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审查要点(新)

工厂审查要点(新)

工厂审查要点(新)
工厂审查要点(新)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于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是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的依据,它共包括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及理解要点见附件)。

一、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主要内容

1.对认证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工厂质量保证能

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工厂是否具有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产品的综合能力。认证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包括对产品、关键零部件和/或原材料,工厂应进行检测的项目及其频次等。

2.工厂应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文件化程序:

(1) 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2) 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 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7)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8)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9)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3.还应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认证产品标准、认证产品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4.工厂应具备生产相应产品的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装备、符合规定检验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以及与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

5.工厂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系,以保证认证产品的生产能够得到合格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6.为保证产品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已经的涉及产品一致性的文件的更改应符合人证规定要求。

7.应按程序严格控制不合格的产品,确保贴有人证标志的产品符合标

准及相关的要求方可出厂。

8.为了确保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持续地满足认证机构的

要求,工厂应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自我考核质量保证能力的符合性、有

效性,并使之持续增强。

9.通过认证地产品。使用认证标志及标志管理应符合规定要求,确认

使用标志的产品,而不符和产品和发生变更但未经过认证机构批准的产

品不使用标志。

10.质量记录使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也使进行追溯的基础,工

厂应按程序规定对质量记录实施控制。

11.认证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申请人、制造商、工厂等多个组织,而质

量保证能力要求所指的制造场地是生产或组装产品的场所,并由认证机

构建立跟踪服务。

二、汽车产品的工厂检查对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具体要求

1. 例行检验项目(要求100%)至少包括:外观及装配质量和以下项

目:

外观及标记、前照灯照射位置及光强、转向轮侧滑量及转

向角、制动力及分配、车速表指示误差、怠速排放或自由加速烟度等。

(2)专用汽车:外观及装配质量、制动及下列项目

罐车:标志、罐体容量、作业噪声、倒静电装置、消防装置、抽油试验起重举升专用车:100次作业循环、500公里行驶、起升速度、静载试验、稳定性试验、系统压力调定、作业噪声

其它专用车: 按出厂检验标准(加装上装后的整车匹配性能试验、

专用装置的相应试验等)

2. 确认检验(按一定比例、频次)至少应包括:规定按批量或期限

对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实施规则的要求进行外廓尺寸、转向装置、制

动装置、噪声、无线电干扰、整车排放(Ⅰ型 Ⅲ型 Ⅳ型)、发动

机排放(排气污染物、可见污染物)、刮水器和洗涤器(M1)、挂

车的减压制动。

(专用车辆确认检验项目另附)

三、产品一致性检查:

产品一致性检查是工厂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一致性检查可直接获取工厂是否具备生产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特性一致的产品的

能力的证据,从而对工厂是否具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

能力要求”中的基本条件作出准确的判定。

1. 一致性检查的依据:

(1)申请书

(2)认证证书(监督检查时)

(3)产品描述

(4)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

(5)产品变更确认文件(监督检查时)

(6)认证标准

2. 一致性检查的内容:

(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认证标准是否一致;

(2)产品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材料与经认证机构确认的是否一致;

(3)产品的特性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特性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4)产品描述中的其他项目的检查。

3.一致性检查的方法

一致性检查是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如工厂同时有多种产品申请/获得认证,则每种产品至少抽取一个样品。样品由检查员抽取。

(1)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认证标准是否一致:

a.抽样和检查方法:

●初始工厂检查时:从成品库总抽取合格产品,或生产线的末端工厂认为可以提交顾客的产品中抽取;依据“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检查铭牌、标记、外包装印刷、说明书等所描述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逐一核对是否与“申请书”、“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或其它技术文件:认证标准、图样、标样、照片等是否一致;

●监督检查时:从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带有CCC标志的产品;依

据“认证证书”和“产品变更确认文件”。

b.处置:

●检查中如发现型号规格不一致的产品,检查员应与企业确认是否为认证产品。如属认证产品,则作为不符合事实予以记录;

●如企业表示属非认证产品,则要追踪其用途。

(2)认证产品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与申请材料、产品描述报告等是否一致:

a. 抽样和检查方法:

●从库房或从零部件生产线抽取关键原材料或关键零件;对照“产品描述”报告、图样或配方等技术文件资料核对原材料、零部件的牌号、

规格结构、关键特性或参数是否一致。

●或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在制的关键部件;对照“产品描述”报告、图样或配件等技术文件资料核对原材料、零部件的牌号、规格结构、关键特性或参数是否一致,当需要解体部件分析零件时,应请工厂人员操作。

●或从装配线上抽取工厂认为合格可进入装配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检查所使用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逐一核对所使用的关键零件、原材料的生产厂、型号、牌号、规格及技术参数与产品描述是否一致,与“产品描述” 报告、图样、标准等资料记录的内容是否一致?零件一致性检查的要点是涉及安全及环保要求的关键件。

●或从库房或装配线抽取合格成品;检查认证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和

零件,逐一核对其生产厂、型号、规格、牌号、及技术参数与产品描述、图样、标准等资料记录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零件一致性检查的重点是涉及安全及环保的关键件。当须解体检查时,请工厂专业人员操作。

b.处置:

●发现不一致的情形时,要作好记录;

●依据标准判定变更后的结构是否仍满足标准要求。注意标准对于产品结构的众多要求;

●“产品描述”、“型式试验报告”上未明确描述的情况。检查员要根

据自身专业知识和标准要求判定所检查样品是否要进行指定检验,以

进一步判定更改的结构是否满足求。

(3)指定检验(一致性检查的现场检验项目)

指定检验是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的一种手段。

产品一致性的控制效果最终应体现在成品上,指定检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厂已检合格的成品进行指定项目的试验,从而判定工厂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效果。

指定检验的样品应按标准规定的试验数量,在工厂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但必须是工厂已检合格的认证产品。监督检查时应是贴有CCC标志的成品。

指定检验的项目由检查员根据产品的特点、工厂条件和检查中发现的情况来确定,可以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项目,也可以是认证标准要求的其他项目。指定检验通常是在工厂的现场进行,在检查员观察下由工人操作人员按成品标准规定的条件和方法测试。如果某项目工厂无条件完成,而检查员由充分证据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检验时,可报告认证机

构,经批准后封样送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汽车产品认证的指定检验项目一般为在线检测项目如外观及装配质量、速度、制动、排放、前照灯灯光、专用装置等。

(4)其他项目的检查:

工厂的文件更改是否会导致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申请人、持证人与生产场所不同时,生产场所是否有变更。

附件:

对于认证规则中的工厂能力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第一节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

保持;

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

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

1) 工厂(Factory),制造商自己拥有的或受制造商雇佣委托

其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

和设备;

2) 影响认证产品质量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和质量

活动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人员、按制造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人

员、检验/试验人员、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

有)、内部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从事包装、搬

运和储存的人员。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的

接口应清晰、明确;

3) 指定的质量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

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工厂可指派一名质量负责人

的代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职责;

4) 质量负责人(无论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被赋予覆盖1.1

a)~d)的职责和权限。他/她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或经历,并得到相应的授权,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

质量相关的事宜,熟悉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

性认证标志的管理要求。

审查要点:

1) 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已规定,

规定的充分性、适宜性、协调性如何;

2) 工厂是否指定了质量负责人,其是否被赋予了1.1 a)~d)规

定的职责和权限;

3) 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具有充

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4) 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评定各类人员职责的履行情

况。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理解要点:

1) 本条款是对工厂资源的总要求,包括生产设备、检验设备、

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2) 人力资源的配备应满足质量活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3) 工厂应有足够的生产及检验设备,其技术性能、精度、运行

状态等均能对认证产品满足强制性认证标准提供保障;

4) 工作环境是指保证认证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环境,涉及生

产、检验、试验、存储等环节,如:温度、湿度、噪声、振

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方面。工厂应识别

环境要求,并提供和管理资源以满足要求;

5) 无论是由于外部原因(如:认证制度、认证标准等)或是内

部原因(人员变动、设备更换、环境发生变化等),资源发

生变化,工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满足强

制性认证标准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工厂是否确定了对认证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岗位人员的能力

要求,通过何种措施使人员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目前各岗位

人员的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2) 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判定企业提供的资源是否充

分和适宜,对资源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 当资源发生变化时,工厂是否有畅通的渠道以及时了解相应

的信息,是否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其资源满足认证产品稳定

生产

第二节 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理解要点:

1) 关键件(Critical component),直接影响整机(车)产品

认证相关质量的元器件、材料等。通常,这些关键件可以作

为独立的元器件供货,并可按相关的独立元器件标准进行检

测和认证;

2) 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建立并保持相关文件,文件的内容应覆

盖2.1条中的规定。当产品和过程都比较简单时,可用质量计

划把所有内容包括进去。若无法实现,可将上述规定写入不

同的文件中。如质量计划只规定由谁及何时使用哪些程序和

相关资源;认证产品变更的管理、认证标志使用的管理在程

序文件中规定;产品的设计目标在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中规

定;产品实现过程,监视和测量过程,资源配置和使用等在

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文件中规定;

3) 本文所规定的产品设计目标应至少包括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

标准的要求;

4) 实现过程是指认证产品生产过程。

审查要点:

1) 按上述要求查阅针对认证产品制定的质量计划及相关的过程

管理文件或程序文件,并在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质量计划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查阅标准、规范一览表(或类似文件),确认生产厂使用的

标准及规范不低于强制性认证标准的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

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理解要点:

该条款的理解基本和体系认证的理解相同。

1) 凡用于控制认证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资料都应受控;

2) 文件和资料的受控主要体现在:文件和资料须经授权人批准

才可正式使用;在从事与认证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中应使用

经批准的文件和资料。

审查要点:

1) 是否制定了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2) 查阅程序文件,其内容是否覆盖了2.2 a)~c)中的规定;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核实其规定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理解要点:

1) 质量记录的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对产品的追溯性起重要

作用的质量记录必须保留。也就是说,保留下来的质量记录

要能起到证实认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作用。

2) 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

a) 对记录的标识,可采用颜色、编号等方式。

b) 对记录的储存,应安排适宜的环境,防止记录的损坏或丢

失。

c) 对记录的保管,应包括对记录的防护和管理,使记录易于

查阅。

d) 对记录的处理,应包括记录最终如何销毁的要求。

3) 记录的填写要求是: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按规定更改,

内容完整。

4) 所有质量记录都应规定保存期限。保存期限的规定应考虑认

证产品特点、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要求、追溯期限等因素。审查要点:

1) 查阅管理质量记录的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程序对质量

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处理是否进行了规定,规定是否

充分和适宜;

2) 在现场审查中,可随机抽取保存的质量记录(一般以近期的

质量记录为宜)和现场使用的质量记录,确认规定和实施的

符合性;

3) 是否所有质量记录都规定了保存期限,规定是否适宜;

4) 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清晰、完整。

第三节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理解要点:

1) 供应商(Suppliers),对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提供元器件、

材料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

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如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

部件清单”(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这些);

3) 工厂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对选择、评定和

日常管理必须明确规定其控制方法;

4) 供应商的选择包括确定供应商范围、制定选择条件、明确选

择方法和程序等。如所采购的产品涉及强制性认证时,在选

择准则中应有这方面的要求;

5) 供应商的评定包括制定评定依据或准则,明确合格评定要求

或指标,对评定人员的要求,对评定结果审批的权限和职

责,以及执行评定的方法和程序等。对各类采购产品可采用

不同的评定准则;

6) 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包括规定管理方式,确定控制程度(一般

还是从严),明确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等;

7) 工厂应保存的对供应商选择评价记录包括合格供应商名录,

供应商质保能力调查表等。工厂应保存的日常管理记录包括

供货业绩,当供应商产品出现问题时,工厂要求其采取纠正

措施及验证其实施的资料等;

8) 以上记录应按⒉3条的要求进行控制。

审查要点:

1) 是否制定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程序,选

择、评价的准则和日常管理的方法是否明确、适宜;

2) 是否按程序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了选择、评定及日常管理;

3) 是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理解要点:

1) 工厂制定的检验/验证程序中,应明确规定对属于关键元器件

的外购件、外协件进行检验/验证;应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工厂应对供应商提供的

产品按程序的要求进行检验或验证;

2) 定期确认检验是工厂为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持续符合要求

而采取的确认活动。工厂应明确其实施的时机、频次及项目

等;

3) 工厂应根据所采购产品的重要性,自身的检测能力,检验成

本及供应商质保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检验的方式和内容。当检

验是由供应商进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

求,如检验的频次、项目、方法等;

4) 应保存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

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5) 记录的控制应符合2.3条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是否制定了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的

程序,程序规定是否适宜;

2) 按程序文件(或类似文件)规定的要求,查阅相关记录,确

认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3) 当由供应商进行检验时,工厂是否对检验提出了明确的要

求。

4) 通过查阅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合格率或类似内容的统计信息

确认生产厂对关键元器件的检验/验证控制程序是否可行或有

效。

5) 相关记录是否保存,是否符合要求。

第四节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

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

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

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

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

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

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

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

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

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

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

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

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

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

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

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

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

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3) 在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确认规定的条件已得到满足,

否则不能进行生产活动。

审查要点:

1) 通过询问或查阅相关文件的方式确认工厂是否识别出生产过

程中对环境的要求;

2) 按照规定的要求,采用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法,确认环

境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理解要点:

1) 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

行监控:

a) 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以后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或者加

工后无法测量或需实施破坏性测量才能得出结果;

b) 过程对最终产品的安全质量、主要性能有重大影响。

2) 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失控会使认证产品的质量失去保障

时,应对此种可能做出相应的补救规定;

3) 当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是以特定的软件进行监控时,生产厂

应有相应的措施或规定,保持软件的正确使用,防止非正常

使用。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调查询问的方式,确定有无需要进行监

控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

2) 通过查阅相关记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了解对过程参数和产

品特性进行监控的情况,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理解要点:

1) 凡是和生产认证产品相关的生产设备都须进行维护和保养;

2) 维护和保养制度中的规定应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处于完

好的技术状态,并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认证产品。

审查要点:

1) 查阅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相关的文件,了解维护保养的要

求;

2) 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抽查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确认其计划

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 在现场通过观察和询问的方式了解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

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理解要点:

1) 工厂应针对认证产品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设立检验/

试验点,并明确其要求;

2) 在检验/试验点上,须用明确的表示方法(如图纸、图片、模

型、描述说明等)标明认证样品的特点(如名称、规格、型

号、尺寸等);

3)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询问的方式,明确检验/试验的工位(或

类似检验/试验点);

2) 通过在现场查阅记录和观察的方式,确认其实施结果可否达

到检验的目的;

3) 当无法实现检验目的时,请生产厂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确认

其为实现检验目的所采用的保证方式。

第五节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理解要点:

1) 例行检验(Routine test),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

键项目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

外,一般不再进一步加工。在有些认证机构的文件中称为生

产线试验(Production Line Test)是产品认证工厂审查时

普遍要求的项目,也是与其他认证制度的工厂审查不同的项

目。其目的是剔除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对产品产生的偶然

性损伤,以确保成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 确认检验(Verification test),作为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

分,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由工厂计划和实施

的一种定期抽样检验。其目的是考核认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性,从而验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3) 认证实施规则中对例行检验、确认检验的要求有明确规定。

工厂应按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制定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

检验程序并执行;

4) 工厂制定的例行检验的项目应不少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确认检验的频次应不低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确认检验可

由工厂进行,也可由工厂委托具备能力的组织来完成;

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其控制应符合2.3条

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是否制定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其规定是否适

2) 是否按程序要求进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 是否保存相关记录。

第六节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

理解要点:

1) 生产厂应根据规定的检验试验要求来配备检验和试验设备,

并确保这些设备的能力应能满足检验试验的要求(如量程、

精度、数量等);

2) 生产厂应针对检验和试验设备制定并执行相关规定;

3) 生产厂配备的检验和试验设备及检验人员应能适应检验试验

的需要。

审查要点:

1) 查阅有关检验和试验设备的相关规定,并确认其能否保证检

验和试验设备满足检验试验能力要求;

2)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观察检验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

设备;

3) 通过现场观察和抽查检验人员培训记录等方式确认检验人员

是否有能力准确使用仪器设备。

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理解要点:

1) 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

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的赋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值

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一般不进行结果合格与否的判

2) 检定(Verification),通过测量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

定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一组确认。检定与测量仪器的管理

有关,检定提供了一种方法,用来证明测量仪器的指示值与

被测量已知值之间的偏差,并使其始终小于有关测量仪器管

理标准、规程所规定的最大允差。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合格、

降级使用、停用、恢复使用等决定;

3) 溯源(Traceability),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

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

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或过程;

4) 生产厂应针对检验和试验设备的具体情况或特定要求,规定

其校准或检定周期;

5) 生产厂应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校准和/或检定机构(无论是本

机构内部或外部的)对检验和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或检定;

6) 在检验和试验设备上使用表明校准状态的标识。对于不能投

入使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一定要有醒目的标识,以防非预

期使用。

审查要点:

1) 查阅检验和试验设备一览表,确认其中的信息(包括校准或

检定周期、校准或检定状态等)是否满足要求;

2) 通过计量溯源图,计量机构的声明或类似文件了解溯源情

况;

3) 如有自行校准的情况,应查阅其规定,并确认是否合理、有

效;

4) 抽查现场使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是否有校准或检定记录,是

否有易于识别的校准状态标识;

5) 抽查保存的校准或检定记录,确认记录是否保存完好。

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理解要点:

1) 运行检查(Functional check),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

的功能性检查,以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

判断;

2) 当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时,则不仅要

求该仪器设备要按有关规定定期校准,确保仪器设备准确。

此外,还要求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以简单有效的方法

确定设备功能是否正常;

3) 需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限于进行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

备;

4) 工厂应明确需进行运行检查的设备,同时规定其检查的要

求、内容、频次和方法,使能做到一旦发现设备功能失效

时,可将上次检测过的认证产品追回重新检测;

5) 当检测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发现失准或失效时,工厂应

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 有关的运行检查、评价结果及采取的措施须有记录。

审查要点:

1)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是否规定了运行检查程

序,其中的检查要求是否明确;

2) 用于运行检查的样件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

3) 通过查阅运行检查记录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运行检查是否按

要求得到实施,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4) 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询问设备操作人员的方式,了解操作人

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是否并如何采取措施;

5) 工厂对发现设备失效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措施是否适

当;

6) 抽查运行检查记录,并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比较;

7) 设备失效时的结果评价及处理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

第七节 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理解要点:

1) 不合格品的概念应涉及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或步骤;

2) 不合格品应有标识,与合格品分区存放;

3) 当不合格由内部产生时,需及时纠正,并防止类似不合格再

次发生;

4) 关键元器件的返工、返修,应按规定作好记录;

5) 应针对不合格的性质(如个别、批量、偶然性)及严重程度

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审查要点:

1) 查阅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确认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2) 在现场审查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规

定的要求在执行;

3)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标识、隔离和处置;

4) 重点查阅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记录并

注意其处置情况;

5) 随机抽查返工、返修品的记录,确认其操作是否按规定执

行;

6) 注意调查关键元器件和完成品的不合格品率是否超出正常范

围;

7) 对需要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

应的有效措施,效果如何。

第八节 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理解要点:

1)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情

况的发生消除其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2)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消除

其后果以及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活动;

3) 生产厂在进行内审时,除了审核体系的有效性外,应将保持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作为内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工厂应根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如过程的复杂性、重

要性、运行情况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审核方案。应收集

顾客的投诉,特别是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并作为每次内

审的输入信息。审核的频次应确保一年内的审核覆盖《工厂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全部内容;

5)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

施,审核人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和评

价;

6) 内部审核时,特别注意对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

核;

7) 每次内审应有审核报告,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产品一

致性做出评价。

审查要点:

1) 抽查最近一、两年的内审记录,重点查阅对认证产品一致性

和体系有效性的审核结果;

2) 在查阅内审记录时,注意其中的内审输入信息中是否包括投

诉信息,特别是对认证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要予以

重点关注;

3) 通过抽查记录、询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确认内审中发

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纠正,认为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隐

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九节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理解要点:

1)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Compliance of product),使用认证

标志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

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的程度;

2) 生产厂应制定并执行对于认证产品变更的控制程序(或类似

文件),明确规定无论由于何种原因引起认证产品发生变

3C认证申请书模板

第1页共4页 申请编号: 申请人编号: (Application No.):Applicant No.: 生产厂编号: Factory No: CCC认证申请书 Application for the CCC Certification □首次申请□再次申请 申请人/Applicant: 生产厂/Factor 申请日期/Date: 产品类别/Product sort: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re 1.申请人/Applica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申请人名称/Name of Applicant: 1.2 付款人名称及地址/Invoice Address: 1.3申请人地址、邮编/A ddress and post code of Applicant: 1.4 联系人/Person to be contac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电话/Applicant’s Telepho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传真/Fa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电子邮件/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代理机构或中国办事处名称, 联系人姓名,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电话及传 真/Name of Agent or office in China, its contact person, Address, Post Code, E-mail, Tel. No. & Fax No.: 3. 制造商/Manufacturer where the equipment is produced: 3.1制造商名称/Name of Manufacturer: 3.2制造商地址/Address of Manufacturer: 3.3 联系人/Person to be contac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电话/ Manufacturer’s Teleph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组审核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要点 1.目的 为逐步实现我中心监理作业指导书(质量体系第三层次文件)标准化,从控制要点及程序操作,对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监理作业提供指导。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技术文件,也是监理工作的依据之一。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是监理工作中预控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本作业指导书为标准版本(企业标准)。各项目监理部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或删减。 2.依据文件 2.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2《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2; 2.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 3. 3.对施工单位的要求 3.1根据合同约定或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应在正式施工前将需要监理单位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经施工企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批。 3.2施工组织设计的报审有时限规定。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合同或约定的时限要求完成报送和审批工作。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工程、群体工程或分期出图工程,可分阶段报批施工组织设计。 3.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重点部位、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冬、雨期施工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3.4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齐全。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内部审核,并填写《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表B2-1(A1监)]报监理单位批复后实施。

3.5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将有关设计文件报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确认,并取得认可文件后方可正式施工。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做修改后重新报监理单位审核。 3.6发生较大的施工措施和工艺变更时,应向监理单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4.对监理项目部的要求 4.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是由承包单位编制的技术文件,应由承包单位对其负编制责任。监理单位重点核查其审批程序、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具备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 4.2由总监组织有关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分专业进行审核;最后由总监审定后批复。对于重大或特殊的工程(包括施工方案)应报中心审核;再由总监汇总签认批复承包单位; 4.3审核注意事项: 4.3.1.审核程序:由于施工单位和总承包单位是一家(施工组织设计由总承包单位编制),报审表(表B2-1)中技术负责人、申报人应分别为编制单位(工程项目部)的总工和项目经理,“施工单位审核意见”栏中的“审核人”为上级法人单位的总工(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4.3.2.监理单位审核意见(三种)。为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指导作用和权威性,对于部分内容需修改补充的应在“修改后再报”前打勾;若内容短缺较多,又无针对性则应“重新编制”。在审核过程中不应采取非正式审核(非正式报审、口头意见)→修改→正式审核的程序; 4.3.3.单体工程建筑面积≥20000㎡的建筑,应编制单项测量方案。由总监转交中心测量组进行审批;

试生产备案文件 资料审查要点

试生产备案文件、资料审查要点

附注1施工单位应提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一)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施工单位以往所承担的建设项目施工情况;(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三)施工依据和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四)施工质量控制情况;(五)施工变更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试生产期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设施改动情况 附注2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 1)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2)安全投入保障制度;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4)安全培训教育制度;5)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8)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9)变更管理制度;10)应急管理制度;11)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12)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13)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14)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动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16)职业健康相关管理制度;17)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8)承包商管理制度;19)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 附注3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各个操作阶段的操作步骤(初始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紧急停车等); 2)正常工况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纠正或防止偏离正常工况的步骤;3)安全、健康注意事项。如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危害、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发生身体接触或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安全系统及其功能(联锁、监测和抑制系统)。 试生产(使用)方案审查要点

SA8000审核要点

CSER审核要点 一、总要求: 1.公司是否保存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现行版本? 2.公司是否定期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 3.公司是否保存已经签署的规章的现行版本? 4.当不同法规和标准涉及同一议题时,公司是否采用最严格的条款? 二、童工: 1.公司是否有明确的招工程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鉴别工人年龄和年龄文件? 2.公司是否保存所有工人的人事档案,包括年龄文件副本和入职日期? 3.公司是否建立未成年工名册及工作岗位,是否办理未成年工登记和定期安排健康检查,是否安排他 们从事危险的或者有害健康的工作? 4.工人是否了解公司的禁止童工和保护未成年工的政策和程序? 5.若有发现童工,公司是否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并通知当地劳动部门? 三、强迫劳动: 1.工人是否清楚劳动合同的条款及公司规定,是否明白自由雇佣的权利? 2.公司是否保存工人身份证件的原件?工人是否需要交纳押金? 3.工人与公司是否有大额或长期的借贷关系,除了以工抵债外是否还有其他还债方式? 4.通过合理的辞工申请,工人离开公司时能否领取全部工资? 5.工人是否限制工人的行动自由,如工人下班后不能离开工厂或宿舍? 6.公司是否强迫工人加班,如不加班可能遭到罚款或解雇? 7.公司保安是否监视、威胁或强迫工人劳动,限制工人行动自由? 8.公司是否使用囚犯或劳改犯、或者使用监狱或劳改工厂作为分包商? 四、健康与安全: 1.公司是否任命一名高级管理代表负责公司安全卫生工作?是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分配 给各个级别的主管,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 2.公司是否聘请外部安全专家进行定期安全卫生审核和评估,并提供专业建议? 3.公司是否制订合适而有效的安全卫生计划和程序,向工人传达,并有效执行? 4.公司是否建立奖励和惩罚措施,鼓励工人遵守公司安全卫生规定和劳动纪律? 5.公司是否定期检查厂房和设备,如厂房结构、消防出口、消防器材、机器安全装置、起重设备、锅 炉和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仓库、应急照明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至少符合法律的规定? 6.公司是否定期测试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特别是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如喷漆和电镀车间? 7.公司是否建立合理的工伤和意外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并保持合理的记录?

CCC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

CCC 认证工厂检查内容 工厂检查分为“初始工厂检查”和“监督检查”。 初始工厂检查的内容: 1、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检查时,应在生产现场对申请认证的产品型号进行一致性检查,重点核 实以下内容。 1) 认证产品的标识(铭牌和包装箱上标明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 数)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应一致; 2) 认证产品的结构(涉及安全和电磁兼容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测试时的 样品一致。 3)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与认证确认/批准或备案的一致。采购关键件的 数量应与整机出货数量相对匹配。 2、现场见证试验 由检查员从成品中抽取一台合格产品,交工厂质检人员使用工厂的检验仪器 进行指定项目的检验,检查员目击见证试验过程和结果。需正确对产品进行检验、熟练的操作仪器和运行检查仪器。 3、工厂质量保证体系 由检查员对生产厂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照明电器强制认证实施 规则附件4)进行工厂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该要求见本培训资料8-9 页。 监督工厂检查的内容: 1、产品一致性检查 2、现场见证试验 3、工厂质量保证体系复查(“十条要求”中3、 4、 5、9 为必查条款,非常重要) 4、认证标志使用情况核查(印刷标志备案批准书或标准标志购买发票和使用记录) 5、产品封样送检测站进行监督检验。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 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 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 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 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人防工程审查审批要点

人防工程审查审批要点 一、政策性: 1、根据《人防法》、《战技要求》,应明确温州市的人防工 程抗力等级为甲类常6级核6级。 2、根据温州市人防办【2011】3号文件要求,确定单建式 或附建式人防工程。单建式需要有人防资质的设计院设计。 3、按照《温州市实施人防法办法》温政发【2008】34文 件的规定要求,确定该人防工程应修建的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 4、设计单位设计的防空地下室的功能?是人员掩蔽?专 业队掩蔽?物质库,汽车库等?根据当地的人防规划及实际情况严格把控。见市办3号文件。 二、建筑专业: 1、核对该工程设计的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掩蔽面积是 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且在总平面图、设计说明、平时平面图、战时平面图等图纸上的面积是否一致?2、人防总平面图是否按照人防工程审查要点(06-2008) 要求设计? 3、平时平面图和战时平面图的设计是否满足平战功能转

换设计要求? 4、战时平面图上所要求的要素没有表示到位。 5、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 要求。 6、临战封堵是否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数量及尺寸。临 战封堵的地方是否注明所参照的人防图集,并且是否 标准了图集号、页、尺寸。 7、防空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 距离不应小于50米,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不 应小于100米。 8、人防地下室设计选用图集,现行是否采用总参01-2008。 三、结构: 1、顶板底面高出地平面的防空地下室是否符合规范要 求。 2、设计说明中的荷载取值是否按照抗力等级要求取值。 3、后浇带不应穿人防口部或临战封堵处。 4、人防板拉结筋的布置是否按S型梅花状布置。 5、一框两门设计的人防墙的厚度是否达到要求。 6、防护密闭门门框墙的厚度是否达到要求。 7、活门槛和固定门槛的下槛钢筋配筋方式不同。

3C认证工厂检查调查表(中文)

3C认证工厂检查调查表(中文) Factory code: 工厂检查调查表 Questionnaire for Factory Inspection 申请人名称: Name of Applicant: 制造商名称: Name of Manufacturer: 生产厂名称: Name of Factory: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hina Quality Certification Center

1.1 工厂注册名称: Name of the factory: 工厂地址: Address of the factory: 电子邮件: 抵达工厂的最佳交通路线(最近的火车站、机场;如可能,请附一张当地地图) The Optimal route to factory [local Railway station, airport (with the map if possible)] 制造商注册名称: Name of the manufacturer: 制造商注册地址: Address of the manufacturer: 电子邮件: 申请人注册名称: Name of the applicant:

地址:Address: 电子邮件:

工厂质量负责人姓名、工作部门及职位、联系电话 工厂职员总数(如申证产品生产仅是其中一部分,请注明与申证产品生产、治理有关的职员人数) Total amount of employees in the factory (If the production for the c ertified product is just one part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please indicate t he amount of employee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n the produ cts applied for certification) 申证产品申请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商标 The application No., name, model /specification and trade mark of th e products applied for certification

3C认证CNCA-00C-006工厂检查通用要求讲解

编号:CNCA-00C-006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检查通用要求 2014-01-02发布2014-09-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0.引言··16 1.范围··16 2.术语和定义··16 2.1工厂检查··16 2.2指定试验··17 3.工厂检查活动的准则··17 4.工厂检查要求··17 4.1工厂专业类别··17 4.2工厂检查实施的基本要求.·18 5.确定工厂检查的基本要求··18 6.确定工厂检查的方式、内容和检查组··18 7.生产企业搬迁的风险控制··19 8.获知认证产品不合格信息后的处置··19 9.证书恢复的工厂检查··19 https://www.doczj.com/doc/dd1765838.html,C标志加施的特殊要求··19 10.1需在生产过程中加施CCC标志的要求··20 10.2委托相关方印刷、模压CCC标志的要求··20 11.工厂检查结论判定··20 11.1工厂检查结论和不符合项分类··20 11.2工厂检查结论判定条件··21 11.3工厂检查的结论告知··23

0.引言 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工厂检查活动中,指定认证机构应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等情况进行检查。为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活动,指导指定认证机构工厂检查工作实施的一致性,保证工厂检查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实施规则。 指定认证机构应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针对产品自身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生产企业分类管理、检查员使用管理等因素,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与机构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工厂检查实施方案。 1.范围 本实施规则适用于指定认证机构工厂检查活动的组织管理、实施、工厂检查结论判定等活动。 2.术语和定义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称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实施规则。 2.1工厂检查 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产品一致性和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工厂检查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和场所界限。 注:产品范围指认证产品。场所界限指与产品认证质量相关

档案审核要点

档案归档审核要点: 放款审核参考下列执行,另外,增加查验涉及的权证原件是否已经归档于监察部。 一、担保业务 1、目录(一式2份,审核通过档案管理员签字送回业务一份,要求业务签收登记)。 2、告客户书。 3、面签确认书。 4、评级报告(要求AB角签字)。 5、借款合同(如为承兑业务的需要提供综合授信协议或等同文本)。 6、保证合同。 7、保证金质押合同。 8、委托担保合同。 9、反担保抵押合同(房产)及同意抵押声明(个人)、自行解决住房承诺、同意抵押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章程(法人)、抵押物价值确认书、他项权证、承租人承诺函、租赁合同、二次抵押声明。 10、抵押合同(设备)及清单、同意抵押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章程(法人)、抵押登记证明(凡是涉及董事会、股东会决议的按照章程审查,注意开会按照法律要提前通知,否则就全部签署)

。 11、抵押合同(存货)及清单、同意抵押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章程(法人)、第三方保管协议、第三方的身份证复印件。12、质押合同(存货)及清单、同意质押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章程(法人)、第三方保管协议、第三方的身份证复印件。13、反担保书个人、签署人的身份证、涉及夫妻关系的提供结婚证,单身的提供单身证明。 14、反担保书法人、同意担保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章程(法人)。 15、履约金协议(不要求归档在档案中,单独保管、目录不要写)。 16、股权质押合同、出质人身份证复印件、同意质押的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决议、质押公司的章程、如股东为法人的还需该股东的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决议、该股东的章程、质押权证。 17、厂房租赁合同、涉及所租的厂房的土地证或其租赁合同、地上建筑物图纸(企业盖章)。 18、应收账款质押合同、第三方对应收账款的确认书、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协议书、人民银行做登记的回单。 19、房产证质押的,公章等物品质押的,需要印鉴卡、房产证复印件等所质押物品的复印件以及质押声明。

(整理)3C认证工厂审查要求

3C认证工厂审查主要要求 浙江远东电缆集团王新炎 一、必要的程序: 1、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 要有质量负责人的任命文件。 质量负责人要熟悉其职责:(4点)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2、认证标志的保管和使用控制程序; 印刷与模压标志申请(必须一度向认监委申请批准) 认证标志不能超范围使用(若发生审查为否决项)(未认证的产品或非认证目录上的产品); 标志的使用形式:电缆表面为CCC, 合格证及包装袋为:

建议不在合格证上和包装袋(布)上使用3C标志,更不可以将3 C、MA等标志混在一起使用。 一组完整的标志应该是:工厂编号+CCC 标志发放使用必须要有记录;必须有印字轮台帐。 3、认证产品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4、文件控制程序 必须的记录:文件清单(总表);文件发放、更改、回收记录等5、记录控制程序 必须的记录:记录清单(总表); 所有记录至少保持24个月。 6、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合格供方评定是评定供应商而非生产商。 7、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和验证程序 8、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原材料检验规范) 6-8程序可合并为采购控制程序 9、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 必须的记录:年度大修计划,日常维修记录,关键工序设备点检记录,生产设备台帐等,模具发放记录,模具验证记录。 必须的文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0、例行检验(R)和确认检验(S)程序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见实施

信贷审查审批要点大纲

信贷审查审批业务风险分析与管控要点 授课目的:通过一天的课程,帮助学员如何辨别客户贷款需求的真实性,掌握客户财务资料的分析方法以及第二还款来源 变现的可行性分析要点。达到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控的目 的。 授课对象:农商行风险部门风险经理 授课时间:一天 一、信贷风险分析 1、什么是信贷风险 2、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 三方面的原因形成: (1)、经济运行的周期性; (2)、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3)、银行自身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能力减弱。 3、信贷业务操作行为方面的问题 (1)、贷时审查风险把控不到位 如何把握识别客户贷款真实用途的技巧 (2)、存续期管理不到位 4、如何有效进行信贷风险分析 (1)、提倡主动排查、分析(识别)、揭示信贷风险 (2)、分析信贷风险就是分析客户还款能力风险 (3)、财务分析是发现客户风险的基本方法

(4). 财务分析的核心——??? 如何发现粉饰财务报表的技巧 如何分析现金流 关注应收应付款非正常变动 (5). 其他一些有效的信贷风险分析方法 5、什么是最有效的风险管控 发展优质客户是最有效的风险管控 什么是优质信贷客户? 核心要求是还款能力好, “六好”是还款能力的实际体现 二、信贷业务岗位管控职责 信贷工作两件事 ——找到优质客户,找出风险客户 客户经理两项工作职责 ——调查客户真实情况,报告客户变化情况(做好存续期管理,尽职免责) ——调查真实情况、报告变化情况 三、信贷风险部门事后化解与补救 1抵押物价值不能覆盖债权额 2协调法院快速取得生效法律文书,积极参与另案查封被 执行人的财产分配 3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为夫妻一方,实际为夫妻共同债

产品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CQC/CP018-2002) 1. 引言 本文件是CQC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包括对认证产品的检验要求及制造厂质量体系的要求,以保证其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国家认证标准并与型式试验样机在规定程度内的一致性。本文件是产品获得产品安全认证证书和允许使用认证标志应具备的条件,是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若有特殊要求的,按《自愿性产品认证特殊要求》中有关规定执行。 2. 定义 2.1 申请人 申请产品认证注册的组织。 2.2 持证人 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人,取证后称为持证人。 2.3 生产者(制造商) 实施质量体系,控制认证产品生产的组织。 2.42.4 生产厂/制造厂/加工厂(场)所 指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检验以及使用认证标志的地点。 3 总则 生产者应建立满足本文件第4章所要求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行,且具备批量生产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对认证产品生产者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根据认证产品类别和生产的稳定状态而定),以保证将必要的日常工作和程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对生产者进行监督复查期间,要抽取认证产品样机和/或零部件进行检验,以验证其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并与型式试验样机一致。 当发现可能危及到产品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的情况时,可增加监督频次。 4 质量体系 4.1 职责和资源 4.1.1 职责 生产者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在其组织的内部指定一名质量保证负责人和一名认证联络工程师(或联络员)。 质量保证负责人应是组织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不论其在其他方面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涉及获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变更; d)负责与认证机构联络与协调认证方面的事情; e)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f)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材料审核要点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材料审核要点 (仅供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材料时使用) 一、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资格 1、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2、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3年3月5日后出生),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须有两名正高级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境外研究人员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 4、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兼职人员可从兼职单位申报,兼职单位须审核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5、申请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项目;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 6、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 7、同年度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二、《申请书》填写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017年12月修订的最新版《申请书》,否则不予受理。 1、封面 (1)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不填,其他各栏目用中文填写,不得写代码。 (2)学科分类:按《代码表》中所列的23个一级学科的名称填写。如:“语言学”、“外国文学”等,不得出现诸如“外国语言文学”等不规范的学科名称。 (3)项目类别: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一般自选项目、青年自选项目,与数据表中的项目类别一致。

信贷投向政策与授信审查审批要点 (2)

课纲七——信贷投向政策与授信审查审批要点 一、银行信贷经营面临内外部环境 以经济新常态和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界,中国金融业将经历一个“去杠杆、强监管、控风险”的时期。 1、去杠杆 2、强监管 3、控风险 二、年度监管检查及合规审核要点 (一)2018年银监会风险防控工作重点 (二)银监现场检查重点 传统信贷业务 非信贷业务: (三)强监管背景下银行信贷经营策略方向 “去杠杆”、“强监管”、“控风险”和“支持实体” 的背景下,银行需重点关注的业务 二、授信业务审批要点及风险防控 (一)政府出资产业基金审批要点 1、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 2、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报备要求 3、政府出资产业基金基金管理人 4、托管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资金 5、股权投资方式需关注退出方式

6、退出方式影响财务会计的处理 7、银行多选择小股大债方式操作 8、股权+债权方式合理控制比率 9、产业引导基金的三种业务模式比较(二)PPP项目融资的审批要点 1、PPP项目最新政策简述 2、PPP项目市场准入定位 3、PPP项目客户融资需求 4、PPP项目审查审批要点 5、PPP项目股权基金模式 6、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 (三)房地产项目融资审批要点 1、房地产违规处罚案例分析 2、房地产项目融资审批要点 (1)万科的商票保贴 (2)恒大应收帐款池 (3)万达的融资方案 (4)新世界土地融资 (5)物业费资产证券化 (6)土地款并购股权融资 (四)经营性物业贷款审批要点(1)抵押资产价格判定

(2)租金能否覆盖还款 (3)还款方式如何设定 (4)还款资金如何安排 (5)配套租金贷分散风险 (6)开发商所持经营性物业贷款 (7)经营性物业贷款的主要用途 (五)上市公司股权并购审批要点(略) (六)海外并购业务的审批要点(略) (七)、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与投贷联动业务开拓与审查审批要点 1、我国科技金融与投贷联动业务顶层设计 2、科创型企业的定义 3、探索服务科创型企业的金融模式 4、当前科技金融与投贷联动业务的实践与金融产品 5、存在的短板 6、建立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与投贷联动服务体系 7、开拓与授信审查审批 (八)、绿色金融业务审查审批要点 1、绿色金融发展背景分析 2、绿色金融发展瓶颈 3、绿色金融发展制度框架 4、绿色金融边界与负面清单 三农产业与田园综合体、低碳产业、文化旅游、海洋经济、节能环保

CCC认证工厂检查应准备资料

文件准备情况我是按工厂检查要求来列的: 1、职责与责任所需资料如下: A、工厂质量负责人、认证联络员、技术负责人的任命书。我司有技术负责人,但技术负责人必须经过CCC考核,并取得证书。 这项检查的时候,一般外审员会提问题的。我们前几次检查有问到质量负责人对自己的权限是否了解。问认证联络员:你司的产品认证标准是哪些等等。不过一般就算答不出来,也不会开不合格项,只会让你加强学习。 B、公司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公司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2、文件和记录 A、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质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公司要收集到认证产品的国家标准等等做为外来文件管控; B、认证产品的档案。我司是以一个证书(以及该证书所含的型式实验报告等),一个档案袋进行保管的。 C、各地经销商和销售网点的名单,或者销售信息。我司没有这类的东西,只提供了各地办事处的名单。销售信息部部在ERP当中,上次工厂检查,检查员有查看过我们ERP的销售系统; D、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台账;这个应该每个公司都有的吧? 3.1、采购控制 A、建立合格供方名单(要与关键件清单上的供应商一致);如供方为

代理商,合格供方上也一定要写该关键件的制造商公司名称。 B、关键件的进出库台账;不过这个我今天接待大大小小的CCC认证来看,属于不太重要的。没有几个老师会查的。 C、合格供方的调查表、评定表、采购协议/技术协议等。例本公司有个关键件(电源主板),没有通过任何认证,但电源板上的几个变压器等对公司整机产品的EMC有影响,未属于EMC关键件清单。故在采购协议中必须明确的是要求供方按认证申报时的电源板关键件清单来提供,如有变更应及时告之,待备案成功后,方可供货; D、关键件通过CQC、CCC或者其他CCC承认的认证时,采购部每批下订单前需网络查询证明、印刷模压标志有效性方可下订单。记录在《证书有效性查询记录表》中; 3.2关键件的控制 A、形成《关键件的例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或者三级文件也可以。关键件的检验项目或者频率这些我个人觉得不要写在文件上面,检验项目变更后如果文件没有同步变更的话,可能会导致不合格项的产生,故为了减少麻烦,最好不要把具体的检验项目啊,频率啊放在文件里面。 B、进料检验标准、进料检验记录(进料检验记录的测试项目一定要与检验标准统一,千万不要漏了,我们因为这个开过不合格项,也就是说有的项目公司内没有能力检测的,标准上面就不要写了); C、关键件的确认检验: ①关键件获得了CQC/CCC/其他CCC承认的认证时,公司可按《关键件的例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定期的查询有效性即可。记录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一、总则 1.1 报请初设审查的资料内容 1.1.1 可研或方案批复附件及其他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要求; 1.1.2 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水文地质勘察文件; 1.1.3 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应提供建设区域内的相关管线资料; 1.1.4 全套初步设计文件; 1.1.5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附件资料。 1.2 初步审查应包含的内容 1.2.1 设计依据是否充分,设计内容是否完整;文件标识是否齐全、规范;深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1.2.2 各专业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2.3 方案比较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明确了工程规模、推荐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投资; 1.2.4 可研或方案阶段是否具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

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二、城市道路专业审查要点 序 号 项目 审查内容 1 设计文件 总体要求 1 、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具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方案设计及其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和意见;对特殊复杂的可研和规划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评价;方案如有重大变化调整,是否具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 2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规划情况、现状建筑及管线等限制性因素、现状交通、地形地貌、地震、水文、防洪、文物、环保要求等)收集是否齐全; 3 、 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完整, 设计是否达到规定深度要求; 工程数量是否准 确; 4 、 拟定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否合适, 预测的交通量是否准确并与建设规模相 匹配,道路的功能是否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 、方案比较是否充分,推荐方案是否合理; 6

ISO9001审核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1、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 ) (1)各部门执行的文件与手册的规定不一致。 (2)质量手册未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程序。 (3)对标准的剪裁不合理。 (4)质量手册不是最高管理者签发。 (5)质量手册不能完整反映该组织的性质特点。 (6)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控制和操作方法与现行的运用不一致。 (7)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不协调一致。 (8)质量手册的发布、修改、管理比较混乱不能保证最新有效版本在现场使用2、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 (1)程序没涉及失效文件的控制。 (2)外来文件、发外文件未列人控制范围。 (3)电子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文件未受控。 (4)发布的文件无批准人。 (5)不能识别文件的修订状态。 (6)未标识保存的作废文件。 (7)外来文件没有办理识别性的手续。 (8)未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9)文件的发放没有控制,随便复制。 (10 )保管不善,不能迅速出示文件。 (11 )文件更改记录没有或不适当。 (12 )文件被非授权人复制或更改。 (13 )现场使用的文件不是有效版本,或有效版本与作废版本并存3、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 (1)供方的质量记录未纳人控制范围。 (2)未规定电子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控制方法。 (3)质量记录保存环境不符合要求。 (4)质量记录未规定标识、贮存、保护、保存期、处置的方法。 (5)质量记录填写不全,质量记录上无记录者签名。 、管理职责(标准条款:5) 1、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1) (1)最高管理者不知道对管理承诺应提供哪些证据。

(2)组织成员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各有各的理解。 (3)资源配置不足,检验人员素质差,内审人员未经培训。 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 5.2) (1)拿不出文件证实顾客的要求已得到确定。 3、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 (1)质量方针空洞,体现不出企业特色,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明确(2)下级人员不清楚质量方针。 (3)拿不出对质量方针的评审证据。 (4)有的部门也制订了质量方针。 4、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1 ) (1)质量目标的内容不完全,没有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2)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不一致。 (3)质量目标无可测量性。 (4)质量目标的实现不能提供证据。 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 5.4.2 ) (1)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允许的剪裁没有详细说明。 (2)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不到保持。 6、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1 ) (1)人员间的接口关系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常有扯皮现象。(2)不清楚由准决定或处理某些事情(如:如何处置不合格品等)(3)组织图不能清晰地反映相互关系、职级关系等。 7、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 ) (1)没有以文件的形式对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进行明确。 (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不完整。 8、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 (1)不明确沟通的目的

(工厂管理)CCC工厂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

CCC工厂检查的要求理解要点 第一节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 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 1)工厂(Factory),制造商自己拥有的或受制造商雇佣委托其 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和设 备; 2)影响认证产品质量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活 动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对供 应商进行评价的人员、按制造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人员、检验 /试验人员、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计量人员(如果有)、内部 审核人员(无论其他职责如何)、从事包装、搬运和储存的人

员。各类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职责,且各职责的接口应清晰、明 确; 3)指定的质量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最高管理层的人员,至少是能直 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人员。工厂可指派一名质量负责人的代 理人,当质量负责人不在时履行相应职责; 4)质量负责人(无论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被赋予覆盖1.1 a)~d)的职责和权限。他/她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或经历,并得到相应的授权,有能力协调、处理与认证产品质 量相关的事宜,熟悉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性认 证标志的管理要求。 审查要点: 1)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已规定,规 定的充分性、适宜性、协调性如何; 2)工厂是否指定了质量负责人,其是否被赋予了1.1 a)~d)规 定的职责和权限; 3)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具有充分 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4)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核,评定各类人员职责的履行情 况。

3C工厂检查的要求及其理解要点

3C工厂检查要求和关键要点1.1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种人员的责任和相互关系,工厂应指定组织内的质量负责人。无论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他均应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a)负责建立符合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维护。b)确保产品具有强制性认证标志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建立文件化程序以确保正确存储和使用认证标志。d)建立文件化程序以确保不合格品和认证产品未被认证机构确认变更后未加强制性认证标志的,质量负责人应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⑴工厂,是制造商拥有或委托制造商进行生产和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所,设施和设备;⑵影响认证产品质量的人员至少包括:质量负责人,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级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如果有),采购人员,评估供应商的人员以及从事该活动的人员。根据制造过程,检查/测试人员,设备维护人员,测量人员(如果有),内部审核人员(不考虑其他职责),从事包装,搬运和存储的人员。各类人员应负有相应的责任,每个责任的接口要清晰明了;⑶原则上,指定的质量负责人应该是高层管理人员,至少是可以直接与高层管理人员沟通的人员。缺席质量负责人时,工厂可以指定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履行相应职责;⑷质量负责人(无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责任如何)应被赋予涵盖1.1 a)?d)的责任和权力。他/她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经验,并得到相应的授权,具有协调和处理与认证产品质量有关的事项的能力,并熟悉相关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对强制性产品的管理要求认证标志。⑴是否规定了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种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规定的适当性,适用性和协调性是什么?⑵工厂是否已指定质量负责人,是否已分配给他1.1a)?d)中指定的职责和权限;⑶通过对有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查,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⑷通过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查,评估各种人员职责的履行情况。1.2资源工厂应配备必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的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以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的人员具有必要的能力;建立和维护合适的产品生产,检查,测试,存储等所需的环境了解要点:⑴本条款是工厂资源的一般要求,包括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⑵人力资源的分配应满足对人员能力进行优质活动的要求;⑶工厂应有足够的生产和检验设备,其技术性能,准确性,运行状态等可为认证产品达到强制性认证标准提供保证; ⑷工作环境是指确保认证产品满足要求的环境,包括生产,检查,测试,存储等,例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光照,清洁度,无菌性,工厂应确定环境要求,并提供和管理满足要求的资源;⑸无论是由于外部原因(例如认证体系,认证标准等)还是内部原因(人员变更,设备更换,环境变化等),工厂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达到强制性要求认证标准的要求审查要点:⑴工厂是否已确定对认证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每个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采取了使人员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措施,以及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每个职位均符合要求;⑵通过对相关过程和活动的审查,确定企业提供的资源是否充足,适当,以及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⑶资源变化时,工厂是否有畅通的渠道及时了解相应信息,是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其资源满足认证产品的稳定生产; 2.1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规划认证产品或类似文件,以及确保有效操作和控制产品质量相关过程所需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施过程,测试和相关的资源法规,以及有关认证产品变更的法规(标准,工艺,关键部件等),认证产品后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作为质量计划的内容,其要求不应低于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要求。⑴关键部件,组件,材料等直接影响整机(车辆)产品认证的相关质量。通常,这些关键组件可以作为独立组件提供,并且可以根据相关的独立组件标准进行测试和认证;⑵工厂应建立并维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