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举例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举例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举例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举例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举例

1.课内动手实验:指学生利用学具、教具或其它地理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或数据等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地转偏向力影响”这一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分别在静止和匀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的同一位置上滴一滴墨水,演示静止的地球与实际自转中地球表面物体运动轨迹的差异。启发学生探讨: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异?实际自转中地球的南北半球物体运动方向如何偏向?还可以利用实验室的水槽,注入自来水,做“水流漩涡实验”,观察漩涡流向,让同学们用实验验证讨论的结果。

2.课内演示实验:指充分利用教具、地理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导讲导问,使学生间接获得地理事物感性知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如学习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用“大气环流演示模型”演示大气环流运动原理和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用锋面演示模型、气旋(反气旋)演示模型生动地演示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现象变化过程等知识,能简捷、直观地揭示某些抽象和复杂的地理运动规律,便于学生理解与灵活运用。

3. 计算机模拟实验: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是学生直观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现象、过程、规律、原理,超出了学生的感知范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如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制作成三维立体模拟动画,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变换,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难点。实际上,对于那些时间、空间尺度较大的难以观察的地理环境、现象、过程、规律等,如大气运动、洋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都可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立体、直观地模拟出来。

4.课外实践性实验: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实地操作,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课外地理实验与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验证规律的训练。如学习“时差的产生”这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后,设计课外活动实验:如何利用“日影观测法”使用竹竿、卷尺、手表等工具粗略计算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指导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参与实验操作,计算实验结果;学习“大气的保温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利用透明塑料袋、玻璃瓶和温度计进行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试验;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天文观测仪器观察月相变化,记录并总结月相变化规律等。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实验教学 黄端端 (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实验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制作和课堂实验,它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 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地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安排,要符合科学性,明确目的性,具有引导性,实现创新性。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地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5757(2007)04-0094-02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担负着地理基础教育的中学地理教育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 实践、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这势必要影响中学地理教育质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 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1] 可以看出,新地理课程对地理实验教学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十分强调通过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技能。《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明了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中学地理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实验教学。 一、地理实验的涵义 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两大领域,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相联系。因此,地理实验不但要像理化生等自然科学一样,需要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以获得和验证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开展各项活动,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仪器、模型,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测量、调查,直接了解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巩固和扩大运用所学的知识。 地理实验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应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控制或模拟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来认识地理事物和规律的一种感知活动。广义的地理实验包括: 1.地理观察:地理观察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既有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获得感性地理知识的描述性地理观察,也有以抽象思维活动为主、获 得理性地理知识的分析性地理观察。这两种地理观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观察某种天文现象(月相、太阳黑子、昼夜长短、太阳方位和高度角等)、观察潮汐现象、水井(地下水)的水色、水位及野外地质、地貌、水文观察等。 2.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开调查会等多种方式,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例如城市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光、噪声)调查、城市商业网点调查等。 3.地理制作:地理制作就是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例如地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盆地模型等。 4.课堂实验:课堂实验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地理实验,它是一种运用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以模拟实验和教师演示为主,大多是物理实验,主要运用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过程,以说明宏观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例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密度流实验、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实验等。 二、地理实验的功能 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地理实验对中学生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1.掌握和增强地理能力。包括地理操作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如在月相观测的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天文望远镜使用技能,在气温观测的实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冷锋暖锋的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冷锋暖锋演 94 第23卷 第4期 V o l .23N o .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S I C H U A N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 N 2007年4月  A p r .2007 * 作者简介:黄端端(1973—),女,福建泉州人,福州外国语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呢?本文结合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求、实验教学的类型几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地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利用地理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试验手段,简捷、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发现地理规律、认知地理原理的过程,具有将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手段和着力点。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行实验教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在地理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以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正确的人地关系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演化过程,很多现象是我们在其一生中或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用地理实验的方法,模拟展现地理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直接观察的机会。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观察、发现、思考、解决地理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在设计实验时,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时,需要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发现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

地理教学实验设计--太阳高度角

实验: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与太阳高度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具体掌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践认知检验实际问题,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兴趣,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方式。 二、活动准备 观测用具:长度为1.5m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手机计时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三角函数一本,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如果没有天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至日”,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δ为特殊值0°。 三、活动过程(实验步骤) 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并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并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 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分 钟以内),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四、分析和计算 ①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

(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a,利用tаnH=b/a(H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H的值;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φ=90°-H+δ,(式中δ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φ为所求点的地理纬度);③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此时的北京时间(t),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并计算地方时差:Δt=t-12(换算为分钟)。再计算经度差:Δλ=(Δ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λ=120°±Δλ,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120°以西,取“-”;相反,则取“+”。 该实验的完成要考虑一定的误差,重在原理的运用,北半球地理纬度也可以用北极星观测法简易求得,还可以利用“副产品”——白纸上的杆影变化,推知该地该日太阳升落的方位和规律。 (二)测量当地的经度和太阳高度 取一个木板或纸板在上面划出一长线,并划出刻度(表示长度)。在长线的一端垂直木板(纸板)树立一木杆,长度1O厘米。利用直角三角学原理绘制一个影长和太阳高度关系的表格备用,在晴朗的天气里将它放置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找到北方向并将板上的刻度尺对准北,在太阳光产生的影子和刻度尺重合时记录下北京时间和影长(可记录多次求出平均值),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经度和当日的太阳高度。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地理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复习课

地理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模式之二 ——复习课 一、地理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的背景 1.地理高考四大能力的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①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②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③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④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地理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 目标定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官员的观点: 考能力,根本点就是要把学生在能力上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试卷中的试题组合这种间接的测量方式,以分数的量化形式体现出来。 高考是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否则就没有必要设立高考了,高考不是评价中学教学的考试。 国家命题中心命题人的观点: (1)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 (2)高考考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 (3)高考所要考的能力层次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4)高考要考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 3.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有效和全面的提取信息。 (2)概念模糊、知识的因果逻辑关系混乱。 (3)空间定位不准,区域特征不清,思维简单僵化。 (4)知识体系不完整,迁移能力差。 (5)忽视区域的空间尺度,忽视材料信息,凭主观臆断答题。(6)照搬答题模板,忽视材料信息和题目设问的关键。 (7)解题思路不清晰,答案的条理性差。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

中学地理实验教学 摘要: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地理小实验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动身、动情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小实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发挥,点燃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必要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将实验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理实验实践性强、探究性强,既能够验证课本理论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小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丰富充实。“动手动脑、心灵手巧”,小实验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地理实验本身具备的一些特点为地理实验教学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一)实验器材选取具有广泛性 地理实验器材可以是专用的地理仪器,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器具或材料,从筷子、铁丝,到铁架台、地

球仪,这些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器材。这些器材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实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实验形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进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不同形式的实验:既可以是真实实验,也可以是模拟实验;既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采用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既可以是假设―验证性的,也可以是发现―概括性的。实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保障地理教学的多元化,使地理课堂丰富多彩。 (三)实验发生时间地点的随机性 地理实验既可以发生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也可以成为一个课题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个课题的探究既可以只有一个实验,也可以由多个实验共同完成;实验既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又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教师运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动力。学生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靠眼睛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变化,靠耳朵听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子闻物体的气味,靠手去触摸感觉物体,靠舌头去品尝物体的滋味等。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精品文档]

高中地理实验集锦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从表面上看,地理实验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深知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方面开展的并不理想。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的条件有限,地理教师实验观念和能力欠缺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直面问题、探讨对策,开发真正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构建高效、完整的地理实验教学体系。基于此,我将“看来”的实验收集如下,与老师们共享,但其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考究。 一、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1.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实验步骤如下: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关闭教室的门窗,尽量保持教室的气流稳定。点燃两根较粗的香,两支香摆放的距离大约在30~40厘米左右,一支香旁边放一个1000瓦的电热炉、另一支香旁边放一个较大的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热的地方近地面产生低气压,气流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而高空气流则由热的上空流向冷的上空。 3.切洋葱的实验、冬季教室门口的打火机等。 二、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1000W的电炉、一面盆冰块。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在这个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 三、实验验证海陆风的存在 实验器材: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 (1)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2)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3)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2)有何差异? 实验结果: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四、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②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困难分析及对策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困难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等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解决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在地理课程中提出“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在课程内容的活动建议中有许多地理实验的内容。初中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一条高效途径,也是地理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和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笔者调查初中地理教师实验教学显示,58.25%的地理教师“只讲述实验”而“不做演示实验”;21.20%的地理教师只简单地播放实验录像、动画等;13.40%的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演示过一些简单的

地理实验;7.15%的地理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小实验。 初中地理开展实验教学的困难有:初中学校几乎没有地理实验室,实验器材短缺,学校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且使用率极低;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时间不足,7,8年级共安排140学时,可安排实验教学学时很少;初中地理实验没有独立的教材体系,实验内容不成系列地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活动中;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资源缺乏,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模拟动画较少,实验操作过程视频更少,二次开发难度大;初中地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不强,个别非地理专业教师兼任,没有经过实验教学专门培训,为了考试地理教师把实验讲熟讲透,学生通过简单记忆和重复练习来巩固实验的材料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和结论应用,实验教学过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学生对初中地理实验内容不熟悉,只能面对教材和教师枯燥讲解,凭空想象着地理实验过程的各种实验画面,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地理实验的兴趣。当前,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等不足,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困难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从初中地理课程特点看,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地理是纯粹的社会科学,既然不是自然科学就不需要地理实验教学,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初中地

【VIP专享】《自然地理学》课程 地貌实验

通过实习让同学们学会利用罗盘仪来指示方位、量测岩层产状、地形坡度、确定观测点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等。 让同学们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地貌判读方法,学会从地形图上读出图面范围内的地形大势,地表形态的各种特征,初步确定野外观察的主要路线、地点和内容。观察和判读典型的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推断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使同学们掌握地形图的地貌判读的方法、技巧。 二、实验原理 利用地形图、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等,可以观察和判读典型的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及其组合,推断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 地形图是地貌研究的重要工具,地形图的地貌判读,就是从等高线形式的变化出发,利用等高线形式与地貌形态间的对应关系、等高线形式变化与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的一致性,分析地貌形态与形态类型组合,判译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物质组成。这样可以掌握图面范围内的地形大势,初步了解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还可以发现地表形态的细节。 罗盘仪可用来指示方位、量测岩层产状、地形坡度、确定观测点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等。 三、实验设备 地形图、航空像片、卫星像片、罗盘仪、 坐标纸、描图纸、铅笔、直尺 四、结果预测 (1)熟悉地形图的比例尺、图式符号,了解不同符号所反映的地形、地物及其数量与质量的特征; (2)熟悉各种类型地貌形态、形态组合、成因类型及相应物质组成的具体特征; (3)分析与各种地貌形态对应的地形等高线典型图式。 (4) 通过教学,学会利用地形图和罗盘在野外进行定点与定位:采用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地物定点等方法在地形图上实现定点与定位。

(一)罗盘仪的使用(模拟野外实习,岩层等用书本代替) 1. 岩层走向的测定: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 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3.岩层倾角的测定: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 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 之真倾斜方向。 4.利用罗盘定向: (1)磁子午线定向野外定向时,首先把罗盘刻度盘上“北”字和“南”字分别指向北图廓和南图廓,即令罗盘仪“N”、“S”两字的连线与地形图上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图连同放置于图上的罗盘,直至磁北针与刻度 盘“北”字(或0o)重合时为止。 (2)真子午线定向首先将罗盘刻度上“北”字指向北图廓,并让刻度盘“北”、“南”注记连结线与东图廓或西图廓线重合。然后按照南图廓外所 绘“三北”(真北、磁北和坐标北)方向图形中标注的磁偏角值,转动地图连同放置于图上的罗盘,使磁北针指向相应的磁偏角数值,使得地形图的 方向就与实地相一致了。 (3)按坐标纵线定向首先将罗盘上“北”字指向北图廓,并使刻度盘上“北”、“南”注记连成的南北线与坐标纵线重合(坐标纵线指地形图上方里的纵方向线)。然后转动地形图连同其上的罗盘,依方向改正角的数值(坐标纵线北端偏于真子午线以东者为东偏,以西者为西偏)让磁针北端指向 相应的角度值,即完成地形图定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 1.确定地面特征线:在进行地貌判读时,首先确定地面特征线(地性线)的部位和走向。 2.判别地面形态类型:根据等高线所反映的形态特征,初步确定 大的形态类型。 3.进行形态描述和形态计量:对于大、中、小形态类型的认识, 进行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形态计量。注意其组合规律和空间结构特点,运

初中地理复习课模式及案例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三、典题引导,点拨深化--互动探究阶段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优化训练达标测评拓展提高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初二学生要直击会考,让学生明确会考的难度;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地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板书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特别是在近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中,几乎见不到老师动手板书了,黑板似乎成了多余的摆设。果真如此吗?许多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并正努力以各种方式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其实,板书是课堂上师生交流、展示师风、突出主干、指导学法,乃至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还利于学生思考和笔记,其某些功能是多媒体手段也无法替代的。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十余年,一向重视板书的设计与运用,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重视板书的恰当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将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板书形式展示出来,以期与同行们共商。 一、提纲式板书: 这是最常见的板书形式,也最容易使用。它是将一堂课的主干内容,随着教学进程,提纲结领地写在黑板上。如“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可设计为下列两种提纲式的板书: 之一: 之二: 提纲式板 书的

优点是容易设计,易于板演,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因此它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种板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体现层次,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充实其中,可详可略。 二、结构式板书: 如“大气的保温效应”可设计为: 结构式板书特别适用于知识间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再如地壳物质循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数等等。而且在一章、一节总结和专题复习中,是极有效的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综合的观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如以“风”为中心,将相关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相关的各类问题。其板书可设计为: 海陆风城郊风台风寒潮风能利用 三、表格式板书: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能更加清晰的理解多个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及联系。在使用比较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表格式板书易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与重要作用

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与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12-08-20T08:28:12.7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张雪昌[导读]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了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山东巨野县第一中学张雪昌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了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为掌握其它知识打下基础。实验教学法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功能作用较为显著。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时,也可运用实验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中学地理属于基础教育中的“文科”,绝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地理实验教学,没有地理实验的场所和设备,因此实验教学在地理学科方面还很薄弱。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对实验教学首次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在内容标准中还多次提出地理实验的建议,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理新课标将试验教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在新课标高中自然地理模块教学中,地理实验教学将重要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加强现在的地理实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 1.课堂演示实验 是地理实验教学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指利用地理实验器材,采用演示手段,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课堂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得知识更牢固。 2.课外实验活动 是对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通过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由于该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操作能力的作用。课外实验活动有许多形式,如开展夏令营野外活动,举办课内知识内容专题讲座,制作地理模型,进行家庭小实验等。例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透明塑料袋、玻璃瓶等材料和温度计,做一次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有条件的地方,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容之前,让学生自己去野外观察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加深对褶皱和断层的理解。 3.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有两种,一种是对于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宏观性和时间演变的漫长性,而无法将许多自然过程直接演示的,可以用一些替代材料,设置一些类似的条件和环境,模拟地理演变过程。例如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等地区的旅游,描述在不同地区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形象。实际上许多实验,大都是模拟实验。另一种是对于中学地理教材中超过学生感知范围,在教学中称为难点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例如对于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等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三维立体模拟动画课件,能直观地模拟出来,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些难点。由于计算机硬件的使用,软件的设计与运用,需要一些专业技术,因此教师需要先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二、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1.地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的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构成:知识因素,智能因素,非智力素。通过地理实验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既是素质教育是要意之一,又是新课程改革的追求目标。 2.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过去我们学习地理现象,主要借助语言、文字和图片、模型等进行讲解,是接受式学习。虽节省时间有利于学生尽快积累知识与经验,但学生主动探究、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地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在实验操作中,通过与同学合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通过比较、判断、推理,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试验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的能力。 3.地理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完成或设计一个实验,一定要经过认真深入地思考,在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特点,可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提供实验器材,并进行指导。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实验,最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动手演示。通过实验教学更能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推动作用。

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 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 域性的特点。地理实验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操作性与直观性。 地理实验教学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严谨的学科作风,切合素 质教育要求。本文基于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 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和发展历程,从而让 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记忆。当然,应用地理实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要引 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地理实验的主人翁。高中地 理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教学策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实 验课堂,促使学生增强实验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一、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重在通过学生的观察以及切身的实践, 帮助学生掌握或巩固原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对地理学习 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有句古老的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地理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和观察地理事物演变过程的机会,虽然有些只是模拟实验,但却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着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地理实验正好给了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在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 验以及思考实验成果的过程当中都蕴含着无数的快乐因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 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老师重视分数,学校重视升学率,很多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评判的标准不是学生是否能从中学会什么,而是这些活动 能否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多拿分。很多教师认为只有那些有可能考到而学生又难以 理解的知识点才需要结合实验教学。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对 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随着新课改和新高考制度的逐步推行,这种现象一定会 日渐消除,因为地理教师重视实验是促进发展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缺乏 因为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和在制作教学案件的时候,都是以地 理课本为主的,以教材上的教学任务为任务,很少会导入一些新鲜的教学方式或 者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活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也很少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 行思考,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在学生的脑子里自主学 习意识非常的薄弱,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三、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保证地理实验教学资源 目前,缺乏专门的地理实验室,实验器材缺乏是大部分高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思考建议.docx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思考 建议 提起“实验教学”,人们总会觉得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事情,在地理教学中无须做实验。地理学科与大自然联系密切,在地理学科中也可挖掘出许多实验教学的素材。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是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在“做”、“观察”、“思考”、“归纳”、“推理”、“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 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织他们参加不同的中学地理实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 起点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目标中,首次强调“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回应了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的诉求;并明确提出“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由此可见,地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7E 教学模式在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7E 教学模式在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 7E 教学模式,指的是Excite(激励)、Explore(探索)、Explain(解释)、Expand(扩充)、Extend(延伸)、Exchange(交流)、Evaluate(评价)。其中Explore 探索是核心,Expand(扩充)和Extend(延伸)是目的。文章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一个小专题“荒漠化的成因”为例,尝试如何用7E 教学模式启发学生高层次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标签:7E教学模式;地理;专题复习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专家BSCS于1989年开发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5E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在5E模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提出“7E”教学模式,即Excite(激励)、Explore(探索)、Explain(解释)、Expand(扩充)、Extend(延伸)、Exchange (交流)、Evaluate(评价)。在7E 教学模式环节中,激励是先导,评价是催化剂,探索是核心,解释是升华,扩充和延伸是目的,交流是助力,七个环节紧密相连,相得益彰。笔者试着通过7E 教学模式演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一个小专题“荒漠化的成因”,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发现新事物,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Excite(激励)——创设情境,激励探索 学生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给与高度关注,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地理,就要让学生产生好奇,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引入,成功创设吸引他们的地理情景,让他们自觉地进入地理复习课堂中。当然,高三的复习课堂很枯燥,如何能把“荒漠化的成因”的复习课堂开好头呢?我引入了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西游記》之“火焰山”的视频片段给他们欣赏。视频中,师徒四人走在慢慢黄沙中,烈日灼烧,周围寸草不生,好不容易发现有户人家,想去化斋、打水,都只能举着瓢等水一滴一滴滴下来。在观看过程中,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来,同学们都跟着哼,然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看到刚才索描绘的情景,他们都在讨论说:“这是什么鬼地方”“太热了”“怎么都是沙子”等等,一下子,课堂的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二、Explore(探索)——活跃思维,积极探索 探究性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乐于学习,勤于动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1]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并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清楚地理事物之间前因后果的联系,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点:1.多鼓励学生;2.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设问;3.当学生有消极情绪时要及时推一推,有困惑时要适当拉一拉。 火焰山只是一个课前导入,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解决后续的问题。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工具包括:两块塑料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