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_张航利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_张航利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_张航利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_张航利

文章编号:1006-3188(2012)03-0045-04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张航利1,2王海华3冯广鹏1,2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3.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

摘要: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持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增殖放流的发展、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增殖放流的标记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中华鲟;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S931;S93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长江口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口,由于泥沙的流入、径流与潮汐的共同作用,长江河口不仅具有独特的水文、水质条件和景观生态系统,而且成为我国洄游性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是中华绒螯蟹、中华鲟、刀鲚、凤鲚、鲻鱼、淞江鲈、日本鳗鲡等多个洄游性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或产卵、索饵育肥场所。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俗称大闸蟹、河蟹,在我国渤海、黄海与东海沿岸诸多省均有分布,而长江口是中华绒鳌蟹的主要产地。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中国特有江海洄游珍稀濒危鱼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中国的东海和黄海。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的中华鲟溯江而上,由海洋到达长江中上游产卵繁殖;孵出的幼鲟顺流而下,从淡水到长江口咸淡水,经3个多月的适应性调节和摄食肥育后进入沿海,直到性成熟。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得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严重衰退,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对利益的追求。二是由于长江水域河坝水库的建立,使得长江口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已经影响到了长江口的物种结构和生态平衡,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长江口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严重衰退。为了修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水产科研机构、水产主管部门及长江渔业管理部门等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和保护:如推行禁渔期、禁渔区和限制捕捞作业船只数量、控制捕捞强度以及组织人工放流等。本文就前期长江口区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值放流做一些概述和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1国内外增殖放流发展

1.1国外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一种通过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虾、蟹、贝等各类渔业生物的苗种来达到恢复或增加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和资源量的方法[1]。此方法在国外的发展较早。法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人工繁育放流工作的国家,早在1842年法国就开始将人工授精孵化的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放流于河川之中。日本,增殖放流也

江西水产科技2012年第3期

收稿日期:2012-07-03

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东海所水产研究所2011M08),国家973计划课题(2010CB429005),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8-07)

作者简介:张航利(1986—),男,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口水生生物资源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超过300年历史。1979年以来,日本在各海区设立了国家栽培渔业中心,各县设立了县栽培渔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就各自所在海域的重要对象品种,进行育苗和放流的技术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果。前苏联、美国、挪威、英国、西班牙、德国等也都先后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且都把增殖放流作为今后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这些国家某些放流鱼类回捕率高达20%,人工放流群体在捕捞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一些种类高达80%,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2国内增殖放流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一些湖泊和沿海地区逐步开展了以引种(如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和增殖当地种(如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为主的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或增加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增加渔获产量。山东早在1981—1984年进行了黑鲷、牙鲆人工苗种的放流试验,每年每种鱼放流10万尾。1991—1995年,在渤海放流体长30mm以上的梭鱼种苗多达2230.6万尾;同时也放流体长30mm以上的真鲷种苗90多万尾;还在福建三都湾放流平均体长30mm 以上的大黄鱼种苗40万尾。1998年12月,福建还在闽江水域放流全长780 980mm、体重2 5kg的中华鲟幼鱼400尾,这是我国首次进行中华鲟大规格人工放流的增殖试验。我国经济鱼类种苗的放流增殖研究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进展,但由于开展试验研究的时间短,放流数量少,能形成生产性放流增殖的种类还很少,在放流增殖技术方面还有许多基础工作需进一步研究。据统计,2007年我国增殖放流物种近百个之多。

2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主要物种与存在问题

2.1中华绒螯蟹的增殖放流

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蟹苗产量在历史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1981年的67.981t锐减到后来的8t、0.5t甚至还不到500kg。1996、1997年几乎没有产量。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等单位隆重举行了“2004年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首次中华绒螯蟹亲蟹试验性增殖放流”活动,共2.5万只中华绒螯蟹亲蟹被放入长江。2005—2009年,江苏每年放流100kg的蟹苗。2010年12月,东海水产研究所在上海宝杨码头水域对5000只正处于交配期的雌雄亲蟹实施了人工放流,每只亲蟹都以印有唯一编码的标签和套环作标识,通过监测船、监测点和渔民反馈等途径实施监测。目前,监测水域从宝杨码头延伸至九段沙,已回收一定数量的放流亲蟹,其中包括抱卵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数据。

2.2中华鲟增殖放流

中华鲟是世界上现存27种鲟鱼中的珍稀鱼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但是,由于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拦断了中华鲟产卵洄游通道。为了不使人类的生产建设影响鱼类的生存,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采纳鱼类专家的建议,指定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成立了救护中华鲟的专业机构———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投放中华鲟规格幼鲟30万尾以上。198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1998年,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cm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2.3存在的问题

我国增殖放流的工作开始较晚,但发展很快。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后,国内各省市才定期的开展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水生生物及其多样性的保护。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放流中存在的不足。中华绒螯蟹的增殖放流虽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它的生长特性,苗种培育以及苗种的运送等基础研究也有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放流蟹的放流规格、放流数量、标记技术、跟踪调查、效果检验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尚有待研究突破。中华鲟的增殖放流也存在问题:中华鲟的标志回收是最差的。因为中华鲟性成熟比较晚,做标记放流的中华鲟由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再次回到长江口;再者,中华鲟生活环境辽阔,这就使得它的回补成为问题。因此中华鲟的回捕率几乎为零。自从1984年的放流,十几年后、二十几年后也不见中华鲟生物量的增加。因此,先进的标记方法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总第131期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增殖放流的目标体系是评价增殖放流效果的依据。目前,长江口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缺乏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如:①目标脱离实际。如期望通过增殖放流来恢复生态环境等;②目标不明确,因此不具备可操作性;③只有正面评价,没有负面评估内容。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恢复野生生物资源的目标,但是不成功或反作用的可能性和风险同时存在,放流后的生态失衡、种间关系破坏,原有生物群落受到胁迫等负面效应在国内外也均有报道。

3效果评估

3.1标记方法

标记放流是效果评估的基础,标记技术也直接反映增殖效果。国内外,标记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实物标志、分子标志和生物体标志3大类型。目前,标记技术在国内应用的程度较低,国内采用的标志方法主要以体外挂牌、剪鱼鳍、荧光等较为传统的方法为主。这些方法通常只适合于规格较大的鱼类个体,且对鱼类行为及其生理活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炎症反应,因此有必要引进国外一些比较先进或比较合理的标志技术:线码标志法,被动式整合雷达标志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分离式卫星标志放流牌以及生物遥测法。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利弊,研究人员对此都有研究。

Okamoto[2]在1998年曾做了用线码标志法标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实验,在经过两次蜕皮后,标志的保持率超过70%,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标志对蟹的生长没有产生影响。赵峰,庄平[3]等研究人员在2006和2008年运用弹出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lp-up Archival Tag,PAT)技术对14尾中华鲟进行标记放流,对中华鲟在海洋中的洄游和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标志回收率高达64%和75%。这些数据决定了PAT技术较好的应用前景。2010年8月,东海水产研究所用螯部套环、背部贴标签、眼窝和腿部关节荧光注射四种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了标记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并在12月份,用套环和贴标签两种方法,对5000只雌雄亲蟹进行了长江口放流实验。实验数据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1[4]是国内外的标记方法。增殖放流实践经验表明,标志技术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

表17种标记方法的标记性能

最佳的标记特征体外

挂牌

体表

标记

体内

挂牌

自然

标记

遥测

挂牌

基因

识别

化学

标记

终身留存性中低高中低高低不影响动物行为性,不易被捕食性低中高高低高高不易缠绕网具和水草性低高高高低高高廉价性高高中中低中低与个体大小无关性低高高中低高中无胁迫或麻醉下的易标性低中中高低低高区分动物不同批次性高高高高高高高

区分动物不同个体性高低中低高低低对人体无危害性高高高高高高高

对于食品的无害性低低中高低高低

未受训人员的易标性高中低低低低低

标记回收的不易混淆性高低高低高中中标记保存的无损性高低高中高高低注:高、中、低表示该标记技术每项指标的效果

3.2评估方法

回捕率是标记放流的结果,也是进行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回捕率可用来计算生物量,可对增殖效果进行评估。陈丕茂依据渔业资源评估原理,结合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计算群体生物统计量进而评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方法。该方法有很强的理论依据,但实际应用情况未见报道。洪波,孙振中等[5]针对放流的水域是河道的特点,采取定点取样的方法,分析了放流的种类资源、捕获量的变动和生长。然后根据资源密度和放流强度的相关性对增殖放流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去除了回收率的计算问题,但前提是容易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2012年第3期

捕捞的河道水域,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沈新强,周永东[6]针对放流品种多,地域范围各有特点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利用定点监测调查、社会调查和标志鱼回收3种方式相结合来获取相关数据,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方式,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的种类资源、渔获量变动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综合评估放流效果。范延琛[7]通过对增殖放流海区实施海上定点拖网调查和渔民调访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结合地方渔业行政部门统计数据,计算出回捕率,分析放流海域日本对虾的资源分布、生长情况及死亡率,从而对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其回捕率的计算是根据邓景耀提出的方法:放流前5年该海域该种虾的年平均渔获尾数视为该海域该种虾的自然种群的渔获尾数,放流后该种虾的年总渔获尾数减去其放流前的年平均渔获尾数即为放流后增加的渔获尾数,其与当年放流该种虾的总尾数的比值即为回捕率。俞存根,宋海棠[8]以每个季节、月份的优势物种进行计算,通过捕获数据计算出海域资源密度,再乘以此海域的总面积,以评估大陆架海域蟹类的资源量。

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哪一种更好要看实验的实际情况。长江口资源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定点拖网(资源密度法)与渔民调访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总捕获量及回捕率。

3.3效果评估

合理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是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基础,以前的评价系统中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全面掌握增殖放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理念的普及,单一指标已不能满足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的要求,许多学者已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多种角度阐述了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所应包含的内容。3.3.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评价分析增殖放流的成本收益情况。根据日本学者长谷川彰提出的理论[9],要实现渔业资源放流增殖的经济效果,应满足以下条件:

R=(N

1WP—C

1

)—(nwr+C

2

)>0

n表示放流蟹苗尾数,w表示放流蟹苗个体重量,r表示放流蟹苗成本费(单位重量),C

2

表示放

流、培育管理及环境改善费用,N

1表示再捕捞尾数,

W表示再捕捞蟹的个体重量,P表示再捕捞蟹销售

价格,C

1

表示再捕的渔获费用。R表示经济剩余

值,至少R>0,R值越大,增殖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理论上来讲:种苗费用和种苗生产费用以低为好,

同时回补的越多利润也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

3.3.2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方面,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

个方面进行评价。长江口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

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充足,足够养活增殖放流的

蟹。放流蟹除了充分利用丰富的饵料外,还给次

级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食物来源,对整个食物链

和食物网具有极大的贡献。复杂的食物网,对群

落结构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态方面

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3.3.3社会效益

增殖放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通过放流仪式、

媒体报道、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宣传方式,使全民自

觉保护资源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对

渔业资源的保护,不酷渔滥捕,重视对渔业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渔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捕捞业、水产

品加工业、船舶维修业、商业及餐饮业的发展。增

殖放流使捕捞渔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从而促进渔

区社会稳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景耀,叶昌臣.渔业资源学[M].重庆:重庆出

版社,2001:306-307.

[2]Okamoto K.Tag retention,growth,and survival of

swimming crab,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arked with coded

wire tags[J].Bull Jap Soc SciFish,1999,65(4):703-

708.

[3]赵峰,庄平等.应用于中华鲟的Pop-up标志固

定方法[J].动物学杂志,2010,45(5):68-71.

[4]黄硕琳等.上海市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和

存在问题[J].中国渔业经济,2009,4(27):79-87.

[5]洪波,孙振中等.黄浦江上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效果评价[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178-181.

[6]沈新强,周永东.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渔业资源增殖

放流与效果评估[J].渔业现代化,2007,34(4):54-57.

[7]范延琛.崂山湾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古

镇口湾褐牙鲆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2009.

[8]俞存根,宋海棠.东海大陆架海域蟹类资源量的

评估[J].水产学报,2004,28(1):41-46.

[9][日]清光照夫著.王强华等译,水产经济学.北

京:海洋出版社,1996.

总第131期张航利,王海华,冯广鹏,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和中华鲟的增殖放流及其效果评估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汇总

第一节、概述 河蟹俗名螃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等,是名贵水产品之一。河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元素,是独具风味的水产佳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是传统的食疗药方,蟹壳制成甲壳质是纺织、印染、医药、塑料工业很好的原料。近几年来,各地利用水域资源,发展了池塘养蟹、稻田养蟹、湖泊网围养蟹及蟹池套养名贵水产品等养殖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的技术经验。 第二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分类地位与分布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均有分布,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江河中都有它的踪迹。 2形态特征 2.1外部形态 河蟹的头部和胸部愈合在一起,称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背部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螯足上长满绒毛,头胸甲明显隆起,额平直,额缘具四个锐齿,额的宽度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一半,额角的后方有六个疣突,前侧边缘具四齿,足强大,其腹部(俗称蟹脐)的形状(雄性狭长呈三角形,雌性呈园形)是区别雌雄性别的主要标志。 2.2内部特征 河蟹内部有完整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生殖系统。肝脏是腹腔中唯一的消化腺,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河蟹用鳃呼吸,血液无色,卵巢呈“H”形,成熟时呈酱紫色或豆沙色,非常发达,精巢乳白色;卵巢和肝脏统称“蟹黄”,雄

性生殖腺统称“蟹膏”,均为人们美食的精华部分。 3 生物学特征 3.1生活习性 河蟹栖居随各个发育阶段不同而异。蚤状幼体阶段需生活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进入蟹苗阶段,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其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和穴居,一般生活在石砾、水草丛中。 3.2食性与饵料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等商品饵料。河蟹食量大,且贪食,并有较强的忍饥饿能力。河蟹还有争食和好斗的习性,且具有自切和再生能力。 3.3繁殖习性 河蟹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在咸淡水处交配产卵、孵化发育,河蟹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三个阶段。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河蟹在幼蟹阶段时蜕壳次数较多,随着蜕壳而生长较快,个体不断增大,成为成蟹。 3.4蜕壳与生长 河蟹一生分为幼体期、黄蟹期和绿蟹期三个生长阶段。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标志,在幼蟹及黄蟹阶段,蜕壳次数多,生长就快,躯体也较大。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特别是饵料较为丰富时,每次蜕壳后体形的增长幅度就大。每年10月中旬左右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就进入绿蟹期。一旦黄蟹蜕壳变成绿蟹后,即进入性成熟阶段,其后不再蜕壳、个体也就不再增大了。生殖一结束,蟹的生命即终止。当年成熟的河蟹,第二年受精卵孵化后即死去,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一、鲟鱼网箱养殖 1.水体要求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 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

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 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 (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投喂饵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鲟鱼宴

鲟鱼宴 鲟鱼宴 代表地点:怀柔天源渔港 体验者:tanktom 未到实地“勘察”总是不以为然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鲟鱼什么叫做吃尽鲟鱼的全身。 到天源渔港。饭店前有好几个泉水池子这里是个规模不小的正规的冷水鱼养殖场基地。满池鱼成群游虹鳟、金鳟、鲟鱼应有尽有十分惹眼,也使得我们开始馋涎欲滴。一条七八斤重的鲟鱼被我们捞上来成为了我们此行的“猎物”。这鲟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上下颌有四根胡须有点像鲇鱼不过长得比鲇鱼大而且模样要怪营养价值也比它高。 在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鲟鱼不过鲟鱼跟河鱼不一样它是冷水鱼在冬季水质愈加凉的情况下肉汁也会变得更加鲜美这一点,经我们这帮馋鬼有亲身验证。 鲟鱼十吃是天源渔港主打的招牌菜式吃法比较新鲜独特。虽然同为冷水鱼但与虹鳟鱼只适合生吃、不适合蒸的特点相比鲟鱼有很大不同。鲟鱼是没

有刺的且从鱼头、鱼唇、鱼肉、鱼骨头甚至到鱼腮都无一例外地奉献出来了。做法也很多红烧、清蒸、滑熘、煨汤、炖煮都行吃鲟鱼的时候是要细细品味的品味鱼香、辣香感受一种鱼的不同味道。 没想到农家饭菜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精致。只见红烧鲟鱼盘中鱼旁点缀着白萝卜雕成的动物模样作配饰鱼上撒了青翠的香菜很诱人。仔细品尝肉质细腻柔滑轻轻地咽下去慢慢回味有股清甜停留在舌尖。鲟鱼骨比鱼肉更有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钙质还有美容的作用当知道这一点后一盆鲟鱼骨头熬出的汤刚上桌餐桌上的美眉们不约而同一齐把手伸向了汤勺!汤汁鲜美鱼骨头也是筋道可口。冷泉水里长大的鱼就是鲜。 环境指数:★★★ 院外正在进行小面积装修感觉有点零乱不过不影响就餐。透过室内的大玻璃窗不远处的山是长城近处是狗儿满地的跑着。虽没有在京城饭店的那份隆重不过于这桌鲟鱼宴的清香里倒也是品出了一丝山野的情趣。 美味指数:★★★★★ 盘算一下菜谱鲟鱼丝、清蒸鲟鱼、滑熘鱼片、鲟鱼火锅等,每道都精致、味美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找到了下次光临的十足借口。

养鱼经验: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是一种在地球上生活历史悠久,外形比较特殊、最古老的一种鱼类。在我国生活的野生鲟鱼有八种,常听说的有中华鲟、西伯利亚鲟。但是中华鲟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可以捕捞,现在有些食用的鲟鱼是人工养殖的,多数是从外国引进的俄罗斯鲟、欧洲鲟等鲟鱼。养殖鲟鱼,怎么养殖,会跟其他的鱼养殖方法不一样。 1、建设养殖场 养殖鲟鱼,由于鱼体型会长的比较大,所以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来养殖,一般一个池子大概是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养的鲟鱼数量,可以根据鲟鱼大小来决定。附近要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育苗。小鱼苗看起来跟其他的鱼类差不多。要准备一些单独的设备。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生长均衡。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4、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骨粉、鱼粉,等健康的饲料。喂食的食物要干净、消毒。 5、管理任务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海岸带生物与生态系统 王思雨 12生物科学B班 12550802002 摘要我国海岸带和海涂在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礁海岸、红树林岸、砂砾岸和珊瑚礁岸。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群落,本文将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河口泥滩红树林珊瑚礁 1.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 2.河口生物 河口生物一般都能忍受温度的剧烈变化。但是在盐度适应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影响它们在河口区的分布。河口生物可划分为:①贫盐性种类,适应在5.0的盐度以下生活,因此仅见于河口内段,接近正常淡水环境。②低盐度种类,适应在15~32.0的盐度下生活。如盐沼红树林、浅水海草群落、偏顶蛤、蓝蛤、大腿伪镖水蚤等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③广盐性海洋种,适应在26~34.0的盐度下生活,适应幅度较大,可分布在河口,也可见于外海。④狭盐性海洋种,适应在33.0~34.5的盐度范围生活。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入侵,偶见于河口区或季节性地分布到河口。 由于河口是淡水和海水交汇区域,一些上溯入河川营生殖洄游的鱼类,如鲑、鳟、银鱼、刀鲚等,一些下降入海营生殖洄游的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等,以及在河口区营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的动物,如梭鲻鱼类、鲈鱼、江豚、白海豚,它们进入河口区后,不论将这儿作为通道或活动区域,都需要作短暂的停留,调节个体渗透压,以适应河口、下海或入河的环境。 偏顶蛤 Modiolus (Modiolus) modiolus 俗称毛海红、假海红。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系 暖温性底栖贝类。贝壳略呈长椭圆形,壳大而坚厚。 壳长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而对称。壳顶位于贝壳 的最前端稍后。壳前端略细,极膨胀,后缘较扁而圆, 背缘弓形,腹缘直或中部稍向内凹,形成较大足丝孔。 由壳顶向后的部分壳面极凸,形成1条隆起肋。壳后 部有细长较硬的黄毛。生长纹较粗。无放射肋。韧带极大,两侧贝壳凸起。壳面被褐色壳皮,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整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苗供不应求,人工育苗规模不断扩大,但育苗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作者结合几年来在江苏、山东等地育苗工作的实践,对河蟹人工育苗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产蟹的选择与交配 1.1亲蟹的选择以长江水系亲蟹为佳,“辽蟹”次之,“欧蟹”不宜选用。来源有三:一是从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捕获的性成熟亲蟹,二是池塘人工养殖的性成热亲蟹,三是从沿海或河口区捕捞的抱卵蟹。当前,多选择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中生长的性成熟“绿蟹”培育抱卵蟹。亲蟹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个体大,肥满度高,活力强,附肢齐全,无伤病。雌雄蟹比例为3:1—4:1.5。亲蟹收集的时间:“长江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辽蟹”在10月中、下旬。亲蟹收集后集中消毒,消毒药物以无残留、无伤害的药物为佳。亲蟹暂养池应先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待水质稳定,溶解氧DO>5mg/L、pH为7.5—8.5时,才可放养亲蟹,放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 1.2交配亲蟹在暂养池精心喂养一段时间,当水温在10℃左右时,逐渐向池中注加海水,使池水盐度缓慢升到12‰一20‰,不久成熟亲蟹便追尾、抱对、交配。河蟹交配的环境对卵的质和量影响较大。实践证明,选择土池进行交配较水泥池好。土池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并铺以10—15厘米细沙,池塘面积以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m。交配时间一

般分为冬前和冬后两个阶段,无论冬前还是冬后,都应保持水温10℃以上。交配时间应控制在1周左右,避免2次交配,以免造成流产、死卵或胚胎发育不良等。交配完毕应将雄蟹全部挑出。 1.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抱卵蟹的培育分室外和室内两步进行,室外土池培育关键要进行防逃,经常换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水位,清除池中残饵、死蟹和杂物。培育期每天投喂适当饵料,饵料应多样化,动植物性饵料均投,如小杂鱼、蛤肉和青菜。育苗前1个月将抱卵蟹移入室内水泥池培育,以便人工控制孵化时间。亲蟹进入室内时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消毒,同时工具也要彻底消毒。室内池放养密度在20—30只/平方米。室内培养关键在于合理升温,加强饵料质量和水质管理。升温应采取螺旋式升温方式,保证积温,防止温度突变。水温15℃以前日升温小于1℃,15℃以后日升温小于0.5℃。饵料应选抄蚕、蛤肉和鱼粉等优质饵料。池水深度控制在30—50cm,日换水1/3—1/2,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经过20多天的培育,待水温达到19℃左右,胚胎心跳达150—200次/分钟,即可排幼育苗。 2幼体培育 2.1布苗布苗前2—3天,先将布苗池洗刷干净,彻底消毒,注加过滤海水50—60cm(盐度与暂养池同)充分暴气。若采用肥水育苗,需同期接种藻液,施肥培养藻类;若采用清水培育,需用漂白粉杀死藻类和其它原生动物。将胚胎发育正常、心跳120次份钟以上的抱卵蟹装入蟹笼,用10x10的负6次方孔雀石绿消毒40分钟,洗净,放布苗池中布苗。布苗密

鲟鱼流水养殖常见病及防治

一、水霉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预防与治疗:⑴运输、放养鱼苗和流水池清洗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擦伤。⑵对染病鱼池用4千克/立方米的食盐或2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4千克/立方米食盐,浸泡1-2小时。⑶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千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 二、肠炎病。症状:此病在养殖的整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剖开肠管,可见局部发炎或全肠呈红褐色,肠里没有食物,肠壁弹性差,在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有黄色粘液流出。 防治方法:⑴对病鱼池泼洒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隔天再用一次。⑵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 ⑶饲喂大蒜,0.5千克/千克饲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捣碎取汁)+25克/千克饲料的食盐,共喂3-6天。 三、烂鳃病。症状: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鳃上粘液增多,鳃丝红肿,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呈淡红色或白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⑴对病鱼池泼洒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隔天再用一次。⑵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s千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⑶饲喂大蒜,0.5千克/千克饲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捣碎取汁),共喂3-6天。 四、寄生虫病。因采用地下水流水养殖鲟鱼,没有发现寄生虫病,平时用车轮一次净 0.6克/立方米水体进行预防。 五、脂肪肝。症状:患病鱼无明显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解剖见肝表面有脂肪组织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 预防方法:⑴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E。⑵降低饲料中的油脂含量。 (二) 鲟鱼抗病能力较强,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骨板坚硬,鳃部分裸露,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高密度养殖,因相互磨伤而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感染。鲟鱼患病后用普通药物难以治愈,且鲟鱼对一般的常用药物非常敏感,这要求我们在鲟鱼养殖工作中,加强鱼病预防工作,方可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水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子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停食,鱼体逐渐消瘦,最后瘦弱而死。 病因鱼体受伤或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水对养殖池进行清池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仔细,避免鱼体体表受伤;及时对养殖池进行排污清污,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用1∶1配比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对操作后的鱼体进行消毒,可预防此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水体中用2.0g五倍

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完整版)

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位于鳌山卫镇,始建于201X年,占地820亩,累计投资 3.8亿元。为搞好基地的管理和服务,市政府于年成立了基地管委会(正局级差额事业单位),隶属于市海洋与渔业局,编制10人,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 基地的主要任务: 解决***地区水产种苗科技含量低、种质退化快、病害防治难、养殖模式落后等制约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基地的目标定位: 规模全国最大、科技含量全国最高、建设档次全国一流。 基地的服务范围: 立足***,覆盖全省,面向全国。 目前,基地已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三高大菱鲆研究所5家科研机构,其中,中科院海洋所与长生公司合作,实为生产饲料企业,没有从事科研,***三高大菱鲆研究所实为雷霁霖院士之子组建一企业,主要从事鱼类工厂化繁育与养殖。我市提供230亩土地给5家科研院所使用50年。基地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

基地吸纳了国内渔业科技领域最优秀的科研力量,汇聚了赵法箴、雷霁霖、唐启升、管华诗、麦康森院士在内的科研人员200余人,每年为100多名博士生、200多名硕士生、600多名本科生提供一线实践平台。 赵法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自上世纪50年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主要进行对虾实验生态及养殖技术研究工作。 雷霁霖,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知名海水鱼养殖专家,系统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的增养殖理论与技术。 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海洋资源与生态学家,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我国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及海洋药物的教学科研工作。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 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 3)计划等一系列科研项目。 二、研发课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基地承担了国家“973”、“863”项目个,组织实施了刺参和红参的生态学研究、中国对虾遗传改良技术等中试课题12项,开展了鱼、虾、贝、藻类种质研究,已成为国家级渔业生物种质研究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最大个体600公斤。 一、鲟鱼的种类与生态特性: 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坝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极度破坏,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所有的鲟鱼种类都已于1997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物种。 多数野生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产卵时才回到大河流中。现有的人工养殖鲟种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同时也可在盐度为15%的水中生长。 鲟鱼的寿命是鱼类中最长的,可达200多年。其性成熟所需时间也较长,在天然水域中雌鱼需10年-18年,雄鱼需6年-12年。多数种类并非每年产卵,而是间隔2年-4年。故鲟鱼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同龄个体,雌鱼一般较雄鱼要大。最大的个体长度达8米,重吨。 多数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匙吻鲟为浮游生物食性。 二、主要养殖品种及水质要求: 目前世界上已进行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主要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小体鲟、欧洲鲟、达氏鲟、中华鲟以及西伯利亚X小体鲟等10多个杂交种。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由于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对鲟鱼的生物学研究和人工催产人工孵化率等研究已有多年,并成功地开发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个杂交种。各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鲟鱼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放流也已开展多年,2000年1月的大规模人工放流成为我国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我国各地的鲟鱼繁养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品种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X史氏鲟杂交种以及少量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为代表;第三类是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 在以上三类中,从俄罗斯引进的各地欧洲鲟鱼最受我国各地水产养殖者欢迎的。其主要原因为:1)人工受精卵来自已有几十年人工驯养鲟鱼历史的前苏联人工放流基地,其亲鱼至少是人工驯养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故此对于人工条件下驯养已具有相当的适应性,较直接来自于天然水域亲鱼所产的子一代苗种更易适应全人工养殖,从天然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更容易,死亡率低(中华鲟由于其生物学特点,在饲料转化方面实际上更好,生长速度更快,此为特例;2)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子三代,其受精卵的引进符合CITES公约要求。因此在成品鱼出口上也得到国际公约许可。 水质:鲟鱼养殖用水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指标

DB21T 1719-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 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附录A DB21T 1719-2009 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中华绒螯蟹养 殖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讲明。

农产品质安全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的环境条件、稻田工程、水稻栽培、蟹苗暂养、蟹种培养、成蟹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绒螯蟹的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055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DB21/T 1497 中华绒螯蟹苗种 3 环境条件 3.1 产地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稻田水质 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4 稻田条件 稻田土质保水、保肥,雨季不淹,旱季不干。面积依养殖方式、规格而定。用于培养扣蟹的稻田面积6670m2~10000m2,养殖成蟹的稻田面积6670m2~13000m2为宜。田块四周应开阔向阳,无树木遮挡。 4 稻田工程 4.1 暂养池 按养殖稻田面积的10%~20%左右修建蟹苗或扣蟹暂养池。暂养池环沟的修建按4.2执行。 4.2 修建环沟 在稻田四周田埂内侧0.6m处挖环沟,环沟上口宽0.8m~1.0m,深0.5m~0.6m。进排水口设置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并设防逃网。 4.3 加固埝埂 埝埂要加固夯实,埝埂高50cm以上,宽50cm以上。. 4.4 防逃设施 在蟹苗、扣蟹暂养池及养殖田块四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作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出地面50cm~60cm,并向内侧稍有倾斜,拐角处成弧形。

对坡镇中心村渔业养殖基地情况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情况介绍 一、镇情简介 对坡镇位于毕节市北部,距市区29公里,平均海拨1450米,全镇辖13个村115个村民组,全镇总面积92.75平方公里,居住着7081户人家,33446人。对坡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2.9℃,年降水量922毫米,以沔鱼河为主的水域面积达16.72公顷。毕杨公路(704县道)经何官屯镇后贯穿对坡镇全境,出林口至四川沪州;东面通过矿山公路与八寨镇接壤;南面柏油路与田坝桥镇相连;对法公路是西出口,连通云南省镇雄县黑树镇;北与大银镇毗邻。境内资源较为丰富,大理石、无烟煤、磁铁矿等藏量丰富,是毕节市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素有“绿色仓库”、“养殖大镇”、“四腮鱼之乡”的美誉。 二、基地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地处对坡镇以南4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2860人,耕地面积2493亩。 对坡镇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但一直是传统的天然放养,粗放性经营,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效益低。为使对坡镇沔鱼河流水域充分得到开发利用,对坡镇政府拓宽渠道,以优惠的政策促进招商引资,引进投资520万余元于2008年建成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其中养殖面积13亩,主要从事中华鲟的选育、制种、繁育、养殖,并已获得成功。基地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沔鱼河水资源条件,有较完善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采用的养殖技术较先进;基地周围无工业、生活、噪音等污染,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雅;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阳光产业,能很好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分析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已初具规模,已投放的30000尾中华鲟明年5月可打入市场,预计可创收500万元。除去固定资产投资、人工费用和其它养殖成本,每年可创利175万元。通过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激发了周围农户对中华鲟的养殖兴趣,提高了群众渔业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水产养殖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为促进对坡镇水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为今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发展人工养殖可减少自然资源的猎捕,有效地保护野生渔类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办法,积极推动水面资源流转,吸引各类业主投入发展新兴水产养殖业。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争取政策上支持、市场上放开、管理上搞活,发展“公司+基地+养殖户”的模式,走“联合经营、统一办证、分级管理、规范运作”的路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特色产业既符合法律要求,又带动小户发展壮大。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政府协调贷款,支持特色养殖繁育等全方位的开发,推进全镇水产业向深度、广度发展。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聘请地区水产站作为业务骨干,搞好技术指导,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技术推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养殖技术 张海明 1世界鲟形目种类简介 鲟鱼类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hinopterygii),软骨硬鳞总 目(chondrostei),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现代世界共有2科6属26种:在鲟科(分鲟亚科和铲鲟亚科)中有鳇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属3种;在白鲟科中有白鲟属1种,匙吻鲟属1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表1)。 表1 世界鲟形目鱼类及分布

鲟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一目,其化石始于中生代三叠纪初,距今有1.5亿年历史,在生物学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鲟类系世界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鱼籽酱是世界三大珍味,有着重要的渔业价值,1990年总产量14386t,1993年为9603t,近几年产量连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江河阻隔、水域污染和人为酷捕。为了推进鲟类资源保护事业,发展鲟渔业,有关各国相继开展鲟类增养殖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已取得初步结果,特别是鲟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进展很快。 2、鲟鱼养殖技术概述 ⒉1人工繁殖 目前,以俄罗斯为主的世界各国正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的种类有小体鲟、闪光鲟、俄罗斯鲟、欧洲鲟、中华鲟、史氏鲟、达氏鲟、高首鲟、匙吻鲟以及十多个杂交鲟。 人工繁殖的关键是选择优良的亲鱼,无论是天然捕捞还是人工培育的亲鱼,它们性腺发育必须达到IV期。若亲鱼未完全成熟,可以在网箱或池塘暂养或结合注射催产剂促使加速成熟。 鲟鱼在人工繁殖中,要经过人工采卵、授精、脱粘及孵化四个阶段,这些技术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孵化水温在15-200C之间,7天左右孵出。 ⒉2幼鱼培养 幼鱼培养分两个防孚,仔鱼防孚是从是卵手黄消失至分塘养殖,主要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水生寡毛类、桡足类等活性饵料,适量辅以鸡蛋黄及人工配合饲料等,稚鱼阶段主要用人工配合饲料,辅以小鱼虾等生物饵料,1997年俄罗斯学者研究成功2种鲟鱼专用饲料,效果很好。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见表2。 表2 鲟鱼专用饲料的成分及含量单位:g/kg

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地

北京市 (7个): 北京韩村河、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北京南宫旅游区、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来农业园、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尝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天津市 (4个): 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蓟县下营镇常州村、塘沽区红星海上娱乐服务有限公司、西青区第六埠农业开发中心; 河北省 (8个): 平山巨龟苑旅游区、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邢台内邱长寿百果庄园、邢台前南峪生态观光园、保定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顺平县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怀来容辰庄园、衡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 山西省 (3个): 昔阳大寨村生态农业园、忻州市前郝村生态农业园、汾阳市贾家庄生态农业园; 内蒙古自治区 (7个): 呼和浩特市蒙丰锦绣园、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人家旅游度假村、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旅游区、乌兰察布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呼伦贝尔呼和诺尔旅游区、锡林郭勒蒙古汗城旅游区、临河隆胜乡星月集团农业高科技旅游区; 辽宁省 (9个): 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大连金科生态园、艺场大连石河现代农业园区、大连弘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溪市虹鳟鱼良种尝本溪市绿色生态园、北宁闾山农业旅游区、凤城大梨树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盘锦鑫安源绿色生态园; 吉林省 (3个): 吉林左家特产观光农业生态园、公主岭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图国营福满林场; 黑龙江省 (9个): 哈尔滨北方现代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园、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齐齐哈尔甘南县兴十四村、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哈拉新村、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宁安渤海农业旅游示范园、牡丹江黑宝熊乐园、牡丹江春城园艺科技旅游示范园、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渔猎文化旅游示范区; 上海市 (3个): 东平林尝崇明前卫村、孙桥现代; 江苏省 (16个): 南京江心洲镇、溧水傅家边科技园、昆山市生态农业旅游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江苏天一度假村、无锡太湖花卉园、江阴华西村、无锡龙寺农业生态园、宜兴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县宋口村、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常州横山桥镇、如皋花木大世界、徐州稼悦园; 浙江省 (6个):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生化组成及精子代谢

文章编号:1000-0615(2002)05-0411-06 收稿日期:2002201211 资助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部分资助 作者简介:王 群(1968-),男,浙江宁波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甲壳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E 2mail :qunwang @https://www.doczj.com/doc/dd12931723.html, 通讯作者:陈立侨(1962-),男,广东梅县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种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E 2mail :lqchenc @https://www.doczj.com/doc/dd12931723.html,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生化组成及精子代谢 王 群, 赵云龙, 陈立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通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及生殖系统各组织生化成分和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的测定发现:总碳水化 合物的含量以副性腺及输精管内容物(含精荚和精浆)较高,为33.456mg ?g -1湿重和21.537mg ?g -1湿重,肝胰 腺、精荚及精巢的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以输精管内容物和肝胰腺最高,分别为0.385mg ?g -1湿重和5.866mg ?g -1湿重,精巢和肝胰腺中的糖原含量太低而无法检测到,精荚葡萄糖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以肝胰腺最高,其余各部分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脂类含量以精巢和肝胰腺最高,其中的甘油三酯仅存于肝胰腺和精巢,且肝胰腺含量显著高于精巢。乳酸脱氢酶活性以贮精囊最高,精荚仅为中等,这可能与精荚壁的通透性有关,而精浆和肝胰腺显著低于其它组织。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能量代谢主要物质是脂类和蛋白质;精子代谢的能量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并由精浆提供,而其代谢的方式以厌氧代谢为主。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化成分;乳酸脱氢酶;精子代谢 中图分类号:Q 591 文献标识码:A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perm metabolism i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the m ale ,Eriocheir sinensis WANG Qun ,ZHAO Yun 2long ,CHEN Li 2qiao (School o f Life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 Abstract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hepatopancre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in the Chinese mitten 2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glandula accessoria and luminal contents (seminal plasma along with spermatophores ) are rich in carbohydrates (33.456mg ?g -1and 21.537mg ?g -1of wet tissue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carbohydrate contents of hepatopancreas and spermatophore and testis are low.Luminal contents and hepatopancreas contain the highest level of glucose and glycogen respectively ,but spermatophore contains very low level of glucose and in testis and hepatopancreas glycogen is too low to be detected.Protein content of hepatopancrea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issues.Hepatopancreas and testis contain the higher level of lipid.Triglyceride exists in the hepatopancreas and testis only and the content of hepatopancrea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estis.LDH activity is very high in seminal vesicle ,and probably this is due to the storage of seminal substances within this region.On the contrary ,spermatophores show only moderate amount and a low LDH activity 第26卷第5期2002年10月 水 产 学 报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Vol.26,No.5 Oct.,2002

鲟鱼养殖

鲟形目鱼类 鲟鱼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被誉为活着的化石。鲟鱼为广温性、广盐性鱼类。大多数种类生存温℃为1~34℃,一般栖息水域上限水温在27℃以下,产卵水温为10~19℃,变幅为7.8~22.2℃。其对盐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强,无论淡水还是海水种类,都在淡水中产卵,且进行较长时间的溯河产卵洄游。寿命长,个体大,性成熟晚,性成熟年龄变异大。 鲟鳇鱼类是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类群。最大个体体长8米,重1500kg,寿命100龄以上。雌鱼12~33龄成熟,最晚35龄;雄鱼早3~5年成熟。生殖力高,通常怀卵量近百万粒,孵化期长,水温14~19℃,需5~8天。仔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成体多数为温和性肉食性,鳇为凶猛性鱼类,匙吻鲟为滤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属间可进行杂交。 鲟鱼有两科:即鲟科和白鲟科。白鲟科有二属二种:白鲟属长江白鲟、匙吻鲟属匙吻鲟;鲟科有四属:鲟属、鳇属、拟铲鲟属和产鲟属。世界上现存鲟鱼种数为25种~26种。鲟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分布在中国的鲟鱼有8种:分别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中华鲟、长江水系的达氏鲟和白鲟;黑龙江水系的史氏鲟和达氏鲟;新疆有三种: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裸腹鲟。 在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黑龙江萝北江段浦获到成熟史氏鲟亲鱼并经人工催产,首次获得成熟的鱼卵。此后湖北的宜昌、仙桃、大连瓦房店、北京小汤山等地相继建立了鲟鱼繁养基地。近几年鲟鱼养殖引起国内水产养殖界的关注,我国许多省市如黑龙江、北京、大连、湖北、广东等地先后展开了鲟鱼的人工养殖。 中华鲟 中华鲟(Chinese sturgeon,Acipenseridae sinensis)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鳇鱼、大腊子。中华鲟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3),必须办理相关的准养手续后才可进行养殖。 中华鲟形态特征 身体呈梭形,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部较平,体长为体高的5.4~9.5倍。体表有五纵行骨板状大硬鳞,硬鳞行列间的皮肤在幼体时十分光滑,随着个体长大,成鱼时则变成不同程度的粗糙状态。头宽、吻尖,呈犁形,幼体吻较尖,吻端稍向上翘,成鱼吻较圆钝。头部皮肤具有梅花状的感觉器——罗伦氏囊。口位于头腹面,横裂,能伸缩,成年鱼无齿。吻须两对,成鱼较短,约及须基至口前缘距离的1/2。头部两侧有鳃室,有骨质鳃盖,鳃盖后缘有发达的鳃盖膜。鳃室内有四对鳃,鳃是呼吸器官和气体交换的场所。鳃腔前与口腔相通,后方开口于鳃孔。呼吸时,水由口腔进人,通过鳃腔,由鳃交换水中气体,然后由鳃孔排出体外,周而复始。眼很小,视力退化,仔鱼阶段对光的变化很敏感。胸鳍位置接近腹面,十分发达,呈扁平叶状,水平伸展。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尾歪形,上叶显著大于下叶,其上叶两侧有棘状硬鳞。胸鳍和尾鳍的构造与其底栖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体色在侧骨板以上为青灰色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逐步由灰黄过渡到黄白色,腹部为乳白色,各鳍呈灰色而有浅边。体色与水质、饲养环境有关,清水、光照强的环境下体色变深,在混浊、昏暗的条件下养殖则体色变浅。 地理分布 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在地球上分布最南端的种类。它主要生活在亚洲东部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如在辽宁海洋岛、山东石岛、舟山、台湾基隆、海南岛东侧万宁县近海、韩国汉江口及南端丽水附近以及日本九州岛西侧等都曾捕到过中华鲟。产卵洄游期主要进人长江干流,西江、闽江也有进人,但数量较少;溯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仅能到达长江中游的宜昌。沿珠江可达广西浔江、柳江等。 生活史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0.5-7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观赏鱼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欧洲鳇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中华鲟最大个体600公斤。 一、鲟鱼的种类与生态特性: 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坝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极度破坏,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所有的鲟鱼种类都已于1997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物种。 多数野生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产卵时才回到大河流中。现有的人工养殖鲟种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同时也可在盐度为15%的水中生长。 鲟鱼的寿命是鱼类中最长的,可达200多年。其性成熟所需时间也较长,在天然水域中雌鱼需10年-18年,雄鱼需6年-12年。多数种类并非每年产卵,而是间隔2年-4年。故鲟鱼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同龄个体,雌鱼一般较雄鱼要大。最大的个体长度达8米,重1.2吨。 多数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匙吻鲟为浮游生物食性。 二、主要养殖品种及水质要求: 目前世界上已进行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主要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小体鲟、欧洲鲟、达氏鲟、中华鲟以及西伯利亚X小体鲟等10多个杂交种。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由于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对鲟鱼的生物学研究和人工催产人工孵化率等研究已有多年,并成功地开发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个杂交种。各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鲟鱼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放流也已开展多年,2000年1月的大规模人工放流成为我国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我国各地的鲟鱼繁养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品种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X史氏鲟杂交种以及少量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为代表;第三类是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 在以上三类中,从俄罗斯引进的各地欧洲鲟鱼最受我国各地水产养殖者欢迎的。其主要原因为:1)人工受精卵来自已有几十年人工驯养鲟鱼历史的前苏联人工放流基地,其亲鱼至少是人工驯养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故此对于人工条件下驯养已具有相当的适应性,较直接来自于天然水域亲鱼所产的子一代苗种更易适应全人工养殖,从天然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更容易,死亡率低(中华鲟由于其生物学特点,在饲料转化方面实际上更好,生长速度更快,此为特例;2)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子三代,其受精卵的引进符合CITES公约要求。因此在成品鱼出口上也得到国际公约许可。 水质:鲟鱼养殖用水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