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华元鑫1 崔云竹2*

【摘要】【摘要】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又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应用抗抑郁药物,但因其起效较慢、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而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灵枢·五变》有载:“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肝郁脾虚者气机不利,运化无权,易发为消渴;而消渴患者病久体虚,七情不畅,又可化生郁证。故调理肝脾是治消渴之要,也是治郁证之道,故糖尿病合并抑郁证的患者,理当从肝脾论治。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00)018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糖尿病合并抑郁;消渴;郁证;研究进展

【文献来源】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c8158164.html,/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journal-ethnomedicine-ethnopharmacy_thesis/0201219205722.html

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又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应用抗抑郁药物,但因其起效较慢、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而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属于中医学“消渴”、“郁证”范畴,从中医药的角度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灵枢·五变》有载:“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肝郁脾虚者气机不利,运

糖尿病当从脾治

糖尿病当从脾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脾虚;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常以“三消”论治,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从脾论治是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 1 消渴与糖尿病的关系 消渴首见于《黄帝内经》,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凡各种原因引起的消谷、口渴皆称为消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消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有的消渴还有小便甜。《古今验录》认为“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消渴病”。《证治准绳》也指出,“消渴病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水中涌沸,其病为重”。因此仅有消谷、口渴、喜饮、小便不甜者为广义消渴,消谷、口渴、小便甜者为狭义消渴。狭义消渴的临床症状与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狭义消渴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2 糖尿病的病机是脾虚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自身免疫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绝对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种全身性慢性

代谢性疾病。胰脏的功能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把水谷精微中的重要成分葡萄糖释放能量,以供生命需要,并把多余的糖通过糖异生途径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等或转化成脂肪。蛋白质供生命需要。胰功能的强弱关系到胰岛素分泌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血糖的升高和降低。 胰在脏腑学说中提及很少。《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故能为之行其津液”。其中“膜”就是胰,是脾与胃联系的纽带。《难经·四十二难》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散膏”就是胰,是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医家认为胰与脾紧密相连,是脾的附脏。脾盛则胰盛,脾衰则胰衰。脾的功能减退,则影响到脾的运化而发生疾病。如果脾虚则引起胰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糖的代谢障碍,出现以血糖升高为标志的糖尿病。 引起脾虚而发生糖尿病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恣食肥甘:膏粱厚味易滋湿生热,日久伤津,脾阴受损。脾阴是脾气(阳)活动的物质基础,脾阴不足,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敷布,血糖不能为组织利用或到肝脏贮藏,使糖从小便漏出成为糖尿病。《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如《丹溪心法·消渴》谓:“酷嗜炙,……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长期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于胃中酿成内热,消谷耗津,津液不足,脏腑以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恣食肥甘既伤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冋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勺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 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1.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 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 验是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幵阔,看到了个体和微观环境两个维度,但该学派忽略了对人与环境不良互动的宏观社会背景的关注。 行为学派强调儿童在人际交往和应激条件下,正强化的缺失所导致的习得性无助和低自我效能感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学术界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作和生

从脾论治糖尿病

从脾论治糖尿病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脾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之“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治疗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其病位分别在肺、胃、肾。而现阶段临床所见之糖尿病患者常可见一派中州失运之象,若循常法,一味润上、清中、滋下,实难奏效。《灵枢》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消渴起于中焦”。辨证施用健脾之法,常能收到药到症减病除之功。 1 生理基础 藏象学说中所说之“脾”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之脾与胰脏。《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所谓“散膏”,《难经汇注笺正》认为系胰腺组织,今人亦多主此说。从解剖学来看,胰尾接触脾门,共同靠近胃部,所以“散膏”即胰腺组织,附属于中医之“脾”。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单位[1]均报道脾虚患者可见血清淀粉酶活性偏低,尿淀粉酶总活性亦降低,说明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低下。毛氏[2]亦报道,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皆致胰腺分泌糜蛋白酶(外分泌功能)明显低下。这些都说明中医常论之“脾”包括了胰脏的功能。脾气健旺,则胰腺分泌功能正常;脾虚则胰腺分泌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各家又有不同论述。崔应珉等[3]认为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是恣啖肥甘,醇酒厚味,致使湿热内蕴,交互积结,壅遏不化,脾胃受其困顿,中焦之气戕伐,健运失常,水谷不化,精微不生,血糖不运,脾失统摄,尿糖漏泄。巩如伦等[4]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病前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思虑过度,发病后忧心忡忡等因素直接伤及脾,影响脾的功能而发病。王德志[5]认为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症状均与脾虚有关,原因不外过食肥甘厚味,嗜烟酒或内伤七情,多病体虚而损伤脾胃。石曾淑等[6]认为:饮食不节伤脾,郁怒伤肝乘脾,久思伤脾,均可导致脾不健运而发病。 2.2 病机 2.2.1 脾气虚弱 张胜利[7]认为: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对饮食进行消化。只有脾健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使脏腑、组织、络、皮毛筋肉等器官得到充分的滋润营养

从湿邪内生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初探

从湿邪内生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初探 发表时间:2014-03-20T11:33:20.437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王勇[导读]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王勇 蓝田县鹿塬中心卫生院国医堂陕西蓝田710519 【摘要】从临床实际出发,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湿邪内生是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不同方面给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具体的分型证治思路及方药。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湿邪内生;辨证论治;理论分析;医案 【中图分类号】R587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57-01 1基本概念阐述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1]习惯上,常将糖尿病对应于中医的消渴病进行辨证施治。而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中对消渴的分型包括了:肺脏燥热,津液失常;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肾阴亏虚,肾失固摄;阴虚及阳,肾阳衰微等几个方面。[2]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也多以阴虚阳亢立论。而根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来看,消渴的一般分型,尚不足以涵盖糖尿病的全部临床所见。本文所要讨论的即是湿邪内生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联系。湿邪内生,是相对于外感六淫的外感湿邪而言,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运化水湿和水谷)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停滞的病理状态。津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水、湿、痰、饮四者本属一类,难以截然划分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故又常互相通称。[3]本文所提及的湿邪内生即是此意义上的泛指的概念。 2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湿邪内生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2 1有些学者认为《内经》解剖所见并被命名为脾脏的器官可能是西医学的胰。[4]即使这一论断不甚准确,但中医学对于脾脏功能的界定:脾主运化(把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5]这两大功能显然包涵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在内,即调节物质代谢和调节能量平衡。[6]脾脏受损,是湿邪内生的根源,这与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似存在相关性。 2 2《素问·奇病论》中对于脾瘅的论述指出脾脏受损是消渴的主要成因:“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本段论述即指出平素多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脏,运化不健,化湿生热,湿热熏蒸而导致消渴的病理演变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法则,“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即芳香化湿的治疗原则。[7]2 3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研究指出痰湿体质类型易患糖尿病,更具前瞻性地从体质与发病倾向的角度给出了糖尿病的预防建议,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参考痰湿体质的特点来辨证论治。 2 4国医大师周仲英教授提出糖尿病的“三热论”,即阴虚燥热,湿热化燥,久则络热血瘀,三热交织。针对湿热的证型常选用藿香、佩兰、豆蔻仁、黄连、薏仁、黄芩、炒苍术、黄柏、栀子、竹茹、蒲公英、凤尾草、蚕沙、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等,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2 5从临床实际来看,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都会反映出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所表现的体形肥胖,纳呆,口干不欲饮水,胸闷脘痞,倦怠乏力,首重如裹,口中粘腻,大便溏薄,脉象濡滑,舌苔厚腻等征象均提示有湿邪内生因素的存在。总而言之,湿邪内生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外邪侵袭,脾脏受损;或者恣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化湿生痰,困遏脾土;或由于情志失调,肝木失于条达,木不疏土,运化不健,湿邪内生。津液不归正化,聚湿生痰则无以敷布濡养周身,表现出津液不足的一系列征象。同时由于脾脏受损,湿邪内生,气机不畅,又进一步可以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导致气血津液的代谢障碍以及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发展成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效应降低的高血糖状态。3治法方药 3 1以体形肥胖,首重如裹,纳差,口不渴或虽渴但不喜多饮,胸闷脘痞,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苔白浊腻,脉细濡滑为主要表现者,属于脾气虚弱,湿浊中阻。常用方剂如:七味白术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常用药物如:藿香、佩兰、葛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厚朴、薏仁、木通、滑石等。 3 2以面部油光,口苦粘腻,心烦,泛恶欲呕,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质胖大或舌红,舌苔黄厚腻,脉象滑数为主要表现者,属于湿热蕴结,严重者湿热上蒸,蒙蔽清窍,可出现神志异常表现。常用方剂:黄连温胆汤,涤痰汤。常用药物如:黄连、清半夏、橘红、茯苓、枳实、竹茹、胆南星、郁金、石菖蒲等,伴有神志异常者可以配合清开灵,醒脑静针剂静脉点滴,或安宫牛黄丸磨汁服。若湿热耗伤津液,也可以局方甘露饮加减,药物如:生地、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枇杷叶、炒枳壳等。 3 3以头晕乏力,恶心欲呕,纳呆腹胀,尿少,一身颜面下肢浮肿,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胖或红,舌苔厚腻,此属脾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水湿浊邪泛滥。常反映已是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重阶段,可以附子泻心汤思路寒热并施,力挽危局。常用药物如:藿香、佩兰、黄芩、黄连、半夏、橘红、竹茹、制附片、肉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大黄等。 3 4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所以湿邪内生的结果常伴随瘀血阻滞的兼证,这与糖尿病大小血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在理论上是契合的,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具体治疗上可以根据瘀血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选择适当的药物。比如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选用茺蔚子、槐米、丹皮、三七等,针对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选用黄芪、丹参、鸡血藤、桑枝、丝瓜络等,针对脑血管病可以配合补阳还五汤或天麻钩藤饮,或加入地龙、水蛭、蒲黄等品。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0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段颖指导:刘铜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关键词】从肝论治;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内经》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其“三多”症状的主次,把本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大多认为与肺、脾、肾有关,治疗亦多责此三脏。近年来许多人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的框架,提出了许多新论。从肝论治糖尿病作为其中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作一小结。 1理论研究 1.1病因病机 王智明[1]等认为从肝论治消渴源出于《内经》。七情不畅,或过食伤肝,致肝气郁结,气化不利,肺不布津,脾失“散精”,肾失封藏,而致消渴。肝郁脾虚,脾不“散精”,津不上输于肺则肺燥口渴多饮,津不输于胃则胃燥消谷善饥,脾不升清,津液直注小肠渗入膀胱而多尿。肝郁化火可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则三消俱现。肝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阴液缺乏,燥热内生亦可见三消俱现。消渴日久,阴损及阳,此时“三多”症不显,而见阳虚水停之象。若肝失藏血之职,不能将瘀血化去而碍气载津上承即发为“血渴”。周世英[2]认为,肝主疏泄而调情志,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若肝失流泄,肝郁气滞,木郁化火,上则木火刑金,使肺失清肃,肺脏功能失司则不能布散水津以润脏腑而消渴生。中则木郁克土,使土失健运。脾脏功能失司而精微不能上输于肺以发挥濡润营养之功,反而直趋下焦外泄而消瘦。下则旁及于肾,使肾失闭藏、肝失流泄则木郁生热,内扰相火,相火妄动使肾失闭藏,故精不内守而外溢。总之,肝受邪侵,则影响肺之清肃、脾之健运、肾之闭藏,致使精微的生化、输布、封藏失司而消渴生焉。张兆和[3]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均是导致消渴病的重要因素,而以上三种因素都易伤肝,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进而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发为消渴,并进一步演变出诸多的并发症。刘自力[4]提出“肝郁致消”,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郁而化火,则可使肺、胃、肾等脏腑功能乖乱,从而导致消渴病。若肝气郁结,易从火化,火性炎上,上灼于肺,肺阴被耗,津液干涸,因而津液不能敷布,饮而渴不止,形成上消。若忧思忿怒,或抑郁不舒而引起肝气郁结,“木不能达”即可导致胃失和降,升降失常,气机不利,郁久化火,肆虐中宫,胃阴被灼,食人即化,消谷善饥,从而形成中消。肝郁易从火化,肝火旺盛必损其肾阴,肾阴被耗,下焦虚衰,肾气摄纳不固,约束无权,故尿量多而

从脾虚痰湿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研究思路_师林

胰岛素抵抗(IR )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1]。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患者日益增多,而降糖西药的使用,则使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越来越不典型,甚至无证可辨,传统中医糖尿病阴虚燥热理论已不能完全符合临床实际。目前糖尿病治法研究多集中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从脾虚痰湿角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从脾虚痰湿角度探索2型糖尿病IR 的研究思路。 1脾虚痰湿论治2型糖尿病IR 的理论基础 中医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名。根据糖尿病IR 的临床表现,可将2型糖尿病IR 归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内经》中对消渴的论述颇多。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消渴”分为“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消中”即后人所称中消,其与“脾瘅”属同一类。“脾瘅”出自《素问·奇病论》“有病口干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脾瘅”被后人称作“脾消”[2]。关于消渴产生的原因,《景岳全书》说: “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 变,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说明饮食不节可致消渴。从消渴产生的病机来看,虽然消渴与五脏虚损皆有关系,但脾虚在消渴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灵枢· 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篇》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赵献可《医贯· 消渴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另外,肥胖之人更易罹患消渴。肥人多痰湿,脾胃虚衰,痰湿内生,故痰湿也是消渴产生的重要因素。如《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从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论述可知,消渴可涉及肺、胃、肾,但与中焦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正如张锡钝所言:“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也”。 尽管阴虚燥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从糖尿病中医证候统计的结果来看,糖尿病患者中以脾肺气虚型为最多,其次为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胃燥阴伤型[3]。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更以脾虚痰湿型居多。如唐咸玉等[4]对 2005~2013年肥胖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脾虚痰湿型占30%,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各占5.7%和4.3%。另外,南方潮湿环境也对糖 尿病中医证型产生影响,致使脾虚痰湿证型患者明显增加。如李伟华认为[5],广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虚湿盛症状,同时伴有阴虚内 从脾虚痰湿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研究思路 师林1, 柯斌2, 罗晓莉 3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广州 510282;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3.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脾虚痰湿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脾虚痰湿论治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渊源和现代医学研究依据,符合中医传统“消渴”理论和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病机理的认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应从脾虚痰湿证实质入手,选择能够揭示脾虚致消的现代指标,运用现代系统生物学技术进行整体研究,采用以方测证进行动态研究。从脾虚痰湿角度入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丰富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推动中医证候客观化,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脾虚痰湿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2015)02-0336-03 D OI :10.13359/j.cnki.gzxbtcm.2015.02.033 收稿日期:2014-10-13 作者简介:师林(1983-),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讲师;E-mail :shilin293@qq.com 通讯作者:柯斌(1983-),男,主治医师;E-mail :jackhorn@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02877) ·理论与思路探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3月第32卷第2期March 2015,Vol.32,No.2 336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者糖代谢障碍是终生存在的,而且白内障发病原因没有完全清楚,故还缺乏能彻底治愈白内障的药物,仅仅是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发展。(4)手术适应证:①因白内障的影响,视力在0.3左右;②血糖控制在允许范围;③眼部无活动性炎症;④无不适合手术的全身性疾病。如果您被确定可以做白内障手术,在术前除了调整血糖外,还应注意眼部卫生,点抗生素眼药水3天。目前采用的手术方式多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无其他眼部合并症患者,可恢复视力。 3糖尿病引发屈光改变:在糖尿病发病急骤或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下,由于血糖的增高,会引起房水渗透压的减低,使患者突然发生近视。经过治疗后,病人的血糖显著降低时,又可出现远视。近视和远视又常常伴有散光,这都是由于病人眼部的屈光改变所造成的。屈光改变一般都是暂时性的,无需佩戴眼镜,待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后,常可恢复到原来的屈光水平。但此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生快,恢复慢。糖尿病患者与同年龄的人群相比调节幅度下降。糖尿病患者也比非糖尿病患者的老视出现的早。要了解糖尿病患者视力波动的原因注意调整血糖水平。 4糖尿病引发青光眼:此病发生后,可有眼压升高,并可在虹膜周边出现花环状的新生血管网。由于血管壁很薄,常使眼部前房反复发生出血,且出血难于吸收。治疗:作前房尿激酶传刺冲洗术+药物治疗,疗效尚佳。必要时作睫状体冷凝术。 5糖尿病引发麻痹性斜视:有些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视物成双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眩晕及步态不稳等麻痹性斜视症状。此病一旦发生,通常需要1~2个月。动眼神经与外展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相当。两种神经均麻痹极为罕见。血管性的损害可能为发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患者动眼神经受损时存在瞳孔赦免的现象。由于同时存在上睑下垂所以患者常无复视的主诉。有时发病时伴有严重的眼痛或/和同侧头痛。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 6糖尿病引发虹膜睫状体炎: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眼痛、眼红、怕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治疗采用药物综合治疗。 7视神经病变:糖尿病眼整体的缺血状态可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突然的视力下降是视神经病变的特征。观察视盘通常可见到轻中度的视盘水肿,偶有水肿区表面神经纤维层的出血,视野检查勾画出神经影响的范围。控制血糖、血压、降低眼内压便于所影响的视神经获得较好的灌注是间接治疗糖尿病的视神经病变。水肿状态退行后视力可能获得改善。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异常的代谢因素是预防和减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目前,在防治并发症中最困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或未能在确诊糖尿病后及时行眼科检查和随访。 参考文献 [1]徐亮.如何发挥眼保健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眼科, 2005,14(4):23. [2]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13. [3]林小红,吕丽雪,林卓艳,等.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眼病防治 知识了解状况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135.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宋静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67(2013)10—0449—0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治疗中,多重于养阴清热,然而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多痰湿素盛,很大一部分患者虽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1],用西药控制血糖基本正常,但仍有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舌边胖大,边有齿痕等脾虚之证,这都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素问?奇病》云:“帝曰:有病口干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瘅为热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脾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甜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生内热,甘者令人生肿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可见《内经》中对消渴的内热致消机制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今脾胃升降失常,脾不能上输津液,反而使水液下渗,出现口渴,小便频数。 糖尿病的病因一是由于饮食营养过剩,时间久了,脾胃功能下降,脾气虚,精微物质不能及时上输于肺,停积而化为湿浊,湿浊阻碍气机的升降,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二是思虑过度,伤及心脾,脾虚运化失司。思则气结,郁久化热,热伤津液,而发为消渴。三是过度安逸,运动量少,导致气血不畅,久卧伤气,脾气内结,日久可致气虚。《素问》云:“阳道实,阴道虚.”胃为阳腑,脾为阴脏,故糖尿病多见脾弱胃强,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润。二脏燥湿相济,相反相成则水谷运化正常。生理上,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故又云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病理上,脾失运化,脾气不升,精微物质不能上归于肺,而停滞化为痰浊,使脾为湿困,这在素体肥胖的病人身上更为明显,病人多有乏力的表现。中气下陷,精微物质下渗,津不上承。土不生金,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患者出现乏力,口渴,多尿,尿有甜味或如脂如膏,甚则消瘦。《张氏医通》:“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味,此脾气下脱,为病最重。”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都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系。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和脾胃功能失常,脾虚的病理相关联的。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则经脉不利导致中风偏瘫。脾胃不和,气血不足,日久因虚致瘀而形成目疾。脾虚不能使气血上承于心,气虚则血脉不利,,脾失运化则水津不化,痰湿内停,痰瘀互阻,可见心悸胸痹。脾虚生化无源,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脾虚不能托毒外出,阴虚内热,热盛肉腐则发生痈疽疮疡。脾失运化,水液代谢障碍,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 临床治疗中,应注重顺应脾胃之性,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常用祝老先生的经验方:黄芪,山药,苍术,玄参,葛根,丹参,生熟地,花粉,丹皮,知母等,临床随证加减。黄芪性温味甘,益气固本。山药性平味甘,益脾固肾,现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用之药。苍术性温,味辛苦,芳香燥烈,脾喜温,而胃喜润恶燥,故配伍味苦而甘咸的玄参,其性寒,能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葛根性甘归脾胃经,生津升阳。丹参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持久的降血糖作用。生熟地滋阴补肾,天花粉性甘

抑郁症现状研究

抑郁症现状研究 一、前言: 抑郁症是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情境为中心的临床症状。它包括多种症状与体征,其中躯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丧失自尊、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杀自伤[3]想法等。虽然抑郁症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而导致抑郁症,如产前抑郁、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以及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其家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抑郁症现状与治疗方式研究,对保证人们健康,正常,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物质、精神)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 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导致的功能残疾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位居第二,因此,应该重视抑郁症的治疗。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继心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三、基本症状 抑郁症最基本的症状为:悲伤,焦虑,兴趣缺乏(通常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患者看来都是没有愉快感),失眠(早醒),食欲下降,过度自责,精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情绪波动,其中早上感觉最糟是本病特点。 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特征,轻者自卑、心情不佳、自觉身体疲倦、力不从心、回避社交活。重者情绪低沉、有自杀倾向闭门独居、甚至连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症状,睡眠障碍、疼痛、心悸、胸闷、胃肠不适及性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以及便秘、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表现。其中,睡眠障碍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被病人和家属忽视的症状。 四、治疗方法 1 、心理干预方法 1.1 工娱治疗除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外,联合采用辅助治疗方法会使疗效事半功倍,工娱治疗就起着显著作用。工娱治疗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还可以使患者很快融人集体活动中,从而改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常用的工娱治疗有下围棋、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牌、跑步等,如果患者不喜欢这些活动,还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 糖尿病, 根据临床特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 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中医学根据本病症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多、脂膏尿, 身全消瘦, 神疲乏力等, 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 主要为阴虚内燥, 阴津亏耗为发 病之本,燥热偏盛是发病之标。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 认为糖尿病非单一疾病, 而是与肺脾肾气虚,体内阴精水液 代谢失调有着密切关系。以肺脾肾气虚为发病之本, 津涸液燥为发病之标, 从肺脾肾气虚论治, 益气治本, 养阴治标,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略陈述如下。1糖尿病肺脾肾气虚为本津涸液燥为标的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向》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医门法律》中亦说:“气聚则形成, 气散则形亡”。简而言之,“气者, 生之根本也”。气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主要体现于: ①气的推动作用。气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 血和津液的生成运行, 以及代谢物的排泄。若因于气虚, 脏腑功能低下, 就有可能出现如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由此而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②气的固摄作用。气能固摄人体内精血津液, 维

持精血津液的正常循环, 控制其分泌排泄量, 气虚固摄无节制, 则清浊不分, 尿频、尿量增多、脂膏尿, 由此而引起阴虚阳亢, 津涸液燥之病证。③气化作用。气有促进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如饮食物消化吸收, 精血津液的生成输布转化, 以及汗、尿液、粪便糟粕排泄等, 都是由气化来体现, 若脏腑气化失司, 肺失通调水道, 脾失“散精”, 肾失“蒸腾气化”, 便会出现体内精血津液亏少之内燥病症。④气的温煦与防御机能。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精血津液液态物质的循行, 全身肌表抗御外邪的侵袭,均依赖气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功能活动。如果气的温煦与防御功能低下, 便会出现四肢不温, 畏寒肢冷, 血脉凝滞, 易招致外邪入侵而病。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肾脏损害, 皮肤干燥骚痒, 感邪致皮肤溃疡难易愈合, 肢体不温怕冷等症, 均与气虚脏腑功能低下不能温养肌肤, 抗御病邪所致。同时, 从气的生成来源, 是禀受父母先天之精气, 后天脾胃水谷精气, 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而成。但是, 人出生后主要依赖肺脾(胃) 肾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平衡, 任何一脏功能低下异常, 都会影响气的生成不足而出现气虚, 导致体内精血津液物质代谢异常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以, 糖尿病并非单一而孤立的疾病, 而是与肺脾肾三焦多脏腑多系统有关的综合病症, 脏腑功能盛衰, 尤其是肺脾肾气虚在糖尿病的发生与转归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贯穿其全过程。2肺脾肾气虚是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一)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一) 【摘要】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要调理脾胃,以益气健脾,和胃养阴为大法。从脾胃论治的溯源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贵在调理脾胃。 【关键词】糖尿病脾胃功能中医病机健脾和胃 笔者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文献,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现略述如下。 1从脾胃论治溯源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糖尿病亦是如此。早在《素问·奇病论》即有:“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嗜食肥甘厚味,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内热致消的机制。近代张锡纯也提出了糖尿病是由于“元气不升,大气下陷,脾不散津。”《类证治裁·三消论治》认为:“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症最重”〔1〕“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大便稀溏,甚至泄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即脾不散津,精微物质上不能输注于肺,而下注膀胱,则尿多尿甜而成消渴;津液趋下,从小便而走,则体内水液匮乏,饮水自救则多饮;精微物质随尿大量外泻而不能被人体所吸收故逐渐

消瘦。现代研究也认识到了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2〕。2脾胃功能失调是其基本病机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阳道实,阴道虚。”胃为阳腑,脾为阴脏,故脾胃病易见胃腑实,脾脏虚变。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润。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则水谷纳化如常。生理上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升则胃降,相反相成,只有相互协调平衡才能圆满达到其“后天之本”的作用。可见脾胃功能健旺是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前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患者逐渐增多,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其一,由于饮食营养过盛,造成脾胃的负担过重甚至超出了耐受力。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食积,湿浊,气滞相互交结,阻碍了脾胃的升降使“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发为消渴。其二,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劳逸失度,故可耗伤脾气,劳力过度,气运不及则耗伤精气,日久则气血生化乏源,神疲消瘦。《素问·举痛论篇》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过度安逸亦可使气血不畅,脾气内结,日久可致气虚。《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卧伤气”亦是言此。其三,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故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气郁滞,运化失司,气郁日久化热伤阴亦发为消渴。从症状表现方面看,部分糖尿病患者虽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但多具有形体肥胖或发病后体重明显减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肢体乏力,口淡无味,舌体胖大,边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以下属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是(E) A.焦虑 B.睡眠障碍 C.认知症状 D.食欲紊乱 E.情绪低落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常用诊断标准的是() 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B.抑郁自评量表(SDS) C.《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D.《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五版》ICD-15 E.《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八版》DSM-VIII 3-以下不属于导致抑郁的药物因素的是() A.利血平 B.阿司匹林 C.苯二氮?类 D.黄体酮 E.β受体阻滞剂 4-以下关于氟西汀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5-HT2C拮抗作用 B.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天出现 C.需要逐渐减量,降低戒断反应风险

D.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需停用氟西汀1周 E.激动CYP450 2D6 5-以下关于舍曲林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DA转运体激动作用 B.有R和S对映体 C.相互作用作用多 D.sigma 1受体结合 E.无激活效果 6-抑郁症: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4周出现;如果治疗后6~8周内无效,需要增加剂量或说明无效。() A.正确 B.错误 7-对于特别困难的患者停药的方法,几个月内缓慢减少,如每2日减少1%,将药片碾碎,溶于100ml的果汁中,然后去掉1ml,并服用剩余部分;3~7日后,去掉2ml,如法炮制。() A.正确 B.错误 8-抑郁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 A.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B.焦虑、自罪自责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5-27T16:21:13.0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梁裕婷1 莫韦皓2 [导读]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 梁裕婷1 莫韦皓2湖南长沙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410219;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410007)【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 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 羟色胺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治疗本病方法较多,既往多使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物治疗的疗效也日益显著并逐步确定其主导地位。相关研究指出,本病与遗传、心理、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或5- 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手提供能受体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常规抗抑郁药物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异丙烟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降解,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递质浓度以实现抗抑郁目的[2]。相关研究指出,尽管该类药物抗抑郁作用较明显,但较易引发肝损害、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影响较大。之后新型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亚型抑制剂吗氯贝胺克服既往这类药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等致命缺陷并不存在抗胆碱能副作用。同时,该药物目前尚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存在毒性的相关报告。但该药物经肝脏CYP酶代谢,与卡马西平、TCA 类药物及降糖药物可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该药物尽管疗效较好,但其对神经递质选择性较差,因此易造成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丙咪嗪具有较强的振奋作用,一般多应用于治疗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具有较强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多用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另外,新型三环类药物美利曲辛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近年来多余抗精神疾病药物三氟噻吨组成复合剂使用。相关研究指出,这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降低抗胆碱能作用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该复合药物药物疗效发挥作用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因其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因此不利于长期服用。 1.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该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对5- 羟色胺再摄取具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3]。该药物不对其他神经受体造成影响且不良反映较少,目前以作为应用最广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但其缺点在于药物发挥作用时间较长,多在使用后4至6 周起效。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及氟西汀。氟西汀作为二环类化合物是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该药物对强迫症同样有较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近卫恶心、头痛及皮疹等,症状轻微不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多用于长期抗复发患者以及老年抑郁症患者。舍曲林对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最强且选择性较高。该药物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首选药物。该药物还能够增加多巴胺释放,一般不引发帕金森、疲倦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能够对患者认知能力及注意力发挥改善作用,一半多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1.4 选择性5-羟色胺及NE再摄取抑制剂文法拉欣作为新一类苯乙胺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突出前膜对5-羟色胺及NE再摄取作用增强中枢5-羟色胺及NE 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4]。相关研究指出,服药后第二周开始发挥作用,而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发挥时间在4周左右,因此该类药物抗抑郁速度较快。文法拉欣还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可有效缓解出现的早期抑郁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5 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物米氮平能够增加NE能及5-羟色胺能的神经功能,另外可阻滞5- 羟色胺2 及5- 羟色胺3 受体[5]。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2 新药的研发 2.1 P物质专家指出,神经肽P物质与抑郁发生关系密切[6]。P物质拮抗剂CP96345化合物目前正在研发当中,该药物能够在抗焦虑已于同时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涉及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活动以减轻焦虑、抑郁症状[7]。 3.2 CRH受体拮抗剂激素CRH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可通过广泛分布于中枢的CRH1 受体介导易调节机体对应急的自主神经及情绪行为反应。 CR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CRH分泌增多而产生的抑郁症状。 3.3 COX-2抑制剂抑郁症发生多余免疫激活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塞來西补作为COX-2 抑制剂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可产生较快的抗抑郁效应。可调节Th1/Th2平衡并保护神经可塑性。但该药物可能易引发心脏疾病或中风,因此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分类较多。 近年来,各类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使用也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武器。 新型药物的特点在于,药物作用更显著且作用谱更加广泛。部分药物甚至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自杀企图,对难治性抑郁症及精神病性抑制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鑫药业存在部分不良反应,如减少抗胆碱作用、心脏独行、过量中毒及狂燥等。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扩展,越___________来越多的抗抑郁药物与治疗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孟秀君,曲蕾,马燕,等.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02):1766-1774.[2] 马丽娜,李耘.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4(3):3777-3779.[3] 曹莉莎,叶云,罗文,王继生.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13(02):1227-1231.[4] 季建林.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起效与疗效评价[J]. 世界临床药物,2012,12(07):385-387+425.[5] 管晓波,陆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2,13(07):395-400.[6] 王国华.抗抑郁药物的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