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一五”期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长江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共同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江水运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沿江产业加快发展和布局优化,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快“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带动流域经济发展,更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效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通运输部会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定《“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二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现代化水运体系为目标,把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提升长江水运服务能力,完善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原则 (一)加快发展,适度超前。 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以高等级航道建设和船型标准化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长江干线航道、力争有条件的主要支流航道提前完成原规划2020年建设任务。 (二)加强协调,合力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同推进长江干线和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实现干支联动,高效连通。做好与水利、水电开发的衔接、协调和合作,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长江水运建设。 (三)安全至上,质量第一。 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强化长江水运建设、运行各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实现长江水运安全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标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长江水运发展的各个环节,优化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有效降低建设与运营环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同步建设环保设施,实现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 (五)科技支撑,政策保障。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doc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除了滋润全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其成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以外,更是一条关系民族生计的交通大动脉。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奔腾6300公里,汇入东海。其干流与许多支流都有极好的通航条件。然而,只是在近代市场发育的情况下,长江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回顾近代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长江的自然禀赋所带来的舟楫之利,是在商品流通的情况下才逐渐凸显出来的。古代战争中的运兵、皇朝统治下的漕运,都曾得益于长江。到了近代,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长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近代长江流域“由商业化而工业化,继而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万县、重庆、宜宾等沿江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依托长江水道,走过了一条由港兴商,由商兴市的发展道路。鸦片战争以后,先是沿海五口通商,而后是长江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商品流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原来经赣江、越大庾岭运往广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和经湘江运往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都改道为沿江而下,最终在上海集散。从上海进口的商品、南北沿海土特产品以及东部城市的工业产品则溯江而上,经沿江各口岸辐射到广大内地。上海不仅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而且成为全国商品流通的最大枢纽。在此过程中,长江航运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840年前后,长江流域有帆船总数六七千艘,依靠帆船航

运为生的水手达十万之众。开埠以后,帆船航运仍然兴盛不衰,而轮船航运则异军突起,并渐成主流。先是洋商凭借1858年《天津条约》、1861年《长江各口通商章程》而开始长江轮船航运,后有中国人自办的轮船公司投入运营,如轮船招商局、民生轮船公司等等。1861年英商宝顺洋行的扬子江轮首航汉口,紧接着美商琼记洋行的火箭号轮船、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都投入了申汉航线。到1872年,有13家外国轮船公司的轮船行驶在申汉线上。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也开始经营长江航线。到1935年,从上海到重庆的航线上,沿途可供轮船停靠的码头达到29个之多,大大便利了沿江城市的商品流通,加强了这些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9世纪80年代以后,生丝经上海大量出口,于是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种桑养蚕十分普遍。不用说传统的浙江生丝产区,就是南京周边农村,生丝产值也达40万关两。随着沿江城市机器纺纱工厂对棉花原料需求的增加,江苏南通地区约十分之七的农地皆种棉花。湖南岳阳是洞庭湖流域的传统产棉区,其时也形成轧棉的家庭手工业,同城市的机器纺织工业相衔接。由此可见,长江水道的航运之便不仅推动了沿江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其逐渐同市场接轨。 沿江大大小小的城市数十座,形成了一条城市带。上海是其中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据1933年的统计,市内商店达7.2万家之多。以上海为市场流通的龙头,又梯次形成汉口、重庆等中心城市,这些次级中心城市又有自己的广阔腹地。汉口号称九省通衢,1937年已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重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商贸口岸。抗日战争时期更有大批沿海地区工厂内迁,重庆一跃而成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其水能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辽阔,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脉,它横跨9 大省市,素有“黄金水道” 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黄金水道的发展带动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形成一条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交通大脉;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 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基本情况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在其6300 余公里的长度当中被我们利用的不足二分之一。在西起云南水富东至上海入海口的主干线航道中,我们将干线航道分为了三段,从水富到宜昌为长江上游,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其中拥有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之称的三峡大坝便建在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江上过往船只的增多,人们逐渐感觉到早期长江航道的水运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船舶客货运的需求,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对长江航道各段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与建设。不仅使航道水流条件得到改善,航

道尺度得到加宽加深,航道设施也更加完善,正是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带动了全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 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十五期规划提出“深下游, 畅中游,延下游"建设思路以来,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道整治方面: 对于长江上游,通过泸渝段航道整治项目的实施,泸渝段航道等级得到提高,全线实现了昼夜通航的条件;对川江多处浅滩的治理,极大的减小了过往船只的安全隐患,使通过能力得以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实施了航道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炸礁工程等,从而带动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对于长江中游段,对碾子湾、窑监等碍航河段实施了清淤应急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枯水期航道的紧张局面,改善了航行条件;此外,也实施了陆溪口、马家咀、罗湖洲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航行深度得到提高,航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对于长江下游段,实施了太子矶炸礁工程,扫除了航道中的障碍;马当、东流、黑沙洲等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水深提升到5 米以上,同样改善了船舶的通航条件;另外深水航道的延伸,12.5 米的深水航道从入海口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6]370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6.02.23 【实施日期】2016.02.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6]370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能源局: 经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现将《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2016年2月23日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流域,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当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河段总磷、氨氮超标,船舶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事关长江经济带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空间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风险防范,全面推进长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质量改善要求,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更加注重断面水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坚持责任导向,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追究;坚持突出干流,兼顾重要湖库、主要支流和重点区域;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流域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新机制,加快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管到位、全民参与”的长江水污染防控格局,确保“一江清水”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是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也为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党中央、国务院和沿江各省市一贯重视开发长江、建设长江、发展长江。随着长江水运持续快速发展,“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发展水路运输,改善出海口航道,提高内河通航条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江海联运,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和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细化相关措施,落实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订《“十一

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一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全面提升长江水运生产力水平,为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 二、推进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江水运发展全局。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效益与完善功能相结合。优先发展国家高等级航道中运量需求大,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优势明显的航段,以及主要港口的集疏运通道和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重要支流航道,重点推进对中西部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大和腹地经济活跃的港口群建设,整体推进长江水运发展。 (二)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合力,联动发展。从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a11302208.html,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10期 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同期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 《意见》指出,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意见》提出七项目标任务,其中第二项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增强干线航运能力。加快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下游重点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 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强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上游重点研究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改善支流通航条件。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加快信江、赣江、江汉运河、汉江、沅水、湘江、乌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论证合裕线、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抓紧实施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和船闸扩能工程,系统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统筹推进其他支流航道建设。 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提升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江港口功能,加快芜湖、马鞍山、安庆、九江、黄石、荆州、宜昌、岳阳、泸州、宜宾等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滚装及江海中转运输系统。

长江、密西西比和和莱茵河货运量比较(最终稿)黄金水道

专题分析资料 长江与密西西比河、莱茵河 货运量比较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2005月11月16日

目录 摘要 (i) 长江、密西西比和和莱茵河货运量比较 (1) 1、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状况 (1) 2、莱茵河货运量状况 (4) 3、长江货运量状况 (7)

摘要 密西西比河位于美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全长6262 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河,水系通航里程近2万公里。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集中了美国绝大多数的冶金、化工、煤炭和石油加工工业及外运量很大的农业区。密西西比河下游有“工业走廊”之称,支流俄亥俄河上游有“钢铁走廊”之称,沿河两岸还有许多军工工业、科研中心,以及宇航工业体系,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几十年来,美国内河货运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目前密西西比河水系的货运量已达6.5亿吨(2001年为6.48亿吨,约占当年美国全社会水路运输总运量的30%;且此前多年均在6.5亿吨左右,估计2004年在7.2亿吨左右),其中干流货运量为4.6亿吨(2001年4.57亿吨,且此前多年均稳定在4.5~4.7亿吨之间波动)。密西西比河水系运输的主要货种是煤炭、食品及农产品、石油及制品、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这几大货种所占比重分别为26.4%、23.9%、21.1%和16.2%,合计高达87.6%。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在鹿特丹以西注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莱茵河水量丰沛均匀,是世界上航运价值及利用率最高的河流之一。经过整治的莱茵河干流航道,通航里程约1000 公里,可通行1350吨级欧洲自航驳,干流科隆以下可通行7000吨级的海轮,5000吨级的海轮可抵达曼海姆。莱茵河年货运量约3.1亿吨(2002年约为3.1亿吨,1998~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

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 1、长江长度长,干流横贯东西,由内陆直通海洋; 2、支流众多,沟通南北,由水道与黄河、淮河、珠江等水域相连; 3、全年无冰期,水量大而稳定,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 3、经济腹地广阔,流经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长江历来被称为黄金水道。它的地位和价值,是任何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不能取代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第一,运量大。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通过能力仅一个大型船队至少可装6千吨散货(煤、矿石、钢材);一艘集装箱船至少可装150至300个以上标准国际集装箱;一艘滚装船至少可装350至500辆以上商品车。应当注意的是,长江上每天可以进出许多艘这样的船舶和船队,铁路却不可能。(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第二,投资省。要使长江航运畅通,只需重点投资修建几个港口,重治几段的航道。在港口中,主要是长江上游重庆港和中游武汉港。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港口。修建这些港口,使之现代化,完全能满足重庆市和西部地区、武汉市和华中地区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要求。在航道整治中,重点是长江中游几个冬季漕窄水浅的航段以及下游个别航段,结合防洪整治,投资远低于修建一条从上海到重庆的高速公路或铁路。 第三,占地少。除港口建设需要少量土地外,完全不需占用土地,绝对不像铁路和高速公路那样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 第四,油耗低。中国是一个贫油大国,如何节约燃料油或能源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以同样运一吨物资所需要的功率作比较,公路约为8马力,铁路约为2马力,而长江水运仅约为0.5马力,相差之悬殊由此可见。 第五,成本低。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长江水运成本是最低的。其原因是能耗低,这对于支持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实证明,进出口物资和国内贸易物资(包括集装箱和汽车)正在大量从铁路转向长江水运。 第六,便利。通过长江运输的进出口物资,尤其是集装箱,可以直接在上海指定的海港装卸,非常便利。相对铁路来说,减少了在海港的短途运输环节,节省了短途运输和装卸费用,缩短了时间,避免了多环节转运带来的货损。 第七,安全。货物装上船,一直到终点港,中间航行在江上,不会受人为破坏或被偷盗。 第八,可运大型设备和物资,只有通过长江水运才能运输。无论铁路和公路都不可能运输超宽、超长、超高的货物。长江航运的这一优点是绝对不可取代的。 长江航运惟一不足的问题是,传统方式运输造成的周期长于公路和铁路。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先进船舶,结合航道整治,是可以解决的。如果算上铁路货物的中转时间,可以做到从重庆往返上海所需时间与沿江铁路接近或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