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要学会理解以下十二经脉规律,首先要具备一些中医的基础: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之中,唯独“三焦”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脏”,而恰好在十二经脉里,多了一条“心包经”,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腑”,其实这不是巧合。这就是经络的奥妙所在。现在我把这五脏六腑按照五行顺序列出来,大家就会发现规律了

五行顺序:脾(土)肺(金)心包

对应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少阴太阴阴气的程度越来越大(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阳明阳气的程度越来越大(阳明:阳气最盛的意思)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相表里对应关系

要学会理解以下十二经脉规律,首先要具备一些中医的基础。

五行顺序:脾(土)肺(金)肾(水)心包

对应的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名词解释:厥阴少阴太阴阴气的程度越来越大(厥:将要消失的意思)

少阳太阳阳明阳气的程度越来越大(阳明:阳气最盛的意思)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阴气程度相表里阳气程度

足厥阴肝胆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小肠

足太阴脾胃

。。。。。。。。。。。。。。。。。。。。。。。。。。。。。。。。。。。。。。。。。。。。。。。。。。。。。。。。。。。。。。。。。。。。。。。。。。。。。。。。。。

手太阴肺大肠起始

足少阴肾膀胱

手厥阴心包三焦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络图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一日不养生天天养医生,推荐大家加QQ 2291467075一位资深养生营养护肤导师,帮助爱美的你,解决关于面部肌肤斑点、痘痘、敏感等问题,护理保养!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十二条经络地作用及常规症状

子时(23-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防止胆结石,胆炎等症的发生。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丑时(1-3)肝经最旺 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肝血支持,肝像一个血库,所以中医讲“肝藏血”。丑时,人必须睡眠的状态下,肝才能换掉废血产生新血。人如果在丑时未睡觉,肝无法完成上述工作。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寅时(3-5)肺经最旺。 中医讲“肺朝百脉”。肺产生的新鲜血液,由输送于百脉。如在寅时不睡觉则会伤肺伤百脉。此时睡觉使得人早上气血旺盛,精力充沛。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卯时(5-7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得到休息调养,有利于大肠蠕动,人排大便通畅。人应该每天在卯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辰时(7-9时)胃经最旺。人排完大便,胃经旺时有助于消化,如果人在辰时不吃食物,消化液会腐蚀胃粘膜。此时人在睡眠中可减缓这种伤害。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 巳时(9-11时)脾经最旺。脾将食物精华提取,有利于造血。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午时(11-13时)走心经,中医讲“心神相通”。此时睡一觉(15分钟以上即可)。养心恬神,有利于滋养人的气血,故午觉又可有“养颜觉”之说。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未时(13-15时)小肠经最旺。- 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睡个午觉心气充足,有利于小肠吸收,皮肤红润。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十二经脉所主疾病

十二经脉与相关疾病参考对照表一、肺经(手太阴) 三、胃经(足阳明)

六、小肠经(手太阳)

九、心包经(手厥阴) 十、三焦经(手少阳)

人体十二经脉概略 一:命名的原则: 二: 具体名称: 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四: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下表 ┌────────┬───────┬───────┬───────┐ │部位│第一侧线│第二侧线│第三侧线│ ├──┬─────┼───────┼───────┼───────┤ ││胸部│足少阴肾经(距│足阳明胃经(距│足太阴脾经(距│ │││胸正中线二寸)│胸正中线四寸)│胸正中线六寸)│ │├─────┼───────┼───────┼───────┤ │前││││足太阴脾经(距│ ││腹部│足少阴肾经(距│足阳明胃经(距│腹正中线四寸)│ │││腹正中线半寸)│腹正中线二寸)│足厥阴肝经从少│ │││││腹斜向上到胁│ ├──┼─────┼───────┴───────┴───────┤ ││肩胛部│手三阳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人体分布规律表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均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之前冠以“足”字。 一、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及其在四肢分布规律表 二、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为: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

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为: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十二经穴起止表与起止歌 一、十二经穴起止表 【十二时辰】【十二经穴】【起穴】【止穴】 (寅)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 (卯)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 (辰)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 (巳)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 (午)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 (未)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 (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内眦)下至阴(足小趾) (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

十二条经络讲解

十二条经络讲解 督脉:从仁中经过头顶到长强 督脉是人体所有的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的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从任中到会阴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起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淤少、阴道松弛、面部黄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手上六条经络 1肺经(大拇指正面)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2大肠经(大拇指背面)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候炎。 3心包经(中指正面)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神经衰弱。 4三焦经(中指背面)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5 心经(小拇指正面)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十二经脉循行顺序记忆

——记忆十二经脉循行的秘诀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 一、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附:记忆要点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确定的。现分述如下: ①脏腑 十二经脉与人体六脏六腑有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表示。其中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并以此脏或腑来命名该经脉;而属

脏或腑的经脉又联络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这种联络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以“肺”命名,表示该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以“大肠”命名,表示该经属大肠,络肺。 ②手足 十二经脉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足……经”。如手太阴肺经以“手”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阴脾经以“足”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阴阳 首先,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它们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另外,由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均分布于头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还经过躯干部。阳经在头部、躯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十二经脉原文

十二经脉原文《灵枢·经脉》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 ào)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a)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bì)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fū)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zhuàn)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zì),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zhuō),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bó)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及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是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是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成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因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至腹胸。 从而形成了: 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 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大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 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一)手太阴肺经(四)足太阴脾经 太阴肺起乳上缘,横胸出腋厥少前,太阴脾起足大趾,踝上八寸交厥阴,过肘循臂入寸口,上鱼大指内侧边。股内前缘入腹中,腹四胸六季胁止。 (二)手阳明大肠经(三)足阳明胃经 阳明大肠起商阳,臂肘臑肩外前量,阳明胃起目下眶,入齿环唇交承浆,入缺上颈贯颊行,环唇挟鼻终迎香。颌颊耳前入发际,颈缺乳中挟脐旁,臑nao(闹):上肢上臂。腿前外侧直下行,止足次趾外侧端。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文章目录*一、十二经脉都有什么*二、十二经脉的作用*三、十 二经脉的病症是什么 十二经脉都有什么1、十二经脉都有什么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 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 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 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3、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什么 十二经络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再加

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等。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四经脉体 表循行路线简歌 总规律,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及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是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是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 (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 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成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因十二经脉之气的走向特点: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上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至腹胸. 从而形成了: 1、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未端交接 2、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 3、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手足同名经的连接,从手大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再复从肺经而逐经相接, 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十四经脉体表循行路线简歌~~~~~~~~~~~~~~~~~~~~~~~~~~~~~~~~~~~~~~~~~~~~~~~~~~~~~~~~~~ (一)手太阴肺经(四)足太阴脾经?太阴肺起乳上缘,横胸出腋厥少前, 太阴脾起足大趾,踝上八寸交厥阴,过肘循臂入寸口,上鱼大指内侧边。股内前缘入腹中,腹四胸六季胁止.?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阳明大肠起商阳,臂肘臑肩外前量,阳明胃起目下眶,入齿环唇交承浆,??入缺上颈贯颊行,环唇挟鼻终迎香. 颌颊耳前入发际,颈缺乳中挟脐旁, ?臑nao(闹):上肢上臂。腿前外侧直下行,止足次趾外侧端。 (五)手少阴心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十二经络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人体十二经络图十二经脉图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抉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巧计十二经脉起止穴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和起止穴同巧记 注:1.红体字代表十二经脉,兰体字代表起止穴;2.缺点是记忆口诀中没有交接部位,可参考我的原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3.转载须注明颜之推敲原创。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童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循。 1. 肺:中府----少商食指尖交大肠经 费府中的少商大款(费:肺;府中:中府;大:大肠) 2.大肠:商阳----迎香鼻翼旁交胃经 大山羊,味应香(大:大肠,山羊:商阳;味:胃;应香:迎香) 3.胃:承泣----历兑踇指端交脾经 胃张撑起,屁多离队(撑起:承泣;屁:脾;离队:历兑) 4.脾:隐白----大包心中交心经 皮色银白新大包(皮:脾;银白:隐白;新:心) 5. 心:极泉----少冲小指尖交小肠经 新泉极冷,水少冲点,小心感冒(新:心;泉极:极泉;小:小肠) 6.小肠:少泽----听宫目内眦交膀胱经 小产钱少则关门停工(小:小肠;少则:少泽;关:膀胱;停工:听宫) 7.膀胱:睛明----至阴足小指交肾经 光睛明,水至阴(光:膀胱;水:肾) 8.肾:涌泉----俞府心包交心包经 涌泉水,包舒服(水:肾;包:心包;舒服:俞府) 9.心包:天池----中冲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天池饱满,山中冲下(饱:心包;山:三焦) 10.三焦:关冲----丝竹空目锐眦交胆经 叫观众弹丝竹管乐(叫:三焦;观众:关冲;弹:胆) 11.胆:瞳子髎----足窍阴踇指毛丛交肝经 童子捣蛋,竟敢筑桥(蛋:胆;敢:肝;筑桥:足窍)

12经络彩图

十二经络转自成功纲 肺经 3-5时,络大肠,并与胃、喉相连 ?作用:呼吸、甲状腺、皮肤 ?功能:改善呼吸、气体交换等机能?疾病:肺经异常所生的疾病 有气喘、渴、烦心、掌中热等,而若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 风、频尿;若气虚,则肩背痛 中医十二经络概述 气血在人体内流通的管道,称之为 “脉”。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大量的脉被发 现后,逐渐产生了脉的分类,出现了经 脉、络脉等名称。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与 络脉的总称,起到沟通内外、贯穿上下、 联系左右前后,网络周身的作用,将外 在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内在 的五脏六腑等联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凡人体内行于深层上纵行较大的主干 脉为经脉,行于浅层横行较小的分支脉 为络脉。 经络系统沟通内外,外在经络系统受 病,能够定向地传变于相关的脏腑中 去;内在脏腑受病,必然定向地反映于 相关的经络上来。 脏腑是生化气血之源,经络为运行气血 之道,二者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及推拿的理论核心。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从人的病情变化上观察,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若按时辰聆听经络共振音乐,对我 们日常生活的起居运动、吐纳、饮 食营养、修身养性、病情改善有密 切的关系,属于养生保健、预防治 疗的范畴。十二经络音乐,有益于 身心灵的调整,尤其中医师、针灸 师、气功师若能善加应用,将具有 相当大的助益。 RRR234—大肠经(理想组合: 234、龙2) ?5-7时,络肺 ?作用:呼吸道、皮肤、 鼻、咽喉 ?功能:消化、吸收、分 泌营养、分清理浊等机能 ?疾病:牙痛、腮腺炎、 鼻敏感、痔疮、涎腺异常、手偏 瘫、颈肿、流鼻血、口干、目黄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高级研究员 ksjyjs叶苗在网络论坛里发表; 中医五行百病百治的‘空色志音味时频’域变换的数理分析基础, 中医五脏五色五味在细胞泸波特性中实现统一, 短文后,就在光明中医网学习了马文辉老师的“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等”系列文章,马文辉先生所说: “每个方证就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既是一个位的点、也是一个时点,同时又是一个势点(趋势-顺逆),还是一个态点(性质-寒热虚实),更重要的是全过程伴随着一个质点(体质)。这就是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的全部”。 ksjyjs叶苗认为此论也是对脏象电磁场运动的一种简明概括。 马文辉先生所说: 三阴三阳是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课题,它涉到中医的两大经典著作《内经》和《伤寒论》。《内经》奠基了针炙经络辨证论治的体系,《伤寒论》奠基了汤方辨证论治的体系,而三阴三阳是这两部奠基之作的根基,关乎中医学的整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拨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ksjyjs叶苗认为可由“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辩证分析来认清。 即中医十二经脉光包络中的五脏场交调电流与五脏电势场推迟势辨证运动关系而显现的走向、交接、分布、表里、传变、流注次序关系。 ksjyjs叶苗认为: 列宁说“哲学概念不能引入数学,它就只能流于哲学这一个范围”。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象到数的发展,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真学问都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但真学问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从内经伤寒到古中医的圆运动,到现代物理光电子高等数学的数理矢量场论分析中对圆运动的量化、深化、细化的工具即‘梯度、散度、旋度’进一步应用分析;是人类对生命科学内各种探索的必经之路与客观规律。 从内经伤寒到三部六经,到现代物理光电子高等数学的数理矢量场论分析中对势能场推迟势及各电磁场量的量化、深化、细化的工具即‘微分、积分、卷积分’进一步应用分析, 是人类对生命科学内各种探索的必经之路与客观规律。 , 中医五脏场振幅决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简要概念分析基础: 1、人类大量实践与检测证实:中医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属现代物理光电子科学体系范畴。 2、中医望神望色望形所见的是五大藏象幅射场。 3、由光幅射的集肤效应公式决定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的深度、决定脏腑球状圆表面电流的深度,决定细胞膜两侧的电流、决定细胞核膜两侧的电流。 4、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等于脏腑球状圆表面电流积分之和,等于人体总细胞膜两侧的电流积分之和,等于人体总细胞核膜两侧的电流积分之和。 5、人体皮肤球状表面电流,由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 6、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就是中医的十二经脉。 7、五大藏象幅射场相生相克,受基氏电压电流定律所制约。 8、五大藏象幅射场电流交调而形成光包电流,可由傅里叶变换所选频、所分解。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巧记十二经脉循行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 一、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附:记忆要点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确定的。现分述如下: ①脏腑 十二经脉与人体六脏六腑有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表示。其中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并以此脏或腑来命名该经脉;而属脏或腑的经脉又联络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这种联络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以“肺”命名,表示该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以“大肠”命名,表示该经属大肠,络肺。 ②手足 十二经脉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足……经”。如手太阴肺经以“手”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阴脾经以“足”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阴阳 首先,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中

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它们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另外,由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均分布于头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还经过躯干部。阳经在头部、躯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三、实例演示 1、手太阴肺经 首先,手三阴从胸走手。其次,手,提示分布在上肢;太阴,提示位于(肢体)内侧前缘;肺,提示属肺,络大肠。 因此,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可以推断,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大致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属肺,络大肠。 2、足少阳胆经 首先,足三阳从头走足。其次,足,提示分布在下肢;少阳,提示位于(肢体)外侧中间、侧头部、躯干侧部;胆,提示属胆,络肝。 因此,根据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可以推断,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大致分布在侧头部、躯干侧部、下肢外侧中间,属胆,络肝。

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

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 最近从华山一棵松博客上看了吴清忠先生著《人体使用手 册》的部分内容,感到即深刻又易懂,他把老祖宗留下的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做到了继承和发展。这将是对人类医疗保健和养生之道的重大贡献!必将能引发一场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把我们先人们创造的人体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在整个人类发扬光大。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找到了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这是根据经 络学说的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所有的朋 友们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萱草补充:如果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觉,有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哮喘的病人在清晨时症状会比较严重在中医来讲是肺经之态。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

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文章目录*一、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二、十二经络时辰表*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1、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 ,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 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子太阴肺经等。一般来说,于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2、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 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3、十二经脉的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

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 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 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十二经络时辰表寅时(03-05) 手太阴肺经此时都还在睡眠中,以静养肺气,此时早起作佛事,可强化肺经运行,如有疾病也常在此时咳嗽,以排除病气。 卯时(05-07) 手阳明大肠经若每天能此时如厕,有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促进身体健康。 辰时(07-09) 足阳明胃经此时食用温暖的食物,有助于胃的保养。 巳时(09-11) 足太阴脾经此时是学思能力最佳的时段。 午时(11-13) 手少阴心经心主神明,在这个时段休养,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未时(13-15)

经络的流注顺序

经络的流注顺序就是那条看不见的线绳 知道了脏腑阴阳经络互为表里的关系,学习经络的基础就打成了。下一步就开始学习十二经络的详细走向,刚来山药社区那些天,我在各个栏目里随意闲逛,学习了许多网友发的好帖,这一学,发现了自己在认识经络起止穴上的错误,经过与老公再一次探讨,老公也承认了上一次的解释有误。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由此可看出,并不是所有的阴经都是从上到下走,也不是所有的阳经都是从下到上走的。自己之前认为的阴经的起穴都在上,阳经的起穴都在下的观点是错误的。手三阴经和三阳经是这样的,但是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却正好相反,因此才形成了十二经络的整体大循环。 曾经很欣赏山药社区中雪狼朋友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其实经的走向很好记: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你可以想象为太阳光(阳)从上照下来;地气(阴)从地下升上来。” 我就是按这位朋友的方法来记忆,结果是错误的。 如果说每条经络是一颗珍珠,那么,十二经络的流注顺序就是一条看不见的线绳,把经络串成了美丽如珍珠项链的艺术品。终于找到了那条结实的线绳,很开心。 对十二经络的流注顺序,我产生了这样的想象:使我们的生

命充满活力的是我们全身的气血,气和血是二个东西,气是虚的,看不见,血是实的,看得见,气推血行,使生命生生不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身体里的气血也是由一个无形的总司令做指挥,这个总司令带领着气血中的精英分子每天在我们身体里的十二条经络上巡回,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总司令每天在每条经络上呆二个小时,巡回到最后一条经络时,正好是一天的时间,《内经》上说,总司令在哪个经络上呆着,哪个经络就当令,这个“当令”被解释成值班,我理解为当总司令也不为过吧。学中医,就要学会与我们身体中的总司令充分沟通,细致了解他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随时保护好总司令的安全,因为保护好总司令的安全就是保证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如果破坏了总司令的生活规律,我们就要生病。如果把十二经络比喻为总司令休息的驿站,那么他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 第一站:寅时,清晨3 点至5 点,手太阴肺经当令,路程是从胸走 到手。 第二站:卯时,早晨5 点至7 点,手阳明大肠经当令,路程是从手走到头。 第三站:辰时,上午7 点至9 点,足阳明胃经当令,路程是 从头走到脚。 第四站:已时,上午9 点至11 点,足太阴脾经当令,路程 是从脚走到腹。 第五站: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当令,路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