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说明

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说明

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说明
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说明

东软信息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

系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网络工程

学生:蔡智宇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英鹏

导师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28日

东软信息学院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伴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工作的环境以及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一个园区进行办公的人们之间需要相互的通信,同时在相互通信的过程中又能确保信息通畅与,于是对此园区的一个网络规划与设计应运而生。

本课题简要地讨论了企业网络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规划设计方法、网络性能以应用分析等问题,为企业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等方面在技术及应用上提供参考,以使在建或规划中的校园网络具备较高的整体性能。通过对园区网络的分析,从性能和价值上满足园区网络的需求,然后对企业园区网络进行划分vlan、设置管理域等配置,不断的优化企业的网络,从而达到企业安全、快速访问网络资源的目的。

通篇分为6个章节进行讨论,从技术概念、需求分析、系统实现等篇章对网络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规划,主要讨论园区局域网络建设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实施方案为设计准则,为广大师生在今后建设园区网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建议和准则。

关键词:园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ampus Network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based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is in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people’s life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requirement also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a park within the office need to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must ensure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secrecy, so a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is park came into being

This topic briefly discussed related to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in the enterpris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applying analytical and other issu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 planning, design and upgrading in 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layer. So under construction or in the planning campus network with higher overall performance. Through campus network analysis, performance and valu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ampus network, and then divide enterprise campus network with VLAN, set management domain configuration, optimize the network, so as to achieve security, fast access to network resources purposes.

Throughou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o discuss, from a technical concept, requirements analysis, system implementation, etc. to systematic design and planning of network, mainly discuss the campus local area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cess may be used various technique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nd principles.

Key words:campus network,planning and design,network construc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论文研究主要容 (1)

1.2现阶段网络的发展 (1)

第2章相关技术介绍 (2)

2.1关键技术的应用 (2)

2.1.1 默认路由 (2)

2.1.2 NAT技术 (2)

2.1.3 VTP技术 (2)

2.1.4 STP技术 (2)

2.1.5 ACL技术 (2)

2.1.6 冗余技术 (2)

2.2网络协议的概念及应用 (3)

2.2.1 IP协议 (3)

2.2.2 TCP/IP协议 (3)

2.2.3 RIP协议 (3)

2.2.4 OSPF协议 (3)

2.3虚拟局域网(VLAN)的介绍 (3)

2.3.1 什么是VLAN (3)

2.3.2 VLAN的优点 (4)

2.3.3 划分VLAN的方法 (5)

2.3.4 三层交换技术 (5)

2.4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

2.5企业网的概要 (6)

2.5.1 企业网的建设原则 (6)

2.5.2 企业网的技术特点 (7)

第3章网络需求 (8)

3.1园区平面图 (8)

3.2需现 (8)

第4章系统设计 (10)

4.1总体规划 (10)

4.2网络拓扑 (10)

4.3具体规划 (10)

4.4地址划分 (11)

4.4.1 VLAN及IP地址划分 (11)

4.4.2 NAT地址划分 (11)

4.4.3 交换机管理地址划分 (11)

第5章设备选择 (13)

第6章系统实现 (15)

6.1分布层交换机的配置 (15)

6.2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 (17)

6.3路由器的配置 (18)

6.4核心交换机的配置 (20)

6.5网络安全的配置 (20)

6.6系统测试 (21)

第7章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 (24)

关于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研究

关于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10T10:09:36.4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袁有恩 [导读] 摘要:高压输电线路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送电线路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 (青海省电力设计院青海西宁 810008) 摘要:高压输电线路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送电线路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针对其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本文对送电线路导线和杆塔的设计以及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做出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压输电;设计;技术 1、引言 电力工程施工与设计管理一门科学,而送电线路的特点决定了其典型设计工作内容。送电线路属于一条线,其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并联络各发电厂、变电站使之有效运行。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工程所经过地区的实际气象、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杆塔、基础设计,这就决定了送电线路典型设计内容与变电站不同。送电线路的本体造价主要由基础部分、杆塔和导线构成。基础设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应根据具体塔位的实际条件进行设计,送电线路杆塔的设计基本是由导线截面、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决定,只要各工程的设计条件基本相当,杆塔是可以通用的。根据上述特点,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对应一定的导线截面、地形条件以及气象条件之间的组合,设计出一套标准化并且系列化的典型设计杆塔,使其能够在日后同类工里中统一使用。 2、送电线路的绝缘防雷和接地 (1)防雷设计,需要按照线路自身的电压和负荷的性质以及系统运行形式。针对平原地带的杆塔来讲,任何一根杆塔都应该配备接地的装置,同时还应该和避雷线进行连接,使其能够对输电线路防雷自身的可靠与实用性给予提升。送电线路还需要进行绝缘配合,需要令线路可以在工频电压,以及操作过电压,还有雷电过电压等多种条件下保证其自身能够安全并且稳定的运行。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需要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能够低于8片。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需要保持在8的基础上提升。雷电过电压其自身最小的间隙也需要有所提升,并按照当地现有线路自身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上的强弱,还有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相关情况,去对耐雷水平进行计算,通过技术经济上的比较,采取有效的防雷形式。 (2)送电线路需要沿着全线架设地线。在年雷暴日数不足15或相关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相对比较轻微的地区,送电线路则不需要架设地线,可是需要在变电所或者是发电厂的进线段去架设1到2km地线。杆塔上地线对于边导线的保护角,山区单地线送电线路需要使用20°左右。杆塔上两根地线彼此的距离,不可以超出地线和导线之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通常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和地线之间的距离,需要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 S≥0.012L+1 (1) 式中:S——导线和地线间之间的垂直距离,m;L——档距,m。 (3)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以及接地装置,需要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以及电流,并选择一些比较稳定的地线间隙,校验其热稳定以及人身安全的预防措施,使其能够对于绝缘地线自身的安全运行给予保证。有地线的杆塔需要接地,在雷季比较干燥的时候,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的接地电阻,不应该超出15Ω。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以及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该超出30Ω。通过耕地的送电线路,其接地体需要埋设在耕作深度之下;处于居民区以及水田的接地体需要进行环形的敷设。使用绝缘地线的时候,选择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和接地螺母还有铁横担以及地线支架彼此需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外敷的接地引下线能够使用镀锌园钢或者是镀锌扁铁,其截面需要参照热稳定需要去进行选取,并且不需要低于Φ12或 40×40mm,引出线表面需要完成合理的防腐处理,比如热镀锌。 3、杆塔设计 (1)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的升高,塔架越来越重,越来越高,相应的施工更加困难。塔塔方法主要是整体提升和提升。分段提升目前用于悬架杆和落地桅杆两种方式。塔的结构是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的理论。结构的极限状态是结构或部件满足指定负载组合下的线的安全运行或各种变形或破裂极限的临界状态。无论使用哪个方法组,必须首先考虑安全问题。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根据客观规律进行控制,预防和行为,使各种立法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作用。 (2)塔组是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输电线路在长期运行中,塔作为电线和雷电支架,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其变形必须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塔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在已经选择的线路中,对齐,横截面映射,在纵截面中确定塔的位置,称为定位。它是线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线路建设成本,方便安全的运行维护有关。平坦的山丘,易于运输和施工的地方,应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考虑到运输和施工的实际困难,走廊受限的地区大,跨度大,距离大。 (3)钢材为现行国标Q235系列和Q345系列。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确定钢水平,L63×5及以上角钢规格可采用Q345钢。螺栓和螺母的材料和特性应符合现行规范“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栓”和“紧固件”的规定。关于线型常规330kV线路采用2XLGJ-300/40线,对应于铝合金总截面积为600.18mm2,330kV线塔的每相,并采用锚栓连接基础。 4、导线选择 (1)传输线的导线截面,除了根据经济电流密度的选择外,还可根据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条件进行校准。应允许大截面电线选择流量,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高度不超过1000m的面积,采用现有的ACSR国标,如线径不小于9.6mm,不能检查电晕。 (2)当导体允许携带电流时,检查导体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线和钢芯铝线绞线可以+70℃(大跨度可以使用+90℃)包括铝包钢线)可以使用+ 80℃(大跨度可以使用+100℃),或通过试验;镀锌钢丝可以使用+125℃。环境空气温度应为月份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为0.5m / s(大跨度0.6m / 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为0.1W / cm2。 (3)导体和地线(以下简称导,地线)设计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接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应大于导体的设计安全系数。接地线应符合电气和机械条件的要求,选择镀锌钢绞线或复合绞线。设置在导上的滑轮上,也可以计算由于附加张力引起的局部弯曲的悬挂点。松弛最低点处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稀有风或罕见天气条件下的脱落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力的66%。检查短路热稳定时引线

大型园区网络设计方案

xxx有限公司 大型园区网络设计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西南交通大学组网设计方案 大 型 园 区 网 络

西南交大一队 第一章概述 前言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经过过去几年的建设后,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骨干已基本建成。大部分高校也已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络,对校内提供ISP服务。国家要求在今后5年内完成教育上网,即所有高校、职业学校、中学和小学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并建设校园网将各个校区互联并提供与国家教育科研网和各运营商互联的接口。 总体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性将通过网络构架的先进性、硬件设备的先进性、传输速率和协议选择、信息系统的先进性来体现。 2.实用性原则:采用的技术路线、产品应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成熟可靠的,设计结果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行之有效。 3.可靠性原则: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将通过选择能可靠运行的网络结构、选择可靠的网络和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选择可靠的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来体现。 4.安全性原则:通过加强内部访问控制和外部访问控制两方面来保证网络和信息安全。 5.开放性原则:采用标准通用的网络协议和信息传递方式,保证系统的开放性。 6.易管理性原则:从网络的结构和网络设备的易管理性来体现。网管员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端口通过Web对设备进行管控,设备的所有端口的状态都会实时地显示出来。控制整个网络安全高效地运行。

7.经济性原则:相对国防、金融等机构,学校对网络建设的投入显然较低,这就要求建成的网络经济实用,具备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在技术性能和价格的平衡中,技术性能优先,兼顾价格校园网网络设计需求 1网络的应用 1、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课件资源库。 2、Web、E-MAIL、FTP、BBS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应用。 3、办公自动化及办公收发文系统。 4、远程教育服务。 5、各种流媒体和各种应用平台服务 6、Intranet以及Internet技术应用。 2校园网络主干 校园网络主要涉及40栋大楼:网络中心设在大楼1。 集团共20个部门,分别在A、B、C、D楼各5各,每个部门用户数在100个左右。 1.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到桌面10/100兆自适应连接; 2.接入交换机至大楼交换机之间采用1000M互连; 3.大楼交换机至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1000M互联; 4.分别通过两个路由器连接到教育科研网CERNET和chinanet,实现与INTERNET的互联。 5.内部网络采用Intranet应用模式架构整个应用信息系统 6.骨干网技术要求 1) 满足对多媒体数据的要求,避免主干网络瓶颈的出现; 2) 提供子网划分、虚拟网技术和能力,解决内部网络的路由,实现较高的内部路由性能; 3) 具有高可靠性; 4) 保证传输的服务质量,提供必要的服务质量(QOS)、服务级别(COS)和服务类型(TOS)等; 5) 主干交换机的背叛交换容量不小于50G; 6) 高性能价格比。 7.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新、选)

第一部分:总论 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总的容量为84MW,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20.8KM,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主要设计内容为: 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 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 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 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原始材料: 发电厂装机容量:2×30+2×12MW 功率因数:0.8 额定电压:10.5KV 电网负荷: 最大负荷(MV A)最小负荷(MV A)Tmax (h) 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 变电站1:|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10 变电站2:|9+j4| =9.88 15+j11 5800 常调压10 用S1~S4表示 变电站3:|13+j9| =15.81 12+j9 3500 常调压10 机端负荷:|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16.8KM~(MAX)39.2KM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园区网络设计方案

园区网络设计方案

网络设计与组网综合大作业 目录 网络设计与组网综合大作业..............................................................................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2) 1.1 概况 (2) 1.2 主要内容 (2) 第二章园区网概述 (3) 2.1 园区网含义 (3) 2.2 园区网特点 (3) 2.3 园区网发展趋势 (3) 第三章园区网设计 (5) 3.1 需求分析 (5) 3.2 网络设计原则 (5) 3.3 网络模型设计 (7)

3.4 园区网络拓扑图 (9) 3.5 IP地址规划 (9) 3.6VLAN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路由协议选择 (11) 3.8配置规范 (14) 第四章网络安全设计 (16) 4.1 VLAN技术 (16) 4.2 VPN技术 (17) 4.3 防火墙技术 (17) 第五章网络模拟实现 (19) 5.1 模拟器介绍 (19) 5.2 模拟环境拓扑图 (19) 5.3 需求实现 (20) 5.4 配置步骤 (21) 第六章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园区网络设计方案

网络设计与组网综合大作业 目录 网络设计与组网综合大作业 ..........................................................................................................I 目录 ..............................................................................................................................................I 第一章绪论 .. (2) 1.1 概况 (2) 1.2 主要内容 (2) 第二章园区网概述 (3) 2.1 园区网含义 (3) 2.2 园区网特点 (3) 2.3 园区网发展趋势 (3) 第三章园区网设计 (4) 3.1 需求分析 (4) 3.2 网络设计原则 (4) 3.3 网络模型设计 (5) 3.4 园区网络拓扑图 (7) 3.5 IP地址规划 (7) 3.6VLAN规划 (8) 3.7 路由协议选择 (8) 3.8配置规范 (10) 第四章网络安全设计 (12) 4.1 VLAN技术 (12) 4.2 VPN技术 (13) 4.3 防火墙技术 (13) 第五章网络模拟实现 (14) 5.1 模拟器介绍 (14) 5.2 模拟环境拓扑图 (14)

5.3 需求实现 (15) 5.4 配置步骤 (16) 第六章总结 (17) 第一章绪论 1.1 概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曾经在园区网中被大量使用的10M/100M以太网技术、ATM技术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业务需求,作为园区主干网, 10M/100M以太网作为主干网络核心技术带宽不足的弊病渐渐凸显,已经严重影 响着园区网络的运行效率,目前仍有许多大型园区网络在使用ATM技术,这样 的网络面临两个问题:VLAN间路由的性能不能满足网络需求,并且ATM技术 正在逐步被淘汰。现在,千兆以至10G级别以太网技术正逐渐成为园区网络主 干的主流技术。因此,许多大型园区网络面临技术改造或者重新设计。 1.2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介绍了园区网络的含义、特点,按网络设计与组网课程的要求方法规划设计一个完整的园区网络。 第二,使用华为的eNSP对网络进行了简单的模拟,以实现网络的互通互联,对各层设备进行了配置。 I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版高压输电网络规划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高压输电网络规划设计 目录 原始资料 (1)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及系统功率平衡 (1) 1.1电力电量平衡的目的与要求 (4) 1.2电力平衡中的容量组成 (4) 1.3功率平衡计算 (4) 第二章电力网络的设计方案 (5) 2.1电网设计的一般内容 (5) 2.2电力网络的基本原则 (5) 2.3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 (5) 2.4电力网络电压等级的选择 (6) 2.5接线方案 (6) 2.5.1简单结构的电力系统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6) 2.5.2系统接线方案比较 (7) 第三章水电厂主接线 (8) 3.1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8) 3.2水电厂资料 (8) 3.3发电厂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 (8) 3.4电气主接线形式 (8) 3.4.1、方案一: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 (8) 3.4.2方案二: 扩大单元接线 (9) 3.4.3方案三:扩大单元接线与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相结合 (9) 3.5发电厂接入系统的主变压器的选择 (9) 3.5.1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9) 3.5.2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9) 3.5.3主变压器形式的选择 (10) 3.5.4主变压器调压方式的选择 (10) 3.6出线的选择 (10) 3.7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11) 第四章架空线路的确定 (12) 4.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 (12) 4.1.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输送容量,应考虑线路投运5—10年的发展 12 4.1.2计算公式 (12) 4.2按电晕条件校验 (12)

4.3按允许载流量校验 (13) 4.4按机械强度校验 (13) 4.5按允许长期最大载流量校验 (13) 4.5.1水电厂——甲变电所的线路校验 (13) 4.5.2各变电站之间的校验 (13) 4.6 线路参数确定及校验 (15) 4.6.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截面 (15) 4.6.2按故障校验 (15) 4.6.3按电晕条件校验 (15) 4.6.4按允许载流量校验 (16) 4.7 导线间距的确定 (16) 4.8 水电站——甲变电所线路的选择 (16) 4.9 各变电站间的线路选择 (17) 第五章变电所变压器的确定 (21) 5.1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确定 (21) 5.1.1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21) 5.1.2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21) 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 (22) 6.1 无功电源不足对系统的影响 (23) 6.2 无功补偿原则 (23) 6.3 无功电源的选择 (23) 6.3.1无功电源 (23) 6.3.2无功电源的选择 (23) 6.4 无功补偿容量的配置 (23) 第七章潮流分布与计算 (24) 7.1 潮流计算 (24) 7.2 电压调整 (30) 7.3 调压方式的种类确定 (30) 7.3.1乙变电站变压器分接头的选取 (30) 7.3.2丙变电站变压器分接头的选取 (31) 7.3.3丁变电站变压器分接头的选取 (31) 第八章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32) 8.1水电厂主设备的选择 (32) 8.1.1水轮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选择 (33) 8.1.2扩大单元接线母线截面的选择 (33) P=35×2=70MW (33) 8.2乙变电站主设备的选择 (33) 8.2.1高压侧主设备的选择 (33) 8.2.2低压侧主设备的选择 (34)

小型园区网络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 小型园区网络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网络的具体规划和组建,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掌握IP地址的配置及数据传输过程和路由的选择。具体要求达到: (1)增加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组成的感性认识初步学会典型局域网络的操作、使用技能;学会对模拟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加深理解网络分层结构概念,尤其是对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协议的理解、设置以及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等高层协议软件的通信功能、实现方法,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及工作原理,掌握IP地址的配置; (3)初步掌握局域网的设计技术和技巧,培养开发网络应用的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网络的体系结构等相关知识;加深对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 2.设计方案论证 2.1设计思路 2.1.1小型园区网络建设的功能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体现高性能、高可靠性、级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同时兼顾到技术的成熟性和使用性,建设性价比高的园区网络系统,以园区网各楼综合布线为基础,建立高速、实用的园区网平台。 园区网规划应当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反复论证,结合当今技术及发展方向,提出总体规划设想,规划既要适应当前的应用,又要反映未来需求,规划应当考虑经济,环境,人文,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以合理需求为原则。 2.1.2设计原则 小型园区网络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①实用性:本小型网络能够满足学生自由学习,教学内容丰富直观。 ②可靠性:整个网络方案选用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并在设计上从物理层、链路层到网络层均采用备份冗余式的设计,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 ③安全性:通过使用适应的安全技术实现从应用到底层的系统整体安全,使系统达到端

中小型园区网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终稿

目录 第一章企业网建设综述 (4) 1.1 项目建设目标 (4) 1.2 项目建设原则 (4) 1.3 基本建设描述 (5) 第二章需求分析 (5) 2.1 企业背景 (5) 2.2 网络规划 (6) 2.3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 (7) 2.4 网络拓扑结构 (7) 2.4.1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7) 2.4.2网络中心组建 (8) 2.4.3生产车间网络组建 (9) 2.4.4企业各部门IP分配表 (9) 第三章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11) 3.1 划分子网 (12) 3.2 划分VLAN的方法 (13) 3.2.1什么是VLAN (13)

3.2.2 VLAN划分的几点好处 (14) 3.2.3设置VLAN的常用方法 (14) 3.3 端口配置及划分VLAN (15) 3.3.1汇聚层交换机FLOOR1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5) 3.3.2汇聚层交换机FLOOR2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7) 3.3.3汇聚层交换机FLOOR3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19) 3.3.4汇聚层交换机FLOOR4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21) 3.3.5汇聚层交换机FLOOR5_HJ连接及配置说明 (22) 3.3.6核心层交换机CORE连接及配置说明 (24) 3.5 配置静态路由 (25) 3.6 连接广域网 (27) 3.7 网络安全控制及管理 (30) 第四章企业网组建方案总结 (30) 参考文献 (32)

中小型园区网的设计与实现 前言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科技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在现今的网络建设中,中小型园区网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如:校园网和企业网。园区网经历了从早期简单的数据共享到现在园区网内部全方位、高速度、多种类应用的共享及服务的转变。下面就以某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园区网,并对建成的网络进行优化,采用多种手段对网络进行优化是网络组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优化的网络就算硬件配置在高,还是不能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安全和稳定的运行是企业网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一章企业网建设综述 1.1 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分层的交换式以太网络,对建成企业网络进行优化,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样本

| 第一部分: 总论 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 总的容量为84MW, 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 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 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总的来说, 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 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 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主要设计内容为: 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 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 站的接线方式; 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 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 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 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 & 第二部分: 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原始材料: 发电厂装机容量: 2×30+2×12MW

功率因数: 额定电压: 电网负荷: 最大负荷( MVA) 最小负荷( MVA) Tmax (h) 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 变电站1: |10+j7| = 8+j6 5000 常调压 10 变电站2: |9+j4| = 15+j11 5800 常调压用S1~S4表 10 ^ 变电站3: |13+j9| = 12+j9 3500 常调压 10 机端负荷: |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 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 ( MIN) ~( MAX)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 按 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 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 同一地方、同一 电力网内, 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表2-1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 电压级: 输送容量—~2MVA; 输送距离—6~20KM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提要: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

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

中小型园区网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中小型园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项目分工: Xxx:①、网络总体方案设计 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Yyy:①、公司网络规划需求分析 ②、网络拓扑与布线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设计内容 (4) 第2章设计目标 (4) 2.1项目建设目标 (4) 2.2项目建设原则 (4) 2.3基本建设描述 (4) 第3章需求分析 (5) 3.1企业背景 (5) 3.2网络需求分析 (5) 3.3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6) 3.4网络中心组建需求分析 (7) 第4章设计思想 (8) 4.1划分子网 (8) 4.2划分vlan (8) 4.3连接广域网 (9) 4.4网络安全控制及管理 (10) 第5章具体实现 (10) 5.1子网及IP地址分配,vlan划分 (10) 5.2设备配置及综合布线 (11) 第6章附录 (2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设计内容 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集成、网络互联等知识,为一个小型园区规划并设计一个企业网络。该企业在青岛总部拥有办公大厦一座,请为该大厦设计一套简洁、易维护、易升级的布线方案。并将青岛总部、上海子公司和深圳生产基地三处网络连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共享信息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该企业公司网络规划; 2、大厦布线方案设计。 学生应当具备自学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规划、设计园区网络以及troubleshooting的能力。 第2章设计目标 2.1 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分层的交换式以太网络,对建成企业网络进行优化,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项目建设原则 (1)、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2)、实用性:应充分考虑利用资源,能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信息的沟通。 (4)、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企业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 (5)、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既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又能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6)、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方案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2.3 基本建设描述 首先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根据企业办公室PC机的多少来决定网络信息点数目,主干光纤的铺设也要考虑企业办公大楼和工厂车间的具体位置,要求在合理的位置放置硬件设备,并通过网络铺设将企业中的每一个信息点连接到局域网,然后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10kV及以下农村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研究 方伟

10kV及以下农村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研究方伟 发表时间:2020-01-18T09:56:40.4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方伟 [导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新城区供电分公司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配电网的依赖性增强。因此,需要对配电网进行正确的规划和设计,以减少输电线路故障发生率。文章重点就10kV及以下农村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10kV;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路的规划设计成为电力系统工作研究的重点。科学、规范的设计可以使线路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并减少线路的损坏率,使线路使用时间得以延长。 一、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要点 农村地区与城市距离较远,且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在进行10kV配电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时,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性的线路设计。农村地区对于农业生产、种植的需求量较大,用电量普遍较小,并且不同家庭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进行线路架设时,需要使用比较长的线路。针对农村地区的用电特点,具体规划设计时,可以将线路进行架空,以保障农村地区的日常供电,既整合了建设资源,又避免了浪费问题。农村地区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地控制。结合实际现状建设开关站,以保证供电的顺利进行,实行科学化管理模式。具体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建设路径,以保证建设的有效性。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应该结合水利地理环境情况,尽量保持线路的完整性,避免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折,以缩短不同线路之间的距离,避免资金的浪费。对地埋沟和电杆坑等位置进行施工时,需要对位置进行准确地勘测,并进行定位,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规范性的设计和规划[4]。此外,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避免因配电变压器尺寸不合适对运行状态产生影响。同时,需注意电杆等重点位置设施的规划选择,从整体上保证农村地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表1为某地区10kV及以下配电网施工规模数据分析表。该表在设计中对施工所需要的设备进行了明确地规定。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该要求进行设备的选用,电器的电压值设置需要基于线路回路的运行最高电压,并且通过设备的电流值需要大于工作电流。此外,选用设备时,需要对电器的性能问题进行研究。 表1 某地区10kV及以下配电网施工规模数据分析 对10kV配电网输配电线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严格把握设计要点,进行针对性地设计。选择合理的线路,对杆塔高度进行正确地设置、对气候条件进行预先地分析等,以保证10kV配电网输电线路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二、农村配电网相关器材规格的选择 (一)变压器位置的选择 对于村庄较小、负荷较为集中的农村仅需一台配电压器进行供电即可并尽量将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从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口到每个负荷点,但是要注意:供电半径不能超过500m。而对于村庄较大,用电用户较多且负荷分布不均匀的乡村,我们要根据村庄的分布规划绝对变压器的规格,通常会以多台且小容量的变压器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我们在进行变压器位置选择时要考虑到现代抄表收费等技术的融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加大建设投资者的成本,安装位置要避开可燃物或易爆物区域,最好安装在公众较少的地方。 (二)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容量的选择一般都会采用负荷在5~10年的变压器,这不仅有利于变压器的长久使用,也有利于变压器的后期维护。 (三)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压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推动下,新型变压器不断引进国内,新的材料以及新的工艺充分地填补了我国变压器的空缺。 (四)供电路径的选择 路径的设计要跟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参考农村原有建设,避免出现供电迂回或线路卡脖子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的T点。路径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方便机耕,要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线路过长或有过多的拐角,尽可能避开容易出现山洪、涝灾区域的地方。 (五)供电方式的选择 后期农村配电网低压电网规划设计时,要以负荷需求为主进行规划设计,而不是负荷的性质去决定低压电网的结构。对于有条件的,需要更大动力与照亮用电的乡村可以采用“两条线”的供电方式,而条件一般的村庄可以采用一路三相四线的线路。通过针对不同的村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供电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能够促进城乡同网同价的政策,为一户一表奠定基础。 三、某农村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实例 根据调查,某农村配电标准电压中压配电为10kV,低压配电网为380V或220V,变电所10kV侧功率能够达到0.9以上。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乡村配电网严格按照相关的乡村规划配电规划实施,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按照5~10年的中期负荷发展,结合近期的分期建设,加强农村的电网网架结构,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自动化的环形网络电网,这样的环形网络电网可靠性、稳定性都极强。另外乡村10kV配电网的结线主要以高压变电站位中心,实行分镇供电的原则,每个乡镇都有明确的供电范围,避免出现供电网线交错重叠,对于有条件的乡村会相对应增设镇与镇之间的联络线路。在配电网的主干线上,正常的负荷电流一般在安全电流的2/3以下,一旦乡村变电站的电流超过安全电流的指标就需要立即采取转负荷措施。负荷在转移期间,要避免其他元件电流过载。乡村配电设备大量采用短路容量能够满足5~10年发展需求且可靠性高、体积小、后期维护简单的设备,并采用真空断路器作为分段开关。在乡村中,公用架空线路仍然作为农村配电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