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布泊的春天

罗布泊的春天

罗布泊的春天
罗布泊的春天

2002年10月,中石油在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

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

彩钢房,挡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风。一场沙尘暴下来,屋里全是沙。睡觉起来,床上是一个人形。

2007年5月13日,前任站长走了。我来了。我来了,一干就是八年!四个人一条狗。

没去过的人想象不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半根草都没有,更别说树了。当地人说,有草有树,就不是罗布泊了。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

“死亡之海”连空气都容不得绿!没绿就没绿吧,更难过的是——没水、没电、没路、没人。除了我们,难见活物。

尽管一天加不了几辆车,但这里绝不能没油站!有了油站,车辆、厂矿、工地,包括数得过来的几户人,就都有了指望。一句话,罗布泊活了。

进站那年,我二十八岁。站里算上我就四个人,都是男的。镇长送给我一只狗,德国黑背。它来的时候很小。他说,狗是伴儿,有它你们不寂寞。不然你们累了一天,不想说,没话说。日子长了,连话都不会说了。

镇长说得没错,人和人需要交流。我们每天干得又累又渴,真的不想说话,也没得说。不爱说话,成了罗布泊人的通病。有人说这叫荒漠综合征。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

为啥?没路。不但没路,也没信号,全靠运气。我被撂在半路十多次,又派人来找。从油站去公司,出发前我得提前说一声,我啥时候走的,大概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找。找不着活人,就收尸。

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差点儿送了两条命。我带员工小刘开车从罗布泊出来,才走了80公里,轮胎后面的钢板就断了,走不成了。不能等死,只能回去喊人。我把水给了小刘,说我去喊人。他说我去!我说我是站长听我的,你在这儿等着,太阳出来就躲车后去,中午趴到车底下。这两瓶水要省着喝,准备撑两天,可不敢一会儿就喝完了。离开小刘后,我走了十几公里就迷路了。又热,又渴,又累,一头栽倒在沙子里。我想,我可能活不了了,余纯顺就是这样死的。正在绝望之时,来了一辆矿山的车,把我救了。我来到矿山,给派出所报警。所长赶紧带人赶过去。赶到的时候,小刘已经虚脱,再晚一步人就没了。

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来加油的,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一声,师傅,你到哪儿去?如果说去玩,我就说你别去了,有可能把命玩丢了。如果说去探险,我就问东西带得全不全?水要带够,油要带够,手机号要留下。很多人不知道水的宝贵,一仰脖儿就喝光了。我看到这样喝水的就生气,说你不要这样喝,水是救命的!他问那咋喝?我说抿一口就得,留着万一。出

事都在路上,车一坏,一躺说不定几天,没水咋弄?不是吓唬你,到时候想喝自己的尿都没有!再有啊,遇到沙尘暴,就把车熄火,抱着吃的喝的等待救援,千万不能再走。逆风走不动,顺风走着走着人就没了!

没水都能凑合,关键是没电。来车加油了,就打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发好电了再加油,加完油就关机。为省柴油,也为省机器。白天加不成油,地表温度高,汽油都挥发了,出来的全是气。咋办?晚上干!白天休息,晚上通宵营业。

工作难,生活也难,天天吃土豆。天这么热,别的菜也带不成。韭菜带来就是一坨水,西红柿烂成酱。如果有拉沙的车进来还好,把菜掸上水埋在沙子里,拉到油站还能吃。说实话,天太热了,也不想吃饭。光喝水,人都肿了。早上五点半出太阳,彩钢房晒一个小时就成了蒸笼,根本待不住。温度计往地上随便一插,就是70多攝氏度。日子再难,我们也没一个怕的。坚守油站,坚守罗布泊。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这儿是狗不嫌日子苦。初来时,镇长送的德国黑背是一只母狗,我起名叫老布,是在地窝子里养大的。它看家相当可靠,来人加油它不咬,但油站的东西你不能动,就是捡个空矿泉水瓶子也不行,你不放下就咬你。养了三年,下了七八窝,到处都来要。都喜欢这个品种。可以说,罗布泊的狗都是它的后代,个个是英雄狗。可惜,后来得了病,又没兽医站,死了。我哭了一鼻子,在油站后面挖了坑,埋了。派出所当初要了两只小狗,看老布没了,又还回一只,我起名叫小布。后来,小布有了自己的孩子。2012年,它老死了。

它最后看我的那一眼,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哭了一整天,把它埋在了老布的身边。小布的孩子又接班了,跟我们一起坚守。老布,小布,小小布,三代狗,前赴后继,陪伴了我们十几年。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我定睛看去,突然,哗地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第四纪古地理

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第四纪古地理3 王  永① 赵振宏② 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②新疆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摘要 对罗布泊东部阿奇克谷地中部AK 1孔及露头剖面第四纪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分析了阿奇克谷地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结果表明,阿奇克谷地第四纪古地理受上新世以来区域构造控制,谷地两侧北山及阿尔金山的隆升,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控制了其沉积环境的演化。第四纪以来阿奇克谷地沉积环境有两次明显的变化。在早更新世中期谷地中开始出现湖相沉积,在中更新世晚期湖相沉积范围扩大,为罗布泊湖的大发展期。在晚更新世谷地两侧普遍出现砾石层,与中更新世沉积呈不整合接触,这表明构造抬升造成湖泊退缩。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环境波动变化加快。 关键词 新疆 罗布泊 阿奇克谷地 第四纪 古地理 第一作者简介 王永,男,1968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北京百万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邮编100037。 图1 新疆罗布泊阿奇克谷地及AK 1孔地理位置 Fig.1 Location map of Aqike Depression and AK 1core ,Lop Nur ,X injiang 阿奇克谷地位于罗布泊东部,阿尔金山与北山之间,系古罗布泊湖向东的延伸部分,为一北东向的构造谷地[1]。阿奇克谷地地层露头较少,仅在谷地边缘有少量出露。连续的沉积记录可以该谷地中部的AK 1孔为据。AK 1孔位于阿奇克谷地中部八一泉南(图1),钻孔深达465.55m 。其中第四纪地层厚度约357m 。 一、区域地质概况 罗布泊地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纪所覆盖,仅在东北部北山地区有古生代变质岩分布。罗布泊地区的第四系包括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成因有风积、冲积、洪积、湖积和 3国土资源部环境司资助项目“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与古气候”。收稿日期:2000年10月27日 改回日期:2001年1月6日 第3卷 第2期 2001年5月 古地理学报  JOURNA L OF PA LAE OGE OG RAPHY V ol 13 N o 12 May 2001

《罗布泊》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一、揭题导入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有个地方叫罗布泊,(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系?(水)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了解本文题材(报告文学) 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师:也就是说,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那你们想想,在读题目时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惋惜的、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些感情,把题目齐读一遍,一二起!针对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解读文本 师:这是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对文章题目的初步解读,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本,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渴望。

1、请同学们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2、过去的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3、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欢娱的、愉悦的、高兴的。) 4、哪位同学用欢娱的语气给我们朗读示范一下? 5、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昔日罗布泊的特点?(绿洲、仙湖) 播放昔日罗布泊美景图片。 师:如果有机会周游,我相信大家肯定不愿错过这个令人向往的美丽的罗布泊!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因为今天的罗布泊已经——(点击鼠标,打出展现罗布泊现在状貌的图片) 6、同学们,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呢? (用苍凉的语调):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天气温高达70°C。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7、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现在罗布泊的特点?(沙漠、神秘) 师:从美丽的绿洲变成如此一个令人恐怖的沙漠,这怎能叫我们不为之心痛呢?然而在悲痛之余,我们更应该去追究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合作探究”)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改道、“四盲”) 8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只有罗布泊一个呢?(不是,还有青海湖和月牙泉也正在遭受不幸) 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 9、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一想,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师(指着板书上的“盲目”)这是谁的盲目?(生:人类)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盲目?是什么蒙蔽了他们双眼?(生:利益) 师:是利益的驱动,原来一切都是人为!更可怕的是,人类制造的悲剧并没有因罗布泊的消逝而终止,它仍然像恶魔一样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10、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师:这真得让我们不寒而栗,痛彻心肺,不得不发出和作者一样的呼声: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1、谁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

一、填空。 1、鲁班,原名公输般,他是我国木工的开山鼻祖,北宋被誉为“活鲁班”的是喻皓。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是亚里士多德。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他还发现了杠杆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000 多年。 7、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 ; 布鲁诺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所载药物1518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他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 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1、哈雷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罗蒙索诺夫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玻璃制造透镜的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成为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13、英国发明家瓦特,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绊脚石。 14、拉瓦锡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英国医生 琴纳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杨振宁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建筑设计师林同炎。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王赣骏。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他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18、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中国的莱特。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倍比定律,并引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高斯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 二、连线题 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 X射线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课文原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l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

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商榷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商榷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70℃”商榷 作者:李希艳耿庆明字体:【大中小】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对罗布泊夏季气温的描述有误。原文为:“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这里,作者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两个概念的理解有误。 百叶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空气温度的仪器。百叶箱的四壁用木条做成百叶箱式,阳光不能直接射入,雨雪也不能直接进入,但空气畅通,温度一致。一天内,百叶箱内的温度在不同时间是有区别的,不论晴天、阴天,总是出现一次最高值,一次最低值,这两个数值就是我们在天气预报中所听到的日最高、最低气温。那么为什么用百叶箱内所测定的数据作为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呢? 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度是指空气的温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是不一样的,沿垂直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地面测定的温度是地面温度,由于组成地面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阳光照射与否,地面温度也有差别。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在同一个时间里有很大的区别。露天直接测量空气温度和在百叶箱中测量空气温度区别更大:露天直接测量空气

温度,是温度计表面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得来的,显示的温度很高,如2006年7月31日15时左右吐鲁番火焰山脚下“金箍棒”温度计高达69.6℃。为了便于区分和理解,我们可把它叫太阳直照温度;而在百叶箱中,空气直接吸收太阳能不多,特别是对太阳辐射能中的可见光吸收更少,因此,百叶箱中测定的气温才是准确的空气温度。我国规定气象台(站)所报气温特指距地面1.5米左右,在百叶箱里测定的温度,也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空气温度——气温。 我国的气温究竟哪里最高?罗布泊的气温是否能高达70℃呢?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1953年和1956年两年的7月24日,曾两次记录到47.6℃的高温;1965年7月吐鲁番机场出现了48.9℃的高温记录。每年夏季午后,地表温度常可上升到75℃,在其南部的沙丘表面,曾测到82.3℃的高温。现行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2页说:“吐鲁番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高值。” 罗布泊地区的实测资料要少得多,但其地理环境类似于吐鲁番,因此,其最高气温绝不可能高达70℃,70℃可能指的是地面温度或太阳直照地方的气温,如吐鲁番火焰山脚下“金箍棒”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257000

探险的故事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84年5月,他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

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西藏。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魏顺德 他的《西部野生动物世界》专题电视片已正在拍摄完成,引起媒体极大的关注。采风团踏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一道道大沙梁子又唤起了魏顺德老师的兴趣。丰田面包车刚一停下,他提着三角架和两部相机就跳下了车,健步如飞,转瞬之间,他已爬上大沙梁子支起了三角架,让我们汗颜,一个66岁的老人 刘立 男,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中科院成都分院高级工程师。中

罗布泊绝密档案

罗布泊绝密档案 罗布泊绝密档案前言在写下这一切之前,我曾考虑好久,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或者说是不应该被世人知道的。然而,我终是提起了笔,因为我感觉,你们有权利知道这一切。我叫徐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军队服役十年之久。在部队的时候我曾被上级领导指派过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绝密的,是需要我们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的。而我今天之所以要将这些公布于世,是因为我已经将这些事憋在整整20多年了,也整 罗布泊绝密档案前言 在写下这一切之前,我曾考虑好久,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或者说是不应该被世人知道的。然而,我终是提起了笔,因为我感觉,你们有权利知道这一切。 我叫徐强,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军队服役十年之久。在部队的时候我曾被上级领导指派过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绝密的,是需要我们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的。而我今天之所以要将这些公布于世,是因为我已经将这些事憋在整整20多年了,也整整被它们折磨了20多年,我不想再经受如此折磨了,所以,我要将这一切说出来。 我在网络上看到了有很多人对罗布泊感兴趣,也看到了对神秘的罗布泊的很多猜测,然而,在这里我只想说,请不要再继续猜测,有些事,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可以接触的。而我也要非常郑重的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罗布泊,因为在那里,曾发生过无比可怕的事,而这些折磨了我20几年的事,却是我们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 1980年,我被上级领导调离原部队,前往一处秘密的军事基地,在那里,我见到了一批人。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当时中国的顶尖人才,他们隶属于解放军某勘探队,而这一次我们的任务,便是保护这些勘探人才,顺利抵达勘探目的地,并协助他们完成勘探。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上级领导并没有告诉我们要去哪里勘探,只是让我们在党旗前发誓,一辈子都不能透漏出我们此次的任务。 所以,这件事我不能以任何正式的方式公布于世,你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一部小说。 这只是一部小说,仅此而已!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至今仍安息在罗布泊的战友们。

12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导设计.doc

12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入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二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入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

罗布泊罗中地区盐田工程地质勘察浅述

罗布泊罗中地区盐田工程地质勘察浅述摘要:本文从罗布泊罗中地区盐田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出发,对盐田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重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为本盐田的后续工作及其他盐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盐田;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条件;稳定性和适宜性;罗布泊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luobuboluo salt pa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described the salt pa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llow-up work and other salt pa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work.key words: salt pa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s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luobuboluo 中图分类号:p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盐田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1.1勘察的依据 根据罗布泊罗中地区盐田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行规范、规程,建议采用《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察规范》 (dz/t0212-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5012-1999)、《盐渍土地区建筑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建工程局)、《盐渍土地区工业民用建筑规程》

浙江省2020年高三地理从个问题到类问题的案例剖析-罗布泊引水工程

案例罗布泊引水工程 ——资源调配及其输送方式的选择 【情景材料】 材料一:罗布泊钾盐生产基地从罗布泊北部抽取地下卤水,利用多条宽 20 米、长约 50 公里的明渠自 流输送卤水至晒盐池,晾晒并加工成硫酸钾,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它的建成使我国钾肥自给率从10 年前的 30%提高到了 60%。由于所在的罗布泊地区极度干旱、淡水稀缺,为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每年需从264 公里外的米兰河流域调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合计 1527.51 万米3。随着产能增加,未来需水量还将大幅增加。米兰河年径流量 1.39 亿m3,除40%生态用水外,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为 8300 万米3,目前 98%为农业用水。 材料二:图 1 为罗布泊钾盐生产基地输水线路图;图 2 为卤水明渠;图 3 为晒盐池;图 4 为蒸馏法卤水淡化示意图。 【探究问题】 1.分析罗布泊钾盐生产基地选择明渠输送卤水的主要原因。 2.从气象气候角度,分析米兰河引水工程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输水的主要优势。 3.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米兰河引水工程对其下游地理环境的影响。 4.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未来罗布泊卤水淡化的地理意义。

影响评价 线路选择 调配方式选择 长短、施工难 度、生态影响【事像解码】 ?解码思维 该地理事象反映的是“资源调配问题”,需要考虑资源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对区域发展影响等方面 的问题: ?问题解码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海拔 780 米左右,地表覆盖有较厚的盐壳。该地气候异常干燥,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大风、沙尘、甚至是沙尘暴天气。罗布泊原为巨大的内陆湖泊,后逐渐干涸。地表水异常缺乏,但地下卤水丰富,卤水中富含钾盐。目前,该地建有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需远距离大量引水方可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 1.虽然罗布泊气候干旱,明渠输水蒸发损耗很大。但材料已经明确指出卤水是用来晾晒制盐,水分的 损耗对制盐影响甚微。相对于修建管道,开挖明渠的工程量、技术难度、建造成本等更低。故本题答案可为:①明渠的施工技术难度和工程量小,建造速度快,成本更低。②卤水主要用于晒盐场晾晒,水分的损耗对钾盐生产影响小。 2.与卤水的输送不同,米兰河调水工程,输送的是罗布泊稀缺的淡水资源。为减少蒸发和渗漏损耗,选择密闭的管道效果最佳。又因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天气,且昼夜温差大。若管道裸露地表,冬季或夜间出现低温冻害时,管道易被冻裂;大风天气时管道容易被破坏。故本题答案可为: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管道密封,水分蒸发耗损少。②沙漠戈壁,风沙大,地下管道受地表风沙危害小。③昼夜温差大,地下温度变化相对小,可减少低温冻害影响。 3.据材料可知,目前米兰河 40%的水量为生态用水,剩余水量的 98%为农业用水,剩余水量极少。虽 可通过发展节水农业,节余部分水资源。但水资源的大量调出,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农业用水或生态用水,导致下游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故本题答案可为:①河流下游地表水减少,湖泊、湿地面积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减低;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气候变干;④风沙危害加剧。 4.目前我国钾肥自给率仅 60%,市场对罗布泊钾盐的需求旺盛。该基地必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淡水资源紧张状况会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要求提高,引水成本必然上升,会进一步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含答案)

《科学家故事100个》检测题 一、填空。 1、鲁班,原名公输般,他是我国木工的开山鼻祖,北宋被誉为“活鲁班”的是喻皓。 2、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是亚里士多德。 3、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 5、浮力定律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他还发现了杠杆定律。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华佗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还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000 多年。 7、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在西方统治1000多年的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 布鲁诺因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宣扬宇宙无限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所载药物1518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曾编著《农政全书》总结了中国农业科学的经验,他译著甚多,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 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 10、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1、哈雷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万有引力推算出一颗彗星的轨道,并成功预测彗星的出现。罗蒙索诺夫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玻璃制造

透镜的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成为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13、英国发明家瓦特,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坐享其成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绊脚石。 14、拉瓦锡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英国医生 琴纳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杨振宁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16、被誉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雅号的是出生在中国的美籍建筑设计师林同炎。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王赣骏。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他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 18、竺可桢是我国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中国的莱特。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倍比定律,并引入元素的相对原子量。 20、年仅19岁德国数学家高斯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了正十七边形。 二、连线题 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X射线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维勒发现镭门捷列夫遗传学奠基人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湖泊科学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近2000年来,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区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缩影。 罗布泊什么样?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分别从地理、地质、气候、历史、考古等不同专业角度在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开展考察、测绘和发掘,提出了种种见解和假设,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和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蒋平安带领的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日前,在综合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并绘制出了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典型断面相对高程变化图。课题组推断,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这比目前国内其他研究人员最近得出的干涸时间还向前推移了20年。 高程测量 揭示“大耳朵”湖盆地形特征 目前凭借遥感及空间定位技术,罗布泊位置与周边洼地的相邻关系都已十分明了,但罗布泊的地形特征仍然模糊。由于罗布泊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于湖泊系统基本参数之一的湖盆地形特征现在仍缺少系统的研究。 为获取罗布泊“大耳朵”地区湖盆地形特征,2004年~2006年的每年9月,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实地高程测量工作。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课题组分别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对研究区典型地段进行了高程测量,但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差,在3~4公里范围内,重复误差能达几倍。李保国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地处极端干旱区,天气晴朗时气温上升较快,近地面2~3米内空气密度变化剧烈,影响光线的直线传播,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2006年,在总结前两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第3次来到罗布泊,带来了高精度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其测量精度可达厘米。此次考察的结果印证了那句老话——事不过三。课题组在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选取了3条典型断面,并应用DGPS进行了实地高精度高程测量,神秘的罗布泊终于向他们撩开了面纱,真实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测量结果表明,罗布泊“大耳朵”湖盆深约5.2米,形态不对称,西南陡,东北缓,为一偏心的浅水湖盆,湖盆的最低处位于湖心(90.455 N,40.186 E),从湖盆外缘到湖心,高程依次降低,并没有发现湖心高岛的存在。

探险家故事大全

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1.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2..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3..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4..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游历名山大川,历时30余年,不畏艰险,足迹遍布今江苏、浙江、江西、两广,及云贵高原等17省。每到一地,即按日记事,将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裁的游记。对各地的山形地貌、川河源流及地质、气候、物产、民俗等深入进行探索,详尽记述。他详细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农业利用,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第一人。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1641),徐霞客病故。其遍访各地的游记,由季会明等人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

2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渭阳初中王斌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说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 培养同学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关注生态问题。 积累字词,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 三、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指导点拔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展示大量图片,通过对比深层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五、说环节: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1、用地图引导学生导入新课,明确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为新课蓄势。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解题 学习课文,带着两个问题朗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今昔并归纳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从罗布泊的消逝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浅谈文本解读

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浅谈文本解读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陈委委 按李海林先生关于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的理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它的原生价值,更要关注它的教学价值。 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原生价值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该书是《国土资源报》记者吴刚写的报告文学,发表于2001年第6期《啄木鸟》杂志。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本文是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通过阅读文中与标题信息相关的语句,我们可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先看文中有关语句(见下表): 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后半部分则着重介绍罗布泊地区胡杨的死亡,绿色长城的倒塌,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进而写到了罗布泊的消失给予我们的思考,同时也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唤。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价值 教材与教学价值取向与教材的使用形态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我运用王荣生教授的观点对此作了两个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一)关注报告文学的相关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本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1.感受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作者通过叙述事实、列举客观数据,体现真实性。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2.感受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报告文学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而运用文学手法使表达更具生动而形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是为了增强它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从事实来看,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令人震撼的。作者采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先是客观、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景象,并形成两者之间强烈的反差:“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这些内容使人对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产生强烈的惋惜之情。 然后进一步剖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揭开盲目的人为因素是导致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这些写法,强烈引起读者的震撼,足以让人顿首疾呼。 在介绍罗布泊地区的“绿色长城”崩塌过程中,作者大量运用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胡杨林在死亡时的“挣扎、痛苦”:“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进而关注环境保护,拯救生态环境。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3.关注报告文学的体式。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本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强调了罗布泊曾经是仙湖,现在已经消逝了。文章开头以生动鲜明的形象,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给人们展示了罗布泊的荒凉、神秘。同时,作者精心安排好艺术结构。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本文作者先安排1—14段明罗布泊消逝了,接着在15—20段写胡杨林的死亡,最后谈了青海湖和月牙泉。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实则有联系,正是罗布泊的干涸导致了胡杨林的死亡。继而作者说悲剧仍在上演,提醒人们关注生态环境。 结尾作者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呼吁人们保护家园。 (二)关注说明性文体的相关知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文章的第1—14段采用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显示它作为说明文例文的教学价值。作为例文,它可以例证和呈现说明文读写的如下知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明对象是罗布泊,说明内容是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死地”、荒漠,以及交代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说明顺序是先介绍罗布泊的现状和过去,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接着着重介绍罗布泊地区胡杨的死亡,绿色长城的倒塌,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进而写到了罗布泊的消失给予我们的思考,同时也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唤。将这些内容加以抽象,即得

罗布泊介绍

罗布泊介绍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

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