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新)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新)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新)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甲】《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雾凇沆砀

..()(2)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

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余拏.一小舟( B.上下一.白()C.客.此() D.及.下船()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C.是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问其姓氏其如土石何

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四、【甲】江雪【乙】湖心亭看雪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五、【甲】湖心亭看雪【丙】江雪

【乙】西湖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

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六、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七、(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2分)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八、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7.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九、【甲】《记承天寺夜游》【乙】《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一12.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 13. C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15.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二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2分)D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4、(2分)A5、(4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 三6、张岱明末清初 7、携、带,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等到 8、C 9、(1)(2分,“绝”0.5分,句子翻译1分,语意通顺0.5分)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2)(3分,“惟”0.5分,句子翻译2分,语意通顺0.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10、D(侧面烘托)

四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

五20.(4分,每句2分)(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1.(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23.(2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1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1分)。24.(2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语意相近即六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七18.(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19.A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

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八、2012年中考(福建泉州)6.(3分)B

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

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9.(3分)C

九10.A 11.C 12.D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湖心亭看雪》“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比较阅读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比较阅读 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普宁、寿圣院:寺名。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参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8.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是夕湖中人鸟声俱绝皆寂不闻人声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 1.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 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 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A 【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 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 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 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 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 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后赤壁赋》《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后赤壁赋》《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5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1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 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识:认识 C.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14.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5.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16.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安所得酒乎?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精选文档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现象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

2017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1.(2017烟台)“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2.(2017呼和浩特)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手影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 3.(2017福建)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 等光学问题.图中的 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

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4.(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 LED 5.(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 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6.(2017邵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A .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 .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7.(2017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8.(2017上海)光从空气倾斜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 0° B. 35° C. 60° D. 90° 9.(2017德州)如图中,属于光的反 射现象的是()

《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对比阅读答案(201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

(2014·徐州)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 6.(3分)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附译文:从杭州城

2020年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声现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高度水的几个相同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3.在弹吉他前,需要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 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 5.地震、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D.“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7.下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8.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10.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1.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A.12.29秒B.12.58秒 C.12.00秒D.12.18秒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有答案)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有答案) 〔09杭州〕5.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能够直截了当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答案:B 〔09济宁〕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那个探究目的的是 答案:B 答案:D 〔09江苏〕8.如下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 多次被弹开.那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产生的缘故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刻 答案:B 〔09山东平原县〕如下图,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 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那个现象讲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09福州市〕1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杰出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答案:振动 空气 电磁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看纸屑跳动的情形 图2

〔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成效比空气好.(只讲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多有味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09四川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讲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形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能够听到相互的讲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咨询题。 答案: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缺失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 〔09烟台〕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辨论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要紧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09成都〕.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讲:〝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定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答案:C 〔09湖南娄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定来的熟人是谁,要紧是依据讲话人的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D 〔09河南〕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操纵琴弦长度,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音调空气 〔09广州〕3.以下操纵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B 〔09山东潍坊〕.近年来,为了操纵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都市采取了城区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专题(参考答案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现象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北部湾,2)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2.(2019安顺,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3.(2019福建,3)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答案】D。 4.(2019福建,6)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A.0°B.40°C.50°D.100° 【答案】B。 5.(2019无锡,6)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 【答案】D。 6.(2019深圳,1)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 C. “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 D. 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 【答案】A 7.(2019绥化,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答案】D。 8.(2019黄石,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9.(2019孝感,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B.雨后彩虹C.水中倒影D.海市蜃楼【答案】A。

最新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 26—— 29题。(14 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 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 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 谒辨才于朝音堂, 明日乃还。 (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 [ 注 ] 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 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 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 (3) 濯足于惠因涧 ( ) (4) 27.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A. 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 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 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 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中,“ __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 上,“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4 分) (二) 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张岱《湖心亭看雪》 ) 【乙】从武林门而西, 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 才一举头, 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 上下一白 ( ) 谒 辨才于朝音堂 ( ) 分)

中考复习声现象测试题.docx

2019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声现象8.(2018?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018?兰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9.(2018?安顺)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2.(2018?达州)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10.(2018?上海)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均不正确 3.(2018?襄阳)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11.(2018?绵阳)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是()音响亮,原因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4.(2018?攀枝花)在2018 年《歌手 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12.(2018?湘西州)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mmB.cm C.dmD.dB A.音调 B.响度C.音色D.声速13.(2018?广东)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2018?怀化)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房噪声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通能量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6.(2018?岳阳)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14.(2018?黑龙江)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B.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7.(2018?天津)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 .. 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2020中考物理试题汇编2声现象

2020中考物理试题汇编2---声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四川省成都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 “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故A正确;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小一些,故C错误;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3.(2020·山东省济宁市)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 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2018物理光现象中考试题汇编(最新整理)

专题 2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2.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 B.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7.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 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 的光路图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相与 ..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水中有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4)雾淞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16.【乙】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示例一: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交错相生的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惟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2.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 Ma t e 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所以,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来电者,故B错误;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要求屏幕材料具有的可塑性,但仅通过手机屏幕能够折叠不能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光速进行,故D错误。故选A。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本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备战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声现象综合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本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这是“转换法”,故AD 正确,B 错误; 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 正确。 故B 符合题意为答案。 3.己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 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 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 2>v 1)( ) A .钢轨的长为 12 21 v v t v v - B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121 v t v v - C .钢轨的长为 21 v v t - D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答案】AB 【解析】 【详解】 AC .设钢轨的长度为L ,由s v t = 知道,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11L t v = ,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是: 22 L t v = , 时间间隔是: 1212 = t t t L L v v --=, 故解得钢管的长度是: 12 21 v v L t v v = -, 故A 正确,C 错误; BD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是: 12 2121 2221v v t v v v v L t v v v t --===,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

一选择题 1(11重庆)1.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B 2(11广州)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答案:A 3(11衢州)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A 4(11义乌)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 答案:B 5(11绍兴)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6(11莆田)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墙壁上装面大镜子,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 答案:C 7(11丽水)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A 8 (11泰州)3.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C 9(11益阳)2.图1是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日食时在益阳拍摄的照片。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10 (11黑龙江东五市)1.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1(10百色市)1.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图1是发生日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食现象的规律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凸透镜成像 答案:C 12(11江津)3.下来物理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B.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彩虹的形成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答案:B 13(11长沙)16.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鱼翔浅底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 答案:B 14(11苏州)4.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C 15(11·南平)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