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一节ATP和酶

第1课时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ATP相关动画,结合教师讲解,能够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并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观看ATP相关资料,能够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

1.观察法:利用教材中的图,熟悉ATP的结构简式。

2.分析、讨论法: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学生开展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们把ATP形象比作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归类已学过的能源物质。

2.教师的教学准备:结合实例,引发讨论,配合图片,熟悉知识。配合图片,让学生深入认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哪些?

学生:淀粉、糖原、葡萄糖、脂肪等。

教师: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为细胞提供能量呢?

结合一个实验,引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实验过程如下:

1.取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等量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各加入等量少许水混合均匀。将两试管置于暗处,可观察到荧光。

2.静止15分钟,待荧光消失。

3.A中加入医用葡萄糖溶液2mL,B中加入ATP注射液2mL。充分混匀后,置于暗处观察。

结果:A无荧光出现,B有荧光出现。

得到什么结论呢?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ATP的结构简式及各字母的意义

学生:

⑴阅读课本P63相关内容,了解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简式及各字母的意义

⑵思考ATP的结构与其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关系。

⑶讨论:讨论完成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问1】ATP的全称、组成、结构简式、各字母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讲述:阅读课本P63,完成。

全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组成: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

结构简式: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

A表示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糖),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

【问2】ATP在结构组成上,和什么物质最接近?

讲述:a部分同核糖核苷酸。

【问3】ATP的结构与其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有什么关系?

讲述:ATP的水解,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探究二:ATP和ADP相互转化

【问1】ATP是怎么来的?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来源是什么?植物和动物的来源一样吗?

讲述: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和人等通过呼吸作用。(注意:此处学生还未学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简单提到,或者说一些生物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问2】ATP的能量如何释放的?

讲述:ATP分子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

【问3】ATP与ADP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吗?

讲述:

由上图可知改过程不是可逆反应。物质虽然可逆,但能量不可逆,催化两个反应的酶也不一样。

探究三:ATP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关系

识。

探究四: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问1】如何理解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讲述:理解“通货”,我们可以对照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1.价值尺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而ATP含有的能量值较稳定,可以

作为尺度衡量各个生命活动过程产生和消耗能量的多少。

2.流通手段: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可以供多种场所利用。

3.贮藏手段: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

4.支付手段:各项生命活动均可及时利用。

5.世界货币:不同生物可以通用,没有特异性。

【问2】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量?

讲述:转化为其他化学能(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合成的ATP经过暗反应将能量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能(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电能(如电鳐放电)等。

【问3】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能量的物质,简单总结。

讲述: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储能物质是脂肪。

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能。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ATP和酶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全称: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组成: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

结构简式: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

A表示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糖),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

2.ATP和ADP相互转化

3.ATP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关系

5.能源物质小结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本节内容秉承开放性、创造性和联想性,是本课的精髓。通过观察图片和类比,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用形象生动的例子使学生理解“通货”的含义。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保持注意力集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设置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来交流信息和获得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深入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事实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穿针引线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恰当的,甚至是高效的。

第一节ATP和酶

第2课时酶和酶促反应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2.通过进行探究活动,阅读酶相关资料,能够掌握酶的特性,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

3.通过进行探究活动,能够明确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控制自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法: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学生熟悉酶促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并分析知识海洋及课本内容,归纳出酶的特性。

2.互动讨论法: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海洋和放眼社会,让学生开展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3.实验探究法:进行实验设计并实践;联系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解决的学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观察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中是加酶产品,分析他们加酶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结合实例,引发讨论,配合图片,熟悉知识。配合图片及实验设计操作,让学生深入认识酶和酶促反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一些加酶生活用品的图片

教师:这些生活用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都添加有酶制剂。

教师:那么为什么要加酶?酶究竟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边做边学】认识酶

实验一:(酶具有催化性)

实验结果:

1.1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和速率明

显高于2试管。

2.1试管中卫生香火焰变得明亮,2试

管无变化。

结论: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具有催化性。实验二:(酶具有特异性)

操作顺序项目

试管号注意事项

12

1可溶性淀粉溶

2mL--

2蔗糖溶液--2mL

3淀粉酶溶液2mL2mL轻轻振荡试管4保温时间5min5min试管下部入水5加入斐林试剂2mL2mL

6水浴加热时间1min1min试管下部入水

7结果砖红色沉

蓝色沉淀

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的催化作用是具有特异性的。

【问1】阅读课本P64,并结合以上两个实验,总结酶的概念、化学本质、作用原理。

讲述: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将这个概念分解:

来源:活细胞产生的(和核糖体或者细胞核内合成的);

生理功能:起催化作用;

化学本质: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还有少数是RNA;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问2】酶作为催化剂有什么特性?

讲述: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适宜pH等温和条件下进行。

酶具有高效性(实质是因为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物)

探究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问1】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什么呢?

讲述: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那么影响蛋白质活性的因素都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此pH、温度等都会影响反应速率。此外,对于反应过程,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等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问2】这些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

讲述:以曲线的形式说明:

影响因素曲线说明

pH

酶活性最大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高于或低于最适值,酶活性均降低。过酸或过碱会使酶失活。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温度

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通常称为酶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值,酶活性均降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

酶浓度

在酶促反应中,当反应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随着酶浓度的升高而上升,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比例关系。

反应物浓度(底物浓度)

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当反应物浓度达到某一定值后,再增加反应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pH果真对酶活性有影响吗?”的实验设计研究

(1)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1cm2)浸入酵母菌溶液,取出后晾干,滤

纸片上附着有过氧化氢酶。

(2)在4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相同),在一片片地放入相同数量的滤纸片。在滤纸片上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H2O2分解为H2O和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氧气泡的增多,烧杯底部的滤纸片会上浮,直至浮出液面。

(3)滤纸片接触液面后会下沉,直至烧杯底部,然后由烧杯底部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及时记录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t)。以1/t为纵坐标(酶促反应速率)、pH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图,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ATP和酶

酶和酶促反应

1.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特性

(1)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适宜pH等温和条件下进行。

(2)酶具有高效性

(3)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物)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以曲线的形式说明:

4.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本节内容秉承开放性、创造性和探究性,是本课的精髓。通过实验探究,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对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保持注意力集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设置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来交流信息和获得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深入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验设计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事实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穿针引线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恰当的,甚至是高效的。

第三节关注癌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细胞癌相关视频,能够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2.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能够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3.通过讨论癌症的防治,能够认识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1.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2.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的原因。

【教学媒体】PPT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如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

(二)癌细胞的形成

投影:P109“表5-2对几种致癌因子致癌作用的评价”。

讨论:

1.引起癌症的因子有哪些?

2.这些环境因素称什么?

3.致癌因子可分为哪几类?

4.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发生有什么关系?

投影: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

(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物理致癌因子)(2)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无法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过渡:致癌因子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在人的正常细胞中,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投影:P110“图Ⅳ细胞癌变的一种理论”。

思考:

(1)原癌基因产物的作用?

(2)抑癌基因产物的作用?

(3)细胞癌变的原因?

强调: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小结:癌症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在细胞基因组中,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某一原癌基因的突变,并不马上形成癌变,当多个基因发生变异时才有可能使相关细胞逐渐显示出癌细胞的特征。

设问: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独有特征有哪些?

(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能够无限增值;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讨论:癌症是否会遗传给后代?

(只有患者的生殖细胞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致癌变异,才有可能传给后代;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家族成员更易患癌症。)

过渡: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三)我国的癌症防治

思考:“癌症的三级预防”分别是从哪三个方面预防的?

(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防止致癌因子的影响;高危人群及时检出。)

讲述:人类在与癌症的抗争中,逐步积累了治疗癌症的经验,研制出有效的抗癌药物,形成了多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癌症的治疗,目前一般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手术切除等方法。

讨论:

1.三种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分别是什么?

2.三种方法分别针对癌症的什么阶段或哪种癌症?

3.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根治癌症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基因治疗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总结:

1.细胞癌变的原因

2.癌细胞独有的特点

3.癌症防治的方法

【布置作业】记忆本课主要知识点,完成《学习与评价》同步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关注癌症

一、癌细胞的形成

1.引发细胞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内因:原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变异

2.原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变异引发细胞癌变的机制

3.癌细胞独有的特征

二、我国的癌症防治

1.“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2.癌症的治疗

(1)一般采用的方法

(2)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节光合作用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光合作用认识相关动画,能够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通过进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光合色素探究实验,结合资料分析,能够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色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2.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三.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法:通过回眸历史,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条件、场所、产物等,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熟悉实验流程,培养严谨实验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场所等。

2.教师的教学准备:学生互动讨论,教师点播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

任务。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师:我们每天的能量来源于什么?

学生:食物。

老师:那食物包括什么呢?

学生:蔬菜、水果、肉、蛋……

老师:总结起来就是植物类和动物类的,而动物又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那么植物的能量从哪里来?大家应该听过“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靠太阳呢。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回眸历史】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发现者实验(依据)结论

蒙特利尔柳树实验

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普利斯特莱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玻璃罩

内,小鼠没有窒息死亡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根豪斯带叶枝条放在水中,500多次植物更

新空气实验

植物只有绿叶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更新空气

萨克斯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

鲁宾

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

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

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

发现14CO2→14C3→(14CH2O)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

成有机物的途径

【问1】对于上述实验,你有没有什么质疑,认为说服力不强的?

讲述:普利斯特莱的实验缺乏空白对照,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问2】萨克斯的实验中,黑暗处理12h的目的是什么?叶子是绿色的,如何避免颜色干扰实验结果?

讲述:黑暗处理12h即为饥饿处理,目的是消化叶片原有的有机物(淀粉)。

碘蒸气检测之前需要对叶片用酒精溶解色素进行脱色处理,从而避免干扰实验结果(蓝色)的观察。

探究二: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

【问1】为什么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

讲述:阳光中的可见光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照到物体表面后,该物体又将这种颜色的光反射出来,就是我们所见到的颜色。对植物而言,除了部分橙光、黄光和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被叶色素分子吸收,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

【边做边学】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问1】此实验中所加的各种试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讲述:SiO2的作用是帮助研磨,使更研磨更加充分。CaCO3的作用是保护色素,中和细胞中的酸,防止镁从叶绿素分子中移出。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层析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

【问2】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几种呢?

讲述:

【积极思维】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在哪里?

恩格尔曼实验一:

恩格尔曼实验二:

【问1】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讲述: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问2】该实验的巧妙之处有哪些?

讲述:1.选择水绵作实验材料,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确定氧气释放的部位,便于观察。

2.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空气中的氧气和光的干扰。

【问3】几种色素有什么差别?

讲述:

色素呈现吸收峰作用

叶绿素a 蓝绿色蓝(窄)、红(宽)收集、转换光能

叶绿素b 黄绿色蓝(宽)、红(窄)收集光能

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色收集光能、保护叶绿

素免遭强光伤害叶黄素黄色蓝紫色

第二节光合作用

第1课时

一、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二、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

操作流程:提取色素→制滤纸条→制滤液细线→色素分离→观察结果

三、几种色素的比较

色素呈现吸收峰作用

叶绿素a 蓝绿色蓝(窄)、红(宽)收集、转换光能

叶绿素b 黄绿色蓝(宽)、红(窄)收集光能

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色收集光能、保护叶绿

素免遭强光伤害叶黄素黄色蓝紫色

在教学设计时,本节内容秉承开放性、创造性和探究性,是本课的精髓。通过实验探究,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历程,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研究性和探究性,并通过色素提取及分离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色素的种类及作用。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保持注意力集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设置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来交流信息和获得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深入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验设计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事实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穿针引线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恰当的,甚至是高效的。

第二节光合作用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光合作用相关动画,能够理解光合作用概念以及掌握它的过程。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1.1发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2.1.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 2.2.2其他细胞器 2.2.3细胞核 2.4细胞骨架与内膜系统 3.1水与无机盐 3.2糖类与脂质 3.3蛋白质 3.4核酸 3.5元素与生物大分子 4.1.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4.1.2酶的特性 4.1.3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4.2ATP 4.3.1细胞呼吸的类型 4.3.2细胞呼吸的过程 4.3.3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 4.4.1光反应

4.4.2碳反应 4.4.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1.1细胞周期 5.1.2细胞的分裂 5.2细胞的分化 5.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发现细胞 【教材分析】 该节课主要包括发现细胞的科学发现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最后介绍科技进步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史的内容较多,相对比较枯燥,结合初中知识及插图,引导学生抓住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与细胞发现及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相关性。【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 细胞学说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过程】 学的活动2 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学的活动3 学生阅读教材P2-3,完成表格 的填空。

教学板书设计 发现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教学反思】 此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且重点在于科学史的介绍,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在介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摸索生物实验及生物探究的意识。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 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核酸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与牡丹都只含DNA,不含RNA B.病毒核酸的元素组成与苔藓的相同,与牡丹的不同 C.DNA和RNA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都有差异 D.苔藓的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不含DNA 2.{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4.{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是()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6.{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 A..B.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第 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日后学习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⑵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⑴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⑵激起同学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视角。 三.教学重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学习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后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所以要把基础打好。 ②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这是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殊体现。 ③细胞学说的内容。这是学好本册的基础。 ⑵教学难点: ①区分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理解什么是细胞学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开拓、继承、修正、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 四.课时安排:2课时,1 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1 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学习。 五教具准备显微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结合课本P7,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图片) 讨论: (1)请说出上图各表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神经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在生物体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板书标题] 观察细胞 学生自学,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师生一起学习 1.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⑴目镜与物镜、低倍镜与高倍镜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到教学活动。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一】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教材P110~111) 1.主要观点 (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 (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 (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P111~113) 1.主要内容 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教材P113)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聚焦 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用进废退 ①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 (2)获得性遗传 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 ②长颈鹿脖子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 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时才能传给后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一) 引入新课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 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 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 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 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 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 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二) 分析细胞胞里面复制呢, 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 单位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 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 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

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 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三) 生命系统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的结构层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次(难点) 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 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 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 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 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小结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课后练习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 1 系统(什么是系统学生活动 呢),而且这些生命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细胞内) 的关系。(以一只龟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 胞就是一个生命系 统,(为什么呢,) 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阅读资料并讨论:

苏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B.加入的碳酸钙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C.层析时,滤液细线要浸入层析液的液面以下 D.层析后,在滤纸条上可以得到4个色素带 3.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4.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 B.低温、高温、过酸或过碱都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和多肽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免疫过程中可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 B.膜蛋白在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C.膜蛋白在膜中较磷脂更易移动 D.膜蛋白在转运离子时形状可发生改变 7.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 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8.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9.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10.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12.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详细教案

同学们好,今天将由我来带领同学们走进高中的生物学习之旅。 现在,请同学们对生物这个词给出一个最简单的定义。(Put up your hands) 其实,简单地说,生物也就是有生命的个体。 要了解一个个体,首先要从细胞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同学们请看,在教材第二页的左上角有一幅图,是SARS患者肺部X光片阴影图,和SARS病毒模式图。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这个问题探讨,仔细思考讨论题,待会儿会请两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第一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坐。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第二问,谁来说说?。。。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了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尽管现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是难解难分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个关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实例分析 这是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艾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统。 看完这几幅图后,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第四页上面的无道题,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三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草履虫除了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它得先摄能才能运动吧,它还能呼吸和生长,还有应激性。 好,第二题,某某 在你和你爸妈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它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再进一步发育成胎儿,那么胚胎发育跟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细胞分裂和分化 第三题,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还有相关的骨骼肌细胞。请坐 第二问,你每天学习的时候需要哪些细胞 太多了,它涉及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淋巴细胞引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特定细胞受损而致病的。。。。 例如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的话会导致听觉发生障碍。 第五题

最新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时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蔗糖 B.图甲中物质b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温度①>②>③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酶浓度①>②>③ 2.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分离结果示意图,甲为新鲜菠菜叶色素提取液分离的结果, ①~④表示色素的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③ C.分离时滤液细线应浸没在层析液中 D.乙可能为衰老菠菜叶色素提取液分离的结果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绿色蔬菜的保鲜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4.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5.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6.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7.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 B.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 C.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 D.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 9.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ATP增多,NADPH减少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10.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先煮沸排除原有气体干扰 B.实验自变量为是否通入O2 C.实验因变量为是否产生CO2,Ca(OH)2溶液可换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为控制变量,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11.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全册教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全册教案 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设疑: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0.921.09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预测实测原因预测实测原因预测实测原因 苹果汁 梨汁 马铃薯匀浆 花生 种子 花生种子匀浆 豆浆 鲜肝提取液 交流实验结果:每一组实验选取一个人介绍实验情况,然后分析实验成败的得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那么,细胞中的各种有机物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H、O、N、P、S等 微量元素:Fe、Mn、Zn、B、Cu、M等 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二、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常见有机物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

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可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三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2个学生中的1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2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1个实验的操作。 3.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用手上提夹住试管的试管夹。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6.1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细胞增殖是必修一的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细胞周期的认识和图像的识别。主要弄明白细胞为什么要增殖?细胞怎样增殖?细胞增殖的意义为何?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基本上不学习生物学,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不甚了解,而且缺乏一定的空间感,故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要借助一些模型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识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特点,加深理解细胞分裂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 程。 2、通过绘图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物体生长规律,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 五、教学思路: 这节内容是本册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内容直观化,静态图像动态化,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需学生记忆的内容进行强调,并利用少而精的习题进行巩固,在讲分裂过程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

几个重要概念,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着丝点,在强调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征时,要结合这一时期的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两种分裂过程的区别应在学生掌握某一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找出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小结:(顺口溜)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间期:DNA复制数加倍,染色体复制数不变,单体形成在里面。前期:前期显三体,膜仁消失去。 中期:三体形成最明显,着丝点排在赤道板。

苏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有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有染色质 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 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4.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5.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6.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科学家们在研究细胞核的作用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下列有关实验与结论均相符合的是 实验名称结论 ①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美西螈的肤色不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②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蝾螈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

A.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7.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 A.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B.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D.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8.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9.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0.下表是关于酶的一些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唾液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①和②对照、③和④对照、⑤和⑥对照都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