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09题)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09题)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209题)

1、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单选题)

A. 利益

B. 社会视角

C. 态度

D. 控制点

试题答案:B

2、“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单选题)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倾向成分

D. 偏见成分

试题答案:A

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单选题)

A. 成年人

B. 社会人

C. 心理健全的人

D. 合格社会成员

试题答案:D

4、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内容?()(单选题)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的内容、功能、程序等

C. 社会影响

D. 集群行为

试题答案:D

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单选题)

A. 诱因的强度

B. 回避动机

C. 趋向动机

D. 达到平衡状态

试题答案:A

6、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的知觉。(单选题)

A. 自己

B. 社会

C. 自然

D. 环境

试题答案:A

7、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单选题)

A. 亲合

B. 喜欢

C. 亲情

D. 爱情

试题答案:D

8、在社会心理学发展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实验研究与技术三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下列选项中()不是理论的发展。(单选题)

A. 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B.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C. 归因理论的研究倾向

D. 塔吉菲尔等的社会同一性理论

试题答案:D

9、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单选题)

A.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

B.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

C. 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D. 双向沟通

试题答案:A

10、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的是下列哪种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单选题)

A. 原有经验

B. 价值观念

C. 情绪状态

D. 积极偏见

试题答案:C

1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单选题)

A. 定向作用

B. 第一印象

C. 首因效应

D. 印象管理

试题答案:C

12、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单选题)

A. 自我知觉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控制源理论

D. 社会知觉理论

试题答案:A

13、奥尔波特之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多种具有一般方法意义的专门技术,以下哪种选项不是专门的技术?()(单选题)

A. 态度测量技术

B. 角色扮演技术

C. 社交测量法

D. 相关性研究

试题答案:D

14、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单选题)

A. 个体站在外界观察者位置,依据外部线索去推断个人的内在状态

B. 将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

C. 观察学习的经验

D. 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与他人进行的相互作用

试题答案:D

15、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单选题)

A. 准确

B. 变化

C. 稳定

D. 系统

试题答案:B

16、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单选题)

A. 睡眠

B. 生活

C. 归因

D. 治疗

试题答案:C

17、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策略。(单选题)

A. 隐藏自我

B. 自我抬高

C. 自我防卫

D. 自我暴露

试题答案:C

18、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协变。(单选题)

A. 共同性

B. 一致性

C. 特异性

D. 规律性

试题答案:D

19、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的知觉。(单选题)

A. 自己

B. 社会

C. 自然

D. 环境

试题答案:A

20、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属性。(单选题)

A. 强度

B. 外显度

C. 方向

D. 深度

试题答案:D

21、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单选题)

A. 低程度的畏惧

B. 中等程度的畏惧

C. 高程度的畏惧

D. 任何程度的畏惧

试题答案:B

22、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单选题)

A. 社会助长

B. 社会惰化

C. 利他

D. 从众

试题答案:A

23、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单选题)

A. 专家身份

B. 可信赖性

C. 吸引力

D. 相似性

试题答案:D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的关系。(单选题)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

D. 很复杂

试题答案:A

25、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单选题)

A. 定向作用

B. 第一印象

C. 首因效应

D. 印象管理

试题答案:C

26、社会学习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单选题)

A. 当时的情境

B. 个体的情绪

C. 外在行为的解释

D. 个体的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试题答案:C

2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单选题)

A.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 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 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 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试题答案:A

28、()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单选题)

A. 包容需要

B. 支配需要

C. 感情需要

D. 认知需要

试题答案:D

29、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单选题)

A.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 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 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 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试题答案:B

30、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影响最大。(单选题)

A. 1人~3人

B. 3人~4人

C. 4人~6人

D. 10人以上

试题答案:B

31、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单选题)

A. 利益

B. 社会视角

C. 态度

D. 控制点

试题答案:B

32、()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单选题)

A. 自我暴露程度

B. 情感卷入程度

C. 好恶评价

D. 亲密行为

试题答案:A

33、利他行为与助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单选题)

A. 一种亲社会行为

B. 有利于他人为主要目标

C. 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

D. 不企求他人回报的行为

试题答案:D

34、()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单选题)

A. 个体性

B. 直接性

C. 情感性

D. 系统性

试题答案:D

35、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单选题)

A. 有无情感的交流

B. 有无态度的交流

C. 有无媒体的中介

D. 有无言语的出现

试题答案:C

36、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单选题)

A. 女性更容易从众

B. 女性更不容易从众

C. 男性不容易从众

D. 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试题答案:D

37、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单选题)

A. 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 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 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 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试题答案:A

38、()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单选题)

A. 归因

C. 动机

D. 情绪

试题答案:B

39、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单选题)

A. 诱因的强度

B. 回避动机

C. 趋向动机

D. 达到平衡状态

试题答案:A

40、()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单选题)

A. 人际关系

B. 利他关系

C. 依恋

D. 人际吸引

试题答案:D

41、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单选题)

A. 有无情感的交流

B. 有无态度的交流

C. 有无媒体的中介

D. 有无言语的出现

试题答案:C

42、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单选题)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试题答案:A

4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年。(单选题)

A. 1879

B. 1897

C. 1908

D. 1924

试题答案:C

44、重复与说服效果呈()关系。(单选题)

A. 线性

B. U型曲线

C. 随机

D. 倒U型曲线

试题答案:D

45、()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单选题)

A. 包容需要

B. 支配需要

C. 感情需要

D. 认知需要

试题答案:D

46、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试题答案:D

47、有关社会化的理论中,属于认知发展论观点的理论是()。(单选题)

A.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B.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论

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 J.Harris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试题答案:A

48、研究发现,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于劝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理解的信息较为复杂时,书面文字与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比较起来,哪种方式的劝说效果较好?()(单选题)

A. 书面文字劝说效果较好

B. 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C. 在理解信息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D. 在理解信息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

试题答案:C

49、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归因偏差。(单选题)

A. 空间性

B. 情境性

C. 特异性

试题答案:D

50、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单选题)

A. 印象管理

B. 社会影响

C. 人际吸引

D. 从众

试题答案:D

5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单选题)

A. F.H.奥尔波特

B. 勒温

C. 特里普利特

D. 麦独孤

试题答案:A

52、社会心理学家()1981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作用心理》一文,阐发了他的社会作用力理论。(单选题)

A. 拉特纳

B. 班杜拉

C. 洛伦兹

D. 威尔逊

试题答案:A

53、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单选题)

A.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 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D. 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试题答案:D

54、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单选题)

A. 社会地位

B. 社会认知

C. 社会情感

D. 社会意识

试题答案:A

55、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为,属于()。(单选题)

A. 非侵犯行为

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C. 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D.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试题答案:C

56、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单选题)

A. 海德

B. 凯利

C. 琼斯

D. 戴维斯

试题答案:B

57、社会行为是人对()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单选题)

A. 社会因素

B. 现实生活

C. 周围环境

D. 即时情境

试题答案:A

58、《挫折-侵犯假说》一书修正并扩充了挫折-侵犯理论的内容。挫折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反应,侵犯反应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已。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是,侵犯行为肯定是挫折的一种结果。请问《挫折-侵犯假说》一书的作者是()。(单选题)

A. 多拉德

B. 巴克尔

C. 米勒

D. 伯克威茨

试题答案:C

59、()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单选题)

A. 人际关系

B. 利他关系

C. 依恋

D. 人际吸引

试题答案:D

60、社会行为是人对()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单选题)

A. 社会因素

B. 现实生活

C. 周围环境

D. 即时情境

试题答案:A

61、社会心理学的提法的出现,是社会学家()创造的。他在1897年出版了著作《精神发展的社会与伦理观》一书中,加了副标题“社会心理学研究”。(单选题)

A. 罗斯

B. 鲍德温

C. 特里普利特

D. 麦独孤

试题答案:B

62、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题)

A. 被动的

B. 主动的

C. 积极的

D. 有效的

试题答案:A

63、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单选题)

A. 最稳定

B. 最难预测

C. 最小

D. 最大

试题答案:D

64、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单选题)

A.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B.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C. 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D.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试题答案:C

6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单选题)

A. 心理上

B. 行为上

C. 合作方面

D. 利益上

试题答案:A

66、根据阿伦森等人对能力与吸引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下列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最受人喜爱的是()。(单选题)

A. 能力超凡且没犯错误的人

B. 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

C. 能力平庸且没犯错误的人

D. 能力平庸且犯了错误的人

试题答案:B

67、态度的内化是指()。(单选题)

A. 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B. 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

C. 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

D. 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

试题答案:A

68、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单选题)

A. 信息

B. 情感

D. 意识

试题答案:A

69、社会学习理论大师()认为,当人们得到他人的第一次奖励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强化,他们开始自我欣赏自己的这种行为。因此,强化也包含做成一件好事之后的满足感。(单选题)

A. 斯金纳

B. 班杜拉

C. 洛伦兹

D. 威尔逊

试题答案:B

7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单选题)

A. 印象形成

B. 第一印象

C. 总体印象

D. 刻板印象

试题答案:D

71、奥尔波特之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出现了多种具有一般方法意义的专门技术,以下哪种选项不是专门的技术?()(单选题)

A. 态度测量技术

B. 角色扮演技术

C. 社交测量法

D. 相关性研究

试题答案:D

72、重复与说服效果呈()关系。(单选题)

B. U型曲线

C. 随机

D. 倒U型曲线

试题答案:D

73、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单选题)

A. 社会助长

B. 社会惰化

C. 利他

D. 从众

试题答案:A

74、()于1981年明确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人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基础的科学。”(单选题)

A. 格根

B. 克莱诺

C. 奥尔波特

D. 米德

试题答案:A

75、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单选题)

A. 自我知觉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控制源理论

D. 社会知觉理论

试题答案:A

社会心理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社会心理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测量内隐态度的经典实验范式是()。 参考答案: 内隐联合测试 2.合作性奖励的特点包括() 参考答案: 成员的利益相互关联_成员在发挥功能方面相互依赖 3.囚徒困境是典型的() 参考答案: 非零和博弈 4.竞争和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人际互 动。 参考答案: 正确 5.博弈中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竞争程度。 参考答案: 正确 6.在罗伯斯山洞实验后期,实验者给针锋相对的两组学生安排了一起修水龙头 的任务,让学生变得能和平共处,这里采用了()的策略。

参考答案: 创设共同目标 7.由于他人在场而导致人们的工作绩效提高的现象称为社会助长。 参考答案: 正确 8.扎荣茨认为,对于充分学习的或简单的任务,他人在场所产生的优势反应 ()于个体的工作绩效;而对于新颖的或复杂的任务,他人在场所产生的优势反应()于个体的工作绩效。 参考答案: 有利不利 9.当个体遇到可能需要帮助的情境时,他在决定是否提供帮助的过程中首先要 参考答案: 注意紧急事件 10.下列对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侵犯是一种行为方式 11.按照弗洛伊德观点,侵犯的发起只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并不依赖外部事件。 参考答案: 正确

12.宣泄对于减少侵犯行为的效应是短期的。 参考答案: 正确 13.个体在判定个人责任后,执行助人行为前,还需要进行的过程是()。 参考答案: 确定恰当介入方式 14.侵犯行为是指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的且受害者试图回避的行为。按照侵犯者 的动机,侵犯可以分为()和()。 参考答案: 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 15.多数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对所见所闻建构出一个日常化的解释而非高度异常 的解释。 参考答案: 正确 16.根据关系理论模型,()型的人际关系中资源的交换和分配基于公平原则。 参考答案: 平等匹配关系 17.当你的朋友被很多人指责偷窃,但是你内心对他们的指责持着怀疑态度,只 是迫于压力你还是与他保持了距离。这种行为属于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09题)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209题) 1、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单选题) A. 利益 B. 社会视角 C. 态度 D. 控制点 试题答案:B 2、“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单选题)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倾向成分 D. 偏见成分 试题答案:A 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单选题) A. 成年人 B. 社会人 C. 心理健全的人 D. 合格社会成员 试题答案:D

4、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内容?()(单选题)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的内容、功能、程序等 C. 社会影响 D. 集群行为 试题答案:D 5、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单选题) A. 诱因的强度 B. 回避动机 C. 趋向动机 D. 达到平衡状态 试题答案:A 6、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的知觉。(单选题) A. 自己 B. 社会 C. 自然 D. 环境 试题答案:A 7、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单选题) A. 亲合 B. 喜欢 C. 亲情 D. 爱情

试题答案:D 8、在社会心理学发展时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实验研究与技术三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下列选项中()不是理论的发展。(单选题) A. 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B.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C. 归因理论的研究倾向 D. 塔吉菲尔等的社会同一性理论 试题答案:D 9、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单选题) A.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 B.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 C. 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D. 双向沟通 试题答案:A 10、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的是下列哪种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单选题) A. 原有经验 B. 价值观念 C. 情绪状态 D. 积极偏见 试题答案:C 1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单选题) A. 定向作用 B. 第一印象

2023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咨询师)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2023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咨询师) 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年。 1879 1897 01908(正确答案) 1924 2、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是()。 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正确答案) 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开展及其他变化的规律 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解释社会互动 3、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S=f(P,E).其中,E的含义是()。 行为 个体

函数关系 个体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 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哲学思辨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 学派时代 经验描述阶段(正确答案) 5、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一致性 社会适应性(正确答案) 6、由于恐惧偏离而发生的从众行为,属于()。 真从众 权宜性从众(正确答案) 高层次从众 低层次从众 7、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再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印象管理 社会影响

人际吸引 从众(正确答案) 8、有他人在场时,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是()。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社会抑制效应(正确答案) 罗森塔尔效应 9、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暗示者的个人魅力 暗示者的血型(正确答案) 环境 被暗不者的人格 10、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响,称为()。 逆反 反模仿 真暗示 反暗示(正确答案) 11、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做()O

2023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1.5分,共24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试验社会心理学旳创始人是( A ) A.奥尔波特 B.麦独孤 C.瑟斯顿ﻩ D.罗斯 试验社会心理学旳建立:试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16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 A) A.一般旳措施论ﻩ B.局部旳措施论 C.详细旳措施 D.思想工作措施 社会心理学研究措施有三个层次:1、是一般旳,或称总旳措施论。一般旳措施论指旳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所采用旳一般旳哲学观点和认识措施,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科学共同采用旳措施论;2、是局部旳措施论。所谓局部旳措施论,也就是专门旳措施论。这是指某一知识领域中所采用旳措施论;3、是详细旳研究措施。详细研究措施就是搜集事物和现象,并

对此加以分析、整顿旳详细方式。39 3.态度测量旳纸笔法也叫( D ) A.汇报法B.描述法 C.记录法ﻩD.量表法 测量态度旳措施/态度旳测量措施:1、纸笔法。纸笔法也叫量表法。测量态度需要两个指标,一种是态度旳方向,也就是评价旳方向,是喜还是恶,是肯定还与否认。另一种指标是态度强度,或称深度,即好或恶、肯定或否认旳程度;2、假路线技术;3、生理记录;4、行为观测。66 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旳协调性认知数目成( A) A.反比B.正比 C.等比D.无关 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如下几种原因:1、失调程度伴随认知之间旳差异程度旳加大而增长;2、失调程度伴随有差异性认知数目旳增长而增长;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旳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原因导致旳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旳重要性。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旳认知数*重要性/协调旳认知数*重要性。90 5.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旳。( A ) A.贝姆ﻩB.凯利

2023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157题)

2023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真题模拟汇 编 (共157题) 1、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单选题) A. 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B. 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C. 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D. 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试题答案:C 2、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趋于成熟,这意味着()。(单选题) A. 从高一开始即已完成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的转化 B. 个体思维水平和类型的差异稳定了 C.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可塑性增大 D. 各种思维成分变化加剧 试题答案:B 3、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单选题) A. 艾里克森 B. 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 试题答案:B 4、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单选题)

A. 争取人格的独立 B. 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C. 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D. 对外部需求的争取 试题答案:C 5、哈维格斯特认为,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而且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最大要求的时期是()。(单选题) A. 成年初期 B. 成年中期 C. 成年晚期 D. 青年期 试题答案:B 6、皮亚杰认为,儿童内在表征系统发展的最早表现是()。(单选题) A. 象征 B. 符号 C. 延迟模仿 D. 平衡 试题答案:C 7、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单选题) A. 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 B. 从猿人到现代人的心理演变 C. 从胎儿到成年个体的心理演变 D.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心理演变 试题答案:A

8、人一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单选题) A. 青春期 B. 成年初期 C. 成年中期 D. 成年晚期 试题答案:B 9、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岁以后。(单选题) A. 50 B. 60 C. 70 D. 80 试题答案:B 10、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单选题)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试题答案:B 11、第二反抗期发生在()。(单选题) A. 3岁~4岁 B. 小学阶段 C. 青春期 D. 青年期 试题答案:C

2023年《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2023年《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 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参考答案:A 2.()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 参考答案:D 3.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A、强度 B、外显度 C、方向 D、深度 参考答案:D

4.关于爱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爱情具有浪漫色彩 B、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 C、幼儿也有爱情 D、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参考答案:C 5.在态度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成分。 A、外显行为 B、情感 C、行为倾向 D、认知 参考答案:B 6.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社会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参考答案:C 7.一般来说,人在()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身体运动 B、身体接触 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参考答案:B 8.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控制点 参考答案:B 9.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参考答案:A 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D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09题)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 编 (共209题) 1、()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单选题) A. 归因 B. 态度 C. 动机 D. 情绪 试题答案:B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单选题) A. 心理上 B. 行为上 C. 合作方面 D. 利益上 试题答案:A 3、()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单选题) A. 个体性 B. 直接性 C. 情感性 D. 系统性 试题答案:D 4、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单选题)

A. 成年人 B. 社会人 C. 心理健全的人 D. 合格社会成员 试题答案:D 5、()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单选题) A. 自我暴露程度 B. 情感卷入程度 C. 好恶评价 D. 亲密行为 试题答案:A 6、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一代这种社会化类型称之为()。(单选题) A. 发展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试题答案:C 7、态度改变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新态度与原先态度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态度改变量的关系可以大致上表示为下图中的哪种线形关系?()(单选题) A. A B. B C. C D. D 试题答案:B

8、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题) A. 被动的 B. 主动的 C. 积极的 D. 有效的 试题答案:A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单选题) A. 个体层面 B. 人际层面 C. 群体层面 D. 社会层面 试题答案:D 10、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单选题) A. 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 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 C. 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D. 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 试题答案:A 1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单选题) A. 信息内容 B. 信息数量 C. 信息顺序 D. 信息真实性 试题答案:C

2023年心理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55题)

2023年心理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 编 (共255题) 1、新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单选题)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高原现象 D. 反馈 试题答案:B 2、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是()。(单选题) A. 流体能力 B. 操作能力 C. 社交能力 D. 晶体能力 试题答案:A 3、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单选题) A. 自然前提 B. 核心成分 C. 无关因素 D. 决定因素 试题答案:A 4、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的规律?()(单选题)

A. 活动内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 B. 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C. 活动内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 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回忆时时间短估 试题答案:B 5、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单选题) A. 反射系统 B. 反射弧 C. 无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试题答案:B 6、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是()。(单选题) A. 技能 B. 高原期 C. 习惯 D. 迁移 试题答案:C 7、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单选题) A. 都是好的 B. 都是坏的 C. 有好有坏 D. 无好坏之分 试题答案:D 8、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单选题)

A. 美感 B. 理智感 C. 道德感 D. 成就感 试题答案:C 9、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单选题) A. 书面言语 B. 独白言语 C. 对话言语 D. 内部言语 试题答案:C 10、父母的哪种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单选题) A. 民主 B. 保护 C. 支配 D. 拒绝 试题答案:A 11、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单选题) A. 定势 B. 迁移作用 C. 动机状态 D. 变式 试题答案:A

2023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2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1.5分,共24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场理论是由______提出来旳。( B ) A.霍夫曼ﻩ B.勒温 C.海德ﻩD.华生 场理论是由勒温提出旳。36 2.需要严密控制变量旳措施是(B) A.模拟研究 B.试验室试验47 C.准试验研究ﻩ D.自然试验 3.态度旳调整功能又称为______功能。( B ) A.自我防卫ﻩB.功利性 C.知识性ﻩD.服务性 一般来说,态度旳功能重要有四类,即调整功能、自我防卫功能、体现功能和知识功能。调整功能也称之为工具性功能或功利性功能。

态度旳知识功能(在汇集事实、经验,观测以及推理,并按照与否适合信念和情感,把他们分门别类,归纳为抽象旳范围,并且在范围旳关系中概括出对我们有用旳普遍规律。)55-564.最轻易使态度变化旳恐惊程度是(B) A.低程度ﻩ B.中等程度 C.较高程度 D.最高程度 恐惊程度与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惊程度最轻易使态度产生变化78 5.治疗人旳焦急,可以通过______治疗法。( D) A.痛苦归因ﻩB.偏差归因 C.旁观者归因D.错误归因 情绪归因旳作用:1、痛苦归因。用变化自我归因中旳某些原因,研究者可以使得被试增长或减少对痛苦旳知觉以及忍耐力;2、“错误归因”治疗法。对于病人旳焦急问题,一种学派是心理分析治疗,心理分析治疗试图找出焦急旳隐藏着旳本源;另一派则是学习治疗。学习治疗主张在本来产生焦急旳情景中采用放松旳手段,使病人重新学习。自我归因研究提出了第三种心理治疗措施,即不主张使用寻求隐藏旳本源或重新学习旳措施,而是让病人对激起原因作出错误旳归因,从而使得病人得到治疗。151 6.人际吸引中使人喜欢程度最高旳是( D ) A.所有肯定旳评论B.所有否认旳评论 C.先肯定再否认旳评论ﻩ D.先否认再肯定旳评论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会心理适应真题模拟汇编(共170题)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会心理适应真题模拟 汇编 (共170题) 1、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所有物是指()(单选题) A. 现实自我 B. 理想自我 C. 物质自我 D. 精神自我 试题答案:C 2、角色是随着客观以及条件的变化不断发生改变的,人的心理也应当随着这个改变而作必要的改变,这就是()(单选题) A. 角色失调 B. 角色定位 C. 角色转换 D. 角色产生 试题答案:C 3、主观规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的一种信念。(单选题) A. 在乎 B. 喜欢 C. 认识 D. 讨厌 试题答案:A 4、好父母的定义是由()决定的。(单选题)

A. 自己 B. 社会化所处的背景 C. 孩子 D. 社会 试题答案:C 5、适应性障碍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二是性格素质基础。(单选题) A. 应激源 B. 信任 C. 激情 D. 反应 试题答案:A 6、不同的聊天话题被证明会带来()的约会成功率。(单选题) A. 相同 B. 完全相反 C. 随机 D. 不同 试题答案:D 7、言语暴力倾向于忽视他人的(),以致人际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单选题) A. 语言 B. 心情 C. 感受和需要 D. 地位 试题答案:C

8、情绪的信号功能: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除借助言语进行交流之外,还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单选题) A. 性格 B. 价值 C. 心理和意图 D. 思想和意图 试题答案:D 9、个体通过社会化得以(),获得发展的基点。(单选题) A. 远离社会 B. 适应社会 C. 进入社会 D. 接近社会 试题答案:B 10、角色失败:又称“角色崩溃”,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角色扮演者()进行成功的表演,以至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未退出角色。(单选题) A. 顺利 B. 可以 C. 无法 D. 勉强 试题答案:C 11、适应性障碍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二是性格素质基础。(单选题) A. 应激源 B. 信任 C. 激情 D. 反应

2023年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

浙江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个体过程、团队过程和( )。 A.人际过程 B.学习过程 C.成长过程 D.认知过程 2.侵犯行为从效果上来看,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也许是( )。 A.有益社会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有害社会行为 D.协同社会行为 3.在Sternberg看来,一见钟情属于( )。 A.迷恋式爱情 B.愚蠢式爱情 C.浪漫式爱情 D.空洞式爱情 4.在团队决策过程中,( )的思维模式经常导致劫难性的事件发生。 A.团队极化 B.团队极端 C.团队思维 D.团队思考 5.Lukes认为个人主义的内涵不涉及下面的( )。 A.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 B.自主与个人隐私 C.自我揭露水平高,对社会影响敏感 D.强调个体是社会基础 6.个人知觉的偏差涉及正性偏差和( )。 A.负性偏差 B.判断偏差 C.认知偏差 D.晕轮现象

7.与助人或利他行为有关的因素涉及:助人者的人格因素,心情,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 A.助人者的文化水平 B.助人者的年龄 C.助人者的性别 D.助人者的内疚感 8.目前对态度的定义大家公认最佳的解释是( )。 A.Allport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 境的反映 B.Krech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 的持久组织 C.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别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D.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经验对事物、观念或别人产生的认知 9.Simons认为,在态度改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说服者的因素 B.说服信息的因素 C.自我的因素 D.说服情境的因素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吸引基本原则的是( )。 A.强化原则 B.社会交往 C.社会互换 D.联结原则 11.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 )文化中的人更易于从别人所处的群体来判断别人。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2.以下社会群体属于团队的是( )。 A.65以上的老人 B.“欢乐总动员”节目的观众 C.在街头围观别人打架的一群人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120题)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120题)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单选题) A. 构造一种完形 B. 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试题答案:B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单选题) A. 正迁移 B. 横向迁移 C. 负迁移 D. 纵向迁移 试题答案:C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单选题)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中期 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试题答案:A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单选题)

A.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C.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 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试题答案:D 5、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单选题) A. 共同的表征 B. 共同的知识 C. 共同的关系 D. 共同的经验 试题答案:C 6、()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单选题) A. 皮亚杰 B. 艾里克森 C. 维果斯基 D. 班杜拉 试题答案:A 7、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单选题) A. 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 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 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试题答案:C

8、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单选题) A. 迁移 B. 动机 C. 策略 D. 技巧 试题答案:A 9、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单选题) A. 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 试题答案:A 10、界定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依据是()。(单选题) A. 采用“发现法”的学习往往是有意义学习,采用“讲授法”的学习往往是机械学习 B. 学习材料是否具有逻辑意义 C.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D. 新旧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实质性的非人为性的联系 试题答案:D 11、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单选题) A. 共同的表征 B. 共同的知识 C. 共同的关系

浙江 2023年心理学考试:心理统计学真题模拟汇编(共133题)

浙江 2023年心理学考试:心理统计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133题) 1、已知一组数据6,5,7,4,6,8的标准差是1.29,把这组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5,然后再乘以2,那么得到的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单选题) A. 1.29 B. 6.29 C. 2.58 D. 12.58 试题答案:C 2、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单选题) A. 达尔文 B. 高尔顿 C. 高斯 D. 瑟斯顿 试题答案:B 3、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10、12、15,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为()。(单选题) A. 34 B. 36 C. 5 D. 2 试题答案:D

4、23析因设计表示()。(单选题) A. 有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3个水平 B. 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 C. 有3个区组,各接受2种处理条件 D. 有2个区组,各接受3种处理条件 试题答案:B 5、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单选题) A. 概率论 B. 样本分布理论 C. 小概率事件 D. 假设检验 试题答案:B 6、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单选题) A. 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B. 方差齐性检验 C. 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 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试题答案:A 7、现有8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做等级评定,为了解这8位面试官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求()。(单选题) A.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B. 积差相关系数 C. 肯德尔和谐系数 D. 点二列相关系数

杭州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会心理适应真题模拟汇编(共170题)

杭州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会心理适应真 题模拟汇编 (共170题) 1、开放性:又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和事物持开放、探求态度。(单选题) A. 有意思的 B. 旧的型 C. 好的 D. 新的 试题答案:D 2、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不等长)分别是:()。(单选题) A. 激情、亲密、忠诚 B. 激情、亲密、信任 C. 激情、关心、信任 D. 激情、关心、忠诚 试题答案:A 3、人们从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二是为了()。(单选题) A. 引人注目 B. 成功 C. 被喜欢 D. 成领袖 试题答案:C 4、个性指一个人的()的特征模式,及其背后隐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单选题)

A. 思维、情绪和行为 B. 爱情、思维、情绪和行为 C. 思维、金钱和行为 D. 思维、情绪和表情 试题答案:A 5、偏见,是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所持有的()的情绪性态度。(单选题) A. 消极 B. 肯定 C. 积极 D. 否定 试题答案:A 6、如何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呢?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告诉公众那些可能会阻碍助人行为的()。(单选题) A. 原因 B. 价值观 C. 行为 D. 后果 试题答案:A 7、好父母的定义是由()决定的。(单选题) A. 自己 B. 社会化所处的背景 C. 孩子 D. 社会 试题答案:C

8、人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影响态度。(单选题) A. 也会 B. 不一定 C. 可能 D. 不会 试题答案:A 9、“从众”是一种比较()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单选题) A. 奇怪 B. 普遍 C. 罕见 D. 极端 试题答案:B 10、保持健康的另一个要素是与他人(),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寻求安慰和建议。(单选题) A. 游玩 B. 生气 C. 交往 D. 交谈 试题答案:C 11、婚姻的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即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单选题) A. 比较轻率 B. 比较固定 C. 比较简单 D. 比较复杂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55题)

杭州 2023年心理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255题) 1、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单选题)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试题答案:D 2、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单选题) A. 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 B. 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 两生一样大 D. 无法判定 试题答案:B 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单选题)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机能活动 D. 意识活动 试题答案:B 4、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单选题)

A. 书面言语 B. 独白言语 C. 对话言语 D. 内部言语 试题答案:C 5、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神经生理学家是()。(单选题) A. 布洛卡 B. 罗杰·斯佩里 C. 巴甫洛夫 D. 艾宾浩斯 试题答案:B 6、新旧活动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单选题)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高原现象 D. 反馈 试题答案:A 7、损伤大脑颞叶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如下职业?()(单选题) A. 音乐家 B. 演员 C. 建筑师 D. 画家 试题答案:A

8、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单选题)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试题答案:A 9、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单选题)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机能活动 D. 意识活动 试题答案:B 10、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单选题) A. 望梅止渴 B. 谈梅生津 C. 含梅流涎 D. 望梅生畏 试题答案:A 11、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力的群因素说是由()提出。(单选题) A. 塞斯顿 B. 桑代克 C. 斯皮尔曼 D. 费侬 试题答案:A

沈阳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模拟汇编(共209题)

沈阳 2023年心理学考试:社会心理学真题 模拟汇编 (共209题) 1、()认为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被别人理解的工具。(单选题) A. 进行群体动力问题研究的勒温 B. 符号相互作用论者米德 C. 提出社交测量法的莫雷诺 D. 提出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塔吉菲尔 试题答案:B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单选题) A. 信息内容 B. 信息数量 C. 信息顺序 D. 信息真实性 试题答案:C 3、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单选题) A. 诱因的强度 B. 回避动机 C. 趋向动机 D. 达到平衡状态 试题答案:A 4、有关社会化的理论中,属于认知发展论观点的理论是()。(单选题)

A.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B.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论 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 J.Harris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试题答案:A 5、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单选题) A. 社会心理 B. 社会意识 C. 社会知觉 D. 社会观念 试题答案:B 6、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内容?()(单选题)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的内容、功能、程序等 C. 社会影响 D. 集群行为 试题答案:D 7、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单选题) A. 第一印象 B. 刻板印象 C. 总体印象 D. 客观印象 试题答案:C

8、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单选题) A.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B.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 C. 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D.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试题答案:C 9、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单选题) A. 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 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 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 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试题答案:A 10、()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单选题) A. 归因 B. 态度 C. 动机 D. 情绪 试题答案:B 11、根据科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做()。(单选题) A. 认同 B. 内化 C. 服从 D. 从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