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还是要再做强调——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保证患儿家庭和照顾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和支持。早期诊断也是可行的,因为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孤独症的特征就已经-很明显了。孤独症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很多细微的线索有可能被我们忽视。事实上孤独谱系障碍-有可能长期的被忽视掉,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我们不太容易发现。典型的Kanner描述的孤独症有可能被很早发现,但Asperger描述的那些孩子,或者说不典型的孤独症的孩子,可能要好几年以后,甚至上了小学、中学以后才能被发现。

孤独症的早期诊断有哪些困难呢?首先,孤独症孩子缺陷的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其次,孩子的行为模式在某些年龄阶段可能远远比另外一个年龄阶段突出;再次,个性、教育情况和社会环境都可能影响其行为;最后,经常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如癫痫、脑瘫、或者感觉缺失等。事实上孤独症完全可能和这些疾病并存,以前孩子被诊断出这些疾病,但他们的孤独症被忽视了,而现在我们提高了对孤独症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孤独症诊断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

为了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孤独症的孩子,专业人员务必要认真倾听父母所说的话,因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如下评论会多多少少含有孤独谱系障碍的线索:

1、他语言比别人晚,不太说话,对别人叫自己名字没有反应,会是耳聋吗?这是常听到的父母的描述,很多孤独谱系障碍-的孩子第一次寻求医生帮助的时

候,都是来检查听力问题。

2、他似乎对玩具不太感兴趣。

3、在小组里面,他与同龄的孩子相处时无事可做。

4、如果有别的孩子挡住了他的路,他会踢人家。

5、他很冷漠,不喜欢我们抚摸他、拥抱他。

6、他总是粘着我,非要时刻看到我才行。

7、他坚持相同的程序,如果生活中有变化,就会烦躁不安。

8、他看起来和同龄人不太一样。

9、在学校里他从来不说话,也不问问题,在家里就是和其他人合不来。

10、他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让他觉得气愤不高兴。

11、他看起来根本不懂得遵从社会规范。

孩子在1岁到18个月期间,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察孩子的问题:

1, 正常的小孩很早就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而不是对物体的兴趣。

2, 喂食(喂奶、婴儿吸奶)方面存在困难。

3, 过多的哭闹/叫喊。(这样的孩子似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经-常大哭大闹,不断寻求你的关注;另外一类则非常的消极和安静,以至于你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4, 哭叫原-因。一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他们哭闹的原-因,比如说饿了、渴了,或是没有得到某样东西。但是孤独症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很难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为什么哭闹。

5, 睡眠特征。有一些孤独谱系障碍-的孩子很小就有一些睡眠障碍-,很难入睡。

不正常的良好表现,被动,安静。有些孩子表现得很安静,这对父母有时是件好事,但这时你一定要提高警惕。

6, 不寻求社会性注意。小孩子如果感到被忽视会很着急,会寻求周围人的注意,如果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在乎周围人的注意的话,我们要提高警惕。

对拥抱的反应。如果孩子在你抱他的时候,拒绝或者是软软的趴在你肩头,而不是呼应你的搂抱,我们需要注意。

7, 目光不对视。这实际上是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但如果专业人员问得比较具体,问到特定情境的话,家长是可以回忆起来的。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个家长对我说:“孩子与我没有目光对视,甚至我在给他喂奶的时候可以看书,因为他根本就不看我,所以我干脆看书好了。”

8, 反应性微笑。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微笑的时候,孩子会回报以微笑。

9, 被抱的准备。一般孩子知道你要抱他时候,会张开双臂或很兴奋,当这样一种反应缺乏的时候,我们要提高警惕。

10,做婴儿游戏时的互动情况。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家长会跟他们有很多游戏互动,如教唱儿歌等,一般的孩子都会有反应,但是孤独症的孩子会表现得无动于衷。

11, 挥手再见。对挥手再见这样的行为,一般的孩子会自觉的学习到,不需要教。

12, 咿呀学语。孩子在学会说话之前会有咿呀学语这样一个阶段,这也是一个线索。大多数正常的孩子在咿咿呀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跟周围的人互动,没有人在场的时候语言就会少,而孤独症的孩子可能缺乏这种咿呀学语,也可能跟有没有人在旁边没有关系。

13, 对语言的反应。正常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在六七个月的时候,他就对叫他的名字很敏感了,会去注意叫他的声音从哪里来,是?-在叫他,但是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到了两三岁对别人叫他名字也没反应。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听力有问题,有的家长说,虽然他们叫他十几遍他都不听,但是广告声音一起,他马上从另外一个房间跑过来。

14, 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正常发育的孩子很早就会对环境当中的小朋友感兴趣,尽管他们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别的同龄的小朋友玩,但是如果我们推着他到街上去,就会发现他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同龄的孩子,正常发育的孩子会在一岁左右出现这样的情况。

15, 兴趣分享。这表现在孩子在看到他感兴趣的东西时,会用手指那个东西,并回头看你,希望你也在看他指的这个东西,这实际上是和父母之间的一种互动。对于高功能孤独症和Asperger的孩子,这样的行为会出现得晚些,但在他们18个月左右的时候应该会出现。插一点题外话,通过大家的研究,目前一致认定孤独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是:社会交往、交流方面的缺陷,Lorna Wing早在1964年的时候就说明了这点——“慢慢的妈妈就发现她的孩子不能和她分

享他对周围世界里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他好像对它们视而不见。”

16, 特殊兴趣。孤独症的孩子可能在很早期就发展出一些特殊的兴趣,比如说妈妈第一次喂奶的时候用左胳膊抱他,他就要始终贴着左胳膊,如果妈妈累了换一个胳膊,他就开始哭闹;孩子六个月会坐了,他每次坐都要坐一个特定的方块的垫子,如果你要换一块,他就会非常的抗拒。

17, 对父母的依恋。正常的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孤独症孩子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也有两种极端的孩子:一种就是完全没有依恋,父母在和不在都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把他抱走;另外一种就是过度依恋,妈妈一离开就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这两种极端的形式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8, 对常规照顾不喜欢。我们平常照顾孩子都有一些程序,给她铺一个围巾,奶嘴之类的,多数孩子都会欣然接受,而孤独症的孩子会很抗拒我们对他的这些行为。

19, 对环境过于敏感。如果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当中一些声、光、电的刺激有过分敏感表现的话,我们应该能很早的发现,因为他会表现得很极端。有的小孩一听到冰箱的嗡嗡声,捂着耳朵尖叫,以至于他家不敢买冰箱。

20, 奇异的身体运动。孤独症孩子在一两岁或者三岁时就有一些奇特的行为,如不断的晃头、转圈、全身的蹦跳、在眼前玩手等。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现象,正常发育的婴儿在某个阶段也可能出现,一个单一的症状并不代表是孤独症,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有好几个这样的临床表现的话,我们需要警觉,事实上典型的孤独症孩子会有以上列举的所有现象。我要强调的是,有没有社会性本能,这是我们诊断孩子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上所讲的都是孩子18个月以前需要注意的线索,在这之后我们就要注重三合一的表现,即看看孩子是否存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和想象力三个方面的障碍-,是否有刻板的兴趣和行为。

在关注三合一表现的时候,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与同伴的关系。孩子能否跟同伴建立和维持友谊关系,我们认为这是他有没有社会缺陷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孤独症孩子的社会性本能不是天生就有的,比如其他的孩子不需要你教他如何找朋友,如何建立朋友关系,但孤独症的孩子没有这种本能,是需要你去教的。虽然正常发育的孩子有时也会给父母带来麻烦,但是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尝试着讨好他们的父母,而孤独症的孩子在大多数时间并没有感觉需要讨好别人。如果说这种三合一障碍-,包括重复性的行为,是孤独症孩子的整个行为体系的话,那么“社会交往”是最为核心的。

接下来讲社会交流。不管是言语性的,还是非言语性的,我们孩子的沟通方式都可能比别的孩子晚,或者会用异常的方式。关于言语的沟通方面,孤独症的

孩子理解语言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便这个孩子已经-发展出言语,像Asperger 的孩子能说千句话、万句话,能跟警察辩论,但是要他理解你说的话依然很困难,尤其是理解社会规则。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个孩子语言还不错,总是一个劲的在说,话多到他父母都感到心烦。他每次坐车总要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如果坐不上就大哭大闹,很难对付,这就会有问题了,因为有些时候你能满足他,有些时候你不能满足他。这时候家长会纠正他,告诉他有些时候是不能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的。但家长说了没有用,这个孩子听不懂,他来问我时,我告诉他,对这样的孩子,用结构化的方式教他,比单纯用言语更容易让他理解社会规则。你用图片告诉他什么时候能坐,什么时候不能坐,用图片加上言语他可能会接受。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孤独症的孩子在语言使用方面也有许多问题。有的孩子老是重复地说一句话或问一个问题,比如“你想不想吃饼干……”。这是表达性语言问题,他们也可能有接受性语言问题。“你去帮妈妈把毛巾拿过来”这就是一个接受性的语言。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性语言上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专业术语叫接受性语言障碍-。大多数孤独症的孩子的语言问题是,他们总是重复性地讲话。另外,不像耳聋的孩子或者是有其他语言障碍-的孩子那样,孤独症的孩子也不会用手势或是身体语言来弥补他们不会用言语交流的缺陷。

许多孤独症孩子缺乏社会性的想象力,这个不需要强调,但确实有些孩子是有少许的想象力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因为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所以孤独症的孩子在玩同龄孩子玩的东西时候,不懂得如何操作它,而是局限于

某一个方面,比如汽车的小轮、窗户等。这种刻板局限的兴趣和行为在孩子会走之前不会很明显,但当孩子会走了,能够操纵一些周围的环境的时候,就变得显而易见了。还有一些高功能的孩子和Asperger的孩子,他们可能在学龄前都没有发现问题,但是一旦上学的时候,他们的行为问题就会变得比较明显。对于这些孩子来讲,他们主要的缺陷是在社会交往当中缺乏对精细线索的把握能力。

我们还提到有的孤独症的孩子也会有想象性的游戏,甚至是很生动、很精细的想象,但是我们如果长时间的去观察他,会发现他只是重复玩这种想象性的游戏。举一个Asperger孩子的例子:他两岁的时候语言就相当丰富了,说话像小大人似的,但是不分场合。他对蜡烛有特殊的兴趣,去商店买蜡烛时大声地说,“这个商店卖的蜡烛价钱超高!”,并指责人家。一个两岁多的小孩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觉得这个小孩有意思,不会责怪他,但到他8岁来找我们看的时候还是这样,于是就会出现问题。

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有着特殊兴趣,但又缺乏社会意识和对行为后果的预知,也会遇到问题。再给大家举一个Asperger的孩子的例子:他从小就知道不应该吸烟,因为对身体有害,但是他跑到一群小青年前面去大声叫嚷:“你们不该吸烟,损害自己的身体!”,结果大家可以想象,这孩子被揍了一顿。所以虽然规则是对的,但是也要分清应用的场合和情境,用得合适才叫懂社会规则。

来就诊的还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在早期的发育阶段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是这之后就出现了很多怪异的行为。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

不能只看他们眼前的表现,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去回顾他们过去的发育过程。有的时候父母可能回忆起来一些事件是与孩子的这种变化相联系的,比如说另一个孩子的出生、家里某个人去世、全家人搬家了等等,但是也有些时候可能根本没有发现与这种变化联系的任何事件。通常这种变化发生在18个月到3岁之间,当然这是一种异常的发展模式。

最后,为了收集孩子所有的信息为孩子做诊断,我们除了要进行一些细致的认知和其他方面的评估外,还要收集这个孩子完整的成长历史。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分类与康复计划 人一生所有的行为基础,其实都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不知不觉地在大脑中被系统的建立起来。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级生物,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运动,让我们同时拥有语言、思考、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用积木比喻人类学习所有社会互动行为的历程,这些最简单的行为就是积木的底端。随着成长中的经验累积,积木越叠越高,色彩越来越丰富,就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即使没有人教,我们也能学会察言观色。在不同的场合,因交谈对象不同,话题不同,我们可以用各式各样的表情,语气方式来理解对方,这些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互动,从来都没有被列入成长的教育课程中,我们却都学会了。但,不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这些能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也许他们天生就无法看着你的眼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背下来一些事情,原来哭和笑的表情,是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有的人,即使到了很大的年龄,还在练习怎么和人打招呼,怎么做自我介绍。他们当中有的智力比较正常(接近于正常值范围),外表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但他们却缺乏我们从没有怀疑过与生俱来的人与人互动社交的能力。这是一种对社会无能的表现,他们对于联系结交显得是那么无能为力,即使是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子,他们本应该能很直观地理解其他人,解读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感受,然而这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身上并没有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就是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他们是可以的,只是他们对整个社会有不同的感觉。他们不

能感受别人,不能解读他人的思想。不能了解他人的生活。这些事对他们来说是如此之难。 自闭症谱系障碍这种疾患,它是一组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亚斯伯格综合征和未分类广泛性发展障碍等,而这其中所显示的自闭症患者是处于最严重的一端,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性格孤僻,不与人接触,将自己封锁在某个角落里的人,就说这个人可能患有自闭症,这样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就判断一个人患有自闭症,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表现。 对于现在的培智学校来说,招生情况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是自闭症患儿,而且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区分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和其他广泛性发展障碍。另外一种是区分广泛性发展障碍和其他障碍。例如包括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一、对于这些病症而言,我们如何做出判断 (1)自闭症与亚斯伯格症。 从一些特定的个体被认定为看上去更具有个性特征,例如,有一个临床特征看上去在高功能自闭症中出现地更频繁,是关于社会互动方面甚至于社会隔离,或者说是与他人互动的被动表现。而在亚斯伯格症中通常有一个更明显的社会角度,患儿看上去对他人非常感兴趣,动机看上去非常地明显,但往往不受欢迎。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主持人:迟雅老师,听说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已经不强调语言了?是这样吗? 迟雅:最新的自闭症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2013年出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简称为DSM-5标准。DSM-5标准,只强调了两条:一是社交,二是刻板行为。语言不再单列,而是归类到社交当中。 主持人:迟雅老师,今天我们就跟听众聊一聊自闭症的诊断问题吧。迟雅:好的。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利奥·康纳,将唐纳德诊断为自闭症。这是最早的关于自闭症的诊断,他认为:患者具有“情感交流的孤独性障碍”。文章描述了11个病例,高智商却表现出“强烈的孤独倾向”和“执着地坚持千篇一律”。他后来将这种情况命名为“早期婴儿自闭症”。 主持人:这其实这就是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症状标准吧? 迟雅:可以这样理解。美国关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是1952年颁布的。这个标准就是DSM-I。不过DSM-I标准,把康纳教授发现的新病种不叫自闭症,也不叫孤独症,而叫做“儿童精神分裂症”。这种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同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他们没有妄想,也没有幻觉,不打人毁物,突出的表现就是“孤独”。 1968年出台的DSM-II,仍然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它将孤独症继

续划分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自闭,不正常和孤僻的行为。标准中进一步解释说:这些孩子发展可能不平衡,不成熟,而且“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 DSM-II 这一版的标准比较反动。 主持人:迟雅老师,一般都认为一个诊断标准应该是科学的,怎么能用反动来评价它呢? 迟雅:因为它是建立在“冰箱妈妈”这种错误理论基础上的。你看它最后一句话:“没有发展出与他们的(冷漠的)妈妈不一样的潜质”。“冰箱妈妈”理论认为,孤独症是由于妈妈们像冷漠的冰箱,不爱自己的孩子造成的。那时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人们认为许多心理疾病都来自于童年的心理创伤,所以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为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这些“问题”家庭生育权、养育权都被剥夺了。据记载,仅仅在1933年,美国的加利佛尼亚州有8504家庭被禁止生育,那些被医生诊断为不正常的孩子,命运就更加凄惨,他们都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进入封闭的机构里。 主持人:这个“冰箱妈妈”理论是有严重问题。 迟雅:这种“冰箱妈妈”理论竟然在四十多年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 一直到1977年,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发育差异造成的。“冰箱妈妈”理论被推翻了。1980年,DSM-III颁布,终于将孤独症正式与精神分裂症区分开来。DSM-III-R进一步修订了DSM-III,将幼儿孤独症扩大为孤独症障碍,

孤独症(自闭症)的早期诊断

早期识别孤独症并不困难,只要父母仔细地观察和比较,会发现某些发育指标落后于同龄儿童并伴有一些奇特行为,就应引起注意. .照料困难:孤独症儿童中一部分表现很乖,特别安静,整天不声不响地躺着,不哭也不闹,不注意周围地动静.也有一部分表现睡眠少,哭闹不止,只有在车里推着走,听音乐或节奏感强地声音才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但他们大部分都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抱他们时不能与母亲身体贴近,常常回避眼对视.在—个月时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玩具不感兴趣,迷恋地玩自己地手,机械地重复某一个固定动作,有地孩子经常拿着洗浴用品,瓶盖或饮料瓶爱不释手,甚至吃饭、睡觉时也不能松手. 、发育进度和次序异常:发育正常地儿童个月会爬,岁可独立行走,有意识地叫爸、妈,孤独症地儿童大多不会爬,而是直接站起来就走或还走不稳,就以跑代走,发育较一般儿童延迟,这种发育进度和次序紊乱,对早期识别孤独症也是重要指标. 一:与众不同地内森 二岁地内森`卡茨曼“一出生”看起来就与众不同,他妈妈妮科尔说:“回想起来,我觉得不同地地方大概是目光接触.”内森地父亲马克也这么说:“那种感觉就好象他地目光没有落到我们身上,而是直接穿透我们.”让卡茨曼夫妇不安地迹象还在不断出现.马克说:“你叫他地名字,他却没有任何反应.我们有时和他玩一些婴儿游戏,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内森在一周岁零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甚至连婴儿学语地咿呀声也没有,这时父母着急了.他们认为,儿子可能是聋儿.然而他不是,经检查,内森患有孤独症.在美国像内森这样刚刚学步就诊断为孤独症地孩子越来越多. 卡茨曼夫妇希望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对内森地病会有帮助.专家说:这确实是可能地.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沟通障碍专家埃米`韦瑟比说:“如果及早行动可能大不一样.”患有孤独症和相关疾病(以下简称)地患儿在于他人沟通时存在障碍,缺乏适当地社交技巧,而且表现出反常地重复行为.许多患儿都智力迟钝.但是病情地严重程度和具体问题因人而异.有些孤独症患儿,永远不说话,也学不会照顾自已地基本生活技能,而另一些患儿长大却能独立生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幼儿身上有时很难准确描述儿童孤独症()地特殊性,许多医生都不愿意给刚刚学步地孩子贴上孤独症()地标签,韦瑟比说,研究表明,在美国,确诊孤独症()地平均年龄为岁半.但是,这种情况看来正在改变,原因之一是,家长和医生对孤独症()地意思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逐渐了解到更多关于孤独症地早期迹象,对早期治疗增强了信心,对许多孤独症患儿来说,通过治疗可以提高智商,改进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降低他们对特殊教育地需求,对在——岁诊断患有孤独症()地患儿是这样,较早确诊地患儿能收到较好地治疗效果.人们曾经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地疾病.但是,最近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在亚特兰大,每个正常孩子中就有三名是孤独症患儿. 解析: 对于孤独症患儿地确诊只能从行为表现来确诊(如两岁以前最主要地是病儿不能对亲人有正常孩子地目光接触,叫他或玩婴儿游戏没有反应,也没有正常儿童咿呀学语地声音,二岁半以后稍大点地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病态就更加凸显,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语言,表现在说话晚,或语言偏离如重复语言,人称代词你,我,他,不会运用等.较为明显,最突出地是交往障碍,轻一点地患儿没有玩伴,想玩但不会玩,较重患儿,干脆就不愿意接触小朋友,沉浸在自已地小天地里,如对某种玩具或物品“爱不释手”行为怪异刻板,自身旋转或喜欢圆地东西,转地东西,或出门愿走同一路线,愿听广告词,天气预报,或较喜欢唱歌,在饮食方面较单调,不多样化,尤其对蔬菜不太感兴趣.还表现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多数患儿不能自理生活,较重者大小便不能自理…….这些症状每个患儿不一定都存在或表现轻重不一. 在亚特兰大开展地政府研究发现,一千名儿童中就有名孤独症患儿,也就是万分之,和我国估算地——万分之地发病率相差甚远,按我国万分之地发病诊断,孤独症地误诊率应是也就是说在我国名孤独症患儿才确诊名,有名患儿漏诊.因本病地发病率不论何种国籍,何种肤色,何种民族他地发病率都是一样地,按这样地准确推算,我国按人口基数患儿地发病就不是万——万了,而是万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探索诊断方式与孤独症病儿多胎发病率 目前还没有任何血液测试或脑扫描能准确诊断孤独症地.医生必须根据患儿地行为加以判断.兰达和韦瑟比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的策略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的策略 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互动与交流的缺损以及重复的、局限的行为或兴趣。ASD最早的症状出现在生命的头一两年,但是诊断的平均年龄通常为3岁。美国儿科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7)建议在18个月和24个月时对幼儿进行ASD的普遍筛查。对ASD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有助于增加儿童从早期干预中获益的机会。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试图越来越早地识别ASD,开展了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ASD 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ASD的早期行为迹象 由于尚未发现ASD的生物学标志,因此其筛查和诊断主要以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发育史为基础。了解ASD的早期危险信号,有助于ASD的早期筛查与识别。 在社会互动与交流方面,父母提到ASD儿童在生

命的头一年中,会出现:极端的气质和行为(包括易激惹和令人担忧的被动);目光接触差;对其他人的声音(尤其是喊名字时)反应不佳;尝试进行游戏与互动的行为差;注视物体的兴趣胜过对人的兴趣;不会用手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出现较晚;反复咿呀发声少;缺少兴奋的、快乐的、互动性的情绪表达等。在重复和刻板的行为方面,这类行为最早会在什么时间出现尚未达成共识。婴儿在正常发展中也会表现出节奏性的重复动作,如踢脚、挥手、弹跳、敲打等,在某种方式上与年龄较大的自闭症儿童相似。这种重复行为在第一年是常见的,但在一岁后会减少。父母的回顾性报告指出,刻板行为一般出现在2岁,而非生命的第一年。2岁时某些儿童身上的刻板重复性行为会达到临床界值。在2岁和3岁时,ASD症状集中在社会互动和交流方面,并且经常伴随有多方面机能的滞后,包括动作和非言语的认知发展。 综合国内外有关ASD早期行为特点的研究成果,下面对ASD的婴幼儿在社会交流与互动、语言与认知发展、动作发展以及其方面特点进行了概括,见表1。 2 ASD的早期诊断程序及方法 Bishop等人在2008年时提出对ASD的早期诊断应遵循群体筛查、重点筛查和最终诊断这样的程序,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管理 2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管理 大部分家长会遇到孩子情绪上的问题,大喊大叫、哭闹、扔东西、攻击他人、伤害自己,无论是情绪问题还是它所引发的行为问题会让我们无法控制,感到很头疼,有的因为情绪问题妨碍到与人交往,甚至影响到了上学。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情绪障碍到底能不能改善,能改善到什么程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情绪 1、情绪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情绪是由体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是和愿望和需求达成有关的对情境的反应。 2、情绪的特点 情绪分为基础情绪和高级情绪。基础情绪是喜怒哀乐恶惊恐,而嫉妒、惭愧、自责、羞耻、自豪等等则属于高级情绪。情绪往往与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相互作用,受荷尔蒙、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物质的影响。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反应,自闭儿由于本身的缺陷,往往停留在简单的情绪,而缺乏高级情绪体验。体验的感受由内在发起的,外在的表现我们可以辅助,内在的我们无能为力。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教会孩子嫉妒,怎么让孩子有羞愧感,老实说,这个教不会,我们可以制造环境让他去体验,但什么时候发展出来,最终能不能发展出来,不是我们现在能够预测到的。 3、情绪的产生 情绪如何产生,心理学上有很专业的定义。在这里我比较简单概括一下。情绪由环境引起,决定于愿望需求是否被满足。如果环境没有变化,没有愿望需要达成,那么情绪不会产生。这一点,是我们在分析和处理孩子情绪问题上需要高度关注的。有的家长反应,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脾气,其实这是不会的,孩子发脾气一定有原因,是环境改变了不适应?比如家里突然来了人,突然有一个大的声音出现,他在那里玩,家人喊吃饭,或者仅仅是人家摸了他一下,他感到不舒服;还是他有了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想吃巧克力,家人说已经吃了很多不能再吃了,想要去开关水龙头被阻止了,想坐电梯没让坐,想往楼下扔东西被拦住,玩ipad2个小时了,家人不让玩了,不想吃饭,脏不垃圾不愿洗澡,被人小朋友抢走东西,想要摸热水瓶被阻止,车水马龙的时候想冲到马路中央去被拽住。这些愿望无论在我们看起来有多么不恰当,在孩子看来,这只是他们的愿望而已。只要愿望没被满足,他就会出现负面情绪,一旦被满足,那么就会立刻出现正面情绪。 4、有情绪好不好 那情绪有好坏吗?没有,情绪虽然分为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但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所有的情绪都是个体体验的外化。我们能说哭喊就不好,淡定就是好吗?当面临亲人的亡故,过于冷静的情绪恐怕会让人觉得很没有人情味。大人对孩子责罚,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很快乐,那这种快乐的所谓的正面情绪是我们期望的吗?所以,有情绪是对的,没有情绪是不对的,情绪没有好坏,情绪的恰当表达才是关键。 根据大家要求,今天偏重于讲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主要从大人如何甄别情绪障碍,找到情绪来源,处理情绪障碍,帮助孩子做自我情绪调控来做这个分享。 二、引起情绪障碍的原因 说到情绪问题,好多家长有一肚子苦水要吐,2岁前的可能是:动不动就哭,一点征兆都没有,一哭哭好几个钟头,说什么都没有用。2岁以后的可能是:不能说不,一点点要求没有满足就闹,不能输,输了就赖地、哭喊,自伤,打别人,没有规矩意识,不能上幼儿园。 首先我们来区分情绪和情绪障碍。孩子听到鞭炮声,他因为害怕哭哭啼啼,这是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作者:郭延庆杨晓玲心理学论文来源:大众医学网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00083)郭延庆杨晓玲 摘要: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总结了诊断历史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发展变化。 童年孤独症通常起病于三岁以前,是一种在言语/非言语的交流和语言特征、社会性的发展与游戏、不寻常的兴趣与行为模式等方面有着质的缺陷和异常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以下简称PDD)。 童年孤独症作为具有异质性的特殊个体似乎已有之,从传说中对那个“仙女换下的”非常漂亮但又陌生而与人类疏远的孩子的描述、以及对“Juniper兄长”朝圣路上故事描绘、到十八世纪Itard医生关于“阿维龙野孩”(wild boy of Averon)的记载都使我们看到了某些类似于孤独症特征的影子,但是,这些描述通常是零散的,人们只是把它当作特殊的异常个案而感到饶有兴趣,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别的孩子也可能会是如此。 真正把它作为一具有群体异质性的临床实体来描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Leo kanner,他于1943年报告了11例由其首次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的患者,并描述这群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强烈的坚持同样的、自选的、通常是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或常规;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一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它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其实autism 一词并非为Kanner首创,1911年精神病学家 e.Bleuler将其作为精神分裂症四个基本症状之一加以描述,意指精神分裂症患者退缩于自己的幻镜之中; E.Minkowski(1927)更将其阐释为"Autisme pauvre"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敲开精神分裂症病人紧闭着的交际之门,你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什么都没有。Kanner借用 autism一词意在强调他所描述的这种障碍的社交缺陷,但不幸的是,它混淆了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区别。 起初人们对Kanner所报告的这种特殊的儿童精神障碍的兴趣并不十分浓厚,但随后至今的数十年里,儿童孤独症作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在已成为许多不同国家儿童精神卫生问题教育和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以下将按年代分别阐述孤独症在诊断方面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

自闭症最新诊断标准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的DSM最新版本:DSM-5。 新版本中,原先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改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被列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这一大类别中的一种,其诊断标准较DSM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DSM-5规定,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以下A至E的五个标准,其中A和B阐明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A. 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异常的社交行为模式、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到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2.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包括,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到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包括,例如,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到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再到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B.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的至少两项(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2.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变就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C. 这些症状一定是在发育早期就有显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过了其有限的能力时才完全显示,也可能被后期学习到的技巧所掩盖)。 D. 这些症状带来了在社交、职业、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临床上显著的障碍。 E. 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发育缺陷或整体发育迟缓(globe developmental delay)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疾病常常并发,只有当其社会交流水平低于其整体发育水平时,才同时给出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两个诊断。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做了新的分级

孤独症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孤独症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一、孤独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儿童孤独症(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 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它的特征是(一)不能建立情感联系,(二)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三)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和(四)起病于儿童早期(通常规定为出生30 月内或 3 岁),孤独症儿童通常是面容清秀和漂亮的,有些还显得很聪明,父母对这样一个孩子百般的好,他却无动于衷,一点也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他们约有一半不会讲话,或者讲话怪异,并且兴趣狭窄,如一天到晚拿着小汽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什么都不感兴趣。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感到困惑、迷茫、无助和失落、给人带来很大痛苦。 有一位母亲在信上写道:“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都在教育别人孩子。可一想到的孩子,我悲痛欲绝,心如刀搅。我恨自己粗心大意,恨自孤陋寡闻。我恨自己不能用自己的全部来换回儿子正常生活的能力。当我泪苦干的时候,我想求助于您”。我接到几百求助的信,异口同声的喊着“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家” ! 。 二、他们的分布情况如何?

大家都感到孤独症孩子越来越多见,是发生孤独症的发病率增高了吗?这个问题要从人群中进行科学的调查来回答,在医学上称之为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很多国家进行了这种调查:孤独症的患病率约为0.2%。一1.3%。。1987年美国DSM —III —R提出“孤独性障碍的命名”后诊断标准放宽,患病率提高,1989 一1990 还在京都市对第二年将入学的5—6 岁儿童,一个不漏 地进行健康检查,查得孤独症患病率为 1.1%。我国福建省查得患病率0.27%和常州市查得 1.7%。孤独症调查要样本大(10 万名2—6岁儿童),一个不漏的按统一的诊断标准,统一调查方法,地区分布具有代表性,调查人员经过训练,并对孤独症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如果按 1 %推算,我国有3亿8千万儿童,将有30多万孤独症儿童。我国儿童约占世界儿童数的I / 5— 1 / 4,也是孤独症最多的国家。 孤独症的分布:男:女4—5:1,我国报道为 6.5—9:1。以前认为孤独症发生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后经社区全民调查,提示与此无关。 三、孤独症有哪些主要的行为特征 孤独症儿童行为特征有共同的特征,也有个别差异c 就从起病形式而言,可分为①出生后就显现孤独症特征和② 开始一、二年发育和行为正常,以后才起病的。前者约占3 /4,而后者约占I/4,也有2/3:1 /3的。 孤独症的行为特症起病于出生后不久: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原因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原因 孩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发生得很广泛的疾病,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其实这个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只是比自闭症还要严重一些,出现了自闭症谱系障碍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一些社交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障碍,让孩子陷入各种障碍之中,而孩子得了这个疾病之后感情也会非常的冷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呢? 综上所述,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所以,在下面,我们只笼统地使用“自闭症”这一概念。引起自闭症的原因是什么呢?自从1943年人们开始研究,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揭开谜底。最初人们以为是由于亲子之间互动障碍、父母人格特质、家庭结构等外在原因,治疗上采取精神分析法,往往没有疗效。后来,人们认识到按照后天的父母教养以及家庭因素来解释自闭症的成因过于武断。当前,已有的研究还说法不一,未有定论。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自闭症患者表现出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是由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的;造成脑生物学改变的原因,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中医则从辨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以此建立了中医按摩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基础。

(一)、医学生物学成因 1、遗传学因素 对有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的研究,对于候选基因的数目和界定仍不清楚,对存在1位以上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的全基因扫描估计,该病至少是10个以上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自闭症遗传基因的个体,称为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个体是否发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一系列儿童自闭症致病基因降低了儿童自闭症的发病“阈值”,在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如果缺乏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触发,则不出现自闭症症状(Korvatska,2002)。 关于与自闭症的遗传现象有联系的异常染色体或候选基因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未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目前,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7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5-HTT基因、BDNF基因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导语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最新版本的DSM-5。新版本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被列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这一大类别中的一种,其诊断标准较DSM 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DSM-5规定,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需满足以下A至E的五个标准,其中A和B阐明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 A. 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社交与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异常的社交行为模式、无法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到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会交往。 2. 社会交往中非言语的交流行为的缺陷,包括,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缺乏协调,到眼神交流和身体语言的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交流。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包括,例如,难以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调整行为,到难以一起玩假想性游戏、难以交朋友,再到对同龄人没有兴趣。 B. 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在现在或过去有以下表现的至少两项(所举的例子只是示范,并非穷举): 1. 动作、对物体的使用、或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比如:刻板的简单动作,排列玩具或是翻东西,仿说,异常的用词等) 2. 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或者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变就造成极度难受、难以从做一件事过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维方式、仪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条路或吃同样的食物) 3. 非常局限的、执着的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比如,对不寻常的物品的强烈的依恋或专注、过分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刺激反应过度或反应过低、或对环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或温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声音或质地、过度地嗅或触摸物体、对光亮或运动有视觉上的痴迷) C. 这些症状一定是在发育早期就有显示(但是可能直到其社交需求超过了其有限的能力时才完全显示,也可能被后期学习到的技巧所掩盖)。

18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识别

18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识别 摘要:目的:分析18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识别。方法:采 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区5563名18月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 表(CHAT)筛选疑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然后再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进行临床诊断。结果:5000名儿童中有5名儿童确诊为孤独症谱系 障碍,发病率为8.99/万,其中男孩4名,女孩1名,男孩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女 孩(P<0.05)。通过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脑 体积比普通儿童要更大、注意分离困难、接受性语言障碍、发声异常、运动障碍 等临床症状。结论: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症状,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 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症状;早期识别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18 months. 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were investigated in 5563 children 18 months,infants with autism screening table(CHAT)screening of suspecte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ldren,the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Rating Scale(ABC)and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and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 IV)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5000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with a prevalence of 8.99/ million,of which the number of boys was 4,and the number of girls was 1. The incidence of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P < 0.05).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found that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brain are bigger,difficult separation of receptive language disorder,abnormal sound,movement disorders and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than normal children.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clinical symptoms;early recognition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的主要特点为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狭窄且行为异常等症状,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1]。该病主要包括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以及广发新发育障碍 未分类型疾病[2]。约有70%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且成年后超过50% 的患者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且无法自理,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3]。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是 有效改善患儿智力发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 早期识别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区5563名18月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男孩2851名,女孩 2712名。 1.2调查方法 由项目负责人对本次研究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知识, 并讲解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 定量表(CARS)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的数据采集方法,对量表的应 用与理解的一致性超过95%以上才可正式开展调查。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10110540102-贾晨-特心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观察报告 摘要本文采用参与性观察对一14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连续数周、每周3小时的观察,总结了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优势领域与需要干预的领域,并结合个案目前所接受的干预计划,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育建议。结论:优势领域:①知道性别差异。②与人聊天时会选择与对方接近性较强的话题。③具有同理心。需要干预的领域:①与人沟通时目光接触太少。②话题的转移与开启存在问题。③聊天内容过于刻板。④在公共场合,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舒适,但也不会让人过于厌烦。干预建议:①对问题行为进行有选择的干预。②注意保持其优势领域。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会交往能力优势领域劣势领域教育建议 1引言 2013年5月DSM-5问世,在新的版本中,自闭症的三个障碍领域被合并为两个:社会交流障碍、限制性兴趣/重复行为。沟通及社交行为上的缺陷被认为是无法分开讨论,所以合并成单一症状来进行诊断及描述,再结合环境及情境的因素进行自闭症社交沟通缺陷诊断的考虑。 此外,在新手册中, 自闭症谱系障碍将取代广泛性发展障碍, 成为这一障碍类别的总称, 原先在该类障碍下的亚类别包括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期瓦解性障碍以及待分类广泛性发展障碍都将不再单独出现[1]。 自闭症在语言方面的缺陷,在过去被认为是亚斯伯格症及自闭症的差异处,但在新的第五版本,认为语言方面的缺陷不是自闭症特有的缺陷,也不是出现在所有自闭症身上,所以充其量顶多就是影响自闭症症状的因素,而非诊断的标准之一。 本次报告主要描述了对一原先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观察及对其提出的干预建议。 2 方法 2.1 观察对象 姓名:琛琛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0年12月 所在年级:小学五年级 2.2 观察方式 笔者对个案进行参与式观察,在与个案的互动中观察其社会交往的特征,并在观察过程中对其进行生态化的干预。 2.3 观察过程 笔者(女)与另两位观察者(男)一起到个案家中将其接到华东师大校园,交通工具为轨交4号线,再将其带到操场上进行运动训练,随后再和他一起到学校食堂吃饭,最后将其送回家中。观察过程从接到个案的那一刻开始到将其送到家中结束。 从个案的家中到地铁站有一段距离,每次个案都会与他的老师(老师为2011级言听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还是要再做强调——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保证患儿家庭和照顾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和支持。早期诊断也是可行的,因为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孤独症的特征就已经-很明显了。孤独症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很多细微的线索有可能被我们忽视。事实上孤独谱系障碍-有可能长期的被忽视掉,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我们不太容易发现。典型的Kanner 描述的孤独症有可能被很早发现,但Asperger 描述的那些孩子,或者说不典型的孤独症的孩子,可能要好几年以后,甚至上了小学、中学以后才能被发现。 孤独症的早期诊断有哪些困难呢?首先,孤独症孩子缺陷的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其次,孩子的行为模式在某些年龄阶段可能远远比另外一个年龄阶段突出;再次,个性、教育情况和社会环境都可能影响其行为;最后,经常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如癫痫、脑瘫、或者感觉缺失等。事实上孤独症完全可能和这些疾病并存,以前孩子被诊断出这些疾病,但他们的孤独症被忽视了,而现在我们提高了对孤独症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孤独症诊断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 为了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孤独症的孩子,专业人员务必要认真倾听父母所说的话,因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如下评论会多多少少含有孤独谱系障碍的线索: 1、他语言比别人晚,不太说话,对别人叫自己名字没有反应,会是耳聋吗?这是常听到的父母的描述,很多孤独谱系障碍-的孩子第一次寻求医生帮助的时候,都是来检查听力问题。 2、他似乎对玩具不太感兴趣。 3、在小组里面,他与同龄的孩子相处时无事可做。 4、如果有别的孩子挡住了他的路,他会踢人家。 5、他很冷漠,不喜欢我们抚摸他、拥抱他。 6、他总是粘着我,非要时刻看到我才行。 7、他坚持相同的程序,如果生活中有变化,就会烦躁不安 8、他看起来和同龄人不太一样。

(完整word版)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299.00 (F84.0) 诊断标准 A. 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陷,例如,从社交途径异常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兴趣、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 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协调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直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 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 运动动作、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2. 坚持单调无变化,僵硬的坚持常规习惯,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3. 极为局限的、迷恋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 对感官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详细说明当前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 症状必须在发展时期早期出现(但症状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对策掩盖)。 D. 症状在社交、职业的或该功能起作用的其他重要领域中临床上导致显著的功能受损。 E. 这些障碍无法用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性发育迟缓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并发;若要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并发症的诊断,其社会交往水平应低于预期的整体发育水平。 注释:过去由普遍接受的 DSM-IV 诊断为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阿斯伯格症(Asperger’s Disorder)或未区别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的,应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具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但症状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他标准的,应针对社会(实际)交往障碍(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进一步评估。 详细说明: 是否具有伴随的智力缺陷 是否具有伴随的语言缺陷 是否与已知的药物或基因状况或环境因素有关 (规范使用说明:使用附加规范确认相关的药物或基因状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07]《自闭症儿童心理与教育》作业标准答案

1、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创造温馨包容的人际环境目的在于促进()。 . A. 言语能力提高 .培养广泛的兴趣 .减少刻板行为 .人际交往技能提高 2、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应答性共同注意行为() ."发生频率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障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力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无差异" ."低于心理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水平" 3、以下描述中,不确定一定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特征的是() ."社会沟通及社会互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兴趣与行为异常" ."语言缺失或发育迟滞" 4、以下学者中,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没有直接相关的人是() ."蒙台梭利" ."伊塔德" ."堪纳" ."洛瓦思" 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称呼自闭症儿童为() ."月亮之子" ."星星的孩子" ."唐氏综合症孩子" ."狼孩" 6、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最核心的症状是() ."社会沟通与互动方面的严重障碍" ."言语沟通方面的严重障碍" ."兴趣单一且奇怪" ."重复刻板行为" 7、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个概念的是() ."约翰.霍布金斯" ."堪纳" ."伊塔德" ."汉斯.阿斯伯格" 8、将洗手的正确方法和要求分解为六个小步骤,并用图片按照顺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

做()。 ."学习任务的图式分解" ."奖励的图像化" ."作息安排的视觉化" ."客观环境的结构化" 9、以下关于作息安排视觉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可以增加自闭症儿童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活动的控制感" ."能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由变化产生的负面反应" ."视觉活动作息表还能够提升自闭症孩子的独立性" ."视觉活动作息表容易形成自闭症孩子的依赖性" 10、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应答性共同注意行为() ."发生频率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障儿童没有差异" ."发生频率与智力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无差异" ."低于心理水平相当的智障儿童水平" 11、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面孔识别时,未见激活的大脑区是() ."梭状回面孔区" ."杏仁核" ."颞上沟" ."下丘脑" 12、当有他人用视线、手势或语言等外界刺激唤起个体的注意,个体用“瞥”、“注视”和“追 视”等视觉行为以及用食指来指点等做出的回应性行为,称之为()。 ."选择性共同注意" ."应答性共同注意" ."集中性共同注意" ."自主性共同注意" 13、个体通过视线、手势等以期唤起他人注意的行为,称为()。 ."应答性共同注意" ."选择性共同注意" ."集中性共同注意" ."自主性共同注意" 14、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称呼自闭症儿童为() ."月亮之子" ."星星的孩子" ."唐氏综合症孩子" ."狼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