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八大讨论)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讨论)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讨论)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讨论)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1、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空间,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

广州新型城市化的新布局是什么?

“一二三”城市空间布局。即: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1)一个都会区指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北二环以南、萝岗区南部(不包括知识城)、番禺区北部(以沙湾水道以北)。

(2)两个新城区指南沙滨海新城和东部山水新城。

(3)三个副中心指花都、增城、从化三个副中心城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您对此有何看法?

针对如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我认为城镇化具有多重联动效应,是新阶段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和发展的强劲引领。健康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全域规划的要求,推进县域城乡规划全覆盖,同时要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保障均衡。我们要紧紧抓住农村富民安居工程建设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并要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真正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那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具体路径有哪些呢?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培育有机结合、连接互动的城乡产业体系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乡联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

五、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加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谈谈广州为何需要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我个人理解广州在新形势下要推进国际商务中心的建设,首先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第二是广州市市区发展的需要;第三是广州市人民共同建设幸福广州的需要。因为广州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但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任务,大家知道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国力的提升,人民精神状态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实际上需要载体,中国的繁荣富强是要靠具体的载体来实现,包括个人、企业、产业,更包括城市,所以城市就肩负着这个使命。

谈谈您对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路径思考?

(一)国际商贸中心通常以商贸为龙头,以加工制造生产为基础,以交通信息为先导,以物流和金融服务为支撑,通过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开放、大市场的格局,形成区域性辐射吸引力较强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汇中心,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合理开发,促进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贸易发展。

(二)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路径选择

(1)树立商都意识。(2)建设五大体系。(3)培育商业旺区。(4)发展中间流通业。(5)培育国家级流通龙头。(6)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城市的合作。

(三)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其根本上就是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广州最终还是要优化供应链;培育能够与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相接轨的批发商;培育大型的终端零售企业。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流通业升级、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不能仅局限在某一个具体方面来理解升级、转型所需要的努力,而要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只有将新的思想和行为制度化,才能实现升级、完成转型,最终将广州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

谈谈广州如何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

一、塑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精神品格

保持开放兼容的岭南文化品质,铸就“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广州人精神。

二、保护世界文化名城的历史文脉

广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路

发源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采取整体保护的思路,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着力保护好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保护好云山、珠水及大小河涌自然景观,保护好根植于岭南文化的历史村镇、民居祠堂、特色街巷以及传统城市格局

三、提高世界文化名城的创新能力

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优、做大会展服务业、广告业,提升文化设备制造业,扶持演艺业,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要大胆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四、完善世界文化名城的人才体系

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全力推进幸福广州建设,创造条件让各个领域的大师结识广州、驻足广州、爱上广州,进而为广州发展奉献才智,来广州实现他们的梦想和抱负。

谈谈您对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根据广州文化的特点和社会现实的需求,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城市·文化·生活”。新一届广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把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的施政理念,这是非常契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追求的生活是健康、快乐、充裕、丰富的生活,它有三个前提条件:合理的生活秩序、充裕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文化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合理的生活秩序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充裕的物质基础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而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各种制度设计、科技创新;丰富的文化产品则直接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

如果说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态,那么,我们可以说,城市靠的是文化,为的是生活。城市、文化、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不可须臾分离的,城市必须以文化来整合、发展、提升,目的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谈谈对民生幸福的理解?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就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体现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教育、文化、环保等方面。民生活水平提高,治安环境稳定,大家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人民就会感觉幸福,感觉生活有意义,充满阳光。推进民生幸福与市民的切身利益最为息息相关应该在医保、社保、住房保障、教育、食品安全等方面为群众谋福利,让市民看得起病,老有所依,住得起房,上得起学,吃得放

心。

谈谈如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已进行多年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也很多。在我看来,化解社会保障改革中的矛盾,克服社会保障改革中的困难,最主要的还是要对社会保障改革中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认真反思,以寻求思想认识上的统一。

谈谈新形势下广州如何新型城市化?

(1)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必须把握建设人民满意理想城市的总目标、低碳智慧幸福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岭南风格特色城市三个要点,遵循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国际视野、低碳智慧、岭南特色六项原则,着力抓好增创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打造生态城市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条件、建设幸福广州六项重点工作。

(2)如何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从当前的认识来看,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在找出主要问题上下功夫,这是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要在制定政策措施上下功夫。

第三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谈谈如何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当前,要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总抓手,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一是强势推进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特别是南沙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海珠生态城等平台建设,要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主打项目和推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力争每年都有新变化、新进展。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花城绿城水城,建设美丽广州。三是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推进广州国际金融城、民间金融街二期等金融功能区建设。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建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广州超算中心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五是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把握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提高产业整体层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六是弘扬和发展岭南文化,打造新

岭南文化中心,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七是系统谋划区域合作,依托产业转移园区,带动粤东西北发展,继续做好梅州、茂名、阳江的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与珠三角、全省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战略合作,打造和拓展城市发展腹地。八是遵循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向深圳学习,与深圳合作,共同推进“双核”区域中心建设。深化穗港澳和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九是制定实施《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考评。十是各区(县级市)重大发展平台建设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攻坚克难、务求实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 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图1.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世界发展模型 资料来源:钱纳里(1988) 图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变动 资料来源:沃尔特·W·威尔科克斯(1979) 图3. 中国城市人口与工业化率的变动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0、1998、1999) 图4.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图5.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7) 表1 1947-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数量(个) 注:括号内数据是该规模城市平均人口(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1982),国家统计局(1997),国家统计局综合司(1986),国家统计局城调队(1997),刘国光等(1986),民政部(1998) 表2 1979-1996年各规模城市、建制镇人口数量比较(万人) 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城市规模收益与外部成本:拟合值(GDP=100%)

100 % % % % % 200 % % % % % 300 % % % % % 400 % % % % % 600 % % % % % 800 % % % % % 1000 % % % % % 1200 % % % % % 1500 % % % % % 数据来源:计量分析和计算结果 表4 各类城市部分经济指标 规模(万人)数量全要素生产率% 人均GDP元人均财支元财支/GDP% 财支/财收0-5 23 86 1280 138 5-20 249 82 1472 117 20-50 113 93 2563 244 50-100 28 107 3645 308 100-200 21 114 3657 320 >200 9 151 4888 576 全部城市443 100 2582 243 注:综合要素生产率为生产函数的相对残差,根据各组城市GDP、劳动力、净资本(固定资本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的合计值计算,以全部城市为100%。劳动和资本弹性分别取和,来自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见附录:表A1)。统计数据来自城调队《城市统计年鉴1990》,为1989年数据。 图8. 分组的城市综合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 A. 9年TFP B.1994年TFP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 研报告正式版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

论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论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论新型城镇化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要求我们要依据基本国情,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本文对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特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意义;幸福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当代中国城镇化特点 中国城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城镇化水平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为两个经济现象:一是我国人均GDP对应的城镇化率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只处于中游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接近85%。而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国家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二是按照霍利斯·钱纳里的理论,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40%左右;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已经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51%,同等工业化水平下,我国的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左右。 (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越高。中国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 主要是由大部分东部地区构成,尤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中部较发达的省份如黑龙江、湖北等地的城镇化率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仅有重庆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三)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较慢。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增速为1.35%,江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而北京年均增速为0.52,上海仅增长0.04%;中部地区中发展最慢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其城镇化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外,其西部各省的年均增速超过平均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村社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

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

城镇化水平基本判断

城镇化水平基本判断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判断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就成为“十五”期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总的判断是: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制约经济发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为宜。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一、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模式的判断 中国是一个低度城镇化国家,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的基本判断。《建议》指出:城镇化水平低,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那么,《建议》何以得出上述结论呢? 根据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同,我们可以把城镇化划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适度城镇化又称同步城镇化,即指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和相适应的城镇化模式,即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如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芬兰、日本等。这是一种经济发展推动型的比较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它能够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适度、同步发展。第二种是过度城镇化又称超前城镇化,即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中东等。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造成严重的城市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镇化,是一种无工业化的城镇化。第三种是滞后城镇化又称低度城镇化,即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的不合理的城镇化模式,如中国、朝鲜、贝宁等。这些国家的城镇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见图1),它是城镇化的更高阶段。[2-5]从中国目前城镇化发展模式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的城镇化属于低度城镇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城乡人口逆向流动不是逆城市化,而是一种“反城市化”。对此,要加以区别。 附图 资料来源: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年;2.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年

2019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镇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要求,围绕“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城镇化工作与XX和XX建设融合推进,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XXX。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善镇区规划。依托XX服务区,按照“规划先行、区镇一体”的整体思路,先后委托XX规划设计院、XX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高水平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化和部分区块详规编制。 (二)突出产业支撑,加快“两区同建”步伐。一是配合XXX加快东营XX服务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六横十纵”的道路框架,北二路、淄博路、南一路实现与东西城全面对接,XX路园区段也建成通车,区内道路全部实现了亮化。加大项目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投资XX亿元的XXX、XXXX、XXXX等14个服务业项目建设,打响XX创新创业品牌,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区镇一体建设步伐。二是坚持实施XX新型农村社区和XXXX示范园区“两区同建”。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宣传现代农业,提高群众土地流转积极性,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XX社区群众已为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XX万亩,XXX示范区现已引进XXXX、XXXXX、XXXXXX等17个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XX亿元,为XX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XXX多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家庭农场XX个。“两区”同建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社区群众与农业企业的“双赢”。 (三)城建重点项目推进迅速。一是加快推进镇驻地老旧区块改造。按照“成熟一片,启动一片”的原则,高标准编制XX以西3.16平方公里片区规划,尽快启动XXX周边、XXX区块搬迁改造提升工程,争取年内实施XXX西延工程,拉开镇区向西发展的空间。二是加快镇南部区块开发。抓好总投资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住宅楼XX月底前竣工,二期工程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积极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确保年内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规划建设职工公寓楼,年底前竣工。探索引入PPP模式,与社会主体合作进行供热、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XXXXXX搬迁改造工程。投资XX亿元的XX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期XXX万平方米搬迁楼房竣工投用,XXX户群众乔迁新居。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在加强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宣传引导社区群众文明居住,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调整完善XXX社区二期规划,加快前期工作,及早开工二期建设工程,让XXX村群众全部享受到搬迁改造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我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 焦点。下面是为大家搜索的一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 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 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 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 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 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 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

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1.2新型城镇化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8812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

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新型城镇化之路

论新型城镇化之路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引领下,要求我们要依据基本国情,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本文对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定义,特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一.当代中国城镇化特点 中国城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城镇化水平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为两个经济现象:一是我国人均GDP 对应的城镇化率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只处于中游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接近85%。而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国家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二是按照霍利斯·钱纳里的理论,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40%左右;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已经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刚刚突破51%,同等工业化水平下,我国的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左右。① (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普遍越高。中国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由大部分东部地区构成,尤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显得更为突出,中部较发达的省份如黑龙江、湖北等地的城镇化率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慢,其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仅有重庆的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② (三)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较慢。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平均增速为1.35%,江苏增速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而北京年均增速为0.52,上海仅增长0.04%;中部地区中发展最慢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其城镇化增速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除了西藏和新疆两省之外,其西部各省的年均增速超过平均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村社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吉林财经大学朱丽娟、杨雪娇、徐莹莹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一)国外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4) (二)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5) 二、我国城镇化及城市发展现状 (7)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7)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8) 四、建立因子模型 (9)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9) 1.指标选取原则 (9) 2.建立指标体系 (10) (二)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 (12) 1、模型检验 (12) 3、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13) 4、得出因子模型 (15) 5、聚类分析 (16) 四、结论及建议 (18)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文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从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地域城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等四个方面建立全国31个省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截面数据模型,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差异。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城镇化因子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which based on economic levels,living standards,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geographic extent of the four aspects of civil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urban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sectional data model,first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专题21 城市化(等级考试题)

专题21 城市化 一、选择题: 1.(2018·青浦、杨浦·一模)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通常是 C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数量 2.(2018·徐汇·一模)中国城市化率将近6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A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B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 .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3.(2018·虹口·二模)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①与 ②、③地区相比 A A .城市化水平较高 B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C .民营企业比重较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2017·崇明·二模)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 .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 .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5.(2017·崇明·二模)随着城市化发展 B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④城市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2017·黄浦·二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该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D A .自然条件优越 B .外来人口增多 C .农业产值的比重不断增长 D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并进 甲 乙

城市化水平测度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目前确定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主要指标法。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和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水平。以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为主,而城市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标。②复合指标法。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具体城市进行分析时,往往使用不同的指标设计方法。 一般而言,度量城镇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率”,即: 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但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利用人口比重的方法来计算或预测城镇化水平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镇化水平。课本上有四点原因。(主要指标法) 1、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与统计 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能反映城市化其它实质。 4、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的总体规模。 (用复合指标法)城市化水平测度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 同:都有三个大的步骤。用的都是层次分析法。 1、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的确立) 2、各体系权值的确定(因素分析法、专家打分的方法) 3、城镇化水平的测定(分值比较) 异: 1、指标体系内容的差异 (1)第一类:经济现代化, 包括人均 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和城市居民收入 4 个指标; 第二类: 基础设施现代化, 包括人均铺装道路面积、百人拥有电话机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城市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 4 个指标; 第三类: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均居住面积、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市区绿化覆盖率、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人均生活用水量 5 个指标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信息:宜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二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三是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四是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三化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市发改委城市科的统一布署,我们对宜阳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做法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25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53个行政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二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扩清思路,编制规划,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县城建设 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一年大变样、三年出形象、五年上品位的目标,实施一带四区(即沿洛河经济带、东城产业集聚区、西城文化旅游区、南城商贸物流区、北城商住休闲区)、推进(即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战略,以宜东新区开发为龙头,以阳光水岸为轴线,在老城区功能完善、北城区形象提升和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功夫,采取五抓和六要举措,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将宜阳建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县和宜居宜业的洛阳市卫星城. 1.抓规划编制促提升.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 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了《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和《宜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最新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束城镇党委、政府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通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束城镇位于**市东北部35公里处,南邻尊祖庄乡,西邻米各庄镇,北邻卧佛堂镇,东与大城县接壤,面积9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5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以镇驻地建设为中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示范,以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抓手,由点及面、梯次推进,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是镇区建设主体框架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管理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重修了宽6米、长1700米的镇区主干道和南环路、北环路建设工程,镇区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万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即将完成的主干道边道3700米的彩砖铺设,开挖了下水道,安装路灯,设置垃圾箱,弱电入地等工程,这些工程进一步提升束城镇的整体形象,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是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生产中分离的步伐,“农民进城”数量不断增加,把一部年轻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据统计,我镇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超过了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主要从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务等十几个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