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指标:描述机关本身及其他综合情况的指标。

二类指标:内设 /下设机构中涉及到的指标。

(一)一类指标

1. 机构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

2. 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 机构编号 :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包括 3个码段,共 13位。第一码段 6位,即左起前 6位数组成,反映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所在地, 即通常所说的

4. 第二 /第三名称 :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机构(挂牌、保留印章等) 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

5. 系统类别 :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检察院、法院、经济实体、其他。

6. 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级别。

7. 机构性质 :本机构性质类别的划分。

8. 批准文号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号。

9. 机构类别 :指单位的类型,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

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型中进行选择。

(1) 工作部门。例,市政府办公厅的机构类别为“办公厅” 。

(2) 特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3) 部门管理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由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4) 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 :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 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

(5) 临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6) 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在机构编制方面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 (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 。

(7) 驻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行政)办事机构。

(8) 其他机构。

9. 隶属单位 :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 .

10. 组织机构代码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1. 机构编码 :各级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的代码。

12. 批准内设机构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职能处(室、科)数。

13. 实有内设机构数 :机关内实际设置的职能处(室、科)数。 14. 行政编制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

15. 后勤服务人员编制数 :机关中使用的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核定的, 专门用于机关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数。

16. 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实有人数 :机关中使用工勤人员编制的在职人数。

17. 机关编制数 :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关编制数。 18. 机关编制实有人数 :机关中使用机关编制的在职人数。

19. 公务员登记数 :已经进行公务员登记人员数。

20. 部门正 /副职领导职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领导职数。

21. 部门正 /副职领导实有人数 :本机关实际配备的领导人数。 22. 非领导职数 :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23. 非领导实有人数 :本机关实际使用非领导职数的在职人数。 (二)与一类指标解释不同的二类指标解释

24. 机构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 /下设机构的全称。

25. 第二 /第三名称 :指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

26. 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行政规格。

27. 机构类别 :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类型。

(1) 内设机构:指部门机关的机关党委、内设机构、党委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

(2) 派出 (分支 ) 机构:有关部门派出的分局、办事处、派出所、工商所(分局) 、地税所(分局) 、物价所(分局) 、森林农垦类所和派出机构其他。

(3) 附属机构:政法部门附属的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和附属机构其他。 (4) 政法队伍: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机关、派出机构、附属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监督等职能的机构和人员,作为“政法队伍”填写。包括司法所、法律顾问处、公证处、律师协会、监狱、劳教所(队、场) 、治安队、防暴队、巡警队、刑警队、交警队、缉毒队、安保队 (国内安全保卫) 、经侦队(经济犯罪侦察) 、网络安全队、行动技术队、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检察院法警大队 /支队、法院法警大队 /支队等。

(5) 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单位。

28. 行政编制数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或本部门具体分配的内设 /下设机构的人员编制数。

29. 行政实有人数 :使用本单位机关的行政编制、在本单位发工资的人数。

30. 批准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31. 实有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在职人数 :实际在职担任内设 /下设机构领导的人数。

32. 批准文号 :指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本单位设立机构的文件号。二、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1. 单位名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全称。

2. 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 机构编号 :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

4. 第二 /第三名称 :该单位现在正在使用的其他名称的全称。

5. 成立时间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该机构成立的日期。

6. 机构规格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机构级别,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

7. 事业单位分类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分类,如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

8. 机构批准文号 :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

号。

9.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0. 经费形式 :指该单位事业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形式划分的三种形式,即全额补助、部分补助、自收自支。

11. 隶属单位 :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

12. 法人证书号 :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凭证号。 13. 行业分类 :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共 25大类, 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14. 是否参照管理 :指本单位是否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15. 批准内设机构数 :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数。 16. 编制数 (事业编制数) :指经规定程序由相应级别的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核定的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总数。 17. 实有人数 :指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实有人数。实有人数分下列五种情况 :

(1) 行政管理人员:指在本单位领导、组织、协调等管理岗位上,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党务、行政、群团等,也包含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数。

(2) 专业技术人员: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编

制数,包括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卫生技术、教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位、船舶技术、经济、会计、翻译、图书资料(档案、文博) 、新闻(出版) 、律师(公证人员) 、广播电视播音、工艺美术、体育教练、艺术和海关专业的人员数。

(3) 工勤服务人员:指在本单位实际配备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数,如传达、驾驶、打字、话务、炊事、收发、修理和电梯等。

(4) 其他岗位人员:指在本单位从事除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和后勤工作外的其他工作的人员数,包括单位非在职人员数,如外援和出国劳务人员、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 脱产学习人员、长期病休人员和长期派出人员等。

三、实名制人员基本信息指标

1. 任现职时间: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 、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

2. 进入本单位形式 :包括选调、任职、军转、退伍考录、其他。

3. 进入单位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人事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见标 GB/T 7408-1994。

4. 任职名称 :指担任行政职务的具体名称。

5. 进入人员来源 :指进入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队伍前本人的社会

身份或原单位名称。

6. 民族 :本人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见国标GB/T 3304-1991。

7. 籍贯 :本人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

8. 毕业学校 :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

9. 毕业时间 :本人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见国标 GB/T 7408-1994。

10. 政治面貌 :本人当前的政治身份。见国标 GB/T 4762-1984。 11. 学历 :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见国标 GB/T 4658-1984。 12. 学位 :本人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见国标 GB/T 6864-2003。

13. 专业:本人取得学历所学专业的分类。见国标 GB/T 16835-1997。 14. 入党(团)时间 :本人参加该组织按照章程规定的起始日期。见国标 GB/T 7408-1994。

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上报系统方案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简易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步登录 (2) 第二步基本信息维护 (4) 实有人员 (4) 减少人员花名册 (8) 第三步报表 (8) 第四步导出上报数据 (9) 第五步帮助 (9) 第六步退出系统 (10)

本手册为简单操作手册,列出系统的基本操作步骤,如需要进行其它操作请参考帮助文档。 第一步登录 点击桌面快捷键图标,进入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登录页面,页面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在图3-1所示页面中点击按钮【导入初始化数据】,就可进入到导入初始化数据的页面,如图3-2所示;点击【退出】按钮,图3-1所示页面被关闭。 图3-2 在图3-2所显示的页面中,输入中央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提供给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相应的初始化数据包以及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在图3-2所示页面中的相应项填入用户名和密码,并导入相应的数据包,填写完成后,点击【导入初始化数据】按钮,弹出的提示框如图3-3所示,

图3-3 图3-3会提示现在正在导入的数据包里的机构名称,点击按钮【是】,会弹出提示框如图3-4所示,点击【否】返回图3-3所示页面, 图3-4 图3-4会提示用户进行初始化数据导入的确认, 如果用户确认导入,点击按钮【是】,会弹出提示框如图3-5所示; 注:此操作会完全删除原有数据,请确认后操作。 如果用户确认不导入,点击按钮【否】即可, 图3-5 点击图3-5中的【确认】按钮后,即可成功导入初始化数据。 在图3-1所示登录页面中用户名和密码栏中,输入中央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提供给的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按钮,便可进入到《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的主界面中,页面如图3-6所示;点击【退出】按钮,图3-1所示页面即可被关闭。

关于调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

关于调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 登陆方式的通知 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各市、区委编办和镇江新区编办: 根据《网络安全法》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我办将对实名制管理系统登陆方式进行调整。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关于调整系统登陆方式的说明 1.实名制管理系统将调整为用户名、密码加手机验证方式进行登陆。 2.每个单位需明确一名管理员,用户名将绑定该管理员手机号码。登陆时系统将向预绑定的手机号发送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方可登陆。 3.系统调整完毕后,所有单位的密码都将重置,初始密码将通过短信息发送至预绑定手机号。 4.系统调整完毕后,请所有用户登陆系统并按照系统要求修改密码。 二、收集和报送管理员手机号码

1.市直各部门及各事业单位确定本单位管理员,并将管理员手机号报送至市委编办与用户名进行绑定。 2.各市、区部门及事业单位管理员手机号码由各市、区委编办按照要求统一收集并管理。 3.如管理员因工作变动发生变化,市直部门应将新管理员手机号码报送至市委编办进行修改,市直事业单位应通过主管部门将新管理员手机号码报送至市委编办进行修改。各市、区部门和事业单位报送至各市、区委编办进行修改。 三、报送要求 各部门请于1月22日前将本部门和所属事业单位管理员手机号收集整理后报送,需同时报送书面表格和电子表格,书面表格由主管部门盖章确认后送至市委编办,电子表格通过邮箱或qq报送。 地址:镇江市南徐大道68号市政府1号楼1834房间 邮箱: qq群号:8 联系电话:05 附件:《实名制系统管理员反馈表》 中共镇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1月17日

机构编制实名制报表填表说明

机构编制实名制报表填表说明 1.参公事业填写事业报表。一个单位一套表,有下属事业单位不能 和行政混在一起报。 2.《机构信息表》(行政和事业)是填写单位信息内容。 (1)黑色字体的为自己填写的,红色字体是不能自己填写,而是根据里面内容选择。 (2)机构类别的选择当中,群团部门就选择“其他”这个选项。3.《机构台账表》(行政和事业)是填写单位成立以来的历史变化。(1)台账名称统一为文件名称。例如:填写为2011年5月商务局三定规定。 (2)领导职数高配,要依据文件,有高配的才填写。 (3)备注里面可以填写单位配备的其他领导或者特殊情况。例如纪检组长、工程师等。 4.《人员信息表》(行政和事业)是填写2011年10月10日之前单位在编人员情况的,不含退休人员。 (1)所在机构是指人员所在的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直接写单位名称。(2)进入形式是指参加工作的形式。进入时间只指进入单位的时间。(3)领导职务级别一般按照工资情况掌握,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为非领导职务级别里面。 (4)岗位类别以之前人事部门的岗位设置标准为准。 (5)任现职是指任现在这个职务时间。

(6)入编时间以拿到编制卡的时间为准,2000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没有编制卡以参加工作成为在编人员的时间为准。 (7)入编文号以确定现任职务身份的文件号为准。(调动调整以文件号为准)。2000年以前,早期参加工作没有资料的,以确定身份当年时间自编文号。 (8)进入来源是指进入单位前,来自哪里。例如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 (9)控编单号不填。学历以已经毕业的最高学历为准。 5.《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采集表》由单位发给个人填写,这个表参考《人员信息表》(行政和事业)的选项填写。 强调:1. 人员类别:行政填写:公务员或者工人。事业填写干部或者工人。 2. 编制类别:行政就填写:行政编制或工勤编制。事业单位填写: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 3.进入单位形式:公务员考试、军转、选调、调入、公开招考 4.进入单位来源:进入单位前来自哪里。例如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 5. 入编时间以拿到编制卡的时间为准,2000年以前参加工作的, 没有编制卡以参加工作成为在编人员的时间为准。入编单号以编制卡号码为准,早期无编制卡的不填。 上报编办只有三份报表,这个《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采集表》单位自己留用。

数据库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题目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专业班级 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问题分析-------------------------------------------------------------------3 1、设计背景------------------------------------------------------------------3 2、运行环境------------------------------------------------------------------3 二、需求分析---------------------------------------------------------------------3 1、用户需求------------------------------------------------------------------4 2、系统主要功能------------------------------------------------------------4 3、系统总框架图------------------------------------------------------------6 三、结构设计---------------------------------------------------------------------6 1、数据字典------------------------------------------------------------------6 2、概念结构设计E-R图-------------------------------------------------12 四、系统代码实现(PowerBuilder环境)---------------------------------15 1、SQL Server 2008创建表格代码--------------------------------------15 2、PowerBuilder环境数据库连接代码---------------------------------22 3、运行结果-----------------------------------------------------------------24

浅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范文最新推荐------------------------------------------------------ 浅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2007年7月5日,州委办、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州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州办发[2007]20号)。一年多来,我办按照《通知》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编办的耐心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基本情况(一)机构情况按照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该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机构有558个,编制6976名。其中党政群机关45个,编制584名;公检法司系统40个,编制368名;乡镇街道办和财政所36个,编制352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43个,编制365名;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349个,编制4821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5个,编制486名。(二)工作步骤我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按照州编办统一部署的时间要求,分三步进行:一是在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实行,于2007年底完成;二是在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从2019年1月开始到2019年6月底完成;三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从2019年7月开始到2019年9月底完成。(三)工作进度截止2019年9月底,我县应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558个机构,已完成558个,完成率100%。其中:要求2007年底完成的164个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要求2019年6月底前完成的349个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以及要求在2019年9月底前完成的45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都已在规定时间内100完成。wWW.BaSk.o二、 1/ 8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对本所武器装备研发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武器装备研发质量,满足军队客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所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往产品的升级改造研究、委托开发项目等涉及军队客户的所有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办法引用以下主要文件: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582号2010年11月1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第13号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规则(科工管[2010]1232号)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评定标准与评分指南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工作规则 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质量体系文件等有关文件 4.职责 a)研发部门是研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全面负责项目研发任务,保证项目按进度和指标要求完成。 b)科技产业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查、过程管理、检查验收,确定和下发项目经费和项目代号。

c)质管办负责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d)财务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开支检查和项目预决算,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e)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研发项目的合同管理和客户服务,重点做好合同分析、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做好客户接洽和商务,负责协调合同履行和催款。 f)所保密管理办公室负责武器装备研发的保密工作。 5.程序 5.1 项目立项 5.1.1 项目来源 a)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合同。 b)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产品升级改造开发合同。 c)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项目研究软课题。 d)参与军队的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e)与第三方签订的军队项目合同。 f)服务于军队单位的各种委托开发合同。 5.1.2项目审批 a)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由所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组织合同评审,重点对合同研发目标、产品质量要求、交付时限和本所的研发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同评审输出评审意见,明确提出完成合同的优势和风险,并给出是否承接合同的意见。合同分析输出的结论作为正式签订研发合同和所内立项的依据。

关于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关于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机构编制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高机构编制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规范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央、省有关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和改进管理、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控制总量,严守底线 1.严格控制增长。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有明确要求和批复的机构编制事项外,不得突破上级核定的机构编制总量。工作确需增加的,党政机构在规定的限额内调整设置,探索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公益类事业单位原则上按照综合设置或“撤一建一”“撤多建一”的方式进行组建;机关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原则上在现有内设机构数额内优化调整;所需编制在总量内调剂,从严从紧核定。严禁新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严格控制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凡工作任务可以由相应职能部门承担的,或工作任务与已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职责相近的,一般不再新设议事协调机构,或可由已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就某方面工作在内部设立工作小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编制、不明确机构规格,具体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 2.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纪律,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除机构编制部门明确实行备案管理的事项外,其他机构编制事项要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统一研究办理。对无专题申报、违反程序和制度的机构编制送审事项,机构编制部门不予受理。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研究的机构编制问题,党委、政府不将其列入会议议题。除专项机构编制法规外,各地各部门拟定的法规草案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除机构编制部门外,其他部门为党委、政府代拟文件和制定规范性文件或出台部门文件、为领导同志起草讲话时,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提出具体意见。本市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地方和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以印发文件、召开会议、领导讲话、打招呼、考核评比、核拨资金、审批项目等方式要求下级地方和部门设立机构、增加编制。除现行的机构编制标准外,业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用户手册机关事业单位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 机关事业单位 用 户 手 册 2010年11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1 项目背景 本产品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为支撑,充分结合编制管理的实际情况而研发,针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有力、高效的支持,体现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思路,实现了对所有编制、事业编制的实名制管理,提高了机构编制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公正性,保证了实名制工作的高科技化、方便快捷。 随着本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必将有效推动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求的实施和落实,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项目目的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机关的基本信息和人员名单管理、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和人员名单管理。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信息化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全国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实名制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3.1,是针对广西机构编制管理、委办局工作实际情况研发,是满足广西委办局编制管理、报送、分析、处理的一整套信息化系统产品。 1.3 术语定义 ◆主管部门:各个机关,例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市委办公厅、公安局)。 ◆内(下)设机构:各个机关下的处(科)室、派出机构、附属机构、执法队伍 等。 ◆机构名称:指经省委、省政府及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填报单位现在正使 用的正式名称的全称。 ◆机构级别:指填报单位的规格,分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 ◆其他名称:指经省委、省政府及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实行一个机构两块 牌子的单位的另一个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的另外一个机构的名称的全称。 ◆机构类别:指填报单位的类别属性,分为办公厅和工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直属特设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临时机构、垂直管

(企业管理套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

(企业管理套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

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 (该文档部分内容请自己掌握,不作印制)填表总说明: 1、以下各表中凡是带(*)号的填写项目(于实际填写的表格中为红色填写项目),表示为关键指标项,不能为空。凡是选择型指标项,必须于对应的下拉列表中如实选择,不得手工录入。不带(*)号的填写项目,表示为非关键指标项,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今后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的需要,也要求必须填写。某项填写确有困难的,必须于备注项里注明。 所有表格中,有下拉框选择的字段,于填写过程无明显对应关系的均选择“其他” 2、凡是需要手动输入非汉字字符的(如数字、字母、标点符号),必须于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 3、以下各表均由中央编办按照中央编数据库的数据要求设计的,不允许对表格的结构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例如不允许对表格的行或列进行合且、拆分以及删除等操作。 壹、机构信息表 1、机构信息表(行政) 机构全称,规范简称,机构级别(*),机构性质(*),组织机构代码,隶属单位,系统类别,机构类别(*),机构编码(*),批准文号,最新调整文号,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 机构全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全称。

规范简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 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正股、副股、未定级、其他。 机构性质(*)。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 组织机构代码。 如实填写。 隶属单位。 由二级部门填写。 系统类别。 按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经济实体、其他等类别填写。 机构类别(*)。 表示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于下拉列表中选择。 机构编码(*)。 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选择。 批准文号。 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文件编号。格式如“广府办发[2011]34号、广编发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需求调研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说明 (1) 1.3系统目标 (1) 2需求描述 (2) 2.1教学资源维护 (4) 2.1.1学年校历编排 (4) 2.1.2 组织结构维护 (4) 2.1.3 教室资源维护 (4) 2.2学籍维护 (5) 2.2.1 学生基本信息维护 (6) 2.2.2 成绩信息 (6) 2.2.3考勤信息维护 (7) 2.3教学计划维护 (8) 2.4开课/排课维护 (9) 2.4.1 开课管理: (9) 2.4.2 排课管理: (9) 2.5选课管理 (13) 2.5.1 学生网上选课平台(B/S结构) (13) 2.5.2 教务员管理平台(C/S结构): (15) 2.6考务管理维护(暂定) (16) 2.7成绩管理维护 (16) 2.7.1 系统用途 (17) 2.7.2 系统特点 (17) 2.8教师管理维护 (18) 2.8.1 目的: (18) 2.8.2 管理内容: (19) 2.9毕业设计管理和毕业审核(暂定) (19) 2.9.1 系统用途 (19) 2.9.2 功能需求描述 (20) 2.9.3 功能描述 (21) 3性能需求 (24) 3.1网络平台要求 (24) 3.1.1 网络环境下的多用户系统。 (24) 3.1.2 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24) 3.1.3数据安全性。 (24)

3.2用户平台要求 (24) 4行为描述 (25) 5参考文献 (25) 6总结 (26)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教务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如 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所以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种综合教务管理软件,建成一个完整 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1.2背景说明 ●待开发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者: ●用户:高校教务人员,在校学生,教师 1.3系统目标 开发此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使教务人员及操作者进行教务管理,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使工作人员从繁琐 的填表,查表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供需双方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促进报表、统计数字的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教务管理 维护费用,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为学校领导决 策提供支持,该软件的设计目标尽量达到人力与设备的节省,

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经验 材料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2007年7月5日,州委办、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州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一年多来,我办按照《通知》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编办的耐心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机构情况 按照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该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机构有558个,编制6976名。其中党政群机关45个,编制584名;公检法司系统40个,编制368名;乡镇街道办和财政所36个,编制352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43个,编制365名;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349个,编制4821名;自

收自支事业单位45个,编制486名。 工作步骤 我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按照州编办统一部署的时间要求,分三步进行:一是在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实行,于2007年底完成;二是在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从2008年1月开始到2008年6月底完成;三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从2008年7月开始到2008年9月底完成。 工作进度 截止2008年9月底,我县应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558个机构,已完成558个,完成率100%。其中:要求2007年底完成的164个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要求2008年6月底前完成的349个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以及要求在2008年9月底前完成的45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都已在规定时间内100完成。 二、主要作法 提前调查摸底,认真制定方案

完成,2007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县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开展了一次的调查摸底。清理了”在编不在岗”、“混编混岗”人员,清退了单位自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全面掌握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底子。州办发〔2007〕20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工作需要制作了“编制实名制审批表”、“人员花名册”、“编制实名制公示榜”等一系列表格,并拿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程序、实施方法和步骤。登记程序为:单位填写初表——编办审核通过——填写公示榜张贴公示——公示无异议——填写《机构编制管理证》。实施方法为: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即:先抓没有超编单位,后抓超编不多单位,再抓超编严重单位。实施步骤为:按州办发〔2007〕20号文件要求,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要求提前1个月完成。 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宣传发动

武器装备论文:武器装备管理系统ASP数据库系统

武器装备论文:武器装备管理系统 ASP 数据库系统 【中文摘要】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新世纪军事的变革,现代军 队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在于对武器装备的信息进行管理,向用户全方位地提供装备管理的综合信息, 以便于武器装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装备管理的效率。本文以部队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背景,从某军事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实现了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论文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比分析了C/S、B/S结构的特点,研究了B/S体系结构下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的几种互连技术,确定采用B/S体系结构完成设计。文章进行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明确了系统的性能目标和功能目标,确定了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硬件和软件平台。从武器装备管理的需求出发,将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采用https://www.doczj.com/doc/d316772344.html,技术,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服务器,以.NET作为开发平台,实现此系统。研究和开发结果表明开发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为改善军事院校武器装备管理现状,提高装备管理水平提 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系统的安全性作了一定的研究。 【英文摘要】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has changed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promoted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The informatization is one important signs of modern military construction. The aim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is managing the information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equipment information with user information, so that it is convenient to management work of the weapons and equipment, and improves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nagement.This thesis is based on background of military weapons and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relying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a military colleg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eapons and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scheme.In this thesis, i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S and B/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tudy some typica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ies between Web server and database in the B/S architecture, and decides to use B/S architectur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has analyzed in this thesis, and the capability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are established as well as the whole structure bo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ystem analysis, system developme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机构编制管理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特色机构编制管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传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需求。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机构编制工作这盘棋该如何走活?这已经成为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工作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为切入点,主动转轨变型,加快构筑既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又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律的新局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表明了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重要性和必要性。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形势、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十二五”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自觉用“十二五”规划统领机构编制工作,切实做到:一是强化科学发展观意识,把推动发展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强化社会主义特色意识,确保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工作不偏不离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三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自主革新为先导,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四是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服务于老百姓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五是强化法制意识,把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理顺工作思路,开展调研指导逐步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 要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在“十二五”期间,现有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予以转变,从事务型的操作中超脱出来,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积极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编制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规化编制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坚持改革创新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改革创新和改进管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编制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拣芝麻,更要抱西瓜,把机构编制工作搞新搞活。机构编制管理,管有两层含义:首先要设置红绿灯,按政策规定,按规章制度,控制机构和编制的随意性增长;其次要放水养鱼,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而且要搞活,要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促进政府机构的优化设置、编制的合理配置。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三、优化工作方法,要杜决个人说了算为依法依规办事 以往机构编制管理跟领导指挥棒起舞的随意性很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树立依法不依人的观念,增强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机构编制管理从理论上来说,它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可操作性极强。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的机构编制管理方法,按照科学原理和定编依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切实解决靠主观经验判断决定机构、编制的问题。建立机构编制管理新途径,完善以机构编制部门为源头,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配套联动的约束机制,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充分体现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堵住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避免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 四、拓宽工作内容,要由完成常规业务向科学管理拓展延伸 常规的机构编制工作内容,主要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项目调研、审批、登记年检、编制统计等规定动作。在“十二五”规划统领下,重视科学管理是搞好机构编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机构编制要坚持

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指标解释

湖北省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 指标解释(V2.0) 省编办监督检查和信息技术处编印 2012年7月

目录一、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指标3 (一)行政机关指标3 (二)事业单位指标8 (三)内设机构情况13 二、人员情况指标14

一、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指标 (一)行政机关指标 1、单位名称:由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使用的单位全称。 2、其他名称:由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 3、单位简称:单位规范化简称,不与同级区划中其他单位发生混淆。 4、系统类别:单位所属的系统,为选择性指标,分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街道、乡镇、其他。 5、主管部门:指与该单位具有隶属关系的领导机关(不包括业务领导关系)。 6、机构编码:与“单位名称”相对应的机构名称。由于机构编码涉及敏感信息,因此具体内容在此处省略。 7、批准文号:由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机构或该机构“三定”规定、机构编制调整方面的文件编号。 8、组织机构代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的证书号。

9、机构级别:由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级别。为选择性指标,分为正、副省部级,正、副地厅级,正、副县处级,正、副乡科级,股级和未定级。 10、机构类别:指机构的类型,为选择性指标,分为: (1)组成部门:指省级政府组成部门。 (2)工作部门:指①党委部门②省级以下政府不分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统称政府工作部门。 (3)直属特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直属机构:是指机构限额内,除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特设机构外的其他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 (5)部门管理机构:是指由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6)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是指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 (7)临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8)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垂直到省管理的机构。 (9)驻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办事机构。(10)其他机构。 11、机构性质:为选择性指标,分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群众团体、政法机关、其他。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UML模型

某大学教务管理系统UML模型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Internet技术的引进,基于校园网和Internet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正在蓬勃发展。教务管理师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向重要工作,现代化的高校教务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持。新世纪背景下,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计划不断更新。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教务管理无疑是核心工作,重中之重。其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对于学校的总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管理内容过多,繁琐,处理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并且随着学校人员的增加,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量大幅上升,因此往往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务信息的运作状态这使得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实施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等。这一切都有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一个集成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高校都开发了自己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其教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不同学校的实际教务管理情况各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各高校需要针对自己的教务管理模式和特点建立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本设计是基于某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发的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使分散的教务信息得到集中处理,对减轻教务工作负担、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系统用例模型 1.1确定系统模型的参与者 仔细分析教务管理系统问题描述。在UML中,角色代表位于系统之外和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类对象,本系统中创建主要的角色有以下三类: (1)教务员:教务员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对全体学生进行用户登录、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教学管理和成绩管理,并且对教师进行登录管理、教学管理和成绩管理。教务处工作人员处理日常的系统维护,例如维护和及时更新学生,教师信息以及安排选课等。 (2)教师:教师根据教务系统的选课安排进行教学,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此系统。 (3)学生:学生能够在教务管理系统更改学籍信息、进行选课、查询已选课程和考试成绩。 1.2识别用例 用例是系统外部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识别用例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分析系统的参与者开始,考虑每一类参与者需要使用系统的哪些功能,如何使用系统,根据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个提取的参与者信息,确定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用例: (1)学生参与者用例: ●用户登录 ●学籍管理 ●选课管理 (2)教师参与者用例: ●用户登录 ●成绩管理 ●教学管理 (3)教务员参与者用例:

关于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几点思考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财政支撑能力等全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要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今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个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政法规,填补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法制空白。在这之前,中编办、监察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暂行规定》)。3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条例》、《通知》和《暂行规定》的颁布下发,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对加强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高度重 视和坚定决心,也对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结合太原市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办法,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就成为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全市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构编制工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近几年,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精神,锐意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内在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没有、三不强”: (一)机构编制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规范性不强。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机构编制部门作为负责机构编制管理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是本质要求。但这几年从中央到省在依法管理机构、编制、规格等方面都缺少具体、灵活、可操作的执行标准。有的标准核定过老、过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标准缺乏弹性,不利于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后执行。一直以来,我们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主要靠三种方法,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经验,三是靠比较。这些方法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面对机构编制管理对象门类广、单位多、情况复杂、差很大,这样做毕竟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所以经常遇到人为干预、条条干预等问题,出现了编制部门管理缺少权威、编制工作纪律难以得到遵守等现象。2007年上半年,我办收到因要求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基础管理,管住管好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根据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机关,镇街机关,以及各级事业单位。 第三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其由《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即《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库》)、机构编制和人员名实对应(具体机构设臵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使用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制度、机构编制核准使用制度以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制度构成。 第四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实有 —1—

人员。 机构编制情况主要包括:机构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主要职责(任务)、编制类型、编制数量、经费渠道、批准文号等。 实有人员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所属机构、所占编制类型、职务、参加工作时间、出入编时间及原因等。 第五条《信息库》记载机构编制、人员等核定情况和实有情况,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该信息库的建设,各单位初始录入的实有人员经审核后登记入库,之后的人员增减都必须通过该系统确认。《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通知单》(以下简称《编制通知单》)是调入或新增人员的“凭证”,是办结组织人事手续、办理人员经费拨款和社会保险等的依据,凡机关、事业单位调入或新增人员必须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通知单》。 第六条机构编制部门综合协调实名制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建立和维护《信息库》,核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使用;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入编手续,审核财政统发工资人员名单;组织指导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机构编制部门不定期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机构编制实名制—2—

数据库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方案

题目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问题分析 -------------------------------------------------------------------3 1、设计背景------------------------------------------------------------------3 2、运行环境------------------------------------------------------------------3 二、需求分析---------------------------------------------------------------------3 1、用户需求------------------------------------------------------------------4 2、系统主要功能------------------------------------------------------------4 3、系统总框架图------------------------------------------------------------6 三、结构设计---------------------------------------------------------------------6 1、数据字典------------------------------------------------------------------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