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语言系统的构成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内容摘要:本文概括了霍凯特关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介绍了语言的五个分系统,即语法系统、音位系统、语素音位系统、语义系统、语音系统以及它们的关系。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语言的基本构造及其特征,为我们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和探索语言演变过程提供了原则和方法。

关键字:语法系统、音位系统、语素音位系统、语义系统、语音系统。

《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集大成的一部理论著作,又是论述语言学各方面问题的一部综合教材。本书的作者查尔斯?弗朗西斯?霍凯特早年受到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位创始人鲍阿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的指导,目的是给初学者讲解语言学的概况,综述当时语言学界关于各个课题的一般看法。

本书总结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十余年的发展成果,归纳了语言学的十二个大问题。它们分别是:一.通过声音发信号:音系;二.音系和语法:不同的模式层面;三.语法系统;四.语素音位系统;五.习语;六.共时方言学;七.语言的个体发生;八.种系发生;九.语言的史前状况;十.文字;十一.文学;十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前四个问题论述的是语言的结构以及分析语言的方法和原则,可称之为“描写篇”,后八个问题主要论述的是语言演变的规律和探索语言演变过程的原则和方法,可称之为“历史篇”。

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所以在这里,我想主要探讨的是属于第二个大问题的语言的构造问题:语言的五个分系统——语法系统、音位系统、语素音位系统、语义系统、语音系统,以及它们的关系。

霍凯特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习惯系统。整个语言系统能分成五个主要的分系统:

1.语法系统——语素的总和以及语素出现的配列。霍凯特说:“一种语言的语法或语法系统就是:一是该语言里所使用的全部语素;二是这些语素在话语中出现时彼此相关的配列。”

这就是说,描写一种语言的语法必须包含两项基本内容:首先是确定语素(morpheme),然后是说明语素出现的配列。语素是语法系统中的基础单位。同一语素有时表现为这一个音位形状,有时表现为另一个音位形状,这些音位形状处于彼此交替中。语素的每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语子(morph),语子是某个语素的音位变体(allomorph)。语素有片段语素(只作为词的一部分或整体而出现的语素)和超片段语素(不属于词的部分的语素,如语调等)两种。霍凯特始终认为,“发现语素”必须使用形式和意义双重标准,其程序是切分话语,得出语子,然后从语子中归并语素。

确定了话语中的语素之后,就要说明这些语素在话语中出现时的配列。霍凯特认为,语素配列最基本的特点是层次性和递归性。正因为语法结构本身有层次性和递归性,所以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使用直接成分作为分析语句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逐层揭示语句的直接成分,指明它们的结构关系,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的语素为止。

描述了语素配列的基本特征之后,霍凯特进而描写语言的语法系统。他遵循布龙菲尔德的传统分法,以“词”为枢纽,把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他首先描述了句法。

句法包括词和超片段语素在语句彼此相对的配列方法。在句法部分,他沿用了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离心两大结构的划分,但在离心结构部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向心结构就是结构体的形类相似(即两者出现权的范围大致重合)的结构类型。向心结构可分为偏正结构(修饰型结构)和并列结构(包括同位结构),例如:fresh milk(鲜奶),man and woman(男人和女人),professor Jones(琼斯教授)。离心结构就是结构体的形类不同于直接成分的形类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引导结构(包括介词结构、连词结构、动宾结构)、系连结构和主谓结构三大类。其中引导结构和系连结构是短语形式,如in the box(在盒子里),until he comes(直到他来),saw John(见到了约翰)等。

短语之上是句子,处于结构中的词或短语依靠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主要有三种:

(1)选择连接:决定于直接成分所属的形类。例如:black cat(黑猫)。

(2)上下文连接:某些有歧义的语法形式,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才能消除歧义,指明其结构类型。例如:yellow clothes,在She likes yellow clothes(她喜欢黄衣服)中,她是偏正结构,在Strong soap will yellow clothes(硬肥皂会使衣服变黄)中,它是动宾结构。

(3)标记连接。例如:man and woman(男人和女人),其中的and(和)是标记。

此外,在屈折语里,还有屈折连接,包括一致关系、支配的一致关系、支配关系、相互照应等。

关于词法,霍凯特认为,词是句子中以前后两个可能的停顿为界的任何片段。他强调必须把“词”(word)与“最小自由形式”(minimum free form)、“词位”(lexeme)、“习语”(idiom)区别开来。词类是词干的形类,属于同一个词类的词干在屈折上,句法上,或者在屈折和句法两方面有同样的表现。一种语言的词类系统就是根据屈折上和句法上表现的异同对全部词干进行的分类。他赞成分层划分词类的办法,即先根据词干在基本方面的异同分出几个大额类,再根据附加的标准分出小类。以拉丁语为例,第一层分出三大类:词干有“格”屈折的是广义的名词;词干有表示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屈折的是动词;词干不屈折的是虚词。第二层,在广义的名词之下,词干专属某种“性”或不计较“性”的是狭

义的名词和代词;词干有“性”屈折的是形容词。在虚词之下,再按句法标准分出介词、副词、连词、感叹词。还可以加上其他标准进一步细分。

在词法部分,霍凯特最后讨论了语法范畴。他把语法范畴分成选择范畴和屈折范畴。例如在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言中,“性”对名词来说,是选择性范畴,即每个名词只属于阴性、阳性,或者阴性、阳性、中性之中的某一性;“性”对形容词来说,是屈折范畴,即同一个形容词可以有不同的性屈折变化。霍凯特指出:选择范畴并不总是依赖屈折,完全没有屈折的语言仍然有不少选择范畴,有某种屈折的语言也可以有许多不依赖屈折的选择范畴。

他综观语法系统的各部分,得出了词类系统、语法范畴、功能成分、结构类型和特点共同构成了语言的语法核心这一结论。

2. 音位系统——音位的总和以及音位出现的配列。霍凯特说:“音位系统是音位的总和以及音位出现的配列。”霍凯特把音位系统的描写分成两大步来做:先确定音位,然后说明音位出现的配列。这与语法系统的描写类似。

霍凯特从功能方面强调音位的本质,他认为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只通过它在这一语言里跟其他音位的差别来规定。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音位,音位由音位变体构成。音位分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种。霍凯特指出,为了确定一种语言的音位,语言学家必须运用一套观察和检验的手续,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归并音位。他总结了归并音位的四条基本原则:

(1)对立互补原则:对立的两个音位变体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的ten(十)和den(兽窝),它们开首的[t']和[d]对立,因此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互补是指两个音位变体彼此都不出现在对方出现的任何环境,互补的两个音位变体能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这要看是不是符合第二个基本原则。

(2)语音相似原则:这条原则包含个假设,即假若一个音出现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里,则它们涉及的各音位变体在语音上高度相似。例如英语的pain(痛楚)和pip(果仁),开首的[p']和收尾的[p]的相似程度就明显高于出现在收尾的其他类型的音(例如[t]和[k])。这种处于互补关系又伴有语音相似的两个音位变体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3)模式匀整原则。

(4)经济原则。

前两个原则最为重要,后两个原则都是次要的原则,所以不做解释。

3.语素音位系统——把语法系统和音位系统联结在一起的编码。音位系统和语法系统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要把这两个层面联结起来,就必须解决音位问题和语素的关系问题。霍凯特规定语素音位分析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1)确定哪些音位形状是哪个语素的表现形式;(2)各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不同的类型;(3)典型形式和音位配列的经济。

(1)前面说过,从语流切分出来的是语子,所以要归并语素,就必须解决哪些语子能恰当地解释成某一语素的变化的问题,以便归并语素。他认为,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语子要归并成一个语素,首先必须不对立,例如:sport(运动)的[p]和ball(球)[b]。[p]只出现在/s/后,而[b]不能出现在/s/后,它们的分布是互补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不送气,发音都不送气,并不对立,所以可以归并成一个音位/b/;其次,表达的意义相同,例如cats(猫,复数)的/s/和dogs(狗,复数)的/z/的意义相同,都表示名词复数,所以可以归并成一个语素{z};最后,归并出来的语素要符合语言的语法面貌。例如:kingdom(王国)的-dom和duchy(公爵领地)的-y,意义相同,不对立,似乎能归并为一个语素,但实际上这两个派生词缀受的限制很大,构成新派生词的机会很少,坚持把它们看作同一个语素的两个变体,只能使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复杂化。相反,承认go(去,现在式)和went(去,过去式)有语素的同一性就比较合理。如果把它们分开,剩下缺少过去时的go和缺少现在时went,就不符合英语语法的面貌。这三条原则是最低限度的基本原则。

(2)关于第二个问题,霍凯特,列举各种交替类型来说明语素变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内部连音和外部连音、自动交替和非自动交替、规则交替和不规则交替、音位条件的交替和语素条件的交替。

(3)关于第三个问题,“典型形式”就是常见的音位形状的格局。假定某种语言的词干的形状是CVC(C代表辅音音位,V代表元音音位),后缀的形状是-VC 或-V。那么一个形状是/kanap/的新词,就可以首先试一下最可能的切分,即分为/kan-/和/-ap/。至于音位配列的经济问题,如果一个形式的运用受欢迎程度高,那么这种语言表现出相当有效的语素音位的经济。

4.语义系统——这个系统把语素、语素的组合以及语素可能进入的配列跟事物和情景或者事物和情景的类连接起来。我们必须把语素和话语的意义跟具体言语活动的前因和后果区别开来。语素和语素组合的意义是语素、语素的组合跟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情景或者事物、情景的类型之间的联系纽带。这种语义纽带或多或少是相同的。而具体言语活动的前因和后果对说话人来说可以很不一样。

假定两个人斌拍坐在餐桌前,甲又一杯咖啡,需要一些糖,而自己又够不着糖碗。于是,甲说:“请把糖递一下。”乙就把糖递给他了。这一情景粗略的勾画出包含着言语活动的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这前因和后果对甲和乙是不同的:甲想要糖而且得到了糖,乙只是把糖递给甲。同样的话语也能在另外的条件下出现,例如乙有一杯咖啡而向甲要糖。在原先的情景中,有的行为后果不是起因于话语的言语结构,而是起因于伴随的情况。乙把糖递给节而不是递给丙,因为要糖的是甲不是丙。但是,语言的语义规约也起一份作用。如果甲和乙并不共同具有这种规约,那么甲会通过别的办法得到糖,或者不加糖也过得去。可见“糖”这个语素和某种物质之间有一种习惯的纽带:乙不是把“盐”递给甲。“递”这个语素和一种惯常的动作也有一种纽带:乙不是把糖碗扔在地上,这里还有一种共同的理解,即语素“请”连同一定的词序和语调,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乙没有受到侮辱而感到生气。所以,尽管甲和乙在这段话中的活动不同,但是“请把糖递一下”这整个话语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是基本上相同的。

5.语音系统——说话人通过发音把音位序列转换成声波,以及听话人对言语信号进行解码的方式。

霍凯特描写了中西部美国英语的音位系统,但是没有描述各种音位听起来是什么样子。就如有人问你“桔子是什么滋味?”,最好的回答就是给一个他自己尝尝。同样,如果一个外国人想知道英语的/p/听起来是什么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个例子给他听听,而不是加以描述。所以,语音的听觉也是没法用文字写出来的。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既然是说话的声音,那么语音的发出就可以用产生它的身体动作——发音来描写。霍凯特先粗略的描述了参与发音的人体各部分的构造,然后,讨论英语语音的发音。举个例子:英语词pin(别针)和spin(纺织)中都出现一次音位/p/。这个音位的两个实例听起来是不同的:pin中的/p/紧跟着一股呼出的气流(送气),spin中的/p/就不是这样。这种差别在音位上是不介意的,因此在音位标音中都写成/p/。但是,不论它们在音位上是否相干,在语音上的差别却是清楚的。我们在语音标音中常常要注意到这一点,把pin中的音写成[p'],而把spin中的音写成[p]。在这类情况下,受过训练的人能听出两种或三种清楚有别的声音类型,它们都代表着某种语言里的同一个音位,这些不同的声音类型通常叫做音位变体。因此,我们说,英语中的/p/至少表现为两个有区别的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不送气的[p],在另外的条件下是送气的[p']。

这五个系统中,前三个分系统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分系统。因为它们跟说话时的非言语界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可以说,语素音位系统是是中介,把音位系统和语法系统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系统联结起来,从而完成语言中心系统的描写。外围分系统不同于中心分系统的地方在于它们既连接非言语界,又连接中心分系统。语言学一直集中注意三个分系统,不怎么关心外围分系统。有些学者喜欢把“语言”限定为只包括中心分系统,认为意义、发音和语音声学的问题不属于语言学而属于别的学科。实际上,外围分系统和中心分系统同样重要,但是事实上研究它们却困难得多。

霍凯特指出:研究语言的中心分系统必然要从语音和语义得到启发。我们不得不用语音标准试着分析一种音位系统,因为我们总得弄清两段话语或话语的两部分对于这种语言的人是“听起来一样”还是“听起来不一样”。同样,我们也不得不用语义标准去试着达到语法系统,因为我们总得弄清音位外形有特定方式的区别的两段话或话语的两部分,对于说这种语言的人是“意义相同”还是“意义上有差别”。另一方面,要有成效地研究外围分系统,就必须对有关的中心分系统进行仔细的描写。然而,如果我们希望系统地分析语言的语音或语义系统,首先就要对最有关系的那个中心分系统作仔细的描写。不知道有关的音位系统,试图根据发音去分析一种语音系统,是徒劳无益的。不了解有关的语法系统,试图去分析一种语义系统,同样是徒劳无益的。

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成熟阶段的带有总

结性的著作,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语言的构造及其特征,为我们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和探索语言演变过程提供了原则和方法,在语言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参考文献: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何学习《英美文学选读》

要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考试,不是考前“冲刺”一类的短训能奏效的。这门课难就难在它的阅读量很大,它包括英国和美国的诸多作家的诸多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书。现行统一教材在作家和作品的选取方面尽管已经是精而又精了,但还是不得不采用节选的办法来压缩篇幅。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考生还不得不在对整部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反复阅读节选,才能对节选部分的内容以及思想有较好的理解。不过文学阅读也有规律可循。下面的文字就“选读”课的性质、阅读时读取什么信息、现行试题各个部分的考查点是什么、如何回答简单论述题等问题,给考生一点提示,希望能对考生学习、复习《英美文学选读》课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部分《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性质 一、《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顾名思义,“英美文学选读”是有选择地阅读英美文学史上有影响作家的重要作品,熟知作品内容,了解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已经接受的对这些作品主题的表述,并能从作品中找到、列举出证明这些表述的细节。这样的定义里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作品内容,二是作品里的细节,三是节作品主题。三个同等重要,学习者不能只取其一。以小说为例,所谓作品内容,是指情节(plot)、场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语气(tone)、以及语言(style)。情节是指故事里所展示的事件和这些事件按作家意愿有序的安排,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本身(即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结果。情节就是故事;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熟知情节是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的第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不掌握故事情节,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从谈起。有故事当然就有人,对人物的分析是对作品分析的核心。语气是指作者在他/她刻画人物、安排情节、描写场景时所持的态度,而作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作者要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与读者交流,而不同的作家使用语言的风格(style)是不一样的。如果掌握了以上内容,就掌握了细节,之所以把细节单列出来,是因为多数考生只记得大概情节,考试中不能用具体的细节进行人物或思想分析、评述,空话太多。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里,成年的保罗是如何仍然生活在他母亲的掌控之下的细节,是分析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和主题的关键,不能引用相关细节作为根据,分析就失去了基础。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在一般性的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尽量记一些细节,细节显示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主题是对作品思想的高度概括。教材里作家作品概述和作品简介(斜体部分),对作品主题已有简明准确的表述,考生不可不读。对这些表述的理解,又是以考生对作品内容、细节的掌握为基础的。作品内容、细节、主题是考生学习的重点。 两点说明: (一)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新批评对作者和作品关系的观点,也不去讨论接受美学和读者反映理论,本科阶段没有开设文学批评理论课,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的讨论,教师也不要引入类似的话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二)从历年考题来看,作家的生卒年月、家庭背景、接受教育情况、作品发表年代等都不在考察范围,考生不必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英美文学教材和辅导材料在作家生平上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介绍和分析,这类书籍对考生复习没有多大帮助。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现行教材尽管可以再修改、完善,但它的最大好处是它给考生提供了学生最需要的作品概要和精确而恰当的分析(教材里作品前的斜体部分),对考生从作品全貌理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二、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哪个在先、以及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是留给专门的学者去争论,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考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的问题。前面讲选读课的性质时已经讲过,《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以往考试所包括的内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教材中每个文学阶段前对该时期影响文学作品的经济、文化、社会、思想思

最新1月全国自考现代语言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 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830 I .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 2%×10=20% ) 1. The language behavior of particular persons on particular occasions is determined by many other factors over and above their linguistic ______. () A. system B. structure C. competence D. performance 2. When we pronounce the long vowels [i:] or [u:], our ______, which is a bony structure at the end of the windpipe, is in a state of tension. () A. larynx B. hard palate C. glottis D. vocal cords 3. The word “ manuscript ” is a two-morpheme cluster which contains ______. () A. two roots B. a root and a prefix C. a root and a suffix D. a root and a free morpheme 4. The grammatical knowledge is represented through Phrase Structure Rules,which state explicitly all and only the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he ______ of a language, for example, in English, NP→ ( Det ) (Adj) N (PP) (S).) A. phrases B. clauses C. sentences D. constituents 5. The view that the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form is defined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it and the response it calls forth in the hearer ” was proposed by ______. () A. Plato B. Ogden and Richards C. John Firth D. Bloomfield 6. According to John Austin's theory of speech act, a(n) ______ act is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 ()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推荐免试研究生必读书目读后有感

查看文章 【收藏】北京大学中文系推荐免试研究生必读书目读后有感 2009-09-29 11:07 北京大学要求不严,北京大学中文系要求不严,它崇尚的是一种学习的自由。但学习在那种大师和名校的气氛中,学习在那种图书众多和无数讲座的亲切交谈中,你自己就已经沐浴在她的朝霞中,你自己就已经在鞭策自己不要辜负了这个学校的名字和那些已逝的大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接受全国优秀免试生为直升研究生,但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和笔试进行选拔,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校园网上它挂出了这些书目。看着这些书目我觉得自己读书是如此的浅薄和单一。我想,与我有同一感想的朋友颇多,遂把它陈列出来,作为我们的参考。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又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后在浮躁的今天,这已经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或者是想像古代文人读书的一种渴望方式。也许,多读几本书还是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乐趣,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我们不妨读读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推荐书目,尤其是致力于考研究生的朋友。 很多书我们无法在短时间里面读完,这不要紧,把书名、作者、出版社能够顺利背出来,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古代很多士大夫的学习和钻研就是从背篇目开始。 附录: 文艺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免试学生使用) 1.《文心雕龙注》上下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汪春泓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文学理论的未来》(美)拉尔夫﹒科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苏联文学学学派》彭克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5.《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著 人民出版社 6.《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詹姆逊文集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7.《文学理论学导论》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8.《中国文艺理论百年教程》毛庆耆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9.《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0.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三部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免试学生使用) 1.《语法答问》朱德熙 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 3.《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4.《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 5.《汉语语法论》高名凯 6.《上古音研究》李方桂 7.《汉语语音史》王力 8.《现代语言学教程》霍凯特

现代语言学 词汇表

现代语言学词汇表 A abbreviation缩写法acculturation语言文化移入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言学acronym词首字母缩略词address term称谓语addresser发话人addressee受话人adjacency毗邻 Adjacency Condition毗邻条件Adjacency Parameter毗邻参数Affix词缀 Affixation加词缀法Affricate塞擦音Afroasiatic非亚语系agreement rule一致关系规则allophone音位变体alveolar齿龈音 alveolus齿龈 angular gyrus角形脑回antonymy反义现象antonym反以词 apocope词尾音脱落aphasia失语症 aphasic失语症患者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arbitrariness任意性argument论元 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 articulatory variable发音变项aspiration送气assimilation同化approximation近似化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Austronesian…语系 B Babbling咿呀学语 back-formation逆向构词法back vowel后元音 Behaviorism行为主义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ehaviorist Psychology行为主义 心理学 Bilabial双唇音 Bilingualism双语现象 Black English黑人英语 Blending混合法 Borrowing借用 bound morpheme黏着语素 brain lateralization 大脑左右半球侧化 branching node分叉点 broad transcription宽式音标 Broca’s area布罗卡区 C caretaker speech保姆语 case格 Case Condition格条件 case marking格标志 causative verb使役动词 central vowel中元音 cerebral cortex大脑皮层 cerebral plasticity大脑弹性 channel渠道 classical language古典语言 clipping略写法 closed class word封闭类词 code代码 code-switching代码切换 cognate同源词 co-hyponyms并列下义词 coinage创新词 color word色彩词 combinational rule组合规则 commissives承诺类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交际能力 comparative reconstruction 比较重建法 competence语言能力 complement补语 complement construction补足语 complementarity互补性反义现象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 complex sentence复合句 componential analysis 成分分析法 components of meaning 意义成分 compound word复合词 compounding复合法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 concept概念 conceptualist view意念观 consonant辅音 constituent成分 constituent structure成分结构 constraint制约 construction结构 content word实词 context语境;上下文 contextualism语境论 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法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话含义 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 coordinate sentence并列句 creativity创造性 critical period关键期;临界期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播 D declaration宣告类 deep structure深层结构 dental齿音 derivation派生法 derivational morpheme派生语素

自考英语本科英美文学选读教你投机取巧过英美文学整理加强版

美文学这门科目庞大之极,堪称英本自考之最。自己一个人看那么厚的一本书,不用说能不能看下来,能记住多少实在不好说! 我在复习的时候,总结了一些规律,与大家分享,望对你有用,帮你顺利通过! 1.题型分析: 一般来讲,肯定是这种类型:a.单项选择题(40道,40分) b.引文简析(无非就是问问作者是谁,出自哪个作品,主题意象什么的,4道,16分)c.简答题(4道,24分)d.论述题(无非就是分析加读后感,20分) 经验:你应该可以看出来了,重点当然是单选了,分数大,又好得分,实在不行还可以蒙。建议尽可能把书看一遍,但不要看作者生平,那肯定不会考。有个印象就可以了,不用去背,如果你汉语文学功底好,可以省去不少时间。 2.比例分析 据本人统计,历年来英美文学的国考试卷中英国文学占52%,美国文学占48%。(2003年4月例外,其中英国部分58%)其中,可以看出 单选题:前22题肯定为英国部分,其余为美国部分。 大题部分:基本上是一人一半,各占50% 经验:书上共652页,英国411页,美国241页。英国作家共38位,美国15位。其中,美国部分中,诗歌作品也比较少,比较好确认。结论:死学美国,顺带英国。 3.内容分析 历年命题的趋势逐渐由课文内容向选读作品转移,选读的比重越来越大。 经验:课文内容作到大体了解,但要特别重视作家艺术特色。选读部分加大力度,多注意书上的注释及选文大意和某些细节,尽量作到能用英语复述。实在不行,也至少作到能用汉语复述。 4.真题解析及预测 自学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复率高,所以历年试题是必惫的复习材料,不可缺少。有人说:“一套真题等于3套模拟题!”这话绝对没错。所以要花大力气在上面。记得我考那回就有一道10分大题和前一年的一模一样。 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分析在2000~2002年中,连续考了三次。 经验:注意历年真题,尤其是去年的。去年的10分大题大致如下: a.《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 b.《白鲸》选文作品复述几分析象征意义。 ================================================ 4月14日]投机取巧教你过英美文学[压题篇] 本文是投机取巧过英美文学的最后一篇,收录北京市2004年4月10日英美文学考试的试题(除选择题外),是我在北京自考论坛处网友处所得,特此对提供帮助的朋友表示感谢。 二、1、Thomas Gray:Elegy in the Country Churchyard的第一段 2、Yeats的Down by the sallen garden,考的是他俩站在河边,那个女孩*在他肩头,他觉得自己年轻懵懂,而且泪流满面。 3、Emyly Bronte的Whuthering Heights里面Hethcliff在他lover临死之前的那段表现,还问了narrator 是谁 4、Emlily Dikinson的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问那个blue Buzz是什么意思

最新10月全国自考现代语言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30 I.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2%×10=20% ) 1. The purpose of Chomsky’s definition is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urely ______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nd these properties can be studied from a mathematically precise point of view. ()A. lexical B. grammatical C. semantic D. structural 2. We refer to the limited range of sounds as the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sounds within that range as ______.() A. vowels B. consonants C. sounds D. speech sounds 3. A(n) ______ refers to the existing form to which a derivational affix can be added. () A. root B. stem C. affix D. morpheme 4. All sentences in all languages can be represented by constituent structure trees, and all have syntactic rules that determine the linear order of words and their ______ structure. ()A. linear B. hierarchical C. constituent D. syntactic 5.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a(n) ______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the nominal element in a sentence. () A. argument B. subject C. object D. predicate 6. Speaker A: Can you answer the telephone? Speaker B: I’m in the bath. Speaker B is violating the maxim of ______.() 1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

自学考试《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 2017 年自学备考正在开展中,考生们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现代语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I .Multiple Choice Directions: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B,C or D in the brackets.(2% x 10=20%) 1. The pair of words “lend”and “borrow”are ___.( ) A. gradable opposites B.relational opposites C.co-hyponyms D.synonyms 2. The discovery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began with the work of the British scholar .( ) A. Jacob Grimm B.Rasmus Rask C.Franz Bopp D.Sir William Jones 3. A linguist regards the changes in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as __.( ) A.unusual B.something to be feared C.abnormal D.natural 4. __produce fast and fluent speech with good intonation and pronunciation but the content of their speech ranges from mildly inappropriate to complete nonsense,often as unintelligible.( ) A.Broca's aphasic B.The linguistic deprivation C.The damage on the angular gyrus D.Wernicke's aphasic 5.Some Southern learners of English in China tend to say “night ” as “light ”.This shows: .( ) A. They cannot pronounce/n/ B. Interlangue interference because there is notthe sound /n/in their mother tongue C. The teachers do not have a good teaching method D. They do not like to pronounce nasal sounds 6. A word with several meanings is called __word.( ) A.a polysemous B.a synonymous C.an abnormal D.a multiple 7.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 is __.( ) https://www.doczj.com/doc/dc15856558.html,rmative B.phatic C.directive D.performative

00830现代语言学200610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语言学试题 课程代码:0830 Ⅰ.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2%×10=20%) 1.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results in a quality of speech sounds called voicing, which is a feature of() A.all consonants B.vowels only C.all consonants and some vowels D.all vowels and some consonants 2.The negative prefix“ in-”in English, when added to the adjective “possible”, is actually pronounced/im/,and spelt as “im”.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______________rule at work. () A.deletion B.assimilation C.phonetic D.sequential 3.The word “ecology” is a two-morpheme cluster that contains_______________.()A.two roots B.a root and a suffix C.a root and a free morpheme D.a prefix and a root 4.When we move the adverbial phrase “every day” in the sentence “Every day, we study English” to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we are now ______________ the phrase to the right.()A.rewriting B.preposing C.postposing D.maintaining 5.Antonym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kind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kind of antonyms? () A.complementary B.relational C.superordinate D.gradable 6.In terms of predication analysis , the utterance“ Is it going to snow this afternoon?” is a______________() A.one-place predication B.two-place predication C.three-place predication D.no-place predication 7.In Old English, word order was freer because the case endings were rich. So in Old English, word orders included SVO, VSO, SOV and OSV. However, Modern English has a much weaker case system, so its sentences have to follow a basic word order of________________.

南开大学中文系阅读书目

南开大学中文系阅读书目 一、语言学类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 语言(法)房德里耶斯著岑麟祥、叶蜚声译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 语法哲学(丹麦)叶斯柏森著何勇等译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苏联)斯大林著李立三等译语言分析纲要(美)布洛赫、特雷杰著赵世开译) 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著邢公畹等译 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索振羽、叶蜚声译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国外语言学概述一流派和代表人物赵世开主编 语言论高名凯著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 语言学概论石安石、詹人凤著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 世界字母简史周有光著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 语义论石安石著 汉藏语概论马学良主编邢公畹等著 文化语言学邢福义主编 语言学史概要岑麟祥著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中国理论语言学史邵敬敏、方经民著 二、现代汉语类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主 编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吴宗济主编 语音常识董少文著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 现代汉语同汇符淮青著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 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周荐著 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刘叔新、 周荐著 同义词语的研究周荐著 胡同及其他张清常著 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史有 为著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汉语语法纲要王了一(王力) 著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 双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著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 湘译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 著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 汉语词法论陈光磊著 汉语动同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 著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宋玉柱著 现代汉语复句新解王维贤等著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袁毓林著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沈阳著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 著 实用语法修辞于根元、苏培实、 徐枢、饶长溶著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弓著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著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著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邢公畹 著 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著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李荣编著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中国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 汉字改革概论周有光著 三、古代汉语类 汉语史稿王力著 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教程解惠全主编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撰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 文字蒙求(清)王筠著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著 广韵(北宋)陈彭年等著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 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著 汉语音韵王力著 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著 诗词格律王力著 释名(东汉)刘熙著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著 尔雅今注徐朝华著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 经义述闻(清)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清)俞樾著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 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 何乐士著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著

现代语言学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学的核心:语音学Phonetics,音位学 Phonology,形态学Morphology,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 2.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提出的langue语言 vs parole言语.他是现在语言学之父 3.语言的功能: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the regulatory function,the heuristic function,the interactional function,the personal function,the imaginative function,the imformative function 4.美国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chomsky提出的 competence语言能力vs performance语言运用 5.语言的普遍特征:arbitrariness任意性,productivity 多产性,duality双层结构,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播性 6.语用学研究的是上下文context中语言运用的情况 7.Crash 拟声词onomatopoeic word 8.现代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不同点是:描写性/规定 性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口语/书面,非拉丁语框架/拉丁语框架non-Latin-based framework vs Latin-based framework 9.把语言学原理principle和理论theories应用到语言 教学和学习的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10.语言文体学linguistic stylistics是介于语言学和文学 之间的研究领域 11.数学语言学mathemat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itics 12.孩子先学会说话再学会写字,表明语言是发声的基 础 13.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如何习得母语,运用语言是大 脑如何工作,交流时如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14.语言的随意性说明语言在意义和声音方面没有逻 辑关系 15.语言的双层结构包含两种:声音结构和语法结构 16.形态学和句法学主要研究语法层面上的意义study the units at the grammatical level 17.Johnson 的大辞典为英语的用法和拼写制定了统 一的标准 二、语音学和音位学 语音学三大分支: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 辅音consonants的分类: 根据发音方式:爆破音stops,摩擦音fricatives,破擦音affricates,鼻音nasals,滑音glides 根据发音部位:bilabials双唇音,labiodentals唇齿音,dentals齿间音,alveolars齿龈音,palatals上颚音,velars 软腭音,glottal声门音 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ology:stress重音,tone 音调,intonation语调 三、形态学 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以及构成规则 封闭性词汇closed class words:连词conjunction,介词preposition,冠词article,代词pronoun 开放性词汇open class words:名词noun,动词verb,形容词adjective,副词adverb 词素morpheme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 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s,粘着词素bound morphemes,词干stem,词根root,外来词a borrowed one 构词法包括:合成compound和派生derivation,指的是自由词素 屈折变化inflection指的是粘着词素,主要用于语法方面四、句法学 句法学研究句子结构,揭示构成某一语言句子的内在规则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指抽象的句法结构 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是深层结构通过一系列转换规则之后得到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实际说出的句子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发展的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关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简单句a simple sentence,并列句a coordinate sentence,复杂句a complex sentence 一个词组主要包含:head中心语,specifier标志语,compliement补足语 决定词类范畴category的有意义meaning,屈折变化inflection,分布distribution 句法成分syntax component给句子提供了结构 五、语义学 语义学指语言产生意义的方法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词义和句义 同义词synonymy,反义词antonymy,多义词polysemy,(同音异义(一语双关)homophones,同形异义homographs,同音同形异义complete homonyms)都是homonymy,上下义hynonymy, 同义词包括:方言性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风格性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指的是适用场合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的同义词emotive synonyms,搭配不同的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 X entailing Y包含关系,X presupposing Y前提关系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课文翻译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世界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作剧家和诗人之一。凭着38部作品,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诗,他建立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赫赫威名。他也被全世界各式各样的学者和评论家给予了最高的赞誉。在过去4百年间,关于莎士比亚的书籍和文章还不断大量出版。 莎士比亚可能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城的一户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的职业被传为是卖手套的、羊毛商人、农夫或者是屠夫,是一个镇上有点地位的人,并多次当选为镇委员会的成员。莎士比亚在哪个美丽的贸易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并上了斯特拉特福语文小学。他真正的老师是大自然和周围的百姓。1587年,莎士比亚娶了大他几岁的安妮-哈撒韦为妻。妻子为他生了3个孩子,苏珊娜和双胞胎朱迪斯和哈姆尼特。也许由于要养活不断壮大的家庭,莎士比亚在1586或1587年离开斯特拉特福去了伦敦。 莎士比亚去了伦敦一处为戏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环境的地方。他既当演员又做作剧家,为张伯伦家族做事,张伯伦家族后来又成为了王族。莎士比亚的事业发展得如此的好以致被誉为‘大学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格林气极败坏地地称呼他是只‘向上扑腾的乌鸦’。 大约从1591到1611年间,莎士比亚到达了他戏剧生涯的顶峰,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地不断问世。莎士比亚没有把他的天赋局限于戏院里,在1593和1954年,他发表了2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路易斯受辱记》,都是写给南安普顿伯爵的。1609年他也写了短诗并出版了。到1597年时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在斯特拉特福买套大宅子作为新居。大约于1610年莎士比亚从伦敦退隐回了斯特拉特福,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写作了一段时间。他卒于1616年4月23日。 由于对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的创作准确时间仍然存有争议,评论家们对把莎士比亚戏生涯的戏剧作品划分阶段方面存有不同的观点。但总体来说他的戏剧生涯可以分为4个时期。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是创作早期。他写了5部历史剧:《亨利六世》的第一、二、三部,和《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4部戏剧:《错误的戏剧》,《维罗纳的2位绅士》,《驯悍记》和《爱的徒劳》。 第二个阶段,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和方式变得极具个性。在不同的人物之间、现象和现实之间,莎士比亚构造了复杂的典范,他对人类各种缺点进行了精妙的诠释。在这个时期他写了5部历史剧:《理查二世》,《约翰国王》,《亨利四世》第一、二部和《亨利五世》;6部戏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的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12夜》和《温莎的风流妇人》;2部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和《裘里斯凯撒》 莎士比亚的第三时期作品包括他最杰出的悲剧和所谓的黑色喜剧。这个时期的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特洛伊罗斯与克雷西达》和《科里奥兰纳斯》。2部喜剧是:《终成眷属》和《争锋相对》。 莎士比亚最后时期的作品包括他主要的烂漫悲喜剧:《伯利克里》,《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和他最后两部作品:《亨利八世》和《两个贵亲戚》。 莎士比亚真正的跟戏剧五官的是个主要是两首叙述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路易斯受辱记》,和他的154首系列短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都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