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2017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结课作业

研修科目项目管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

结课时间2017年11月23日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业化生产、快速施工、缩短工期等优势,能提高我国现阶段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性不强、建筑品质不高的缺点,推动着建造方式的改变、并能提高企业信息化、可视化管控管理水平,并且通过预制装配式产业链的整合,催生相关新产业和服务业,可以使产业链上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全产业标准化,规格化,使得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到有效整合。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使用到BIM、PCA技术、ISM理论,实现前沿技术快速积累转化为产值的效果。同时,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优越性能和先进之处,得到国家和各地区的大力扶植,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建筑形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及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应用与发展、基于BIM、产业链的分析

1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采用的施工方式是现场施工。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依赖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强度大,现场管理混乱,是一种粗放型的施工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装配式建筑则是近来新兴的一类建筑,其特点是建筑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12]。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质量有保证,因此,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传统建筑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所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1]。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还遇到许多瓶颈,装配式建筑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需要采取对策突破这些技术等方面的难题[8]。

2国内外装配式现状分析

2.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综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的能源和环境等方面。装配式建筑凭借其安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的优点已然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7][8]。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是改革工程建造方式,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顾了我国推广预制装配化建筑的进展情况,从产业基础、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政策落实、宣传引导、职业技能培训、承包方式、监管体系等8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化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具有借鉴价值[1]。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装配式建筑,例如浙江省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扶持政策在明确补助范围、关心中小企业、补贴人才技术、优化金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不足[9]。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在装配式公共建筑领域的发展历程就和时代有着深深的关联,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更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19]。

优点:1)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难以推广的原因:

①产业基础薄弱,成本不具优势:从建造成本造价上来看,装配式建造的工

业化住宅项目要比目前常规采用的全现浇住宅略高。

②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严重缺失,职业培训滞后: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尚处于

探索阶段,在设计的系列化、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解

决,相关各方面的技术人才极为稀缺[8]。

③关键技术有待提高,连接方式存在创新空间。

④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⑤宣传引导不够,社会认知程度较低:传统的市场观念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公众尚难以普遍接受新型装配式结构住宅。

⑥承包模式存在弊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缺失[1]。

⑦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政策支持开发商积极性不高。比如,预制混凝

土构件厂所产生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一般被视为商品,在其销售过程中,国家

会征收17%的增值税,相比于其他的建筑材料来说,税收会高出13个百分点,

这就会增加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成本,阻碍其发展。同时,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

制度,是将设计、生产、施工独立开来的,其管理也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实现

混凝土构件的一体化管理[11]。

2)基于SWOT矩阵,分析多种组合策略,提出装配式建筑发展策略:

①降低建造成本。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偏高,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提供了机遇。以保障房建设为契机,扩大预制构件产能,发挥规模效应,降

低建造成本。预制构件按商品征收17%增值税,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推广,可以

适当降低增值税,以降低构件成本。优化构件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相

同构件的重复使用率,提高模具周转次数,降低构件成本。

②加强政策与法律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正处在初期

阶段,由于规模效益无法体现,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以降低成本,

鼓励发展。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建设,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保证,建立协

调和完善的法规体系,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实施,保证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

展。

③整合产业资源,完善相关产业链。

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

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并

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不断整合各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

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④制定总体计划,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

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建立标准的建筑

设计体系,对预制构件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统筹、控制,实现预制构件的通用

性和互换性,并对不同构件作标准化、模数化规定,加快设计速度和施工效

率。

⑤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宣传引导。

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专业化人才。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建

议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企业可以进行

专项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让公众了解预制装配建筑的

性能和优势,取得社会认同。

⑥创新关键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⑦转变工程建造方式,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

缺点: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在装配式建筑模式发展和对策数据上进行分析。

2.2外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一瞥

综述: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发展较早,17世纪时欧洲便已经出现了用木架拼装房屋的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工业化住宅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民主德国工业化达到90%;19世纪70年代美国便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2008年建造的日本东京塔是典型代表。

可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随着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代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而且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非常精致。以澳大利亚Viridian五星级度假村装配式建筑群为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的四个要素:预制构件设计精细化、功能空间灵活性设计精细化、环境适用性设计精细化,安装策略精细化。

可借鉴之处:我国建设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装配式建筑很有发展必要,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技术引进和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没有考虑到的除技术以外的其他设计因素。对澳大利亚Viridian度假村的精细化设计的这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将有利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长远发展[21]。

2.3装配式建筑能源环境影响与分析

综述:在全球能源储量堪忧大背景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能源影响可帮助了解其具

体的能源优势,及时对装配式建筑的过程或阶段进行调整,以达到能源的最佳管理和利用。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加强建筑物的能源管理迫在眉睫。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能源影响,特别是整个建筑过程的能源消耗机制,有助于控制能源利用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促进装配式建筑节能的发展,有效地开展能源管理工作[2][31]。

研究方法:①基于全生命周期(LCA)的能源影响分析;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能源影响分析.

不足之处:目前对于建筑物的能源分析大多还是作为环境影响分析的一部分来进行,单独的能源影响分析模型仍较少;大多数模型均基于LCA和BIM分析方法进行,目前最受到欢迎的方法是将BIM用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BIM的数据化和可视化等优点为LCA分析提供捷径。虽然从LCA分析到BIM分析,再到二者结合分析的成功过渡到我国建筑环境(能源)影响分析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我们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并面临障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障碍便是数据源不全面。数据是BIM的灵魂,尤其是在建造阶段,数据成为制约BIM发展的困难之一。由此,完善建筑数据库也成为促进BIM发展的主要任务。

2.4装配式建筑成本对比与成本分析

综述: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优势为市场带入活力的同时,也有成本居高不下的缺点。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究竟是多少,理论和实践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15][36]。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内在功力不厚,通过加强公司内外部成本控制与管控,是降低装配式建筑企业的产品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行业成本比较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短期来看,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的直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政府需要配套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方法,合理引导开发商和施工方通力协作,提高建筑装配化率,切实推现代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文章也通过理论上对既有制造企业特性、又有施工企业特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路和研究模式,而且可以为实际企业解决成本控制措施优选决策问题。

研究方法:①对于成本对比以某小区特定样本为实例,以现浇工程成本价格为计算标杆,以项目投标样本为基础,对比研究装配整体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差异,详细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与现浇式工程成本的变动情况,用定量方法定性化方法评价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待改进之处;②对于成本控制,现有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装配式建筑行业成本结构及特点,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装配式建筑企业采用项

目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方案,并通过在CYMB公司实施验证,证明了装配式建筑企业适用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实施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不足之处:①成本分析样本选取过少;②单一的项目成本管理模式无法全部涵盖装配式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缺少对装配式建筑企业全面的了解,没有深入挖掘企业成本管理全面系统的精髓,没有把管理方式提高到理论层次。

2.5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与质量评估分析

综述: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居住安全性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问题,其中问题主要体现在:1)坐浆—注浆质量问题;2)后浇段质量问题;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4)生产线上质量问题;5)成品保护问题;并且由于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在施工流程和施工内容上均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的质量评估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研究多集中于施工流程常见质量问题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和防治建议,平台化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领域并未涉及。因此,建立系统、全面的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选择可行性较强的评估方法,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是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5]。通过文章得出:以物联网、3D激光扫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为支撑的装配式建筑BIM自动化质量管理平台,以推动质量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分为3个阶段: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具体内容,建立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研究方法:1)基于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现场跟踪调查,采用鱼刺图法从人员、机械、物料、方法、环境五方面对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剖析;2)评估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应用[24]。

3装配式建筑新技术及新理论

3.1BIM技术的应用

综述:BIM技术是一次技术革命,通过研究BIM在工业化住宅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利用BIM三维信息模型可视化碰撞功能,解决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专业设计中各种碰撞问题,协助优化设计错漏,实现有限空间里面最合理的管线布局方案同时,通过分析工业化建筑中的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部位钢筋安装可行性,建立节点连接的优化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应用BIM结合施工进度模拟(4D),研究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方法,对施工项目中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模拟分析,指导现场施工吊装施工,避免现场人员的施工、安装顺序出错。BIM可以将整个施工过程模拟出来,指导施工的同时,也可以为维护结构安全提供便利,通过优化模型,可以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且施工效果可以提前预知,对于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可以做到同步模拟,可以更好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此外,通过该技术应用,在拆除构件时,

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也是符合我国的能源政策的。

具体来说,在以下各阶段的作用:1)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BIM模型建立和图纸绘制;协同工作及冲突检查;2)BIM技术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应用:一是BIM技术在装配式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优化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是BIM技术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在进行施工时,BIM技术可以指导相关技术人员更好的进行施工操作,从而有效的减少人员指导带来的误差和错误;二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三是在装配式建筑维护阶段应用BIM技术价值也十分明显。4)运营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完成之后,开始进行运营和管理,BIM系统将建筑物的施工情况和经济情况以及容量的承载度等所有信息进行保存,利用BIM系统存储的信息物业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实时监测[14]。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提出了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的概念,研究提出了BIM-CICS计算机集成建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ystem,简称CICS)的总体框架结构,并对分系统及支撑系统的设计思想、结构框架、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提供了在先进的BIM 技术平台下,运用CIMS先进思想管理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方案,对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3]。

研究方法:建筑信息模型

缺点: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由于该系统在建筑企业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际应用研究应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

3.2产业链及物联网的应用

综述:产业链的合理构建是决定建筑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而提升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是指以装配式建筑为对象,以各利益相关企业为载体,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为导向的上中下游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动态增值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构建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变化,适时适度进行调节,形成适应性强的动态延伸链条[5]。文章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1)拥有核心技术能力;2)行业引领能力;3)企业品牌效应;4)发挥人才高地优势。同时提出提升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打造企业集团,高效整合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相互联合形成相互依存、互为影响的整体,并构建一整套适应整体共同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以整个集团的利益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进行整条产业链和各节点企业内部的业务重组,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共享、资源互补、信息共通,不断提高业务的承揽率和企业集团的利润率。2)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3)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5]。

3.3协同可视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综述:通过翡翠滨江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基于信息化管控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可视管理

技术的应用,最终如同搭建了一条看不见的流水线,实现成千上万块预制构件生产、储运、安装、验收全过程的有条不紊,各环节的管理信息可追溯,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建造信息化管理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整个管理技术基于构件供应链管理理念,融合了“BIM+物联网”技术,通过协同平台准确安排每一层构件的吊装进度及对应的供货计划;通过RFID芯片实时追踪和反馈构件状态信息;通过BIM模型实现构件状态可视化;通过手机APP快速查验构件的所有设计和施工信息,以辅助政府、业主和总包实现工业化建筑建造全过程的高效精准管理。完成“以构件为导向,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从构件深化、制作、监督、运输到现场存储、吊装的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问题”的总体目标。

研究方法:以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高端住宅项目为背景,对项目预制构件基于信息化管控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可视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参建各方协同管理问题[6]。

4结语

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仍高于传统建筑的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优化研究,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落后。受限于这些因素,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但是通过这些文献的阅读,我也了解到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行指导并做好制度保证;应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各类结构体系规范。各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体系优化研究,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法和评估体系,企业间做好产业链的整合等措施。针对装配式建筑特点,未来应结合BIM等最新技术利用工业化管理的方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鹏.发展预制装配化建筑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10,5(30):001-005.

[2]高欣,鲍轶群,等.国内装配式建筑的能源影响分析[J].上海能源,2017(10):574-577.

[3]于龙飞,张家春.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集成建造系统[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12,4(32):73-78,89.

[4]史玉芳,康珅,王秀芬.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37):5-9.

[5]齐宝库,朱娅,等.基于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建筑经济,2015,8(36):102-105.

[6]邱迪.基于信息化管控的装配式建筑协同可视化管理技术与应用[J].建筑施工,2015,10(38):1476-1478.

[7]雍锦霞,龙健苇,戴雯娟.浅谈中国近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园林装饰,2018,1:63.

[8]袁青.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中).

[9]徐虹.浅析浙江省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DB].知网,2017(12).

[10]徐兵.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7(下):290-291.

[11]宁凤荣.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A].建筑知识,2017(10).

[12]于龙飞.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9).

[13]韩芳.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研究[J].建筑资讯,2017-12,24(44):3-4.

[14]庞元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D B].经验交流,2018(1).

[15]李丽红,等.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3(9):102-105.

[16]苏杨月,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11(37):43-48.

[17]齐宝库,李长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4-8,15(43):20-24.

[18]王景.装配式建筑推动行业迈入品质时代[N].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24):20-23.

[19]李雯.当代北京装配式公共建筑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6).

[20]徐雨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11).

[21]徐家麟.预制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3(6).

[22]裴予.中小型装配式建筑体系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7(6).

[23]师为国.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9).

[24]Hu.W,F.,Automatic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on Geometric Reasoning[J]. Construction Reseach Congress,2005.

[25]Chen,W,T&Zeng,Z,Coordinat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mponents[J]. Construction Reseach Congress,2005.

[26]Da,K,Ji,Y.,Guo,B.R.,Chen,Z,S.,ISM Theory’s Application 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 Quality Monitoring[J]ICCREM,2016:153-161.

[27]Wang,Y,W&Yuan,Z,M,Research on BIM-Based Assembly Sequence Planning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J].ICCREM,2017:10-17.

[28]Bian,J&He,Q,H,Research on Information Flow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upply Chain Based on BIM[J].ICCREM,2017:131-138.

[29]Wang,J,W&Li,W,S.,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Based on PCA[J].ICCREM,2017:147-154.

[30]Ding,K,C,G,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An Australian Exper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2010,10(2):19-32.

[31]Feng,K,L,Wang,Y,W.,Lu,W,Z,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A Critical Review[J].ICCREM,2017:18-4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装配式建筑发展浅析

装配式建筑发展浅析 发表时间:2019-08-07T09:33:19.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冯马骥 [导读] 摘要:就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而言,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必然的,它所具有的环保、质量优、效率高等优点是传统建筑模式无法匹及的,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等。 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陕西 717403 摘要:就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而言,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必然的,它所具有的环保、质量优、效率高等优点是传统建筑模式无法匹及的,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等。要想装配式建筑模式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加强市场培育、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提高专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1装配式建筑简单概述 有人会问,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呢?装配式建筑是预制建筑部件在工地完成装配的建筑,按预制部件的形式及方法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及升板升层建筑五种。简单说就是可以进行批次建造,把需要的房屋部件准备好,在工地进行装配即可,所以它有建造效率高的优点,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更加普遍,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采用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例如伦敦于1851年建造的水晶宫,它是用铁骨架嵌入玻璃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我国也有很多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的建筑,例如,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杭州来福士广场、北京万科假日风景紫苑、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中国南极长城站等等。2015年以来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划相继出台,明确了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区域、目标及重点发展城市。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具有发展节能环保建筑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特点的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安全、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模式来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 2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 装配式建筑早在上世纪就在国外盛行,此处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日本的住宅厂家比较普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他们不断开发新型的住宅模式,但都大相径庭,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创新。在市场中站领先位置的是一家叫积水房屋株式会社的建筑公司,他们的专利产品住宅 B 型是他们的“主心骨”,B 型建筑体系具有多样化、可自由设计的特点,为日本民众不同的需求带来了不同的建筑方案。美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更加完善,具有更加专业化、商品化的住宅构件及建筑部件,建筑使用的设备也是非常先进发达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工人的专业技能也是相对较高的,相关部门对于工业化住宅的管理也更加先进。他们一般很少在现场进行湿作业,都是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再运到工地与其他房屋构件、部件进行组合,在工厂就能完成一栋建筑的建造,这对于世界各国建筑业来说都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建筑模式了。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步实现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式,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上,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的比例还不足5%,目前已有的装配式建筑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建筑存在着形式单一、抗震性低的缺点,且局限于一些较为基础的例如阳台、楼梯楼板的房屋构件,并未真正实现建筑的整体装配。所以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加强和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和推广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3.1提高技术水平 不论是传统建筑模式还是装配式建筑模式,都需要生产技术的保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性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积极研发,加大研究力度,为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技术支持,对目前所欠缺的构件节点连接、组合安装位置的精确、抗震性能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及时用于实际操作中;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力度普及专业生产设备的使用,并确定明确的管理技术体系;企业积极配合落实装配式建筑规范的落实;积极运用BIM技术,它不仅可以在前期设计中使用,甚至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阶段都可以使用,BIM 技术可以提供多个数据端口,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 3.2组建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 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不管是最初的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构件在工厂的生产制作,亦或是后期的在施工现场的组装,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援,不过,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完善的人才体系,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专职人员也极为缺乏,因此为了满足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师应积极进行学习,深入对装配式建筑的全周期设计,并加强与用户和厂商的交流沟通。不管是政府还是装配式建筑相关集团公司,都应出台人才鼓励机制,促进人才的进修和锻炼,进而完成人才储备,并逐渐组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 3.3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 装配式建筑行业因为还不为更多人所知,也没有很广泛地使用起来,所以对应的法律规范只是碎片化,因为法律是上层建筑,没有行业的广泛发展法律难以完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在行业内自行建立起装配式建筑领域的规范法规。装配式建筑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是认知的颠覆和意识的颠覆,还应该以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规范体系的主要指导理念之一,要建立起能维持行业运行的完整体系。 3.4建筑企业注意建筑成本的优化 装配式建筑虽然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方面,以及后期构件制造和后期施工组建方面,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进而增加建筑企业的建造成本,而较高的建筑成本,也会压缩建筑企业的利润,在市场中也很难进行推广。可见,如果想要实现未来装配式建筑的良性发展,必然要对其进行建筑成本优化,让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并不会采取现浇施工模式,更是更多的选择PC构件,因此应对PC构件成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另外,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模型即使只是出现细微的偏差,生产出的构件也无法进行使用,必须要求模型零误差,进而减少因为误差而造成的浪费,而这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化。 3.5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大面积使用 建筑房地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着不计其数的数据和信息。时至当下,建筑业、互联网三者并没有有效结合起来,很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 读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2017年11月,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7〕151号),2017年2月,省住建厅、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环保厅、质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在新建建筑中加快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的通知》(苏建科〔2017〕43号),均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国家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城乡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提升建筑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实施意见》。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30%以上;抗震设防7度地区单体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达到30%以上,8度设防地区单体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达到15%以上。 2019年1月1日起,全市各类国有投资项目,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积极引导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村住房连片改造建设等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扶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基地发展,在起步阶段,本着总量控制、做大做强的原则,市内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不超过3家,各县分别建成1家。 三、强化责任落实 1.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园区)政府(管委会)是落实所辖区域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 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 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 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 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 低于 20%的预制率,基本上 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 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 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 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1号)、《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全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落实阶段发展目标。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引导,其他投资类型项目积极跟进,建成2-3个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示范。 (三)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2-3家钢结构、3-4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产业基地。X年,将我市建成自治区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产业链。X年,装配式成为我市建筑业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形成一批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式建筑水平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及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化技能的产业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重点推广和应用领域。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办公楼、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林场等低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农牧民自建房屋可根据家庭实际,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等适宜技术建造。 (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造水平。 1.标准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的新模式。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

《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沪建交[2013]1243号)

《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沪建交[2013]1243号 为贯彻实施《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办[2013]52号)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各区(县)结合所辖区域当年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面积落实比例要求以及重点发展区域推进情况等,编制本区(县)装配式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方案并提供给市建设交通委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结合各区(县)的装配式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方案编制年度实施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给各区(县)政府。 第二条(土地供应意见征询)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商品住宅项目在用地招拍挂出让前,由规划土地部门组织前期出让征询,房管部门在反馈征询意见时,除原有的保障房住房比例、配建保障房方式、配套条件等内容外,还应将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反馈规划土地部门,规划土地部门在编制出让文件时应当注明,并在土地出让合同的特别约定中增设这一内容,明确由受让人按照执行。 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商业、办公等项目在用地招拍挂出让前,由规划土地部门组织前期出让征询,建设管理部门在反馈征询意见时,除原有的要求内容外,还应将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反馈规

划土地部门,规划土地部门在编制出让文件时应当注明,并在土地出让合同的特别约定中增设这一内容,明确由受让人按照执行。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房,由房管部门在项目认定文件中明确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用地单位在向规划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划拨用地批文时,必须提交房管部门的认定文件。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由发展改革部门在立项文件中明确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用地单位在向规划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划拨用地批文时,必须提交发展改革部门的立项文件。 第三条(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认定)对于采用除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外的其他结构体系的装配式住宅项目以及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的认定,需经过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对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未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但项目建设单位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且申请享受建筑面积奖励政策的住宅项目,需经过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 第四条(规划方案审批)对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未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但项目建设单位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且申请享受建筑面积奖励政策的住宅项目,房管部门应根据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出具审核意见,规划土地部门在审批项目规划方案、核定建筑面积时,应依据上述审核意见,核定的建筑面积应扣除按规定可不计入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对不计入的面积予以备注说明。表示为在核定的建筑面积后加上“(不包含按规定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面积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要求,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府办发〔X〕25号)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现结合我县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发挥特色,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力争在X年底,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建成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以及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三)实施标准和要求。从X年10月1日起,全县建筑规模2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货币化安置除外),以及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适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建设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对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取得地上建筑规模

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不少于建筑规模30%的建筑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中,装配式建筑专项发展规划中明确区域及相应建筑规模的新建项目,应按规划要求采用装配式建造;鼓励桥梁、管廊、轨道、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每年制定X县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及实施项目等具体内容,落实责任主体,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布局,落实政策措施,促进X县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以点带面,不断扩大X县装配式建筑规模,以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厂房工程项目、X电子商务二期建设项目、X县利民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为先行推进示范项目,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为全面推进我县装配式建筑积累设计、施工、监督等方面经验。(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三)合理布局产业基地。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鼓励具备条件的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上下游配套产业,促进我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加强对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规划选址、土地供应、企业备案及工商注册的管理工作,引导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产业层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国内建筑普通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难免有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效率不高等缺点,而国内外的建筑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本文就中国建筑业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概况,结合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对中国建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优缺点;前景 1、概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应用逐渐升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成本较低,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产品质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产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各种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使得产生的废料、废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结构构件甚至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1.2国内发展状况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大量的破坏,为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存在一种保守思想,以致不能被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不好等现象。所以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很大进展;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長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市场方向的正确引导-政府建设 (1)传统的市场观念会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使公众在内心能够接受这样的新型住宅。 (2)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应该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

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建筑抗震性能高、节能性能高、使用面积大等优点。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30%,2017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1.39万亿,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将有至少6万亿以上的产值。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四大转变:①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②生产地点由传统的以工地现场为主转变成以工厂生产为主;③施工方式由传统的现场施工变为现场组装;④施工人员由传统的施工现场农名工为主变为产业工人、技术操作工人为主。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造价相对较高。费用的增加主要在预制构件的预制和构件的安装运输;②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③专业人才短缺,预制构件的安装对运输、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而普通的施工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验。 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情况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2018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并废止原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完善产业链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需要完善产业链,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并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不断整合各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完善技术标准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3)提升技术水平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提高构件制作水平,保证构件制作质量,降低构件制作成本;施工企业需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 (4)提高政策支持 政府应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企业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实施土地、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植培育相关企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