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doc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doc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doc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doc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

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那么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内涵

一、具备渊博学识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博"和"广",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除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尤其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等等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索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二、坚守精神家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积累了伟大的文化,语文教师只有在博览群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保持平衡的心态;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才能修心养性、独善其身、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洞察时代精神

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活的知识才能对人有益,语文教师不应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他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敏捷的思维对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并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哲理的启迪、真情的激荡、善与美的浸染,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提升自己的灵性,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时代精神共同前进。

四、塑造高雅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作风等方面。身教重于言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更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的快乐和忧伤,用耐心去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高雅的人格。

五、丰富情感情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感动学生的力量。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表达人性的真善美,培养出富有感情的真正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琢之玉、可造之才。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关爱,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的珍视,对"人"的关怀。这种博大的爱,是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是对幼稚的原谅,对错误的包容,对冒犯的宽恕,是由衷的赞赏,只有具有这种浓厚情感的教师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入感动学生,展示教育的力量。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独特鲜明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感知美,理解美,追求美,首先语文教师就要做好自身的审美奠基,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以美激情,以美发辞,以美育德,以美立人。

六、建立和谐关系

儒家讲"君子温润如玉",就是讲"君子"要让人感到亲切温和。传统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是无上的权威,总是居高临下面对学生,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只有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时代的发展摒弃了这种不合理的师生关系,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这是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尤其要善于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去欣赏和批评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实,人的"素养"应该包括"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方面。以上所谈种种,只是属于教师素养的"精神要素",仅仅是一种"潜在能力",要想使其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能力要素",也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结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熟练掌握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意义

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因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学科"。本文从教师人文素养的概念入手,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从中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作了一番较为细致的研究。

中国古代一直有重视文人素养的传统,因而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帮助学生学习一门语言。对中学语文老师素养内涵的要求也不是语言学知识加上教育学知识的二元结构,而应该是集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经济、自然、社会、教育、心理等种种知识共同构筑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以及能力结构。而在这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莫过于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一言一行中都要尊重学生、关注成长。

总之,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人文教育"是发展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心理结构,内化人的知识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磨砺自己的人格风范,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具有真挚高尚的丰富情感和严密细致的理性思维,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必备修养教师的基

本素养优秀教师应有的素养中秋节送教师什么礼物好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实验素养

当前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其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其问题分析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教育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就是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宗旨。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人们要想很好地驾驭科学技术,使其为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而且更需要全体公民对科学和技术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以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生产中各行业从业人员劳动素质的要求,并使公民能理性地充分享受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舒适生活。为此,学校科学教育就必须为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并把它作为科学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人的科学认知水平、科学认知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素养呢?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从词源学上看,英文的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直译成中文是“科学读写能力”的意思。在英文科学素养中的literacy一词指读写能力,它来自英文词汇literate,而literate则来源于拉丁语literatus,指有文化、有学问的意思。在现代科学教育的语境中,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实际上指的是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科学素养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受到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素养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经被人所接受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识,诸如一些事实、法则以及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二是对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主要是了解科学知识如何产生,如何发展,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是对科学作为一项社

(完整word版)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最早是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柯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其后, 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人,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 年给出的定义, 即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能力。[1]其中,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信息素养构成要素 在已有的对信息素养构成的研究中有多种说法。从理性上说, 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有人曾提出过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 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包任务、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和鉴赏评价。[2]笔者认为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应该涉及信息知识、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几个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表现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追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1.信息知识 知识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和信息知识。信息素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指学习者平日所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知识,基础知识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信息素养所涉及到的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问题。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个人平时具备的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 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 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 有寻求信息的兴趣, 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并具有一定创新的意识。意念决定行动,信息意识的提高是塑造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第一,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具备这方面素质的人会有意识地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各方面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视野 和头脑。 第二, 有意识地运用身边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信息的不完全性决定了我们对信息的认识只能是从某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去认识, 要想对信息了解更加全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_赵磊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 赵 磊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831(2003)02 0156 03 Connot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Humane Accomplish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ZHAO Lei (College o f Educational Science,South west China Normal Uni versity,Chon 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hu mane includes humane knowledge,humane inspirit and humane behavior.The actuality of the present age college,students'humane accomplishment is not very wel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 tate and its reas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hu mane accomplishmen 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humane accomplishment;connotation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培养 专才 的 专业教育 使命,又要承担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的 人文教育 使命,以使人成为 现代人 。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竞争,更是人才素质竞争。21世纪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实现 伟大复兴 ,不但需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时也需要文化的深厚积淀。这就要求担负着造就国家高素质人才使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人文素养内涵探析 最近一个时期,谈 人文 几乎成了时尚。 人文主义 、 人文精神 、 人文素质 、 人文素养 等与 人文 相关的词不仅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也纳入了大众话语体系。仔细分析,才发觉国人所谓 人文 仍未超出西方文化传统中变幻不定的 人文主义 之涵义。其实 人文 这一概念,中国古已有之。 易 贲 中将 人文 与 天文 对举: 小利有攸,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人文者,人之文也,如同天文意为天之文一样,是古老的天人感应说较早的表述形式。而西方的 人文 一词源于拉丁文Hu mani tas,意思是人性、教养。20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人文 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的学科和事业,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学问。 素养 一词在 高级汉语大词典 里的解释为: 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可见, 素养 与 素质 、 精神 不同,它更强调能力,即 素质 和 精神 的外显、行为。但这种能力必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 那么 人文素养 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讲,应包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的基础 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2]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 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 大家 或 大师 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 人的本质是什么? 、 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乃 156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9卷第2期 JO URNAL OF CHONG 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 tion)Vol 9No 22003 收稿日期:2002-12-25 作者简介:赵磊(1979-),男,山东巨野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 件、2 件、3 件或4 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人们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从两个方面反映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帮助人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是数感,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并且买很少的东西也同样排很长时间队,一方面会显得交款处排很长的队,另一方面这些只买很少东

浅谈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关键词】知识结构教师素养科学素养【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全2017年信息素养大赛初赛样题附答案及知识点

华南师范大学第四届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 初赛试题(样题) 注意:本试题共分三个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3题(每题2分),不定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应用题共2题(每题8分),共计100 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应用题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答题时间为60分钟。 姓名:学院: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3题) 1.以下各项属于二次信息的是()。 A.文摘 B.期刊 C.文献综述 D.百科全书 2.在一个课题为“查找化工的相关资料”时,应该用()检索途径。 A.分类途径 B. 主题途径 C. 作者途径 D.高级途径 3.雅虎、谷歌和百度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互联网搜索引擎,其中百度搜索引擎属于()。 A. 全文搜索引擎 B. 元搜索引擎 C. 目录式搜索引擎 D. 垂直搜索引擎 4.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学会主席()在1974年最先提出的。 A. 麦尔威·杜威() B. 阮甘纳桑(. )

C. 保罗·泽考斯基() D. 杰西·H·谢拉() 5.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 A.专利公报 B.专利目录 C.专利说明书 D.专利索引 6.在布尔逻辑检索中,布尔逻辑表达式:公务员(大学生村官) 的检索结果表示()。 A公务员的资料 B除了大学生村官以外的公务 员的资料 C除了大学生和村官以外的在职人员的资料 D大学 生的资料 7.国际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不包括()。 A.科学引文索引 B.工程索引 C.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D.科技会议录索引 8.“魏则西事件”引发人们关于百度哪种盈利方式的争议?() A.竞价排名 B.软件检索 C.网络广告 D.固定排名 9.手气不错是指检索时检索结果直接指向查询后所找到的相关性最高的网站。它是哪一个搜索引擎特有的功能() A. B.百度 C.雅虎 D.谷歌 10.检索工具中在文献来源的著录中,常常将各类文献按照一定的缩写规则进行缩写,其中“科学技术报告”一般缩写为()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_0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

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_张华

2016年第4期(总第345期 )GLOBAL EDUCATION Vol.45No4, 2016!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2012年度重点课题 “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20004)成果。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 张华摘要“核心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 的概念。“核心素养观”是我国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向于构建 我国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和美国 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当前,世 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即 “4C ’s ”。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 需要恰当处理素养与知识、素养与情境、素养与表现、核心素养与基本技能之关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信息时代;人性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协作;交往;情 境学习 作者简介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杭州311121)自2015年1月起,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开始系统修订。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为充分体现信息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教育部一方面立足 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确立“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亦可称为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一、核心素养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 要准确理解“素养”或“核心素养”的内涵,必须把握此概念诞生的时代背

化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

化学组有关化学素养的讨论 周三下午教研,我们化学组九位教师就化学素养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教学组长王老师开题,他说:“首先我们先来共同认识一下今天所说的‘素养’一词与以往所说的‘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素质一词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而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教师素养一词是在新课标里提出,有别于以往的界定。我想,教师的素养应该有一定的划分,比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以及优秀的中学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应该是不一样的。请两位备课组长先谈谈你们的看法。 梁老师首先代表高一备课组发表他们对素养的见解: 1、首先是对专业知识的拥有,对专业的感悟与体验,将这些内化后再向外表 达。就是说教师能够讲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意识,即将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 2、首先掌握化学学科较高的理论,将化学知识直观的、深入浅出的转达给学 生,所以学生应该有较高的基本化学功底。 3、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化学思想,如对一些反应的理解,以化学符号的书写和 化学术语的正规表达等,即有一定的思维模型,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型。 4、最后一个化学教师应该热爱化学。要了解一定的化学史,从优秀的化学家 那里得到精神上的自我鼓励,且要用来鼓励学生。 梁老师的精彩发言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然后杜老师代表高二备课组发言: 我们认为较高素养的应该是一个普通教师一个合格教师一定应该拥有的东西。

包括: 1、了解化学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能力。 2、化学课堂上的操纵能力。 3、优秀教师注重课堂授课效果,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所以本人就要爱化 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爱学化学,能够创造美,使学生体验美。 4、善于积累,留心学生的发展。 杜贝蕾老师: 作为一年轻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应使学生觉得你的渊博,让他们从内心佩服老师。另外老师在备课上一定是认真的,让学生感觉你是认真的、充分的做了准备。 陈军红老师: 从老师这个层面讲,师必自律,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应有的素养。知识方面应该与时俱进。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提高学生实际的化学涵养。让学生体味到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其次,利用化学的特点在与学生交流时注意化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试验来证明一些不好理解的事实,可以起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的好处。 再一个,作为一位教师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现在的教改来说本身就是对老师适应能力的一次考验。 最后就是一个老师要注意尽量多的和学生交流,注意学生的动向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的时效性。 王老师: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最先提出的,他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Bruce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方面表述,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现在基本的共识是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就是能够有效的、高效的获取信息,精确的、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的、批判的评价信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三)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由此可知,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 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一)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二)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一般素养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综合,也不同于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要素。根据笔者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一、态度素养 1.语文态度素养的意义 “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 小学生学语文也是如此,态度决定小学生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力量,对语文学习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凡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学生,其语文学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而且,学习态度具有很强的迁移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上课的起立、坐下都用英语,并美其名曰是“双语教学”。其实,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折射出对母语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当然,我并不是简单地判定小学语文课上不能讲英语。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等等。

2.语文态度素养的结构 语文态度素养是由众多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是一种意向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因素是: (1)语文学习的意愿。意愿是一种意念性的愿望,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它是语文学习发生的心理前提。小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意愿,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需求和倾向。意愿强烈,就有学习热情;没有意愿,就缺少学习动力。良好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2)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有外在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尽管都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内在兴趣上的学习才是长久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少不了动作、表演和游戏,但这些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和汉文的内在兴趣才是更为核心的。 (3)语文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惯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方法的程序化、熟练化和自动化便成为习惯。关注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是小学语文学习始终如一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在以上三个因素中,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 3.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 通过分析,语文学习态度养成的主要指标罗列如下: (1)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如参与的意愿、合作的意愿、表达的意愿、探究的意愿、评价的意愿等。 (2)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倾听的兴趣、说话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写字的兴趣等。 (3)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批注的习惯、比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等。 二、语言素养 小学生学语文的关键之所在是学好语言。应该说,“语

第一讲科学素养概念

科学教育概论 第一讲科学素养概念 第二讲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 第三讲西方理科课程的发展 第四讲科学探究 第五讲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六讲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参考书目: [1]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理科课程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马来平,常春兰,刘晓.理解科学:多维视野中的自然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一讲 科学素养概念 一、 科学素养的含义 二、 科学素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 素质教育与科学素养 第一节 科学素养的含义 科学素养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这里主要是从学校理科课程的角度来讨论这一概念。据Bybee (1997)考证,最早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Conant J.)。柯南特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里首次使用这个词。正像这本书的书名所表明的,柯南特把科学素养定位于普通教育的层面上,这为后来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定下了基本调子。也就是说,科学素养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的或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有必要指出的是,柯南特是在大学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层次上讨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基础教育的是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Hurd P )。 早在1958年,赫德就在美国《科学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启示》的文章。正像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表明的,作者把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更为有意义的是,在这篇文章里,赫德明确提出科学素养是指向公民而非专业人士的。他指出,“稍微多一些理解科学的发展力量和现象对当今公民来说是必要的。科学教学不能再被当作少数人的奢侈品”(Hurd,1958) 。近半个世纪以来,赫德致力于科学素养运动的推广和科学素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什么是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国外,信息素质归属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也可追朔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未来十年中信息素养将是国家的目标。美国图书馆学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弄清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具有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你具备了这样一种信息处理能力,那么,你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普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信息素养的内容。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包括:①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②信息素养;③创新思维能力;④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⑤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要素。 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CRAL特别工作组要求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的6项指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和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而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信息素质内容应包括:①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②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③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如发表学术著作的过程(同行评议等等),信息机构与用户(服务对象)的关系;④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⑤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版研究成果;⑥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学习。 对于一般人来说,需要信息和知识,掌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竞争社会的本领。作为科研工作者来说,需要了解从事专业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而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老化,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达到胜任一名“知识传授工程师”的角色。而这一切,就是终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教育,终生学习使得个人、团体和国家达到他们的目标,并为实现共享利益而利用进化的全球环境中的新兴机遇。这帮助他们及其机构迎接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推进知识更新与创新,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人类。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素养是伴随着终身学习而逐渐提高的,了解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能够索取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并把其有效地利用或再去创新信息资源,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信息素养也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信息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学生等得如何去找到解决和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并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新,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宽阔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二是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为以后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构成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图书馆则理应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提供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的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把其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目标为并之奋斗。 《文献检索课》就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经。自《文献检索课》诞生之日,就是为

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与教育典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13602550.html, 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与教育典范 作者:周勇 来源:《江苏教育》2017年第20期 【摘要】课程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潜入中国教育史,可以让一线校长及教师找到成熟的值得借鉴的核心素养教育典范,寻找契合点及优化之路,以开拓自己的核心素养教育进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典范;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4-0041-03 【作者简介】周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些年,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前沿进展便是转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思考课程及教学改革。诸多提倡“核心素养”的专家甚至认为,课程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既然无法回避改革大潮,一线校长及教师不如迎难而上,主动开拓自己的核心素养教育进路。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梳理相关理论探索及孔子的典范经验,为一线校长及教师探索核心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一、校长及教师怎样界定核心素养 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需先界定核心素养内涵。就国内而言,当前权威的核心素养框架及内涵源自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该理论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入手,定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然后又将六大素养细化为“人文情怀、理性思维、珍爱生命、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该框架充分考虑了国际教育发展及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如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经济创新及社会进步等,它不仅回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问题即“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而且意在“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是什么,上述框架堪称当前最为全面的理论界定。不过,对一线校长及教师来说,要把“十八个要点素养”的内容理解清楚,进而化为日常课程及教学改革实践,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应该看到,上述框架已尽可能将“十八个要点”具体化了,如将“人文情怀”的内涵细化为“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但此类诠释仍是由“以人为本”“人的尊严和价值”等极为抽象的概念组成,等于把一个 抽象概念分解成多个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可谓难上加难,导致无从开展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无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学生六大核心素养18个要点的内涵

学生六大核心素养18个要点的内涵 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三、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四、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