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精选文档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精选文档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精选文档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精选文档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a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套

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b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不小于试样总量 %为止。

c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20021

d A G ?= 式中:G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

A -筛面面积,2mm ;

d -筛孔尺寸,mm 。

1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2将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质量,精确至 1 g ,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于%。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1

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

式中:X M —细度模数;

1A 、2A 、3A 、4A 、5A 、6A —分别为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标准所要求数字相比,除4.75mm 和600 μm 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表观密度

a .按取样方法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 .称取试样0G =300g ,精确至1 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

至接近500 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 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1G ,精确至1 g 。

c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至500 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2G ,精确至1 g 。

砂的表观密度0ρ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ρρ????? ??-+=12000G G G G

式中: 0ρ---表观密度,kg/m 3;

水ρ---水的密度,1000kg/m 3;

G --烘干试样的质量,g ;

1G --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2G --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算术结果的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须重新试验。

3.松散、紧密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a. 按取样方法规定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 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1G ,精确至1g 。

c.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筛底垫放一根径为10 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2G 总质量,精确至1 g 。松散或紧密堆积按

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

11-=ρ

式中:1ρ--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kg/m 3;

1G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2G --容量筒质量,g;

V --容量筒的容积,L 。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100

1210????? ??-=ρρV

式中:0V --空隙率,%;

1ρ--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2ρ--试样的表观密度,kg/m 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4.含泥量

a. 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 g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村等的两份备用。

b. 称取试样0G =500g ,精确至0.1 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 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淘洗试样,使尘屑、游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 及0.75mm 的套筛上(1.18mm 筛放在0.75mm 筛上面),滤去小于0.75mm 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c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为止。

d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75m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0.75m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

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1G 。含泥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0010?-=G G G Q a

式中: a Q -------含泥量,%;

0G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

1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

含泥量取二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泥块含量

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取试样1G =200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

样面约150mm ,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μm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

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到室温后,称出其质量2G 。

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0121?-=G G G Q b

式中:b Q --------泥块含量,%;

1G -------1.18 mm 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

2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

泥块含量取再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九.结果判定

1.颗粒级配

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2.表观密度

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2500kg/m3。

3.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松散堆积密度≥1400 kg/m3;空隙率≤44%。

4.含泥量

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Ⅰ类:< %, Ⅱ类: < % , Ⅲ类: < %。

5.泥块含量

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Ⅰ类:< 0 %, Ⅱ类: < % , Ⅲ类: < %。

6.综合上述砂的各项指标砂的类别可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木工施工工艺标准

木工施工工艺标准 吊顶工程 1、吊顶工程应在顶棚以上部分的电器布线、接线、空调管道、供水管道、报 警线路等安装 就位,并基本调试完毕后进行。 2、在施工前,应对吊顶固定处的楼面进行结构检查,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吊杆 施工要求及承 重要求。 3、轻钢龙骨安装工序:弹线?固定吊杆?安装(调整)大龙骨?固定中、小龙骨?装横撑 龙骨?固定异形龙骨?校正平整度。 4、木龙骨安装工序:弹线?地面拼接龙骨?吊装?防火处理?校正平整度。 5、罩面板安装工序:弹线分格?顶棚龙骨安装完毕?内设管线验收?安装罩面板?板缝处理。 6、石膏板嵌缝工序:螺钉防锈?板逢清扫?腻子嵌缝?干燥?第二道嵌缝腻子?贴 接缝带 ?干燥?下一道工艺满批腻子。 7、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弹好水平标高线、龙骨布置线和吊杆悬挂点;弹线应清楚、准确, 其水平误差为?5?。 8、采用镀锌钢丝作吊杆时,不应小于14#钢丝,采用钢筋作吊杆时,应采用?6?的钢筋。 9、轻钢龙骨的主龙骨吊点间距不应超过1200?,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超过300?,

边部主龙骨距墙面距离不应超过400?。 10、严禁用朝天木楔和元钉朝天固定木龙骨。用膨胀螺栓固定木龙骨时,木方截面尺寸应为 ×50?;钻孔直径宜为8.5?,钻孔深度宜为40?。木龙骨间距不大于300? 40 11、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吊点构造或增设吊杆,吊顶吊杆不得与其他设备吊杆共用。 12、龙骨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校正主、次龙骨的位置及平整度。为防止材料在荷载作用下出 现弹性范围内的下挠度,应在房间中间适当起拱,轻钢龙骨吊顶的起拱幅度宜为房间宽 度的3‰,5‰;木龙骨起拱范围为跨度的1/200。 13、检查龙骨架是否安装稳定、有力水平度及平整度要求小于0.1%,最大误差不超过5mm。 14、木质吊杆、龙骨和罩面板应进行防火处理,厨房、卫生间的木龙骨吊顶应进行防潮处理; 轻钢龙骨应进行防腐处理。厨房、卫生间及顶楼吊顶时,不能用电锤朝顶棚打眼,以免 破坏防水层。应用大芯板条竖放,两端固定于墙上,再把轻钢龙骨、木龙骨固定在大芯 板上。 15、在轻质铝合金罩面板上安装浴霸、排气扇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16、暗龙骨吊顶纸面石膏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材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安装,固定时应从板的中间向板的四周固定。 2)纸面石膏板应用镀锌自攻螺钉固定,螺钉与板边距离:纸包边宜为10,15?,切割 边宜为15,20?。

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176-60 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支模拆模 1、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要钉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2、采用桁架支模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 3、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4、支设4米以上的立杆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4米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5、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6、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

工完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7、拆除薄腹梁、吊车梁、桁架等预制构件模板,应随拆随加顶撑支牢,防止构件倾倒。 二、木构件安装 1、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屋面上操作,应有防滑梯、护身栏杆等防护措施。 2、木屋架应在地面拼装。必须在上面拼装的应连续进行,中断时应设临时支撑。屋架就位后,应及时安装脊檩、拉杆或临时支撑。吊运材料所用索具必须良好,绑扎要牢固。 3、在没有望板的屋面上安装石棉瓦,应在屋架下弦设安全网或其它安全设施。并使用有防滑条的脚手板,钩挂牢固后方可操作。禁止在石棉瓦上行走。 4、安装二层楼以上外墙窗扇,如外面无脚手架或安全网,就挂好安全带。安装窗扇中的固定扇,必须钉牢固。 5、不准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音板上通行及堆放材

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1 引言 目的和作用 本规范规定一组软件测试文件。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独立的、关键的阶段,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适用对象及范围 本规范是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审计人员、客户及用户制定的。 本规范用于描述一组测试文件,这些测试文件描述测试行为。本规范定义每一种基本文件的目的、格式和内容。所描述的文件着重于动态测试过程,但有些文件仍适用其它种类的测试活动。 本规范可应用于数字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应用范围不受软件大小、复杂度或重要性的限制,本规范既适用于初始开发的软件测试文件编制,也适用于其后的软件产品更新版本的测试文件编制。 本规范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学、技术及设备或工具。对文件控制、配置管理或质量保证既不指明也不强制特定的方法学。根据所用的方法学,可能需要增加别的文件(如“质量保证计划”)。 本规范既适用于纸张上的文件,也适用于其它媒体上的文件。如果电子文件编制系统不具有安全的批准注册机制,则批准签字的文件必须使用纸张。 2 引用标准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 定义 本章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设计层design level 软件项的设计分解(如系统、子系统、程序或模块)。 通过准则pass criteria 判断一个软件项或软件特性的测试是否通过的判别依据。 软件特性software feature 软件项的显著特性。(如功能、性能或可移植性等)。 软件项software item 源代码、目标代码、作业控制代码、控制数据或这些项的集合。 测试项test item 作为测试对象的软件项。 4 概述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 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2.1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说明: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反馈意见可能导致设计文档(需求或数据库)的修改。 2.2需求阶段流程图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文档编制规范

目录 文档编制规范 (1) 一、文档的分类 (2) 二、文档的编号 (2)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 3.1、页面布局 (3) 3.1.1、页边距 (3) 3.1.2、页眉页脚 (3)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3) 3.3、目录 (4) 3.4、正文 (4) 3.4.1、正文内容 (4) 3.4.2、小标题级别 (4) 3.4.3、图片与表格 (5) 3.4.4、功能点与列表 (8) 3.5、附件 (8)

一、文档的分类 将文档分成如下几类: 1、规章制度类(编号:GZZD):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规范类(编号:GZGF):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3、项目管理规范类(编号:XMGL):项目管理规范、药监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系统开 发与实施指南等; 4、项目类文档(编号:XM):包括项目各个过程的产出物,如合同(HT)、建设方案(FA)、 需求文档(XQ)、设计文档(SJ)、操作手册(CZSC)、测试报告(CSBG)等; 5、体系类(ISO9001、ISO27001、CMMI3); 6、知识类(编号:ZS):各类技术经验总结等; 7、产品类(编号:产品名称缩写):如OA、Mis平台、电子招投标产品的介绍资料/操作手 册等 8、其他类(不需要编号):上述7个类别之外的其它文档。 二、文档的编号 文档的编号是文档唯一标识,主要用于文档的检索和版本控制。 文档编号规则如下: 文档编号=文档所属部门代码+文档类别代码+文档流水号+版本号 示例如下: 例如:QYGL-GZZD -001V2.1

企业管理部 说明: 1.部门代码为各部门的拼音首字母(公司的部门代码为GTXD)。 部门编码示例: 企业管理部-QYGL、人力资源部-RLZY、行政部-XZ、开发部-KF(子部门为KF1、KF2类推)、实施部-SS(子部门SS1、SS3类推)、测试部-CS等; 2.版本号使用2位数字进行声明,数字间使用英文标点“.”隔开。首位数字表示第几个 版本,末尾数字表示版本内的第几次修改。例如:v1.0表示第一次正式发布的版本; v1.2,表示在第一次发布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档。 3.其它类的文档(各种表单、ppt等),无需编号、页眉页脚,如《培训记录表》等。 4.EXCEL类文档按WORD文档编号方式编号。 5.其他各类外来文件,包括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顾客资料等,均按各自的原本编号, 也不需要另外修改。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1、页面布局 3.1.1、页边距 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3.17厘米(默认)。 3.1.2、页眉页脚 页眉:加入公司logo图片左对齐;后面加上文档名称,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文件编号和版本号,如“GTXD-GZZD-001 V1.0”右对齐;页眉顶端距离0.8厘米。 页脚:加入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居中;加入页码/总页数右对齐页面底部;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页脚底端距离1.2厘米。 首页如果是封页,则不显示页眉页脚。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顶格、两端对齐,以图片形式放置公司logo及公司基本信息。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 一、通读项目需求设计文档 1.测试的准备阶段; 2.仔细阅读《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根据测试手册,做前期的测试准备; 二、明确测试任务的范围 ⑴功能测试;⑵界面测试;⑶接口测试;⑷容错测试;⑸负载测试; ⑹安全测试;⑺性能测试;⑻稳定性测试;⑼配置测试;⑽安装测试; ⑾恢复测试;⑿文档测试;⒀可用性测试; 三、学习理解被测试软件 由开发人员组织讲解所要执行测试的软件或者产品,测试人员必须认真理解拿到手中待测试的软件或者产品。 四、制定测试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软件测试必须以一个好的测试计划作为基础。作为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测试计划应包括:产品基本情况调研、测试策略、测试大纲(功能模块的测试、详细测试、高级测试)、测试内容(界面测试、测试需求说明)、测试人力资源配置、测试计划的变更、测试硬件环境、测试软件环境、测试工具、测试进度计划表、问题跟踪报告、测试通过准则、测试计划的评审意见等。另外还包括测试计划的目的、测试对象信息、测试计划使用的范围及测试参考文档。 1.项目简介; 对产品(项目)的一个了解和概述,主要对产品(项目)功能的简述。 2.测试背景; 产品在那种情况下开始研发,执行测试,交待为何而测试产品的背景。 4.测试类型(方法);(黑盒测试) ⑴功能测试;⑵界面测试;⑶接口测试;⑷容错测试;⑸负载测试; ⑹安全测试;⑺性能测试;⑻稳定性测试;⑼配置测试;⑽安装测试; ⑾恢复测试;⑿文档测试;⒀可用性测试; 5.测试资源;

6.测试策略\测试需求\测试任务\测试点; 针对测试需求定义测试类型、测试方法以及需求的测试工具等。 ①对于每种测试,都应提供测试说明,并解释其实施的原因。 ②制定测试策略时所考虑的主要事项有:将要使用的技术以及判断测试何时完成的标准。 ③下面列出了在进行每项测试时需考虑的事项,除此之外,测试还只应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已 知的、有控制的数据库来执行。 ④不实施某种测试,则应该用一句话加以说明,并陈述这样的理由。例如,“将不实施该测试。 该测试本项目不适用”。 No工作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责任人提交的结果备注 五、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主要来源为:1)需求说明书及相关文档2)相关的设计说明(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3)与开发组交流对需求理解的记录(可以是开发人员的一个解释)4)已经基本成型的UI(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用例) 从所得到的资料中,分解出若干小的“功能点”,理解“功能点”,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项目名称程序版本功能模块名用例编号编制人编制时间 论坛 功能特性 测试目的 参考信息 预置条件特殊规程说 明 参考信息 测试用例 基本流 序号名称说明1 2 备选流 序号名称说明1 2 相关的用例无 测试场景 序号名称说明

家装木工施工工艺大全

木工材料的种类、用途、验收方法 材料种类及用途: 大芯板(细木工板):厚度18mm、厚度15mm,做各种造型,门、门套等。使用最频繁。15 mm的用在柜体的门上(一层15mm加两面板6mm=2cm左右)。 齿接板:厚度18mm、厚度15mm,做各种柜体等。使用最频繁.一般不能做柜门 ,容易变形。 九厘板:厚度9mm(一般不足9mm),做门套裁口、柜体背板。 面板:厚度3mm。做贴面用。有很多种,如:黑胡桃、樱桃木等。 澳松板:厚度3mm贴在基层板上,直接在上面做白漆的扳子。 石膏板:厚度:9mm吊顶、及各种乳胶漆造型墙。 水泥压力板:厚度9mm,包立管用。 木龙骨:规格:3*4最多见。做吊顶用,墙面造型。 轻钢龙骨:根据用途有多种规格,38主骨、50副骨。吊顶、包立管。 木线条:根据用途多种规格。一般门套线的规格为:1cm*5.5cm 白乳胶:面板贴在基层板上,使用胶类粘贴。 五金敷料:直钉、毛钉、圆钉、卯钉、码钉、自攻丝等。 验收注意事项: 大芯板的品牌,厂家。厚度等(做柜体门不能用厚板)。 九厘板的厚度。有的九厘板只要5mm多,太薄了。 每次材料进场都要检查,有很多工人,第一次拉的是好材料,第二次就偷偷拉些赖材料,用上去,你也不知道。 吊顶的施工方法、分类、比较:

木龙骨吊顶: 龙骨刷防火涂料两遍,龙骨开榫,用铁钉固定,每个结合处用两根铁钉固定,做成300 *300或400*400框架,安装上顶,(禁止使用刚排钉、射钉固定框架),调高低、顺直,验收后封石膏板,使用自攻丝固定,自攻丝密度:20cm,边缘部分应密一些。 木龙骨与轻刚龙骨结合: 不建议这种做法,我个人感觉不如完全木龙骨或完全轻刚龙骨制作的结实。且施工时调顺直时比较麻烦。 完全使用轻刚龙骨: 使用了膨胀螺丝、卯钉等,安装更结实。轻刚龙骨具有防火、不易变形、结实等特点被目前大多装饰公司普遍使用的方法。不管是大面积吊顶还是局部吊顶都可以使用该种方法施工。 吊顶注意事项: 顶面、墙面的龙骨要用木楔、铁钉固定,或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严禁使用射钉(容易掉下来。 石膏板安装时,石膏板接缝与龙骨框架的接缝错开。 固定石膏板:使用自攻丝固定,不赞同使用射钉(钉眼多、小,不容易刷防锈漆)。 卫生间、厨房扣板的分类与注意事项 普通铝扣板: 金属质感,上档次,耐黄变,耐火等优点。 集成吊顶: 所有的电器与扣板在同一平面,整齐、美观。浴霸可分开安装。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V1.1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V1.1

二、各阶段具体流程 1.需求分析阶段 立项 需求调研 编写/修改SRS 提交SRS SRS 审核 审核是否通过 达到要求 提交最终版SRS 审核是否通过 审核通过 依据SRS ,项目整体计划,设计、编写《测试计划》 和《测试设计》《测试计划》根据SRS 定义相应的测试需求报告,即制订测试的标准,以后所有的测试工作都将围绕着测试需求来进行,符合测试需求的应用程序即是合格的,反之即是不合格的;同时,还要适当选择测试内容,合理安排测试人员、测试 时间及测试资源等。 《测试设计》 将测试计划阶段制订的测试需求 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可执行的测 试过程,并为每个测试过程选择 适当的测试用例。 进入概要设计阶段评审测试计划 和测试设计优化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1.1步骤说明 1、需求定义基本完成,SRS 编写完成。 2、开评审会,由需求调研人员、开发组、设计组、测试组等人员对需求中不清楚、不完整、存在疑义的地方提出问题,相关人员解答并确认。 3、当评审未通过,直接打回,重新修改SRS ,问题解决后,重新提交评审。

4、当评审通过后,依据SRS,项目整体计划,设计、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具体模板见附件。 5、开评审会,由开发组、设计组、测试组等人员对计划和设计中不清楚、不完整、存在疑义的地方提出问题。 6、当审批未通过,直接打回,优化测试计划、测试设计,问题解决后,重新提交评审。 7、审核通过后,进入下一阶段。 1.2测试通过打回标准 1.3、阶段的输出 输入:最新SRS、项目计划 输出:测试计划、测试设计 2、单元及集成测试流程

装修木工施工工艺

木作工程施工工艺要点 一、吊顶工程 1、工艺标准 (1)工艺流程:弹吊顶水平线、划龙骨分档线--安装边龙骨--固定吊挂杆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调平--纸面石膏板安装 (2)弹吊顶水平线,划龙骨分档线:用红外线水平仪在房间内每个 墙角上抄出水平点,弹出水平线,从水平线量至吊顶设计高度加上 9.5mm(一层石膏板的厚度),用黑线沿墙(柱)弹出水平线,即为吊顶下层龙骨的下皮线。同时,按吊顶平面图,在混凝土顶板弹出主龙骨 及吊杆的位臵。主龙骨宜平行吊顶长向布臵,一般从吊顶中心向两边分。吊杆、主龙骨间距为800-1000mm。如遇到梁和管道,固定点位臵可调整,但与临近吊杆的距离不得大于1200mm。 (3)安装边龙骨:边龙骨的安装前先在龙骨贴墙一面粘贴弹性材料 (软连接),沿墙上的水平龙骨线把U形镀锌边龙骨用塑料胀栓固定,钉间距300mm。 (4)固定吊挂杆件:采用ф8全牙镀锌吊筋固定可调节吊挂件。吊 挂杆件应通直。吊杆距墙边距离不得超过300mm,否则应增加吊杆。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 (5)安装60主龙骨:主龙骨应吊挂在可调节吊挂件上,主龙骨间距800-1000mm。主龙骨采用C型60×27mm。主龙骨的悬臂段不应大于300mm,否则应增加吊杆。主龙骨的接头应采用对接主龙骨连接件, 相邻主龙骨的对接接头要相互错开。

(6)安装60副龙骨:副龙骨为C型60×27mm副龙骨,副龙骨应紧贴主龙骨安装。用U形上下龙骨连接件把副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时, 副龙骨的端头应切割开后插在U形边龙骨的水平翼缘下边,用双拉铆钉固定。副龙骨间距为400mm。 (7)调平:主副龙骨安装完成后,应调平吊顶骨架。 (8)纸面石膏板安装 1)饰面板应在自由状态下固定,防止出现弯棱、凸鼓的现象;还应 在棚顶四周封闭的情况下安装固定,防止板面受潮变形。纸面石膏板的长边(既包封边)应沿垂直次龙骨铺设;石膏板应从墙的一侧端头 开始,顺序安装。纸面石膏板与龙骨固定,应从一块板的中间向板的 四边进行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 2)石膏板接缝处必须安装在副龙骨上,石膏板边应位于龙骨的中央,石膏板同龙骨的重叠宽度应不小于15mm;相邻两张石膏板自然靠拢,对接留缝4-6mm,用嵌缝腻子加以覆盖,白乳胶粘贴嵌缝带;相邻石 膏板必须错拼,禁止留通缝;石膏板侧口应同墙面顶紧,不留空隙, 靠墙一侧倒45度角,便于刮嵌缝石膏。 3)自攻螺丝与纸面石膏板边的距离:自攻螺丝距包封边10-15mm为宜,距切断边15-20mm为宜。自攻螺丝应用电手枪钻一次打入,钉距 以200mm为宜,螺丝应于1)板面垂直,已弯曲、变形的螺丝应剔除,并在相隔50mm的部位另安螺丝; 自攻螺丝应陷入石膏板表面0.5mm-1mm深度为宜,不应切断面纸暴露石膏。钉眼应作防锈处理并用嵌缝腻子抹平;拌制嵌缝腻子时,必须

木工操作基本标准

木工操作基本标准 一:目的 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效及员工素质,让员工清醒地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 1.适用范围 锣机作业工序(铣形、异形、线条、圆角边、斜边等)。 2. 设备工具材料 铣床、吊锣、中小锣机、修边机、锣刀、钝形锣刀、线条锣刀、圆角刀、45°斜角刀、60°斜角刀、修边直刀、铁锤、铁钉、钳子、夹子、板材、拉尺、角尺、卡尺。3.作业准备 分清图纸,准备工具、材料 4.工作内容 4.1根据图纸要求,看清来料尺寸是否正确,选择适当的刀具,检查模具是否合格、正确,夹具是否牢固,机器是否正常。注意:马步站立、衣袖扎紧,不许戴手套,要保持头脑清醒、精力集中。 4.2装好锣刀后试运行开、关一次确认其稳固及安全性,并试好线条深浅、规格大小,请质检检查是否合格后才投入生产。在操作过程中,各种数据要符合图纸要求,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者应及时向领班/主管汇报。 4.3锣好的工件与未锣好的工件要分开,摆放要整齐,保持车间的环境,做到工完场清。

5.技术质量要求 线条均匀,大小一致,无波浪形,异形要符合模具要求,圆形光滑。 6检查方法 根据图纸的要求,通过目视、手摸,检查线条的深浅均匀度。 7.注意事项 加工三聚氰胺板件时,每层要垫护纸皮,清点工件是否够数,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要安全操作,保证质量。二、封边机、工作台、介刀片、3.6米卷尺、垫板、鸡毛扫;热熔胶、封边带、150#砂纸、防护纸皮等。 1作业准备 2检查待加工板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分清需封边的部位。 2.1将需要封边的工件用风枪吹去表面的灰尘,异形工件两边用砂纸磨去毛刺,在曲线机上操作时注意用力均匀,以免出现波浪现象。 3工作内容 3.1启动电源开关,调整热熔胶温度,操作员可按不同胶型号和气温调整,具体以满足质量要求为标准。 3.2在加工拉槽工件时需认真审清图纸,首件须经当班质检员或领班确认后方可批量生产。 3.3每批工件加工完毕,必须认真填写好《工件流程卡》

软件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软件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按要求编写好十三种文档,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因素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由。 ◇项目开发计划:为软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开发经费的预算、所需的硬件及软件资源等。 ◇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该说明书应给出数据逻辑和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为生成和维护系统数据文件做好准备。 ◇概要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是概要实际阶段的工作成果,它应说明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 ◇用户操作手册:本手册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对如何使用该软件得到具体的了解,为操作人员提供该软件各种运行情况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操作方法的具体细节。 ◇测试计划:为做好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需为如何组织测试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的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用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 ◇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工作完成以后,应提交测试计划执行情况的说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测试的结论意见。 ◇开发进度月报:该月报系软件人员按月向管理部门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进度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下个月的打算等。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软件项目开发完成以后,应与项目实施计划对照,总结实际执行的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成本和投入的人力,此外,还需对开发工作做出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软件维护手册: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说明、程序模块说明、操作环境、支持软件的说明、维护过程的说明,便于软件的维护。 ◇软件问题报告:指出软件问题的登记情况,如日期、发现人、状态、问题所属模块等,为软件修改提供准备文档。 ◇软件修改报告:软件产品投入运行以后,发现了需对其进行修正、更改等问题,应将存在的问题、修改的考虑以及修改的影响作出详细的描述,提交审批。 1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要求要求规范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规范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 --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参考文档

XXX项目 软件测试计划 编号: 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目录

1文档说明 (2) 1.1文档信息 (2) 1.2文档控制 (2) 1.2.1变更记录 (2) 1.2.2审阅记录 (3) 2引言 (4) 2.1编写目的 (4) 2.2项目背景 (4) 2.3参考资料 (4) 2.4术语和缩略语 (5) 3测试策略 (5) 3.1整体策略 (5) 3.2测试范围 (7) 3.3测试交接标准 (8) 3.3.1单元测试交接标准 (8) 3.3.2集成测试交接标准 (8) 3.4测试通过标准 (8) 3.5测试类型 (8) 3.5.1功能测试 (8) 3.5.2性能测试 (9) 3.5.3容量测试 (9) 3.5.4安全测试 (9) 3.6风险分析 (9) 4测试方法 (10) 4.1里程碑技术 (10) 4.2测试用例设计 (10) 4.3测试实施过程 (11) 4.4测试方法综述 (11) 4.5测试团队结构 (11) 5资源需求 (12) 5.1培训需求 (12) 5.2运行环境 (12) 5.2.1软件运行环境 (12) 5.2.2硬件运行环境 (13) 6各阶段时间分配 (13) 7测试过程管理 (13) 7.1测试文档 (13) 7.1.1测试文档管理 (13) 7.2缺陷处理过程 (14) 7.3测试报告 (14)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测试流程规范文档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 测试人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产品是不是用户需要的。 一、软件发布流程流程: (1)、产品需求分析:根据客户或者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对产品功能逻辑进行需求的分析,了解客户需要一个什么产品。 (2)、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功能流程设计,主要包括正确的逻辑和错误的逻辑,同时需要设计一些特殊内容输入,如特殊字符、空格以及不同的环境。 (3)、测试用例评审: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与领导开发同事一起进行评审,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4)、执行测试用例:开发人员在功能开发完毕后完成在开发环境的测试后,提交到测试环境,测试人员开始执行测试用例。 (5)、跟进测试问题:开发修复问题后,对BUG进行修复后的测试跟进工作,在产品上线前需要将版本的BUG进行一次修复确认测试。(6)、提交测试报告:完成一个迭代版本的测试之后,需要提交次版本的质量情况。 二、软件测试类型: (1)、单元测试: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这个一般开发人员自己就做了。

(2)、集成测试:是确保各单元组合在一起后能够按既定意图协作运行,并确保增量的行为正确。这里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设计的测试用例来执行功能测试。 (3)、系统测试:简单的说就是对整个软件进行测试,执行整个系统的全部测试用例。(但是系统测试还包括恢复测试、安全测试、压力测试) (4)、验证测试:通俗的可以理解为是对软件系统的检查,软件是否满足功能需求,这个可以根据需求文档来进行,验证测试也可以理解为客户的验收测试。 三、测试用例的编写规范 (1)、测试用例包括以下内容:用例编号、测试项目、功能模块测试小标题、操作步骤、问题详细描述、PASS&FAIL、优先级、研发确认、测试者&时间、验收结果、备注。 (2)、测试用例表格文件命名规则:项目名称+版本号+更新日期(年月日),如果有自己习惯的方式可以不按照这样命名。 (3)、BUG跟进表包括以下内容:编号、BUG小标题、开发者、优先级、创建时间、是否完成、完成时间、类型、状态。 (4)、测试结果数据:主要记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BUG的修复情况。详细信息见下图:

木工施工工艺标准

木工工艺标准罗勇 一、细木制品所有木材检查: 1、木材含水率=12% (胶拼件木材含水率8—10%): 2、木材斜纹成活程度二斜纹长度/水平长度X100%=20% ; 3、不得使用腐朽或尚在虫蚀的木材; 4、外表用材活节直径=1/5材宽或厚,且最大直径=5mm; 5、外表用料不得有死节、虫眼和裂缝; 6、内部用料的活节直径=1/4材宽或厚,且最大直径=20mm; 7、内部用料裂缝长度不大于构件长度:贯通裂10%,非贯通裂15%; &内部用料钝棱局部厚度=1/4材厚,宽度=1/5材宽; 9、涂饰部位或物品部位不得有有树脂囊; 10、应单一,材性稳定,纹理相近,对称; 11、同一胶拼件的树种,质地应相似; 12、包镶板件用衬条,应尽可能使用质地应相似的树种; 13、埋件应规定作防腐处理,细木制品成后宜立即刷防潮底油一遍。 14、细木制品宜采用榫眼加胶连接方法。有防火要求的细木工程必须按规定做防火处理。 二、壁柜、吊柜及固定家具安装 1?工艺流程 找线定位-框、架安装-壁柜、隔板、支点安装-壁(吊)柜扇安装?五金安装 2.找线定位:抹灰前利用室内统一标高线,按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壁柜、吊柜标高及上下口。高度,考虑抹灰厚度的关系,确定相应的位置。 3.框、架安装:壁柜、吊柜的框和架应在室内抹灰前进行,安装在正确位置后,两侧框每个固定件钉2个钉子与墙体木砖钉固,钉帽不得外露。若隔断墙为加气混凝 土或轻质隔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的构造固定。如设计无要求时可预钻①5mm孔,深

70-100mm,并事先在孔内预埋木楔,粘107胶水泥浆,打入孔内粘结牢固后再安装固定柜。采用钢柜时,需在安装洞口固定框的位置预埋铁件,进行框件的焊固。在框、架固定时,应先校正、套方、吊直、核对标高、尺寸、位置准确无误后再进行固定。 4.壁柜隔板支点安装:按施工图隔板标高位置及要求的支点构造安设隔板支点(架)。木隔板的支点,一般是将支点木条钉在墙体木砖上,混凝土隔板一般是[形铁件或设置钢支架。 5.(吊)柜扇安装: 1)按扇的安装位置确定五金型号、对开扇裁口方向,一般应以开启方向的右扇为盖口扇。 2)检查框口尺寸:框口高度应量上口两端;框口宽度,应两侧框间上、中、下三点, 并在扇的相应部位定点划线。 3)根据划线进行框扇第一次修刨,使框、扇留缝合适,试装并划第二次修刨线,同 时划出框、扇合页槽位置,注意划线时避开上下冒头。 4)铲、易恰页槽安装合页:根据标划的合页位置,用扁铲凿出合页边线,即可剔合页槽。 5)安装:安装时应将合页先压入扇的合页槽内,找正拧好固定螺丝,试装时修合页 槽的深度等,调好框扇缝隙,框上每支合页先拧一个螺丝,然后关闭,检查框与扇平整、无缺陷,符合要求后将全部螺丝安上拧紧。木螺丝应钉入全长1/3,拧入2/3, 如框、扇为黄花楹或其他硬木时,合页安装螺丝应划位打眼,孔径为木螺丝的0.9倍直径,眼深为螺丝的2/3长度。 6)安装时开扇:先将框、扇尺寸量好,确定中间对口缝、裁口深度,戈U线后进行刨槽,试装合适时,先装左扇,后装盖扇。 7)五金安装:五金的品种、规格、数量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时注意位置的选择, 无具体尺寸时操作就按技术交底进行,一般应先安装样板,经确认后大面积安装 6.成品保护

木工车间操作规范

木工车间操作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木工车间操作规范 一、工艺要求 1.班组长接到生产通知单后: 组长召集组员,分解图纸和部件的尺寸;在审图时发现不明之处,要及时与厂长或负责该设计的设计师沟通,问清楚后才能加工;发现尺寸错误或工艺不合理的图纸,拒绝加工,并交于厂长更换正确图纸。 2.胶水使用要求: 要求每次少调,量货而分批取,下班后不能有剩余的胶水;需刷胶的板件要均匀,所施部位要全部到位;打钉后,胶水要从板件缝处挤出为宜,然后用碎布清理干净。 3.装钉要求: 所有道具主看面表面不能打钉,结合处用内加条由内侧往外打钉,特殊除外;为避免打装接合处开裂,钉装时应用F架固定在打;钉装要求码钉头不能外露,歪钉和半钉、钉如帽头要及时清理,根据部件厚度选择钉的长度打钉架子时,立面外要平齐室内尺寸必须保证大小一致、标准;要看清图纸和结构,不能漏钉木线条、装饰木块、灯箱凹槽条、踢脚线预留部分,安装路轨要平整,表面需贴5mm板,必须要压紧密,打钉均匀;产品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刨印、划伤,钉装必须严密。 4.灯孔位及线槽和预埋要求: 灯孔方向和位置要根据图纸要求,灯孔大小要根据灯的不同规格实际开孔,孔距要规范准确;门铰孔、锁孔要根据实际尺寸进行,孔深、孔距、孔径要标准;灯线槽必须根据图纸要求,定位规范准确,特殊要求需加工时要预埋线或留槽,需在交于灰工前完成;如有需预埋铁件的道具,需在交付前预埋好铁件或留好孔槽。 5.边角、棱、线槽要求: 锣线、锣边要调试好机器,先试锣一块,检查无误后,方可批量加工;所锣的边、线、槽,要求线条顺畅,边型一致光滑;深浅宽窄一致,45°边外露造型的留2mm,不锯到位,以免损伤碰坏;需碰角、碰边的45°边、角必须锯到位、严密;所有直角边须用干纸打磨一遍;所有大尺寸的部件或特殊加工需锣工艺线的必须用“v”型锣*的工艺线;玻璃槽根据所用玻璃厚度定宽窄,槽比实大2mm,槽深为9mm,特殊除外;不锈钢槽条宽25mm的,固定条为22mm,比槽宽少3mm长度,根据实际尺寸而定;不锈钢踢脚槽线条位置,必须以收进柜台10mm为准;抽缝、门缝、门与抽面之间所有缝隙为,特殊除外。 6.外部加工部件要求: 如班组所做道具中,有需要外加工的板材,需将尺寸报给厂长,由厂长安排加工;后期如需先行定做的画面、石材、亚克力、不锈钢件,组长都需把尺寸报给厂长,由厂长安排加工。 二、质量标准 所有完工产品表面光滑平整、内部加条整齐清洁;边、棱角完好无损;所有线条、槽线边流顺、大小宽窄深浅一致;倒角、倒边、45°角碰边、碰角直角,大小一致角边严密;整个完工产品结构牢固,不能有裂口、裂缝,甚至有透光缝隙;产品整体组合起来的部件,全部外观尺寸公差在10mm-15mm;所有加工的每道具尺寸准确,并符合图纸平面同意,标准规范。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模板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模板 1. 引言 1.1 目的和作用 本规范规定一组软件测试文件。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独立的、关键的阶段,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1.2 适用对象及范围 本规范是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审计人员、客户及用户制定的。 本规范用于描述一组测试文件,这些测试文件描述测试行为。本规范定义每一种基本文件的目的、格式和内容。所描述的文件着重于动态测试过程,但有些文件仍适用其它种类的测试活动。 本规范可应用于数字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应用范围不受软件大小、复杂度或重要性的限制,本规范既适用于初始开发的软件测试文件编制,也适用于其后的软件产品更新版本的测试文件编制。 本规范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学、技术及设备或工具。对文件控制、配置管理或质量保证既不指明也不强制特定的方法学。根据所用的方法学,可能需要增加别的文件(如“质量保证计划” )。 本规范既适用于纸张上的文件,也适用于其它媒体上的文件。如果电子文件编制系统不具有安全的批准注册机制,则批准签字的文件必须使用纸张

2. 引用标准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 定义本章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3.1设计层design level 软件项的设计分解(如系统、子系统、程序或模块)。 3.2通过准则pass criteria 判断一个软件项或软件特性的测试是否通过的判别依据。 3.3软件特性software feature 软件项的显著特性。(如功能、性能或可移植性 等)。 3.4软件项software item 源代码、目标代码、作业控制代码、控制数据或这些项的集 合。 3.5测试项test item 作为测试对象的软件项。 4. 概述 4.1 主要内容本规范确定了各个测试文件的格式和内容,所提出的文件类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说明和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描述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它规定被测试的项、被测试的特性、应完成的测试任务、担任各项工作的人员职责及与本计划有关的风险等。 测试说明包括三类文件: (1)测试设计说明:详细描述测试方法,规定该设计及其有关测试所包括的特性,还规定完成测试所需的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并规定特性的通过准则。 (2)测试用例说明:列出用于输入的具体值以及预期的输出结果,并规定在使用具体测试用例时,对测试规程的各种限制。将测试用例与测试设计分开,可以使它们用于多个设计并能在其它情形下重复使用。

木工操作规程

甲方: 乙方: 为保证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的要求,以下是对木工操作规范要求: 一、模板的加工制作 1、模板的加工在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所指定的模板加工区域进行。 2、模板加工应根据结构构件尺寸事先翻样,加工好的成品模板要按构件使用部位进行编号,分类堆放,便于辨认。 3、模板表面要保证平整,使用前涂刷混凝土界面隔离剂,隔离剂的选用以不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为原则。 二、支模 在本工程的支模系统中,模板采用复合木模板,搁栅采用钢管和方木。对于截面较大的梁(截面高度超过700mm)模板的拉结以设置对拉片为主,间距宜为600mm,剪力墙采用φ12对拉螺栓,间距宜为700mm,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间距为450×600 mm。以保证其垂直度和稳定性及截面尺寸的正确性。 模板支架应选用Φ48×3.5的高频焊管,扣件应选用无破损、无滑丝的,以梁的支架为主排架,立杆间距为800×800mm,立杆顶顶部受力处应采用双扣件支承,主排架应两面设置斜撑管,撑管和立杆交汇处设扣件,其它部位和间隔二排立管设斜撑,整个排架立管要设纵横扫地撑,离地200mm。 立杆着地点的钢管必须是平面,不得采用电焊式气焊截割断,防止立管局部失稳而引发事故。 模板拼缝应尽量控制使其不大于2MM,由于复合模板使用次数较多后边角变形,造成拼缝不严密,此时应用宽胶带纸等盖缝。对于楼面缝隙,应用牛皮纸或旧报纸,也可用薄木板条堵缝,防止漏浆。 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系统进行技术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标高、轴线、截面尺寸、垂直度、平整度、支模架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直接冲击模板,柱、墙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原则,使模板系统受力均匀,以免受集中荷载而造成胀模。 砼浇完终凝后,应立即进面弹线定位工作,要求测量人员和木工翻样师傅认真审阅图纸仔细放样,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上步工作不复验,不得进行下步测量的原则,使测量工作做到准确无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