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编曲《云水禅心》作品分析——古筝钢琴二重奏

改编曲《云水禅心》作品分析——古筝钢琴二重奏

改编曲《云水禅心》作品分析——古筝钢琴二重奏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钢琴曲分析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此乐曲是一个三段曲式的结构,共69 小节。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级和弦与?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

钢琴曲的乐队改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Music Conservatory) 文章编号:1003 7721(2001)02 0048 07 周雪石 钢琴曲的乐队改编 内容提要:把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改编成乐队曲,是学习乐队编配的重要内容。从实践看,将优秀的钢琴曲、器乐独奏曲、歌曲及民歌改编成乐队作品最为多见。从教学看,钢琴曲改编是学习 配器的必由途径。文章就这一课题中几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钢琴曲;改编;配器;织体;乐器组 中图分类号:J614;J614.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曲的乐队改编几乎是配器法教科书的必讲内容。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外很多作曲家在写乐队作品前,都有先写成钢琴缩编谱,然后再谱成乐队总谱的创作习惯,还有些作曲家喜欢将自己业已成名的钢琴作品改编成乐队曲。其二,尽管钢琴作品在写法上与乐队作品有显著的差别,但从多声部音乐的组织手段和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二者又是相通的。因此,钢琴曲改编,是综合训练配器技术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把钢琴曲成功地改编成乐队曲,绝非易事。在钢琴上有许多演奏方便且发音清晰的写法,在乐队中可能成为很大的技术障碍;同时,很多常见的钢琴织体,一旦改编成乐队演奏,就必须重新组织乃至织体上大的改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如此说来,掌握与钢琴织体相适应的乐队写法固然重要,但是,要想从书本教学中学到可能有的全部手法,是不可能的。本文只能就一些常见的或典型的技术问题简要论述如下。 一、改编钢琴上的琶音 例1 在钢琴作品中,如上例这样在宽阔的音域内快速的琶音进行非常普遍,如果用乐队演奏,除了竖琴之外,恐怕再没有其它乐器能够独立胜任了。但是,竖琴没有足够的音量和力度来表现如此强烈的效果,那么,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把这些分解的和弦音重新排列,并压缩到一个合适的音域内,采用多件乐器分层演奏。如下面的写法: 作者简介:周雪石(1962-),男,武汉音乐学院作曲与音响导演系副教授,文学硕士(武汉 430060)收稿日期:2001 02 19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

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

【美学欣赏】20首着名钢琴曲赏析

1作曲家:C. 格凡斯 ●作品名称:《帕凡管风琴曲》 作品分析和感想: 这首管风琴曲沿袭了中世纪音乐的传统特点。 ①庄严肃穆; ②在风格和表演方面与声乐曲息息相关。乐器可以用来重迭或取代世俗的和宗教的复调作品中的人声。 【巴洛克时期】 1作曲家:J.S. Bach J.S. Bach的创作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作品名称:《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 作品分析和感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正是其中之一。平均律是欧洲音乐的基本律制。巴赫以《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这套曲集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 这首《小前奏曲与赋格之五》中前奏曲为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为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充分拓展了D大调的音乐内涵,表现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 ●作品名称:《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作品分析和感想: 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一般在国外万圣节经常能够听到。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原为管风琴曲,是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曲。乐曲采用了d小调,4/4拍。乐曲具有雄伟的戏剧情节和华丽的技巧,是一首高雅,雄浑,底蕴丰厚的乐曲。在作品旋律中,巴赫已大胆地投入了他那敢于独领风骚的,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音乐,使人们耳目一新。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赋格主题移至低声部呈示,前后反复出现八次,音乐情绪逐步高涨;最后,乐曲再现托卡塔部分,以气势雄伟的尾声结束。

浅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浅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关键词】中国钢琴改编曲;时代性;价值性;民族性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发展历史 所谓改编曲:改编是将原有音乐作品在其他的乐器上或以其他乐器音乐形式进行移植,或者对民歌等曲调以器乐音乐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发展和编配。钢琴改编曲是将既有的歌曲或器乐曲,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性的情况下,改编为钢琴曲。改编的“改”是指改由钢琴演奏,“编”是指重新编配,使之成为符合钢琴特性的音乐作品。钢琴由于其乐器本身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几乎能胜任任何音乐形式的改编。因此改编曲成为中西方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芽探索时期(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和逐步成熟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多元化创作手法绽放时期(20世纪70~90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意蕴还学习并运用西方多元化创作思维和演奏技法。 二、钢琴改编曲的分类 (1)以社会背景为主题的改编曲目,如《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作者根据国内的时事状况于1948年在法国创作的,这也开创了第一首将民歌改成钢琴曲的先例。除此以外由于社会背景变化,作曲家也会依据民歌的主题来创作一些改编一些乐曲,以适应时事的需要,如陈培勋的《卖杂货》,是改编的广东小调等等。(2)根据古典传统民族乐器改编的钢琴曲,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等等。(3)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广受民族喜爱,作曲家依据这些曲目进行改编,如倪洪金根据京剧曲牌、昆曲曲牌改编的《练习曲四首》等,再如朱晓宇根据京剧、秦腔、豫剧改编的《戏剧组曲》。(4)根据舞剧改编的钢琴曲,如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猜调》的创作特征及演奏要点[摘要]王建中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将现代的作曲手法同古典钢琴创作及中国传统民族化创作手法融为一体。王建中的作品每一句、每个节奏,甚至每个音符都能表达出其作品的亲切力,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都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 的艺术价值。本文着重论述了《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的创作特征和演奏要点。 [关键词]王建中《猜调》演奏 一、王建中简介 王建中,江苏人,1933年生于上海,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他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很早地接触了钢琴的学习。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58年毕业后回沈音附中任教,之后又回到上音院教钢琴和民族作曲理论专业和声课程。“文革”期间经常下乡,作品创作和演出受到严格的限制。五年后,再次回到上音任教。他的主要作品分别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这首钢琴作品是他最早的改编曲;1961年的《变奏曲》;1966年的《托卡塔》和《田歌》;1972年的《赤胆忠心》《浏阳河》和《大陆歌》;1973年的《陕北民歌四首》《百鸟朝凤》和《梅花三弄》;1974年的《樱花》和《五首摇篮曲》都是根据外国音乐作品改编创作的;1975年《彩云追月》;1976年《蝶恋花》和协奏曲《红旗渠畔》以

及1981年的《小奏鸣曲》和1983年的《组曲》;还有1985年的《谐谑曲》;1994年为第一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作品《情景》;2001年为国庆五十年创作的《走进新时代》和2003年根据古曲《渔舟唱晚》创作改变的钢琴曲《渔舟唱晚》。这些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技巧上都体现了王建中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作 曲技术扎实的基础。 二、《猜调》的创作和演奏要点 (一)《猜调》的创作背景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它产生的历史性和 创作性,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猜调》无疑也有着它的创作背景。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文艺方针,触动了作曲家王建中的创作激情。他不断地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民情,深入人群,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基础,在1958年创作改编出了钢琴作品《云南民歌五首》。作品运用云南不同民族、不同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情景,也体现了不同民歌的风貌,把民歌甜美而细腻的韵味和短小而简洁的结构特点都巧妙地展现在了作品中。结合钢琴的音响特点巧妙别致地展现出清新的云南民间特色的五首小曲《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也反映出作曲家创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其中《猜调》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一首,是根据云南彝族民间传唱的小调改编而成。小调共九小节,四段歌词,每段都用“唉喂”

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教学目标: 1、感受在现代艺术中民族音乐所处的不可缺少的地位,重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2、通过欣赏与对比的教学方法,对我国传统独奏民族乐曲与改编和创作的民乐有一个比较与认识,提高独立欣赏的能力。 3、学生通过改编与创作为单旋律加入伴奏,感受有伴奏的乐曲 教学内容:歌曲《彩云追月》,民乐合奏《彩云追月》,二胡加伴奏《赛马》琵琶曲《送你一只玫瑰花》 教学重点:学生感受通过自己改编后,旋律的改编,做出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通俗歌曲《彩云追月》 思考: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曲? 2.这首歌曲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它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元素。这是一首根据我国传统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通俗歌曲) 二.民族乐器的认识 2011年10月11-14日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开展了国际音乐博览会 介绍民乐馆中的民族乐器(实物展示) 1.葫芦丝 2.陶笛 3.竹笛 4.二胡 5.古筝 二、由上面的欣赏引出本节课题——改编与创作的民歌民乐 1、欣赏与思考: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彩云追月》 (1)听辩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2)我国的民族管弦乐团与西洋管弦乐团在乐器的组成和分类上有什么异同?

(它们都是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这几大类组成的) 2、欣赏与了解不同风格特点的传统民乐 (1)打击乐合奏《喜庆锣鼓》片段 (2)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3)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片段 (4)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片段 三、由传统民乐团的民乐演奏谈及到新民乐的演奏与创作: (一)欣赏:女子十二乐坊作品《阿拉木汗》 思考: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乐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的音乐里面加入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是一种民乐的改编与再创作;而且在舞台的布置,灯光音响的使用与处理上也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在演奏方法上也有较大差异,例如:传统民乐是坐着演奏的,而新民乐是站着的,并带有很多的身体语言的表演;在乐队组成上新民乐除了有传统民乐外还加入了现代的一些乐器如:架子鼓、吉他、电吉他等。) (二)欣赏女子十二乐坊作品《新古典主义》 思考:这首作品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这首作品是由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中的一些名段改编而成的,它带有很浓郁的西方音乐的特点,却以中国民乐演奏的方式呈现,所以很特别。) 四、民乐在电影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一)欣赏电影:《十面埋伏》片段 思考:1、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是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琵琶) 2、背景音乐选自哪首曲子?(《十面埋伏》) 3、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描写了重重的杀机和埋伏,是一种在战场上的场面) (二)介绍琵琶曲的分类: 琵琶曲分为文曲与武曲两种,文曲曲风以抒情为主,武曲曲风以为主。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由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通过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及内容,作品弹奏时的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中国钢琴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彩云追月分析演奏处理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人民音乐家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1975年,王建中先生把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为钢琴曲《彩云追月》。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有民歌作品《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唢呐曲改编《百鸟朝凤》;创作歌曲改编《大路歌》、《走进新时代》;古琴曲改编《梅花三弄》;器乐合奏曲改编《彩云追月》;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1 作品分析 《彩云追月》注重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手法、还有民族风格。不是单纯的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也不是单纯的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抒情优美,婉转,拥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韵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1.1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并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织体、调式的变换,在原来旋律中,运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增加色彩性的音程等手法使之钢琴化。同时,在作品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曲子不仅重视“线性思维”,还注重“立体思维”,旋律简单流畅,和声的进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整首曲子,都是温婉流畅,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的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1.2技法分析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1到9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体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如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是旋律更加的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八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伴奏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添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高潮,尾声和引子相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引人遐想。

黎英海和他的钢琴作品《民歌钢琴小曲50首》

黎英海和他的钢琴作品《民歌钢琴小曲50首》 【摘要】:二十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从萌芽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内外的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物质资源匮乏的穷困时期,钢琴艺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成长可谓是阻力重重,但是满怀爱国之情的音乐工作者们并没有畏惧困苦,他们积极接受、勇于尝试外来艺术文化,试图通过传播音乐来唤起民众对自由,平等,和平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而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具体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个人还是机构与团体,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上。本文所研究的黎英海先生本人及他的作品与理论正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黎英海先生(1927——2007)是一位研究与实践并行的音乐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和民族音乐创作。在他早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把民族和声理论作为和声课的重要一部分讲解,这不仅在当时,即便是在现今的音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久而久之,他逐渐探索出一套关于汉族调式和声的理论,并且将其整理出版,这就是日后的《汉族调式及其和声》,这本书至今仍是中国钢琴作品写作的理论典范。在和声课教学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他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将民族和声理论运用与实际作品中,特别是在为中国的传统民歌配和声方面,他更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日后,在一些专业钢琴教师的建议之下,他以汉族民歌为主,整理出50首小曲出版,这便是正文中将要探究的《民歌钢琴小曲50首》。这50首作品结构短

小,基本上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织体写作,没有做任何动力性发展,因此它是易于弹奏的。除此之外,黎英海先生在音乐创作的其他方面也有涉及,如声乐作品:《太阳出来喜洋洋》、《献给老师的歌》、《千里草原把身翻》以及《春晓——黎英海歌曲选》;钢琴作品:《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阳关三叠》、《夕阳箫鼓》、组曲《杂技速写》和《记住祖母的话》等;电影音乐:《海囚》、《聂耳》、《伟大的起点》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民歌钢琴小曲50首》是黎英海先生早期的作品,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初期的优秀作品。这本作品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它通过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弘扬中国民歌瑰宝,更在于它将民歌作为探索民族和声的突破口,整理出一套中国特色的和声编配法,这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来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将这本作品集作为研究的重点,从作品选材、民族调式、和声、节奏以及演奏分析等方面论述,从而进一步的领悟黎英海先生的民族音乐理论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关键词】:黎英海民歌钢琴小品演奏分析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24.1;J614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9引言9-13第一章黎英海先生

中国民族音乐改编钢琴曲的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改编钢琴曲的意义 中国有几百所艺术院校,每个院校都有钢琴专业,但是,我们常听到的都是西洋音乐,包括每个老师的教学也一样,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钢琴作品都是老一代作曲家们创作的,现代作曲家创作改编的很少,那么,钢琴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西洋乐器来说,我国的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们应该更好、更多的利用钢琴这件乐器的普及性来传达中国民族的音乐文化。 我国民族音乐题材丰富,有历史悠久的古曲(也包括传统民族器乐曲)、各民族的民歌、个地方戏曲、中国特色创作歌曲等等。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出现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们在用西洋乐器改编中国民族音乐的道路上,给后来的作曲家们做出了很好的借鉴。其中,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代表作品:原古琴曲由王建中1973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梅花三弄》;原琵琶曲由黎英海1975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夕阳箫鼓》等等;原二胡曲由儲望华1972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二泉映月》;原琵琶曲由殷承宗1973年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十面埋伏》等等一大批的优秀作品。 由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作曲家们在原来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和声、织体,这些由中国古典音乐素材改编的钢琴曲通过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也能把中华民族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把中国的传统音乐通过西方的作曲技巧呈现出来,洋为中用,发掘自己的民族特色,寻找到了属于中国钢琴发展的一条崭新道路。当然,也通过这件西洋乐器大中国民族音乐传向世界,让其他国家通过音乐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曲家们在改编中国民族器乐曲的同时,也改编很多经典的民歌、戏曲等等,也成为了中国钢琴曲目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的背后,蕴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灵魂,在创作上,不仅要保留原有的民族风格,也要大胆创新,这样的创作不仅体现出中国民歌特色,也添加了很多

第二章 中国民歌(第一节中国民歌的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篇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乐”是居第二位的。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来成就一个人。 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要比我们常说的“上下五千年”更为久远。其发端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开始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也引进了乐器、乐律和音阶。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智慧的56个民族,除了历史久远,众多的体裁则是中国音乐的另一特色。每个民族都有别具一个的音乐文化.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分作五个类别: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种类民族音乐(如民间歌舞、曲艺、戏曲、民族器乐等)的基础。它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始终伴随着人民的喜怒哀乐以及理想和愿望。民间歌舞的音乐主要来自民歌,戏曲,曲艺音乐,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民间歌舞的原形就是民歌,进一步加上表演就成了歌舞,比如凤阳花鼓、陕北秧歌等。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演化成了戏曲的初期形态,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滩簧戏、评剧、黄梅戏、二人台等,;许多民族的民间器乐曲或直接来自民歌,或根据民歌加以变化而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民歌

民歌鉴赏-答案

` 民歌鉴赏答案 民歌的产生 1“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 1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正确答案:× ! 4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全国钢琴考级2级曲目分析

! 全国钢琴考级曲目分析二级 二级A组(1)练习曲古里特 此曲开始接触十六分音符,弹奏时要流畅,要有歌唱性。这首练习曲是3/8拍子,乐句划分是两小节为一句。弹起来要有起伏,要找到节奏中内在的韵律。要把节奏中内在的感觉组成旋律进行弹奏,这样就可以做到既流畅又有颗粒性,还显得有生气。难点是第三行最后两小节到第四行前两小节结束,左手音符容易遗漏,休止符不容易准确的进来,必须带着拍子练。要把3/8拍的三拍一边弹,一边念出来,这样才能弹奏准确。 二级A组(2)加沃特舞曲亨德尔(德) 此曲节奏是4/4拍子,可以用2/2拍的感觉来弹奏,也是由第四拍(弱拍)进入。注意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开始连奏的第三个音,时值容易太短,弹得不要太秃了。因连奏的第三个音是重拍(强拍)不能感觉在弹奏完第三个音以后向上抬起手腕的动作太大,反而是要保持平衡,最后一行的演奏也是如此。另外第二个需注意的地方是第一行第三小节最后一拍开始是小分句,它是两个音一连,两个音一组的小分句,要求两个音弹奏时手腕欺负不能太大;第一个音向下弹,第二个音手腕轻轻向上抬一点,再向下弹奏就行了,要保持手腕平稳。第三个问题是左手用断奏的方法进行弹奏,要求用小臂把力量通过手腕,手指平稳得送到键盘上。 二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 此曲是6/8拍子,旋律非常优雅、轻盈。注意右手的奏法和谱例上的表情记号(强、弱、渐强、渐弱<>等)都要做出来,即用准确的奏法做出乐句的感觉。左手弹奏要非常均匀,要象一个背景,象一个大草坪一样平稳。第二行第五小节开始,左手又增加了一个声部,低音要保持住,听起来感觉背景更加浓厚。右手力度上从开始的弱(p)到中强(mf),音乐情绪上更显得热情、激动。这一页最后活跃了一些。要准确做好右手的断奏,而对于左手的连奏要求连贯。主旋律多次重复,注意每次的不同之处,要弹奏地很悠扬。 二级A组(4)旋律舒曼 此曲是富有歌唱性的曲目。左右手均为连奏方法弹奏。左手不能弹奏得疙疙愣愣,要富于旋律性一些。右手的旋律性更强,句子要拉长一些。第二行的句法比较短,象在问话,对于表情记号(<>),要着重弹奏此音的语调。第三行第三小节右手指法是五、四指转(5、1指和4、2指)五、四指的和弦,在转移手指的过程中注意四指弹奏完转动的手形。开始时要慢练,弹奏四指后转动四指向一、五指手形靠的分解动作。另一处须注意是第四行最后一小节处,上声部两个音的弹奏与下声部三个音要分清楚,要找到左手声部内在的旋律,注意小节和小节的连接。 二级B组(1)练习曲杜威诺阿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综合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2:18:04.5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作者:张贵荣 [导读] 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摘要: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解放区的天》改编创作而成,此外储望华还写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如参与了黄河协奏曲写作。本文将对《解放区的天》相关的曲式结构及演奏要领等进行综合性探究。关键词:解放区的天;曲式结构;演奏;处理 该作品是储望华根据陈志昂的群众歌曲《解放区的天》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该群众歌曲主要是描写了人民在解放后,敲锣打鼓庆祝得到解放的欢乐场面,作品的曲风明朗欢快。作品属于A大调,2/4拍子,演奏时应与原歌曲的速度一样,欢快活泼。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另附加引子和结尾。各段落起始小节数如下:引子(1-14小节),主题呈示(15-51小节),发展中段(52-82小节),连接(83-96小节),再现(97-128),变奏(129-153小节),尾声(154-163小节)。接下来是对作品的音乐分析以及演奏分析。 引子(1-14小节),引子段落可分为两个部分,1-4小节作为一部分,5-14作为第二部分,1-4小节音乐材料采用的是和弦,目的是模仿欢欣鼓舞的锣鼓声。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运用ff的力量,和弦力量沉下去后需要放松,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的和弦弹成跳音,结实有力。随后的10个小节是华彩过度段落,左手的伴奏先是使用柱式和弦,接着使用半分解和弦下行,在演奏左手的时候应全部采用跳音弹奏,右手的华彩音阶下行跑动,需要将指法设计规范,其次是节奏点必须很清晰,最后是音色均匀,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在练习时可采用变换节奏的方式来练习右手的华彩,在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时候是一个伴奏先行,演奏的时候稍弱,因为后面主题开始后左手的流动低音半分解伴奏只是居于一个从属地位。 主题呈示(15-51小节),主题部分的材料运用的是原歌曲的主调,左手运用的的半分解流动低音伴奏的织体。这部分表达的正是原歌曲中最欢腾的一个场面,因此演奏的时候应采用欢快的情绪。演奏时需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右手旋律的指法;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第三,拍子变换后节奏的准确性;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第一,指法的问题,乐句第一句起头时的同音应采用轮指的弹奏方式,可用4-3-2-1或者3-3-3-2的指法,但不论是哪种指法都应该固定下来,以免影响后期的演奏,紧接着第二小节的指法采用1-5-2-3的指法。余下的指法与第一句大同小异,固定下来即可。第二,旋律句子的起伏感和呼吸感问题,演奏一首旋律性很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划分清楚句子,只有句子轮廓清晰,那么线条自然也就清晰。呼吸感也是在句子里随着句子使用的,随句子开始也随句子结束。句子划分清楚后观察句子的走向,简单的做法就是像数学中以点绘抛物线的形式让句子的走向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清晰的展现于眼前。当句子走向清楚后,带上演奏的气息,身体随着音乐句子的走向,那么作品的呼吸感和起伏感自然也就很清晰了。第三,拍子的问题,在主题段落中使用了1/4,2/4,3/4三种节拍,演奏的时候需要清晰的读谱,看清楚节拍的变换位置,把握住节奏的精准性。不同的拍子的重拍都是不一样的,演奏这部分十对节拍点定要非常清楚。第四,左手伴奏的层次问题,在演奏左手伴奏的时候,首先是跳音奏法不必说,最主要的是注意声音的层次性,这里的伴奏使用的是流动低音的半分解伴奏,那么流动低音的部分音色势必要区别于和声部分,因此演奏的时候流动低音略强与和声,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在各自的框架内保持一种平稳运行的音色。 发展中段(52-82小节),中段是作品的抒情段落,首先是右手的旋律使用长气息的歌唱性旋律,其次是左手的伴奏改为了上行的琶音伴奏。中段的调性也转入D大调,右手歌唱性的旋律使用八度叠加和弦等方式构成,演奏的时候要突出和弦上方音的主旋律。左手的琶音伴奏优美动听,演奏的时候身体由左到右的起伏感需具备,演奏的时候声音控制的比右手弱一倍,要起到陪衬的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呈现出来的效果应是一部动听的混声合唱一般。中段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右手旋律的指法问题,这里的指法需要单独编配,因为句子的旋律性很强,指法的衔接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连接(83-96小节),这几个小节短暂的连接后作品进入了再现的段落,在连接句子的弹奏时要注意右手的小句子,不拖拉,每一个小句子的弹奏干净利落,左手的和弦有力,饱满,以跳音弹奏。再现部分速度情绪等与第一段相同。 变奏(129-153小节),变奏部分采用主题的旋律加花变奏,这也是作品的一个高潮部分作品的旋律隐藏于右手快速跑动的四个十六分音符之中,演奏的时候需要将旋律音挑出来单独练习,因为旋律音更多的出现在小拇指上,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采取高抬指,使用重音练习小拇指,否则旋律出不来。另外在演奏左手的时候采用轻快灵巧的跳音弹奏,并且一直持续到尾声部分。 尾声(154-163小节),尾声的音乐材料使用的是引子的音乐材料,与引子交相呼应,一样的演奏技法,一样的激动欢腾的情绪,在作品倒数5小节的时候有一个渐慢及自由延长,这个自由延长记号的处理,演奏者最好根据长音的泛音结束以及内心的情绪来把握好尺度。最后在一片热烈的锣鼓声中结束本曲。 结语 《解放区的天》是众多中国钢琴根据歌曲改编成独奏的曲目中的一首,在演奏像《解放区的天》之类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作品的本身的曲式结构作分析,对和声发展,以及演奏技法作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原歌曲所涉及到的情感,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做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只有这样对一个作品做一个全方位的剖析和理解,才更利于我们演奏者的演奏,才能更好的将作品中所传达的内容情感等展示给观众。 作者简介:张贵荣(1994-),男,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第十四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

第十四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 热身话题 1. 你喜欢唱歌吗?喜欢唱什么歌 2. 你最喜爱的歌星是谁? 3. 你听过或者会唱哪些中国歌曲? 希望学什么中国歌曲 〔星期一。在玛丽的宿舍里〕 玛丽:哎,王峰,见天上课的时候,我们班口语老师教我们唱了一首中国的流行歌曲,叫……叫什么来着?反正是你们男生唱的 歌。 王峰:很多歌男女都能唱。 玛丽:这歌可不适合我们女生唱。老师给我们放了这首歌的MTV录音带,里面那歌男的一边跳,一边扯着嗓子吼。 王峰:听你的口气,你是不喜欢这歌了? 玛丽:听听还可以,我可唱不了。不过我们班的男生唱的都挺带劲儿,一唱起来震得我耳朵都疼。 王峰: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歌? 玛丽:我喜欢慢一点儿的,温柔一点儿的,像《月亮代表我的心》、《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什么的。 王峰: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玛丽:我的同屋有这些歌的CD,她整天听,我也就会跟着哼哼了,要是让我唱我还真唱不了,歌词都不知道是什么。

王峰:想学吗?我叫你。 玛丽:你也喜欢唱歌?你可真行啊!打球、做饭、唱歌,样样都会。 你先别夸我。我也事那种“扯着嗓子吼”的人,要是我一开口,说不定你就会捂着耳朵跑出去。 玛丽:不至于吧。 王峰:那我就凑合着教吧。你说想学什么? 玛丽:你最好教我唱中国民歌,和流行歌曲比起来,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我在美国时候学过几 首,不过全都忘得差不多了。 王峰:你想学哪个名族的歌呢? 玛丽:我都想学。 王峰:你学得过来吗?我告诉你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呢!要是都学,够你学一辈子的。 玛丽:那就教我几首你喜欢的歌吧。 王峰:这样吧,下次辅导我把我家的磁带那几盘来,你先听听,喜欢哪首我就教你哪首,怎么样? 玛丽:那太爱好啦! 〔星期三在玛丽的宿舍〕 玛丽:磁带给我带来了吗? 王峰:忘不了,早就准备好了。 玛丽:快让我看看。哟,这么多!你是不是把磁带商店搬来了?? 王峰:这还算多呀?

钢琴曲《爱之梦》的结构与意境分析.doc

钢琴曲《爱之梦》的结构与意境分析 一、引言 《爱之梦》这首钢琴曲是李斯特在自己的三首歌曲上改编的钢琴曲 , 取名《爱之梦》。每一首都是根据诗歌编写而成。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 《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这三首音乐深情婉转 , 李斯特使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把听众带进音乐里面 , 使观众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 , 体会到了李斯特当时的心境。 二、《爱之梦》的创作背景 《爱之梦》是李斯特在 1850 年改编自自己的三首歌曲的抒情钢琴曲 , 《爱之梦》三首钢琴曲都采用夜曲的题材 , 由于前两首不经常演出 , 其中第三首是具有奏鸣曲式的钢琴曲之一 , 所以一般只要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 ,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第三首 , 这第三首尤为着名。它改编自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爱吧 ! 你可以爱的这样持久》 , 这首原诗的情调比较低沉 , 诗的内容表达了生离死别的情绪 , 李斯特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 , 并没有受这首诗情调的限制 , 相反 , 这首钢琴曲形象的表达出来充分的热情和张力 , 并没有原诗作的悲伤情感。 三、《爱之梦》结构分析 1.《崇高的爱》 《崇高的爱》是《爱之梦》三首钢琴曲里面最安静、最温柔婉约的一首曲子 , 这首曲子充满了爱恋回忆。乐曲在多生分解和弦的衬托下, 从一个高声部开始 , 旋律柔美 , 情意绵绵 , 宽广平稳 , 就如同自己置身于爱的海洋一样。乐曲在不同 的曲调都向观众表达着不同的心情, 在 A 段中 , 李斯特以分解和弦作为背景, 是曲调连贯也有跌宕起伏的特点, 演奏时对于声部的处理也是十分精致, 声音饱满充实 , 就像赐予每一个音符生命一样, 它们缓缓的从指间流淌出来, 流向观众的 内心当中。 在之后的小节中 , 音乐逐渐加快节奏 , 也加快了朗读部分的节奏 , 使曲子在原先的平静基础下迎来了第一个高亢部分 , 就像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突然掀起了风浪一样 , 打破了观众平静的内心 , 这次之后又一次更强的风浪出现了 , 他的双手就好像被赋予魔力一样在键盘不停的敲击 , 犹如惊涛骇浪直击观众内心 , 将整

中国民歌1

中国民歌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龙船调》 这是宋祖英2003年11月在世界最高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实况录像,她以一首风趣幽默的中国民歌赢得了满堂喝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与其说宋祖英登上了世界最高音乐殿堂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不如说中国民歌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那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呢?(提问)对,典型的中国民歌《龙船调》,它属于哪个地区,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呢?我们对中国的民歌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中国民歌。 一、民歌的概念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一种由普通民众即兴创造、口头传唱,词、曲紧密结合,篇幅短小,题材、体裁多样化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它是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创作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和自然环境,尤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大家都知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底蕴,同时也积淀了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而作为这笔遗产之一的中国民歌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那么中国民歌到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首先,一说到歌,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唱,那么歌唱是怎么产生的呢?公孙尼子在《乐记》里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衷,故形于声”;也就是说,一切声音或音乐的产生都来源于人的内心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触动就靠声

音来表达。而声音的表达方式很多啊? 在《礼记.乐记》中子贡问乐于师乙的时候,师乙提到了:“言、长言、和嗟叹”三种声音的表达方式。那么这段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当说话、朗诵不足以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歌唱的形式来加以补充和延伸。而这种补充和延伸就标志着歌唱以及中国民歌的诞生。 中国民歌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候的“弹歌”,而《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民歌歌词总集,而后是《楚辞》,到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曲子”、以及明清时的说唱艺术(时调、小曲),都是中国民歌的前身。直到上个世纪才统一称之为民歌。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歌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它所反映出的内容和形式也显得丰富多彩: 三、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 传统中国民歌可以按体裁、题材、民族、地域和历史进行分类。从题材分类看,主要有反映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也有反映婚姻爱情和宗教信仰方面的。而按体裁分类则是最为普遍简洁的一种方式,它把中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今天我们就主要从体裁分类形式来了解中国民歌。 对于劳动,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能够进行协作性较强的集体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常常会因为身体负重而本能地发出一些吆喝或呼号声,而这些吆喝、呼号声后来逐渐又被劳动人民所美化,从最初简单的、有节奏的吆喝声,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和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而这种被劳动人民美化的吆喝声就是中国民歌的第一种体裁形式:劳动号子。 (一)劳动号子,是人们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