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发表时间:2009-04-08T16:30:32.200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方修佩

[导读] 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物理科目的教学,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与一般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的思维又有其个性。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具备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2.多级性

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本文谓此特点为物理思维的多级性。

一般说,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转换。无疑,这种思维的多级性,要求更高的思维能力,这是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次推进。而对于步入新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水平,也是对思维惰性的一个冲击。从开设物理课开始,便须注意不断地引导并培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敏锐能力,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深于追究的思维品质。

3.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则不同,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决这类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过程,须是开放性的。即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灵活而全面地寻求对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这种特点,被称作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维从曾经历过的路上转移开来,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且,在思考中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转换,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

4.表述的多样性

物理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述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借助于画图像。有些问题还可以用各种图示。概念的表述,亦有类似的方式。每一种表述,都是一种语言,同样是一种思维。

这种表述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首先对思维的方法要加以选择、优化。选择和优化是对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表现,也是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表现。物理教学,就需培养学生选择表述方式的意识,学会并掌握物理语言,准确地运用适当的语言思考、论述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思维的转换

思维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它要求个体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转换思维的方式,改变语言表达方式,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思维的转换,既是物理思维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甚觉困难的又一所在。

思维的转换,是思维的灵活性品质的体现,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植这种品质。

6.假设与验证

为着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所必须经历的步骤,一般说有如下四步,即发现问题、认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而其中的假设与验证是思维过程的中心环节或关键环节。在解决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时,结论与假设有关的,必须加以验证。验证假设的思维是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即知觉的方法。但无论以怎样的方法来作验证,都直接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7.等效思维

等效方法的运用,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所谓等效,即效果相同。例如矢量的合成分解、等效电路等属之,都是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对象等效作一个模型,以便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这种等效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8.实践性

物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许多知识是实践观察的总结。

就其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技术这一点讲,物理知识是非常具体的、通俗的。而就其概括实践来讲,无论是初级经验的概括,还是高级科学的概括,它又是那么抽象,既具体又抽象的特点,要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必须具有相应的特点。

一些论述需要作抽象的概括,而另一些论述则必须考虑到现实状况,作联系实际的思考。脱离实际必然导致思维的谬误。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联系实际,以期培养学生具有既能(河南作抽象的概括,又能具体地应用、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如何学好物理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如何学好物理 一物理思维特征 1.模型化 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2.多级性 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 3.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或者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这是求异、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 4.表述的多样性 文字、符号、图像、其他 5.思维的转换 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6.假设与验证 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即实验的方法。 二物理知识特点 1、量纲问题 物理量后面一定要写单位。不同量纲不能相加、相等 2、概念 熟悉有点熟悉,但需要纠正和加深新引入 3、规律的应用 (1) .由一般向个别转换 规律是共同的,怎么用规律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2).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 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 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分解特殊物理状态的把握物理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4).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 规律比目标更有用。首先是使用什么规律,然后才是求什么。 (5).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 三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 高中物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 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 高中物理:习题以逻辑推理和代数计算为主。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浅议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 物理科目的教学,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与一般的 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的思维又有其个性。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 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 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 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 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种思维 的形式。 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 种思维形式,具备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2.多级性 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 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本文谓此特点为物理思维的多级性。 一般说,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转换。无疑,这种思维的多级性,要求更 高的思维能力,这是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次推进。而对于步入新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 一个新的水平,也是对思维惰性的一个冲击。从开设物理课开始,便须注意不断地引导并培 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敏锐能力,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深于追究的思维品质。 3.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用不同的 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则不同,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决这类问题所 需要的思维过程,须是开放性的。即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灵活而全面地寻求对问题的各 种可能的答案。这种特点,被称作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 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维从曾经历过的路上转移开来,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又能从 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且,在思考中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转换,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 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 4.表述的多样性 物理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述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 公式表示,还可以借助于画图像。有些问题还可以用各种图示。概念的表述,亦有类似的方式。每一种表述,都是一种语言,同样是一种思维。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物理内容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一、要想在初中阶段学好物理,首先要了解初中阶段物理学的特点,例如: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伊始,所以尤其注重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 2、初中物理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很多的物理问题设计简单的生活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尤其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实验题部分增加了根据生活情境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问题。 3、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中很多会涉及复杂的情境和繁琐的计算。 4、要学好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学会运用物理语言也是潜移默化培养物理思维的方式。因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殊的方式,这些特殊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学的“语言” 5、初中物理较为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中学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虽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 6、初中物理注重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又强调灵活,物理问题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习题具有多变性,较难把握。 二、针对初中物理课的这几个特点,学好物理的几种学习方法: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保有好奇心,最重要也是难做的就是在好奇心下认真死思考,多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对应才能在灵活的问题下抓住问题的本质。 2、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要把握好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实验的探究的方法。在设计实验时要学会模拟实验过程,认真思考每一个操作步骤,抓住要研究的问题,及与问题相关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学科特点

初二物理:新课程有多难? 北京四中李丽娟 初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北京市物理新课标实施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初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达标? 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我们能不能完成课标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呢?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教师必要的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努力。 一、多观察,勤思考 物理学是研究万事万物道理的一门学科。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太空宇宙、生活设施,交通工具,家用电器......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早晨起床用使用卫生间,照照镜子这就是平面镜成像,水龙头是个简单机械,水箱里充、放水的装置包含了浮力、简单机械、压强、力等知识。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的事、物、丰富的现象,你有细心地观察过吗?思考过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吗?这种现象包含着哪些知识呢?要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物理学习的能力就在这种细心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被提高。一定要养成这种好的习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多动手,勤探究 新课标提倡实验探究,同学们有了更多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有了更多“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的经历。但是,很多同学对于探究的理解还是有些狭隘的,认为只有在学校、进实验室、使用专门的器材才可以进行实验探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学校可以探究,回家依然可以探究,实验室里的很多器材其实就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例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可以在家里找个玻璃杯,然后装些水,在插入筷子,看看“筷子折了”,可以左看看、右看看,动一动筷子的位置,你会有很多发现;我们还可以准备好小盆、小筒,用塑料片剪成小鱼,坠上石头,用铁丝做鱼叉,亲自体验“叉鱼”时的快乐;我们还可以变个小魔术,来做一做“硬币再现”,感受硬币“再现”的惊喜等。学习透镜时,自己做个小相机;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自己制作一把米尺,用自己制作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相信你会有另一番感受;学习力与机械时,拿着自己的相机拍下“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看谁拍得多;放假期间,去“科技馆”看一看,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物理知识。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增加了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实验探究,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背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实验探究一直是中考的重点,也是同学们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的地方,相信,如果你本着真的探究精神进行真的探究,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考试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三、重视基础、狠抓落实;严格规范,养成习惯 基础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关键。学习和盖楼房是一样一样儿地。你如果想盖个鸡窝,找些树棍、木条,垒吧垒吧就行了;可是你如果想盖个牛舍,那就得要用砖头;如果你想盖个摩天大楼,那就必须掘地几十米,先在地下盖个几十层的楼房,这就是打地基。有些同学一看见难题就来劲儿,一看见怪题、偏

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

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新课程的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应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分析

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分 析 【摘要】新课程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新课程中有不少教学难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些教学方法和细节上的训练,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以及偏差。 【关键词】教学难点;应对方法;比热容;欧姆定律;电功率 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到比热容、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等这几个教学难点时,就需要多加注意这些重点难点,并且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比热容在热学课程教学 比热容是涵盖四个物理量的综合概念,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比热容,并且引导学生用比热容说明生活中简单的自然现象。 1.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难点则在于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教师首先应当从生活引入,通过实验建立概念,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教师可以

根据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做演示实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较长,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实验表明说明水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更换其他的液体或固体来做此实验,最后更多的实验都表明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并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设定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被除以吸收的热量是何原因,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1.2学生掌握比热容概念后 教师可以通过定量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自主计算热量的相关计算公式。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物质A和物质B,一定时间后在自制的表格中记录它们升高的温度和吸收的热量,教师需要根据加热器功率和加热时间提供热量数据,并且认为这是A、B吸收的热量,学生在教师带领之下探究表格,可以自主计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计算公式有具体数据的支撑,因此更加易于理解。 2.直流电流教学中欧姆定律的学习 在电学中,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联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 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 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 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⑩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而不是工具学科,重视探索真理的方法。 语文,数学,英语,在中学阶段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不是研究语言科学、逻辑理论,都不是作为系统的科学学科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物理,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它作为科学学科来学习。 物理以感知为基础,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不是简单地给出学生一套逻辑规则。 语文,在起始阶段,不需要逻辑规则。 数学,在起始阶段,不需要丰富的生活。 物理则不同,物理学科从起始阶段就扎根于活生生的认识过程中。 世界上有音乐神童,数学神童,却没有物理神童。这与物理需要从丰富的感知中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有关。 物理观念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已有的认识,从而不断地由表及里地、回旋式地逼近真理。前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表 现最为突出。 数学不是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中的发展常常表现为概念的扩展,很少出现概念的否定。 中学的化学,在否定旧观念中接受新知识的例子也不多。 因此,物理孕育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的文化——自然的哲学。 科学,就是要按照科学研究的系统方式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不仅重视认识论,而且重视方法论。 化学、生物、历史、经济都是科学学科。但是,在中学阶段,能达到科学水准、构成科学体系的只有物理。 物理有概念系统、有定性规律、有定量规律,有完整的从表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有丰富的模型。因此,物理学习很讲究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其他学科的要求,则没有物理学科这样层次丰富形式多样。 中学数学的思维方法,重点是逻辑,而不是建模。 中学化学,定量的规律较少。中学生物、历史、经济则基本是唯象的、定性的研究。 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要素上更全面、发展水平上也更高。 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首先化学这门学科,它虽然是理科,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1、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知活动、观察实验、经验事实);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概念结构、数学结构、知识结构);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问题解决、科学方法、观察证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并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 2、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一个概念的建立常常需要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进而判断哪些因素是相关因素,从而抓住共同的本质特征。对于所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在复杂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推理。因此,可以说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物理概念除了具有反映物体的物理性质(即定性的概念)如机械运动、干涉、衍射等;许多物理概念还能反映物体性质改变的变化量,也就是说它还具有质的规定性,这些概念被称做定量性物理量。如速度、温度、质量、电流强度、电场强度等。这种能反映物理概念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就是所说的物理量。物理概念大多具有定量的性质,它总是与数学和测量联系在一起。 二、物理概念课堂教学的程序 鉴于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加强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教学课的程序一般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巩固与深化等3个阶段。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何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教学中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这种引入方法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从生活经验引入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现代教育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物理概念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教师在选择具体事例时,为克服经验中形成的不正确观念的干扰,既要选择与概念有着明显本质联系的事例,又要选择与日常经验矛盾突出的事例。 (2)通过实验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内容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一、要想在初中阶段学好物理,首先要了解初中阶段物理学的特点,例如: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伊始,所以尤其注重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 2、初中物理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很多的物理问题设计简单的生活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尤其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实验题部分增加了根据生活情境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问题。 3、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中很多会涉及复杂的情境和繁琐的计算。 4、要学好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学会运用物理语言也是潜移默化培养物理思维的方式。因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殊的方式,这些特殊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学的“语言” 5、初中物理较为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中学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虽和物理规律,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 6、初中物理注重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又强调灵活,物理问题多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习题具有多变性,较难把握。 二、针对初中物理课的这几个特点,学好物理的几种学习方法: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保有好奇心,最重要也是难做的就是在好奇心下认真死思考,多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对应才能在灵活的问题下抓住问题的本质。 2、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要把握好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实验的探究的方法。在设计实验时要学会模拟实验过程,认真思考每一个操作步骤,抓住要研究的问题,及与问题相关的物理量。 3、要想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善于使用物理语言,要学会向物理练习题学习,注意识记它们在描述物理问题时使用的物理词汇,描述物理情境、实验过程的语句。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在积极的打 造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和高效,从而切实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接受知识和提高 能力的同时,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终 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有效教学;物理教学有效性;预设目标;讲练结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物理教师也在努力寻找各种各样 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活起来,自己的物理教学效果好起来。 然而,在我们教师参加的各种教学观摩或教学研讨中,甚至许多评优课、示范课 中仍脱离不了师生剧本化的表演。在表象上似乎体现了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 但在本质上仍跳不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框架,课堂教学仍显形式化、低效化。 更有甚者仍存在“课内不足课外补”的题海战术,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和行 为上的有效突破。 一、要做到物理教学行为的有效,就必须明晰“有效教学”的理论含义 要能真正做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虽然古 今中外许多的专家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做过很系统的探讨,教育界也众说纷纭,但笔者倾向于其中的一种观点即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方面的标准:一是教学 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即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教学有效率,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用最少的时间达成了目标。三是教 学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满足了学习者继续学习 的需要。 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纯 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尤其是初二年级,他们刚刚接 触的一门新学科,对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好奇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此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有一种可能会学会的期待。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和加强,“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尤其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物理成绩开始分化,男女成绩开始分化。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的引 入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引言、插图、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案, 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保持一个长久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 物理的兴趣,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从而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课,我除了通过演示教材中“哪只蜡烛先熄灭”、“火烧 金鱼”、“隔杯看字”、“隔掌吸钉”等实验外,我还演示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纸盒烧开水”、“纸片托水”、“小电风扇发电”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 生的好奇,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再如学生们在学习平面 镜成像一节时,我在一开始就演示了“水中燃烧的蜡烛”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2、物理教学有效性,重在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抓住物理课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

抓住物理课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能抓住“观察”和“实验”这两个基本特点进行物理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物理当中的“概念课”是很乏味的,这种课往往内容多且抽象,不容易上好。如果按传统的教法,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上《匀速圆周运动》第一节《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时,我作了一下调整,紧紧抓住物理的两个特点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下面,我把这一节课的做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过程 首先利用课本书上的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说明了身边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运用较多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根据教材要求,运用“过山车模型”替代游乐场的过山车导入外,还增加了“水流星”的实验导入,没想到这一补充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在本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上课时,我按照设计好的顺序,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暴光得到的星空照片,体会地球的圆周运动,接着通过“过山车模型”,说明游乐场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我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被激发起来,但还没有达到高潮。这时,我拿出了自制的“水流星”装置提问:“哪位同学上来表演水流星?”,在大家的推举下,一位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在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表演了“水流星”。由于缺乏经验,这位同学在收回“水流星”装置时,不小心将“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半滴到地上,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 在我的指导下,这位同学将“水流星”装置重新装满水,再次进行表演。这次表演“水流星”中的水洒了一点点到地上,只引起同学们轻微的叹息声。接着,我将“水流星”从同学的手中接过来亲自表演,并将有关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清楚。当表演即将结束时,我照着“水流星”的惯性顺势一带,“水流星”便稳稳当当地停了下来,一滴水都没掉出来。表演获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比以往的要好得多。 三、课后反思 1、这一堂课有两点值得回味,一是在导入过程中增设的“水流星”实验,使以前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得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变得非常形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识初中物理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学科重点知 识初中物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否则工作将是盲目的。同样,从事物理教学工作,首先应该明确它的目的、要求,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又是物理教学的归宿。这章我们就讨论一下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有: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2、物理课程与课程标准 §1.3、物理教材 §1.1、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依据的,其依据主要是三方面:(一)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社会需求、人的发展要求的反映) 首先,它必须服从于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因为局部的、下位的目的任务的确定应该服从上位的、整体的性质和任务。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概括地讲: 性质:基础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 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 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爱国、集体主义、公共道德、诚实、有责任感; “科学文化素质”:有知识、智能发展好、学会探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劳动技能素质”: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 根据“素质教育”这个总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确定,都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为前提。当然,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侧重。物理学科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理解这个“前提”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比如,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确定和理解经历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教给方法学会探究——科学本质科学精神”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前提指导下。这三种教学目标不仅说明教学要求的提高和全面,更深层次讲是教学价值取向的不同。 “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是“结果”取向的;“教给方法,学会探究”的教学目标是“工具”取向的;“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文化”取向的。一个人如果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严谨的逻辑严密的人;一个会探究的人。但是,如果他不了解科学的本质,没有科学精神,那么他很可能是个非常机械的人,只讲理性、迷信权威,不敢质疑,甚至可能会以一种迷信的态度对待科学,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这是有科学知识,但没有科学文化的表现。 例如: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普遍讲起来,中国留学生兴趣比较窄,胆子比较小(《读者》2000,18,36),所谓胆子小,是指对权威性的东西不敢挑战,对一些有“正确答案”的观点不敢质疑,生怕自己错。这就是对权威的迷信。而美国学生就不同,他们兴趣比较广泛,想什么,问什么,不怕权威,比较自信。这也反映了对科学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物理学科特点分析

物理学科特点分析 经过对物理学科笔试的学习,对物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掌握和理解,对题型以及解题的思想也有了很多感悟,针对笔试的学习之后,总结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了如下分 析: 针对物理学科,实质上可以这样说实验是基础,物理思想是主干,因为每一模块的物理知识都有涉及到概念、定理以及物理方法,而在对题目进行解析的时候往往数学知识是解题工具, 因为这里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 对物理思想的剖析,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模型化: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弃一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思想有助于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图示的分析。 2.多级性: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涉及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成几个阶段、过程或者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 3.多向性: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存在一种方法,往往有许多个方向可以进行分析,所以在看待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分析,去衡量,要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表述的多样性:对于本学科的表示方法是有多样性的,可以是文字、符号、图像或其他。 5.思维的转换:对解决物理问题,将其转化成数学问题是一种很常见的解题方法,并且将题目中的要求转换成物理模型,这样都有助于对题目进行分析或解答。 6.假设与验证: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就是需要推理过程,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也就是实验法,而对有些问题也可以是经过大胆的假设再去验证,这也是有效的解题方式。

7.实践性:对于物理这样的学科,所有的题目与知识并不是看看就能解决的,而是对它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归纳才能探究出其中的奥秘,所以对于本学科的学习讲究实践性。 以上是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剖析,主要目的为了让学员们有了更清楚的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这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主要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说明了本学科源于生活,再解决生活问题的特点,学员们只有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 的对其驾驭,以上是对本学科学习和理解的感悟。 文章来源:安徽中公教师

(完整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一)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物理新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二)物理新课程知识体系特征 打破学科知识体系框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改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或片面的,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形成对自然的正确观念。淡化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表现,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新课程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教材的功能也随之而变。其功能改变为: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它变得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教学属性发展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运用逻辑推理建立起来的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从而逐步获得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物理逻辑结构的建立依附于物理知识与物理语言,是学生对已获得的物理对象、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经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构建而成。 从所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看,初中物理新教材确实具有下列特点: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开

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式生动活泼。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物理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最新信息作补充。 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侧重于物理现象。按“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 观察现象: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运动现象、静电现象、磁现象。 探究规律: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成像、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与磁的联系。 揭示本质:分子与原子、能量(机械功与机械能、热量、内能、热机、电功与电能、电动机与发电机、无线电、能源、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二、了解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知识认知规律 (一)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环节是感知、认知、内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由于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使得初中生看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客观性明显增强,能够对各种观点做理论的思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 学生在感知大量事例的过程中,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逐步认识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存在。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新课程物理教学突出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更多的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