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项目负责:陈军武

编写人:陈军武李选利

审核:樊国强

总工程师:樊国强

院长:樊春虎

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八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0.1任务来源.............................................................................................. 1

0.2目的任务.............................................................................................. 1

0.3评估依据.............................................................................................. 2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 3

1.1建设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3

1.2以往工作程度.................................................................................. 13

1.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6

1.4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20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 23

2.1气象、水文...................................................................................... 23

2.2地形地貌.......................................................................................... 26

2.3地层岩性.......................................................................................... 28

2.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32

2.5工程地质条件.................................................................................. 36

2.6水文地质条件.................................................................................. 37

2.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0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42

3.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42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50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52

4.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 52

4.2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61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 72

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 72

5.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 73

5.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74

5.4防治措施.......................................................................................... 76结论与建议.................................................................................................. 79结论: ....................................................................................................... 79建议: ....................................................................................................... 82附图1: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建设用地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图(比例尺1:5000)

2: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建设用地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及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5000)

前言

0.1 任务来源

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华北电网的骨干企业,担负着向山西省及京津唐电网的供电任务。总装机容量为1200MW。

由电力平衡结果可知:山西电网“十一五”期间一直存在缺电现象,2010年山西省电网缺装机约388MW;忻朔地区电网装机略有盈余,2010年装机盈余约2633MW。本次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2×600MW超临界机组)工程的建设可以满足山西电网“十一五”期间负荷的用电需求。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既可收到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保障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超临界机组)新建工程的安全、正常建设和运营,避免电厂及临时干贮灰场遭受地质灾害破坏,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超临界机组)新建工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我院根据国家及山西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进行了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0.2 目的任务

0.2.1 目的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查明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建设用地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

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状况,预测建设工程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对可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拟建工程能安全、正常建设和运营。

0.2.2 具体任务

⒈查明电厂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⒉查明电厂评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成灾条件,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

⒊预测电厂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灾害隐患)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危害程度;

⒋预测电厂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危害程度;

5.综合评估电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对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和灾害隐患的防治措施或另选场地建议。

0.3 评估依据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国家及山西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要求和有关部门编制的专题报告、下发的文件等进行。主要包括:

1.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2.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

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4.山西省人大颁发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2〕2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6.晋国土资发[2005]6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7.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2008年3月提交的《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8.《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书》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1.1 建设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1.1.1 建设工程名称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

1.1.2 建设工程位置、交通及范围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建设用地区

包括厂区与临时干贮灰场区。其厂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东部薛家港村南,厂址区西距井坪镇约18km,南距朔州市约22km。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径112°29′36″、北纬39°33′9″。其临时干贮灰场位于与薛家港厂址南部抢风岭沟内,临时干贮灰场拟征地区与薛家港厂址拟征地区最近距离仅180m。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南邻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拟选厂址区与临时干贮灰场区位于朔州市平鲁区,东连山阴县、西接偏关县,南与朔城区毗邻,北与右玉县接壤。区内干线公路主要有近南北向分布的朔城区经平鲁区至风凰城镇(平鲁城镇)省道、朔城区经平鲁小平易、陶村、榆岒至山阴吴马营、玉井镇县道及近东西向向布的由内蒙韭菜庄经平鲁风凰城镇(平鲁城镇)、周花板乡至右玉县城的县道。此外,区内尚有多条简易公路与乡镇、村庄相通。拟建电厂厂址与临时干贮灰场位于朔城区经平鲁小平易、陶村、榆岒至山阴吴马营、玉井镇省道东侧3km处,有乡村道路可由拟选厂址与灰场与该省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拟征地区分为厂址区与临时干贮灰场区。其厂址区地处平鲁区东部黄土丘陵区山,拟征

地区主要为黄土坡梁及少部分沟谷,征地区总体地势中央高四边低,地面标高介于1309~1399.5m之间;其临时干贮灰场位于与厂址南部与厂址一沟隔的黄土坡梁及沟谷中,征地区主要为一面坡梁及西部的一道沟,因黄土梁当地名为抢风岭,故报告中称为抢风岭灰场。本工程计划总征地面积为1192.15亩。其中,厂址征地面积593.09亩;灰场征地面积485.08亩。此外,与电厂建设配套的供水管线征地面积21.31亩;输煤栈桥征地面积16.86亩;厂外道路征地面积75.81亩。拟建电厂厂址及临时干贮灰场拟征地区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拟征地拐点坐标

1.1.3 建设工程概况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台600MW空

冷纯凝机组。该电厂工程的建设可以满足山西电网“十一五”期间负荷的用电需求。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年耗煤量约为330×104t/a,煤源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东露天煤矿烟煤。燃煤厂外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运输距离约3000m。运煤系统始于平朔东露天煤矿,止于锅炉房原煤仓。其中包括厂外带式输送机系统、储煤场、厂内带式输送机系统、筛分破碎设备、控制系统、辅助设施。电厂厂址距煤矿约2.5km,煤矿位于电厂西南侧。煤矿所供原煤厂外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带式输送机为B=1600mm,出力2000t/h,为单路布置。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总平面布置结合厂址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力求工艺流畅,布置紧凑、节省占地。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分为主厂房、锅炉炉架、烟囱、空冷构架、供排水系统及其它附属建筑物(图1-2),其中两台锅炉共用一个烟囱。本工程烟气考虑湿法脱硫,设GGH,烟囱高度为240m,出口内径为9.5m。电厂总平面按2×600MW规划布置,留有扩建场地。机组按湿法脱硫规划场地。本工程主厂房布置形式采用汽机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顺序排列方案。主厂房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排架或钢结构厂房,屋面为钢网架或钢屋架。锅炉采用露天布置,炉架为钢结构。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新建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电厂装机容量确定为一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型。主厂房按照汽机

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依次布置。主厂房总长171.80m,柱距10.00m,汽机房跨度27.00m,除氧间跨度10.50m,煤仓间跨度12.00m。汽机运转层标高13.70m,天车轨顶标高26.40m,屋架下眩标高30.30m,两台机组之间设有1.8m宽的伸缩缝。在两炉之间布置有集中控制楼,共5层,集中控制室位于13.70m层。集中控制楼布置在两炉之间,长48.00m,宽20.00m,共五层。汽机房共有17个柱距,柱距为10m,汽机房总长度为171.8m,跨度为27m。由于考虑锅炉上煤栈桥,煤仓间比汽机房多一个10m柱距,其长度为181.8m。A列至烟囱中心线距离为194.2m。直接空冷方案,凝汽器平台布置在汽机房A列外。空冷平台边缘距A列柱12m,每台机组的空冷凝汽器平台沿主厂房纵向长度90.75m,宽度77.7m。

主厂房、烟囱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煤仓间拟采用框架结构,吊车梁、煤仓间各层楼板、锅炉钢架等采用钢结构。主厂房采用独立基础或梁式条形基础,主厂房基础埋深-8m,汽机基座采用筏板基础,烟囱采用钢筋混凝土环板式基础或板式基础。其它建筑物根据荷重大小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筏片基础。主厂房、烟囱、空冷支架、集中控制楼、锅炉炉架等抗震设计按《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乙类建筑执行,即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一般次要建(构)筑物按丙、丁类抗震设防。

根据本次勘测所揭露的地层,第一层土为黄土,浸水具有湿陷性,工程性质差,地基强度低,且该层厚度较厚,约7-15m,不能满足电厂主要建筑物及附属、辅助建筑对天然地基的要求,工程地质勘察建议主要建筑物及重要的附属(辅助)建筑物建议采用桩基础,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干作业),以第三层老黄土及第四层基岩为桩端持力层;一般的附属(辅助)建筑物可采用强夯、灰土挤密、CFG桩地基处理方法。对要求更低的建

筑物可采用灰土垫层处理方法。

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时,主厂房、锅炉房、集中控制楼、碎煤机室等建(构)筑物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承台,局部采用联合承台。灰库、吸收塔等建(构)筑物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承台。烟囱采用环板承台。其它生产、辅助附属建(构)筑物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综上所述,本工程主厂房框架推荐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次梁和汽机运转层平台梁柱采用钢结构。

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随锅炉设备一起由设备厂设计制造。锅炉房采用复合压型板紧身封闭。锅炉电梯井采用钢结构。

集中控制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插入主厂房C、D列之间,顶层为大空间,屋面结构采用钢屋架。

本工程烟囱高度为240m,出口内径为9.5m,推荐采用两炉合用一座240/9.5m钢筋混凝土单套筒砖内筒烟囱。钢筋混凝土套筒烟囱或双(多)管烟囱是将钢筋混凝土承重外筒与排烟筒功能分开的一种结构型式,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筒身承重结构不直接与烟气接触,从而解决了外筒筒壁承重结构的腐蚀隐患。能有效保证50年设计基准期内烟囱的使用要求,但造价相对较高,对于单套筒烟囱,钢制内筒比砖内筒综合造价高出1000万元左右。

本期工程2×600MW凝汽式燃煤空冷机组的除灰渣系统设计按一台机组为一个单元设计。采用干除灰方式,除灰渣系统按二台炉为一个单元,采用灰、渣分除考虑。采用静电除尘器,灰库两台机组共用。年排灰渣总量120×104t,体积约120万m3。除灰系统拟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系统。采用风冷(干)式排渣机,即炉底渣经渣井落在干式排渣装置的输送钢带上,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自然冷风将高温含有大量热量的热渣冷却成可以直接

储存和运输的冷渣,冷却用的空气是利用锅炉炉膛负压的作用,从干式排渣装置外部吸入干式排渣装置内部的,被渣加热后的热空气直接进入炉膛,将热渣从锅炉带走的热量再带入炉膛内,从而减少锅炉的热量损失,提高锅炉的效率。炉渣在排渣机出口经碎渣机破碎后,然后通过斗式提升机将炉渣提升至贮渣仓贮存,贮存在渣仓中的干渣可经干灰卸料器装入干灰罐车送至综合利用用户,也可经湿式搅拌机加湿搅拌后装入自卸汽车送至综合利用用户

灰渣和石子煤厂外运输拟采用汽车运输方式送至综合利用用户。当出现综合利用不均衡情况时,可将灰渣运送至贮灰场附近堆放,待综合利用恢复后,可以取出继续利用。运灰渣采用自卸汽车,载重量17t。本期工程两台炉暂按4辆考虑。

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临时干贮灰场位于厂址南部与厂址一沟隔的黄土坡梁及沟谷中,征地区主要为一面坡梁及西部的一道沟,为山谷灰场。该灰场按事故灰场(临时灰场)考虑,其永久灰场位于东露天矿排土场,已办征地手续,不在本次评估范围内。灰场主要建筑设施包括初期坝、高位截洪沟、排水竖井、排水廊道等。抢风岭灰场沟底平均宽约35m,纵深长约1.2km。当灰面标高达1300m时,灰坝最大坝高为30m,坝长为55m,相应库容为192.7×104m3。本期年排灰渣量总计120×104吨,可满足本期工程贮灰一年零六个月。

抢风岭贮灰场的坝体是由初期坝和调湿灰碾压灰坝组成。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初期坝采用堆石坝。坝高5m,坝顶宽3m,上下游边坡均为1:1.75。后期调湿灰碾压灰坝是在灰场运行过程中沿初期坝内侧分层碾压而成的,灰坝的外边坡为永久坡面,其坡度为1:2,为防止飞灰及雨水冲刷,外坡达设计标高后需及时覆土,覆土厚度0.5m,及时种植植物进行绿化。

灰场机械:推土机:3台;振动碾:2台;洒水车:2辆;装载机:1台;绞盘散水车:4台。工具车:1辆。拖拉机:3台。

本工程装机容量为2×600MW空冷发电机组,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及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方式。因电厂所在地区为缺水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本着保护当地水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工程将以城市中水作为补给水水源,应急备用水源采用距厂址1.5km处拟建的东石湖水库水,并已取得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供水的书面意见。经初步估算,本期工程(2×600MW)空冷机组热季耗水量为437.55m3/h,折合0.122m3/s,用水指标为0.101m3/s/GW;冷季耗水量为422.98m3/h,折合0.117m3/s,用水指标为0.098m3/s/GW。

电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生活污水排水管网将全厂生活污水收集后,排入神头二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浇洒道路和绿地等。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包括:工业废水排水管网、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和工业废水回用管网等。工业废水包括含油污水、酸碱废水、化学处理系统排水及循环水系统的排水等,将其全部收集后排入工业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供除灰系统、输煤冲洗、除渣系统、脱硫系统等使用。根据厂区布置,全厂雨水采取重力流方式排放,本期工程雨水经汇集直接排入二期工程雨水排水系统,最终进入厂址东北的源子河。

厂址地形为中央高四周低,地面一般标高在1300~1390之间。厂址不受洪水威胁,考虑厂区的土石方工程量及竖向的联系,初步确定厂区竖向布置考虑采用阶梯式布置形式。各区域标高如下:升压站区1373.00、主厂房及煤场区1378.00、附属设施区1376.00、冷却塔区域1368.00。

厂区土石方工程量为:挖方250×104m3,填方260×104m3。最大挖

方边坡高度20m,最大填方边坡高度58m。

本项目发电工程静态投资为449069万元,单位造价3742元/千瓦;建设期贷款利息为33328万元,工程动态投资为482397万元,单位造价4020元/千瓦。

1.2 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所在的区域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煤田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各有关部门根据不同的工作目的、任务,在区内做了大量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煤田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勘察或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1958年2月至7月,山西省冶金厅矿山建设公司地质队,在本区南部杨涧矿周围进行过详细普查勘探,面积9.5km2,做过1:5000地质测量,并提出详细普查报告。

(2)1959~1962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一一五队在本区西部的平蕃城区进行精查勘探时,在区内施工了两个钻孔,即330号钻孔和327号钻孔。

(3)1966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一一五队提交了《山西省大宁煤田平鲁—朔县矿区马关河东普查勘探区地质报告》, 该普查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平鲁县下面高公社,其南端一角属于朔县管辖,勘探区北、东、南三面均为煤层露头线,西以马关河为界,东西宽6.5km,南北长21km,面积为136km2,该报告经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煤电化办公室于1969年8月7日审批后以(69)晋革煤地字第十二号文批准,批准储量为457004.4万t,全为气煤。

(4)1973年,山西省地质局217地质队在区内进行了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相应的调查报告。

(5)1979年,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了平鲁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交了相应的文字报告。

(6)1984年,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48队在安太堡地区进行了煤矿地质勘察工作,提交了相应的调查报告。

(7)1980年,煤炭部第一水文队在平朔露天矿范围进行了供水调查工作,提交了相应的报告。

(8)1983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区内进行了东石湖水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其工作范围涉及评估区的大部分地区,提交了相应的报告。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家对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方面重视程度的提高,区域内有关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大幅提高。这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成果是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及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简介如下:

(1)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2001年,由平鲁区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勘查部门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调查,在区内共调查到滑坡(包括崩塌)12处,地裂缝12条,地面塌陷11处(41个陷坑),泥石流沟9处,井巷突水两起,洪水淹没矿井事故2起。此外,还收集到瓦斯爆炸1起,气体中毒、井下窒息事故3起,在提交的灾害分布图上标出有过煤层燃烧的点共14个。

(2)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3年,按照国土资源部与山西

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中国冶金地质工程勘查总局第三地质勘察院与平鲁区国土资源局共同进行了平鲁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本次调查以乡镇作为调查单元、行政村作为调查单位,以全面积搜索和访问的方式,包括以往调查到的灾点数量,共收集和调查崩滑灾害15起,斜坡9处,人工堆积斜坡6处,地面塌陷点70 个(含4个潜在点),地裂缝22 条,泥石流(实为洪水灾害)沟9处,瓦斯爆炸一起,洪水淹没井巷灾害3处,井下有害气体窒息事故3起,煤层燃烧点16个。井巷突水事故2起,煤矿井下大面积塌方事故2起。通过这项工作,基本查明平鲁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和未发生的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种类、规模、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空间分布状况,划出了平鲁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相对不易发区,建立了平鲁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协助地方政府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并按中国环境监测院《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要求》建立了区内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该项工作是目前为止平鲁区内进行的最全面最系统的有关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工作。

本次评估工作进行以前,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电厂可行性研究工作,于2008年3月提交了《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进行了拟征地区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于2008年8月提交了《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2×600MW机组容量置换项目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办理征地手续用)》,临汾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朔州市水利勘测设计对评估区北部的东石湖水库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工作,于2008年7月提

交了《山西省朔州市东石湖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汾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在评估区北部的东石湖水库库区及供水管线区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于2008年7月提交了《山西省朔州市东石湖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这些报告成果是本次评估工作中有关电厂工程布置、设计、岩土工程勘察等的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为本次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3.1 技术路线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充分搜集利用该工程建设区有关的水文、气象、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等资料,在分析研究已有相关资料和对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1/5000比例尺的地质环境调查,对拟征地区及影响范围进行重点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选取地质灾害评价要素,对拟建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及附近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3.2 工作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主要有:

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充分收集、分析、整理评估区已有资料。用以了解掌握区域及评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⒉地质环境调查

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规模,分析和确定评价要素,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判定潜在隐患;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调查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产运营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⒊成果编制

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已有成果资料和本次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进行建设用地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总结进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得出结论与建议。

评估工作程序见框图1-3。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单位:漯河市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 评估人员: 评估日期:二〇一八年二月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参加事故风险评估人员名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并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编制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等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报告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第32号公告)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收费标准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

1 使用说明 1.为适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规范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收费行为,维护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2.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价格法规和本标准的规定,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3.本标准仅适应于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收费。 4.本标准包括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收费标准、勘察工作收费标准、评估报告编制收费标准、报告评审收费标准。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费用+勘察工作费用+评估报告编制费用+报告评审费用。 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费用=地质灾害调查收费标准×调整系数。 勘察工作费用按国家计委、建设部编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执行,即:勘察工作费用=实物工作收费基价×实物工作量×调整系数。 评估报告编制费用=评估报告编制收费标准×调整系数。 报告评审费用=报告评审收费标准。 6.本标准以全国平均水平为依据,对不同地区客观因素形成的差价,通过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7.调整系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将调整系数相乘。

8.凡本标准没有涉及到的收费内容,可按国家计委、建设部编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执行,或由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协商确定。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依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源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实行,见下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 2.1-1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2.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业指导书

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B/SCQD/ZY027—200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版号:A/0 作业指导书页码数:20 1引用标准或相关文件 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394号令发布) 1.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1.3《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 2 基本工作方案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定义 2.1.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1.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1.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1.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范围 2.2.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2.2.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

2.3.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2.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2.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2.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附件一)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2.3.7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 2.4.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2.4.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要力求筒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湖北黄石G106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研究对象,对公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进行探讨。结合工程实践对地质灾害现状、预测、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性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及工程设施有着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的作用[1]。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各省市公路工程也相继开工,但由于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和竣工后经常出现许多问题[2-4]。106国道黄石段是贯穿黄石、大冶、阳新的主要干线,也是目前黄石市通往江西的唯一出口干线,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69号关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本文以106国道黄石段为例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初步探讨。 1.地质环境条件 106国道黄石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一级公路建设工程位于黄石市的西南部,起点位于106国道黄石市与鄂州市交界处的迎宾门,经黄石市的铁山区、下陆区、大冶市的大箕铺、阳新县的白沙镇、浮屠街、星潭铺和龙港镇,终点位于黄石市与江西交界的贾家源,总体走向由北向南(图1)。 项目区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垅岗地貌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其地貌形态可划分成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溶蚀构造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丘陵垅岗区及侵蚀堆积平原区等五种单元。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红色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志留系砂页岩、震旦系砾岩、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硅质岩、燕山期侵入花崗岩、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高阶地砂砾石、粘性土,且水系发育,形成明显的岩溶洼地、漕谷、溶丘、峰丛等岩溶地貌特征。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389.6mm,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雨量充沛,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动力条件。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对未进行工程建设之前评估区内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嗍,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本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及岩溶塌陷。 2.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以土质边坡为主,小型崩塌滑坡较多,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K1350+400、K1296+400及K1274处。大型崩塌滑坡点其基岩岩性主要为三叠系粉砂岩或岩浆岩,基岩裸露,节理裂隙发育,坡度较大甚至近乎垂直。连续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格式

#########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院长:打印 总工程师:打印或签字 审定:签字 审核: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报告编写人:签字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提交日期

报告附件 ①评估单位资质 ②评估个人资质 ③报告评审意见 ④评审专家名单 ⑤报告初审意见 ⑥评估大纲 ⑦报告摘要

前言 应写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评估工作的依据包括: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国办发[2001]3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2]2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6、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5]6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7、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8、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2000]第81号《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5月26日颁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8-200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

防洪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 YXZQ-04标(DK77+484.87~DK110+217) 防洪防汛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七年四月三日

目录 1编制说明 (1) 3 8.

防洪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2007】200号) ⑵《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规程》(Q∕CR 9221-2015) ⑶本标段项目实际自然条件、施工状况 ⑷本标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范围 银西铁路4标项目的防洪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洪灾风险事件。 2工程概况及现场施工条件 2.1工程简介 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陕西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YXZQ-4标段起讫里程:DK77+484.87~DK110+217,全长30.64km。施工内容为:桥梁总长4894.8m,占线路总长的16%,其中特大桥3953.06m/4座,大桥941.74m/4座;隧道11019.62m/5座,占线路总长度的36%;路基14727.57m/9段,占线路总长的48%;车站一座,为永寿西站(含站线铺轨、铺岔),永寿西站为新建中间站,车站规模为2台4线,岛式站台,道岔10组;设1座跨线地道(宽10m),设维修车间一处;隧道内和隧道群采用无砟轨道,其余为有砟轨道。 2.2地形地貌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起伏较大,呈穹状丘陵或条状岭岗,残塬(梁)间河流沟谷深切,发育泾河及其支流,高程650~1160m。地质情况复杂,生态脆弱,暴雨山洪多发;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表裂缝和水土流失,最易发生的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2.3气候特征 中铁四局银西铁路陕西段YXZQ-4标段项目经理部位于陕西境内,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8~15℃,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常出现雷暴和冰雹,年平均降水量541.7mm~604mm,年最大降水量945.7mm;年平均风速1.3~1.9m/s。最大瞬时风速26.5mx/s。 2.4水文特征 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地下水分布及特征较为复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渭河北岸二级阶地及黄土塬区、陕北黄土峁梁区、黄土台塬区、泾河河谷区等。沿线泾河、红涯河地表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性及氯盐侵蚀性。沿线地下水对圬工具有氯盐侵蚀性、硫酸盐侵蚀性。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调查法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西成公司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2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2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4 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7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8 第一节气象、水文 8 第二节地形地貌 10 第三节地层岩性 11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3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4 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 15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6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7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6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 26 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6 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9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30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 30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31 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31 第四节防治措施 31 结论与建议 33 一、结论 33 二、建议 34 附图: 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 1:10000 前言 受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 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 监测院); (5)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 要求》; (7)《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概况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 元,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阿一山水电站位于甘肃夏河县的大夏河干流桑科~土门关的达麦乡段,是大夏河梯级开发的第六座小水电工程,本水电站采用引水式方案开发,枢纽建筑物挡水高度为5.51m,正常蓄水位2778.45m,最大净水头48.7m,最小净水头44.0m,保证出力0.84 MW,电站设计引水流量13.06m3/s,设计保证率为P=85%,多年平均发电量2206万KW﹒h,装机年利用4411h。 本工程初设拟定两个方案,设计采用上坝线方案,即处于达麦乡下游1.37km河段为上坝线方案。工程主要建筑物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厂区三部分组成。引水枢纽采用闸坝结合的布置方式,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溢流坝长10.8m,泄洪冲砂闸长17.2m,右岸泄冲闸上游布置引水建筑物进水口。 引水建筑物主要由进水口、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组成。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辅材料一览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

地灾评估收费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行为,维护委托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根据《价格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就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和规划实施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预防治理措施等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第三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是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规范要求,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以及编制评估报告和组织报告评审等收取的费用。 第四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和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自主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机构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五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办法,

并负责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第六条评估机构提供服务,应当符合相应规程规范的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公平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第七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以下简称“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浮动幅度为上下20%,具体收费标准由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 第八条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由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和地区调整系数综合确定。其中,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根据建设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工程类别和评估级别等确定。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包括开展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图件绘制、技术分析,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税金等全部费用。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1±20%);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地区调整系数; 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按照本办法附件确定;地区调整系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定范围内确定。 第九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质量标准及评估级别、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标准,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的相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陈社斌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建设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地貌条件,分析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了评估范围确定方法。为准确评估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拟建场地减灾防灾打下基础。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 1前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技术要求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范围确定的是否合适、精确,体现了野外调查工作的质量,评估人员对建设工程所处区位条件的认识,对现状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也是最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能够达到评估目的的先提条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规定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第5.2条规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第5.5条规定,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为了精确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选择合适的评估范围,实事求是的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建设工程特点确定适当的评估范围,则能针对性的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评估,为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范围确定思路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和5.2条要求,地质环境条件控制着所能发育地质灾害种类的微地貌,如崩塌一般发生在陡崖及高陡边坡位置,其威胁范围一般包含陡崖、高陡边坡坡体上缘开裂范围以及坡体倾向范围,根据坡体高度、坡体岩性特征估计其威胁范围、威胁目标;滑坡发育在边坡上,其威胁范围与可能产生滑坡的主滑向相关;泥石流发育于沟谷中,根据沟谷形态、发育期、历史泥石流堆积情况等确定泥石流威胁范围等。为了准确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5.5条的规定则是对工作量的量化管理,也是对第5.1条和5.2条的补充。因此其提出一般向两侧外扩500-1000m。其中对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威胁区域及工程场地相对位置考量以5.1条和5.2条为准。 在评估范围的确定中,考虑现状地质环境及建设工程施工中地质环境变化,依据可能发生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特点来确定准确的评估范围。 3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威胁范围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评估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大灾种。以下针对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影响范围来进行分析,为评估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法与内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内容 1 引言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3.1 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

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