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剪辑》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影视剪辑》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影视剪辑》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影视剪辑》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影视剪辑》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一)课程性质及历史沿革

影视剪辑是2008年从《电视编辑与制作》一课中分离出来的《影视剪辑》和《影视非线性编辑》之一门。目的是使课程更为精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微视频(微电影)迅速发展,社会需求量巨大。将“电视编辑”改为“影视剪辑”更适应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影视剪辑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影视剪辑不仅要通过蒙太奇艺术规则将一系列的镜头有机的组成一个艺术整体,还通过剪辑来结构影片的段落、营造影片节奏和风格。总体来说,影视剪辑是影视制作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影片效果的综合体现,通过镜头之间的组接、修饰与调整,促使影片整体逻辑更加严谨、流畅、生动,深化了影片主体,完成了影视作品时间与空间的巧妙变化。所以,影视剪辑是一门将影视理论向实践操作转化的课程,是对学生影视综合素质与创作能力的训练和体现。

影视剪辑原本只在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专业院校开设。成为大学的正规课程在国外已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开展广告学教学与研究也有半个多世纪。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及其日益主流化的影响力,以及它对于社会生活及其结构、规则的巨大改变,影视剪辑以及蒙太奇思维,已然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日常工具和思维方式。使一门原本相当年轻和边缘性的学科成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

(二)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是建设富有特色且具有应用成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

传统的影视剪辑教学内容主要是是告诉学生别人是怎么剪辑的,有什么特点?而无法让学生自己剪。因为要想自己动手剪,首先要有剪辑的素材?观摩的内容是已经剪辑好的作品,无法再剪辑。要想自己剪辑,必须自己拍摄素材。

第一步,首先是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把作业变成作品。

第二步: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

经过两年的积累,教师可以总结出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特点的教材。

经过几年的积累,可形成本课程的影像资料库,供本专业以及有兴趣的外专业同学们分享。

(三)课程建设理念——实现“三个结合”: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论教学要做到“三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时代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前瞻性与基础性的结合。

而“三结合”的指导思想就是“与时俱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传媒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里的“与时俱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跟踪影视制作领域的新技术、新形式,吸收影视剪辑新成果,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二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新媒体风起云涌、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视频传播的理论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学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力,才能培养跨媒体融合型的实用人才。

(四)具体目标——实现“四个一”:

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支优化合理的教师队伍;

一套规范完备的教学大纲;

一个丰富的教学案例库。

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和兴趣开发,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追踪学科最新动态,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熟知影视广告创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根据社会需要和传媒发展的需要,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新成果、新技术,将其引入影视广告的创作实践,锻炼从业技能;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艺术和技术相融合得前提下,强化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与广告学相近的职业群的工作。

逐步实现本课程的立体化、网络化、精品化建设,完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将《影视剪辑》课程打造成为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制订;教学资源的整合等内容。)

(一)课程内容体系:

(二)教学组织方式与实践设计(偏应用方向)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理念与效果

1.紧贴媒体实际,加快专业教材建设,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使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和不断创新的作品案例相互结合。

2.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践、强化创意的原则,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案例筛选、作业布置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流程。

3.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引导相结合,组织学生创作影视作品,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电影节。

4.确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与媒介资源的有效互动,有效发挥创作团队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基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讲授中主讲教师注重把基本概念、重要理论的解读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将启发式、探究式、调查与实验等多种方法有

机结合在一起,讲授力求追踪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突出重点。

(2)基于作品展示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依据之一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创作意图和特点。首先,把作业变成作品,全班展示。其次,说明创意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同学对展示内容展开讨论。在这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好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

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一是以课堂作业为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评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影视创作规律及特点;二是与媒体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广告创作。这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习和应用有机结合,开拓学生社会视野;三是在院系支持下邀请国内外影视广告界的学者举办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和专业深度。

(五)新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的课件采用PPT制作,课程教案、案例资源力争实现与学生共享,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

(六)作业、考试等教学考核方式的教改举措: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作品展评和和实际操作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提交作品和实际操作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提交作品,考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期末考试60%。经过改革后,将取消卷面考试,完全以作品和过程考核为主。

三、课程建设进度及人员安排

课程建设的进度安排基本确定为两年,先打好基础,为以后逐步实现更高的建设目标做好准备。

第一年:

进一步细化、修订并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收集相关材料,以老带新,推动教学团队建设。

第二年:

着力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

1.案例库;

2.多媒体课件库;

3. 推荐阅读文献库;

4. 历届学生作品资料库。

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 实 施 方 案 二0一四年六月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国家、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创建“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破解教学难点,凝练办学特色;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研究核心内容建模;创立新型学习平台,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寻创新教育路径,实现学生、教师、课程共同成长。 2.工作目标:以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申报“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高中化学课程基地”为契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化学学科教研能力、水平,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大力推进课程基地的建设,建立并健全化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二、项目基础 1.师资与学科优势 我校化学教师团队由南师大派驻我校的副校长陆真博士领衔,化学学科是扬州市同类学校中的品牌学科。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有硕士研究生1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扬州市(仪征市)中青年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教学能手2人,校级教学骨干2人,扬州市(仪征市)核心备课组成员2人等。他们课程改革意识强,基本功扎实,科研能力强,承担课程基地建设任务的愿望强烈,能积极探索课程基地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开展过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题研究与开发,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实践基础。化学组多次获得扬州市、仪征市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称号,多人(次)获得扬州市、仪征市化学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学校化学学科高考成绩名列扬州市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专题成立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我校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他们为我校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专家资源,专家们学识渊博,视野开宽,经验丰富,关心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对学校化学课程基地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热情。仪化公司、化化公司研究院、扬州化工园区专家及硬件资源等,将为课程基地建设和实施提供强大的设备、技术支持。 2、化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长期以来,我校化学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化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本课程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近几年,我校化学教师先后开发并实施了《仪征市区水质状况的调查》、《化学课外趣味实验》《化学与生活》等校本课程,组织开展了一大批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如《食品中碘元素含量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变蛋的制作》、《原电池原理的探究》等,对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有心得体会和实践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化学课程改革和实验,学校更新了实验室,开齐开足所有选修课程中的实验课,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增长了化学学科知识,提高了化学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化学学科区域引领的教学影响 化学课题组成员先后多人次在扬州市、仪征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活动中承担教师培训、讲座任务。多次面向全省、扬州市开设示范课、研讨课,将学校在课程二次开发和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向省内外辐射。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扬州市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苏省中学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小组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开展中药的检验工作,具备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中药质检、中药验收、中药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应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思想。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胜任中药产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仓储养护、出库复核、中药生产投料、中药调剂等职业岗位的一项主要实践能力——中药真伪优劣鉴别能力,熟练运用中药鉴定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管理。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 3、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校企共建,必须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调研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调研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的建设应打破以往教师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应当如何建设,中药企业及从事中药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此,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中药企业的意见,只有他们的参与才有可能建成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中药人才。通过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普通高中物理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教育文档

普通高中物理学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新形势下为加快推进区域学科基地建设,构建区域学科研究共同体是课改的期待,是教育的必然。近年来,学校高考战线捷报频传,优质教育快速发展,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外来考察络绎不绝,初步呈现出“高品质,特色鲜明,有相当影响力”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特色教育已成为学校继高考之后的又一品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甘肃省物理学科基地”,承担着为我省高中物理教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任,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与阵地,为促进区域学科发展提供平台与保障,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保证学科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拟定基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一)全面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鼓励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示范课教学活动,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努力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 (二)学校物理教育特色鲜明 1. 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团为主阵地,以任务为导向,紧盯目标,正常开展物理科技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开发利用校内科技图书、科技展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社团活动室等教育资源。 2. 指导教师开设学科竞赛、机器人竞赛等校本课程;编写

科技校本教材。形成教育组织、实施、激励机制,相关工作专人负责,正常运行。 3. 工作人员富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各成员分工完成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知识模块等内容,然后通过网页、博客和QQ群等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二、组织机构 (一)科技特色实验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召开会议、督促指导、成果验收、经费保障等,组成人员:基地负责人、核心组成员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二)甘肃省物理学科基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承担物理学方面的实验创新、课题研究、科普宣传、师资建设等任务。 (三)顾问机构:韩独石工作室。 三、建设进程 (一)提升阶段:师徒结对,取长补短。通过“课例式”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按照“编教材―进课堂―结对子―重反馈”模式,集中对课型深度研究,摸索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通过深入物理课堂,找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青年教师在上课前要将教案交老教师审查合格后方能上讲台讲课。再次,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优先安排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结成教学师徒关系,随时请教,逐步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快速成长起来。老教师可随时抽查青年教师的课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样本

附件11: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简介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现代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 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其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机械、电子、集成电路, 模具等各个行业和领域, 它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制造内容和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前,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及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系统学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基本知识、智能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制造系统管理技术, 了解各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各种先进加工工艺和各种微细加工方法, 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 数控技术的基本术语, 数控程序编制的有关标准及代码, 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的定义, 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准备功能G代码,辅助功能M代码,数控程序的结构,常见G 指令的编程方法与应用, 各种指令应用例题, 数控编程实验, 常见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CNC系统的组成,CNC 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CNC装置工作原理,伺服系统概述,伺服系统特点,伺服系统分类, 开环伺服系统结构, 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结构, 伺服系统驱动元件的特点, 步进电机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矩频

特性, 位置检测元件分类、要求, 脉冲编码器分类及结构, 伺服系统的 传动设计、动力设计, 开环伺服系统的误差分析、柔性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精益生产和集成制造技术、掌握MRP、MRPII、ERP 等各种智能生产管理技术。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各种最新制造技术和手段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 适应现代工业建设高层次产品设计、制造、现代制造加工工艺、现代智能装备、现代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面深化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改革,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提升,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课程建设成为符合教育规律, 具有当代工业最先进性、科学性, 并体现本学科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的思路: 1) 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包含先进制造技术基本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学,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 现代特种加工工艺,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现代数控技术与装备, FMS和工业机器人,精益生产、CIM、MRP MRP H和ERP面对复杂繁多的知识点和课程学时的约束, 必须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注重以下三个重点, 首先突出基础性: 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主, 将那些与智能制

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项目名称《艺术与生活》学校公章常州市第五中 学斌校长签字沈30年3月20XX申报日期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1 / 19 一、学校背景及优 坐落于悠悠京杭运河之畔,由留日常州市第五中学前身武进县私立西郊中,绿25835m37084.48m,建筑面士、实业家吴葵秋先生194年创办。学校现占10813图书馆藏36台网络机个计算面6084m 拥有理化生实验1个架。校舍以清新典雅的现代建筑风格间,学生用钢24万册。配备画1间、琴31320X年,将整体搬迁至新校园。新校占主,校园整洁优美、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突新校建设基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彰显艺术教育特色亩,投资亿元的理念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践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以人为的办学策略,创建了艺术特色班,把学生错位发展、差别竞199年,学校采年,风展方向上的个体差异作为重要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条件1年学20X砥砺,学校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艺术特色之路。凭借卓著的艺术教育成果年20X 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称号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X年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20X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X年年两次荣个。现有高中1150多人,其中艺术特色学校现有高中教学3个,在校学的教师具有中、高级技术人80人,学历达标13100,其中有教育硕2任教12人,市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称。学校现有特级教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学位特级教师长年在校指导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人同时学校聘请市内有较大影响培养人民教育目前有市级名师工作个,江苏“333工程培养对人,江苏学校已形成了10多人次工程人名获得省市荣誉及比赛获奖的人83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全国如今的五中,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品牌学校,正如我市领导所。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涵一定知名度、在江苏省有重要地位、在常州市不可或现代、综合、开放、多,彰家长信任、教师乐业、学生喜设、品牌建设,力的特征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2 / 19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基础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有用有效的好课程,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打造一流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建设优质课程体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 为培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每个专业每年遴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行重点建设,前期学校组织各学院(部)申报,并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将资助经费进行建设。通过“先学院内重点建设、后校内立项建设、再学院内推广逐步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同时,在立项建设的项目中,推选出具我校特色的优秀课程,资助经费进行慕课的录制,并优先向公共平台推广。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范围聚焦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 干课程,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导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积极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水平,夯实专业的办学基础,增强专业的发展后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对全校课程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建设50门左右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覆盖学校招生的大部分本科专业,并带动各专业其它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具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方案

英语专业《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3篇篇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三期,在五年内完成,一期建成 10门左右,二期建成30门左右,三期在全院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全面铺开,第一、二期建设课程学院提供每门4000元的资金支持。 三、建设内容 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

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评价,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重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坚

2015年秋季语文学科教育基地工作计划

淳化县方里学区语文学科基地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基地工作以县教研室工作思路为准绳,紧紧围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姿态,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依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强化理论学习,落实语文课堂,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敬业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创建教研文化,努力构建理想语文课堂,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扎扎实实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工作目标: 1、不断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地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以“学科基地教学活动方式研究”为突破口,继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基本途径和基本规律。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供教师展示的舞台,打造优良语文 教师队伍,形成优良的团队精神,不断总结完善优秀教研组的经验,向全县辐射,推广。 3、教学与科研、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促进,整体提升语文教 学质量。 三、工作策略:

1、工作作风:团结、合作、务实、创新 2、教学研究: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营造氛围,不断 深入,做到有目标,重过程,有收获;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精 细化教研活动为载体。 四、工作重点及操作说明: (一)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引领 作用。 (1)带头进行公开教学,能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项专题研修活动。 (2)继续搞好教师“结对”活动。以“备课、上课、作业布臵与批改”为抓手,致力于日常教学工作的提高,以求双赢。 (4)借助县教研室专家的指点、引领,梳理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在经验共享中能使隐性经验显性化,逐步形成一项特色。 2、以省级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小学语文综合 性学习研究》的实施为切入口,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1)借鉴骨干教师的实践经验,对照“自我发展规划”,看到自我的成长,并能不断明晰自我优势以及成长空间,明确近期发展目标。 (2)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继续进行“诊断式听课”活动的实施。 (二)推进三个项目——“今天行动计划” (1)项目一: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①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日常评价活动的,形成本学期的 推进要求,落实到每位学科教师组织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构建项目课程体系,使课程方向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内容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建立以“滚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技能训练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本专业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结合培养建筑施工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结合专业岗位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理论教学体系为:公共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课教学模块提供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等基本技能;职业技术课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制图、测量等专业基本

技能,以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选修课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与专业拓展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能力培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基本技能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并设置专项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专项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1?2个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学生在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等核心课程和实训中逐步培养系统优化的思想;专业工作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工种与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其特点是“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完善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水利工程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水利工程系

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水利工程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必备的水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掌握土木工程通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预测、工程投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以及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未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范围 及 工作内容 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中小型水利 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 工程材料的检 验分析、工程测 量放样、工程质 量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现场组织与管 理、工程资料整 理、工程投标 水库工程、灌区工程、 河道管理等部门承担 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安 全检查、数据采集分 析、维护、加固处理 等工作 乡镇水务部 门从事中小 型水利工程 设计、工程绘 图等技术工 作 面向的主要岗位施工员、测量 员、试验员 质量员、安全员、 材料员、资料员、 项目经理 水工监测工、闸门运 行工、泵站运行工、 水文勘测工、灌区灌 溉工、河道修防工、 渠道维护工、混凝土 维修工 设计、绘图 员、描图员、 监理员、造价 员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建设时间 1 力学与结构李燕飞2007年~2009年 2 工程制图与Autocad 张多峰2007年~2009年 3 建筑材料刘宁2007年~2009年 4 水工建筑物冷爱国2007年~2009年 5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刘祥柱2007年~2009年 6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刘祥柱2007年~2009年 7 现代灌排工程技术何晓科2007年~2009年 8 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尹红莲2007年~2009年 四、各课程建设方案

《幼儿体能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婴幼儿体智潜能开发》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前言: 《婴幼儿体智潜能开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学前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 体智潜能开发课程融合了婴幼儿体能开发和早期智能开发的理论。体能开发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对幼儿园教师(早教指导师)岗位应具备的幼儿体育教育、科学性的体能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幼儿体能开发的重点知识,掌握幼儿体能教育的教学方式和体能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为成为幼儿教师(早教指导师)奠定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早期亲子智能开发根据婴幼儿大脑心智的发展过程,从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生活创意美劳动手能力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开发。为建设好本门优质核心课程,特制订此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体能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幼儿体能教育和早期亲子智能教育的教学方式和主要活动形式;掌握幼儿体能教育和早期亲子智能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组织活动的能力;把体育锻炼和智能开发作为幼儿园(早教机构)常规工作组成部分,培养幼儿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1、了解幼儿体能教育和早期智能开发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幼儿体能的相关运动技能、课程设计方式及课程理念; 3、掌握幼儿xx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4、学会组织幼儿体能xx游戏活动; 5、了解并掌握幼儿体能训练中的安全保健技能; 6、提升掌握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巩固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篇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127字)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 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三期,在五年内完成,一期建成10门左右,二期建成30门左右,三期在全院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全面铺开,第一、二期建设课程学院提供每门4000元的资金支持(遴选为优质核心建设课程后资助3000元,验收合格后再资助1000元)。 三、建设内容 (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四)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要积极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专任教师要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下厂顶岗锻炼,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建成教学水平高、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五)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六)注重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三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