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和策略分析

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和策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9183629.html,

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和策略分析

作者:褚建勋,陆阳丽

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8期

摘要:微博的出现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传播工具,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

一大重要方式。文章研究分析了微博时代科学传播的主体、内容、模式的具体变化,从修正机制、传递机制、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微博的科学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博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微博;科学传播;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13-02

微博即微型博客(即时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界限,让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MSN、QQ、skype、gtalk)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即时向外发布140字以内的文本[1]。目前,微博用户已达到颇具影响力传播基数,加上其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微博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已经成为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平台。然而,微博的这些特性也使其易成为虚假不实信息的扩散地,扰乱社会安定。面对微博这一双刃剑,积极研究微博信息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微博的科学传播策略可以有的放矢的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风险意识,也是微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科学传播与微博

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技术,是科学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又开创了科学传播的新格局。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公

民获取科技信息的第四大渠道,所占比例为26.6%,远高于2005年的6.4%。其中,微博的科学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凸显,从日本核辐射事件的“碘盐防辐射”到“鸡蛋袭击车窗前挡风玻璃不能开喷水和雨刮?”等,这些伪科学知识都在短时间内得到澄清。微博的出现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传播工具,满足了网络时代受众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带给科学传播的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科学传播的主体、内容、模式等各个环节。

1.微博的出现打破了科学传播许多原有的条框,使得很多隐藏的力量开始呈现,这些正在凸显的力量和主体形成正更大的科学传播群,科学传播的主体正由单一走向多元。目前,在新浪微博中进行科学传播活动的主要有三类用户,一是专门从事科学传播活动的网站所设立的官方微博,例如“科学松鼠会”、“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等。二是专职科学家、科普作者的个人微博,他们的微博也用作记录个人生活,并非专门的科学传播微博,但在遇到相关问题、或是有网友提问时也会进行科学传播,例如姬十三、方舟子等。第三类是普通用户,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发布科学类信息不频繁且往往只针对突发热点议题。从参与用户的数量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