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第一节绿色建筑的概念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给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是指大自然中植物的颜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生命”。

从概念上讲,绿色建筑主要体现三点:一是节能,二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健康”、“适用”、“高效”是绿色建筑的缩影》。“健康”说明是以人为本;“适用”是指不奢侈浪费、不做豪华建筑;“高效”是指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与自然相依相存,注重人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

国内外学者、专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方面,从经济角度对绿色建筑研究较少,特别是从建筑生命周期对绿色建筑成本分析,还处在起步阶段。

对于绿色建筑,各国有不同的定义,日本称为“环境共生建筑”,欧洲和北美国家定义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可理解为:在生物区域内,所有的生命都存在于一个共同的基础,未

来的建筑发展,必须接受低消耗和被环境管理的概念。

我国仅是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界定,没有对“生态建筑”进行界定,通常称为

“绿色生态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的基本原理和遵循的原则

1. 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

从建筑生命周期去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

(1)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把自然资源的消耗(材料和能源)降到最低;

(2)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4)建筑动用后,现成一个健康、舒适、无害的空间;

(5)建筑的质量、功能与目的统一;

(6)环保费用与经济性平衡。

2.绿色建筑遵循的原则

(1) 资源经济原则。即在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易耗材料的

再利用;太阳、风力利用,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利用等。

(2) 全生命设计原则。在建筑生命期内,在材料、设备生产、采购和运输、设

计、建造、运行和维护,拆除和材料再生利用等方面减少消耗和环境影响。

(3) 人道设计原则。人的一生70%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人的室内生活质量和

自然环境。

3. 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绿色建筑的概念、基本原理、遵循原则,前面作了介绍,为了从理性上悟出绿

色建筑的要点,我们不仿把二者作些比较:

(1) 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通透性差,与自然环境隔离;绿色建筑的

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的连通,融入自然;

(2) 一般建筑因设计、用材、施工的标准化、产业化,导致“千城一面”;

绿色建筑倡导使用本地材料,建筑将随着气候、自然资源和地区文化传统的差异呈现

不同的风貌。

(3) 一般建筑的形体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批量化生产;绿色建

筑被当作一种资源,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代价,获得最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4) 一般建筑追求“新”标志效应;绿色建筑倡导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

灵感和悟性。

(5) 一般建筑能耗大;绿色建筑极低能耗,甚至可以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

源。

(6) 一般建筑仅在施工过程或在动用过程中保护环境;绿色建筑在其全生命周

期内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共生。

第二节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古代西方建筑思想主要体现在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该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其中的许多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被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维特鲁威所主张的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的观点包含着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想。如他所提出的“自然的适合”,即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思想;“与其建造其他装饰华丽的房间,不如建造对收获物能够致用的房舍”的建筑实用思想;“建造适于居住的健康住宅”思想,都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8世纪到19世纪,由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出现了工业生产污染严重、城市卫生状况恶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等问题,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英国、法国等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活动,这一措施为解决当时的环境问题提供的重要的途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诸如城市公园与住宅联合开发模式、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注重植被生态调节功能等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这一措施为在城市发展中被迫与自然隔离的人们创造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建筑的思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使人们对建筑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绿色建筑概念在这时才算是被提出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了人与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原则。

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所BRE率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提出《21世纪议程》,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在会中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成为一个兼顾关注环境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1993年,美国出版了《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一书,书中提出了尊重基地生态系统和文化脉络,结合功能需要,采用简单的适用技术,针对当地气候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可能使用可更新的地方建筑材料等9项可持续设计原则。

1993年6月,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芝加哥宣言》,宣言中提出保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消耗最小化,降低大气、土壤和水污染,使建筑物卫生、安全、舒适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原则。

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了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1999年11

月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orld GBC/WGBC)在美国成立。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为了使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世界各国的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在逐步的建立完善。继英国、美国、加拿大之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也相继出台了适合于其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见表1-1)。到2010年,全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已达20多个。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强制性规定。

二、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1. 2000年以前

20世纪六十年代,国外提出了“生态建筑”新概念,我国的绿色建筑进入了快速

发展时期。

(1)1994年三月,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首次提出“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与提高居住区能源利用效”。

同时启动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

(2)1996年2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为进一步改

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3)1997年11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2001年

2001年5月,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承担研究和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

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

化水平为目标,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多家科研机构、设计单位的专家合作,在全面研

究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

评价体系"。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

标体系》。

3.2002年

(1) 7月,原建设部陆续颁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升级版2002版。分三批对十二个住宅小区的设

计方案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中个别小区进行了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评估、指

导与跟踪检验,对引导绿色住宅建筑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 10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要从源头上控

制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年l0月,科技部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立项,课题汇集了清

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

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

历时14个月,于2004年2月结题。

4.2003年

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

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

5.2004年

(3)5月,原建设部副部长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全面推广节

能与绿色建筑。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

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资源节约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东部地区要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

7. 2006年

(1)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2006~2020年)》,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作为十一个重点领域之一。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优先发展主题。

(2)3月,《住宅性能评定标准》开始实施,倡导一次装修,引导住宅开发和住房理性消费,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性能等。

(3)3月,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

(4)3月,原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

8.2007年

(1)7月,原建设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启动“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简称“双百工程”)。

(2)8月,原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星级。

(3)9月,原建设部颁布《绿色施工导则》。

(4)10月,原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9. 2008年

(1)4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正式设立。

(2)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3)7月,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中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4)11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筹备组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10.2009年

(1) 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明确有一定的发展绿色建筑工作基础并出台了当地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均可开展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2)7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立。主要负责开展绿色建筑评审工作;促进绿色建筑领域的国内外交往;培养绿色建筑的各类人才;收集绿色建筑的相关数据;建立国家绿色建筑数据库开展绿色建筑的其他相关工作。

(3)8月,国家颁布《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4)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并开始执行。

(5)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

(6)10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评审专家委员会成立暨绿色建筑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

11.2010年

(1)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研究课题”验收会。验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认为该课题研究完成了预定任务的目标要求,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拉开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的序幕。

(3)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4)12月,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版》。

(5)12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成立。

(6)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专项监督检查。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有关标准的在建工程项目,将责令停工整改。

12.2011年

(1)1月,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

(2)3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课题启动会。

(3)5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4)6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制定并印发了《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实施意见》。

(5)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编的国家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6)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申报管理暂行办法》。

(7)8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发布由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联合主编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8)8月,《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并于11月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讨论标准初稿。

(9)8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0)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和《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解释说明)》。

(11)12月,11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科技项目《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在北京召开评审会并通过验收。

13. 2012年

(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发布《行业标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行。

(2)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

意见》,意见中明确将通过多种手段,全面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3)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新建绿色建筑8亿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4)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5)6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规范技术研发”项目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暨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在北京召开。

(6)7月,《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会议就标准的规划和绿色校园的发展方向制定了详细的编写计划。

(7)8月,国城科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绿色工业建筑评审研讨会暨国家首批“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标识”评审会,实现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标识评价的“零的突破”。

(8)8月,“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确定将组织编写初小、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学共五本教材。

(9)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绿色建筑,并鼓励业主、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开发绿色建筑。

13. 2013年

(1)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文件明确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紧紧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树立全寿命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性,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出了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镇供热系统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建筑折除管理、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等十项重点任务。

文件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明确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以上,城镇新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以上,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 000万㎡,带动绿色建筑建设改造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动建筑工业化。

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460多亿㎡,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为16~20亿㎡。2010年底统计数据,我国的绿色建筑不足2000万㎡,仅为既有建筑面积的0.05﹪。政府要求,2015年,城镇新增加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3﹪以上,建设绿色农村住宅1亿㎡,2017年起,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末期,政府投资的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和东部地区省会以上城市、计划单列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70﹪以上。

绿色建筑重点工作:

·抓好绿色规划,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的公共机构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市场房地产项目执行

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围护结构保温体系;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发展防火隔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应用;

·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稳定性;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发展绿色建筑任重道远,空间巨大。

第三节、绿色建筑实例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复习过程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

建筑结构概论

【建筑结构概论】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nspectu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0321116】 课程学分:【2 】 面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系 使用教材:主教材【建筑结构概论庄艳自编教材】 辅助教材【同上】 参考教材【基本体系概念】 先修课程:【无】 并修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 后续课程:【建筑设备】【建筑装修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与原理】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认识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备的结构安全的知识,是从事室内设计、装修施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 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第三学期学习。 四.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结构受力分析。 2.掌握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3.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建筑结构的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具备初步确定 承重构件受力特点和断面尺寸的估算方法。 4.掌握结构安全的知识,具备在室内设计及环境小品设计中解决设计中结构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深入理解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理解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装饰工程的关系。 掌握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基础 理解静力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功能要求、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深入理解荷载及荷载分类,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深入理解杆件、内力与应力结构的特点;了解结构的极限状态;理解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第三章骨架结构 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了解钢筋种类及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和锚固受弯构件;了解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荷载、内力分析、弯矩图、剪力图;掌握凸阳台的结构布置,了解预应力混凝土预加应力的方法;会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断面尺寸的确定。掌握梁板布置原则、板的类型,梁的配筋、梁、板、柱混凝土保护层。 第四章建筑结构的类型 掌握建筑结构的类型;掌握各种承重类型的建筑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类型建筑的受力特征;了解筒体结构的结构形式。熟练掌握砖混合结构的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设计要求;重点掌握砖混结构各种承重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章木结构与钢结构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 报告编号:595521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第1章 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概述 一、中国建筑业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发展现状 三、建筑业总产值分析 第二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面对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中国建筑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问题 三、中国学校建筑边缘化的问题 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 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 一、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的思考 二、加强建筑业安全监管的措施 三、构建中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四、推动建筑业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五、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第2章绿色建筑行业概述 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内涵 一、绿色建筑 二、生态建筑 三、可持续建筑 第二节绿色建筑的特点 从分布来看,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其中,以省级区域来看,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四个省、累计数量位居前列,以城市来看,深圳、苏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市数量靠前。2015 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速普遍加快,江苏、广东、天津、河北、浙江、山西、安徽等地增速明显。青海、贵州、甘肃等地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除西藏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2008-2016年各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博研咨询数据中心整理 2016年各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博研咨询数据中心整理 尽管近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总体来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如下: 其一,大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尚未在运营过程中得到验证。目前,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0%以上集中在设计阶段,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少,这一方面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概论 摘要: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理念得到深入发展并得以广泛实现。本文在概述了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研究、设计要点与建设原则、绿色建筑的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发展绿色建筑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研究绿色建筑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要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环境建设使我国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中多污染、高能耗的有效途径。 1 人居发展问题 当前的建筑多是水泥钢筋结构,建筑材料耗能高,室内环境基本靠消耗额外的能源来维持,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与其他能源。一些房地产项目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增设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环节,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美化效果,但同时也耗费了许多建筑材料。此外,很多城市中的建筑都流行用玻璃作为外墙,不仅使建筑能耗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光污染。 2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1998年,美国出台了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于1996年、1999年推出自己的标准,1998中国出台了具有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定义—简单地概括,就是“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外加环保和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建造、设计及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将建筑物和能源、环保、高新科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的同时,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是:尽可能地使资源得以最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采用的建筑材料对环境污染小,并可以循环利用,且周围环境能与之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建筑模式[1]。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①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周围环境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利的影响;②绿色建筑是一个可以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建筑;③绿色建筑本身在外观和内在使用方面都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绿色建筑”是人、自然、建筑三者有机融合的载体,它是人们产生对自然保护的觉悟后,对建筑建设的返璞归真的表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并且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做出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在生态面前,中国人一定能慢慢地克服重重困难,一起努力,为我们同一个自然上,建筑起我们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绿色建筑;中国;发展现状;问题。 Abstract:"Green building"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vector of human, natural,construction of three, it is the people on the natur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recover one's original simpli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ina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pularity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rough this difficult path, made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ecological before,Chinese can slowly overcome difficulties, to work together, to us the same nature,building up our beautiful homelan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China;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1.背景 当代的中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国,自从赶超日本,便一跃飞身成为继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登上世界的经济奖台的背后,地产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选择,同时也是中国时代的选择。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着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绿色生态。返璞归真,“绿色建筑”或将是建筑发生改变的一个趋势。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深刻了解“绿色建筑”对绿色生态的贡献,从多方面对比“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差异;了解“绿色建筑”在中国的普及情况,调研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实例和举例提倡呼吁“绿色建筑”在中国普及。 3.全面认识“绿色建筑” 3.1.“传统建筑”的特点 提及“绿色建筑”先得提及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是相对于新生的建筑群体而定义的,所谓传统建筑不是年代上的差异,在这里我们是讨论建筑本身的设计问题。传统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建筑寿命短、建筑原材料不环保且不节能减排。以上几个特点我们会在下面与“绿色建筑”的相关特点进行比较,这里不做详述。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概论 建筑是人们为了适应环境,改善环境而创造的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人工物,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这是书本中对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就应该是节约资源且对环境影响程度小到最低程度的建筑。所以说绿色建筑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的污染程度,而且合理地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财力资源,绿色的建筑既具有普通建筑的功能,同时也能使人们感受到建筑环境的舒适。 以前的建筑思想多半是为人类服务的,一般不会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思想逐步转变为绿色的建筑思想,这样的建筑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绿色建筑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比如古代的波斯风车,古罗马重力水渠等,所以建筑中的绿色理念是从古代一直在延续着,再加以后人的补充与发展,使得绿色建筑思想逐步走向完善。目前环境的极度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大量使用,使绿色建筑的实施成为现代建筑的必然趋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绿色建筑领域里的新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观念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绿色建筑的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建筑物本身,要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同时要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原材料。第二个要点就是要考虑周边环境,要让建筑物适应所处地方的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等。一个建筑完成后不仅对住户本人有影响,同样对周边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考虑到建筑对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 由于实际生活中建筑物的种类和用途大不相同,所以在计划过程中要分类考虑,比如医院、学校、商场、车站、行政机关和居民楼的绿色建筑方案是不一样的,在考虑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对该建筑的影响。对医院的修建要考虑到离市中心的距离,周边环境的噪音,周围环境的空气状况等因素,修建商场得考虑建筑物的位置,交通的便利情况等因素,所以对不同的建筑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并把绿色建筑理念灌输其中。 一个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运营管理是保障绿色建筑性能,实现节约,环保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关系,最好做得到对三者都有利的地步,如果有不利的地方就要把这种不利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并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建筑的整个环节中需考虑到建筑及其设备的运行是否符合节能减排。节水管理中我们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重复利用,因此在建筑中水管等设备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人类的日常生活必然会产生垃圾,所以垃圾的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我们需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尽量做到对垃圾的有效利用,尽可能较小处理垃圾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现在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而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更多的能源,这将会要求我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开发新能源的方法。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管理,绿色建筑将会更加符合绿色的观念。一项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它的施工建造都需要资金上的支持,一个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要想更好更有效地发展当地的绿色建筑,前提条件就是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资金的使用应该放在有用的地方,有些设备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却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则这笔资金的使用变得毫无意义了。建筑修建后不一定是不可拆迁的,所以每个建筑物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它本身拆迁时的影响以及花费。 在我们周围的建筑中更加需要有绿色建筑思想,比如说天津大学新校区的修建应该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一所学校的修建是否成功要考虑许多因素,离市区的距离,周边环境的状况,空气状况,周围的噪音污染程度,交通的便利等都将会是学校修建时考虑的因素。由于天津的天气基本都是雾霾天气,在校区的选址上要考虑到远离工厂,避免雾霾造成的对人们健康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房屋建筑构造》自考08984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建筑构造是研究房屋建筑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的要求,提供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构造方案。 2、建筑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 3、民用建筑的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民用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其他结构。 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基础、墙、柱、楼板层、室内地坪、楼梯、屋顶、门窗等。 5、建筑按耐火等级分,多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按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 7、构件的燃烧性能可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复习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及书上列举的材料) 8、建筑物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和附属部件组成。 9、建筑构件是指建筑中承重的部分,如墙体构件、基础构件、楼板等。 建筑配件是指建筑中非承重的部分,如门窗、隔断、栏杆、台阶、坡道、细部装修等。 10、基本模数:我国现行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规定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用M表示。即1M=100mm。 11、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倍数。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扩大模数数列适用建筑物开间(柱距),进深(跨度);构配件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建筑物高度、层高等。分模数数列适用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尺寸等。 12、实际工程建设有三种尺寸,分别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熟悉这三个概念) ( 标志尺寸——用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进深、层高等),应符合模数数列。 构造尺寸——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 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实有尺寸。 其相互间的关系: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实际尺寸±允许误差值=构造尺寸。 规定三种尺寸的原因:为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件的统一协调。 第二章基础与地基 13、基础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等承重构件向地面以下的延伸扩大部分。 。 基础的作用其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并通过自身的调整把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的构造要求满足强度、耐久性、经济方面的要求。 14、地基的概念在建筑工程中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地基的分类: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地基的构造要求:满足强度,变形,及稳定性要求。 15、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 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 埋深大于或等于5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5m的称为 浅基础。 16、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 建筑物使用要求、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 2) 工程地质条件3) 水文地质条件4) 地基土冻胀深度5) 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建筑构造概述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 一、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使用、“安全、经济、美观”八字方针。 二、在建筑构造做法方面也应努力体现按使用功能分类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1)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 力用房等。 (2)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 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等。 (3)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a)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括住宅、宿舍、公寓等; (b)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文教建筑、托幼建筑、 科研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等。 (二)民用建筑按高度和层数如何分类: 住宅建筑:一般按层数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 高层。 (三)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 1、砖石结构这种结构是以砖或石做成的墙体和屋顶支承的结构。 2、木结构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材的建筑。 3、砖木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及屋顶由木材承重的建筑。 4.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和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粱板的建筑。 5、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柱、梁、板作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的承重构件的建筑。(1)全框架承重结构(2)内框架承重结构(3)底层框架承重结构(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材建筑由预制大型的外墙板、内墙板、隔 墙板、楼板、屋面板、阳台板等构件组合装配而成的建筑 7、钢结构用钢材组成骨架,用轻质块材、板材作围护外墙和分隔内墙 的建筑。 8、混合结构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用钢结构组成水平承 重体系,即为混合结构。 (四)建筑的等级 1、建筑的耐久年限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的质量标准而定,它作为建筑投资、建筑设计和选择材料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建筑物以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共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2、建筑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主要构件(如墙、柱、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的耐火等级要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关继平 任泽杰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关继平任泽杰 发表时间:2018-10-01T19:05:56.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关继平任泽杰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滕州市远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到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并且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对策 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1.1绿色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必然是造价高昂,具有一流的采光、采暖、通风设施,绿地面积大,然而绿色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京津地区的四合院采取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不仅符合当地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冷空气的入侵,是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长江以南炎热多雨区,为了降温防暑,建造房屋时多采取屋檐出挑的开放式格局;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窑洞,冬暖夏凉,是完美的零耗能建筑,并且单位面积上比现有高层建筑节能20%,造价低廉。因此,机械地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片面的引进国外高昂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单纯采用高科技技术营造人造景观、创造舒适的室内空间并非真正的绿色建筑,只有节约非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协调统一,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1.2 绿色建筑局限于城市新建筑 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了城市建筑体系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系统,而对农村传统民居的研究比较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上。实际上,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广大乡村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其中蕴涵着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如福建民居、吊脚楼、竹楼、蒙古包等,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在当初社会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 1.3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为迎合广大居民回归绿色田园生活的心态,许多建筑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打出“绿色”旗号,绿地景观中植树种草、造人工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就号称是“绿色建筑”。消费者在买房时,往往会被“绿色”吸引,住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的住宅根本称不上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地面积的多少并不是判别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 1.4建筑节能主体不明晰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规划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要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标示,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购买而已。因此,实际上很多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把墙皮打掉,或者更换窗户,拆掉天花板,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老百姓了解绿色建筑,纠正他们有绿地景观、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的错误观念。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百姓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有了健康的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2 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2.1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选址、朝向、绿化、体型)、材料(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2.2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其代表性的有光电幕墙(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 照明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热)。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控制、低温辐射技术等 3 绿色建筑的对策 3.1土地和能源 节约土地与居住模式。“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目前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市居民大部分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而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住在独立式或连排式的小住宅内。但是节约土地不仅仅是建筑物占地少,建筑密度大和人口密度大的问题,还需要从 “土地生态价值”方面来思考。中国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节约能源,花大力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是能源结构问题,以及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能源与环境密切有关,考虑两者关系,必须兼顾国情,考虑国家利益。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主要还是燃煤。中国煤的储量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舍煤而改用油、气,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可以,一般城市,即使是大城市,也要慎改。 3.2建筑材料 (1)黏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低,但因为烧制黏土砖取土要毁坏耕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保护耕地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使用。

最新房屋建筑学--阶段测试题-建筑构造概论

精品文档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论 一、试题 (一)填空题 1.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建筑分为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2.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是适用、安全经济、和美观。 3.建筑物按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两个方面决定的,分为4级。5.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6.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规模大小划分,以主体结构确定 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四类。 7.《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M —表示,数值为100mm。 8.建筑模数的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9.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为超高层建筑。 10.居住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 上为高层。 11.建筑物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 12.建筑物的等级一般按耐久性耐火性进行划分。 13.构件的燃烧性能一般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1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 15.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一般由注册建筑师来完成。 16.高层建筑按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可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 高层建筑 17.地震时,建筑物的质量越大,受到的地震力也越大。 18.地震力产生的横波是建筑的主要侧向载荷。 19.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是以该地区所定的地震烈度为依据。 20.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二)选择题 1.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适用(3)。 ①临时性结构②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③普通房屋和构筑物④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2.普通黏土砖承重墙,当厚度为240mm时,其耐火极限为——h。 ①3.00 ②4.00

论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论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环境随之破坏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节能减排是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由于受到人们已有的观念和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绿色建筑的实施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但是相信随着人们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产业的核心。 标签:绿色建筑;发展瓶颈;节能环保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发展瓶颈 2.1绿色建筑的成本 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实际上,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行业内的响应。然而,面对绿色建筑,多数人认为在我国绿色建筑通常花费比传统建筑多的开支,并且大多数绿色建筑的高額投资是不值得的。 2.2绿色建筑的政策激励制度 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出台了较多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标准。在此形势下,就凸显出激励政策缺乏时效性与长远性,较为滞后。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规模化使用可再生资源能获取财政补贴的政策,但是没有建立健全的、可为绿色建筑与节能项目发展提供支撑的长效机制,缺少税收减免或者补贴等激励政策,故而投资者积极性较低。 2.3社会的绿色需求环境 社会的绿色需求环境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第三个关键因素。绿色建筑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的推行不可避免地要首先解决修正旧思想的问题。绿色建筑物的发展要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意识到建筑物对经济和环境的重大影响,以及能耗、污染给全球发展带来的危机。 2.4绿色建筑的专业机构

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选择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圳绿色建筑的调研,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同时结合深圳优秀绿色建筑实例,指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今天,绿色建筑如何更好的依托新技术手段实现突破和发展,真正实现精细化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全寿命周期智能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建筑。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 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 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 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 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 育和艺术内涵。 一、绿色建筑的意义 1.1节约能源和资源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4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4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 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 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 越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的理念相违背。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建筑,通过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努力实现建筑 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建筑节能措施,减少能源和资源 的使用,也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将大大缓解地球能源不足和温室效应产 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1.2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及建 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 统。(一)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 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 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 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二)室内 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 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 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 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深圳绿色建筑典范—万科中心 万科中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度假区,是及万科总部办公、酒店、SOHO、国 际会议中心等诸多功能一体多功能综合体。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

建筑构造串讲

《建筑构造》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 ☆建筑的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 1、工业建筑 2、农业建筑 3 )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 1、住宅建筑 (1)低层:1—3层 (2)多层:4—6层 (3)中高层:7—9层 (4)高层:≥10层 2、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 总高度大于24m或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为高层(不包括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为超高层建筑。 (三)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数量较多 (2)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和耗资多的建筑 (四)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 (1)土-木结构 (2)砖木结构 (3)砖混结构 (4)钢筋混凝土结构 (5)钢结构 (五)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 (1)墙承重式 (2)骨架承重式(框架结构式) (3)内骨架承重式(半框架结构式) (4)空间结构承重式 ☆民用建筑六大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 (一)按防火性能分类 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石、砖、混凝土) ◇难燃烧体 ◇燃烧体(木材) 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具体判定条件:◇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丧失隔火作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 (二)按耐久年限分为四级: 一级 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 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 三级 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 2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三)按建筑的重要性分类 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五个等级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力的影响、自然界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筑设计要求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2、有利于结构安全 3、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4、经济合理 5、注意美观 ☆工业建筑的分类 (一)按工业用途分为: ?1、主要生产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 ?3、动力用厂房 ?4、仓贮建筑 ?5、运输用建筑 ?6、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7、全厂性建筑 (二)按层数不同分为:1、单层2、多层3、层次混合 (三)按生产状况分为: ?1、冷加工车间(常温) ?2、热加工车间 ?3、恒温恒湿车间 ?4、洁净车间 ?5、其他特种状况车间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 (一)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 ?1、混合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 (二)按施工方法分 有装配式和现浇式两种。 (三)按主要承重结构的型式分 ?1、排架结构 ?2、刚架结构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六部分) (一)屋盖结构:屋面板、屋架、天窗架、托架 (二)吊车梁 (三)柱 (四)基础 (五)支撑(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等) (六)围护结构 1、墙(外墙和山墙); 2、墙梁; 3、基础梁; 4、抗风柱。 ☆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四化一改): 设计标准化(前提)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施工机械化 组织管理科学化 改革墙体材料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模数:是指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分为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数值100mm,符号M,即1M等100mm,它是模数协调中选用基本尺寸单位。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和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导出模数的基数规定如下: 1.扩大模数 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6个):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 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2个):3M与6M,其相应尺寸为300mm和600mm。 2.分模数:分模数基数为(3个):1/10M、1/5M、1/2M,其相应 尺寸为10、20、50mm。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