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

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

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
长安余晖刘克成设计的西安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1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一)大唐繁华留胜迹 ??西市遗址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 物馆,占地15亩,建筑面览2.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 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达到20000余件,游戏是出土的文物和馆藏文物两大部分构 成。 (展陈总体介绍) 我馆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专题展览为 丝路百工体验展,临时展览为不定期展览,特别展览为个人藏品。基本陈列以西识别出 土和馆藏文物为主,再现唐代西市的繁荣风貌和隋唐盛世的商业道德风范,使我们在 了解西市历史的基础上勒戒丝绸文化和唐代的商德遗韵。 现在占线我们眼前的是一楼遗址大厅,他被誉为"西安国际客厅",此后各种历 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类的临时展览、特别展览将会在此轮换展出,常看长新。 一、唐长安城坊结构图 在我们前方的地板上看到的是唐代长安城的城坊结构图。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 的基础上而建,面积83.1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坊制 度是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然后实行统一管理。长安城从一开始就规划了巨大的市场, 分别在朱雀大街的两侧,这就是东西两市。其中红色区域就是我们所在的大唐西市。西市 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今天的1600亩。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西市市内 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将西市分成九个区域, 俗称九宫格。西市街宽约16米左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楼遗址大厅的宽度。因西市 连通着西去丝绸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除了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外,周围聚居着来自丝绸 之路的胡商,更有酒肆、邸店等场所,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流集散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59、1960、2006 年对西市遗址进行了三次重点考古发掘,获得重要发现。这对了解唐长安城商业和手工业, 对探索唐长安城都市生活面貌有很大意义。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被正式补充到丝路 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单之中。陕西佳鑫集团出巨资支持了考古发掘,并舍弃 商业利益,投资2.1亿元建设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民营资本从事古遗址保护树立了典范。) 二、丝绸之路地形图 在大厅的有墙壁上方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文化信息量最大的丝绸之路地形图。 首先,"丝绸之路"是以运送丝绸为主的商路,这是它命名的主要理由。据专家考证, 早在2000年前,罗马贵族就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还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 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沿着这条路流入中 国的汉地,汉朝因此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早有企及的黄金时代,丝绸成了那时世界上最有影 响力的商品,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明白,将一条商路以丝绸命名而不是其他商品的缘由和 基本而牢固的内涵。 "丝绸之路"有几条大致的路线,张骞两次凿空西域,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 这幅示意图上主干线的中路即为张骞当年行走的路线。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跨过黄河到 甘肃武威,进入河西走廊,再沿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到达敦煌,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也是 丝绸之路中国段一个重要的节点。说它是节点,是因为在敦煌大路被分成两条,向西北方向, 出鼎鼎大名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沿天山山麓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到高昌即 今天的吐鲁番,再到龟兹即今天的库车,然后到疏勒即今天的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大唐西市博物馆简介

(一)大唐繁华留胜迹 ——西市遗址 西市遗址位于唐长安城中部偏西,在今西安城西南一公里多的糜家桥与东桃园村之间。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经1959年、1960和2006年三次考古发掘,目前已大致廓清其基本情形。 西市约占唐代城坊的两坊之地,合今1600亩。市内有四条主要街道,还有两条与西市东侧永安渠通连的水渠及多条排水支渠。考古发掘证实:唐代西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遗址一: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 西市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31米、东西广927米,埋藏于现今地表下1.8-2.5米处。市内有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平行街道各两条,由此形成西市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街交叉成“井字”形,街道宽约16米。四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将整个市内划成九个长方形版块,每个版块四面临街,街面遍布店铺,商家数以千计。 遗址二:东北“十字街”北侧石板桥遗迹 2006年,曾对西市东北的“十字街”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街之北侧发掘出一处桥梁遗迹:此桥东西长 5.5米、南北宽1.75米,是为“十字街”北侧东西向路沟上部供行人通行之用的“石板桥”,亦为此处之过水涵洞。石板桥的石板间用铁卡固定,下部有石条或石板支撑。其做工考究,结构牢实。 遗址三:排水沟道遗址 在西市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土筑和砖砌两类排水沟道。土筑水沟

时代较早,沟宽0.3米,沟壁贴有木板,板外竖有立柱,以防沟壁坍塌。砖砌水沟时代较晚,系早期沟道改造或移位而建,沟底约1.1米,沟口残存1.2米,沟深0.65米。唐长安城八水环绕,引水入西市,既通水运,又解决了供水问题,这是西市繁荣的基本条件之一。 遗址四:古井遗址 在2006年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唐代永安渠流经西市东部,当系西市用水之主要来源。在大部分坊址中,多发现水井遗迹,分吃水与窖水两类。井深4-6米,直径约1米,砖砌井壁。另发现有楔形石构件,应是石质井台构件。 遗址五:道路与车辙遗迹 在西市南大街东端路南发现上中下三层路面。第三层路面距地表1.8-2.7米,属盛唐时期。路基填石子后经夯打,极为坚硬,路宽16-18米,车马道宽14米。路两侧各有一条宽30厘米的明沟,其外侧又有1米宽的人行道。在路面上发现若干条车辙遗迹,宽度约为1.3米。发掘的道路如此坚实,车辙如此明显,足见当时西市交通繁忙的盛况。焦木: 唐代末年,社会动乱、群雄纷起,长安城不断遭到火灾和战乱的破坏,公元904年,朱温劫持唐昭宗东行时,拆毁长安的建筑,将木料投入黄河送往洛阳,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从此灰飞烟灭,西市也未能幸免于难。您看到的这些焦木便是西市经受火灾之后遗留下来的。大石臼 具体用法是将稻谷放入臼中,用石杵不断捶捣把稻谷外壳去除,

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

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

————————————————————————————————作者:————————————————————————————————日期:

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地理论文 丝绸之路从西安开始 西安辉煌历史的见证者是古城墙、大雁塔、钟鼓楼、秦皇陵兵马俑等历史遗存,而快速走入今日西安的通道是秦腔与美食,虽然秦腔已经渐渐成为西安老人怀古的一种方式,而从美食中传递的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从丝绸之路的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西安,是梦开始的地方。 本刊从此期开始,将陆续刊发“丝路密码”———丝绸之路古城与古道。 撰文/ 毕然摄影/ 吕谦 西安,从汉代时被称为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使团、商队、僧侣、学者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和未知的西方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西安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有3000多年的都城历史,历经13 个朝代、21 个政权,是世界上古代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西安,在汉唐盛世时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城,是世界先进文化和流行趋势前言阵地,全世界的目光都向东方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池集中。 一根丝,柔韧绵长,连接着蚕与衣裳的两端,连接着动与静的和谐,连接着植物、动物、人类与神话的通道,连接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两端。由一根丝扯出丝丝缕缕的故事和渊源,织出了千年绮丽的光阴,铺就了一条连贯古今的路,这条路被一个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形象地命名为“丝绸之路”。 被帝王将相和历史名人包围的城市 从丝绸的一端回溯,东方的起点是华夏大地著名都城———长安(现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2000 多年前曾是世界上最繁华、最庶富的帝都,有着令古罗马国君着迷又恐惧国库亏空的丝绸,那让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思慕不已的丝绸锦

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

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 序论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希腊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以及欧洲大陆的罗马古文明交流融合。也促进了佛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向东西传播,给人类文明发展史以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 而长安,这一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点,是汉朝和唐朝的都城,唐长安也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它是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也因丝绸之路而繁华,它的辉煌至今仍在熠熠生辉。虽然随着世事的变迁,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长安”这座城市也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它的过去,它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过程,仍然能对今天的我们有很多启示。 古丝绸之路与古长安城 丝绸之路与汉长安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约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

丝绸之路的开通 因对匈奴战争欲结盟大月氏的需要,汉朝廷召募出使西域的使者。汉中城固人张骞应募,于武帝建元二年(元前139年)执汉节率百余人自汉长安城出发。途中为匈奴阻隔拘禁达十年之久。后乘机脱走至大苑、康居、月氏、大夏诸国。于元朔三年(元前126年)返回长安。给正与匈奴进行军事斗争的汉朝廷提供了西域诸国的情况。元鼎二年(元前l巧年)汉武帝又派遣张骞率领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乌孙,成功的与乌孙结盟。张骞在乌孙又派副使至大宛、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闻诸国,致西域诸国始通于汉。在与匈奴多次作战胜利后,汉于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玉门、阳关二关以西,沿途建烽隧亭障,戌兵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保持了自长安西行,经河西,出两关抵西域诸国的 “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西安北京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毕业设计实习调研 实习地点:西安,北京 院(系):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1105班 姓名: 学号: 1101105 指导教师:王健麟 2016年 4月 5日

建筑学专业2011级毕业设计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博物馆”建筑设计实习调研 1 调研背景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内容因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 4个功能分区:①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②藏品库分区;③技术工作分区;④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 第一分区系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接近的工作室合拼。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第四分区为行政与研究办公区。行政管理用房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组成;研究工作用房由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组成。 本次设计属于工程博物馆。工程博物馆符合博物馆的一般特征,其独特点在于:①拥有若干大型展品,②主题性明确。 工程简介 陕西工业用水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

关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调查报告

关于古城西安丝绸之路调查报告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欧亚经济贸易通道,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传奇,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2013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为丝绸之路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和传奇故事也瞬间拉近了我们的生活。从古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陕西西安开始一路向西延伸到欧洲,跨越7000km,漫漫征程,穿越两千多年的重重历史,找寻丝绸之路上的新活力和新希望。这一次三国联手对丝绸之路申遗,首站当属西安了。 西安,古称长安,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这座永恒的城市,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1 古城西安丝路印记 我们的调查从西安一处以丝路为主题的商贸街区开始,那里曾今是古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也成就了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创造了文化和商业的历史辉煌。同时还调查唐大明宫遗址。 第一站:大唐西市。西安大唐西市是现代的文化商贸中心,距离西安市钟鼓楼仅3km,历史上该处为一个商业街区。在唐代也叫西市,而且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从丝绸之路来的各国商旅都要来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在唐代,对商品的买卖有严格的规定。以鼓为例,鼓声起,商家才可以开门营业。开市鼓要敲300下,先缓,后急,逐步提醒商家要诚信经营,而且要抓紧时间,因为在唐代的交易时间就像今天的沪深股市,有统一的规定,从正午到日落前只有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时间较短,但西市每年除了每年创造的财富,在当时相当于欧洲的总和,世界的黄金交易也在这里,所以西市又有金市之称。有开市就有闭市,闭市要敲砧,今天的大唐西市经营者希望西市的繁荣的景象永远不要停,所以闭市的砧从来没敲击过。既然是国际贸易市场,就少不了市街少女,他们在唐代的时候不仅要将这里的富庶带向世界,也将丝绸之路的风情留在这里。骆驼载乐佣根据西安出土的一件唐三彩雕塑而成的。以骆驼带步载歌载舞的巡回小乐队演绎了浓厚的丝路风情。大唐西市南部的一条街叫丝路风情街,这里店铺林立,各国的元素汇集于此,都能找到,人气很高。大唐时期通行世界的货币为开元通宝,在唐代以前多是以它的形状和重量来命名,比如刀币、五铢钱,但开元通宝出现后,统一了币制,并且一直留传了1300多年。在大唐西市中,能够和开元通宝像媲美的当属丝绸。丝路风情街上有许多丝绸店铺,有以美女和敦煌的壁画

提起大唐西市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可能都有耳闻

我眼中的大唐西市 提起大唐西市作为一个生活在西安的人可能都有耳闻,它是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张展新名片,更是我生活所在地莲湖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看着眼前这气势宏伟,热闹繁华的大唐西市,你可知道过去的这里吗?听爸爸妈妈说曾经的这里是一个外来人口密集,小商小贩生活的城中村。以前的这里空气污浊,环境脏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里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莲湖区政府下大力气,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在这里恢复起唐朝的西市,要让大唐雄风,丝绸之路再次展现在世人眼里。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能成功,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梦想改造这里,要让唐朝的西市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时间,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以前那一座座黑暗,密集的炮楼似的房子会化身为一座座端庄,气宇轩昂的仿唐建筑,人们会住在宽敞明亮的高层里,享受着花园、绿地、喷泉带来的惬意。气势宏伟的广场,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应有尽有的超市,五星级的宾馆酒店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友人。夜晚的大唐西市灯火通明,一座座仿唐建筑一棱一角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在深蓝的天空下,漫步在这宏伟的建筑群中仿佛梦回大唐。 我的家就在大唐西市旁,每看到一个繁荣的西市,一个人来人往

的西市,一个热闹非凡的西市,我的心无比高兴,这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再现这就是整个莲湖的缩影,通过这,我看到了莲湖未来的光景。大唐西市最吸引我的,就是大唐西市博物馆。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博物馆时时刻刻吸引着外来游客。里面的珍藏品更是夺人眼目,陈列着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每当徘徊在这历史文物前,总是忘记时间,忘记自我,思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浮想联翩。 莲湖的核心是唐朝文化,莲湖的精髓是大唐风采。丝路风情街是这一点最好的见证。漫步在风情街上,精美的唐御丝绸琳琅满目,这起源于汉朝的丝绸之路是古代各国文化交流的枢纽。 大唐西市身为莲湖的名牌,正以最具风采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莲湖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变得生机勃勃,如同正要喷薄的朝阳在天边闪耀。 走出家门,我为大唐今日的美景而陶醉,为大唐昔日的辉煌而慨叹,我爱大唐!薛羽捷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丝绸之路资料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由于我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 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篇二:丝绸之路资料收集—5年级 路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简称为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

西安北京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毕业设计实习调研实习地点:西安,北京 院(系):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1105班 姓名: 学号:1101105 指导教师:王健麟 2016年4月5日

建筑学专业2011级毕业设计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博物馆”建筑设计实习调研 1 调研背景 1.1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内容因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 4个功能分区:①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②藏品库分区;③技术工作分区;④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 第一分区系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接近的工作室合拼。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第四分区为行政与研究办公区。行政管理用房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组成;研究工作用房由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组成。 本次设计属于工程博物馆。工程博物馆符合博物馆的一般特征,其独特点在于:①拥有若干大型展品,②主题性明确。 1.2工程简介 陕西工业用水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引汉济渭工程即是针对这

大唐西市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唐长安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面积0.2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精美神秘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陶瓷器,千姿百态的陶俑,璀璨夺目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的丝绸,巧夺天工的玉器,还有大量的货币、墓志、宗教、建筑类文物充盈库藏,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西市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特别展览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等内容为一体,常看常新。这座造型独特、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功能齐备、服务一流的新型博物馆必将成为西安市又一重要地标性建筑、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展出了唐代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车辙遗迹和部分出土文物,介绍了历史上西市的概貌、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专题展览《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为您演绎了几种古代丝路上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临时展览是一个文物交流与展示的场所,将陆续推出反映丝路文化、唐代商业文化及不同主题的各类展览;特别展览《精品选粹》将让您近距离鉴赏文物,领略古器物之美,精彩的陈列展览让您如身临其境。 弹指千年,沧海桑田,徜徉大唐西市虽当年的繁华已逝,但美好的记忆永驻,在这里,您将跨越时空,回到盛世长安,重睹西市风采。 机构设置

大唐西市博物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根据西市博物馆民营性质,本着机构精简、一专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制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拟暂先设一室六部: 一室:办公室 集政务、馆务、事务、票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和服务部门,负责上传下达、宣传贯彻、协调落实。 六部: 1、文保科研部 负责遗址保护、文物保管、保护修复研究工作,展陈组织策划工作,展品、展览维护,文物征集工作。 2、展览宣教部 负责对外宣传、营销、讲解、接待、展陈、展厅工作。展陈组织策划工作,相关社会活动组织策划工作。 3、经营开发部 负责馆内经营招商管理工作;负责开发具有西市特色旅游纪念品及特色商业活动。 4、保卫部 负责全馆文物、财产、观众及本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负责技防、消防及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联络工作;负责保安的监督、安排工作及保安公司的协调工作;负责馆内等级以上接待内保工作。 5、财务部 负责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

西安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6-11-22 17:46:51 来源:西安市发改委网站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创西安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促进互联互通建设 (一)加快西安港建设。启动西安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将西安港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范畴。加快国际物流园区、进口肉类和粮食指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安铁路车站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早日获批,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 (二)推进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立项,推动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规划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港”总体规划、西安市灞桥区总体规划的统筹衔接,明确配套工程投资主体、开发模式及运营方式,确保年内开工建设。打造“长安号”国际货运品牌,加大回程班列货源组织,不断加密班列开行列数并向欧洲延伸。推进海铁、陆铁联运,开通西安(新筑)至青岛(青岛港)国际货运班列,力争实现常态化运行。 (三)加强陆空联动。启动空港、陆港物流专线和城市快线等快速干道建设。加强航空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三期扩建工程项目预可研工作。推进户县机场搬迁和机场空域优化工作。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程航班行李直挂业务。 (四)增开国际航线。开通西安至东京、暹粒、阿拉木图、罗马等国际航线,提升西安咸阳机场“国际枢纽”地位,打通我市向西开放空中通道。 (五)推动信息丝绸之路建设。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一般出口和直购进口试点工作,及时跟进落实国家有关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修订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积极推动电子口岸、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保税进口试点资质,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体验店布点,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加快推进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国美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西安跨境电商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丝绸之路空间信息平台、丝绸之路北斗智慧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 (六)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我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库,围绕“一高地六中心”建设,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产业投资、能源资源、人文交流、生态保护、金融创新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选择和策划重大项目,争取纳入中省规划项目清单。积极发挥我市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工作。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所见唐代进士史料

许显华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 摘要:本文以新近出版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所载的科举史料为依据,新补未见史书记载的唐代进士凡18名,其中及第年份可考者4名,及第时间待考者14名。 关键词:《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唐代;科举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18-02 作为科举制度研究的基础,科举人物史料的搜集、整理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从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到清人徐松的《登科记考》,再到如今以孟二冬老师为代表的现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者们,都在补录、搜集、整理科举人物史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统计,唐五代时期科举及第人物大约为3万人左右,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录载3千余人,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增补1500余人。唐代科举及第人物的增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程,需要一代代学者的继续努力。由胡戟、荣新江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提供了一些未见史书记载的科举及第者的生平事迹史料,值得关注。 一、新见及第年份可考之进士 1.李愻,《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35页,嗣子助篹并书,大和三年六月十八日《唐故洪州高安县令李府君墓志铭并序》:“……高祖讳博义,蜀王中子……曾祖讳玄弁……祖讳慎名……父讳自下。公最长……至宝历(历)二年,为知己荐引,登进士第。” 按:李愻唐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未见史载,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第48页卷二考云:“《千唐》(523)神龙二年(706)正月二十一日,《大唐故使持节毫州诸军事毫州刺史李(愻)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愻,字纳言,赵郡元氏人也……弱冠明经及第,调补梓州飞鸟尉。”据此二者属同名登第者。 2.程旭,《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62页,《唐故广平程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旭,字昭晋,广平人也。曾祖讳绍之,潞州长子县丞。王父讳志烈,唐州刺史。父讳迅,试太子通事舍人。公即舍人之次子也。……举进士十上,两败策试。大中四年及第……大中七年九月廿日,殁于履顺里之私第,享年卌有八。” 按:程旭,唐朝大中四年(850)及第,未见史载。 3.崔文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67页,元璐述,大中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唐故乡贡进士博陵崔君墓志铭并叙》:“君讳文龟,字昌九,曾大父太子洗马讳嵛。大父湖州司马、赠亳州刺史讳昶,显考尚书都官员外郎、处州刺史讳周衡。大中丙子,始举进士,词华俊秀,后生惮之。” 按:崔文龟,唐大中丙子(唐大中十年(856))进士擢第,未见史载。 4.冯镈,《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280页,第廿三弟锴撰,咸通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秘书郎冯府君墓志铭》:“府君讳镈,字子真,长乐信都人也。曾祖希玠,皇夔府户曹参军。祖伉,皇右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父药,皇中书舍人。府君即舍人公长子,先妣赵郡李夫人所出也。府君大中六年以进士登第。……以疾终于京师延康里舍,享年六十有三,时唐咸通十年岁在己丑五月一日也。” 按:冯镈唐大中六年以进士登第,未见史载。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第422页卷十考云:“《旧书·儒学传》:冯伉本魏州元城人,父玠,后家于京兆,伉少有经学,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授秘书郎。”玠为冯镈之曾祖,伉为冯镈之祖父。 二、新见及第年份待考之进士 1.殷子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第97页,《大周故嘉州玉津县主簿□□殷□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子慎,字仲烈,陈郡人也,曾祖英童,周御史大夫,随益州晋熙郡守,祖闻礼,唐著作郎,中书舍人。父令德,唐右卫中郎将,太子左清道率。……少以进士擢第,授嘉州

西安店名的结构分析

西安店名的结构分析-汉语言文学 西安店名的结构分析 薛杰夫贺阳阳贾荣琴 摘要:西安店名在结构上分为“只有属名、只有业名、属名+业名、属名+通名、属名+业名+通名、业名+通名”等六种形式,其中属名+业名、属名+业名+通名两种类型的店名居多。西安店名的通名总体上以传统通名居多,但是仿古式通名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一些新兴的流行词语也不断进入通名行列。 关键词:西安店名属名业名通名 店名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语,它具有指称功能、区别功能、属性功能和广告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应用现象,店名在结构上具有不同于其它名称的鲜明特点。西安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城市,其店铺命名既具有和全国其它城市的共通之处,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本文在实地调查大量西安店名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统计、分析和比较,深入解读西安店名的构成,以期对西安城市发展与经济文化建设有所助益。 我们对西安店名在进行调查时按照方位的具体分布,遵循既能全面覆盖,又能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商业街区,具体考察地点有: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书院门、金康路茶文化街、大唐西市古玩店、土门市场、轻工市场、康复路、赛格电脑城、火车站、张家堡、雅荷花园、大明宫、未央路、小寨、陕西师范大学附近的商业区等,共收集店名3352个。 一、西安店名的构成 在店名的构成上,学界有三分、四分和五分之说。我们借鉴了赵世举在《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中的观点,认为店名通常是由“属名、业名、

通名”三项构成的。属名是指店铺所属的富有个性的区别性名号;业名是指店铺的从业类型名称;通名是指店铺作为商业单位的通用称呼。西安店名通过属名、业名、通名的排列组合,可以分为下列六类: (一)只有属名 属名作为同行业同商业圈中最具有区别意义的部分,广大商家在这一部分大花心思,各种属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对所选的3352个店名结构统计中,单以属名存在的店名有816个,占到总数的24.3%,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其中西安东大街以及北郊雅荷这两个商业街区,单以属名作为店名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统计发现,单以属名作为店名的多是以商品品牌为店名。如: 意尔康安踏石头记波司登柒牌鸿星尔克雅泰来伟志贵人鸟卡西欧联想李宁 在这些品牌中,外来词、英文、数字以及音译词的数量占了总体50%以上。如: 皮尔卡丹蒙娜丽莎NIKE adidas CAMEL JEANSWEST(真维斯) SEMIR(森马)361° IAM27 除以品牌为店名外,风格独特、个性十足、标新立异的词作为店名也在纯属名的店名中占了很大比例。如: 潮流前线新新娘衫国演义城市心情唯衣新鞋来潮 张扬·新概念麻辣空间 (二)只有业名 在所有统计的店名中,单以业名作为店名的数量不多,仅有61个,占总数的1.8%左右。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此类店名主要集中在西安东郊金康路上的茶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一)???大唐繁华留胜迹 ——西市遗址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游览?????????????????????????????????????????????????????“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 ?物馆,占地15亩,建筑面览2.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 ?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达到20000余件,游戏是出土的文物和馆藏文物两大部分构成。 (展陈总体介绍) ?我馆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专题展览为 ?丝路百工体验展,临时展览为不定期展览,特别展览为个人藏品。基本陈列以西识别 ?土和馆藏文物为主,再现唐代西市的繁荣风貌和隋唐盛世的商业道德风范,使我们在 ?了解西市历史的基础上勒戒丝绸文化和唐代的商德遗韵。 ???现在占线我们眼前的是一楼遗址大厅,他被誉为“西安国际客厅”,此后各种历 ?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类的临时展览、特别展览将会在此轮换展出,常看长新。 ???一、唐长安城坊结构图 ???在我们前方的地板上看到的是唐代长安城的城坊结构图。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 ?的基础上而建,面积83.1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坊制 ?度是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然后实行统一管理。长安城从一开始就规划了巨大的市场, ?分别在朱雀大街的两侧,这就是东西两市。其中红色区域就是我们所在的大唐西市。西市 ?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今天的1600亩。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西市市内 ?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将西市分成九个区域,俗称九宫格。 ?西市街宽约16米左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楼遗址大厅的宽度。因西市连通着西去丝绸 ?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除了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外,周围聚居着来自丝绸之路的胡商, ?更有酒肆、邸店等场所,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流集散地。

对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定位的思考

对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目标定位的思考 2013-12-09 09:59 来源:西安日报作者:李传顺 10月29日,省委赵正永书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的署名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的目标定位,并对我省加快推进经济带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深刻领会赵正永书记署名文章精神,加快明确西安在经济带中的目标定位,对我市推动经济带建设,争当排头兵,至关重要。经过调研我们认为, 首先,从西安在古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作用看,古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品贸易枢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既是西安对在古丝绸之路地位与作用的传承,也是重振汉唐雄风的重要推手。在古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国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通过西安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转运到沿线国家,沿线各国先进的农产品、工艺品等也经丝绸之路汇集长安后扩散至国内其他城市。在推进商品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长安,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臣和客商往来于长安,在长安的100万原住民中,就有5万是来自国外。仅当时重要的贸易集散地西市,占地面积就达1600 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涉及酒肆、铁铺、衣行在内的220 多个行业,有固定商铺4 万多家,每日的客流量高达15万人。 其次,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定位看,对西安的要求期盼更高、更新。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既是西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目标定位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西安主动推进经济带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省委、省政府立足陕西,着眼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确定了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目标定位。新起点,就是要把陕西建设成为我国推进向西开放的新起点、深化区域合作的新起点、加速中西文化交流的新起点;桥头堡,就是要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枢纽和金融信息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农业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提升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在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建设中责无旁贷。因此,西安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努力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定位多作贡献,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行区、示范区。 再次,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看,区位、产业和人文等优势突出,西安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接合部,是全国重要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枢纽。其中开通的国际航线,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为位居我国第四位的航空枢纽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建设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重要承载区奠定了重要基础。西安是丝绸之路中国段上最大的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优势突出,2012年生产总值为4369.37亿元,分别是兰州(1564.41亿元)的2.79倍、西宁(851.09亿元)的5.13倍、银川(1140.83亿元)的3.83倍、乌鲁木齐(2060亿元)的2.12倍,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加快建设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的重要承载区提供了强力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