、秋风 词人为什么要喝酒?此处喝酒,除了浇愁,词人喝酒还有什么目的? 明确:本想借酒浇愁,抵御寒风,却秋风打败,写出了愁绪的无可解脱,不能解脱。于

声声慢教案

课题进课堂优质课活动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 课题与教学: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积累的优 秀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中国文学和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传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更关注的是“渗透”二字,不露痕迹地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女词人那种不输于男子的胸襟和抱负,从而使学生受到一种民族精神和博大胸襟的影响,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 地鉴赏诗歌。 2、在情景的自然结合中感受凄苦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深入文本,揣摩语言,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鉴赏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①情与景的自然结合,②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词人愁情的厚重。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词坛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她集“豪情、才情、悲情”于一身。说她豪情,因为她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说她才情,因她写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绝唱,说她悲情,因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丧这非常人遭遇的不幸。这位女词人是谁呢?(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后期代表作品《声声慢》。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朝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词人。北宋末期的李清照曾拥有过令人艳羡的生活,她出生在名门望族,父母知书能文,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秀外慧中。她和夫婿赵明诚是文学知己,两人情投意合,共同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可是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却随着金兵的入侵,北宋的灭亡,而被彻底毁灭。他们夫妇被迫逃难到江南,不久相濡以沫的夫君染病身亡。晚年的李清照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三)感知质疑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句说的是谁伤心?为什么伤心?-----词人、旧时相识。 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真可谓是“同是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四 《声声慢》 编写人:任小燕时间:2011年5月17日 【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

“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一般的通行本作“晚”。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这里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

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象与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中) 一、以学生初中学过的两首李清照词《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有这样一位作家,她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女作家,她的词是被称为正宗一派的,她反对柳永的粗俗尘下,她非难苏轼的诗化的词,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她的词具有空灵高尚的艺术品质,她就是——李清照。对于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读过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代的她有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有的是开朗活泼的性格;有的是闲适的心情。 我们也读过她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物是人非”,读到了伤离感乱,读到了凄楚哀苦。 同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两首词的心境与情调却如此不同呢? 二、走近作者李清照 [明确] 南渡是李清照(1084—1155)人生的分水岭。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李格官至礼部员外郎,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于状元之家,琴棋书画皆通。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其父吏部侍郎赵挺之)为妻。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 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1125(41岁)年金兵入侵,两年后(1127年)

声声慢导学案

学校:上饶县二中模块:语文必修四编写人:徐德军审稿人:郑承波使用时间:第九周 《李清照词两首》之 《声声慢》(1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时间:评价得分: 【课前预习】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2.默写《声声慢》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优秀教案李清照词两首_声声慢[2020年最新]

7.声声慢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教学重难点 探究词中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会如何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 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 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 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 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二、自由诵读,理解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不停地到处寻找,屋子里冷冷清清,内心一片凄凉、惨痛、悲戚。)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导语:讲课前准备教案能够更好的把握授课节奏,也能使教师更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文学网的《声声慢》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课外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

(新)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声声慢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第二课时:《声声慢》) 【导学目标】 1.品味词中蕴含的感情及重要意象的含义。 2.理解李清照词“斟酌字句,出于天然而表意出神”的特点。 【自主学习】 1.解释加点的词。 瑞脑 ..: ..销金兽 这次第 ..: 满地黄花 ..堆积: 最难将息 ..: 2.成语速记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断雁孤鸿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雁过拔毛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 雁塔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 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3.文学常识 南渡——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合作探究】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这句是如何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的?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是千古名句,美在哪里? 3.全词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来写?分别表达了什么意义? 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句。目前流行的文学史版本及古代文学作品选皆采“晚来风急”。然学者俞平伯、唐圭璋、吴小如等则认为此处应为“晓来风急”,你认为此词应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为什么?

声声慢教案(详细)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词作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2、方法与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赏析词中运用的叠词和意象,品味婉约词的意境美,了解古典诗词意象的特定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理解她的国破家亡之愁,漂泊零落之苦,感受她词作化愁为美的独特境界。能够用细腻的心感知他人的情感,能够用悲悯的情怀关怀他人的悲伤。 【教学重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婉约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味词作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如梦令》 大家刚才听到的歌曲是2009年济南全运会开幕式上,蔡琴演唱《如梦令》。由此可见,济南人民多么怀念这位大名湖畔的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不仅是济南的骄傲,她也是中国的骄傲。谁能谈谈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看法? 生:这首词描写了清新的画面,表现了非常快乐的生活。 师:好,李清照的一生只留下了70几篇作品,却奠定她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首传世之作《声声慢》。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词。(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 二、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师:好,请坐。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很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种情感。(放幻灯片:愁)(教师点评读的不准的词)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同样是李清照的作品,为什么表达的感情和如梦令截然不同呢? 生:李清照的如梦令是10几岁的时候,那时候她家境优越,生活美满幸福,所以写的词也快乐。写声声慢的时候她已经是老年了,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所以写的词也比较愁苦。 师:(打出ppt)李清照的一生可是大起大落,她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生活无忧无虑,后来又嫁给了门当户对,学识渊博的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生活非常幸福,但是在她40几岁的时候,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随着皇帝南渡,丈夫又在途中去世。李清照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作品就以南渡为界,前期多闺怨闲愁,后期多愁苦哀怨。大家了解了作者的身世,相信大家对作品的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