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情景问题切入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天崩地解”的含义是什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学习目标引领

课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难点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二、三、四目,分别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①日常生活②“圣人”之言③儒家经典④“童心说”⑤真心⑥摹古文风⑦《藏书》⑧《续藏书》⑨《续焚书》⑩浙东学派○11君主专制○12天下之法○13学校○14工商皆本○15社会生产关系○16反专制主义○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8清代考据学○19君主专制○20治○21经世致用○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3《日知

录》○24《天下郡国利病书》○25循天下之公○26把天下做为私产○27六经责我开生面○28自然史观○29社会史观○30哲学○31定乱除暴安百姓○32批判君主专制○33专制

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34制度批判○3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重难疑点探究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

展商品经济。

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

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

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1)相同: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倡导“经世致用”。

③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

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

的农民。

(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

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

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

张。

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海南·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

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

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

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

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D

【例3】(2011·山东文综·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

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

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

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

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

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

三的认识。

【解析】第(1)题“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应该回顾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张有

哪些,再从材料里寻找相关的信息点进行作答。“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君与臣,共

曳木之人”可以归纳出儒家的民本等思想。第(2)题第一小问从关键句“若以为其所论仍

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

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即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为未来掌权的资产阶级构建政

治蓝图。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回顾相关知识点进行评价作答。第(3)题,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审题时抓住“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这个界定,在答题技

巧上注意可以先分开讲对中国的影响,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对中国的共同影响。这样作答比较全面、具体。

【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

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

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例4】(2011·江苏省单科历史·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

巧妙地化解冲突修订稿

巧妙地化解冲突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巧妙地化解冲突 活动目标: 通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有效化解矛盾冲突,促使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活动重点: 让学生学会内部归因,进行自我反省,并灵活运用理智控制、换位思考等技巧,学会宽容、学会道歉。 活动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表演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冲突,并用DV拍下四个片断;并布置学生表演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请把你的两个拳头握紧,然后让他们相碰撞,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可以换一种方式,让一个拳头松开,变成手掌,然后让手掌与拳头相碰撞,体会一下又是什么感觉? 再换一种方式,让另一个拳头也松开,也变成手掌,然后让两个手掌相握,体会一下这又是什么感觉? 小结:当两拳相碰的时候,就好象两个人针锋相对,关系非常紧张,彼此都会受到伤害;如果一方懂得退让,伤痛就会减轻;如果两个人都各退一步,都学会包容,那就会非常舒服,非常和谐。好,就让这个游戏打开我们心灵智慧的大门,带领我们走进今天的心理健康课堂——《巧妙地化解冲突》。 二、校园快递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只要是有利益关系,两个陌生人之间都可能会发生冲突。下面是同学表演的常见的一些生活中的冲突。 学生观看小视频: 情景一:同学之间

情景二:亲子之间(一) 情景三:亲子之间(二) 情景四:师生之间 并思考: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并归纳,教师小结: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沟通不畅 2.利益受损 3.感觉有失面子 4.受到指责或侮辱5.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 三、沟通达人 矛盾无处不在,冲突随处可见,但每个人的处理方式方法不一样;冲突中也可以让自己成长起来。每一个冲突的诞生,都伴随一个原因,当你面对冲突时,善于去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积极去探索解决冲突的方法,那我们就会有所突破,得到成长。 小组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法,针对以上案例选取一个进行表演。 小组表演解决冲突的过程,突出解决的方法。 教师归纳解决冲突的方法: 1.理智控制2.反省自己3.换位思考4.学会宽容5.学会道歉 四、心灵花园 (一)自我觉察 在发生冲突的那一刻,你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来回头看看,内心的自己,想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那么冲动;据心理学,回头看自己的人,在心理方面成长的更快,更强大。据心理学,有以下几个机会是最好了解自己的时刻: 1、我指责别人的时候; 2、别人指责我的时候; 3、我妒忌别人的时候; 4、我在别人面前炫耀的时候; 5、我不能忍受别人缺点的时候;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建议: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根据“课前提示”向学生指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结合课本P20“自我测评”讲述: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从课文中归纳: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思想内容,分析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要求识记: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这些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

巧妙地化解冲突定稿版

巧妙地化解冲突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巧妙地化解冲突 活动目标: 通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有效化解矛盾冲突,促使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活动重点: 让学生学会内部归因,进行自我反省,并灵活运用理智控制、换位思考等技巧,学会宽容、学会道歉。 活动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表演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冲突,并用DV拍下四个片断;并布置学生表演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请把你的两个拳头握紧,然后让他们相碰撞,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可以换一种方式,让一个拳头松开,变成手掌,然后让手掌与拳头相碰撞,体会一下又是什么感觉?

再换一种方式,让另一个拳头也松开,也变成手掌,然后让两个手掌相握,体会一下这又是什么感觉? 小结:当两拳相碰的时候,就好象两个人针锋相对,关系非常紧张,彼此都会受到伤害;如果一方懂得退让,伤痛就会减轻;如果两个人都各退一步,都学会包容,那就会非常舒服,非常和谐。好,就让这个游戏打开我们心灵智慧的大门,带领我们走进今天的心理健康课堂——《巧妙地化解冲突》。 二、校园快递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只要是有利益关系,两个陌生人之间都可能会发生冲突。下面是同学表演的常见的一些生活中的冲突。 学生观看小视频: 情景一:同学之间 情景二:亲子之间(一) 情景三:亲子之间(二) 情景四:师生之间 并思考: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并归纳,教师小结: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明末清初的思想

课题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 本课有五个子目,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君主专制和理学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专题一有所继承和批判,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的儒学进行了超越。专题一可与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形成中外思想的对比参照,对比明末清初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异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3.学会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史料,通过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探究历史和升华历史,引领学生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时,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拓宽思路,注意专题内、模块内及中外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参照。 3.利用今年的高考试题吸引学生。 4.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想家的名片或手抄报。 5.帮助学生学会浏览相关的网站和课外书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贴近国计民生,这是儒学的新发展,并萌发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 2.进一步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3.理解儒学尽管在多次遭到了严重冲击,但当今却出现了复兴的强劲趋势,在于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4.通过学习,可进一步理解和发掘优秀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文明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1.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思维与影响。 2.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清之际是继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陷”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的滋长,沉暮下的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批判继承了烂熟中的传统儒学思想,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并对

高中历史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3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得出这一见解主要是因为黄宗羲 A.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B.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 C.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倡导早期民主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以“异端”自居,“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对这里的“他”的思想的评价应是A.张扬个性之美,承担救国责任 B.抨击传统观念,带有民主色彩 C.批判儒家思想,力主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辩证唯物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清初学者言:“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他的经济思想 A.实是鼓吹重农抑商的政策 B.带有一定启蒙色彩 C.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实际 D.标志了新阶级力量的成长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符合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

第四单元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历史选修3 LS—2011-02-20 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导学案 编写人:胡兔福编写时间:2011.05.25 班级组名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联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能力培养: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之一,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难点:探究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及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 从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冷战结束的原因、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今天我们学习这一内容。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知识梳理】A级 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背景与对策 从美国方面的政策来看,1981年上台并连任至1988年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美苏关系及双方地位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任期内,美国与苏联的关系表现为从强硬对抗到更多利用“缓和”局面使苏联自身发生转变的两个阶段。里根执政之初提出了“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在军事上提出“灵活反应战略”,目的是在美苏争夺中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规模的战争的能力。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目的是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提高核威慑力量,造成对苏联技术和经济的压力,以技术竞争代替数量竞争,利用高科技拖垮苏联。此时,苏联则希望以国家首脑的高级会晤谋求双方关系的改善。但里根对此没有兴趣。恰在里根的第一任期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像走马灯似地频繁更迭。这让里根有了很好的借口──他没有谈判对手。里根在1981年1月取消了自尼克松以来延续12年的苏联驻美大使进入美国国务院可以不走正门,并可单独会见美国国务卿的特权。这一行动恶化了美苏关系。同时,里根政府还特别针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第一阶段的严重对抗持续了4年之久。1985年里根第二任期内,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美苏由以军事竞赛和对抗为主进入以综合国力较量和对话为主的时期。这主要因为80年代美国的大规模扩军使政府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继续对抗已力不从心。 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背景及内容 从苏联方面来看,全球争霸所造成的国内经济衰退使苏联实力大大落后于美国。面对严峻现实,1985年3月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的“新思维”。强调在核对抗时代,“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和平共处在今后,特别是在核时代,已经成为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国人民当作敌人来对待。”他提出美苏两大体系只能和平竞赛、和平竞争。这一方面是借此减轻由于过度扩张带来的重负,同时也希望以温和的行动赢得美国的支持。 3,美苏缓和的表现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苏联的对外策略和措施发生了转变,即为放弃争夺、裁减军备、全面收缩、改善关系、放松控制。 【思考探究】B级 1.戈氏新思维“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导致() A.美国放弃核战略 B.用人性论麻痹了西方国家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D.缓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2.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知识点二冷战的结束【知识梳理】A级 1,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 1985年苏联开始了改革进程,在经济改革中遇到了近70年旧体制形成的巨大阻力,改革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旧政治体制的阻碍,于是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正式确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党的理想,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建立总统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抛弃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国家经济衰败。而政治上的“多元化”和多党制则更削弱了共产党的地位,败坏了共产党的威信,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政治失控和民族分离运动的加剧。 2,东欧剧变 对于东欧各国,戈尔巴乔夫的态度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选择适合本国社会制度的主权,对他国人民这种主权的尊重是欧洲正常化过程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苏联对东欧的“松绑”和美国长久以来对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终于导致1989年的剧变,各国共产党纷纷下台。特别是民主德国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1989年,民主德国开始有大批居民出走,搅乱了民心,影响了政局的稳定。11月,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自由进出国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并拆毁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在分裂45年之后实现了统一。德国曾是美苏争夺的主要对象和斗争场所。因此,德国的统一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 3,苏联解体 在苏联国内,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先后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从而揭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1991年3月,苏联就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草案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8月19日,以亚纳耶夫为首的少数苏共领导人发动政变,软禁了戈尔巴乔夫,但很快失败。“八一九”事变后,戈尔巴乔夫虽重新掌权,但影响力大大下降。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至12月,大多数加盟共和国都宣布独立。11个共和国领导人排除戈尔巴乔夫,在阿拉木图会晤,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至此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告苏联公民书中宣布:“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他同时辞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并将核按钮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年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升起俄罗斯的三色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代表们举手通过了一项宣言,宣布苏联终止存在。战后持续了40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以苏联一极的自行坍塌而告崩溃。 美国自战后以来在军火上花掉数百万亿美元都没有搞垮苏联,却不用一枪一弹、一兵一卒,仅以数十亿美元的许诺就赢得了在美苏较量中的胜利。 4、两极格局结束的影响 ⑴对美国:; ⑵世界形势出现新特点: ⑶对社会主义:; ⑷对第三世界的影响: ⑸世界格局: ⑹世界经济格局: ⑺对中国: 【思考探究】B级 探究一.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 探究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探究三:【历史纵横】阅读教材102页的历史纵横,德国的重新统一说明什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揭阳二模)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 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2.(2019·黄山一模)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3.(2019·温州一模)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4.(2019·嘉兴二模)他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章炳麟尤其景仰其民族精神而更名“章太炎”以示效法。“他”是() A.王守仁B.顾炎武 C.王夫之D.黄宗羲 5.(2019·佛山二模)“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6.(2019·苏州一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当冲突发生第1课时教案

3. 当冲突发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重点: 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产生矛盾后,能换位思考,真诚沟通,宽宏待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剧表演:引出冲突: 1.出示张灵和王晓打扫卫生时发生冲突的场景、陈飞与李勇在图书室争抢漫画书时发生冲突的场景、王强与章峰在操场发生冲突的场景的图片。 2.让学生编成情境剧演一演。 3.请学生到台上展示。 4. 揭题: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当冲突发生。(板书:当冲突发生) 二、明理——理解冲突 1.思考: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冲突呢?与同桌交流一下。 (1)同桌交流。 (2)请人汇报。 2. 师:这些冲突可不可以避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楼梯上发生的故事吧。 (1)学生自学教材19页,了解在楼梯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冲突。 (2)学生思考:这个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呢? (3)讨论:这个冲突为什么会发生? (4)师小结:像这样不遵守上下楼梯的规则,不懂得道歉,没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冲突就会经常发生。 3.思考:在校园中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有哪些?这些冲突能不能避免呢? 三、面对冲突:导行——解决冲突 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小剧场,去看看图书馆里发生的故事。 1、故事片段: 阅览室里,大家正在安静地阅读。刘强却拉着李雯说起话来,叽哩咕噜的声音弄得人很心烦。过了一会儿,他俩又偷偷地吃饼千,满室的书香混进了葱油的气味,真让人难受! 2.感受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学案6: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 【知识梳理】 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20世纪80年代美苏竞争态势的转变 (1)总体态势:美攻苏守,美对苏采取强硬措施,苏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收缩。 (2)具体表现:苏联由全面进攻转向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以“”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2.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1)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 (2)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 (3)a.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计划”。该计划是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策略的一块基石。 b.意识形态宣传大战。 3.苏联的“新思维” (1)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改革。 (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4.美苏缓和: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即“中导条约”。这是个销毁部分核武器的协议。 二、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布什政府的对苏政策: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 2.过程(表现) (1)东欧剧变(1989年) a.原因:苏联放松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经过: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 c.结果: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 (2)苏联解体(1991年)

a.内部原因: 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战略。 c.过程:“”事件;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建立 ,苏联至此完全解体。 d.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独联体建立,国家解体。 e.影响: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美苏激烈对抗造成的消极影响 (1)美苏激烈对抗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的威胁,也造成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甚至战争灾难。 (2)美苏对抗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对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影响。 2.美苏缓和态势的积极影响 (1)美苏在对抗过程中处于危险的战争边缘时选择 ,为稳定世界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美苏两国通过谈判、、裁减军备的方法表现出的缓和,都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可以借鉴的缓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3.两极格局解体后遗留了很多问题和潜在危机 (1)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故而使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获得真正良好的、稳定的国际环境。 (2)原被美苏矛盾掩盖的各种矛盾也随之滋长,如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组织等,成为威胁和平的潜在因素。 (3)随着苏联一极的崩塌,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而它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都会对国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A.导致国际上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当冲突发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当冲突发生第1课时教学设计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营子乡中心小学课题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当冲突发生》教材分析 《当冲突发生》一课,目的在让学生学会用适合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从而帮助他们减少可能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改善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四年级又是小学生同伴冲突高发期,如果不能及时总结解决冲突的正确方法不仅仅会让同学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有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危机损害。在这一课,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多种例外的处理冲突的有用方法,并鼓励学生能够崔贺重点:知道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 难点:了解既能避免冲突,又不让自己委屈的做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在这里我们汲取无穷的知识,你也一定交了不少好朋友。与朋友在一起是那么的开心喜悦。不过同学们在相处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欢愉的小插曲,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冲突。若解决不当,它会影响我们上课时的情绪,导致上课听讲不认真,甚至会引发打架斗殴导致危险的后果,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失去好朋 总结:原来很多时候,同学们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可是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多么珍稀!为了一点小事而引起冲突影响友谊不值得。 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就有可能导致生闷气,乱发脾气,与人争吵,互相打骂。产生不欢愉的心情,影响我们的学习,甚至危害我们身心健康。

设计意图: 创设相关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回忆。在比较中思考。知道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冲突。冲突会影响友谊,和身心健康,尽量避免冲突发生。 二、活动二发生冲突的原因 同学们思考: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知道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不是就可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呢?下面以刚刚我们讲到的校园里的冲突为例,我们来找一找冲突发生的原因。 情景1: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班级荣誉,如果张玲能耐烦听王晓 2、不讲诚信 3、玩笑开过了头 ?? 总 上 之 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避免冲突。 找 , 意图 原 当 因 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设计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理学经过了北宋五子,南宋朱熹,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从而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现在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儒学从春秋到明前期的大致发展过程。 板书:春秋战国→ 儒学不被重视起步 秦→ 被压制第一个低潮 西汉→ 独尊儒术第一个高潮 魏晋南北→ 严重削弱第二个低潮 宋明→ 复兴第二个高潮 从这副图表中,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起伏… 师:恩,没错。儒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明前期之前,就曾出现过两起两落。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儒学再次受到了冲击,这也就是儒学历史上的第三次低潮。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这次在思想界的冲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好,现在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新

爱的冲突及解决办法

《爱的冲突与化解冲突小锦囊》教学设计 泉州八中苏明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广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根据课标要求,主要围绕学生怎样正确处理好与父母关系,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而展开的。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本课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学会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冲突,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要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子女与父母出现冲突的原因,并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①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②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能够负责地做出正确的选择;③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或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爱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与父母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 确立依据:父母与子女间相互关爱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有些时候这种关爱得不到相互理解,极易产生冲突。一旦冲突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对孩子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确立重点为掌握化解冲突的锦囊妙计。 难点: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能够负责任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确立依据:现在多数青少年不能很好地与父母沟通,不愿以积极的方式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无法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较浅,且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比较乐于接受富于情趣、情感丰富的教学方式。本节课选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教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小调查、情境表演、歌曲播放

4 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对苏加强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导条约”;布什政府的对苏策略;戈尔巴乔夫的对内改革;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 2、理解:冷战思维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结束后潜在的和平威胁。 3、运用: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同时也认识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过程中的紧张与缓和极大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再探究出争霸中的美苏与中国的内在关系。 2、归纳比较: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论从史出: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峙与争夺,既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走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80年代的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极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 导致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原因?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最后一幕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 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1)背景:八十年代初,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2)提出: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3)实施:①军事上: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加强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 ②意识形态上: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 2、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 (1)背景: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 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改革。 (2)内容: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美苏的缓和:

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导学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了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4.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难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三、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思考回答右栏问题。 四、知识链接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问题提出了哪些不同主张?结合史实分析他们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你得到什么认识? 五、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明朝中后期思想家 (一)李贽——反正统(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 1、个人经历: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束缚较少(家庭影响) 2、思想主张: ⑴认为“”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提出挑战。①反对以“”之言作为标准。②儒家经典不是“”。 ⑵提出“”的“童心说”,反对的虚伪和的欺诈。 ⑶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⑷诗文写作主张“”,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3、代表作品:《》《》《》《》等多种著作。 4、思想评价: ⑴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 (二)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1、主要经历: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学派创立者。 2、思想主张: ⑴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提出的思想。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呼吁废除“”建立“”③提出臣民平等的思想(实质:反君主专制) ⑵具体制度:提出限制主张,认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是而非君主。

专题一第四节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专题一第四节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民族) 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 ⒊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钳制思想,摧残人性 ⒋外部: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1、李贽 (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 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主张男女平等 (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2).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进步性。 2、黄宗羲 (1)黄宗羲主要思想: (1)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2)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经济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3、顾炎武 (1)主要思想: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2)批判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顾炎武思想的评价

(1)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2)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较大。 (3)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4、王夫之 (1)主要思想: (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 (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 (2)王夫之思想的地位: 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唐甄 (1)思想主张: 反对专制君主;对“官”进行猛烈冲击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多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局限性 明确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儒家思想经久不衰、长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 (1)不断吸收其它思想,发展完善,随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2)统治阶级推崇、提倡 (3)适应了广大民众信仰的需求 (4)儒学家门的主观努力

如何通过“选择沟通法”化解冲突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 在某家族式企业中,A是总裁的侄子,工作极不认真,管理者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严厉批评,责令其改正 B直接开除,以儆效尤 C反映给总裁,让总裁定夺 D暂时回避A 正确答案: C 2. 下列选项均是了解冲突的实际情况的做法,错误的是:√ A挖掘冲突产生的根源 B辩证地分析问题 C及时化解潜在冲突 D研究冲突双方的背景 正确答案: D 3. 选择性沟通法的关键在于:√ A所选话题对他人思想产生冲击力 B找到恰当的沟通话题 C选择开放式话题 D把问题缩小在可控范围内 正确答案: A 4. 下列选项属于务实型客户的特点的是:√ A追求方便快捷、讲究效率 B关心实际利益 C注意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 D关心家庭孩子 正确答案: B

5. 与商务型客户合作时,下列做法最必不可少的是:√ A注意自己的衣着谈吐品位 B保证言行一致名副其实 C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满足其需求 D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正确答案: C 6. 服务营销中的“可见度价值衡量”是指:√ A洞察客户心理 B细分客户价值市场 C习惯突然改变隐藏着潜在冲突 D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正确答案: C 7. 下列选项不属于沟通三要素的是:√ A环境 B时机 C气氛 D情绪 正确答案: B 8. 为了避免在营销中产生沟通冲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准备的服务营销不可行 B无计划的服务营销不可测 C无退路的服务营销不可图 D无时间的服务营销不可悟 正确答案: C

9. 下列选项不属于沟通三法宝的是: √ A沉默 B点头 C赞美 D微笑 正确答案: A 10. 下列做法会造成沟通障碍的是:√ A选择策略 B调整思路 C潜在对立 D认同观点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11. 对于难以解决的冲突,最好的化解方式是回避或等待问题自然淡化。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新员工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上级提意见,会得到领导的器重。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想要减少与客户在沟通过程中的摩擦和冲突,诚信至关重要。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