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顾海林2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顾海林2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顾海林2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顾海林2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长兴职教中心顾海林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几号选手,来自美丽的太湖之滨——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绝不良行为》。

本课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朱力宇、张伟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思想和教学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教材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课内容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进而增强自控力,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严重的还触及法律,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为学习第十课内容《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做铺垫。因此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授课的对象是106数控班学生。该班级是我校与当地企业——浙江永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联办班级。应永达集团要求,该班40名学生全部来自长兴县和平镇,其中男生37人。由于来自同一地区,相对比较“团结”,犯错误的时候也是成群结队。部分男生行为习惯偏差,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其中就有一名学生不听家长、老师劝告,沾染一身不良习气,无心学习,自动退学。退学后的王明不思悔改,后与当地不发分子合伙偷窃被抓获。。这一事件对班级学生的触动很大。我本堂课的案例也源于此。

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充分认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能力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订班级公约,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觉悟目标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现在很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缺乏辨别能力不能及时纠正,同时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所以让学生认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教育,学生也能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但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不能长期坚持下去,一不抓紧就会出现反复。因此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杜绝不良行为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香港大学副校长徐碧美教授在《如何开展案例研究》一文中认为案例研究能够对高度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实验性的研究所不能提供的。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凯瑟琳·梅塞思对案例教学也推崇备至。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学生身边事的讨论、分析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法上,本节课以“做中学,做中悟”为中心,结合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和比较小结等方法,通过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执行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在课前我让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黄、赌、毒”危害的信息,并根据班级人数吧班级分成三组,确定组长。

接着,整堂课的教学围绕一个案例,通过一听、二看、三议、四订来展开。

1.听故事,导入新课

给学生讲王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本班学生王明身上的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真实感受。讲完后提问:“你愿意做下一个王明吗?”由此导入新课。

2.看案例,学习新知

学生观看案例并分析王明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大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加以判断。让学生在分析和判断中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以及如何界定。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轻松、愉快气氛中学习纯理论的知识点。

3. 议是非,提高能力

结合王明的案例,讨论分析“黄、赌、毒”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明辨是非,提高防范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议论过程中,我给班级课前分好的三组安排各自的任务。第一组的任务是画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海报;第二组的任务是写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标语;第三组的任务说远离“黄、赌、毒”危害的解说词。8分钟后,各组进行成果展示。这是第一组的宣传海报,这是第二组的宣传标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三组的解说词。其他组结合自己的认识也可以对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互相监督,指出不足。让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到包括“黄、赌、毒”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筑起内心的防线。最后,让组长将各组的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对全班学生起到一个长久的警示

作用。整个过程力求通过讨论完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相评议、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订公约,规范行为

全班通过讨论认识到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而且我们都不想做下一个王明,那我们如何防止呢?通过老师设疑引领学生思考得出要想防止和杜绝不良行为还得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自控能力。教师再次设疑:那如何才能提高自控能力呢?讨论后认识到制定班级公约是一个良方。接下来,分组讨论、制定班级公约。8分钟后各组展示制定好的班级公约,最后,全班结合各组制订的班级公约分析整合一份完整的班级公约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要求每位学生相互监督,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分析案例,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规范行为,提升自我。

作业布置,拓展训练

为了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鼓励创新,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请以杜绝不良行为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2.假如你是王明的好朋友,请从情与法的角度,写一段对王明的劝说词。

板书设计

整个板书设计力求将教学内容以最精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整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听、二看、三议、四订的课堂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步步设疑,提高学生认识,做到明辨是非。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画宣传海报、写宣传标语、说解说词、小组合作讨论制订班级公约的学法,让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能自觉以班级公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强化自控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悟”的思想。但是,本节课由于时间限制,重点分析了“黄、赌、毒”的危害,对于其他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没有讨论,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其他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而且,通过课后几周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还是屡犯班级公约。基于以上不足,我在平时会加强对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培养,比如做一些关于自控能力培养的小游戏。当然,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马上培养和提高的。实际上,这是我们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学校为此推行了德育导师制和党员联系困难学生,让全体教师参与进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王明在偷窃过程中被警方抓获后,为了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进而教育学生,我们去采访了王明本人及其父母,特别是对其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行为表现,我们作了详细的记录。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 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大错不犯,小错尽量少犯没关系 D.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钱还没汇吗?”我那个帐号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银行的帐号:622202170xx25****黄某某”就凭着这条短信,福建籍的许某在短短4个月中,竟跨省诈骗8.53万元。2009年12月29日,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对此短信诈骗作出了一审判决,罪犯许某判刑4年。对这种诈骗行为及处罚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批评教育B.不道德行为舆论谴责 C.犯罪行为刑罚 D.恶作剧行为不予追究 3.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守法朝朝了,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4.为了赌博四处无果,23岁的李某上演了一出“逗你玩”,哄骗不满两岁的侄儿,将其戴在娃娃手上的金手镯拿走。xx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南京检方依法提起公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B.李某拿自家侄儿的东西,是个人家私事C.李某的行为仅是不道德的行为D.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红旗中心校陈东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出示灯片2、3 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 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 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原则及重大意义; (2)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3)了解常见的严重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危害; (4)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3.运用 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能自觉抵制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理论上看,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课教材第二课时占用了很大篇幅,占据很重的分量;从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来说,严重不良行为会诱发犯罪,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大严重不良行为,是对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上的一种警示,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在实践中,把严重不良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是从国家层面来加强未成年人对犯罪的预防;在实际生活中,对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诱因和不良侵害的自我防范,是从未成年人个体角度来预防犯罪,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该内容是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由学生阅读教材中该部分的相关链接内容,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学会判断实际生活中,什么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充分认识三大严重不良行为的特点和危害性。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为国家法律严厉禁止。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涉及,而当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的最大受害群体,有的未成年人开始涉足毒品,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要坚决杜绝吸毒。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淫秽性,格调低下。它会导致青少年意志消沉,无法安心学习,诱发多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赌博和变相赌博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不仅会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造成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而且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所以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安居育才中学初2013级9班:曾利梅 一、班会课召开的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校规班纪和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纪律及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 二、活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三、召开班会活动的形式:情景剧、快板、抢答、讨论、观看视频、讲故事等。 四、活动准备: (1)制定计划:为使这次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有据可依,要对整个活动过程做具体而细致的安排。 (1)落实: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提前安排好情景剧、快板的排练。 五、活动过程: 班会前播放《少年犯主题曲》,营造班会气氛。 (一)班会主题导入(5分钟) 情景剧--《看看他们俩》 场景一:周日返校教室里疲倦归来

场景二:周六晚上寝室里胜利大逃亡 场景三:周日中午网吧里恋恋不舍 主持人:请同学们判断这两位同学是合格的中学生吗?从而导入班会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二)根据情景剧内容学生活动(5分钟) 1.你认为这两位同学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请选择: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 ②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自己的事自己做; ③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 ④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 ⑤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⑥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扔纸屑; ⑦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⑨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⑩不迟到、早退、旷课; 2.如果让你去帮助这两位同学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你有何高招?请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主持人对以上活动作小结并过度:尊规守纪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那么,请同学们做好下面的抢答准备。 (三)抢答题:下列现象是对还是错(5分钟) (1)要考试了,我的钢笔不见了,小龙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邻水县合流职校吴从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来自邻水县合流职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绝不良行为》。 本课节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由陈中山、李小燕、周云琪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P116第四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中项目一《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课题三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思想和教学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委员会专家推荐教材,全书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按照“案例——理论——实践”的思路编写,既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本课内容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进而增强自控力,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严重的还触及法律,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为学习项目二《自觉预防犯罪》做铺垫。因此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2014级机械班学生, 24名学生来自本县各乡镇,其中女生1人。比较“团结”,犯错误的时候具有从众的特点,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偏差,自控力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尤其个别留守学生沾染了偷盗、吸烟、赌博等不良习气,说得上几进派出所,这些事儿对班级学生触动很大。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充分认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订班级公约,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德育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教学重、难点: 现在很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缺乏辨别能力不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课教案 南丹中学兰启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

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毒、注射毒品; (9)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安吉职教中心沈凤玲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 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

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和

第九课上传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

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心,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

第九课《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14护理、计算机班《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九课《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远离不良行为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备课人:喻艳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类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杜绝不良行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较差,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部分同学已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还有部分学生将赌博视为游戏,经常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心态积极,敢于大胆剖析自己,发现和承认不足。但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处:内容选自高教出版社出版,张伟老师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第九课。 地位:严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深入学习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做铺垫。 作用: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加强自身修养,筑起内心防线,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运用目标:通过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严以律己,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利用案例教学法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情境体验来降低知识的理论难度,利用图片展示法、漫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与表达热情,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 (二)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善于把案例与生活实例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在案例中感悟和总结。同时要多动脑、动手、动嘴,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 我让学生聆听歌曲《铁窗泪》并播放案例,案例中年青的“东方兄弟”戴上了手铐走进了监狱的大门。适时提出情景问题:思考问题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全国通用

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情景三: 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 2、看谁机灵 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3、想一想: 电话号码 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 110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19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120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122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

说课稿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秦皇岛市抚宁区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绝不良行为》。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教材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课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进而增强自控力,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严重的还触及法律,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为学习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奠定基础。因此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通过案例和图片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特别是黄、赌、毒的危害。 运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订自我管理公约,形成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严以律己,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加强自身修养,筑起内心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专业分析:我授课的对象是2017级焊工班班学生。该班30

名学生全部为男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工厂工作,不良行为会对他们的事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学生现状分析:该班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较差,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部分同学已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思维活跃,乐观,动手能力强,上课容易调动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基于本框题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新课标》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主要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诗歌、漫画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活动,在活动和讨论中得到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学法上采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最后做出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产生践行的愿望,这样才能把课堂的知识很容易的转换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更能培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思变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体验情感。 2.教师活动 (1)播放歌曲:《铁窗泪》。微课视频设置的任务新闻-----《无处安放的青春》要求学生凝心静气听,边听边思考:(1)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学生任务:听歌曲,找道理 今天我们带着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走进课堂,这些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原因、危害有哪些?青少年重点要警惕的魔鬼有哪些?为什么称他们是魔鬼?有哪些危害?该怎样预防?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新课学习设置悬念

第九课第二框 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设计

第九课第二框杜绝不良行为教学设计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宋纪连 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李国珑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新型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成因与承担的法律责任。 ①新型毒品的危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如K粉、冰毒等和吸食鸦片、海洛因一样,不仅会成瘾,还可能致命。以冰毒为例,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吸食后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还会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为筹集毒资,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之路。 ②成因。据北京某劳教所统计,吸毒的成因,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 A.家教──家长对子女娇惯、溺爱、迁就、护短,或家庭不和、家长本身品质低劣,都会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造成心灵的阴影。 B.交友──交友不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交上坏朋友之后他们在交往中相互传播教唆,互相感染,很容易同流合污,在哥们义气支配下结成团伙,进行吸食毒品的违法活动。 C.减压──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的发育,特别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常常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躁动不安。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无法排遣生理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以及诸如家庭破裂,学业失败等压力,毒品就成为青少年自我治疗的“良药”。 D.好奇──通常情况下,青少年吸毒多数是出于好奇心。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吸毒行为受原始“里比多”(人性冲动)的控制和快乐原则的支配,而根本考虑不到吸毒的实际后果。 E.叛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强烈的独立意识,容易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诸如吸毒、群居等超过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出来。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课时杜绝不良行为(总第2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到全社会都应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2、犯罪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教学过程 二、杜绝不良行为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意义 名言: 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 —马克思 相关链接: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什么时候实行?它包括什么内容? (2)、保护未成年人的的方式和原则 ①保护未成年人的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②原则(四方面) 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2)“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 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及相应的法规条款规定:

①严重不良行为表现: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②严重不良行为表现: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③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④严重不良行为表现: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 严厉禁止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或者客留卖淫、嫖宿暗娼,违者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警告、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现任。 ⑤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多次偷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五)款: 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4)吸食、注射毒品的危害性及处罚 ①危害性:毒品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咖啡因、大麻、杜冷丁等具有麻醉或致幻作用的物品。吸食毒品或注射毒品,会使人有一种虚幻的兴奋感,甚至飘飘欲仙。 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严重危害,并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即所谓“上瘾”。科学研究表明,因吸食、注射毒品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理抵抗能力。 视频:【谢穷】香港青少年吸毒问题渐严重.flv香港青少年吸毒渐严重 香港全场“抗毒” 例子:云南省某医院一名获取硕士学位的医生,看到毒品上瘾者的痛苦经历,立志要寻找一条为吸毒者戒毒、除毒的有效途径。他尝试自己少量吸毒,然后寻找亲身体验,再确定戒毒途径,但非常不幸,他在试验性吸毒两次后,就吸毒上瘾,自己无法抗拒,无法忍受毒瘾发作时身体内产生的巨大痛苦。数月之后,这位医生在既无法忍受抗拒毒瘾的痛苦,又无法原谅自己对科学的无知的情形下,割腕自杀。在遗书中,他写道:毒品不可沾,即使是头脑冷静、自制力强的科学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2、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1、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拒绝诱惑,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这首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讨的主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 环节一:以案说法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师: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多媒体出示: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分子的图片,让生想一想这几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生: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师总结:法律是有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行为规范。 学生讨论回答对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师总结:法律同道德和纪律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环节二、法律在线 师:法律制定出来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那么,违反了法律叫什么?(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环节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魏某的案例(P57页),思考探究: 1、说一说: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议一议:魏某先后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 多媒体出示上述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 环节四: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1、看书本59页漫画回答书本问题。 2、学生讨论生活中自己看到的不良行为并自省,说说不良行为的危害。 3、讨论如何遵纪守法,自己日常生活该如何做。 4、老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亮丽,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为构建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