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

论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

论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
论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一、人物刻画方面:

例子分析(3选1即可):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他凭直觉、感觉办事,不理性。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

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块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如:

鲁智深是主动型的。(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杨志是被动型的。(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手段及极残忍。

第三,同打抱不平。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

武松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打蒋门神是回报施恩的好处,是有准备之战,是“无三不过望”,喝了四十几大碗之后的豪打,又是要让蒋门神丢尽面子的智打,又要表现自己高超武艺的表演打,因此难度很大。先是戏蒋门神之妻,激出蒋门神;再是装醉、佯败,待蒋门神追赶时,猛然回手,打虎拳、玉环步、鸳鸯腿,打得蒋门神猝不及防,跪地求饶。如猫戏老鼠一样,游刃有余。逼得他认错、赔款、永远退出快活林。)

李逵打殷天锡是粗。(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抱不平。李逵因与朱同冲突,避难在柴进家,正碰上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的花园。柴进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知道李逵蛮撞,反复叮嘱不可乱来,最后还是出手了,还说就是活佛也忍不住。一下痛快之后,给柴进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痛苦。)

第四,同样杀虎。

武松杀一虎是力。

李逵杀四虎是孝。

①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

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

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

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

“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

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②在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中,石秀睁着怪

眼对酒保说道:“大碗酒,大块肉,只顾卖来,问甚么鸟!”后来酒

保劝他回避公事,他又大声说道:“我怕甚么鸟!你快走下去,莫要讨

老爷打!”

富有造反精神。队伍的规模虽然不大,却名气不少。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令阮氏三雄羡慕不已。但其弱点是,心胸狭隘,疾贤妒能,限制了梁山事业的发展,最后被林冲火并。

第二任领袖晁盖,仗义疏财,为人豪爽,有图王霸业之志,极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但有些刚愎自用,终因听不进宋江、吴用、林冲等人的劝告,在曾头市为乱箭射死。

第三任领袖是宋江。他是一位难得的农民起义领袖,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因为他,梁山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一个令宋王朝害怕的农民根据地。但他也有致命的弱点,妥协、招安导致了起义军的彻底毁灭。

显示出主要性格。如:

鲁智深的侠义性格,一出场就在与镇关西的冲突中突显出来。为救金氏父女。军官当不成了,只好去做和尚;后又因救林冲,和尚当不成了,只好去当强盗。

林冲一出场就是“忍”,表现其妥协的性格。

宋江一出场是义

吴用一出场是智。

李逵一出场是粗鲁。

鲁智深一出场是狭。

《水浒传》的结构布局

现实主义笔法

《水浒传》其情节的展开开始由单线勾勒式向细致描绘式过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人物刻画都是在这样的结构建构中得以完成。

一“忠义”与“反忠义”

整部《水浒传》是以“忠义”与“反忠义”作为线索展开叙述情节的,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全书以“忠义”始,又以“忠义”终,梁山英雄好汉最后受到招安而奉诏破大辽、平方腊,使“忠义”思想贯彻到底,因而可将此概括为本书的线索结构。

“忠义”思想处处体现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一百零八将中,他们“忠”于国家,“义”于人民,反的是以高俅为代表的权奸佞臣。

作品的大大小小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忠义”与“反忠义”的矛盾冲突展开的,正是因为存在着诸多不忠不义的社会根源,才能在对比、比较中,显示出“忠义”的可贵。

就不忠不义言,小说描绘了一个封建统治罗网,其中有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高层统治集团,有梁中书、蔡九、高廉、贺太守等州府官吏,也有郑屠、毛太公、蒋门神等恶霸流氓。而一百零八将基本上代表着中下级武官、刀笔小吏、城镇小业主以及社会上的无业游民等成分,尤其以前二者为主要部分,组成了与封建统治集团对抗的代表阶层。

故事肇始于社会动荡不安,风流浪荡的端王登上皇位,昏庸无能,致使流氓棍徒高俅骤然发迹,于是,贫富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小说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背景交待得一清二楚。第二至五十八回以此为背景,展示出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起义路向,经过一系列个体斗争后形成小群体,历经三打祝家庄、打高唐,直至“三山聚义打青州”,于是,百川归海,“众虎同心归水泊”,达到矛盾冲突的最高潮;第五十九至七十回描写的战斗场面有破华州、打曾头市、取大名府、打东平与东昌等,表明了一百八人组成的梁山英雄好汉的基本格局的建立。以后五十回的主题与此略有不同,则另当别论。因此,这条线索又演化为官逼民反的单线艺术结构。就“忠义”而论,梁山一百零八将所表现的忠义思想也是参差不齐的,前七十回故事里的大多数英雄多以江湖义气闻名,还谈不上具有“忠”的思想,“忠”“义”在作者、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在“忠义”的化身——宋江的带领下,“忠”“义”趋于统一,这一主题才得以进一步演进而充分体现出来。从招安这件事关梁山前途命运的大事中,可以看出英雄们“忠”的态度分歧,例如,宋江在菊松会上写《满江红》,表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李逵却“挣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什么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作粉碎。”当殿前太尉陈宗善捧着“圣旨”来招安,李逵却打钦差、扯圣旨,其他反对招安的将领,如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表现得并无李逵激烈。但从整体看,“忠义”思想还是无可置疑的,通过仔细分析,这条线索结构清晰可见。

二章回体分卷分目

《水浒传》采用章回体分卷分目,每回集中描绘一、二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其它的人与事则“暂且按下不表”,这样便保持了人物和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范围,使人物的典型化与个性化的刻画具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

章回的多寡安排取决于中心人物的重要性,如主要角色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卢俊义的描写、刻画都各占到了十个章回,而较为次要的人物所占章回则较少,如李逵五回,柴进、高俅各四回,杨志、杨雄与石秀各二回等等。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作者可以用大量的笔墨充分表现中心人物,将其行为、性格、言语等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描写中心人物中,间及次要人物,如宋江故事中串出了花荣、李俊、李逵、戴宗、张顺等好汉。各回之间又善于制造悬念,结构上的逻辑衔接多在高潮处断开,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如第八回结尾:“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等闲来赴鬼门关;惜哉英雄,到次翻为槐国梦。万里黄泉无旅店,三魂今也落谁家?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而第九回开头则道:“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这显然是上回结尾的重复,之后续写花和尚救林教头,完成第八回故事的描写,接着进入第九回故事的叙述,这样就不会使读者感到平铺直叙,或产生拼凑、缀合的印象。统观全书,各章回之间多以这样的笔法转换,统摄着章回之间的逻辑衔接结构。

叙述过程中以人物为中介,采用中心人物转换的手法使情节的发展达到环环相扣的艺术效果。

如对武松与宋江的刻画是穿插式进行的,先述宋江私通晁盖、怒杀婆惜后与武松相遇,转入武松的故事:景阳冈打虎、仇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刺配孟州道、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后,在孔家庄又遇宋江,转入宋江情节,浔阳楼题反诗、江州劫法场。又如鲁智深与林冲的故事套在一起,浑然一体(第七、八回);以杨志为中介,从林冲的描写自然地过渡到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等等。环环相扣的艺术特色又表现在,主要人物的登台亮相往往由其他人物接引出来,如史进与猎户扌票兔李吉乘凉闲话,从李吉口中引出少华山朱武、陈达和杨春(第二回)。第三回写道,史进来渭州寻找师傅王进,妙就妙在他却打听到了鲁智深的头上,于是,鲁智深自然而然登场,并被大写特写了一番。直到第六回,又遇史进,追叙出他的下落,真是回环往复,组织精巧。再如,林冲的登场是由鲁智深引渡出来的,即在第七回中,众泼皮要看他如何使铁禅杖,

他使得正兴起,听得墙外一个官人大声喝彩,于是林冲亮相,作者便转笔写林冲了。这种自然过渡的写人手法在全书是俯拾皆是的,作者正是捕捉到了人物连接的种种偶然性以及事件发生的某些必然性,经过匠心独运,笔下生花,在结构的铺排上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多次介入这样的评议,“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自然生出机会来”,“这也都是地煞星之数,时节到来,天性自然义聚相逢”,或借人物之口说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于是,无巧不成书,将许多缺乏内在关联的人物与事件通过“偶然”与“巧合”建构在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内。

三连环钩锁、散整结合

《水浒传》结构的又一特色是连环钩锁、散整结合的构架形式。

综合考察所有章回,可以发见,前70回为“散”,是局部结构,它分述108个英雄人物从不同地方汇聚梁山的斗争经历,各个人物及其事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多篇章都可以单独存在。实际上,作者正是将其有机组合,使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彼此呼应,达到了百川归海、波澜壮阔的艺术效果。尤其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从“分散”到“整合”的过渡,开始了整体结构的叙事方式,从而使个体斗争组织化,从反贪官污吏的几次重大斗争到招安征辽、平方腊,以至最终毁灭,完成了全篇的悲剧结局,造就出散整结合的组织结构。

在《水浒传》这样反映宏大场面的作品中,同时要刻画出一百单八将以及大大小小的许多战斗场面,并使全书形成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在小说结构铺排上必须以人物或事件的转换与建构为职志,就此而论,全书结构仍可看作两大部分:即前七十回以“人物结构”为主,“事件结构”为次,而后五十回的结构正与此相反。具体分析为,前七十回以“人”为主展开叙述情节,层层推进,就中心人物论,可以分为四个组合:第一,鲁智深、林冲——晁盖等七人(第三至二十回);第二,武松、宋江(第二十一至四十三回);第三,杨雄、石秀——三打祝家庄——朱仝、雷横、柴进——打青州、闹华山(第四十四至五十九回);第四,卢俊义——取大名府——打曾头市(第六十至七十回)。第七十一回作为一个绾结,预示着斗争场面的扩大,也是起义性质陡转的关键。于是,后五十回便以“事件”为主,在情节安排上又出现了二个组合,第一,“招安故事”: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全伙受招安(第七十二至八十二回);第二,“义军征讨故事”:破大辽——平方腊(第八十三至九十九回)。第一百回乃大结局,描写了义军胜利之后,英雄们受到天子重礼厚赐,各得其所,招致高俅、杨戬“心内好生不然”,先后害死卢俊义、宋江诸人,揭示出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小说描绘的从胜利走向失败的独特性提高了它的认识价值高度的艺术成就。《

四“横云断山法”或曰“夹叙法”

除以上所述的线索结构和整篇结构(大结构)、章回结构(小结构)之外,《水浒传》还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创造出许多细小的艺术结构,即作者非常讲究小说情节的跌宕变化、张驰舒缓以及叙事结构的掩抑仰扬,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写作特点,他总结为“横云断山法”、“忽然一闪法”、“顿法”等,实际上都是强调作品的曲折美。

“横云断山法”或曰“夹叙法”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插叙方法,因为在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中,一般只能按照自然时序的结构方式把一个事件的完整经过描述下来,而把同时异地发生的不同事件暂时放下,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从而把所有有关的事件转换为承先续后的序列。如在两打祝家庄这一最紧急的时刻之后,按理应是三打祝家庄,然而却插入“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一章,将打祝家庄的故事隔断,叙事节奏便在紧张中得以舒缓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将同时发生的情节采用实写与虚写的笔法进行转换,然后在最紧要的关头将虚转实,使虚中表达的人物突然出现,取得有伏有应、血脉贯通的艺术效应。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林冲山神庙杀陆谦、燕青放冷箭救主等情节都是这样写来的。

另外,作者还善于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情节、行为或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质,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潘金莲偷汉”与“潘巧云偷汉”、“宋江杀惜”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潘巧云”、李逵“江州跳楼劫法场”与石秀“大名府跳楼劫法场”等等,在貌似雷同重复的情节描述中,通过两相对照,显现出同中之异,刻画出人物性格的本质差别。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一、《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类型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

1. 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 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3. 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作者很注重人物的出场亮相,常常让人物一出场便马上进入行动。作者又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来充分刻划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

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二、《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颇有特点。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在各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三、《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它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它以生动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经过文人的锤炼加工,成为纯熟的优秀的文学语言。《水浒传》的叙述语言形象传神,明快洗练,充满生活气息,极富表现力,叙事写人多用白描,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绘景状物则简练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水浒传》语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往往可以从说话看出人来,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各自的语言反映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它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化阐释

内容提要

“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主要视角,由此形成的审美民族性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构中具有普遍性。这一结构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的重要类型之一。从具有民族特色的“散点透视”来观照《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发现《水浒传》叙事结构是血脉贯通、浑然一体的。

本文试图在中国古代艺术生成的大文化背景中,结合审美的民族性特点,从“散点透视”的民族审美视角对《水浒传》的叙事结构进行阐释。

一、《水浒传》叙事结构评价述略关于《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可谓众说纷纭、歧见迭出。简而言之,不外两种:一是“缀段式”的讥评;一是对结构松散的反驳。

二、从“散点透视”观照《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中国园林、中国画、古代戏曲和古典小说等中国艺术具有结构的一致性,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散点透视”的特点。

三、审美民族性的原因探析

从中西思维方式、叙事时间、语言表达和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审美的民族性,可以进一步熟悉《水浒传》的叙事结构特征。

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和仿生命思维。这种思维对古代艺术影响深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水浒传》则如明朝李贽所说的是“发愤之作”,蕴含着愤懑的勃勃生气。气韵生动,

才是中国小说叙事结构的“神理”。

西方思维则注重抽象性、逻辑性和思辨性。艺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之下便显现为形象的再现特征、外在形式的统一性和结构的显性特点。西方这种侧重内部分析的思维与中国侧重整体综合的思维在艺术赏鉴、艺术研究的过程中关注点自然是不一样的,结论也不会完全相同。在思维的表达方式上,西方讲求概念明晰,而中国则是力求隐喻含蓄。以西方因果律的眼光看中国艺术侧重内在“气韵”为主的意趣性,不免得出中国小说是“缀段式”的结论。

叙事时间

中国古人时间纪年是采用天干地支,六十年一循环。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不是西方的直线性,而是循环性的。循环性体现出部分的独立性和整体的浑然性。中国古典小说,除了历史演义小说,其中的叙事时间并不是那么清楚,《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这样。西方叙事时间则是直线性的,所以它讲究事件的头、身、尾,讲究“三一律”,讲究外在形式的统一性。叙事时间的清楚在形式上也往往体现为结构整体的统一性。

中西语言表达的差异

西方的粘着式语言,注重外在结构和组织形式。一个单词有时态、语态,一个句子也是有时态、语态,句子与句子之间除了内在的逻辑还必须有连词,行文的结构如同一串葡萄,必须用连词联接,内在的逻辑性也体现为外在形式结构的严谨性。中国汉字主要是形声字,不是外在形式语言,注重内在逻辑,追求神韵。行文的结构如同一根竹竿。汉字没有时态和语态等。语言表达的中西差异也影响了叙事结构的不同。-143-按照萨特《〈局外人〉的诠释》,“加缪在叙述时大量使用不相连贯的短句,避免表示因果关系与时间关系”,目的是创造“荒诞”。然而正如施康强所分析的,这“对于汉语却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地道的汉语恰好以大量使用不相连贯的短句,省略连词为其特征,而我们却丝毫不感到荒诞”②。也就是说,加缪刻意用语言制造的“荒诞”在翻译为汉语言文本后却被消解了。由此也可看出中西语言表达的不同。西方难于理解诸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由“散点透视”所形成的叙事结构的内在神韵和谋篇布局构成的有机性,恐怕与中西语言表达的差异也不无关系罢。

中西审美观的不同

张法在《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论述了中西审美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观照方式上,中国采用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游目,西方运用的是选择一最佳范围,典型地显示对象的焦点透视;在进行纵深观赏时,中国讲究品位和体悟,西方重视熟悉和定性;在审美过程中,中国要求主体虚心澄怀,去情去我以体会对象的神韵,西方主张主体通过放纵情欲而净化自己;在审美效果上中国要求主体在审美中提高自己,达到或趋向客体的境界,西方希望主体在主体客体的交流中,既突破自己的局限,又突破对象的局限,而达到主体客体都未曾有的境界。”③

邓晓芒和易中天在他们的专著《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中认为“中西两种审美意识,一是将空间意识时间化,一是将时间意识空间化”④。这一论述可谓是抓住了中西审美意识的本质区别。

周来祥在《论美是和谐》中归纳中西古代文化的差异为:“西方重客体研究,中国重主体的研究;西方偏重于研究自然,中国偏重于研究社会;西方偏于探讨客观世界的真,而中国古代则偏于追求主体世界的善;西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是分析型的、思辨型的,而中国却是经验型的和直觉型的;西方文化中对立因素和

斗争精神更重于中国,而中国平衡和谐的观念更重于西方。”⑤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这些差异,造成了审美观的不同。

这种审美的民族性体现在小说叙事结构上也是很显然的。西方的小说叙事更讲究结构形式的外在完整统一,而中国小说叙事则偏于内在气韵的一气呵成。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是中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 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 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 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

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 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 如鲁达 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 《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 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

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下面就以这两个人 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这般大的酒量和食量确实令人惊叹而不禁想到如此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这种描写是夸张的,是作者描写的理想化。但是作者却未将武松神化,而是依据事实合情合理的来描写吴淞酒量。也许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喝酒可以壮胆、添力,当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的,可以变得更加胆大和勇猛。连《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兴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胆后。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的。因此,从现实的方面说,没有这十八碗的烈酒下肚,武松不会有打虎的胆量,也许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08 文秘单班31 号[ 摘要] :《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关键字] :水浒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 中的“那雪正下得紧” 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 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 “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 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便“大怒” ,不由分说就打起来。“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只一掌” ,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再复一拳” ,是一掌不足于解恨。“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作者以幽默、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刘伟娜 [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方法。 3.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4.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研讨法 3.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简介文学评论的知识。 2.简介作者及作品。 3.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步骤:导、介、读。 1.导入新课(幻灯片3)

(1)歌曲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2)图片导入:投影《水浒》部分人物图片。 2.简介知识 (1)简介文学评论的知识(参见课本第75页和此文后面的补充材料)(幻灯片4) (2)简介作者(幻灯片5)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927-1928年第一次用茅盾作笔名发表了中篇小说《幻灭》(是茅盾《蚀》的三部曲之一)。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此外发表了《林家铺子》、《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1941年创作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剧本《清明前后》等。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3)简介《水浒》内容(幻灯片6) 要点提示: (1)《水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水浒》是在人民群众长期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整理加工而成。 (3)《水浒》主题:“官逼民反”。 (4)《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3.整体感知——读 (1)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理解本文的要点。(幻灯片7) (2)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幻灯片8) 明确:全文共8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为什么选人物描写和结构进行评论。 (3)讨论:文中从哪些方面评价《水浒》中的人物描写的特点?(幻灯片9)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着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

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 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下面就以这两 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这般大的酒量和食量确实令人惊叹而不禁想到如此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这种描写是夸张的,是作者描写的理想化。但是作者却未将武松神化,而是依据事实合情合理的来描写吴淞酒量。也许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喝酒可以壮胆、添力,当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的,可以变得更加胆大和勇猛。连《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兴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胆后。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的。因此,从现实的方面说,没有这十八碗的烈酒下肚,武松不会有打虎的胆量,也许会有打虎的力气。武松上山以后,作者特意多次写到酒的作用:写他在申时时分,“横拖着哨棍,便上了岗子来。”这一“横”字,便生动得写出了武松的醉态。后面又写了:“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了。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2.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3.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词炼字的高超技巧。 二、教学时间: 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还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1.《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2.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二、根据“阅读提示”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3.《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4.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 由“分”到“总”。第5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内容。抓住要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3.完成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具体研讨课文,理清课文局部的层次结构。 一、复习检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修订稿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摘要】《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本文主要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水浒传》;艺术成就;表达 目录

《水浒传》是一部创作于元明动荡时代的章回体小说,从我国小说史角度而言,《水浒传》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水浒传》的人物传奇性与故事性较强,是中国小说史上一朵奇葩。 一、《水浒传》是真实生活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水浒传》的“三分真实,七分虚构” 从创作方式而言,《水浒传》属于典型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是从作者审美心理与美学理想角度打造出的一部作品,其中有大量的典型形象,众多生活细节与重大事件往往能够奇中见真。如果《三国演义》为“三分虚构、七分真实”,那么《水浒传》则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艺术性更强。史书上关于松江起义的资料记载并不多,多见于杂剧、话本、民间传说中,经过艺术家们不断加工虚构而来,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被逼上梁山、武松打虎、宋江发配江州等等,史学上并无明确记载,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想象创造而来,这虽然是虚构,但是却可以深刻的反映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思想与社会本质。其中每一篇英雄故事,都是独立的,将这些故事独立出来都能够组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仅仅是传奇好汉故事,只有将这些故事综合而来,才能够成为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史诗。因此,《水浒传》中的各个故事都是前后呼应、相互衔接的,共同组成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其描述主线是农民起义,描绘出了一场可歌可泣、错综

职高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练习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练习 一、选择题 1.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________。() A.揣摩 B.观察 2.梁中书用人不当,_______了杨志的幻灭。() A.决定 B.注定 3.《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____________,非常生动。() A.令人神往 B.引人入胜 C.不拘一格 4.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_________。() A.跃然纸上 B.生动活泼 C.栩栩如生 5.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入下面句中的空白处()。 对于杨志,我们虽_______其遭遇,却_______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 _______,却又_______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_________别无可言。 A.同情鄙薄同情叹惜赞扬 B.同情蔑视关注深惜赞扬 C.可怜蔑视关注叹惜赞叹 D.可怜鄙薄同情深惜赞叹 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的人物是()A.林冲、杨志 B.林冲、鲁达 C.杨志、鲁达 D.柴进、洪教头7.阅读下段文字,对这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这段引述的文字简洁地介绍了林冲的遭遇,具体说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这段文字主要是揭露高衙内利用权势欺压人民的凶狠嘴脸。 C.这段引述的文字既讲明了林冲几次遭遇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D.这段文字主要在歌颂鲁达仗义救人,敢作敢为的勇敢精神。 8.下面4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②在这一点上,足可以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③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④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9.下面不是复句的一项是()。 A.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B.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水浒传【赏析故事片段,品味语言艺术】

《水浒传》读后交流教学设计 执教者:徐钰彤教学目标: 1.交流《水浒传》读书心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拳打镇关西》的片段阅读赏析,让学生学会透过文字品人物性格,明确写作方法,了解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分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尤其是学习细节描写,进而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 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你想起了哪些英雄好汉?(预设: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相信大家一读就会喜欢。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近这108位英雄!

(3)、说好汉名 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人名接龙,除了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名字外,还需报出此人的江湖名号,不得重复。(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 关于英雄好汉的名字,看来大家已经了如指掌。 二、片段阅读,了解英雄 (1)读ppt上的人物外貌描写,猜人物名,同时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位英雄的其他故事。 (2)、将英雄人物名字与英雄故事连线 宋江私放晁盖 林冲误闯白虎堂 吴用智取生辰纲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晁盖攻打曾头市 阮小七偷换御酒 三、读懂细节,品味语言 《水浒传》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作者发扬宋、元以来民间“说话”的优良传统,并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形成了通俗而易懂,洗练而明快的语言风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 1、自由读文,并发现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思考:鲁达一见 郑屠,是不是马上来了个“饿虎扑食”上去就是三拳?鲁达是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 08文秘单班 31号 [摘要]:《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关键字]:水浒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便“大怒”,不由分说就打起来。“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只一掌”,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再复一拳”,是一掌不足于解恨。“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作者以幽默、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吴用: “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身虎胆,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斗浪里白条,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押送生辰纲,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人物绰号归类 一是比为动物的: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杨春,插翅虎雷横,锦豹子杨林,入云龙公孙胜,鼓上叉时迁,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 二是反映体貌的:美髯公朱仝,紫髯伯皇甫端,白面郎君郑天寿,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迁,青眼虎李云,矮脚虎王英,金眼彪施恩; 三是表示性格的: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笑面虎朱富,鬼脸儿杜兴,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拼命三郎石秀,活阎岁阮小七,母大虫雇大嫂,母夜叉孙二娘,浪子燕青; 四是体现职业的: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箫让,行者武松,菜园子张青; 五是提示兵器的:大刀关胜,没羽箭张清,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六是标明特长的:混江龙李俊,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蒋敬,轰天雷凌振; 七是直接赞扬的:及时雨宋江,镇三山黄信,百胜将韩滔; 八是比做以往英雄的: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病尉迟孙立。 中考集萃 名著考查一向是中考命题的一大难点:考细了,毕竟是课外阅读篇目,有失公允;考粗了,读与不读结果一样——无非是考查名著的作者或历史地位之类。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摘要】《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本文主要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水浒传》;艺术成就;表达 目录 一、《水浒传》是真实生活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2) (一)《水浒传》的“三分真实,七分虚构” (2) (二)《水浒传》的“说话艺术” (2) (三)《水浒传》的圆满之美 (3) 二、《水浒传》突出的现实主义 (3) (一)《水浒传》蕴含着突出的民族传统文化 (3) (二)《水浒传》深刻的人物刻画手法 (3) (三)《水浒传》中客观的描述方法 (4) 三、《水浒传》中惊人的语言艺术成就(一)语言艺术中蕴含着浓厚的民 族风格 (5) (二)语言艺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特征 (5) (三)语言体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性风格 (5) 四、结束语 (6)

《水浒传》是一部创作于元明动荡时代的章回体小说,从我国小说史角度而言,《水浒传》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幅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水浒传》的人物传奇性与故事性较强,是中国小说史上一朵奇葩。 一、《水浒传》是真实生活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一)《水浒传》的“三分真实,七分虚构” 从创作方式而言,《水浒传》属于典型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是从作者审美心理与美学理想角度打造出的一部作品,其中有大量的典型形象,众多生活细节与重大事件往往能够奇中见真。如果《三国演义》为“三分虚构、七分真实”,那么《水浒传》则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艺术性更强。史书上关于松江起义的资料记载并不多,多见于杂剧、话本、民间传说中,经过艺术家们不断加工虚构而来,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被逼上梁山、武松打虎、宋江发配江州等等,史学上并无明确记载,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想象创造而来,这虽然是虚构,但是却可以深刻的反映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思想与社会本质。其中每一篇英雄故事,都是独立的,将这些故事独立出来都能够组成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仅仅是传奇好汉故事,只有将这些故事综合而来,才能够成为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史诗。因此,《水浒传》中的各个故事都是前后呼应、相互衔接的,共同组成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其描述主线是农民起义,描绘出了一场可歌可泣、错综复杂的斗争画面,最终,这场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这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深刻表现。 (二)《水浒传》的“说话艺术” 同时,《水浒传》的结构方式与民间“说话”艺术也密切相关,其蓝本来自于《大宋宣和遗事》,在正史中取材,在其基础上虚构,《水浒传》属于“说铁骑儿”、“小说家”与“讲史家”的融合,保留了《花和尚》、《青面兽》、《武行者》、《石头孙立》等章节,英雄任务是有正史人物的影子的,但是其中主要的情节都是虚构的,这是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分野,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共同点便是章回体,章回体是宋元的一种“说话艺术”。关于史学的长篇故事,内容错综复杂,需要分多回进行讲述,因此就需要分好卷目,每一个卷根据故事的内容确定小标题,这便是章回体小说的雏形。“说话艺术”主要基于听众听觉产生而来,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二、学习评论紧密结合原作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艺作品,不断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一、提炼信息,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二、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一、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二、运用激趣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分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文学评论的体裁特点及作者。 2、掌握作者提出的关于《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 3、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1、小调查 A. 看完《水浒传》原著; B. 看过《水浒传》原著,但未看完; C. 看过电视剧《水浒传》; D. 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电视剧,但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一些水浒人物和故事。 调查方式:学生举手,小组长统计人数。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阅读《水浒》的情况,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2、小活动 活动①:说一说好汉姓名 活动形式:给出水浒好汉绰号,学生说姓名。 活动②:人物情节连连看 活动形式:给出主要故事情节,学生说人物。 活动目的:了解学生对《水浒》的熟悉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3、师概述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它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就艺术成就而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关于《水浒》的研究在文学论坛上是争论不休的。而茅盾先生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初中我们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片段,同学们还记得吗?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特点,前后勾联、富于变化的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 08文秘单班 31号 [摘要]:《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关键字]:水浒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中的“那雪正下得紧”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水浒传艺术手法欣赏》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水浒传》艺术手法欣赏 教学目标: 了解《水浒传》中典型的艺术手法:“三”结构,对比与衬托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与侧面描写,伏笔等,并能欣赏出这些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水浒传》中典型的艺术手法:“三”结构,对比与衬托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与侧面描写,伏笔等,并能欣赏出这些手法的妙处。 2、探究细节、环境、小物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研读选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探究“三叠式”结构法 1.在“三拳”描写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2.作者对鲁提辖的“三拳”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其意图是什么? 郑屠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在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侠义的好汉来惩罚他,除暴安良,这三拳写得不厌其烦,写得够味解恨,大快人心。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何要写三拳,只写其中一拳或两拳,可不可以呢? 1

设计“三拳”,主要让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场面更为丰富、有趣,让鲁提辖嫉恶如仇的形象更为丰满;另外,三拳的描写,起到节点分段的作用,让叙事条理更为清晰,形成一种三叠式结构。 三叠式结构通常表现为一件事情要经过三次反复才能完成,或者说是通过三个类同的情节单元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类故事结构大都比较完整,情节的开端、发展、变化、结局多较完整。 4.《水浒传》中,还有哪些故事情节运用“三叠式”结构法,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 5. 除了水浒之外,你还知晓哪些作品运用了三叠式结构? 二、研读选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探究细节、环境、小物件的作用 1.梳理此段中林冲相关的情节 2.勾画选段中风、雪的描写句,说说“风、雨”的妙处。 推荐阅读:毕飞宇《“走”与“走”——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 3.探究物件(道具)与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 选段中出现了哪些有价值的物件?这些物件对塑造林冲有何裨益? (1)酒葫芦 (2)花枪与尖刀 2

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九年级优生培训(四) (四大名著专题)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 一、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一、《西游记》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吴承恩作。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记》,真可谓述变幻恍惚之事,寓玩世不恭之意,使人陶醉。 二、《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长篇小说。曹雪芹作。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创作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这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作者语言艺术的高度运用,使人物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命和内容。《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高妙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浸透并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 三、《水浒传》中国明代长篇小说。施耐庵作。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和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壮士形象。 四、《三国演义》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作。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的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政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况。《三国演义》并不是简单的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智慧先知的诸葛亮;奸诈雄霸的曹操;忠贞勇毅的关羽;胸怀大志的刘备……这些英雄人物形象都融汇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清这些艺术形象反映的实质,才能将《三国演义》理解得更透彻。而《三国演义》就是这样,将英雄本色诠释地淋漓尽致。 二、四大名著常见题目及答案 1?《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欲请出诸葛亮,它最初由徐庶推荐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徐庶,同时他也是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人。 2?《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是中了周瑜的计。 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不少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长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去西蜀,定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